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4851A -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14851A
CN114614851A CN202011446386.0A CN202011446386A CN114614851A CN 114614851 A CN114614851 A CN 114614851A CN 202011446386 A CN202011446386 A CN 202011446386A CN 114614851 A CN114614851 A CN 114614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branch
transmitting
branche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4638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4638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14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614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14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信号收发电路可以包括信号发射模块、滤波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滤波模块包括与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本方案提高了信号收发电路的集成度。

Description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应用,为了实现更多的功能,电子设备的内部器件的集成度变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收发电路的器件集成度较低,占用加大的面积、逻辑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涉及一种新的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收发电路的器件集成度较低,占用加大的面积、逻辑复杂且成本较高的不足。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装置和信号收发电路,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电路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包括天线装置和信号收发电路,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电路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信号收发电路,信号收发电路包括信号发射模块、滤波模块以及信号接收模块,其中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滤波模块,包括与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相较于现有技术,将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以及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减少了发送放大模块以及接收放大模块的使用,节约了信号收发电路的占用面积,提高了信号收发电路的集成度,减少了器件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逻辑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器件,简化了逻辑控制的复杂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种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NSA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SA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PMI功能下终端与天线之间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SRS功能下终端与天线之间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SRS天线轮发示意图;
图8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5G场景下的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
图9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5G场景下的信号收发电路的结构图;
图10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图8所示的信号收发电路的射频系统;
图11图10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包括图所示的信号收发电路的射频系统;
图13图12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4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信号收发电路集成芯片示意图;
图15示意性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9所示的信号收发电路集成芯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本公开首先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参照图1所示,信号收发电路可以包括信号发射模块110、滤波模块120以及信号接收模块130,其中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PA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接收模块130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LNA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输入端且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如RX1和RX2),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滤波模块120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如TX11和TX12)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如RX1和RX2)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RX11和RX12)。
相较于现有技术,将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以及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LNA,减少了发送放大模块PA以及接收放大模块LNA的使用,节约了信号收发电路的占用面积,提高了信号收发电路的集成度,减少了器件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逻辑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器件,简化了逻辑控制的复杂度。
下面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信号收发电路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PA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其中发送放大模块PA可以是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增益可以大于等于30dbm小于等于35dbm,例如,32dbm、33dbm等,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及进行自定义,在本示例实时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发送放大模块PA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或更多个,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发送支路的数量可以是2条、3条或者更多,且发送支路的数量大于上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数量。
举例而言,发送放大模块PA的数量为2个时,发送支路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或者更多,以使得能够保证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上述发送放大模块PA。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信号发射模块1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单刀多掷开关SPMT#2,用于将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发送放大模块PA,具体而言,第二单刀多掷开关SPMT#2可以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以及M个动端,即T端;不动端连接于上述发送放大模块PA,动端用于连接发送支路,且动端数量可以根据连接于同一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的数量进行设定,例如,2个、3个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滤波模块120包括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发送滤波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其中发送滤波支路以及接收滤波支路均设置有滤波电路121,发送滤波支路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接收滤波支路与接收支路一一对应连接。同时接收滤波支路与发送滤波支路也是一一对应的,即发送支路和接收支路也是一一对应的。
