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2985A -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22985A
CN114622985A CN202110657557.2A CN202110657557A CN114622985A CN 114622985 A CN114622985 A CN 114622985A CN 202110657557 A CN202110657557 A CN 202110657557A CN 114622985 A CN114622985 A CN 114622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mbustion engine
internal combustion
air inle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75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6575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2298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103 priority patent/WO202226256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622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22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1/00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 F02B31/04Modifying induction systems for imparting a rotation to the charge in the cylinder by means within the induction channel, e.g. defl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6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chargin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2Drives of pumps; Varying pump drive gear ratio
    • F02B39/08Non-mechanical drives, e.g. fluid drives having variable gear ratio
    • F02B39/10Non-mechanical drives, e.g. fluid drives having variable gear ratio elect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内燃机工作需要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本申请的方法是,以导流管连接内燃机排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之间,利用排出气体动能通过导流管带动吸入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提高内燃机吸入气体压力,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进气端开口靠近内燃机进气管口,所述导流管出气端开口靠近内燃机排气管口,并分别与内燃机进气管和排气管形成涵道套管结构,从内燃机排出气体从所述涵道套管的其中一个涵道排出,带动所述涵道套管另一个涵道的空气加速流动,通过导流管传导,从而利用同样原理带动内燃机进气管空气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而给内燃机进气增加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内燃机增压领域, 具体是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从人类发明制造了内燃机,内燃机因为其能够把化学能量转化成机械能量,传递给其他机构而实现非常多的应用,例如驱动汽车,食品加工机械,驱动工业机器,驱动火车飞机轮船等等,无处不在的内燃机使我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生活,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大约一半的能量以热能的方式浪费掉,这部分热能通过内燃机机体和排气释放,同时内燃机需要进气来进行燃烧工作,增加内燃机的进气压力可以提高内燃机的功率,现有技术中的增压方法是使用电子气泵和涡轮泵这两种方法,电子气泵利用电能驱动电子气泵工作增加进入内燃机的气压,涡轮泵利用内燃机的排气具有的能量驱动风扇和涡轮工作,增加内燃机的进气压力,电子泵需要消耗电量以电机驱动,涡轮泵内部具有高速旋转的叶轮涡轮,制作工艺复杂,反应滞后,这两者都需要转动部件,容易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因此常因为电力电器和转动部件损坏而影响内燃机的工作,因此内燃机需要更经济更安全可靠地增压方法才能保证内燃机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内燃机所驱动的其他装置正常工作,现有上述内燃机的增压技术方案存在上述问题,经常需要检查维护,因此需要设计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具体是利用内燃机的排气具有的热量和动能,通过管道传递至内燃机进气管附近,带动内燃机进气加速流入内燃机,实现无额外消耗能量和无转动部件地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
本申请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内燃机工作需要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排出的气体具有动能,以导流管连接内燃机排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之间,利用排出气体动能,带动导流管内气体流动,通过导流管气体带动吸入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提高内燃机吸入气体压力;本申请的方法利用了互相靠近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一种流体流过另一种流体附近,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会互相传递能量,当内燃机排出气体流过导流管附近,传递能量,引起导流管内气体流动,导流管内气体流过进气气体附近,传递能量给进气气体,引起进气气体加速流动,当进气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提高内燃机输出功率;本申请利用导流管传递能量,使现有内燃机的排出气体和进气气体之间发生互相作用,比较现有技术,简单可靠,节约成本。
