CN114624937B -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4937B
CN114624937B CN202011459986.0A CN202011459986A CN114624937B CN 114624937 B CN114624937 B CN 114624937B CN 202011459986 A CN202011459986 A CN 202011459986A CN 114624937 B CN114624937 B CN 1146249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reset
temperature
electrochromic module
preset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599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24937A (zh
Inventor
闫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599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4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4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24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4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在所述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若所述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则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完成上色或褪色,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本申请采用统一的第一预设电压及不同的控制时间,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电,可以适应不同的温度的环境,简化了对电致变色模组的电控逻辑。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具有变色功能的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需要通过控制器件中材料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得以调节器件的透过率变化或是反射率变化。而在控制方式上的逻辑判断因涉及到透过率和电压数值等因素而变得较为复杂,另外受其他因素影响也较大:如本身脏污等影响透过率判定的因素以及产品老化导致的实际电压窗口变化会导致两个模组无法按照既定值正常协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
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
在所述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若所述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则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完成上色或褪色,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本申请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
透明盖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
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透明盖板层叠设置;
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处理器;
温度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以及
电压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所述温度,用于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用于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用于在所述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电压,用于在所述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完成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本申请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采用统一的第一预设电压及不同的控制时间,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电,可以适应不同的温度的环境,简化了对电致变色模组的电控逻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电致变色模组温度的流程示意图;
图3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补电操作的流程图;
图6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8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9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和图11分别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架示意图;
图13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方式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而非全部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方式,也不是与其它实施方式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可以与其它实施方式相结合。
本申请阐述了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可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模组,也可以用于控制电子设备上设置的电致变色模组。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移动终端”或“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0101: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获取电致变色模组温度的流程示意图。具体步骤可包括:
步骤S0201:收集电致变色模组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温度值。
本实施例中,可收集电致变色模组上一个位置的温度值,也可以收集一个与电致变色模组临近位置的温度值,当然也可以收集至少1个分布在电致变色模组上和/或与电致变色模组邻近的不同位置的温度。当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时,可以被测取温度值的位置可以为主板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为电致变色模组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为中框上的不同位置。可选地,可测取与电致变色模组相接触的位置,以便对电致变色模组或其邻近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不测取与电致变色模组接触位置的温度值。
在这里,可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值的测量,例如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与电致变色模组相接触的位置,以便对电致变色模组或其邻近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在与电致变色模组接触位置。可以理解地,当温度传感器及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电子设备上时,温度传感器至少可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电致变色模组或者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值,当然也可以同时检测电池、摄像头模组、处理器等或者其附近区域的温度值,在这里可将测量到的温度值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包括通过在电子设备的电致变色模组、电池、摄像头模组、主板等或其邻近区域位置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或者热敏电阻等。
譬如在电致变色模组、电池、摄像头模组临近位置设置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即NTC电阻(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NTC),其信号与电子设备的中央处理器(也可被称为“处理器”)连接,由于NTC电阻的阻值与温度成反比,会因高温递减、低温递增,且温度系数非常大,可用于检测微小的温度变化,准确性较高。根据NTC电阻的特性,NTC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NTC电阻的电压;通过检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电压值来测定当前的电致变色模组及其邻近区域的温度值。
可以理解地,在这里的温度,可以是历史温度,也可以是当前温度(实时测取的温度),也可以是预测得来的温度。温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步骤S0202:计算温度值的平均值。
在该步骤中,对收集到的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进行平均值计算,以得到温度值的平均值。
步骤S0203:将平均值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计算电致变色模组多个位置温度的平均值,这要比现有技术中只利用电致变色模组一处的温度值来做判断的情况,可以更加准确、全面的获得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进而可以使对电致变色模组控制过程更加准确。
步骤S0102: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
电致变色模组中变色材料层的电解质传质效率会因为温度过高、电压过高而升高,电荷传递的效率相应地有所提升,进而会使反应速度变快,因此电致变色模组在被施加第一预设电压时,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更短的控制时间就足以满足电荷和反应的需求,而设置过长的充电时间(控制时间),反而会因为过充影响电致变色模组的使用寿命。
