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4839B -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4839B CN114624839B CN202011433498.2A CN202011433498A CN114624839B CN 114624839 B CN114624839 B CN 114624839B CN 202011433498 A CN202011433498 A CN 202011433498A CN 114624839 B CN114624839 B CN 1146248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uctural member
- lens
- conductive end
- heater
-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该用于将第一器件产生的命令传给设置在镜头主体上的第二器件,其包括:结构件主体,用于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第一端子,与结构件主体固定连接,用于与第一器件刚性地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器件通信连接;第二端子,通过结构件主体与第一端子通信连接,并用于与第二器件通信连接。结构件用于将第一器件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第二器件。结构件的设置为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的组装提供了便捷性,也保障了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组装后的稳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镜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件、一种镜头模组,一种用于制造镜头模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镜头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效果,通常会在镜头内附带加热器,用以消除镜片表面的水雾,保证镜头在恶劣环境中的成像效果。
但是,现有镜头的常规设置是将加热器的供电线引出镜头外,然后以供电线作为加热镜头连接端与控制器的连通。由于加热器供电线的引出位置受到加热器安装位置以及镜头内各部件的限制,而且不同控制器内的输出端位置存在差异,使得加热镜头连接端无法对准控制器的输出端,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组装的难度,降低了加热镜头的产能。另外,即便加热镜头连接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恰巧对准,由于供电线很柔软且供电线通常预留有较长的待去除的绝缘外皮,这也无法避免地增加了加热镜头连接端与输出端的焊接难度,降低了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效率。
因此,如何实现加热器供电线的位置转换,如何实现供电线与控制器定位精准的连接以及如何实现降低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难度、提升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效率和产能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结构件,其用于将第一器件产生的命令传给设置在镜头主体上的第二器件,其包括:结构件主体,用于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第一端子,与结构件主体固定连接,用于与第一器件刚性地固定连接,并用于与第一器件通信连接;第二端子,通过结构件主体与第一端子通信连接,并用于与第二器件通信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包括电接触区域;第一端子是第一导电端,与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并与第一器件的输出端刚性地电连接;第二端子是第二导电端,固定于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第二器件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用于在结构件与第一器件连接时定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设置在结构件主体的对应第一器件的输出端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为点状、闭环状或断环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分别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第一电接触区域包括第一正电极区域和第一负电极区域;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与第一正电极区域电连接,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设置于第一正电极区域中对应第二器件的正极供电线的位置;第一导电端的负电极与第一负电极区域电连接,第二导电端的负电极设置于第一负电极区域中对应第二器件的负极供电线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具有安装轴线,结构件主体适于通过使安装轴线与镜头主体的光轴重合而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结构件主体包括在安装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绕安装轴线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端面朝向第二器件;第一正电极区域位于第二端面、内周面或外周面;第一负电极区域位于第二端面、内周面或外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安装轴线的垂面内,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安装轴线的垂面内,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的连接方式包括: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的形状包括:圆环形、矩环形、切边形或者断环形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的形状包括:多边形针状、矩形片状或多边形针状与矩形片状的组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包括刚性排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是第二导电端,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器件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具有容纳第二器件的供电线的凹槽,当第二导电端通过刺破连接的方式与第二器件连接时,凹槽刺破供电线的绝缘外皮,与供电线的金属丝电接触。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主体,镜头模组还包括:加热器,用于生成加热镜头主体的热量;控制器,用于生成控制加热器操作以产生热量的控制命令;以及结构件,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并与控制器刚性地固定连接,用于将控制器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加热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第一导电端,与控制器刚性地电连接,以从控制器接收控制命令;以及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电连接并通过结构件主体与第一导电端电连接,用于将控制命令传递给加热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设置在结构件主体的对应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第二导电端固定于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加热器的位置;第一导电端与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用于在结构件与控制器连接时定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为点状、闭环状或断环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分别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第一电接触区域包括第一正电极区域和第一负电极区域;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