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是出气外管,所述出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出气外管形成第一涵道套管结构,所述导流管另一端是进气外管,所述进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外管与所述进气口形成第二涵道套管结构,从内燃机排出气体从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其中一个涵道排出,带动所述涵道套管另一个涵道的空气加速流动,通过导流管传导,从而利用同样原理带动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空气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因而给内燃机进气增加压力;本申请的涵道套管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由至少两个涵道组成,当其中一个涵道的流体流动,会分子间作用力而形成流体压力变化,从而带动其他涵道流体的流动,通过导流管道传递这个变化,就可以把这个压力传递到其他位置,在本申请中就是把这个压力变化传递到内燃机的进气管,把内燃机排气气体所具有的能量传递给内燃机的进气气体,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
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内管比较出气外管缩进,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进气口比较进气外管缩进;内管比较外管缩进的结构能够有利于维持涵道的压力变化,使涵道间流体作用加强。
所述进气口和内管至少一个为喇叭形扩张;这种结构使进入进气口的气体从大的空间进入小的空间,速度减少,压力增大,有利于增加进入内燃机的进气气体压力。
所述进气外管内壁和出气外管内壁至少一个设有旋流片;在所述内管也可以设置旋流片,旋流片能够使所述进气外管和出气外管内的气体发生旋流,旋流有利于气体加速流动。
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还设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电子增压机14依靠电力驱动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并联设有第一增压付管20,所述第一增压管20连接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与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设有第一阀门13,第一阀门13采用换向阀门,所述第一阀门13能够关闭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关闭电子增压机14,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或者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所述第一阀门13能够关闭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关闭电子增压机14和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或者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和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内燃机需要较小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在低海拔地区工作或功率输出足够的时候,关闭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内燃机1利用排气气体的能量给进气气体增压,当内燃机需要较高的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1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或功率输出不足的时候,第一阀门13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导通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在经过排气气体给进气气体增压以后,进气气体进入第一增压付管20后被电子增压机14进一步增压,通过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使内燃机1获得更高的增压进气气体,大幅度提高工作功率;所述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可以手动控制,可以预设值由内燃机1的控制结构控制执行,例如设置内燃机1的输出功率达到预设值的时候,启动电子增压机14的同时利用第一阀门13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现有内燃机工作一般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具体内燃机工作状况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的工作节点,这样的设置可以兼顾内燃机的使用经济型和功率输出的变化的要求。
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可以设有涡轮增压机19,涡轮增压机19内设置风扇与涡轮,在所述涡轮增压机19内风扇与涡轮同轴设置,所述涡轮增压机19具有风扇进出口和涡轮进出口,所述涡轮增压机19依靠内燃机1排气的动能驱动风扇转动,风扇与涡轮同轴,涡轮给内燃机1进气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还并联设置第二增压付管18,所述第二增压付管18与涡轮增压机19的涡轮进出口连接,涡轮出口连通进气管5,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与第二增压付管18并联部分的并联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二阀门15,所述第二阀门15用于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与第二增压付管18并联部分的导通或关闭,当所述第二阀门15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部分的时候,空气从进气口7进入内燃机1,当所述第二阀门15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部分的时候,空气从第二增压付管18进入内燃机1,所述第二阀门15设置在并联位置可以采用换向阀门,即三通阀门,或设置在并联之间的位置采用直通阀门,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并联设置排气付管17,所述排气付管17连接涡轮增压机19的风扇进出口,风扇出口连通内管3,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与排气付管17并联的部分的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三阀门16,所述第三阀门16用于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与排气付管17并联部分的导通或关闭。
