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6774A - 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 - Google Patents
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16774A CN114616774A CN202080075427.1A CN202080075427A CN114616774A CN 114616774 A CN114616774 A CN 114616774A CN 202080075427 A CN202080075427 A CN 202080075427A CN 114616774 A CN114616774 A CN 1146167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chnology
- cqi
- network
- channel
- techniq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HBXLZQQVCDGPA-UHFFFAOYSA-N 5-[(1,3-dioxo-2-benzofuran-5-yl)sulfonyl]-2-benzofuran-1,3-di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O)C2=CC(S(=O)(=O)C=2C=C3C(=O)OC(C3=CC=2)=O)=C1 ZHBXLZQQVCDGP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的技术。一种可以由用户设备(UE)执行的方法包括: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Description
基于35 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享受2019年11月5日提交的美国非临时申请第16/674,724号的优先权和权益,故以引用方式将其全部内容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概括地说,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涉及无线通信,具体地说,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涉及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的技术。
背景技术
广泛地部署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诸如电话、视频、数据、消息传送和广播之类的各种电信服务。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使用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送功率等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技术。这类多址技术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系统和长期演进(LTE),仅举几个示例。
在多种电信标准中已经采纳上文的多址技术,以提供使不同用户设备能够在城市、国家、地区以及甚至全球级别上进行通信的公共协议。新无线电(例如,5G NR)新兴的电信标准的示例。NR是由3GPP发布的对LTE移动标准的增强集。NR被设计为通过以下各项来更好地支持移动宽带互联网接入:改进频谱效率、降低成本、改进服务、利用新频谱和在下行链路(DL)和在上行链路(UL)上使用具有循环前缀(CP)的OFDMA与其它开放标准更好地整合。为此,NR支持波束成形、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技术和载波聚合。
然而,随着对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持续增长,存在对在LTE和NR技术方面的进一步改进的需求。优选地,这些改进应当适用于其它多址技术以及采用这些技术的电信标准。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均具有一些方面,但这些方面中没有单个的一个方面可以单独地对其期望的属性负责。下文的权利要求并不限制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现在将简要地讨论一些特征。在仔细思考这些讨论之后,特别是在阅读标题为“具体实施方式”的部分之后,人们将理解本公开内容的特征是如何具有优势的,这些优势包括:改进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通常包括: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通常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所述装置通常还包括接口,其被配置为: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所述装置通常还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相耦合的存储器。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通常包括:用于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的单元;用于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的单元;以及用于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的单元,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用户设备(UE)的无线通信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装置通常包括可由装置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某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常包括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所述用户设备通常还包括发射机,其配置为:;以及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为了实现前述和有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下文所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指出的特征。下文描述和附图详细描述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示例性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仅仅说明可采用这些各个方面之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些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详细地理解本公开内容的上面所描述特征的实现方式,本申请针对上面的简要概括参考一些方面给出了更具体的描述,这些方面中的一些在附图中给予了说明。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的描述准许其它等同的有效方面,因此这些附图仅仅描绘了本公开内容的某些典型方面,其不应被认为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概念性地示出示例电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概念性地示出示例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的设计的框图。
图3A-图3B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示出了不同的分离承载配置。
图4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提供了由于有限的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而导致的该分组丢失问题的说明。
图5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用于由UE进行的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描绘了用于示出信道质量指示符索引和传输块大小之间的关联的表。
图7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示出了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公开的技术的操作的各种组件的通信设备。
为了有助于理解,已经尽可能地使用相同附图标记来表示附图中共有的相同元素。可以预期的是,在一个方面中公开的元素可以在没有特定叙述的情况下有益地应用于其它方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的装置、方法、处理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技术可能涉及:发送比当前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要低的“假”CQI,从而导致下行链路缓冲区不过载。
如指出的,下面的描述提供了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的示例,但并非限制在权利要求所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所讨论的元素的功能和排列进行改变。各个示例可以根据需要,省略、置换或者增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照与所描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描述的方法,对各个步骤进行增加、省略或者组合。此外,关于一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组合到其它示例中。例如,使用本文阐述的任意数量的方面可以实现装置或可以实实践方法。此外,本公开内容的范围旨在覆盖这样的装置或方法,它们是使用除了本文所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或不同于本文所阐述的本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或者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所公开的公开内容的任何方面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元素来体现。本文所使用的“示例性”一词意味着“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方面不必要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更优选或更具优势。
通常,在给定的地理区域中可能部署有任何数量的无线网络。每个无线网络可以支持特定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可以在一个或多个频率上操作。RAT还可以称为无线电技术、空中接口等等。频率还可以称为载波、子载波、频率信道、音调、子带等等。每个频率可以在给定的地理区域中支持单一RAT,以便避免不同RAT的无线网络之间的干扰。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部署5G NR RAT网络。
图1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在其中执行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例如,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是NR系统(例如,5G NR网络)。
