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8224B -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8224B
CN114608224B CN202210220722.2A CN202210220722A CN114608224B CN 114608224 B CN114608224 B CN 114608224B CN 202210220722 A CN202210220722 A CN 202210220722A CN 114608224 B CN114608224 B CN 1146082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outlet
evaporator
hol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0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8224A (zh
Inventor
荆嵩
李艳革
李清松
杨帆
程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hong Mei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20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82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8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8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82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7Capillary tub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F25B47/022Defrosting cycles hot gas defro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7/00Detail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 F25B2347/02Details of defrost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电动阀,电动阀包括阀座、电机、阀盖和滑块,阀座开设有排气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或增加第二出口,第三出口;滑块的下表面与阀座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滑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导流槽,以及开设有一贯穿孔通孔一,或增加通孔二,通孔三;通过滑块转动,利用导流槽的导通,实现对制冷系统除霜和制冷间的切换。本发明通过电动阀滑块的转动,实现对蒸发器除霜和制冷的切换,且除霜过程中制冷剂储存在冷凝器中不参与循环,降低了制冷剂对压缩机的冲击和整体的能耗,解决了现有冰箱节能效果不稳定,以及可靠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柜)、空调多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比如冰箱是由压缩机驱动制冷剂在冷凝器、毛细管、蒸发器中循环,实现箱内、箱外热量的迁移实现冰箱制冷功能,压缩机间断开机、停止实现箱内间室的精确控温。压缩机在停机阶段,冷凝器内的热态制冷剂通过毛细管缓慢向蒸发器流动,会造成蒸发器温度的上升,冷凝器压力下降后其内部液态制冷剂气化吸热,会造成冰箱制冷系统效率的下降。压缩机再次启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压力差建立之后冰箱才能正常制冷,所以在压缩机启动初期也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
冰箱、空调的蒸发器温度低,在换热过程中表面会积存冰霜,霜层的增长会降低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因此必须适时除霜。目前风冷冰箱蒸发器的除霜方式以电加热为主,能耗较高,空调的除霜以四通换向切换阀实现逆向除霜,逆向除霜压力变化大,对压缩机冲击大,容易产生“奔油”和噪声等问题。
申请号为03112681.2,名称为“冷凝器保压节能型冰箱制冷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要在冷凝器的入口位置设计包括单向阀在内的“泄压”回路,单向阀本身具有一定的开阀阻力会产生一部分能量损耗,另外这种冷凝器保压节能技术,用到泄压毛细管或增加“两位两通”泄压电磁阀,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泄压回路“响应慢”、单向阀关闭性能差,零部件多,冰箱节能效果不稳定性等缺陷。
专利号为ZL201210342662.8,名称为“设有电动阀的单循环制冷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也需要在系统中设置单向阀,单向阀本身具有一定的开阀阻力会产生一部分能量损耗。
专利号为ZL200610039653.6,名称为“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的除霜装置及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系统比较复杂,零件多,可靠性下降,对显热除霜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带来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通过电动阀滑块的转动,实现对蒸发器除霜和制冷的切换,且除霜过程中制冷剂储存在冷凝器中不参与循环,降低了制冷剂对压缩机的冲击和整体的能耗,解决了现有冰箱节能效果不稳定,以及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电动阀,所述电动阀包括阀座、电机、阀盖和滑块,所述阀座开设有排气口、第一进口、第二进口、第一出口,且排气口与第二进口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第一出口与第一进口间依次串联有第一毛细管、第一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与阀座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滑块的下表面开设有导流槽,以及开设有一贯穿孔通孔一;所述滑块上表面与电机连接,用于通过电机带动滑块转动,再利用导流槽将第一出口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中的任意一个连通,且第一出口与第二进口连通时,通孔一与第一进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第一出口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位置;所述第一出口位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之间,且相互间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为弧形槽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座还开设有第二出口;所述滑块还开设有贯通孔通孔二;所述第二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二毛细管和第二蒸发器,并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当所述导流槽将第二进口与第二出口连通时,通孔二与第一进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一和通孔二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阀座还开设有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出口和第二进口位于阀座同一半径方向;所述滑块还开设有通孔三,以及下表面开设有与导流槽连通的支流槽,用于通过支流槽和导流槽将第三出口与第二进口连通,且此时通孔三与第一进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三毛细管和第三蒸发器,并与第一蒸发器的入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一、通孔二和通孔三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单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