由于电致变色模组在变色过程中,温度和电压、控制时间有互相制约关系。不同第一预设电压及不同温度下,控制时间也不同。本方案采用电压归一方案设计,使得电致变色模组在任意温度下,都采用同一第一预设电压,通过不同的控制时间来达到电致变色模组变色(上色和褪色)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统筹电致变色模组在各个温度下、不同电压的控制数据,采用统一的第一预设电压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控制。那么电致变色模组在不同的温度、相同的电压下会具有不同的控制时间。而电致变色模组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电压的控制数据可以通过实验室获取到。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其电压和其透过率呈非线性正相关性,所以也可以根据透过率来确定第一预设电压。在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低于第一预设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的透过率得以改变,可能会导致电致变色模组无法维持在上色或褪色状态。例如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0.5-1.3V。具体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0.6V,可以为0.8V,也可以为1.2V。当然,第一预设电压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不损坏电致变色模组为前提)进行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压可为0.8-1.2V,
在本实施例中,可将实验获得的第一预设电压、温度值及控制时间等数据存储至电子设备中,便于在后续步骤中根据温度值调取相应的控制时间。
步骤S0103: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预设电压及确定好的控制时间,向执行装置下发指令,实现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可以理解地,在不受其他条件影响下,电致变色模组在控制时间内被施加第一预设电压可完成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操作。
步骤S0104:在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根据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确定控制时间,但是由于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过程具有延时属性。故,上色或褪色操作后立即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电压检测将不能准确地反应当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状态,进而在错误地判断下,导致电致变色模组不能顺利完成上色或褪色操作。
所以需要在间隔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后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电压延时检测,以使得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稳定,进而准确地获知当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状态。可通过检测电致变色模组的开路电压,来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从而利于确定上色或褪色操作是否成功。
在这里第一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第一预设时长可为0.5s-15s,例如可为2s、3s。具体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准确地将电致变色模组的开路电压检测的时间即可。
步骤S0105: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则电致变色模组完成上色或褪色。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其电压和其透过率呈非线性正相关性。另外,电致变色模组类似于一个电容,并非完全绝缘,因此就存在一定数值的自然漏电率。那么在自然漏电率存在的情况下,电致变色模组会在第一预设电压上电结束后,无法一直维持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在第一预设电压。而且在电致变色模组损坏后,也是如此。因此当停止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将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
而电致变色模组,为了维持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需要使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而此电压范围可为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压。即,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进行上电,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上色,那么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第一预设电压或临近第一预设电压的电压(即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压),即可保证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进行上电,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褪色,那么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第一预设电压或临近第一预设电压的电压(即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压),即可保证电致变色模组处于褪色状态。
可通过检测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来反映电致变色模组的状态,进而可确定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操作是否成功。
可以理解地,第二预设电压可在0到第一预设电压之间,例如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0.2-0.6V。具体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0.3V,可以为0.4V。当然,第二预设电压的设定可以调整。例如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未必就处于上色或褪色状态。例如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电致变色模组也可以处于上色或褪色状态,只是透过率有所差别而已。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0301:若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则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
电致变色模组需要维持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才能保持电致变色模组处于上色或褪色状态。所以,在步骤S0104执行完毕后,需要判断电致变色模组是否完成上色或褪色操作。
而当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就可确认电致变色模组未成功完成上色或褪色操作。因此需要进行步骤S0301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后期补电,以使得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
步骤S0302:在补电操作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长,再次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可以参阅步骤S0104,在间隔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后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电压延时检测,以使得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稳定,进而准确地获知当前电致变色模组的状态。可通过检测电致变色模组的开路电压,来作为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从而利于确定上色或褪色操作是否成功。
在这里第二预设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例如,第二预设时长可为0.5s-15s,例如可为2s、3s。具体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只要能准确地将电致变色模组的开路电压检测的时间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可为第一预设时长。
本实施例通过步骤S0302再次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来进一步确定电致变色模组是否完成上色或褪色操作。
可在步骤S0302后将电致变色模组与第二预设电压进行比较,进而在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进行步骤S0105。
也可以在步骤S0302后且判断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小于与第二预设电压时,再次进行步骤S0301。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可包括:
步骤S0401:若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对于电致变色模组,通过多次经历步骤S0104、S0301、S0302及S0105后,依旧需要进行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的获取,以确定是否补电成功,但是由于电致变色模组的自然漏电率改变以及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多次经历步骤S0104、S0301及S0302后,依旧会出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的情形。而在此情况发生时可以判断电致变色模组异常。
而通过获取次数的统计,可以轻而易举地确认电致变色模组补电操作的次数。因此在每次执行步骤S0104及S0302时,都进行获取次数统计。
步骤S0402:若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可参阅步骤S0105,在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可以成功完成上色或褪色操作。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是正常的。因此对获取次数清零,可以确保电致变色模组不被误判为损坏。
