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5461B -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5461B
CN114615461B CN202210511386.7A CN202210511386A CN114615461B CN 114615461 B CN114615461 B CN 114615461B CN 202210511386 A CN202210511386 A CN 202210511386A CN 114615461 B CN114615461 B CN 114615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ipant
conference
authority
control module
central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13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15461A (zh
Inventor
明德
石金川
张常华
朱正辉
赵定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ol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aol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aol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aol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113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5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5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5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15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5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04L65/4038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with flo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2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a predetermined code, e.g. password, passphrase or PIN
    • H04L9/3231Biological data, e.g. fingerprint, voice or retin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13Multi-level security, e.g.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包括若干会议终端、识别模块、中控模块以及云端数据库,所述识别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各交互设备上的面部采集装置,中控模块用以根据交互设备的初始权限以及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确定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并在会议过程中根据该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解锁对应的交互操作。本发明所述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可同时支持多场视频会议同时进行,参会人员根据各自需要参加对应会议系统,同时对所述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主持人,参会人员,会议系统赋予不同等级从而避免非法接入及非法操作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会议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场会议并列进行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视频会议是指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实现跨区域召开会议的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处于各地的不同使用者之间往往可通过视频会议来交换信息。然而现有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参会人员只能参加某一特定会议,而如果想参加不同会议则需要重新载入其它视频会议系统,且视频会议系统主持人只有在进入相应会议系统才能了解所述会议进展。并且视频会议系统通常是通过对设备进行鉴权以实现的,这无法避免未授权的设备接入通信网络,导致视频会议中可能存在大量的非法设备参与会议,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有可能对视频会议主办方造成损失。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918018A公开了一种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设备以及视频会议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进行视频会议并交互。授权公告号CN110521202B公开了一种能够利用多个视频会议用终端提供多屏视频会议的视频会议服务器及其方法,此方法可以将视频会议的音频和视频投放在不同的终端上。公开号CN113747109A公开了一种视频会议权限等级确定方法、系统及视频会议服务器,该方法可以将新加入会议成员的权限和等级进行匹配和通告。
根据现有诉求上述系统在运转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在视频会议进行时,参会人员无法自由地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和小范围讨论过后进行结果展示时十分不便;会议系统不能对参会人员进行鉴定,导致视频会议中可能存在大量的非法设备参与会议,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有可能对视频会议主办方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尤其是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参会人员在会议进行时,无法自由地进行小范围讨论,讨论过后进行结果展示时十分不便且会议系统对参会人员鉴定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主要由若干会议终端、识别模块、中控模块和云端数据库组成:
若干会议终端,对于单个会议终端,其为一会场,该会场包括多个交互设备;
识别模块,其包括若干面部采集装置,各面部采集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各所述交互设备上,用以采集使用对应设备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各所述会议终端相连,用以根据对应的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以及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确定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并在会议过程中根据该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解锁对应的交互操作;
云端数据库,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存储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以及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所述中控模块在参会人员启动单个所述交互设备时控制设置在该交互设备上的面部采集装置检测该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并将该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云端数据库中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以完成对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一级设备初始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和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其中,一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共享权限、主动发言权限以及人员管理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操作权限和主动发言权限,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被动发言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个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为j级时,设定i=1,2,3,...,n,j=1,2,3,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Ai赋值为j;
进一步地,所述云端数据库中预存有若干与各参会人员对应的参会权限,包括一级参会权限、二级参会权限和三级参会权限,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高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一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中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二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低职阶,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三级;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使用所述第i个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为k级时,设定k=1,2,3,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Bi赋值为k;