连通,且通孔一和第二进口均被封堵;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一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一、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三: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滑块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连通,且通孔一、通孔二、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均被封堵;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一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一、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三: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二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二、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二出口、第二毛细管、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四: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滑块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三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一进口连通,且通孔一、通孔二、通孔三,以及第二进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均被封堵;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一出口和第二进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一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一、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一出口、第一毛细管和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三: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将第二进口和第二出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二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二、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二出口、第二毛细管、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四: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转动,使得导流槽和支流槽将第二进口与第三出口连通,且第一进口与通孔三连通;此时,压缩机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通孔三、阀盖的内腔、排气口、冷凝器、第二进口、导流槽、第三出口、第三毛细管、第三蒸发器、第一蒸发器后回流入压缩机。
步骤五: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滑块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电动阀的滑块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实现冰箱制冷剂分流、截止、泄压等功能,实现对蒸发器除霜和制冷的切换,使冷凝器中的高压热态制冷剂在压缩机停机后不进入蒸发器,保持冷凝器中高压制冷剂所具势能,有效地减少制冷系统中的能量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单向阀的使用,进一步减少了能量损耗,使得整体的节能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并且,与传统的电热除霜相比能耗较低,与传统的逆向除霜相比,对压缩机的冲击小,除霜阶段多数制冷剂储存在冷凝器中不参与循环,避免了过多制冷剂对压缩机的冲击,使得制冷系统压力重建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中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动阀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单循环制冷系统除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单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双循环制冷系统除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双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双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三中三循环制冷系统除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三中三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三中三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同时制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三中三循环制冷系统第一蒸发器和第三蒸发器同时制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二中滑块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三中滑块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压缩机,2-冷凝器,3-电动阀,6-排气管,7-第一进管,8-第二进管,9-第一出管,10-第二出管,11-外部电源接口,12-温度传感器,13-第三出管,31-阀座,32-电机,33-阀盖,34-滑块,41-第一毛细管,42-第二毛细管,43-第三毛细管,51-第一蒸发器,52-第二蒸发器,53-第三蒸发器,311-排气口,312-第一进口,313-第二进口,314-第一出口,315-第二出口,316-第三出口,341-导流槽,342-通孔一,343-通孔二,344-弧形贯通槽口,345-通孔三,3221-芯轴,3410-支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包括电动阀3,电动阀3包括阀座31、电机32、阀盖33和滑块34。具体的,阀盖33套设于阀座31的上方,电机32固定设置在阀盖33之上,电机32包括定子321和转子322,定子321设置于阀盖33的外表面上,转子322设置于阀盖33的内腔之中,转子322的中心部位设有芯轴3221,且转子322可围绕芯轴3221的中心线旋转。芯轴3221的下端与滑块34连接。
阀座31为阶梯形圆柱形,且下圆柱体直径大于上圆柱体的直径,下圆柱体为座体;转子322为圆筒形,装配时阀座31上圆柱体的圆周面与转子322的内内壁适配。同时,阀座31的中心设有盲孔,使得芯轴3221的下端卡入盲孔之中,使其与阀座31连接固定。
电机32的定子321上还设有外部电源接口11,通过外部电源为电动阀3的电机32供电。电机32为步进电机,电机32的转子322可带动芯轴3221和滑块34一起转动。
如图3所示,阀座31开设有排气口311、第一进口312、第二进口313、第一出口314,且排气口311与第二进口313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2、第一出口314与第一进口312间依次串联有第一毛细管41、第一蒸发器51和压缩机1。
其中,排气口311设置于阀座31的轴肩位置,即下圆柱体与上圆柱体相交的部位。第一进口312、第二进口313和第一出口314位于同一半径圆的圆周位置,第一出口314位于第一进口312和第二进口313之间,且相互间间距相等。
同时,如图1,排气口311连接有排气管6、第一进口312连接有第一进管7、第二进口313连接有第二进管8、第一出口314连接有第一出管9。
如图4所示,滑块34的下表面与阀座31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滑块34的下表面开设有导流槽341,以及开设有一贯穿孔通孔一342。其中,导流槽341为沉槽,并且为弯曲的弧形槽结构。