当采用内燃机1排气驱动的涡轮增压机19的时候,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当内燃机需要较小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1在低海拔或低输出功率的时候,从内燃机1排出气体依次经过排气管2和内管3排出,利用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的作用,加压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7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涡轮增压机19处于停机状态; 另一种状态是当内燃机1在高海拔或需要高输出功率的时候,第三阀门16关闭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并联部分的通道,使内燃机1排出的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2,排气付管17和内管3排出,利用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的作用,加压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7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在此同时,流经排气付管17的气体作用于涡轮增压机19的风扇,风扇与涡轮同轴设置,驱动涡轮增压工作,第二阀门15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并联第二增压付管18的部分,使空气经过进气口7,第二增压付管18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
从内燃机1排出气体进入涡轮增压机19驱动风扇,经过风扇后从涡轮增压机1风扇出口排出,仍然具有一定能力,继续进入上述本申请的所述第一涵道套管11,经过导流管和第二涵道套管12,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所述涡轮增压机19风扇同轴驱动涡轮,涡轮进一步增压内燃机进气气体,因此形成涵道增压与涡轮增压的各部分互相促进,在内燃机1的工作输出功率不断增加的时候,排气量增加,排气量增加又继续提高各部分增压。
所述第一涵道套管和第二涵道套管可以设置多级,例如,在涵道式套管的内管内部再设置二级内管,二级内管与内管再次形成涵道式套管结构,二级内管比较内管缩进,通过多级涵道式套管结构,可以获得不同涵道间不同的压力差,适用不同设备的压力需要。
本申请的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含有内燃机的汽车,工业设备,农业设备,国防等领域。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首先因为利用的能量是内燃机排气的能量,所以本申请的方法不额外消耗能量,其次,本申请利用涵道间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导流管传导这个相互作用至需要的地方,例如内燃机的进气管,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没有任何传动部件,第三,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及装置,比较现有技术没有复杂的电子泵和涡轮泵,只有导流管简单的结构,没有叶轮,电子元件等,第四是具有无初始动力启动和迅速反应的特点,只要内燃机有排气立即发挥增压作用,即克服了涡轮增压方式的涡轮增压泵需要一定的排气速度和排气量才能启动工作,以及涡轮增压反应迟钝,滞后的缺点,第五是在内燃机需要高功率输出的时候可以增加设置不同种类增压机,与上述技术联合工作,进一步提高增压效果,本申请通过这些设置防止内燃机增压过程中设备损坏引起的增压失效,减少能量损失,结构非常简单,能够实现长时间免维护运行,安装布置方便可靠的优点,制作简单,可以很方便与现有各种设备装置配合使用,实现保障内燃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旋流片在外管进气口内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旋流片在外管进气口内口部直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设有电子增压机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设有涡轮增压机示意图;
图中:1-内燃机,2-排气管,3-内管,4-出气外管,5-进气管,6-进气外管,7-进气口,8-滤清器,9-旋流片,10-导流管,11-第一涵道套管,12-第二涵道套管,13-第一阀门,14-电子增压机,15-第二阀门1,16-第三阀门,17-排气付管,18-第二增压付管,19-涡轮增压机,20-第一增压付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截面示意图;图中1为内燃机,2为排气管,3为内管,4为出气外管,5为进气管,6为进气外管,7为进气口,8为滤清器,10为导流管,11为第一涵道套管,12为第二涵道套管;内燃机1在工作过程中会排出气体,排出气体通过排气管2,排气管2连接内管3,内管3与出气外管4构成第一涵道套管11,内管3比较出气外管4的口部缩进,内管3内部空间是内涵道,内管3和出气外管4之间的空间是外涵道,内燃机1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吸入气体,一般为空气,内燃机1吸入气体的通道为进气管5,进气管5连接进气口7,进气口7与进气外管6构成第二涵道套管12,进气口7比较进气外管6缩进,进气口7呈喇叭形状扩张,当内燃机1工作通过排气管2排出气体,经过内管3的内涵道喷出,由于其所排出气体具有热量和速度,或者说具有动能,根据伯努利原理,相比较于外涵道气体排出气体具有较高的流速,在出气外管4内,形成低压区域,导致外涵道的气体流动并且和内涵道的排气一起加速流动排出第一涵道套管11,当出气外管4与内管3之间的气体加速流出,通过导流管10引起进气外管6和进气口7之间的气体加速流入,同时,由于进气外管6和进气口7构成第二涵道套管12,根据同样的原理,将有气体加速进入进气口7,把进气口7设置成喇叭形扩张,可以使进入进气口7的气体进一步压缩,减少速度,增加进气压力,经过进气口7进入的气体经过进气管5提供给内燃机1工作,在进气口7设置滤清器8过滤进入进气口7气体的杂质。