如图1中所示,无线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多个基站(BS)110a-z(每个在本文中也单独被称为BS 110或统称为BS 110)和其它网络实体。BS 110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其有时称为“小区”,小区可以是静止的或者可以根据移动BS 110的位置进行移动。在一些示例中,BS110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回程接口(例如,直接物理连接、无线连接、虚拟网络等),使用任何合适的传输网络来彼此互连和/或互连到一个或多个其它BS或网络节点(未示出)。在图1所示出的示例中,BS 110a、BS 110b和BS 110c可以分别是用于宏小区102a、宏小区102b和宏小区102c的宏BS。BS 110x可以是用于微微小区102x的微微BS。BS110y和BS 110z可以分别是用于毫微微小区102y和102z的毫微微BS。BS可以支持一个或多个小区。BS 110与无线通信网络100中的用户设备(UE)120a-y(每个在本文中也单独地被称为UE 120或统称为UE 120)进行通信。UE 120(例如,120x、120y等)可以分散在整个无线通信网络100中,并且每个UE 120可以是静止的或移动的。
根据某些方面,BS 110和/或UE 120可以被配置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如下面所解释的。例如,如图1中所示,UE 120a包括调离管理器12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在一些情况下,调离管理器122a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图5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示的操作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它操作,以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调离管理器122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将发生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CQI报告指示针对第二信道的、与针对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无线通信网络100还可以包括中继站(例如,中继站110r),也称为中继器等等,其从上游站(例如,BS 110a或UE 120r)接收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并将数据和/或其它信息的传输发送到下游站(例如,UE 120或BS 110),或者中继UE 120之间的传输,以促进设备之间的通信。
网络控制器130可以耦合到一组BS 110,并为这些BS 110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130可以经由回程,与这些BS 110进行通信。BS 110还可以经由无线回程或有线回程,彼此之间进行通信(例如,直接通信或者间接通信)。
图2示出了BS 110a和UE 120a的示例组件(例如,在图1的无线通信网络100),它们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内容的方面。
在BS 110a处,发射处理器220可以从数据源212接收数据,从控制器/处理器240接收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可以是用于物理广播信道(PB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组公共PDCCH(GC PDCCH)等的。数据可以是用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等的。处理器220可以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处理(例如,编码和符号映射),以分别获得数据符号和控制符号。发射处理器220还可以生成参考符号,例如,用于主同步信号(PSS)、辅同步信号(SSS)和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发射(TX)多输入多输出(MIMO)处理器230可以对这些数据符号、控制符号和/或参考符号(如果有的话)执行空间处理(例如,预编码),并向调制器(MOD)232a-232t提供输出符号流。每个调制器232a-232t可以处理各自的输出符号流(例如,用于OFDM等),以获得输出采样流。每个调制器还可以进一步处理(例如,转换成模拟信号、放大、滤波和上变频)输出采样流,以获得下行链路信号。来自调制器232a-232t的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分别经由天线234a-234t进行发射。
在UE 120a处,天线252a-252r可以从BS 110a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分别将接收的信号提供给收发机254a-254r中的解调器(DEMOD)。每个解调器254可以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和数字化)各自接收的信号,以获得输入采样。每个解调器还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输入采样(例如,用于OFDM等),以获得接收的符号。MIMO检测器256可以从所有解调器254a-254r获得接收的符号,对接收的符号执行MIMO检测(如果有的话),并提供检测的符号。接收处理器258可以处理(例如,解调、解交织和解码)检测到的符号,向数据宿260提供针对UE 120a的解码后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280提供解码后的控制信息。
在上行链路上,在UE 120a处,发射处理器264可以从数据源262接收数据(例如,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从控制器/处理器280接收控制信息(例如,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并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处理。发射处理器264还可以生成用于参考信号的参考符号(例如,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来自发射处理器264的符号可以由TX MIMO处理器266进行预编码(如果有的话),由收发机254a-254r中的解调器进行进一步处理(例如,用于SC-FDM等等),并发送回BS 110a。在BS 110a处,来自UE 120a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天线234进行接收,由调制器232进行处理,由MIMO检测器236进行检测(如果有的话),由接收处理器238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获得UE 120发送的解码后的数据和控制信息。接收处理器238可以向数据宿239提供解码后的数据,向控制器/处理器240提供解码后的控制信息。
存储器242和282可以分别存储用于BS 110a和UE 120a的数据和程序代码。调度器244可以调度UE在下行链路和/或上行链路上进行数据传输。
UE 120a处的控制器/处理器280和/或其它处理器和模块可以执行或指导针对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过程的执行,所述技术用于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例如,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文所描述的方面,UE 120a的控制器/处理器280包括调离管理器281,其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图5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示的操作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其它操作,以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调离管理器281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确定是否将发生与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如果将发生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CQI报告指示针对第二信道的、与针对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尽管在控制器/处理器处示出,但是UE 120a和BS 110a的其它组件也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操作。
示例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在同一设备(诸如,用户设备)上支持两个不同的订阅,并且这两个不同的订阅基于两个单独的用户识别模块(SIM)(称为多SIM(MSIM))。这些订阅可能位于相同的无线电网络或不同的无线电网络上,并且可能具有不同的订阅简档和服务质量(QOS)要求。此外,不同的订阅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上提供服务。通常,当在两个不同的RAT上执行操作时,MSIM解决方案与进行两个独立解决方案所需的资源相比使用较少的资源,其目标是优化资源(RF、MIP等)的使用并提供增强的用户体验。
在一些情况下,针对MSIM设备存在不同类别的射频(RF)解决方案。例如,在一些情况下,设备可能包括可以提供双接收和双接入(DSDA)的双收发机。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订阅可能对应于其自己的收发机。在其它情况下,设备可能包括单个收发机,其中两个订阅共享相同的无线电资源。由于RF复杂性、成本和功耗方面的考虑,大多数的传统双订阅设备和解决方案共享单个收发机。
随着5G新无线电(NR)部署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MSIM解决方案现在包括5G+4G/3G/2G RAT的组合。Rel15 3GPP标准定义了两种5G解决方案:非独立(NSA)和独立5G(SA)。在独立5G NR架构中,信令网络和无线电两者都可以由5G核心进行处理。相比之下,在5G NSA网络中,长期演进(LTE)核心网络和LTE无线电接入可以用作针对所有信令和移动性管理的锚点,同时添加新的5G载波。这种架构对于5G NR接入系统的早期部署很有吸引力,因为网络可以重用传统的可操作LTE演进型节点B(eNB)和演进分组核心(EPC)。非独立解决方案也很有吸引力,这是因为它们有助于利用现有LTE核心网络的网络从4G无缝迁移到5G。
已引入双连接(DC)以允许UE同时连接到两个不同的网络点以用于实现更高的吞吐量、可靠性和移动性鲁棒性。演进通用移动电信服务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NR双连接(ENDC)是使用LTE和NR的双连接的一种形式。在ENDC模式下并且对于非独立实现,UE可以连接到LTE eNB和NR gNB。在某些情况下,LTE eNB可以充当主节点(MeNB),而gNB可以充当辅节点(SgNB)。两个节点都可以在用户平面中与演进分组核心(EPC)对接,但主节点可以直接连接到EPC。
取决于系统是独立的还是非独立的,多种架构选项可用于双连接。在示例NSA配置中,在用户数据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处拆分并且被路由到LTE或NR或二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分离承载配置。在一些情况下,分离承载配置可能有两种变体:图3A中所示的选项3和图3B中所示的选项3X。在图3A的选项3中,承载可以在MeNB 302处终止,并且用户数据业务在MeNB 302的PDCP层304处拆分,并且被路由到LTE(例如,路由到MeNB 302)和NR(例如,SgNB 306)。在图3B的选项3X中,承载可以在SgNB 306处终止,并且用户数据在SgNB 306的PDCP层308处拆分,并且被路由到LTE(例如,MeNB 302)和NR(例如,SgNB 306)。分离承载中的这两种选项都可以允许网络利用LTE和NR的带宽来增加吞吐量容量和可靠性。可以基于诸如以下的多个因素来确定LTE和5G NR之间的分组路由决策和数据拆分比:信道状况、业务负载平衡、缓冲区状态、QOS要求和网络的回程容量。
非独立5G MSIM可以被配置为NSA+L/W/G,并且将是由网络推出的一类新的并发RAT解决方案。由于RF前端架构、载波频率、5G无线电和4G无线电之间的MIMO要求的不同,NSA+L/W/G设备可以具有用于LTE+LTE/W/G的1个收发机,以及用于NR 5G无线电的一个单独的收发机。此外,并发RAT设计的另一种可能性是NR双接收模式,其中由于RF共存限制或用于第二订阅无线电,而将部分或全部的分集链路调离。