滑块34上表面与电机32连接,用于通过电机32带动滑块34转动,从而通过滑块34的转动改变导流槽341的位置,再利用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与第一进口312和第二进口31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且第一出口314与第二进口313连通时,通孔一342与第一进口312连通。
如上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为单循环制冷系统,则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单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5所示,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通过电机32带动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和第二进口313均被封堵,使得冷凝器2的两端被电动阀3关闭,不与电动阀3的任何出口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封闭在冷凝器2内部,继续向周围空气释放热量。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气体,并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通过压缩机1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气体,在通过第一毛细管41的节流作用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变为高温低压的制冷剂,并注入第一蒸发器51,使第一蒸发器51温度升高,从而实现对其表面霜层进行融化。
同时,实际应用中第一蒸发器51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2,压缩机1根据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控制压缩机1的转速和化霜时长,一方面避免过多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冲击阀片,另一方面保证除霜效果。
利用热气除霜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电加热除霜,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一方面系统在除霜过程中电动阀3将一部分制冷剂封堵在冷凝器2中,避免过多的制冷剂参与热气除霜循环,另外可以通过调整压缩机1转速等方法保证进入第一蒸发器51的制冷剂不被液化,保证显热除霜的效果,以及有效降低压缩机1阀片受到液态制冷剂冲击损伤的风险。
步骤二:如图6所示,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由除霜位置继续转动,转动角度α=50°,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
步骤三: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使得冷凝器2的两端被电动阀3关闭,不与电动阀3的任何出口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封闭在冷凝器2内部,继续向周围空气放出热量,压缩机1到电动阀3之间少量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完成了压缩机1吸、排气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压缩机1再次启动时因为吸、排气压差过大产生“过电流保护”等问题。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7~9所示,阀座31还开设有第二出口315,第二出口315连接有第二出管10。滑块34还开设有贯通孔通孔二343。
第二出口315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二毛细管42和第二蒸发器52,并与第一蒸发器51的入口连通,且当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与第二出口315连通时,通孔二343与第一进口312连通。
如图20所示,通孔一342和通孔二343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344,从而在滑块34转动过程中。
如上所述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为双循环制冷系统,则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双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10所示,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滑块34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通孔二343、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均被封堵,使得冷凝器2的两端被电动阀3关闭。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实际应用中第二蒸发器52为冰箱冷藏蒸发器,其周围对流空气温度高于冰点,无须采用热气除霜,第一蒸发器51为冰箱冷冻蒸发器,对流空气温度低于冰点,利用热气除霜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电加热除霜,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步骤二:如图11所示,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至第二位置,滑块34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转动角度可为50°,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第二出口315和通孔二343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
步骤三:如图12所示,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第三位置,滑块34由第二位置到第三位置的转动角度可为25°,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二343连通,第一出口314和通孔一342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二343、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二出口315、第二毛细管42、第二蒸发器52、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实现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
步骤四: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的第一位置,使得压缩机1吸、排气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压缩机1再次启动时因为吸、排气压差过大产生“过电流保护”等问题。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13~15所示,阀座31还开设有第三出口316,第三出口316连接有第三出管13,其中,第三出口316和第二进口313位于阀座31同一半径方向。
滑块34还开设有通孔三345,以及下表面开设有与导流槽341连通的支流槽3410,用于通过支流槽3410和导流槽341将第三出口316与第二进口313连通,且此时通孔三345与第一进口312连通。第三出口31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三毛细管43和第三蒸发器53,并与第一蒸发器51的入口连通。
其中,如图21所示,通孔一342、通孔二343和通孔三345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344。
如上述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为三循环制冷系统,则一种基于电动阀的三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如图16所示,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滑块34转动至第一位置,即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通孔二343、通孔三345,以及第二进口313、第二出口315和第三出口316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利用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变为高温低压制冷剂注入第一蒸发器51,使第一蒸发器51温度升高,表面霜层融化。
