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6011A -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6011A
CN114606011A CN202210423190.2A CN202210423190A CN114606011A CN 114606011 A CN114606011 A CN 114606011A CN 202210423190 A CN202210423190 A CN 202210423190A CN 114606011 A CN114606011 A CN 114606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carbon
shell powder
plant carbon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31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6011B (zh
Inventor
金亮
岳洋
刘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ang Shand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Sichang Shand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ang Shand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Sichang Shand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31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606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60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6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6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7/0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 C09K17/40Soil-conditioning materials or soil-stabilis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mixtures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4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fertiliser dosage or release rate; for affecting solubil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1/00Agricultural u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109/00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pH regul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oil Conditioners And Soil-Stabilizing Material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由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制成;该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酸性土壤改良剂。本申请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具有改善酸性土壤性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耕作强度的增加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耕地土壤的pH值呈整体下降趋势,使土壤呈酸性。酸性土壤种植作物时,会破坏某些植物体内原生质膜的透性,减少农作物对钙、镁、钾等元素的吸收,并降低土壤中磷元素有效性;同时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离子活性会大幅增加,易造成植株体内重金属累积,且土壤中铝、铁毒害等还会抑制作物生长。
当前,酸性土壤改良及酸化土壤防治的主要采取施用石灰来对土壤酸碱性进行调节,但石灰施用仅可改善土壤酸性条件和增加钙离子含量,不能对土壤的离子组成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针对直接使用石灰、有机肥料等加入酸性土壤后,会增加钙离子含量,不利于调节土壤离子组成,为了提高酸性土壤的pH、改善酸性土壤质地,本申请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由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制成。
优选的,所述改性活性植物炭包括活性植物炭、羟基磷灰石载体和交联剂。
优选的,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5):(1-5)。
优选的,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植物炭与羟基磷灰石载体混合后,活性植物炭能附着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再通过交联剂的作用使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之间的连接更稳定,而且交联剂还可以包覆在羟基磷灰石和活性植物炭表面,缓解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释放,使该酸性土壤改良剂具有长效的酸性土壤处理能力,同时不会因短时间内向酸性土壤中混合入大量的碱性成分,碱性成分缓慢释放到酸性土壤中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缓冲性,避免因碱性成分的大量添加导致土壤中元素平衡失调导致减产。
而将改性活性植物炭和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混合后制得的酸性土壤改良剂,贝壳粉中含有含有大量碳酸钙,而且还含有少量微量元素镁、钾、钼、锰、铁、锌等,以及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当贝壳粉和改性活性植物炭混合后,能够为土壤提供不同类型的氨基酸成分,从而具有针对不同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降低重金属盐随着根茎进入植物体内的可能性,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的危害。
同时,海藻肥以海藻作为主要原料,其具有丰富的从海藻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和海藻从海洋中吸收并富集在体内的矿质营养元素,即海藻肥具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有钾、钙、镁、铁、锌、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当海藻肥和改性活性植物炭和贝壳粉混合后,海藻肥中的活性成分也能够附着在改性活性植物炭和贝壳粉表面,三者协同作用,该土壤改良剂能够快速融入酸性土壤中对酸性土壤的pH进行调整,且能够调节酸性土壤中的离子组成,提高该土壤的肥力以及固碳和固微量元素的作用;与此同时,三者协同后还能够拓宽石灰在酸性土壤中的分布,从而不仅对酸性土壤的pH进行调节,还有助于改善板结土壤,促进海藻肥、贝壳粉和改性活性植物炭与松软土壤混合,从而加快海藻肥、贝壳粉和改性活性植物炭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优选的,所述活性植物炭由植物炭和活性剂组成,所述活性剂占植物炭的5wt%-15wt%。
优选的,所述活性植物炭的制备方法如下:
(1)对复合植物材料进行破碎成植物颗粒;