在具有分离承载配置的NSA+L/W/G(例如,4G/3G/2G)解决方案中(例如,分别在图3A和图3B中说明的选项3或3X),可以在PDCP层处在LTE和NR之间分离下行链路数据,并将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分组分别路由到NR和LTE,如所示出。在NSA+L/W/G解决方案中,对于具有用于NR的一个收发机和用于LTE+LTE/W/G的一个收发机的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能不得不暂停使用第一订阅的第一技术(例如,LTE),并且调离以允许第二订阅(例如,L/W/G)在每个不连续接收(DRX)周期接收寻呼/执行测量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继续使用第一订阅经由第二技术接收数据(诸如,5GNR)。因此,用户设备可能会由于LTE调离而遇到PDCP空洞,而在调离期间按顺序接收NR下行链路分组(例如,因为用户设备被调谐到L/W/G)。这些LTE PDCP空洞可能会导致在每次调离期间在用户设备的PDCP层处的对分组的乱序传送。可以将乱序数据分组缓存在用户设备中的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中,以允许较低层恢复在调离期间丢失的分组。例如,当用户设备接收到乱序的PDCP分组时,可以缓存乱序分组并且可以启动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然后,用户设备可以尝试恢复在调离期间丢失的PDCP分组(例如,经由较低层HARQ恢复或RLC恢复)。一旦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到期或者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已满,可以将缓冲的分组强制冲刷到用户设备的应用层。在某些情况下,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可以确保最少的PDCP分组丢失,并且在将所有分组(例如,NR和LTE)发送到应用层之前它们都是有序的。
然而,由于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是有限的,所以当UE调离以接收与第二订阅(例如,L/W/G)相关联的寻呼时,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存在可能导致LTE分组被丢弃且无法恢复的问题。例如,当UE调离LTE以监测与第二订阅相关联的网络活动时,UE可能会错过一个或多个LTE分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UE启动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并尝试接收一个或多个丢失的LTE分组。然而,由于5G NR的高吞吐量,使用第一订阅接收的5G NR分组可能会在UE有机会接收一个或多个丢失的LTE分组之前填满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在这种情况下,当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已满时,UE必须将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中的分组冲刷到UE的应用层,然后才能接收一个或多个丢失的LTE分组,否则将导致一个或多个丢失的LTE分组被丢弃且无法恢复。
图4提供了由于有限的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而导致的这种分组丢失问题的说明。例如,假设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为5MB,并且在0.5ms的每个下行链路时隙上调度5G网络,其中下行链路调制为27、13符号和273个资源块(RB)(例如,对于100MHz带宽)。基于当前规范,在这种场景中,每时隙的传输块大小可以大于129KB。因此,在该示例中,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最多可以存储~38个数据分组(例如,5MB/每分组129KB)。
在100%的调度情况下,可以在19ms中调度38个NR分组,这是因为每个分组可以调度在1个时隙(0.5ms)中。因此,超过19ms的调离中断,UE必须将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中缓冲的具有空洞的分组冲刷到更高层。例如,如图4中所示,在时间t0处,在LTE调离之前,UE可能正在接收LTE和NR DL分组两者。在t1处,UE执行从LTE到第二订阅(例如,4G、3G、2G)的调离以接收寻呼或执行测量。在调离期间,LTE DL分组1、4、7、10和13丢失,这是因为UE处在NSA中的LTE无线电暂停,而使用第一订阅继续接收NR分组,其导致五个丢失的PDCP分组。在时间t2处,由于丢失PDCP分组,UE启动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并将任何接收到的乱序分组缓存在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中。如上所述,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大约为50-100ms。然而,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可能无法容纳超过19ms的NR数据,并且将必须在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到期之前冲刷缓冲在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中的乱序分组,这不允许低层HARQ恢复的机会。例如,如t3处所示,可能由于NR数据填充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导致UE冲刷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并丢弃分组1、4、7、10和13。此外,在冲刷之后,PDCP窗口可能移动,从而导致丢失的分组无法恢复。
因此,在这种场景中,由于PDCP缓冲区冲刷导致的空洞(或丢失的分组)显著地影响UE的传输控制协议(TCP)。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每次调离时丢失分组,而触发TCP流控制和回退,从而导致吞吐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由于可能不容易改变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例如,而不改变UE的物理硬件),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在调离期间减少丢弃分组数量的技术,例如,通过降低调离后需要缓冲的乱序分组(例如,NR分组)的数量。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技术可能涉及:发送与NR信道相对应的“假”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从而减少调离后接收到的NR分组的数量,并避免过早的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填满。
图5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示出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操作500的流程图。操作500可以例如由UE(诸如,无线通信网络100中的UE 120a)来执行,以进行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如本文所描述的。可以将操作500实现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图2的控制器/处理器280)上执行和运行的软件组件。此外,可以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例如,图2的天线252)来实现在操作500中UE对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在某些方面,可以经由获得和/或输出信号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处理器280)的总线接口,来实现UE对信号的发送/或接收。
操作500开始于505,通过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
在510处,UE确定是否将发生与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
在515处,如果将发生调离,则UE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该CQI报告指示针对第二信道的、与针对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如上所述,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减少在调离期间丢弃分组的数量的技术,例如,通过降低调离后需要缓冲的乱序分组的数量。例如,在一些情况下,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基于CQI的流控制的技术,由此UE发送与实际存在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假”CQI,以减少需要在调离后进行缓冲的乱序分组的数量。减少发送的乱序分组的数量会导致不达到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并允许UE恢复在调离期间的任何丢失的分组。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UE可以在第一信道上使用第一技术(例如,LTE)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基于存储在第一SIM中的第一订阅,使用第一技术进行通信。UE还能够在第二信道上使用第二技术(例如,5G),例如使用存储在第一SIM中的第一订阅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在一些情况下,第一技术(例如,LTE)和第二技术(例如,5G)可以被配置用于通过共享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来实现分离承载通信,例如,使用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配置之一。另外,UE能够使用第三技术(例如,4G、3G和/或2G)和存储在第二SIM中的第二订阅与第二网络进行通信。
根据各方面,在某个时间点,UE可以确定是否将发生与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例如,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确定将发生与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并且UE需要从使用第一技术与第一网络通信而调离到使用第三技术(例如,4G、3G和/或2G)在第三信道上与第二网络进行通信。如上所述,在调离期间,UE可以继续使用第二技术(例如,5G NR)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基于针对第二订阅/第三技术的调度测量和/或接收的寻呼,来确定调离。
因此,响应于关于是否将发生调离的确定(例如,当UE确定将发生调离时),UE可以向第一网络发送CQI报告,其指示与针对第二信道实际存在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与第二技术(例如,5G NR)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的CQI。在一些情况下,发送指示较低CQI的CQI报告,可以是基于关于在第二信道上使用第二技术进行通信的应用是否正在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非独立订阅的确定。例如,响应于调离和确定应用正在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非独立订阅,UE可以继续确定较低的CQI。