在本示例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滤波模块120可以包括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其中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以及M个动端,即T端;不动端,即P端连接于收发端口,用于与天线装置连接,任一发送支路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与所述任一发送支路对应的接收支路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相同的动端。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第一动端;同时,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接收支路对应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第一动端。其中第一动端可以是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任何一个动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而言,连接于同一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TX1和TX2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TX11和TX12以及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接收支路RX1和RX2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RX11和RX12可以连接于所述DIYI1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相同的动端,即T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于同一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可以连接在上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不同的动端,即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T端。以及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AN的接收支路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不同的动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发送滤波支路以及接收滤波支路可以是相同支路,可以定义为公共滤波支路,即公共滤波支路对应的发送支路以及接收支路均连接于上述公共滤波支路,此时可以在上述公共滤波支路上设置一分路元件,其中分路元件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是两条并联设置的线路,且在两条线路上均具有独立开关元件。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上述滤波模块120可以包括多刀多掷开关NPMT,多刀多掷开关NPMT可以包括M个动端,即T端,以及N个不动端,即P端,不动端连接于收发端口,用于与不同的天线装置连接,以实现天线装置的轮发功能,增加发送效率。任一发送支路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与所述任一发送支路对应的接收支路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SPMT#1的相同的动端。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第一动端;同时,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接收支路对应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第一动端。其中第一动端可以是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任何一个动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而言,连接接于同一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TX1和TX2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TX11和TX12以及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接收支路RX1和RX2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RX11和RX12可以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相同的动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于同一所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发送支路对应连接的发送滤波支路可以连接在上述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不同的T端。以及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接收支路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可以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NPMT的不同的T端,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信号接收模块130可以包括接收放大模块LNA,以及多条接收支路,其中,接收放大模块LNA可以是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增益可以大于等于20dbm小于等于25dbm(decibel relative to one milliwatt,分贝毫瓦),例如,22dbm、23dbm等,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及进行自定义,在本示例实时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接收放大模块LNA的数量可以是1个、2个或更多个,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接收支路的数量可以是2条、3条或者更多,且发送支路的数量大于上述发送放大模块PA的数量,同时接收支路与上述发送支路的数量相同。
举例而言,接收放大模块PA的数量为2个时,接收支路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或者更多,以使得能够保证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上述接收放大模块LNA。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发送滤波支路以及接收滤波支路了可以是相同支路,可以定义为公共滤波支路,即公共滤波支路对应的发送支路以及接收支路均连接于上述公共滤波支路,此时,可以在上述公共滤波支路上设置一分路元件,其中分路元件可以是单刀双掷开关,或者是两条并联设置的线路,且在两条线路上均具有独立开关元件。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信号收发电路还可以包括耦合信号输出模块140,用于检测滤波模块120输出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在上述输出功率不再预设范围内时,生成反馈信号并反馈至信号发射器,以使得滤波模块120发送的功率在预设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于不同场景时,上述预设范围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定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将上述信号收发电路应用到5G场景中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5G表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3G、2G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目前5G分为独立组网(SA)和非独立组网(NSA)两种模式,NSA和SA主要区别:NSA是将5G控制信令锚定在4G基站上。SA方案是5G基站直接接入5G核心网,控制信令不依赖4G网络。
相比于NSA模式,SA的优势包括一步到位引入5G基站和5G核心网,不依赖于现有4G网络,演进路径最短;全新的5G基站和5G核心网,能够支持5G网络引入的所有新功能和新业务。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工作方式为5G网络支持波束赋形技术,可以向终端定向发射。而基站要想定向发射,首先得探测到终端的位置、传输通路的质量等,从而使基站的资源更加精准地分配给每一个终端。