进一步地,在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发起会议的设备记为主持设备并将该主持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一级设备初始权限直至会议结束;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所述主持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的调节时,中控模块控制主持设备中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会议发起者的面部特征信息以确定会议发起者在发起会议前的参会权限并将该会议发起者的参会权限调节至一级参会权限直至会议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相似度Sα和第二预设相似度Sβ,其中,Sα<Sβ,当会议发起者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分别控制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应的所述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以确定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针对单个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到的面部特征信息所属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进行判定时,中控模块从所述云端数据库中提取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以分别检测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并分别计算出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
若存在一相似度S,S≥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为S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存在若干相似度Sp,满足Sp≥Sβ,设定p=1,2,3,...,q,则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大于等于Sβ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中最低的参会权限并判定该参会人员为所述确定的参会权限所属的人员;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α<Sp≤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最高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p≤Sα,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不具有参会权限,并禁止该参会人员加入会议。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单个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判定时,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该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进行比对,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相同,所述中控模块认为该参会人员符合入会资格并允许其进入会议;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即,中控模块计算该参会权限与该设备初始权限等级的过高权限差值△Sa并根据△Sa判定是否将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对应权限,设定△Sa=Ai-Bi;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即,中控模块计算该设备初始权限等级与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过低权限差值△Sb并根据△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设定△Sb=Bi-Ai。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对交互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若△Sa=1,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该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交互设备上使用高一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
若△Sa=2,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该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或2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设备上使用高一级或两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两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两级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一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一级权限并可参与该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后对应的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提升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其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根据所述△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以判定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
若△Sb=1,该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以对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进行进一步判断,
若云端数据库中没有已批准的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中控模块判定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并记录的代开会申请或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打开该交互设备,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仅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的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权限降低至该参会人员所处的权限;
若△Sb=2,所述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所述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并要求该参会人员出示代开会申请/凭证,并通过所述云端数据库比对代开会人员与凭证上是否相同,若相同,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若不同,中控模块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进一步地,当所述交互设备在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时,所述中控模块会对该交互设备进行监听和监视并设置一个倒计时长T0,若该交互设备未接收到人声且图像未进行变化且未播放视频时,所述中控模块从T0开始倒计时并在倒计时归0时判断主持人离线、将主持人权限移交至参会人员中参会权限最高者并将对应交互设备设置为本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设备;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会议中存在多个参会权限为最高权限的参会人员,中控模块将按照姓氏笔画数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一位次参会人员设置为新的主持人。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子会议;所述子会议及子会议内的信息仅在子会议的参会人员中可见,当所述视频会议结束时,子会议不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可以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并行会议;所述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为平行关系,并行会议的主持人在并行会议内与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有相同的参会权限且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不会对视频会议造成任何影响;