(2)将复合植物颗粒进行热裂解反应生成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破碎成碱蓬草颗粒,再采用弱酸溶液对碱蓬草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向提取液中加入乙醇沉淀,过滤制得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于植物炭上制得活性植物炭。
优选的,所述复合植物材料包括碱蓬草及其他植物材料,所述碱蓬草和其他植物材料的质量比为(35-5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碱蓬草富含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由碱蓬草提取液和裂解油混合获得的活性剂喷覆在由碱蓬草及其他植物材料制得的植物炭中,活性剂和植物炭的融合效果好,得到具有生物碱、氨基酸等成分中具有活性基团的植物炭,当氨基酸等物质随着植物炭投入酸性土壤中时,氨基酸不仅能起到调节酸性土壤pH的作用,而且能够吸附酸性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酸性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在重金属离子被吸附的过程中还能够改善板结土壤,调整土壤的离子组成,延缓土壤再次酸化。
由碱蓬草和其他植物材料经过热裂解反应制得的植物炭投入到酸性土壤中,还能够起到长期固碳的作用,从而改善酸性土壤中离子组成,能够进一步增强土壤的肥力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改性活性植物炭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贝壳粉经过800-1300℃高温煅烧处理1-3h。
优选的,以质量份数计,所述贝壳粉包含60%-85%的牡蛎壳粉。
第二方面,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将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酸性土壤改良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的复配,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协同作用,使石灰在酸性土壤中分布更广,从而促进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与酸性土壤的混合,加快酸性土壤改良效率,也能够改良酸性土壤中的离子组成,降低土壤中有害重金属活性,释放土壤养分潜力,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2.通过碱蓬草获得的植物炭和提取液制备得到的活性植物炭与贝壳粉、海藻肥混合后投放至酸性土壤中,大量的碱性成分有助于改良土壤酸性,而且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生活环境,提高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力,获得松软改良土壤,从而进一步加快改良剂与土壤的混合和反应,提高改良效率;
3.通过交联剂对活性植物炭进行包覆,能够延缓活性植物炭在土壤中的释放,从而使该土壤改良剂具有长效改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由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制成。
在本申请中,所述改性活性植物炭由活性植物炭、羟基磷灰石载体和交联剂制得;交联剂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总质量的10%-18%;优选为15%。
在本申请中,由于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羟基,活性植物炭能够通过范德华力、氢键等作用力以及物理吸附的作用吸附在羟基磷灰石载体中,从而通过羟基磷灰石携带着改性活性植物炭分布在酸性土壤中时,能够使活性植物炭缓慢释放,延长改良作用时间;通过交联剂包覆在羟基磷灰石载体和活性植物炭表面后能够进一步延缓羟基磷灰石和活性植物炭的释放,从而进一步延长改良作用时间,获得长效改良效果。
在本申请中,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5):(1-5),此时活性植物炭粒径为羟基磷灰石载体的1/50-1/10。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1;更优选地,活性植物炭粒径为羟基磷灰石载体的1/50-1/45。
在本申请中,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比大于1时,活性植物炭在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的负载率高,具有更多的碱性成分和氨基酸成分,而且活性植物炭在水土作用下释放得更快,酸性改良速率更快,但存在部分活性植物炭无法负载在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的问题,影响活性植物炭的活性;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比小于1时,活性植物炭在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的负载率低,酸性土壤处理用成分含量少,影响酸性土壤处理效率,因而当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比在1:1时具有较佳的处理效果。
在本申请中,活性植物炭粒径远小于羟基磷灰石载体,则活性植物炭在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的负载率高,且附着力强,改性活性植物炭的活性稳定性好。
在本申请中,所述活性植物炭由植物炭和活性剂组成,所述活性剂占植物炭的5wt%-15wt%;进一步地,活性剂占植物炭的8wt%-10wt%;更优选地,活性剂占植物炭的10wt%。
在本申请中,所述活性植物炭的制备方法如下:
(1)对复合植物材料进行破碎成植物颗粒;
(2)将复合植物颗粒进行热裂解反应生成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破碎成碱蓬草颗粒,再采用弱酸溶液对碱蓬草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向提取液中加入乙醇沉淀,过滤制得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于植物炭上制得活性植物炭。
上述步骤(1)中,植物颗粒的目数可以在80-40目,优选为80目。
上述步骤(2)中,热裂解反应温度为380-450℃,反应时间为30-60min;优选为400℃-420℃;进一步优选为415℃。
上述步骤(3)中弱酸可以选用醋酸或草酸,弱酸溶液浓度在45%-65%,弱酸处理时间为1h-2h。
上述步骤(4)中提取液和裂解油的质量份数比为(10-20):(1:3);优选为10:1。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热裂解反应后,再将植物炭浸入裂解油中,浸泡2-3h,然后再在45±5℃条件下烘干30-45min,再进行步骤(4),经过裂解油浸泡后的植物炭中吸收了植物油,植物炭表面具有活性基团;当喷覆上活性剂后能够进一步增加植物炭表面活性基团的数量和种类,增强活性植物炭的活性。
在本申请中,所述复合植物材料包括碱蓬草及其他植物材料,所述碱蓬草和其他植物材料的质量比为(35-50):(1-5);优选为9:1。
在本申请中,其他植物材料选用麸皮、稻壳、棉籽壳、玉米秸秆、葡萄藤、甘蔗渣、花生壳中的至少三种。不同植物材料植物炭表面均带有负电荷且具有很高的阳离子交换量,而且具有比表面积大和吸附性能高的优点,当植物炭与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接触时,通过植物炭和负载在植物炭表面的氨基酸等成分均能够吸附有害重金属,增强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
在本申请中,所述改性活性植物炭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混合,搅拌均匀后再添加交联剂进行交联改性。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交联剂可以选用壳聚糖、聚乙烯醇等可溶于水的材料,交联剂可包覆在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表面,从而获得具有缓释效果的改性活性植物炭;而当该改性活性植物炭投放至酸性土壤中时,壳聚糖、聚乙烯醇等溶于水后表面破裂,改性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缓慢释放,从而使该土壤改良剂具有长效改良效果。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以质量份数计,所述贝壳粉包含60%-85%的牡蛎壳粉;进一步地,贝壳粉包含75%的牡蛎壳粉。