相关技术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移动终端UE(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反馈信道信息有PMI和SRS这两种不同的模式,从标准定义上看,PMI是所有具有5G功能的移动中断必须支持的功能,SRS则是可选功能。PMI是基站通过一种预先设定的机制,依靠终端测量后辅以各种量化算法,来估计信道信息和资源要求,并上报给基站,即PNI是移动终端通过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用于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与阵列电线进行信息交互;而SRS则是利用信道互易性让终端直接将信道信息上报给基站,显然后者更加精确。
终端发送SRS信息即是用于基站探测终端位置和信道质量的方式,其中,SRS即为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参照图7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多种方式,例如,1T1R:固定在Ant0天线向基站反馈信息,TX0只能探测到ANT0对应的信道路径信息;不进行轮发,ANT1到ANT3天线所对应的信道路径并没有上传到基站;所以,基站发送数据的效果很差;一般指NSA模式;1T4R:终端只支持上行单发,即在同一时刻,TX0只能在Ant0到Ant3天线中,选择一个ANT来轮流发射SRS信息;NSA和SA模式均可支持;2T4R:与1T4R不同的是,在同一时刻,TX0和TX1可以在ANT0到ANT3中选择两个天线同时来轮流发射SRS;目前只有SA模式支持。
在SRS模式下,能够参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数量越多,信道估计就越准,进而能获得的速率越高;天线数量相同时,SA模式比NSA模式更快地完成信道估计,提高网络体验感。
此外,还有1T2R,T=R等其他SRS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提到的R指Round(轮流的意思)。
MIMO技术指在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通过多个天线实现多发多收,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可以成倍的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终端和基站可以构成2*2MIMO或者4*4MIMO,以4*4MIMO为例,接收通路天线端口的配置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泰尔协议测试接收性能时,也是将4个接收通道全部连接到仪表。4个通道构成MIMO的下行,全部接收上行基站发出的信号,提高接收机的性能。
表1接收天线端口配置
通道 Channel0 Channel1 Channel2 Channel3
天线端口 PRX DRX PRX MIMO DRX MIMO
目前5G使用的主要频段为N1、N3、N7以及N41,需要说明的是,5G NR和4G LTE(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的关系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4G LTE与5G NR的频段范围相同。因此,N1、N3、N7、N41的物理通道分别与B1、B3、B7、B41共用收发通道。
表2 4G LTE和5G NR基本信息
Figure BDA0002824635150000091
在那个是中,在使用N1、N3、N7频段时,采用NSA制式,常见的ENDC组合如表3所示。
表3 5G ENDC组合
频段 N1 N3 N7
组合 B3+N1 B1+N3 B1+N7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信号收发电路的收发频段可以包括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以及第四频段,其中第一频段可以是上述N1频段,第二频段可以是上述N3频段,第二频段可以是上述N7频段,第二频段可以是上述N41频段,其中N1频段范围为1920~1980Hz,N3频段范围为N1频段范围为1710~1785Hz,N7频段范围为2500~2570Hz,N41频段范围为2496~2690Hz。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由于N1频段以及上述N3频段的范围接近,可以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由于N7频段以及上述N41频段的范围接近,因此可以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N1、N3、N7以及N41频段分别对应的发送支路为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N1、N3、N7以及N41频段分别对应的接收支路为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N1、N3、N7以及N41分别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为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N1、N3、N7以及N41分别对应的接收滤波支路为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其中,上述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与第四发送滤波支路可以是同一支路。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信号发射模块110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放大模块MB PA以及第二发送放大模块HB PA,其中,上述第一发送支路N1TX以及第二发送支路N3TX连接于上述第一发送放大模块MB PA,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连接于第二发送放大模块HB PA。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发送放大模块MB PA通过MB RFIN接口连接于Transceiver器件,以及第二发送放大模块HB PA通过HB RFIN接口连接于Transceiver器件,Transceiver器件包括信号发射器以及信号接收器,用于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信号接收模块130可以包括第一接收放大模块LAN1以及第二接收放大模块LAN2,其中,上述第一接收支路以及第二接支路连接于上述第二接收放大模块LAN2,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连接于上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LAN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上述信号接收模块130还可以包括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1以及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1,其中第一单刀双掷开关SPDT#1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以及两个动端,即两个T端,其中,不动端连接于上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LAN1的输入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一接收支路N41RX以及第二接收支路N7RX;第二单刀双掷开关SPDT#2也可以包括一个不动端和两个动端,即一个P端和两个T端,其中,不动端连接于上述第二接收放大开关的输入端,两个动端,即两个T端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三接收支路N1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3RX。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信号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二双刀双掷开关DPDT#2,包括两个动端以及两个不动端,两个不动端连接分别连接于上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LAN1以及第二接收放大模块LAN2。两个动端分别用过LNA OUT1接口以及LNA OUT2接口连接于上述Transceiver器件的信号接收器。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N1、N3、N7为基于频分双工收发方式的频段,第四频段即N41频段为基于时分双工收发方式的频段,因此,上述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是通过同一个公共滤波电路121来进行滤波的。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滤波模块120可以包括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可以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和三个动端,即三个T端,分别为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以及第三动端,即第三T端,其中不动端通过ANT端口连接于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动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动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动端。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所示,上述滤波模块120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可以包括三个不动端和四个动端,即四个T端,其中三个不动端分别为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以及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其中,四个动端通过ANT接口、SRS1接口、SRS2接口以及SRS3接口连接于不同的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