第一正电极区域电连接,与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设置于第一正电极区域中对应第二器件的正极供电线的位置;第一导电端的负电极与第一负电极区域电连接,第二导电端的负电极设置于第一负电极区域中对应第二器件的负极供电线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具有光轴;在光轴的垂面内,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光轴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具有光轴;在光轴的垂面内,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光轴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包括在镜头主体的光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绕安装轴线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其中,第二端面朝向第二器件;第一正电极区域位于第二端面、内周面或外周面;第一负电极区域位于第二端面、内周面或外周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结构件主体设置在镜筒的外侧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镜筒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结构件主体设置在突出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结构件主体设置在镜筒的底部的外壁面或底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结构件主体设置在镜筒的底部的内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的连接方式包括: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与加热器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具有容纳加热器的供电线的凹槽,当第二导电端通过刺破连接的方式与加热器连接时,凹槽刺破供电线的绝缘外皮,与供电线的金属丝电接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包括传感器和加热部件,传感器用于采集镜头主体的环境温度;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生成控制加热部件生成热量的命令,或者当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环境温度生成控制加热部件停止生成热量的命令。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镜头模组的方法,其包括:设置用于生成加热镜头主体热量的加热器;设置用于生成控制加热器生成热量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器;设置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的结构件;将控制器与结构件刚性地固定连接,其中,结构件用于将控制器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加热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其中,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且第二导电端与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设置结构件的步骤包括:将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将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电连接;将第二导电端固定于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加热器的位置,其中,第二导电端通过结构件主体与第一导电端电连接;将第一导电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刚性地电连接,以从控制器接收控制命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通过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将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的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将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连接。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至少获得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1)结构件用于将第二器件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第一器件。结构件的设置为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的组装提供了便捷性,也保障了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组装后的稳固性。
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通过增设具有刚性导电端的结构件,将加热器与控制器连通,降低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加热器供电线的不可控性,保障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后的稳固性。
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通过增设可调节导电端位置的结构件,将加热器与控制器连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器供电线引出位置与控制器输出端位置不匹配而无法组装的情况,进而降低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难度,提升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效率和产能。
4)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根据控制器的输出端位置对结构件的第一导电端进行精准定位,以及根据加热器的供电线位置对结构件第二导电端进行精准定位,进而通过结构件将加热器和控制器连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器供电线引出位置与控制器输出端位置不匹配而无法组装的情况,进而降低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难度,提升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效率和产能。
5)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通过增设具有刚性导电端的结构件,将加热器与控制器连通,降低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加热器供电线的不可控性,保障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后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的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的形状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与供电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至图17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固定于镜头主体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18至图2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形状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二导电端在结构件主体上的位置示意图;以及