除牡蛎壳粉外,贝壳粉还包含有螺蛳壳粉、河蚌壳粉、蛤蜊壳粉。
本申请中,所述贝壳粉经过800-1300℃高温煅烧处理1-3h。进一步地,贝壳粉经过1000-1200℃高温煅烧处理1-1.5h;更优选地,贝壳粉经过1200℃高温煅烧处理1h。
经过高温煅烧处理后的贝壳粉含有大量碳酸钙、氧化钙等钙化物,当其施入土壤中时,有利于植物吸收;而且经过高温煅烧后的贝壳粉呈多孔状结构,具有分散、吸附和粘结作用,有利于土壤改良剂中各组分均匀分散,尤其是有利于改性活性植物炭的分散,通过贝壳粉的粘结和分散作用不仅有利于土壤改良剂的成型,而且土壤改良剂的营养成分均衡;当该土壤改良剂施入土壤中时,在贝壳粉的作用下,还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加快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的处理速率,不仅能对土壤pH进行改良,还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板结的问题。
制备例1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50:1取碱蓬草鲜体和麸皮,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40目,得到植物颗粒;
2.将植物颗粒在38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60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45%醋酸溶液中浸泡2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20:1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5wt%;
6.按照重量比1:5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0%,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2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7:1取碱蓬草鲜体和甘蔗渣,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80目,得到植物颗粒;
2.将植物颗粒在45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30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65%醋酸溶液中浸泡1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16:3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15wt%;
6.按照重量比5:1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8wt%,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3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15:1取碱蓬草鲜体和其他植物材料(麸皮:花生壳:葡萄藤=1:1:1),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40目,得到植物颗粒;
2.将植物颗粒在40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45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65%醋酸溶液中浸泡1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12:1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15wt%;
6.按照重量比2:3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5wt%,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4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9:1取碱蓬草鲜体和其他植物材料(麸皮:稻壳:甘蔗渣=1:1:1),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80目,得到植物颗粒;
2.将植物颗粒在420℃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35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65%草酸溶液中浸泡1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10:1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8wt%;
6.按照重量比3:2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5wt%,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5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9:1取碱蓬草鲜体和其他植物材料(麸皮:棉籽壳:甘蔗渣:玉米秸秆:葡萄藤=1:1:1:1:1),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80目,得到植物颗粒;2.将植物颗粒在415℃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35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65%草酸溶液中浸泡1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10:1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10wt%;
6.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5wt%,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6
一种改性活性植物炭,其制备方法如:
1.按照重量比9:1取碱蓬草鲜体和其他植物材料(麸皮:稻壳:甘蔗渣:花生壳:葡萄藤=1:1:1:1:1),将碱蓬草鲜体和麸皮晾晒5天后进行破碎,并过筛至80目,得到植物颗粒;
2.将植物颗粒在415℃条件下进行热裂解反应,反应时间为35min,收集热裂解后的植物炭和裂解油,将植物炭在裂解油中浸泡2h,再在45℃条件下烘干30min;
3.取碱蓬草鲜体进行破碎得到碱蓬草颗粒,然后将碱蓬草颗粒置于浓度为65%草酸溶液中浸泡1h,浸泡提取结束后加入95%乙醇后静置沉淀1h,然后经过过滤得到提取液;
4.将提取液和裂解油按照重量比10:1混合制得活性剂;
5.将活性剂喷覆在植物炭表面制得活性植物炭,活性剂的喷覆量为植物炭的10wt%;
6.按照重量比1:1的比例取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中升温至45℃,混合均匀后添加交联剂壳聚糖进行混合,壳聚糖的添加量为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总质量的15wt%,混合30min后值得改性活性植物炭。
制备例7
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剂中,采用等质量的提取液替代裂解油。
制备例8
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活性剂中,采用等质量的裂解油替代提取液。
制备例9
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制得的植物炭与羟基磷灰石进行混合制备改性植物炭。
实施例1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首先将0.5mm贝壳粉(含60%牡蛎壳粉)在800℃高温条件下煅烧处理3h,煅烧气氛为氧气气氛;