步骤S0403:若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在电致变色模组多次连续地进行步骤S0301和S0302时,就意味着多次补电不成功,那么每一次的补电使得的获取次数累计,在此设置预设次数,是为了对电致变色模组是否损坏进行评判,以便于早日发现故障,及时的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更换或修复。在此,预设次数可以为三次、四次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请参阅图5,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补电操作的流程图。步骤S0301可包括:
步骤S0501:若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则再次获取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在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意味着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操作不成功,需要进行补电。对于温度的获取可参阅步骤S0101,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0502:确定与第三预设电压及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补电时间。
电致变色模组为了维持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需要使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维持在一定的电压范围内,而此电压范围可为大于第二预设电压的电压。即,第三预设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进而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三预设电压进行补电时,可使电致变色模组维持在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三预设电压,进行补电,实现了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操作。
第三预设电压的施加,可使电致变色模组处于维持上色状态或褪色状态。因此第三预设电压可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可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具体地,第三电压可以为0.5-1.3V。具体第三预设电压可以为0.6V,可以为0.8V,也可以为1.2V。当然,第三预设电压压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不损坏电致变色模组为前提)进行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预设电压可为0.8-1.2V。
对于第三预设电压、温度及补电时间的确定可参阅步骤S0102,在此不做赘述。
步骤S0503:在补电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第三预设电压及确定好的补电时间,向执行装置下发指令,实现在补电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三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可以理解地,在不受其他条件影响下,电致变色模组在补电时间内被施加第三预设电压可完成电致变色模组的上色或褪色操作。
请参阅图6,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的结构示意图。步骤S0102可包括:
步骤S0601:在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
电致变色模组通过施加电压实现变色(上色和褪色),而且电致变色模组在不同的温度、电压下就有不同的响应时长。而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对在上色或褪色过程中的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材料层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在不对电致变色模组产生不可逆危害的温度下进行电致变色模组的变色或褪色。
而预设温度范围可以定义为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不产生不可逆危害的温度。在一实施例中,预设温度范围可以为-15℃-85℃,当然预设温度范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可调整为-25℃-100℃。可以理解地,在此列举地预设温度范围具体数值仅仅是为了说明预设温度范围设定的有益效果,并不对预设温度范围做具体限定。
因此可将预设温度范围进行划分,而且对应于每个温度划分区间的电压以及响应时长也可以确定。例如通过相关的实验进行测定即可获得。
由于温度对变色材料层的电解质传质效率影响较大,使得同为预设温度范围内温度划分区间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在保持电致变色模组控制电压(第一预设电压)一致的情况下,温度较高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可施加较少的控制时间,而温度较低的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得施加较多的控制电压。可以理解地,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同一温度下,设定不同的控制电压与不同的控制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经过相关的实验测定获得部分相应的实验数据,其中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定义褪色电压为正,着色电压为负。温度划分、电压以及响应时长(控制时间)的对照表如下:
此表中的数据是根据实验数据获得,当然,并不是全部实验数据。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领域常规技术的引导下,对相应数据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列举地数据可不对本实施例做具体限定。
在此对照表的第一温度划分区间、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第三温度划分区间及第四温度划分区间中,可以看到随着温度的升高,控制时间会相应的降低。因此,在第一预设电压一致时,在整个预设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控制时间会相应的降低。
步骤S062: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事先进行实验测定获得的对照表中进行数据索引,可以确定第一预设电压和控制时间。例如按照上述对照表可以获知温度在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时,第一预设电压为±1.2V,控制时间为10s,即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1.2V电压进行10s时长的变色,即可完成着色,在褪色时就可以改变电压的电极,再次施加1.2V电压进行10s时长的褪色,即可完成褪色。
接下来阐述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利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致变色模组,而电致变色模组可为壳体的一部分。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或者其它具有显示和摄像功能的电子装置,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描述。可以理解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还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7,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该电子设备300可包括中框(图未示)、显示模组(图未示)、控制电路301以及盖板组件200(电致变色模组100与盖板层叠设置)。具体地,中框与盖板组件200组装成壳体,盖板设置在电致变色模组100远离中框的一侧。壳体内部设置容纳空间,即中框与盖板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
壳体用于承载显示模组和控制电路301。控制电路301与盖板组件200的电致变色模组100耦合连接,控制电路301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变色。当然,壳体的容纳空间还可以用于容纳电池、主板306(见图8)、处理器(处理器可设置在主板306上,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传感器也可设置在主板306和容纳空间内的其他位置上,例如温度传感器(可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温度的测量)、电压检测模块(可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进行检测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等电子零件。在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和盖板组件200分别位于中框相背的两侧,并与中框固定连接,电致变色模组100相较于盖板更靠近显示模组。
可以理解地,在电子设备300中,主板306作为主要硬件,所以,主板306上可设置上述控制电路301,主板306可通过柔性电路板与电致变色模组100电连接(也可以说是耦接)。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其揭露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中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组成框图,与上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300还包括信号输入装置302,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与控制电路301耦合连接。具体而言,控制电路301用于接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302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工作状态。其中,电致变色模组100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改变其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状态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模组100变色(上色或褪色状态)的目的。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包括触控显示屏303(也可被称为显示模组)、操作键304、触发传感器305等。