图2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在结构件主体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制造镜头模组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对它们进行限定。基于本申请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申请教导的范围内容预期其它的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可包括镜头主体11、加热器12和结构件13、控制器14。加热器12用于生成加热镜头主体11的热量。控制器14用于生成控制加热器12操作以产生热量的控制命令。结构件13与镜头主体11固定连接并用于将控制器14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加热器12。具体地,结构件13与镜头主体11可刚性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11由至少一个透镜112以及能够容纳至少一个透镜的镜筒111构成,通常固定于汽车车体上,辅助驾驶员获得清晰的视野,同时也可为交通事故的判定提供可靠的凭证。因此,镜头主体11的成像质量至关重要。为了使镜头主体11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能够自动去雾除冰,保证成像质量,本实施方式在镜头主体11上固定安装有加热器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11的镜筒111上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为一个围绕镜筒111周向设置的环形平台,且突出部的直径略大于镜筒111的直径。突出部可以是法兰,可以用于在镜头主体11与控制器14连接时限位或者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2可设置于镜筒内,并直接作用于透镜。加热器12可由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加热部件(未示出)构成。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镜头主体11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控制器14。控制器14将接收到的温度值与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当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器14以电信号的形式向加热器12发出加热命令。响应于接收到控制器14发出的加热命令,加热器12中的加热部件开始加热工作以生成热量。
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镜头主体11的环境温度超过第二预设阈值时,即,证明透镜112在当前环境温度下不会存在起雾或结冰的现象时,控制器14向加热器12发出停止加热的命令。当加热器12接收到控制器14发出的停止加热的命令时,加热部件停止加热。
加热器12与控制器14需要通过电连接的方式实现上述电信号的交互,那么必然需要将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与控制器14的输出端141进行连接。然而,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位置受加热器12和镜头主体11的结构和位置关系的约束,无法根据控制器14输出端141的位置进行调整,而且控制器14的输出端141位置不固定,为了避免由于加热器12供电线120引出位置和控制器14输出端141位置不匹配造成的安装困难,本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连通加热器12和控制器14的结构件13。
图2为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结构件13包括第一导电端131、第二导电端132和结构件主体133。第一导电端131可例如设置于结构件主体133的一侧,并具与控制器14电连接的正电极1311或负电极1312;第二导电端132可设置于结构件主体133的另一侧,并具有与加热器12电连接的正电极1321或负电极1322。示例性地,第一导电端131的正电极1311或负电极1312是刚性杆,例如铜杆。
具体地,为了使控制器14与加热器12能够连通,第一导电端131设置在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位置匹配的位置处。示例性地,控制器14包括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由于控制器14的输出端141位置根据具体型号的不同而随机设置,因此需要先精准确定控制器14输出端141的位置,并在结构件主体133上找到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位置匹配的位置,继而将第一导电端131通过例如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结构件主体133上。
第一导电端131可用于在结构件13与控制器14连接时定位。使得镜头模组的组装更加准确、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端131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的连接方式可包括:焊接互通、刺破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端131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焊接互通,第一导电端131贯穿控制器14输出端141,并焊接固定,保证其连通的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3,控制器14可视为第一器件,镜头主体11上设置的加热器12可视为第二器件。第一器件和镜头主体11需要安装到一起,其中,由于第一器件的种类、型号等不同,第一器件上的输出端141的位置不同。借助本申请提供的结构件13,可以实现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在安装时准确定位。
第一端子(第一导电端131)、结构件主体133和第二端子(第二导电端132)固定连接。具体地,固定连接可以是刚性的。第一端子的位置响应于结构件主体133与第一器件的固定位置而设置,第二端子的位置响应于结构件主体133与第二器件的固定位置而设置,并且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结构件主体133通信连接。
结构件13用于将第一器件输出的命令传输给第二器件。第一器件可以向第二器件传输信号,例如电信号或光信号。结构件13还有利于增强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安装后的牢固性。其中,第一端子具有刚性,其材料可以是导电材料。第一端子也可以是介电材料的基体中设置导电材料的导电通道,或者设置折光材料的光通道。进而第一端子与第一器件实现电连接或其他方式的通信连接。同时第二端子与第二器件通信连接。
示例性地,结构件主体13具有安装轴线L。结构件主体13可以具有沿安装轴线L转动后的多个位置,并可用于与镜头主体11连接。结构件主体13也可以只有一个安装位置,当结构件主体13与镜头主体11固定连接后,安装轴线L可以与镜头主体11的光轴重合。
示例性地,第一端子是刚性排针。刚性排针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中空的。刚性排针在安装至第一器件时具有良好的位置度。当刚性排针用于导电时,第一器件的输出端可以是焊盘孔。刚性排针与焊盘孔刚性连接并可电连接。进一步地,可以将刚性排针与焊盘孔焊接。
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的形状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的形状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导电端131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更易于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将第一导电端131设置为多边形针状。或者如图5所示,将第一导电端131设置为矩形片状。可选地,第一导电端131的形状可为矩形片状和多边形针状的组合。当然,第一导电端131的伸出长度较短。多边形针状可为圆形针状、矩形针状、六边形针状等。另外,第一导电端131必然为金属材质。这种较短的针状或者片状金属材质连接端与供电线120相比,具备较强的刚性,易于与控制器14输出端141连通及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132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一侧,且位于与第一导电端131不同的一侧。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的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可为:点状、闭环状或断环状中的至少之一。由于第二导电端132的电极包括正电极1321和负电极1322,因此结构件主体与第二导电端132的第一电接触区域也分为第一正电极区域1331和第一负电极区域1332。