在一些情况下,发送指示较低CQI的CQI报告可以基于:确定与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吞吐量高于阈值,导致PDCP重新排序缓冲区在调离期间过早地被填满。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在做出该确定时,UE可以监测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与第二信道相关联的当前CQI、与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速率、或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基于监测,UE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当前CQI或者与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速率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与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另外,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确定与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
此后,UE可以确定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是否足以存储在调离期间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关于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是否足够的确定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与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或者与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根据各方面,当与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乘以与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小于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时,UE可以确定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足以存储在调离期间使用第二技术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
然而,当与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乘以与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大于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时,UE可以确定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不足以存储在调离期间使用第二技术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分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UE至少部分地基于确定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不足,来确定较低的CQI。
例如,当UE确定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不足以存储在调离期间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时,UE可以确定较低的CQI,使得在调离期间经由第二技术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不超过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也就是说,例如,UE可以确定将导致与第二技术相关联的传输块大小减小的CQI,使得在调离期间经由第二技术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不超过剩余的分组重新排序UE的缓冲区大小。在一些情况下,关于CQI的确定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当前CQI、与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速率、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与调离相对应的调离时间、与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或者与调离相对应的周期。
例如,如图6所示的表600中所示,每个CQI索引可以与以字节为单位的特定传输块大小相关。例如,如图6中所示,为9的CQI索引可以与69,677字节的TBS相关。因此,UE能够确定针对任何给定CQI索引的调度吞吐量。因此,由于UE已经知道调离持续时间和剩余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例如,如上所述),UE可以确定将导致TBS减小的CQI,使得与在调离期间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相对应的大小小于剩余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例如,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根据以下情形来确定CQI: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与较低CQI相关的修改的TBS*当前调度速率*调离持续时间。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通过使用查找表(例如,图6所示的表600)来确定较低的CQI。例如,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从图6所示的表600中,确定与较低CQI相关的修改的TBS。
因此,一旦UE确定导致适当的TBS减少的较低CQI,UE就可以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第一网络发送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CQI报告,其指示针对第二信道的较低CQI。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在调离发生之前,使用第二技术在第二信道上向第一网络(例如,5GgNB)输出和发送CQI报告。响应于CQI报告中指示的较低CQI,第一网络可以减小与第二技术相对应的TBS大小,导致使用第二技术发送的减少的分组数量。
此后,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执行调离以使用第三技术和第二订阅与第二网络进行通信。在一些情况下,第三技术包括第四代(4G)技术、第三代(3G)技术或第二代(2G)技术之一。根据各方面,在调离期间,UE可以检测与第一技术(例如,LTE)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丢失的分组,同时继续使用第二技术(例如,5G NR)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一个或多个丢失的分组,UE可以启动PDCP重新排序定时器,该定时器为UE提供一定量的时间,以在需要冲刷重新排序缓冲区之前恢复这些丢失的分组。在启动重新排序定时器之后,UE可以进一步在调离期间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然后,UE可以将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存储在UE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中。根据各方面,由于UE报告了较低的CQI,因此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可能因此并且有利地不超过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例如,剩余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
根据各方面,在UE完成执行调离之后,UE可以返回到使用第一技术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在一些情况下,UE可以使用第一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至少一个分组。在一些情况下,使用第一技术接收的至少一个分组可以包括:在调离期间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有利地,由于UE报告了较低的CQI,这转而降低了使用第二技术从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大小,因此UE能够在重新排序定时器到期之前并且在超过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之前,接收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因此,在从第一网络接收到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之后,UE可以对来自第一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进行重新排序,并将从第一网络接收到的经重新排序的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冲刷到UE的应用层。
另外,在调离完成之后,UE可以例如通过发送针对第二信道的反映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当前CQI的CQI报告,来返回到正常的CQI操作。此后,在检测到下一次调离时,UE可以重复上面所描述的技术以报告较低的CQI。
除了有利地减少丢弃的分组的数量之外,本文提出的技术还可以包括英语双接收架构的其它益处,例如,在5G NR处于双接收模式下将一些或所有分集链路调离。例如,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在调离期间以较少数量的接收链来解调5G NR数据,因此,在调离之前降低5G NR的CQI,增加了在调离期间对5G NR数据进行解码的机会。由于UE可以在调离后恢复到正常的CQI报告,因此UE可以在调离后恢复具有所有接收链的5G NR解调。
图7示出了可以包括各种组件(例如,对应于功能单元组件)的通信设备700,其中这些组件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所公开的技术的操作(例如,图5中所示的操作)。通信设备700包括耦合到收发机708的处理系统702。收发机708被配置为经由天线710,发送和接收用于通信设备700的信号(例如,本文所描述的各种信号)。处理系统70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用于通信设备700的处理功能,其包括对通信设备700接收和/或发送的信号进行处理。
处理系统702包括经由总线706耦合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712的处理器704。在某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712被配置为存储指令(例如,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当这些指令由处理器704执行时,使处理器704执行图5中所示的操作、以及用于执行本文所讨论的各种技术的其它操作,以进行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在某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712存储用于执行图5中所示的操作、以及用于执行本文所讨论的各种技术的其它操作的代码,以进行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712存储:用于通信的代码714;用于确定的代码716;用于输出的代码718;用于监测的代码720;用于执行的代码722;用于检测的代码724;用于开始的代码726;用于接收的代码728;用于存储的代码730;用于重新排序的代码732;以及用于冲刷的代码734。
在某些方面,处理器704可以包括电路,其被配置为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器712中存储的代码,例如以用于执行图5中所示的操作、以及用于执行本文所讨论的各种技术的其它操作,以进行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例如,处理器704包括:用于通信的电路736;用于确定的电路738;用于输出的电路740;用于监测的电路742;用于执行的电路744;用于检测的电路746;用于开始的电路748;用于接收的电路750;用于存储的电路752;用于重新排序的电路754;以及用于冲刷的电路756。