实际应用中第二蒸发器52为冰箱冷藏蒸发器,其周围对流空气温度高于冰点,无须采用热气除霜;第三蒸发器53为变温蒸发器,设定为“冷藏”时,目标温度高于冰点,无须热气除霜,设定为“冷冻”时,目标温度低于冰点采用传统的电热除霜;第一蒸发器51为冰箱冷冻蒸发器,对流空气温度低于冰点,利用热气除霜的方法替代传统的电加热除霜,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步骤二:如图17所示,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滑块34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转动角度为76°,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通孔二343、通孔三345,以及第二出口315和第三出口316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
步骤三:如图18所示,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至第三位置,此时滑块34由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转动角度为38°,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二343连通,通孔一342和通孔三345,以及第一出口314和第三出口316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二343、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二出口315、第二毛细管42、第二蒸发器52、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实现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
步骤四:如图19所示,第一蒸发器51和第三蒸发器53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至第四位置,此时滑块34反转,且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的转动角度为19°,或滑块34直接由第二位置转动19°后到达第四位置,使得导流槽341和支流槽3410将第二进口313与第三出口316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三345连通,通孔一342和通孔二343,以及第一出口314和第二出口315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三345、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三出口316、第三毛细管43、第三蒸发器53、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形成制冷循环,实现第一蒸发器51和第三蒸发器53同时制冷。
步骤五: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即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得压缩机1排气口到电动阀3之间少量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到压缩机1,完成了压缩机1吸、排气两侧的压力平衡,避免压缩机1再次启动时因为吸、排气压差过大产生“过电流保护”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包括电动阀(3),所述电动阀(3)包括阀座(31)、电机(32)、阀盖(33)和滑块(34),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31)开设有排气口(311)、第一进口(312)、第二进口(313)、第一出口(314),且排气口(311)与第二进口(313)间通过管道连接有冷凝器(2)、第一出口(314)与第一进口(312)间依次串联有第一毛细管(41)、第一蒸发器(51)和压缩机(1);
所述滑块(34)的下表面与阀座(31)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滑块(34)的下表面开设有导流槽(341),以及开设有一贯穿孔通孔一(342);
所述滑块(34)与电机(32)连接,通过电机(32)带动滑块(34)转动,再利用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与第一进口(312)和第二进口(313)中的任意一个连通,且第一出口(314)与第二进口(313)连通时,通孔一(342)与第一进口(3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312)、第二进口(313)和第一出口(314)位于同一半径的圆周位置;所述第一出口(314)位于第一进口(312)和第二进口(313)之间,且相互间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41)为弧形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1)还开设有第二出口(315);所述滑块(34)还开设有贯通孔通孔二(343);所述第二出口(315)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二毛细管(42)和第二蒸发器(52),并与第一蒸发器(51)的入口连通;
当所述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与第二出口(315)连通时,通孔二(343)与第一进口(31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342)和通孔二(343)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34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31)还开设有第三出口(316);所述第三出口(316)和第二进口(313)位于阀座(31)同一半径方向;
所述滑块(34)还开设有通孔三(345),以及下表面开设有与导流槽(341)连通的支流槽(3410),用于通过支流槽(3410)和导流槽(341)将第三出口(316)与第二进口(313)连通,且此时通孔三(345)与第一进口(312)连通;
所述第三出口(316)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三毛细管(43)和第三蒸发器(53),并与第一蒸发器(51)的入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一(342)、通孔二(343)和通孔三(345)连通成一体,并形成弧形贯通槽口(344)。
8.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和第二进口(313)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三: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通孔二(343)、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三: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二(343)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二(343)、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二出口(315)、第二毛细管(42)、第二蒸发器(52)、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四: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系统处于除霜状态时,所述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一进口(312)连通,且通孔一(342)、通孔二(343)、通孔三(345),以及第二进口(313)、第二出口(315)和第三出口(316)均被封堵;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二:第一蒸发器(51)单独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一出口(314)和第二进口(313)