所述并行会议的主持人能够申请将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进行交换,视频会议的主持人在接受申请后,所述中控模块将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替换视频会议中各所述交互设备内的图像和音频并将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权限转移至并行会议主持人,此时,并行会议的参会人员与原视频会议的参会人员一致且原视频会议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会议终端、识别模块、中控模块、云端数据库,在上述模块的相互配合下,实现在视频会议开始前和进行时通过云端数据库对加入会议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多次自动认证,使会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在会议进行时可以小范围讨论,并可在讨论后进行展示,有效提升了会议的效率,节约了会议的讨论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预设有若干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和若干参会人员权限,中控模块通过计算和综合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依此判断参会人员的权限,从而实现自动判定参会人员是否有资格加入所述视频会议,避免了权限不足人员参加视频会议,增强了视频会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对参会人员面部特征进行对比实现自动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从而阻止权限不足的人员进入所述视频会议,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比较所述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所述设备初始权限,从而自动调整参会交互设备的权限,减少了频繁更换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高于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计算所述参会人员的权限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的差值并通过问询反馈判断是否将交互设备的权限提升,减少了频繁更换交互设备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当所述参会人员权限低于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所述中控模块通过计算所述参会人员的权限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的差值并通过向云端数据库问询后收到的反馈判断是否将交互设备的权限维持不变或降低或不允许加入所述视频会议,增强了会议进行中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当主持人设备长时间无操作时,所述中控模块进行倒计时判断并在倒计时归零时通过一定顺序移交主持人权限,将被移交主持人权限的所述交互设备权限变更,减少了会议的无效时间,从而提升了视频会议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视频会议进行时,所述参会人员可以自由组成子会议且当视频会议结束时,子会议不结束,增强了会议的互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视频会议的效率。
进一步地,在所述视频会议进行时,所述参会人员可以自由组成并行会议且并行会议可以在视频会议主持人确认后将视频会议的其余未加入并行会议人员加入并行会议,并将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与视频会议的图像和音频替换,提升了会议的连贯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视频会议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用于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用于视频会议的远程交互系统的结构框图。本发明所述系统包含若干会议终端、识别模块、中控模块和云端数据库。当参会人员使用会议终端加入会议,本发明所述系统赋予该参会人员参会权限及发言权限,并进入主会议系统,如有必要,可在主会议系统进行时由某参会人员发起建立一个有若干参会人员参与的若干子会议。所述中控模块起到服务器的作用,在进行视频会议的同时,能建立并操作视频会议的子会议或并行会议,以实现在视频会议开始前和进行时通过云端数据库对加入会议的设备和人员进行多次自动认证,使会议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在会议进行时可以小范围讨论,并可在讨论后进行展示,有效提升了会议的效率,节约了会议的讨论时间。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会议终端是带有麦克风、音响、摄像头、可视界面并能够由参会人员进行控制的,其中音频收放器用以接收音频,音响用以播放音频,摄像头用以作为面部采集装置连接识别模块和接收外界图像,可视界面用以播放视频并显示控制结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一级设备初始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和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其中,一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共享权限、主动发言权限以及人员管理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操作权限和主动发言权限,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被动发言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个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为j级时,设定i=1,2,3,...,n,j=1,2,3,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Ai赋值为j;
所述云端数据库中预存有若干与各参会人员对应的参会权限,包括一级参会权限、二级参会权限和三级参会权限,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高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一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中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二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低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三级;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使用所述第i个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为k级时,设定k=1,2,3,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Bi赋值为k;
在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发起会议的设备记为主持设备并将该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一级设备初始权限直至会议结束;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所述主持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的调节时,中控模块控制主持设备中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会议发起者的面部特征信息以确定会议发起者在发起会议前的参会人员参会权限并将该参会人员参会权限调节至一级参会人员参会权限直至会议结束,依此判断参会人员的权限,从而阻止权限不足的人员进入所述视频会议,进一步增强了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相似度Sα和第二预设相似度Sβ,其中,Sα<Sβ,当会议发起者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分别控制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应的所述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以确定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针对单个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到的面部特征信息所属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进行判定时,中控模块从所述云端数据库中提取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以分别检测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并分别计算出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
若存在一相似度S,S≥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为S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存在若干相似度Sp,满足Sp≥Sβ,设定i=1,2,3,...,n,则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大于等于Sβ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中最低的参会权限并判定该参会人员为所述确定的参会权限所属的人员;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α<Sp≤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最高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p≤Sα,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不具有参会权限,并禁止该参会人员加入会议;
中控模块通过比较所述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所述设备初始权限,从而自动调整参会交互设备的权限等级,减少了频繁更换交互设备的风险,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单个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判定时,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该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进行比对,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所述交互设备的初始权限相同,所述中控模块认为该参会人员符合入会资格并允许其进入会议;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即,中控模块计算该参会权限与该设备初始权限等级的过高权限差值△Sa并根据△Sa判定是否将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对应权限,设定△Sa=Ai-Bi;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所述交互设备的初始权限即,中控模块计算该设备初始权限等级与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过低权限差值△Sb并根据△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设定△Sb=Bi-Ai;