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NR(如,5G NR)、3GPP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A)、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和其它网络。术语“网络”和“系统”经常可以交换使用。C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 2000等等之类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型。cdma2000覆盖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网络可以实现诸如NR(例如,5G RA)、演进型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A等等之类的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LTE和LTE-A是使用E-UTRA的UMTS的发布版。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 2000和UMB。NR是一种正在开发的新兴无线通信技术。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上面所提及的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以及其它无线网络和无线电技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虽然本文使用通常与3G、4G和/或5G无线技术相关联的术语来描述各方面,但本公开内容的各方面也可应用于基于其它代的通信系统。
在3GPP中,根据术语“小区”使用的上下文,术语“小区”可以指代节点B(NB)的覆盖区域和/或服务该覆盖区域的NB子系统。在NR系统中,术语“小区”和BS、下一代节点B(gNB或gNodeB)、接入点(AP)、分布式单元(DU)、运营商或传输接收点(TRP)可以互换地使用。BS可以为宏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或其它类型的小区提供通信覆盖。宏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几个公里),其允许具有服务订阅的UE能不受限制地接入。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其允许具有服务订阅的UE能不受限制地接入。毫微微小区可以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例如,家庭),其允许与该毫微微小区具有关联的UE(例如,闭合用户群(CSG)中的UE、用于家庭中的用户的UE等等)受限制的接入。用于宏小区的BS可以称为宏BS。用于微微小区的BS可以称为微微BS。用于毫微微小区的BS可以称为毫微微BS或家庭BS。
UE还可以称为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站、客户驻地设备(CPE)、蜂窝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平板计算机、照相机、游戏设备、上网本、智能本、超级本、家电、医疗设备或医疗装置、生物传感器/设备、诸如智能手表、智能衣服、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珠宝(例如,智能手环、智能手镯等)之类的可穿戴设备、娱乐设备(例如,音乐设备、视频设备、卫星无线电装置等等)、车辆部件或传感器、智能仪表/传感器、工业制造设备、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者被配置为经由无线或有线介质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的设备。一些UE可以被认为是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或者演进型MTC(eMTC)设备。例如,MTC和eMTC UE包括可以与BS、另一个设备(例如,远程设备)或者某个其它实体进行通信的机器人、无人机、远程设备、传感器、仪表、监视器、位置标签等等。无线节点可以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提供用于网络或者到网络(例如,诸如互联网或蜂窝网络之类的广域网)的连接。一些UE可以被认为是物联网(IoT)设备,其可以是窄带IoT(NB-IoT)设备。
某些无线网络(例如,LTE)在下行链路上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上行链路上使用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OFDM和SC-FDM将系统带宽划分成多个(K个)正交的子载波,其中这些子载波通常还称为音调、频点等等。每一个子载波可以使用数据进行调制。通常,调制符号在频域中利用OFDM进行发送,在时域中利用SC-FDM进行发送。相邻子载波之间的间隔可以是固定的,子载波的总数量(K)可以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子载波的间隔可以是15kHz,最小资源分配(其称为“资源块”(RB))可以是12个子载波(或180kHz)。因此,针对于1.25、2.5、5、10或20兆赫兹(MHz)的系统带宽,标称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可以分别等于128、256、512、1024或2048。还可以将系统带宽划分成一些子带。例如,一个子带可以覆盖1.08MHz(即,6个RB),针对于1.25、2.5、5、10或20MHz的系统带宽,可以分别存在1、2、4、8或者16个子带。在LTE中,基本传输时间间隔(TTI)或分组持续时间是1ms子帧。
NR可以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利用具有CP的OFDM,并且包括对使用TDD的半双工操作的支持。在NR中,子帧仍然是1ms,但基本TTI称为时隙。子帧包含取决于子载波间隔的可变数量的时隙(例如,1、2、4、8、16、...个时隙)。NR RB是12个连续的频率子载波。NR可以支持15KHz的基本子载波间隔,可以相对于基本子载波间隔来规定其它子载波间隔(例如,30kHz、60kHz、120kHz、240kHz等)。符号和时隙长度随子载波间隔进行缩放。CP长度也取决于子载波间隔。可以支持波束成形,可以动态地配置波束方向。还可以支持具有预编码的MIMO传输。在一些示例中,DL中的MIMO配置可以在多层DL传输多达8个流和每个UE多达4个流的情况下,支持多达8付发射天线。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支持每个UE多达2个流的多层传输。可以支持多达8个服务小区的多个小区的聚合。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对针对空中接口的访问进行调度。调度实体(例如,BS)为其服务区域或小区之内的一些或所有设备和装备之间的通信分配资源。调度实体可以负责调度、分配、重新配置和释放用于一个或多个从属实体的资源。也就是说,对于调度的通信而言,从属实体利用调度实体所分配的资源。基站并不仅仅是充当调度实体的唯一实体。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充当为调度实体,可以调度用于一个或多个从属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其它UE)的资源,其它UE可以利用该UE调度的资源进行无线通信。在一些示例中,UE可以在对等(P2P)网络和/或网状网络中,充当为调度实体。在网状网络示例中,UE除了与调度实体进行通信之外,还可以彼此之间直接进行通信。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或更多从属实体(例如,UE)可以使用侧行链路信号相互通信。此类侧行链路通信的实际应用可以包括公共安全、邻近服务、UE到网络中继、车辆对车辆(V2V)通信、万物互联(IoE)通信、物联网通信、关键任务网格和/或各种其它适当的应用。通常,侧行链路信号可以指代从一个从属实体(例如,UE1)传送到另一个从属实体(例如,UE2)而不通过调度实体(例如,UE或BS)中继该通信的信号,即使调度实体可以用于调度和/或控制目的。在一些示例中,可以使用许可频谱来传送侧行链路信号(与通常使用非许可频谱的无线局域网不同)。
本文所公开方法包括用于实现这些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或动作。在不脱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基础上,这些方法步骤和/或动作可以相互交换。换言之,除非指定特定顺序的步骤或动作,否则在不脱离本发明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以修改特定步骤和/或动作的顺序和/或使用。
如本文所使用的,指代一个列表项“中的至少一个”的短语是指这些项的任意组合,其包括单一成员。举例而言,“a、b或c中的至少一个”旨在覆盖:a、b、c、a-b、a-c、b-c和a-b-c,以及具有多个相同元素的任意组合(例如,a-a、a-a-a、a-a-b、a-a-c、a-b-b、a-c-c、b-b、b-b-b、b-b-c、c-c和c-c-c或者a、b和c的任何其它排序)。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确定”涵盖很多种动作。例如,“确定”可以包括计算、运算、处理、推导、研究、查询(例如,查询表、数据库或其它数据结构)、断定等等。此外,“确定”还可以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存取(例如,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等等。此外,“确定”还可以包括解析、选定、选择、建立等等。
为使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文描述的各个方面,上面围绕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本文所定义的总体原理也可以适用于其它方面。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本文示出的方面,而是与本发明公开的全部范围相一致,其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用单数形式修饰某一部件并不意味着“一个和仅仅一个”,而可以是“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专门说明,否则术语“一些”指代一个或多个。贯穿本公开内容描述的各个方面的部件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价物以引用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并且旨在由权利要求所涵盖,这些结构和功能等价物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或将要是公知的。此外,本文中没有任何公开内容是想要奉献给公众的,不管这样的公开内容是否明确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此外,不应依据35U.S.C.§112第6段来解释任何权利要求的构成要素,除非该构成要素明确采用了“功能性模块”的措辞进行记载,或者在方法权利要求中,该构成要素是用“功能性步骤”的措辞来记载的。
上面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以由能够执行相应功能的任何适当单元来执行。这些单元可以包括各种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和/或模块,其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处理器。通常,在附图中示出有操作的地方,这些操作可以具有类似地进行编号的相应配对的功能模块组件。
用于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文所公开内容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框、模块和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商业可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内核的结合,或者任何其它此种结构。