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10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的结构图;以及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的形状为闭环状。结构件主体133与第二导电端132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自身的第二端面1333上。本实施例的第二端面1333可以是背离控制器的端面。为了配合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的位置,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电接触时,也固定在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二端面1333上。当镜头主体11中设置的加热器12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型号而具有不确定的位置,进而供电线120的位置不同时,结构件13的第二端面1333上任何位置都可用来电连接供电线120并固定。该结构件13的设置使得加热器12与控制器14的连接更加便利。第一导电端131可设置于第一端面1336,并与第二导电端133电连接。
进一步地,结构件主体133可包括外周面1334和内周面1335。结构件主体133在镜头主体11上的安装位置可以调整,例如结构件主体133设置在镜头主体11的光轴的径向外侧、并与镜头主体11一体成型,此时结构件主体133可以没有内周面1335。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的形状为闭环状。结构件主体133与第二导电端132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自身的内周面1335上,为了配合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的位置,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电接触时,也固定在结构件主体133的内周面1335上。当镜头主体11中设置的加热器12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型号而具有不确定的位置,进而供电线120的位置不同时,结构件13的内周面1335上任何位置都可用来电连接供电线120并固定。该结构件13的设置使得加热器12与控制器14的连接更加便利。第一导电端131可设置于第一端面1336,并与第二导电端133电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为闭环状。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正电极区域1331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二端面1333上,第一负电极区域1332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内周面1335上。为了配合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的位置,第二导电端132与结构件主体133电接触时,也将正电极1321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二端面1333上,并与正电极区域1331固定连接。同样地,第二导电端132的负电极1322将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内周面1335上,并与第一负电极区域1332固定连接。当镜头主体11中设置的加热器12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型号而具有不确定的位置,进而供电线120的位置不同时,结构件13的内周面1335上任何位置都可用来电连接负电极供电线并固定;结构件13的第二端面1333上任何位置都可用来电连接正电极供电线并固定。该结构件13的设置使得加热器12与控制器14的连接更加便利。第一导电端131可设置于第一端面1336,并与第二导电端133电连接。
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正电极区域1331和第一负电极区域1332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置换。对应地,第二导电端132的正电极1321和负电极1322的位置也随之置换,在此不做限定。
当然,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电接触区域1331~1332的形式受限于结构件主体133的结构形状,以致第二导电端132的每个电极的设置个数及构成的形状也受限于结构件主体133的结构形状。示例性地,第二导电端132的形状包括:多边形针状、矩形片状或多边形针状与矩形片状的组合。
示例性地,第一导电端131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第一端面1336处。具体地,固定于对应于控制器14的输出端141的位置。第一导电端131可以是排针等,通过电接触、暗线与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示例性地,结构件主体133包括导电部,导电部沿安装轴线的两端分别作为第一电连接区域和第二电连接区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133上设置有第二电接触区域,第二电接触区域可包括第二正电极区域和第二负电极区域。第一导电端131的正电极1311可以设置在第二正电极区域,第一导电端131的负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二负电极区域。
图1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二导电端与供电线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图13为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供电线连接示意图。
如图12所示,第二导电端132上设置有能够与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电接触的凹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端132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上,且位于与第一导电端131不同的一侧。第二导电端132可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与加热器连接。如图13所示,第二导电端132的凹槽直径略小于供电线120直径。具体地,供电线120由金属丝121和包裹金属丝121的绝缘外皮122构成。由于绝缘外皮122质地较软,易于刺破,因此当供电线120与第二导电端132连接时,供电线120的绝缘外皮122被第二导电端132刺破,使金属丝121暴露于第二导电端132的凹槽中,并被凹槽卡紧。必然地,第二导电端132为金属材质,当第二导电端132将金属丝121卡紧后,实现了结构件13和加热器12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结构件13和加热器12可通过电信号进行信息交互,避免了加热器12将供电线120以明线的方式引出镜头主体11外部,进而导致镜头模组的导线混乱,影响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将结构件主体133设置在第一导电端131和第二导电端132之间,用于整合电信号传递线路,将电信号传递线路以暗线的方式设置在结构件主体133的内部,避免加热器12将供电线120以明线的方式引出镜头主体11外部,进而导致镜头模组的导线混乱,影响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构件13通过结构件主体133固定于镜头主体11的上。
图14至图17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固定于镜头主体不同位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4为结构件主体133嵌在镜头主体11外侧壁面的示意图。图15为结构件主体133嵌在镜头主体11底面的示意图。图16为结构件主体133嵌在镜头主体11突出部的突出部分的侧边缘的示意图。图17为结构件主体133嵌在镜头主体11内孔的示意图。也就是说,结构件主体133可设置在镜头主体11的镜筒外壁面、底面、突出部的突出部分侧边缘或者内孔中,具体的设置位置根据其与控制器14的相对位置等进行选择,固定位置不受限制,更便于生产者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不同的镜头主体11的结构存在差异,为了配合不同镜头主体11的形状,结构件主体133的形状也可设置为多种样式。