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一(342)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一(342)、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一出口(314)、第一毛细管(41)和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三:第一蒸发器(51)和第二蒸发器(52)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将第二进口(313)和第二出口(315)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二(343)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二(343)、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二出口(315)、第二毛细管(42)、第二蒸发器(52)、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四:第一蒸发器(51)和第三蒸发器(53)同时制冷时,通过滑块(34)转动,使得导流槽(341)和支流槽(3410)将第二进口(313)与第三出口(316)连通,且第一进口(312)与通孔三(345)连通;
此时,压缩机(1)将制冷剂依次输送入第一进口(312)、通孔三(345)、阀盖(33)的内腔、排气口(311)、冷凝器(2)、第二进口(313)、导流槽(341)、第三出口(316)、第三毛细管(43)、第三蒸发器(53)、第一蒸发器(51)后回流入压缩机(1);
步骤五:压缩机(1)停止运行时,滑块(34)转动位置与步骤一相同。
CN202210220722.2A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6082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0722.2A CN114608224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0722.2A CN114608224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224A CN114608224A (zh) 2022-06-10
CN114608224B true CN114608224B (zh) 2024-04-12

Family

ID=8186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0722.2A Active CN114608224B (zh) 2022-03-08 2022-03-08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822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321A (ja) * 1997-04-04 1998-10-23 Pacific Ind Co Ltd 制御弁
KR20100087492A (ko) * 2009-01-28 2010-08-05 주식회사 에어-텍 냉장냉동시스템
CN102818392A (zh) * 2012-09-16 2012-12-1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电动阀的三循环制冷系统
CN102840721A (zh) * 2012-09-16 2012-12-26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电动阀的单循环制冷系统
CN104676988A (zh) * 2015-02-28 2015-06-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6510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化霜方法、冰箱除霜方法、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12611154A (zh) * 2020-12-17 2021-04-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并联双系统冰箱及除霜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321A (ja) * 1997-04-04 1998-10-23 Pacific Ind Co Ltd 制御弁
KR20100087492A (ko) * 2009-01-28 2010-08-05 주식회사 에어-텍 냉장냉동시스템
CN102818392A (zh) * 2012-09-16 2012-12-12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电动阀的三循环制冷系统
CN102840721A (zh) * 2012-09-16 2012-12-26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设有电动阀的单循环制冷系统
CN104676988A (zh) * 2015-02-28 2015-06-03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用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65103A (zh) * 2016-04-25 2016-08-17 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化霜方法、冰箱除霜方法、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12611154A (zh) * 2020-12-17 2021-04-0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并联双系统冰箱及除霜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8224A (zh) 2022-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26912A (en) Refrigerator
CN108759138B (zh)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JP2701658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971038B2 (en) Single-stage enthalpy enhancing rotar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same
CN114608224B (zh) 一种基于电动阀的循环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759139B (zh)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10292479U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
CN108240715A (zh) 一种高效补气式热泵空调系统
CN2267415Y (zh) 一拖二分体式家用空调器
CN112963977A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和冷水机组
CN210089174U (zh) 一种带膨胀机的双温区单级制冷系统
CN110966431A (zh) 可靠性高的切换阀及冰箱
CN202813916U (zh) 设有电动阀的双循环制冷系统
CN113154557A (zh) 一种准二级压缩四管制空调系统
CN2733216Y (zh) 可旋转窗式热泵系统
CN109974322A (zh) 一种带膨胀机的双温区单级制冷系统
CN219301118U (zh) 一种节能风冷制冷机组
CN221099028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LU501502B1 (en) Ai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and defrosting method thereof
CN211423451U (zh) 可靠性高的切换阀及冰箱
CN116045404B (zh) 交替除霜不间断供热的单级并联pvt-空气源多联机热泵空调系统
CN221036244U (zh) 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装置
CN108716785B (zh) 具有中温蒸发器的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制冷系统
CN212778011U (zh) 一种多通道高效节能机组
CN212720355U (zh) 节能型风冷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