在本公开的一种个示例实施方式中(未图示),若上述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1和第四单刀双掷开关,其中,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3的不动端,即P端连接第一发送放大模块MB PA的输出端,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3的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发送支路N1TX以及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第四单刀双掷开关的不动端,即P端连接于第二发送放大模块HB PA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即两个T端分别连接于第三发送支路N7TX和所述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则上述滤波模块120还包括第五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以及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以及不动端,即P端,第五单刀双掷开关的不动端,即P端连接于上述公共滤波电路121,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与上述第四发送支路N41TRX连接,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连接于第四接收支路N41RX。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或图9所示,若上述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3以及第一双刀双掷开关DPDT#1,其中,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3的不动端,即P端连接第一发送放大模块MB PA的输出端,第三单刀双掷开关SPDT#3的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发送支路N1TX以及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第一双刀双掷开关DPDT#1可以包括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以及两个动端,即两个T端,第一不动端连接于第二发送放大模块HB PA的输出端,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连接于第四接收支路N41RX,两个动端,即两个T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发送支路N1TX和第二发送支路N3TX。此时,上述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直流为同一滤波支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信号收发电路还可以包括耦合信号输出模块140,用于检测滤波模块120输出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在上述输出功率不再预设范围内时,生成反馈信号并反馈至信号发射器,以使得滤波模块120发送的功率在预设范围内,其中,基于上述N1、N3、N7频段,预设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27dbm小于等于30dbm,基于N41频段,预设范围可以是大于等于30dbm小于等于35dbm。
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于不同场景时,上述预设范围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自定义,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不做具体限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将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以及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PA,减少了发送放大模块以及接收放大模块LNA的使用,节约了信号收发电路的占用面积,提高了信号收发电路的集成度,减少了器件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逻辑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器件,简化了逻辑控制的复杂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包括天线装置和上述信号收发电路,,上述射频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天线装置,多个天线装置与上述信号收发电路连接以实现信号的收发。参照图1所示,信号收发电路可以包括信号发射模块110、滤波模块120以及信号接收模块130,其中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PA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接收模块130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LNA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输入端且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如RX1和RX2),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滤波模块120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如TX11和TX12)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如RX1和RX2)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RX11和RX12)。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所示,上述射频系统还可以包括低频收发模块1010,中高频收发模块1020,分级接收模块1030,其中低频收发模块用于完成低频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低频收发模块连接于第一天线ANT0以及Transceiver器件1040。中高频收发模块用于完成中高频信号的接收与发送,通过第二三刀四掷开关3P4T#2连接于第一天线ANT0,同时连接于Transceiver器件1040。
其中,第二三刀四掷开关3P4T#2包括三个不动端,即分别端点5、端点6以及端点7,四个动端分别为端点1、端点2、端点3以及端点4,其中端点5和端点6连接与上述中高频收发模块1030,端点1连接于上述第一天线ANT0。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分级接收模块1030用于完成信号的接收,增加接收信号的效率,连接于上述Transceiver器件1040,其中,分级接收模块1030通过单刀七掷开关SP7T连接于第二天线ANT1,并通过第六单刀双掷开关SPDT#6连接与上述第二三刀四掷开关3P4T#2的端点2。其中,第六单刀双掷开关SPDT#6的不动端P端连接于单刀七掷开关SP7T的动端。
信号收发电路的具体结构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滤波模块120可以包括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可以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即端点1,和三个动端,即三个T端分别为端点2、端点3以及端点4,分别为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以及第三动端,即第三T端,其中不动端,即P端通过ANT端口连接于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动端,即第三T端。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滤波模块120通过一第一单刀四掷开关SP4T#1分别连接于第一天线ANT0、第二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以及第四天线ANT3。其中,第一单刀四掷开关SP4T#1可以包括不动端P端,以及四个动端,分别为端点1、端点2、端点3以及端点4。通过端点1连接于第一天线ANT0;通过端点2连接于第二天线ANT1;通过端点3连接于第三天线ANT2;通过端点4连接于第三天线ANT3。
此时,TX链路的工作路径:发射信号从Transceiver器件1040的TX1MB1端口输出;从MB RFIN端口,进入5G NR PA Mid器件;经MB PA放大后,至SPDT#3;SPDT#3切换至N1通路,经滤波电路,至SP3T#1;SP3T#1切换单端口,经ANT端口输出,至SP4T#1;SP4T#1切换至触点1,经Path11,至3P4T#2;3P4T#2切换至触点1,经Path3,至ANT0天线口;
PRX路径:接收信号从ANT0天线口进入,经Path3,至3P4T;3P4T切换至触点6,经Path11路径,至SP4T#1;SP4T#1切换单端口,至ANT端口;SP3T#1切换至触点2,经滤波后,至SPDT#2;SPDT#2切换单端口,经LNA2放大后,至DPDT#2;DPDT#2切换至LNA OUT2端口;经SDRPRX10端口,进入Transceiver器件1040;
N3、N7、N41的MIMO工作原理与N1类似,这里不再详细叙述;各频段的工作路径如表4所示。