图18至图21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结构件主体形状示意图。其中,图18为结构件主体133为圆环形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结构件主体133为矩环形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结构件主体133为圆环形和切边形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结构件主体133为断环形的结构示意图。也就是说,结构件主体133的形状可设置为圆环形、矩环形、圆环形和切边形组合、或断环形。当然结构件主体133的形状,需要根据镜头主体11的形状进行确定,使得结构件13与镜头主体11能够进行较为牢固的连接,避免由于形状的不切合,增大组装的难度。为了保证结构件13能够配合加热器13的供电线120位置、以及控制器14的输出端位置,结构件主体133的形状必然需要设置成环状,使得结构件13的导电端可在环状的结构件主体133周向任意位置进行固定。当然,若镜头主体11为其余形状,那么结构件主体133具体的环状形状也可随之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镜头主体11与结构件主体133的固定方式可为: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点胶固定和螺钉锁紧固定等。只要能够使得镜头主体11与结构件主体133固定牢靠,生产者可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组装,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结构件主体133的两侧还用于固定导电端。由于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引出位置随机设定,同时控制器14的输出端位置也根据其不同型号随机设定,为了配合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引出位置和控制器14的输出端位置,本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133的导电端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固定安装。
图22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二导电端在结构件主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23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中第一导电端在结构件主体上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地,如图22所示,第一角α为第二导电端132正负极之间的夹角。具体地,第一角α是两电极在光轴的垂面内相对光轴的夹角。为了配合处于不同位置的加热器12的供电线120引出位置,第一角α的度数在0度至360度之间调整,使得结构件13与加热器12之间的连通不受连接端位置的约束。
同样地,如图23所示,第二角β为第一导电端131正负极之间的夹角,为了配合处于不同位置的控制器14的输出端,第二角β的度数在0度至360度之间调整,使得结构件13与控制器14之间的连通不受连接端位置的约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构件主体133可选择塑料等质量较小的材质,使得在镜头模组中加入该结构件13后,镜头模组的整体重量没有明显增加。
图24为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如图24所示,基于上述镜头模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1000,包括:
步骤S1,设置用于生成加热镜头主体热量的加热器。
步骤S2,设置用于生成控制加热器生成热量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器。
步骤S3,设置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的结构件。
步骤S4,将控制器与结构件刚性地连接。其中,结构件用于将控制器生成的控制命令传输给加热器。
该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1000应用于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镜头模组的制备,其中镜头模组的各个部件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见上述对镜头模组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其中,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且第二导电端与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步骤S3包括:
将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固定连接。
将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电连接。具体地,根据加热器的供电线的位置,确定第二导电端的位置。进而将第二导电端与供电线固定连接并使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电连接。
将第二导电端固定于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加热器的位置。
将第一导电端固定于第二电接触区域中对应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位置,其中,第二导电端通过结构件主体与第一导电端电连接;
将第一导电端与控制器的输出端刚性地电连接,以从控制器接收控制命令。
示例性地,固定结构件主体时,可响应于镜头主体与加热器的固定连接位置而固定结构件主体,使第二导电端对应于供电线的位置。
示例性地,固定第一导电端时,可响应于镜头主体与控制器的固定连接位置而固定于前述的位置。
进一步地,可根据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的具体样式,通过对应的不同方式将结构件主体与镜头主体的连接、将第二导电端与加热器连接。
本申请的镜头模组的制备方法1000,根据控制器的输出端位置对结构件的第一导电端进行精准定位,以及根据加热器的供电线位置对结构件第二导电端进行精准定位,进而通过结构件将加热器和控制器连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加热器供电线引出位置与控制器输出端位置不匹配而无法组装的情况,进而降低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难度,提升加热镜头与控制器的组装效率和产能。另外,通过设置具有刚性导电端的结构件,将加热器与控制器连通,降低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加热器供电线的不可控性,保障了加热器和控制器组装后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结构件,用于将第一器件产生的命令传给设置在镜头主体上的第二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件主体,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内部的形状包括圆环形、矩环形、切边形或者断环形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内部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所述结构件主体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外侧壁或底部,所述结构件主体具有安装轴线;
第一导电端,为刚性排针,与所述结构件主体固定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器件刚性地固定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器件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端设置在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对应所述第一器件的输出端的位置,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垂面内,所述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以及
第二导电端,是刚性材料,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器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端通信连接,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器件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设置在结构件主体的对应第二器件的位置,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垂面内,所述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器件的输出端刚性地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所述第二器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用于在所述结构件与所述第一器件连接时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为点状、闭环状或断环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包括第一正电极区域和第一负电极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与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中对应所述第二器件的正极供电线的位置;