当使用硬件实现时,一种示例性硬件配置可以包括无线节点中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可以使用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根据该处理系统的具体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相互连接总线和桥接。总线可以将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介质和总线接口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接口可以用于经由总线,将网络适配器等等连接到处理系统。网络适配器可以用于实现物理层的信号处理功能。在用户终端120(参见图1)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用户接口(例如,键盘、显示器、鼠标、操纵杆等等)连接到总线。总线还链接诸如时钟源、外围设备、电压调节器、电源管理电路等等之类的各种其它电路,其中这些电路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没有做任何进一步的描述。处理器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通用处理器和/或特殊用途处理器来实现。示例包括微处理器、微控制器、DSP处理器和能够执行软件的其它电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整体设计约束条件,最好地实现所述处理系统的所描述功能。
当使用软件来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软件应当被广义地解释为意味着指令、数据或者其任意组合等等,无论其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其它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处理器可以负责管理总线和通用处理,其包括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的软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耦合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以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和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或者,该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一部分。举例而言,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传输线、用数据调制的载波波形和/或与无线节点分离的其上存储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有这些都可由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来访问。替代地或者另外地,机器可读介质或者其任何部分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例如,该情况可以是具有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文件。举例而言,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可以包括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ROM(只读存储器)、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磁盘、光盘、硬盘或者任何其它适当的存储介质、或者其任意组合。机器可读介质可以用计算机程序产品来体现。
软件模块可以包括单一指令或者多个指令,软件模块可以分布在几个不同的代码段上、分布在不同的程序之中、以及分布在多个存储介质之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多个软件模块。这些软件模块包括指令,当指令由诸如处理器之类的装置执行时,使得处理系统执行各种功能。软件模块可以包括传输模块和接收模块。每一个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单一存储设备中,也可以分布在多个存储设备之中。举例而言,当触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将软件模块从硬盘装载到RAM中。在软件模块的执行期间,处理器可以将这些指令中的一些装载到高速缓存中,以增加访问速度。随后,可以将一个或多个高速缓存线装载到用于由处理器执行的通用寄存器文件中。当指代下面的软件模块的功能时,应当理解的是,在执行来自该软件模块的指令时,由处理器实现该功能。
此外,可以将任何连接适当地称作计算机可读介质。举例而言,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者诸如红外线(IR)、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的,那么所述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述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光盘,其中磁盘通常磁性地复制数据,而光盘则用激光来光学地复制数据。因此,在一些方面,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有形介质)。此外,对于其它方面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信号)。上述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某些方面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本文所给出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其上存储有指令(和/或编码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这些指令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操作(例如,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并在图5中所示出的操作、以及用于执行本文所讨论的各种技术的其它操作的指令),以进行基于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以及减轻在具有多SIM的双连接中的吞吐量损失。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用于执行本文所述方法和技术的模块和/或其它适当单元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和/或基站按需地进行下载和/或获得。例如,这种设备可以耦合至服务器,以便有助于实现用于传送执行本文所述方法的单元。或者,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法可以通过存储单元(例如,RAM、ROM、诸如压缩光盘(CD)或软盘之类的物理存储介质等等)来提供,使得用户终端和/或基站将存储单元耦接至或提供给该设备时,可以获得各种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向设备提供本文所描述方法和技术的任何其它适当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文示出的精确配置和组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对上文所述方法和装置的排列、操作和细节做出各种修改、改变和变化。
Claims (30)
1.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UE)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系统,其被配置为:
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以及
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
接口,其被配置为:
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
监测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速率、或所述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所述调度速率、或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对应的所述调度吞吐量或者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是否足以存储要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何时不足以存储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来确定所述较低的CQ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为了确定所述较低的CQI,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确定将导致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传输块大小减小的CQI,使得在所述调离期间经由所述第二技术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不超过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关于所述CQI的所述确定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所述调度速率、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调离时间、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所述持续时间、或者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周期中的至少一项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关于所述较低CQI的所述确定包括使用查找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
确定在所述第二信道上使用所述第二技术进行通信的应用是否正在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非独立订阅;以及
当所述应用正在使用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和所述非独立订阅时,确定所述较低的CQI。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调离以使用第三技术与第二网络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技术包括第四代(4G)技术、第三代(3G)技术或第二代(2G)技术中的一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调离期间,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
检测来自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启动分组重新排序定时器;
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以及
将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存储在所述UE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不超过所述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系统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调离定时器到期之前并且在超过所述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之前,使用所述第一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
对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至少一个分组进行重新排序;以及