表4 5G NR MIMO工作路径
Figure BDA0002824635150000151
根据上表可知,T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11->Path3;PR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3->Path11;DR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8;PRX MIMO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9->Path15;DRX MIMO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10->Path16。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上述滤波模块120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可以包括三个不动端,即P端和四个动端,即四个T端,三个不动端分别为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以及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其中四个动端,即四个T端分别通过ANT接口、SRS1接口、SRS2接口以及SRS3接口连接于不同的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TX链路的工作路径包括发射信号从Transceiver器件1040的TX1MB1端口输出;从MB RFIN端口,进入5G NR PA Mid器件;经MB PA放大后,至SPDT#3;SPDT#3切换至N1通路,经滤波,至3P4T#1;3P4T#1切换至触点1,经Path11,至3P4T#2;3P4T#2切换至触点1,经Path3,至ANT0天线口;
PRX路径可以包括接收信号从ANT0天线口进入,经Path3,至3P4T;3P4T#1切换至触点6,经Path11路径,至SRS1端口;3P4T切换至触点5,经Filter滤波后,至SPDT#2;SPDT#2切换单端口,经LNA2放大后,至DPDT#2;DPDT#2切换至LNA OUT2端口;经SDR PRX10端口,进入Transceiver器件1040。
N3、N7、N41的MIMO工作原理与N1类似,这里不再详细叙述;各频段的工作路径如表5所示。
表5 5G NR MIMO工作路径
Figure BDA0002824635150000161
Figure BDA0002824635150000171
根据上表可知,T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11->Path3;PR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3->Path11;DRX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8;PRX MIMO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9->Path15;DRX MIMO路径时,N1、N3、N7、N41频段的工作路径均为Path10->Path16。
分析NSA制式下N1的SRS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发射信号从Transceiver器件1040的TX1MB1端口输出;从MBRFIN端口,进入5G NR PA Mid器件;经MB PA放大后,至SPDT#3;SPDT#3切换至N1通路,经Filter滤波后,至3P4T;3P4T#1切换至触点1,经Path11,至3P4T#2;3P4T#2切换至触点1,经Path3,至ANT0天线口,实现SRS功能;3P4T切换至触点2,经Path12,至SPDT#5;SPDT#5切换单端口,从MHB TRX1端口,SP7T切换单端口,经Path8,至ANT1天线口,实现SRS功能;3P4T#1切换至触点3,经Path13,至SP3T#2;SP3T#2切换单端口,经Path9,至ANT2天线口,实现SRS功能;3P4T切换至触点4,经Path14,至SP3T#3;SP3T#3切换单端口,经Path10,至ANT3天线口,实现SRS功能。
N3、N7、N41的SRS工作原理与N1类似,不再叙述,相关的SRS工作路径如表6所示。
表6SRS详细路径配置表
Figure BDA0002824635150000172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上述射频系统,上述射频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天线装置,多个天线装置与上述信号收发电路连接以实现信号的收发。参照图1所示,信号收发电路可以包括信号发射模块110、滤波模块120以及信号接收模块130,其中信号发射模块110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和连接于发送放大模块PA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PA,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信号接收模块130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LNA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LNA输入端且与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如RX1和RX2),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滤波模块120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如TA1和TX2)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如TX11和TX12)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如RX1和RX2)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RX11和RX12)。
射频系统的具体细节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信号收发电路以信号收发芯片的形式设置在移动终端内部,参照图8所示,滤波模块120可以包括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8所示,第一单刀三掷开关SP3T#1可以包括一个不动端,即P端,即端点1,和三个动端,即三个T端,分别为端点2、端点3以及端点4,分别为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以及第三动端,即第三T端,其中不动端,即P端通过ANT端口连接于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动端,即第一T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动端,即第二T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动端。
此时,信号收发芯片如图14所示,包括的Pin脚以及定义如表7所示。
表7Pin脚定义
Pin脚 含义 Pin脚 含义
MB RFIN 中频段输入 LNA OUT2 接收输出2
HB RFIN 高频段输入 ANT 天线端口
LNA OUT1 接收输出1 CPLOUT 耦合信号输出
由上表可知,信号收发芯片可以包括的接口有MB RFIN、HB RFIN、LNA OUT1、LNAOUT2、ANT、CPLOUT;其中,MB RFIN表示中频段输入,HB RFIN表示高频段输入,LNAOUT1表示接收输出1,LNA OUT2表示接收输出2,ANT表示天线端口,CPLOUT表示耦合信号输出,图中的GND接口表示接地,S CLK1和S CLK2,用于连接时钟信号。VIO1和VIO2为通讯接口,VCC和VDD为电源接口,SDATA为数据接口。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9所示,上述滤波模块120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与第一发送支路N1TX、第二发送支路N3TX、第三发送支路N7TX以及第四发送支路N41T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以及与第一接收支路N1RX、第二接收支路N3RX、第三接收支路N7RX以及第四接收支路N41RX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
在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三刀四掷开关3P4T#1可以包括三个不动端和四个动端,即四个T端,其中三个不动端分别为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以及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其中,四个动端通过ANT接口、SRS1接口、SRS2接口以及SRS3接口连接于不同的天线装置,第一发送滤波支路N1TX1、第二发送滤波支路N3TX1、第一接收滤波支路N1RX1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N3RX1连接于第一不动端,即第一P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N7TX1和第三接收滤波支路N7RX1连接于第二不动端,即第二P端;第四发送滤波支路N41TRX1和第四接收滤波支路N41TRX1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121连接于第三不动端,即第三P端。