图2为本申请的另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截面示意图;本附图是附图1根据相同原理但结构变化的类型,主要区别是,内燃机1的排气管2排出气体,排出的气体进入出气外管4,内管3和出气外管4构成第一涵道套管11,内燃机1依靠进气管5吸入气体,进气管5连接进气口7,进气口7与进气外管6构成第二涵道套管12,进气口7比较导流管进气口6缩进,进气口7呈喇叭形状扩张,当内燃机1工作的时候,排气管2排出气体,通过出气外管4和内管3之间的空间即外涵道喷出,根据伯努利原理,高速气流形成低压区域,以及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内管3内部的内涵道的气体一起加速排出第一涵道套管11,当出气外管4与内管3之间的气体加速流出,通过导流管10引起进气外管6和进气口7之间的气体加速流入,同时,由于进气外管6和进气口7构成第二涵道套管12,根据同样的原理,将有气体加速进入进气口7,把进气口7设置成喇叭形扩张,可以使进入进气口7的气体进一步压缩,减少速度,增加进气压力,经过进气口7进入的气体经过进气管5提供给内燃机1工作,在进气口7设置滤清器8过滤进入进气口7气体的杂质,在本实施例中,在进气外管6的内壁还设置了旋流片9,旋流片9沿着内壁呈连续或断续的螺旋片状,在本附图中旋流片9是断续的,进一步参考附图3和附图4可以说明其结构,通过设置旋流片9能够引导进气外管6进入的气体形成旋流,进一步使进气口7进入的气体产生旋流。
根据相同结构原理,内燃机1也可以通过进气外管6和进气口7之间的空间即外涵道吸入气体,进入内燃机1的气体压力升高,温度升高,进气口7和进气外管6之间有气体加速流过,能够具有降低进入内燃机1增压气体温度的作用。
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可以与其他内燃机增压装置组合使用,例如利用本申请的装置作为一级增压,利用其他增压装置作为二级增压,一级增压和二级增压之间具有串并联设置,优先通过并联通道使用一级增压,当内燃机需要更高增压的时候,关闭并联通道,打开串联通道,启动二级增压在一级增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压,共同工作,与其他内燃机增压装置组合工作,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可以利用其他增压装置使内燃机获得更高增压进气,也获得更多排气,更多的排气可以利用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获得更好增压效果。
图5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设有电子增压机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还设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电子增压机14依靠电力驱动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并联设有第一增压付管20,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连接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与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设有第一阀门13,第一阀门13采用换向阀门,所述第一阀门13能够关闭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关闭电子增压机14,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或者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通过这样的设置,当内燃机需要较小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在低海拔地区工作或功率输出足够的时候,关闭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内燃机1利用排气气体的能量通过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给进气气体增压,当内燃机需要较高的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1在高海拔地区工作或功率输出不足的时候,第一阀门13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导通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在经过内燃机1利用排气气体的能量通过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给进气气体增压以后,进气气体进入第一增压付管20后被电子增压机14进一步增压,通过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使内燃机1获得更高的增压进气气体,大幅度提高工作功率;图中双箭头是排气流动方向,单箭头是进气流动方向,所述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可以手动控制,可以预设值由内燃机1的控制结构控制执行,例如设置内燃机1的输出功率达到预设值的时候,启动电子增压机14的同时利用第一阀门13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现有内燃机工作一般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具体内燃机工作状况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的工作节点,这样的设置可以兼顾内燃机的使用经济型和功率输出的变化的要求。
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设有涡轮增压机示意图;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可以设有涡轮增压机19,涡轮增压机19内设置风扇与涡轮,在所述涡轮增压机19内风扇与涡轮同轴设置,所述涡轮增压机19具有风扇进出口和涡轮进出口,所述涡轮增压机19依靠内燃机1排气的动能驱动风扇转动,风扇与涡轮同轴,涡轮给内燃机1进气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还并联设置第二增压付管18,所述第二增压付管18与涡轮增压机19的涡轮进出口连接,涡轮进口连通进气口7,涡轮出口连通进气管5,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与第二增压付管18并联部分的并联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二阀门15,所述第二阀门15用于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导通或关闭,,以及第二增压付管18的导通或关闭,当所述第二阀门15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部分的时候,空气从进气口7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当所述第二阀门15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部分的时候,空气从第二增压付管18和涡轮增压机19进入内燃机1,所述第二阀门15设置在并联位置可以采用换向阀门,即三通阀门,或设置在并联之间的位置采用直通阀门,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并联设置排气付管17,所述排气付管17连接涡轮增压机19的风扇进出口,风扇出口连通内管3,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与排气付管17并联的部分的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三阀门16,所述第三阀门16用于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的导通或关闭,以及排气付管17的导通或关闭。