所述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高于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计算所述参会人员的等级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的差值并通过问询反馈判断是否将交互设备的权限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对交互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若△Sa=1,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该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交互设备上使用高一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
若△Sa=2,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该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或2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设备上使用高一级或两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两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两级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一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一级权限并可参与该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后对应的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提升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增强了会议的可操控性,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其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根据所述△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以判定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
若△Sb=1,该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以对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进行进一步判断,若云端数据库中没有已批准的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中控模块判定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并记录的代开会申请或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打开该交互设备,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仅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的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权限降低至该参会人员所处的权限;
若△Sb=2,所述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所述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并要求该参会人员出示代开会申请/凭证,并通过所述云端数据库比对代开会人员与凭证上是否相同,若相同,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若不同,中控模块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当所述参会人员权限低于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时,所述中控模块通过所述中控模块通过计算所述参会人员的权限和参会人员使用的交互设备的交互设备初始权限的差值并通过向云端数据库问询后收到的反馈判断是否将交互设备的权限维持不变或降低或不允许加入所述视频会议;
从而增强了会议进行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了所述视频会议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交互设备在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时,所述中控模块会对该交互设备进行监听和监视并设置一个倒计时长T0,若该交互设备未接收到人声且图像未进行变化且未播放视频时,所述中控模块从T0开始倒计时并在倒计时归0时判断主持人离线、将主持人权限移交至参会人员中参会权限最高者并将对应交互设备设置为本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设备;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会议中存在多个参会权限为最高权限的参会人员,中控模块将按照姓氏笔画数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一位次参会人员设置为新的主持人。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子会议;所述子会议及子会议内的信息仅在子会议的参会人员中可见,当所述视频会议结束时,子会议不结束,避免了重复申请会议,增强了会议的互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视频会议的效率。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可以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并行会议;所述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为平行关系,并行会议的主持人在并行会议内与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有相同的参会权限且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不会对视频会议造成任何影响;
所述并行会议的主持人能够申请将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进行交换,视频会议的主持人在接受申请后,所述中控模块将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替换视频会议中各所述交互设备内的图像和音频并将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权限转移至并行会议主持人,此时,并行会议的参会人员与原视频会议的参会人员一致且原视频会议结束避免重复申请会议,提升了会议的连贯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视频会议的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会议终端,对于单个会议终端,其为一会场,该会场包括多个交互设备;识别模块,其包括若干面部采集装置,各面部采集装置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各所述交互设备上,用以采集使用对应设备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
中控模块,其分别与各所述会议终端相连,用以根据对应的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以及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确定使用该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并在会议过程中根据该参会人员的实际权限解锁对应的交互操作;
云端数据库,其与所述中控模块相连,用以存储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以及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所述中控模块在参会人员启动单个所述交互设备时控制设置在该交互设备上的面部采集装置检测该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并将该面部特征信息与所述云端数据库中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以确定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一级设备初始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和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其中,一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共享权限、主动发言权限以及人员管理权限,二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屏幕操作权限和主动发言权限,三级设备初始权限包括被动发言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第i个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为j级时,设定i=1,2,3,...,n,j=1,2,3,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Ai赋值为j;
所述云端数据库中预存有若干与各参会人员对应的参会权限,包括一级参会权限、二级参会权限和三级参会权限,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高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一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中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二级,若参会人员在企业中的职阶为低职阶,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权限记为三级;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使用所述第i个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为k级时,设定k=1,2,3,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Bi赋值为k;