此时,信号收发芯片如图15所示,信号收发芯片可以包括的接口有MB RFIN、HBRFIN、LNA OUT1、LNAOUT2、ANT、CPLOUT;其中,MB RFIN表示中频段输入,HB RFIN表示高频段输入,LNA OUT1表示接收输出1,LNA OUT2表示接收输出2,ANT表示天线端口,CPLOUT表示耦合信号输出,图中的GND接口表示接地,SRS1、SRS1、SRS3分别用于连接第二天线ANT1、第三天线ANT2以及第四天线ANT3,S CLK1和S CLK2,用于连接时钟信号。VIO1和VIO2为通讯接口,VCC和VDD为电源接口,SDATA为数据接口。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将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发送放大模块,以及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减少了发送放大模块以及接收放大模块的使用,节约了信号收发电路的占用面积,提高了信号收发电路的集成度,减少了器件的使用,节约了成本,减少了逻辑控制所需要控制的器件,简化了逻辑控制的复杂度。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

Claims (19)

1.一种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的发送支路对应的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接收放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还包括:
第一单刀多掷开关,包括一个不动端以及多个动端,所述不动端连接于收发端口,用于与天线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其中一个动端同时与同一条所述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以及接收滤波支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的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第一动端;以及
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的接收支路对应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单刀多掷开关的第一动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还包括:
多刀多掷开关,包括多个动端以及多个不动端,所述动端分别连接于不同的收发端口,用于与不同的天线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多刀多掷开关的其中一个动端同时与同一条所述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以及接收滤波支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同一所述发送放大模的发送支路对应的发送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的第一动端;以及
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的接收支路对应连接的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多刀多掷开关的第一动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单刀多掷开关,用于将所述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单刀多掷开关,用于将所述至少两条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的收发频段包括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以及第四频段,所述信号发射模块包括第一发送放大模块和第二发送放大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以及第四频段分别对应的第一发送支路、第二发送支路、第三发送支路以及第四发送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支路和所述第二发送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放大模块;
所述第三发送支路与所述第四发送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放大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所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和第二接收放大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以及第四频段分别对应的第一接收支路、第二接收支路、第三接收支路以及第四接收支路;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支路和所述第二接收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
所述第三接收支路与所述第四发送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接收放大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还包括:
第一单刀双掷开关,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接收支路和所述第四接收支路;
第二单刀双掷开关,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接收支路和所述第二接收支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以及第三频段为基于频分双工收发方式的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为基于时分双工收发方式的频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模块包括:
与所述第一发送支路、第二发送支路、第三发送支路以及第四发送支路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发送滤波支路、第二发送滤波支路、第三发送滤波支路以及第四发送滤波支路;以及
与所述第一接收支路、第二接收支路、第三接收支路以及第四接收支路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接收滤波支路、第二接收滤波支路、第三接收滤波支路以及第四接收滤波支路;
单刀三掷开关,包括不动端、第一动端、第二动端以及第三动端,所述不动端连接于收发端口,用于与天线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发送滤波支路、所述第二发送滤波支路、第一接收滤波支路以及第二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一动端;
所述第三发送滤波支路和所述第三接收滤波支路连接于所述第二动端;
所述第四发送滤波支路和所述第四接收滤波支路通过同一公共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三动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包括:
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支路和所述第二发送支路;
第四单刀双掷开关,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发送支路和所述第四发送支路;
其中,所述滤波模块还包括:
第五单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动端、第二动端以及不动端,不动端连接于所述公共滤波电路,所述第一动端连接与所述第四发送支路,第二动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接收支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还包括:
第三单刀双掷开关,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支路和所述第二发送支路;
第一双刀双掷开关,包括第一不动端、第二不动端以及两个动端,所述第一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发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第二不动端连接于所述第四接收支路,两个动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发送支路和所述第二发送支路;
其中,所述第四发送滤波支路与所述第四接收滤波支路为同一滤波支路。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为N1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N3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为N3频段,所述第四频段为N41频段。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收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收发电路还包括:
耦合信号输出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滤波模块输出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并反馈至信号发射器。
18.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装置和信号收发电路,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电路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1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包括天线装置和信号收发电路,其中所述信号收发电路包括:
信号发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发送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发送放大模块输出端的多条发送支路,其中,至少两条发送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发送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发送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信号接收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接收放大模块和连接于所述接收放大模块输入端且与所述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接收支路,其中,至少两条所述接收支路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接收放大模块,且同时只有一条接收支路处于工作状态;
滤波模块,包括与所述多条发送支路一一对应连接的多条发送滤波支路以及与所述接收支路一一对应的多条接收滤波支路。
CN202011446386.0A 2020-12-08 2020-12-08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4614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6386.0A CN114614851A (zh) 2020-12-08 2020-12-08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46386.0A CN114614851A (zh) 2020-12-08 2020-12-08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14851A true CN114614851A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55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46386.0A Pending CN114614851A (zh) 2020-12-08 2020-12-08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148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4387A (zh) * 2022-09-23 2022-12-23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模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70A (zh) * 2011-11-04 2012-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射频前端模块、多模终端和双工器的滤波方法
CN103840851A (zh) * 2012-11-21 2014-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
CN106559100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通信射频前端模块及通信方法
CN206211999U (zh) * 2016-09-06 2017-05-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的射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US20170338839A1 (en) * 2016-04-09 2017-11-2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ultiplexing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107852188A (zh) * 2015-07-17 2018-03-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前端模块
CN108880490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应对多频段的功率放大模块
CN209345143U (zh) * 2018-12-03 2019-09-03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单元及终端设备
WO2020054388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0270A (zh) * 2011-11-04 2012-06-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工器、射频前端模块、多模终端和双工器的滤波方法
CN103840851A (zh) * 2012-11-21 2014-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工器
CN107852188A (zh) * 2015-07-17 2018-03-2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前端模块
CN106559100A (zh) * 2015-09-28 2017-04-05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通信射频前端模块及通信方法
US20170338839A1 (en) * 2016-04-09 2017-11-2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ultiplexing architectures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206211999U (zh) * 2016-09-06 2017-05-31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的射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8880490A (zh) * 2017-05-16 2018-11-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应对多频段的功率放大模块
WO2020054388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CN209345143U (zh) * 2018-12-03 2019-09-03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射频收发单元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4387A (zh) * 2022-09-23 2022-12-23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前端模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7297B (zh) 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9150261B (zh)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199730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12187311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512556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8199726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212588326U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462497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JP2021507611A (ja) マルチウェイスイッチ、無線周波数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8599777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108599778B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9039345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212588327U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923792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114553250B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08923793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CN109039367B (zh) 多路选择开关及相关产品
EP4254812A1 (en) Radio frequency transceiv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4220971A1 (en) Radio frequency drx devic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3726357A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WO2021238534A1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收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4614851A (zh) 信号收发电路、射频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WO2022127404A1 (zh) 射频收发系统及通信设备
WO2021238430A1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CN113726358A (zh) 射频PA Mid器件、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