所述第一导电端的负电极与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的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中对应所述第二器件的负极供电线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适于通过使所述安装轴线与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重合而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结构件主体包括在所述安装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绕所述安装轴线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第二器件;
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内周面或所述外周面;
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内周面或所述外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镜头主体的连接方式包括: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形状包括:多边形针状、矩形片状或所述多边形针状与所述矩形片状的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器件的供电线的凹槽,当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刺破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器件连接时,所述凹槽刺破所述供电线的绝缘外皮,与所述供电线的金属丝电接触。
10.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
加热器,用于生成加热所述镜头主体的热量;
控制器,用于生成控制所述加热器操作以产生所述热量的控制命令;以及
结构件,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控制器刚性地固定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控制命令传输给所述加热器,其中,所述镜头主体包括用于容纳至少一个镜片的镜筒,所述结构件包括:
结构件主体,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内部的形状包括圆环形、矩环形、
切边形或者断环形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内部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结构件主体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外侧壁或底部,所述结构件主体具有安装轴线;
第一导电端,是刚性排针,设置在所述结构件主体的对应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的位置,与所述控制器刚性地电连接,以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控制命令,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垂面内,所述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以及
第二导电端,设置在结构件主体的对应所述加热器的位置,所述第二导电端是刚性材料,通过焊接互通、刺破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端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命令传递给所述加热器,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垂面内,所述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在所述安装轴线的周向上的夹角的范围是0°至36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
所述第二导电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所述加热器的位置;
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用于在所述结构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时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的形状为点状、闭环状或断环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包括第一正电极区域和第一负电极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端的正电极与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电连接,与所述第二导电端的正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中对应所述加热器的正极供电线的位置;
所述第一导电端的负电极与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端的负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中对应所述加热器的负极供电线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适于通过使所述安装轴线与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重合而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包括在所述镜头主体的光轴方向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环绕所述安装轴线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二端面朝向所述加热器;
所述第一正电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内周面或所述外周面;
所述第一负电极区域位于所述第二端面、所述内周面或所述外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中,所述镜筒的外侧壁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设置在所述突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底部的外壁面或底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底部的内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镜头主体的连接方式包括: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的形状包括:多边形针状、矩形片状或所述多边形针状与所述矩形片状的组合。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具有容纳所述加热器的供电线的凹槽,当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刺破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加热器连接时,所述凹槽刺破所述供电线的绝缘外皮,与所述供电线的金属丝电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传感器和加热部件,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镜头主体的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环境温度生成控制所述加热部件生成所述热量的命令,或者当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环境温度生成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停止生成所述热量的命令。
24.一种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0-23中任一项镜头模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用于生成加热镜头主体热量的加热器;
设置用于生成控制所述加热器生成所述热量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器;
设置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的结构件;
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结构件刚性地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结构件用于将所述控制器生成的所述控制命令传输给所述加热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其中,所述结构件主体包括第一电接触区域且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电连接;