将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所重新排序的至少一个分组冲刷到所述UE的应用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在所述调离发生之前,输出所述CQI报告以使用所述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技术包括长期演进(LTE)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技术包括5G新无线电(NR)技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LTE技术和所述5G技术被配置用于通过共享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来进行分离承载通信。
14.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UE)进行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
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
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调度速率、或所述UE的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中的至少一项;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所述调度速率、或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对应的调度吞吐量;
至少部分地基于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对应的所述调度吞吐量或者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持续时间中的至少一项,来确定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是否足以存储要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何时不足以存储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的一个或多个分组,来确定所述较低的CQI。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较低的CQI包括:确定将导致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传输块大小减小的CQI,使得在所述调离期间经由所述第二技术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不超过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CQI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当前CQI、与所述第二技术相关联的所述调度速率、所述UE的所述剩余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大小、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调离时间、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所述持续时间、或者与所述调离相对应的周期中的至少一项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较低CQI包括:使用查找表。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在所述第二信道上使用所述第二技术进行通信的应用是否正在使用传输控制协议和非独立订阅;以及
当所述应用正在使用所述传输控制协议和所述非独立订阅时,确定所述较低的CQI。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执行所述调离以使用第三技术与第二网络进行通信,其中,所述第三技术包括第四代(4G)技术、第三代(3G)技术或第二代(2G)技术中的一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调离包括:
检测来自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所述第一网络的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启动分组重新排序定时器;
在所述调离期间,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以及
将使用所述第二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存储在所述UE的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乱序分组不超过所述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调离定时器到期之前并且在超过所述分组重新排序缓冲区的大小限制之前,使用所述第一技术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组包括所述一个或多个丢失分组;
对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至少一个分组进行重新排序;以及
将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到的所重新排序的至少一个分组冲刷到所述UE的应用层。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口被配置为在所述调离发生之前,输出所述CQI报告以使用所述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技术包括长期演进(LTE)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技术包括5G新无线电(NR)技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TE技术和所述5G技术被配置用于通过共享相同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来进行分离承载通信。
27.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UE)进行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用于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的单元;
用于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的单元;以及
用于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的单元,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技术包括长期演进(LTE)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技术包括5G新无线电(NR)技术。
2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可由装置执行以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
使用第一技术在第一信道上与第一网络进行通信;以及
确定是否将发生与所述第一技术相关联的调离;以及
如果将发生所述调离,则输出与第二信道相对应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报告,以使用第二技术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第一网络进行传输,其中,所述CQI报告指示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与针对所述第二信道的当前CQI相比较低的CQI。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第一技术包括长期演进(LTE)技术,并且所述第二技术包括5G新无线电(NR)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6/674,724 US11336355B2 (en) | 2019-11-05 | 2019-11-05 | CQI-based downlink buffer management |
US16/674,724 | 2019-11-05 | ||
PCT/US2020/055587 WO2021091665A1 (en) | 2019-11-05 | 2020-10-14 | Cqi-based downlink buffer managemen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16774A true CN114616774A (zh) | 2022-06-10 |
CN114616774B CN114616774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73198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75427.1A Active CN114616774B (zh) | 2019-11-05 | 2020-10-14 | 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36355B2 (zh) |
EP (1) | EP4055732B1 (zh) |
CN (1) | CN114616774B (zh) |
WO (1) | WO20210916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089854A (ko) * | 2020-01-09 | 2021-07-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가입자 식별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사용자 단말 |
US11432183B1 (en) * | 2020-05-29 | 2022-08-30 | Sprint Spectrum L.P. | Suppression of carrier-aggregation service by first access node in response to backhaul constraint of second access node |
US11190980B1 (en) * | 2020-07-29 | 2021-11-30 | T-Mobile Usa, Inc. | Tag-based data packet routing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s |
US11546449B2 (en) | 2020-07-29 | 2023-01-03 | T-Mobile Usa, Inc. | Tag-based data packet prioritization in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2840A (zh) * | 2012-05-08 | 2015-01-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动态共享接收链的机制 |
US20150257199A1 (en) * | 2014-03-06 | 2015-09-10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with Improved Tune-Away Performance During Measurement |
CA3034026A1 (en) * | 2018-02-17 | 2019-08-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upplemental uplink selection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35647B2 (en) * | 2002-09-05 | 2004-05-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ata reordering mechanism for high performance networks |
KR20070119859A (ko) * | 2006-06-16 | 2007-12-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의 순서 뒤바뀜 현상을효율적으로 해결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0070749A1 (ja) * | 2008-12-17 | 2010-06-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パケット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