可选地,请参阅图9,其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触控显示屏303(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信号输入装置302输入的控制指令可以为触控显示屏303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包括滑动、点击以及长按中的至少一种,请参阅图10和图11,分别揭露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10中可以表示为操作者(图中标注307可以表示为操作者的手)通过触控显示屏303滑动来输入控制指令;而图11中的状态则可以表示操作者通过点击或者长按触控显示屏303上的图表或者特定位置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过程。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操作键304,控制指令还可以为操作键304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键304可以是单独的按键,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300的其他功能按键,譬如电源键、音量键等的复用,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定义为控制电路301接收的不同控制指令,进而控制电路301可以实现对电致变色模组100进行不同的信号控制。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8,信号输入装置302可以为触发传感器305,其中,触发传感器305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触发传感器305采集电子设备300的周边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301控制壳体改变外观颜色。
进一步地,处理器用于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获取温度,用于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用于在控制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第一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用于在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电压检测模块获取电压,用于在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完成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第一预设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
进一步地,处理器用于在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对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用于在补电操作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长,再次通过电压检测模块获取电压。
进一步地,处理器用于在通过电压检测模块获取电压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用于在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进行获取次数清零,用于在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时,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进一步地,处理器用于在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再次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获取温度,用于确定与第三预设电压及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补电时间,用于在补电时间内对电致变色模组施加预设电压,使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第三预设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等于第一预设电压。
下面进行一种电子设备的阐述,可应用于上述控制方法中。请参阅图1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框架示意图。该电子设备400可包括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其中,存储器40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401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401控制该电子设备400的操作,处理器401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4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401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02用于存储处理器401执行的程序数据以及处理器401在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其中,该存储器402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部分,用于存储上述程序数据。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存储器402可仅作为处理器401的内存而缓存该处理器401处理过程中的数据,该程序数据实际存储于处理器401之外的设备中,处理器401通过与外部设备连接,通过调用外部存储的程序数据,以执行相应处理。
接下来阐述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阅图13,其揭露了本申请中一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框架示意图。此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501,此计算机程序501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控制方法。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指令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指令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指令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指令。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500还可以为如图12所示的存储器402。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以及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
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
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
在所述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若所述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则所述电致变色模组完成上色或褪色,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若所述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补电操作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长,再次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所述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所述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计数;
若所述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则进行获取次数清零;
若所述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则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则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包括:
若所述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则再次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所述温度;
确定与第三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补电时间,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在所述补电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包括:
收集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温度值;
计算所述温度值的平均值;
将所述平均值作为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所述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包括:
在所述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所述温度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
确定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温度划分区间与第二温度划分区间均为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划分区间,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内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的温度,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第一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小于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第二温度划分区间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所述控制时间。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
透明盖板,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并形成容纳空间;
电致变色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透明盖板层叠设置;
主板,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处理器;
温度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温度;以及