其中,设置结构件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镜头主体固定连接;
将所述第二导电端与所述加热器电连接;
将所述第二导电端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接触区域中对应所述加热器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导电端通过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第一导电端电连接;
将所述第一导电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刚性地电连接,以从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控制命令。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件包括:结构件主体、第一导电端和第二导电端;
通过孔轴过盈配合、热铆固定、断环卡扣固定、卡勾配合、螺钉锁紧、孔轴间隙配合或者点胶固定中的至少之一将所述结构件主体与所述镜头主体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3498.2A CN114624839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PCT/CN2021/104935 WO2022007834A1 (zh) | 2020-07-07 | 2021-07-07 | 用于镜片的加热装置、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US18/151,193 US20230161232A1 (en) | 2020-07-07 | 2023-01-06 | Heating apparatus for lens, and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33498.2A CN114624839B (zh) | 2020-12-10 | 2020-12-10 |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4839A CN114624839A (zh) | 2022-06-14 |
CN114624839B true CN114624839B (zh) | 2024-03-08 |
Family
ID=8189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33498.2A Active CN114624839B (zh) | 2020-07-07 | 2020-12-10 |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2483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72690Y (zh) * | 2003-12-18 | 2005-01-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具可旋转式镜头的数码相机 |
CN108349377A (zh) * | 2015-11-16 | 2018-07-31 | 全耐塑料高级创新研究公司 | 包括连接器的储箱和储箱中连接电气设备的方法 |
CN208548960U (zh) * | 2018-08-13 | 2019-02-26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机镜头以及摄像机 |
CN111698396A (zh) * | 2019-03-13 | 2020-09-22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除霜除雾摄像头及汽车 |
CN111983766A (zh) * | 2019-12-31 | 2020-11-24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模组 |
-
2020
- 2020-12-10 CN CN202011433498.2A patent/CN1146248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72690Y (zh) * | 2003-12-18 | 2005-01-1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具可旋转式镜头的数码相机 |
CN108349377A (zh) * | 2015-11-16 | 2018-07-31 | 全耐塑料高级创新研究公司 | 包括连接器的储箱和储箱中连接电气设备的方法 |
CN208548960U (zh) * | 2018-08-13 | 2019-02-26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机镜头以及摄像机 |
CN111698396A (zh) * | 2019-03-13 | 2020-09-22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除霜除雾摄像头及汽车 |
CN111983766A (zh) * | 2019-12-31 | 2020-11-24 |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24839A (zh) | 2022-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54713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thermal coupling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which has a temperature sensor | |
US10431856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contact-making system, and battery contact-making system | |
EP2833489B1 (en) | In-vehicle camera module | |
JP5774192B2 (ja) | モジュール式の電気的なコネクタ接続装置 | |
EP3598581A1 (en) | Garment connector | |
EP3647740B1 (en) | Modul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 |
US11134565B2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111566845B (zh) | 用于蓄能模块的电池接触装置 | |
WO1997001263A1 (fr) |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e piece, substrat dote de ce dispositif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
CN114624839B (zh) | 结构件、镜头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22007834A1 (zh) | 用于镜片的加热装置、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190074623A1 (en) |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nnector | |
US11577692B2 (en) | Engine star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10873140B1 (en) | Ca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used in vehicle antenna device | |
CN113390484B (zh) | 超声波流量换能器及电性转接机构 | |
CN210166050U (zh) | 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装置及离合器 | |
JP5006236B2 (ja) | 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 |
KR101713039B1 (ko) |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 |
JP5053168B2 (ja) | 接続構造 | |
KR101713043B1 (ko) |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 |
JP2009272178A (ja) | 接続構造 | |
CN217385761U (zh) | 电池模组采样端子及预装装置 | |
CN220420815U (zh) | 一种集成母排及电池模组 | |
CN218731811U (zh) | 一种铜接线端子 | |
CN220656376U (zh) | 控制机构及模型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