当内燃机1采用排气驱动涡轮增压机19的的时候,有两种工作状态,一种是当内燃机需要较小进气增压的时候,例如内燃机1在低海拔或低输出功率的时候,从内燃机1排出气体依次经过排气管2和内管3排出,利用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的作用,加压外界空气通过进气口7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涡轮增压机19处于停机状态; 另一种状态是当内燃机1在高海拔或需要高输出功率的时候,第三阀门16关闭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与排气付管17并联部分的通道,使内燃机1排出的气体依次通过排气管2,排气付管17,涡轮增压机19风扇和内管3排出,利用第一涵道套管11,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的作用, 加压外界空气进入进气口7,第二阀门15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并联第二增压付管18的部分,使空气经过进气口7,第二增压付管18,涡轮增压机19涡轮和进气管5进入内燃机1,在此同时,流经排气付管17的气体作用于涡轮增压机19的风扇,风扇与涡轮同轴设置,驱动涡轮增压工作。
通过这种设置,从内燃机1排出气体进入涡轮增压机19驱动风扇,经过风扇后从涡轮增压机1风扇出口排出,仍然具有一定能力,继续进入上述本申请的所述第一涵道套管11,经过导流管10和第二涵道套管12,增加内燃机进气压力,所述涡轮增压机19风扇同轴驱动涡轮,涡轮进一步增压内燃机进气气体,因此形成涵道增压与涡轮增压的各部分互相促进,在内燃机1的工作输出功率不断增加的时候,排气量增加,排气量增加又继续提高各部分增压。
所述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可以手动控制,可以预设值由内燃机1的控制结构控制执行,例如设置内燃机1的输出功率达到预设值的时候,启动电子增压机14的同时利用第一阀门13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现有内燃机工作一般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具体内燃机工作状况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电子增压机14和第一阀门13的工作节点,这样的设置可以兼顾内燃机的使用经济型和功率输出的变化的要求。
本申请的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具有内燃机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农业,和国防等领域。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仅通过所选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所述各个部分还有很多种形状和组合,本申请也可以与内燃机的各种结构组合,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发动机的排气,进气和辅助散热器分别与发动机的相关结构连接,发动机的排气,进气和辅助散热器与发动机的连接,并非直接连通;还有各部分互相连接的管道之间,因为没有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分割位置标准,为了简洁易懂地说明其工作原理,本申请对于其名称对应的位置并非完全按照实际比例和位置,以及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并非完全是附图中结构,例如附图中各个阀门的样子仅用于说明其使用原理,根据附图和说明对于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完全可以明白其工作原理,在本实施例的各个附图中,本申请附图只是用于说明其原理,因此显而易见的是,上述的实施例用于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定本申请。

Claims (7)

1.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内燃机工作需要吸入气体和排出气体,排出的气体具有动能,以导流管连接内燃机排出气体与吸入气体之间,利用排出气体动能,带动导流管内气体流动,通过导流管气体带动吸入气体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提高内燃机吸入气体压力。
2.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是出气外管,所述出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排气管连接的内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出气外管形成第一涵道套管结构,所述导流管另一端是进气外管,所述进气外管靠近与内燃机进气管连接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外管与所述进气口形成第二涵道套管结构,从内燃机排出气体从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其中一个涵道排出,带动所述涵道套管另一个涵道的空气加速流动,通过导流管传导,从而利用同样原理带动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空气加速向内燃机内流动,因而给内燃机进气增加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涵道套管的内管比较出气外管缩进,所述第二涵道套管的进气口比较进气外管缩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内管至少一个为喇叭形扩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外管内壁和出气外管内壁至少一个设有旋流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电子增压机(14)依靠电力驱动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并联设有第一增压付管(20),所述第一增压管(20)连接有电子增压机(14),所述第一增压付管(20)与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设有第一阀门(13),所述第一阀门(13)能够关闭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关闭电子增压