US20110317635A1 (en) | 2009-12-18 | 2011-12-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cell system information during autonomous gaps |
US10075969B2 (en) * | 2011-04-25 | 2018-09-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dul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5723485B2 (ja) | 2011-05-20 | 2015-05-27 |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ハイブリッド・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間の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US9807651B2 (en) * | 2012-04-04 | 2017-10-31 | Apple Inc. | Assisted management of radio resources across dual networks |
US9215725B2 (en) | 2012-08-22 | 2015-1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jus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to improve multi-radio coexistence |
US20160021581A1 (en) * | 2013-01-17 | 2016-01-2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placement |
US9999033B2 (en) | 2013-07-29 | 2018-06-1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alculating and reporting a buffer status and device therefor |
US9743452B2 (en) * | 2013-09-30 | 2017-08-22 | Apple Inc. | Adaptive reception of LTE in a single radio wireless device |
US9544042B2 (en) | 2014-03-31 | 2017-01-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pportunistic mobile receive diversity (OMRD) in a dual-SIM dual-active (DSDA) device |
WO2016021820A1 (en) * | 2014-08-08 | 2016-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processing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re-ordering func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in a dual connectivity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20160323860A1 (en) | 2015-04-29 | 2016-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shared channel content management |
US20160365912A1 (en) | 2015-06-09 | 2016-1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reporting during tune away in multi-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device |
US20170034814A1 (en) | 2015-07-29 | 2017-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user equipment implementation in diversity tune away scenarios |
DE112016004608T5 (de) * | 2015-10-08 | 2018-06-28 | Intel Corporation | Netzwerkdienstprogrammmaximierung mit Multi-RAT-Aggregation |
US9578584B1 (en) * | 2016-03-01 | 2017-02-21 | Sprint Spectrum L.P. | Controlling tune-away of user equipment devices |
US10085279B1 (en) * | 2017-03-03 | 2018-09-25 | Sprint Spectrum L.P. | Estimating and using UE tune-away period based on timing of detected missed communications from the UE |
US20180368166A1 (en) * | 2017-06-16 | 2018-12-20 | Mediatek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to support data preprocessing |
US11388628B2 (en) * | 2018-07-26 | 2022-07-12 | Apple Inc. | In order packet delivery for compressed radio bearers |
-
2019
- 2019-11-05 US US16/674,724 patent/US11336355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14 WO PCT/US2020/055587 patent/WO2021091665A1/en unknown
- 2020-10-14 CN CN202080075427.1A patent/CN114616774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14 EP EP20804039.4A patent/EP4055732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2840A (zh) * | 2012-05-08 | 2015-01-0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改进在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动态共享接收链的机制 |
US20150257199A1 (en) * | 2014-03-06 | 2015-09-10 | Apple Inc. | User Equipment with Improved Tune-Away Performance During Measurement |
CA3034026A1 (en) * | 2018-02-17 | 2019-08-17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Supplemental uplink selection us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QUALCOMM EUROPE: ""Initial Evaluation of Relay Performance on DL"", 3GPP TSG-RAN WG1 #56BIS R1-09145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16774B (zh) | 2024-04-30 |
WO2021091665A1 (en) | 2021-05-14 |
EP4055732B1 (en) | 2024-04-17 |
EP4055732A1 (en) | 2022-09-14 |
US11336355B2 (en) | 2022-05-17 |
US20210135727A1 (en) | 2021-05-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945254B2 (en) | Paging design with short message indicator | |
CN113302978B (zh) | 早期测量报告 | |
JP2023078277A (ja) | モビリティに対する基準信号(rs)構成ならびにサービングセルおよびネイバーセルからの送信 | |
CN114616774B (zh) | 基于cqi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管理 | |
US20200336892A1 (en) | Carrier aggregation capability framework | |
KR20220038805A (ko) | 새로운 라디오(nr)에서의 디폴트 라디오 링크 모니터링 레퍼런스 신호(rlm-rs) 결정 프로시저 | |
KR20210144715A (ko) | 빔 표시 재사용 | |
KR102337610B1 (ko) | 보충 업링크 캐리어로의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스케줄링 | |
CN114830808A (zh) | 多usim和双连接操作的通信周期 | |
US11765717B2 (en) | Enhanced coordination of communication on links for multip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 (SIMs) | |
US11700599B2 (en) | Beam switching gap | |
CN114303408A (zh) | 条件切换和无线电链路故障定时器交互 | |
US20180176344A1 (en) | Media access control transport block design | |
CN114616891A (zh) | 针对多个分量载波的传输配置指示符状态更新 | |
CN115004791A (zh) | 基于路径损耗参考信号(pl rs)应用时间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方法、相对应的ue和bs | |
US11805453B2 (en) | Security key in layer 1 (L1) and layer 2 (L2) based mobility | |
CN114026910A (zh) | 低复杂度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相关信号发送 | |
CN114586412A (zh) | 侧向链路中的资源预留和释放 | |
US11234176B2 (en) | Quality of service (QOS) based beam determination for make-before-break (MBB) handover | |
WO2021097739A1 (en) | Prioritization of activities on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 | |
CN114830810B (zh) | 多usim和双连接操作的通信周期 | |
WO2022006762A1 (en) | A method to detect network out-of-synchronization and fast recovery in a multi-sim device | |
US20230262543A1 (en) | Method of ue assisted enablement from ue to network on preferred resource in a multi-sim device | |
US20230118538A1 (en) | Mitigating limited service in multi-sim mode due to temperature rise | |
WO2022021301A1 (en) | Techniques for avoiding long transmission delays introdu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