电压检测模块,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电致变色模组的电压;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所述温度,用于确定与第一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控制时间,用于在所述控制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上色或褪色操作,用于在所述上色或褪色操作后间隔第一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电压,用于在所述电压大于第二预设电压时,完成所述电致变色模组上色或褪色,用于在所述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补电操作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长,再次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通过所述电压检测模块获取所述电压时,进行获取次数计数,用于在所述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进行获取次数清零,用于在所述获取次数大于等于预设次数时,进行电致变色模组损坏预警。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所述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时,再次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获取所述温度,用于确定与第三预设电压及所述温度有预设对应关系的补电时间,用于在所述补电时间内对所述电致变色模组施加所述预设电压,使所述电致变色模组进行补电操作,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大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1459986.0A 2020-12-11 2020-12-11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624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9986.0A CN114624937B (zh) 2020-12-11 2020-12-11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59986.0A CN114624937B (zh) 2020-12-11 2020-12-11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937A CN114624937A (zh) 2022-06-14
CN114624937B true CN114624937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896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59986.0A Active CN114624937B (zh) 2020-12-11 2020-12-11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49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16938B (zh) * 2022-08-26 2024-01-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072A (ja) * 2001-02-01 2002-08-14 Asahi Glass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調光素子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DE10343445A1 (de) * 2003-09-19 2005-04-14 Gesimat Gmbh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Ansteuerung von elektrochromen Elementen
CN101707892A (zh) * 2007-06-01 2010-05-12 显色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
JP2016218437A (ja) * 2015-05-25 2016-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の駆動方法及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106773439A (zh) * 2017-04-11 2017-05-31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系统、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后视镜
CN108780260A (zh) * 2016-01-12 2018-11-09 显色公司 用于控制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CN109683415A (zh) * 2019-01-02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791751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模块和用于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4577B1 (en) * 2000-08-23 2003-09-02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US9335602B2 (en) * 2014-07-25 2016-05-10 Tintable Kibing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 of electrochromic device
KR20220013371A (ko) * 2019-04-29 2022-02-04 카디날 아이지 컴퍼니 하나 이상의 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사생활 보호 유리 구조에 대한 누설 전류 감지 및 제어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072A (ja) * 2001-02-01 2002-08-14 Asahi Glass Co Ltd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調光素子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DE10343445A1 (de) * 2003-09-19 2005-04-14 Gesimat Gmbh Verfahren zur elektrischen Ansteuerung von elektrochromen Elementen
CN101707892A (zh) * 2007-06-01 2010-05-12 显色公司 电致变色器件的控制
JP2016218437A (ja) * 2015-05-25 2016-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の駆動方法及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
CN108780260A (zh) * 2016-01-12 2018-11-09 显色公司 用于控制电致变色装置的方法以及电致变色装置
CN109791751A (zh) * 2016-09-29 2019-05-21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致变色模块和用于电致变色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6773439A (zh) * 2017-04-11 2017-05-31 吉晟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系统、控制方法及电致变色后视镜
CN109683415A (zh) * 2019-01-02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4937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3561B (zh)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16656B (zh) 电子设备、电致变色部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029768B (zh) 电子设备的温度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02980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checking battery abnormality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9064996B (zh) 显示调节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2019503510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デバイス
KR102379479B1 (ko) 기압 기반 배터리 상태 결정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9117792B (zh) 电子设备
CN109143717B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649658A (zh) 多电池的切换方法、供电装置、电子设备
CN114624937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89567A (zh) 信息提醒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16655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352532B (zh) 一种检测可再充电电池鼓胀的方法和便携电子设备
US11394223B2 (en) Charging metho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634023B (zh) 电致变色组件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42396B (zh) 电致变色模组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783564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a camera flash on a mobile device
CN109165492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690506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2305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048481A (zh) 一种过充电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10768317A (zh) 充电状态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148168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0403961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