机(14),导通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或者导通第一增压付管(20)的同时,启动电子增压机(14),关闭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涡轮增压机(19),涡轮增压机19内设置风扇与涡轮,在所述涡轮增压机19内风扇与涡轮同轴设置,所述涡轮增压机(19)具有风扇进出口和涡轮进出口,所述涡轮增压机19依靠内燃机1排气的动能驱动风扇转动,风扇与涡轮同轴,涡轮给内燃机1进气增压,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还并联设置第二增压付管(18),所述第二增压付管(18)与涡轮增压机(19)的涡轮进出口连接,涡轮进口连通进气口7,涡轮出口连通进气管(5),在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与第二增压付管(18)并联部分的并联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二阀门(15),所述第二阀门(15)用于所述进气口(7)和进气管(5)之间的导通或关闭,以及第二增压付管(18)的导通或关闭,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并联设置排气付管(17),所述排气付管(17)连接涡轮增压机(19)的风扇进出口,风扇出口连通内管(3),在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与排气付管(17)并联的部分的连接位置或内部,设置第三阀门(16),所述第三阀门(16)用于所述内管(3)和排气管(2)之间的导通或关闭,以及排气付管(17)导通或关闭。
CN202110657557.2A 2021-06-13 2021-06-13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6229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557.2A CN114622985A (zh) 2021-06-13 2021-06-13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96103 WO2022262568A1 (zh) 2021-06-13 2022-05-31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7557.2A CN114622985A (zh) 2021-06-13 2021-06-13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22985A true CN114622985A (zh) 2022-06-14

Family

ID=8189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7557.2A Pending CN114622985A (zh) 2021-06-13 2021-06-13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22985A (zh)
WO (1) WO202226256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5266A1 (de) * 1974-09-21 1976-04-08 Peterek Hubert Erich Dipl In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etrieb von viertaktkolbenbrennkraftmaschinen
CN1052927A (zh) * 1989-12-16 1991-07-10 杨业勋 湿式进气内燃机
JP4526395B2 (ja) * 2004-02-25 2010-08-18 臼井国際産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過給システム
FR2883601B1 (fr) * 2005-03-22 2007-10-05 Melchior Jean F Dispositif d'acceleration d'un groupe de turbocompression aux bas regimes d'un moteur alternatif et moteur alternatif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2568A1 (zh)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0692B (zh) 双驱并联顺序增压压气机
CN213743665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与一种发动机
WO2016107469A1 (zh) 发动机及其进气系统
CN110566341B (zh) 一种混联式电动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2425488A (zh) 应用于v型柴油机的可调二级增压顺序系统
CN111535921A (zh) 一种二冲程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增压系统及方法
CN105569825A (zh) 柴油机柔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3769932U (zh) 用于多级涡轮增压机的涡轮系统以及内燃发动机系统
CN209990569U (zh) 涡轮增压发动机双进气道系统
CN102536432A (zh) 对转涡轮复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CN101344033B (zh) 防漏气的涡轮增压器旁通阀的传动轴和轴套结构
CN113202620A (zh) 一种具有多级能量利用的涡轮复合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635827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CN109339938A (zh) 三状态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062538Y (zh) 防漏气的涡轮增压器旁通阀的传动轴和轴套
CN114622985A (zh) 一种内燃机增压方法及装置
CN204253169U (zh) 一种双独立涡轮可变增压器
CN105508035A (zh) 增压柴油机多模式切换增压结构及增压方法
CN206785484U (zh) 一种带有流量拓宽槽的涡轮壳体及涡轮增压器
CN106368800B (zh) 一种单轴双压气机可控的增压器结构
CN205349509U (zh) 一种增压柴油机复合相继增压结构
CN205013119U (zh) 涡轮增压装置、涡轮增压发动机及汽车
CN211314411U (zh) 一种机械增压式egr系统
CN203081570U (zh) 一种增压柴油发动机增压系统
CN110541753A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涡轮进气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