在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将发起会议的设备记为主持设备并将该主持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一级设备初始权限直至会议结束;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所述主持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的调节时,中控模块控制主持设备中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会议发起者的面部特征信息以确定会议发起者在发起会议前的参会权限并将该会议发起者的参会权限调节至一级参会权限直至会议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控模块中设有第一预设相似度Sα和第二预设相似度Sβ,其中,Sα<Sβ,当会议发起者发起会议时,所述中控模块分别控制各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使用对应的所述交互设备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以确定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当所述中控模块针对单个所述面部采集装置采集到的面部特征信息所属的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进行判定时,中控模块从所述云端数据库中提取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以分别检测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并分别计算出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
若存在一相似度S,S≥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为S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存在若干相似度Sp,满足Sp≥Sβ,设定p=1,2,3,...,q,则所述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大于等于Sβ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中最低的参会权限并判定该参会人员为所述确定的参会权限所属的人员;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α<Sp≤Sβ,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为与待判定参会权限的面部特征信息相似度最高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并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记为该预设面部特征信息所属人员的参会权限;
若所述待判定参会权限的参会人员的面部特征信息与各预设面部特征信息的相似度Sp均满足Sp≤Sα,则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参会人员不具有参会权限,并禁止该参会人员加入会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单个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判定时,中控模块将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该参会人员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进行比对,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相同,中控模块认为该参会人员符合入会资格并允许其进入会议;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中控模块计算该参会权限与该设备初始权限的过高权限差值△Sa并根据△Sa判定是否将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调节至对应权限,设定△Sa=Ai-Bi;
若Ai<Bi,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中控模块计算该设备初始权限与该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的过低权限差值△Sb并根据△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设定△Sb=Bi-Ai。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大于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对交互设备的功能进行调整,
若△Sa=1,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交互设备上使用高一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变更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
若△Sa=2,所述中控模块发送指令问询该所述交互设备是否将设备权限提升1级或2级以使该参会人员在该设备上使用高一级或两级的权限;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两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两级权限并可参与该参会人员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同意提升一级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提升一级权限并可参与该交互设备提升权限后对应的能参与的视频会议;若该参会人员选择不同意提升权限,该所述交互设备不提升权限,且无法进入超过该交互设备所处权限所能参与的视频会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参会人员的参会权限小于其使用的所述交互设备的设备初始权限时,中控模块根据所述△Sb判定是否向所述云端数据库检索代开会议申请以判定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
若△Sb=1,该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以对该参会人员是否能够使用该交互设备进行进一步判断,
若云端数据库中没有已批准的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中控模块判定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并记录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打开该交互设备,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
若所述云端数据库中仅存在该参会人员的已批准的交互设备使用申请,所述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的权限降低至该参会人员所处的参会权限等级;
若△Sb=2,所述交互设备将请求发送至所述中控模块,并向云端数据库查询是否有该参会人员的代开会申请或交互设备使用申请,并要求该参会人员出示代开会申请和凭证,并通过所述云端数据库比对代开会人员与凭证上是否相同,若相同,中控模块将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并保持该交互设备的权限不变;若不同,中控模块不允许该交互设备加入会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交互设备在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时,所述中控模块会对该交互设备进行监听和监视并设置一个倒计时长T0,若该交互设备未接收到人声且图像未进行变化且未播放视频时,所述中控模块从T0开始倒计时并在倒计时归0时判断主持人离线、将主持人权限移交至参会人员中参会权限最高者并将对应交互设备设置为本场视频会议的主持设备;若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会议中存在多个参会权限为最高权限的参会人员,中控模块将按照姓氏笔画数目从小到大排序的第一位次参会人员设置为新的主持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子会议;所述子会议及子会议内的信息仅在子会议的参会人员中可见,当所述视频会议结束时,子会议不结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会议在会议进行时建立由若干参会人员组成的并行会议;所述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为平行关系,并行会议的主持人在并行会议内与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有相同的参会权限且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不会对视频会议造成任何影响;
所述并行会议的主持人能够申请将并行会议与所述视频会议进行交换,视频会议的主持人在接受申请后,所述中控模块将并行会议的图像和音频替换视频会议中各所述交互设备内的图像和音频并将视频会议的主持人权限转移至并行会议主持人,此时,并行会议的参会人员与原视频会议的参会人员一致且原视频会议结束。
CN202210511386.7A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Active CN114615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1386.7A CN114615461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1386.7A CN114615461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5461A CN114615461A (zh) 2022-06-10
CN114615461B true CN114615461B (zh) 2022-09-06

Family

ID=81870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1386.7A Active CN114615461B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5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085B (zh) * 2022-07-20 2022-11-15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碎片化异步会议系统中会议人员的加入和退出方法
CN115002694B (zh) * 2022-08-03 2022-11-15 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会务辅助的短信息发布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0829A (ja) * 2007-07-13 2009-01-29 Sharp Corp 電子会議サーバ装置、電子会議システム
WO2009092242A1 (zh) * 2007-12-27 2009-07-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子会议实现方法、私密会议实现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JP2010198536A (ja) * 2009-02-27 2010-09-09 Brother Ind Ltd ユーザ認証装置、会議システム、ユーザ認証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13232818A (ja) * 2012-04-27 2013-11-14 Ideep Solutions Corp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
WO2017193987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中参会人员的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JP2017224062A (ja) * 2016-06-14 2017-1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会議管理装置、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94791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会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7543241U (zh) * 2017-10-24 2018-06-26 北京蓝海华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远程会议管理系统
CN110602432A (zh) * 2019-08-23 2019-12-20 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会议系统及会议数据传输方法
CN210246911U (zh) * 2019-04-25 2020-04-03 郑州鑫雅图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语音会议分析系统
CN111131752A (zh) * 2019-12-25 2020-05-0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联网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47109A (zh) * 2020-10-09 2021-12-03 常熟九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权限等级确定方法、系统及视频会议服务器
WO202206806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常熟九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用户鉴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20829A (ja) * 2007-07-13 2009-01-29 Sharp Corp 電子会議サーバ装置、電子会議システム
WO2009092242A1 (zh) * 2007-12-27 2009-07-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子会议实现方法、私密会议实现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JP2010198536A (ja) * 2009-02-27 2010-09-09 Brother Ind Ltd ユーザ認証装置、会議システム、ユーザ認証方法およびユーザ認証プログラム
JP2013232818A (ja) * 2012-04-27 2013-11-14 Ideep Solutions Corp 電子会議システム
WO2017193987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中参会人员的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JP2017224062A (ja) * 2016-06-14 2017-1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会議管理装置、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94791A1 (zh) * 2016-11-24 2018-05-31 邦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媒体会议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7543241U (zh) * 2017-10-24 2018-06-26 北京蓝海华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远程会议管理系统
CN210246911U (zh) * 2019-04-25 2020-04-03 郑州鑫雅图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语音会议分析系统
CN110602432A (zh) * 2019-08-23 2019-12-20 苏州米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会议系统及会议数据传输方法
CN111131752A (zh) * 2019-12-25 2020-05-08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联网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206806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常熟九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用户鉴权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47109A (zh) * 2020-10-09 2021-12-03 常熟九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权限等级确定方法、系统及视频会议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5461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15461B (zh) 一种多场会议并存的视频会议远程交互系统
US1053093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a conference
US82188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biometrics technology in conferencing
US6608649B2 (en) Camera system,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storage media, for selectively authorizing remote map display using map listing
US7256816B2 (en)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scheduling and conducting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s
CN103647886B (zh) 异构聚合通信网中用于简档管理和接入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685371B (zh) 图像识别
CN1784672B (zh) 用于创建会议访问逻辑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876825B1 (en) Videoconference system
WO2016074534A1 (zh) 一种视频会议的签到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542136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00299739A (ja)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予約サーバ、制御装置、テレビ会議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US11388159B2 (en) Variable-step authentic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in controlled environment
CN102739668B (zh) 一种视频会议中外部终端入会的控制方法
CN111263103A (zh) 远程会议方法、系统
US9185144B2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program
CN115001860B (zh) 无纸化数字会议的安全管理系统
US8963990B2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system, method of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data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program
CN105743922B (zh) 域间通信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3051621A (zh) 一种网络会议认证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66657A (zh) 认证处理方法及装置、资源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3452979B (zh) 一种投影仪角度矫正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2051691A1 (en) Touchless control of video conferencing system
KR100586530B1 (ko) 컴퓨터 전화 통합을 이용한 다자간 화상회의 개설 방법
CN117915153A (zh) 一种基于音视频数字终端的巡视巡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56 Nanli East Road, Shiqi Town,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aolun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9 Chuangyuan Road, Zhongcun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ITC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