按照质量比将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含60%牡蛎壳粉)烘干15min后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酸性土壤改良剂。
实施例2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首先将0.5mm贝壳粉(含85%牡蛎壳粉)在1300℃高温条件下煅烧处理1h,煅烧气氛为氧气气氛;
按照质量比将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含85%牡蛎壳粉)烘干30min后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酸性土壤改良剂。
实施例3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
首先将0.5mm贝壳粉(含75%牡蛎壳粉)在1200℃高温条件下煅烧处理1h,煅烧气氛为氧气气氛;
按照质量比将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含75%牡蛎壳粉)烘干15min后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酸性土壤改良剂。
实施例4-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酸性土壤改良剂中各组分的比例不同,具体可见下表。
表1
实施例 改性活性植物炭/份 贝壳粉/份 海藻肥/份 石灰/份
实施例1 30 10 10 50
实施例2 20 20 10 50
实施例3 10 30 10 50
实施例4 20 10 5 65
实施例5 25 15 8 52
实施例6 20 15 7 58
实施例7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2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8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3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9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4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5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6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12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7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13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8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实施例14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制备例9的改性活性植物炭替换制备例1的改性活性植物炭。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的石灰替代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和海藻肥。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的玉米秸秆草木灰替代改性活性植物炭。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等质量的植物炭替代改性活性植物炭。
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得的酸性土壤改良剂按照酸性土壤改良剂:土壤=1:100的质量比分别施入酸性土壤中,调节土壤含水量至60%饱和含水量,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所用酸性土壤为表面至20cm深度范围的农业大棚酸性土壤。
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取土壤样,测定土壤pH值。
pH变化量=处理后pH值-初始pH值。
表2
Figure BDA0003608785520000101
Figure BDA0003608785520000111
由以上实施例结果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起到改良酸性土壤性质的作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由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海藻肥和石灰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活性植物炭包括活性植物炭、羟基磷灰石载体和交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5):(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植物炭和羟基磷灰石载体的质量分数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植物炭由植物炭和活性剂组成,所述活性剂占植物炭的5wt%-15wt%。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植物炭的制备方法如下:
(1)对复合植物材料进行破碎成植物颗粒;
(2)将复合植物颗粒进行热裂解反应生成植物炭;
(3)取碱蓬草鲜体,破碎成碱蓬草颗粒,再采用弱酸溶液对碱蓬草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向提取液中加入乙醇沉淀,过滤制得活性剂;
(4)将活性剂喷覆于植物炭上制得活性植物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植物材料包括碱蓬草及其他植物材料,所述碱蓬草和其他植物材料的质量比为(35-50):(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贝壳粉经过800-1300℃高温煅烧处理1-3h。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份数计,所述贝壳粉包含60%-85%的牡蛎壳粉。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改性活性植物炭、贝壳粉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海藻肥和石灰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酸性土壤改良剂。
CN202210423190.2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4606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3190.2A CN114606011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3190.2A CN114606011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6011A true CN114606011A (zh) 2022-06-10
CN114606011B CN114606011B (zh) 2023-06-30

Family

ID=8186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3190.2A Active CN114606011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60601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750A (zh) * 2016-09-12 2017-02-22 巢湖春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546A (zh) * 2017-03-23 2017-06-20 郑州恒达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木质素磺酸盐‑聚乙烯醇共混包膜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75932A (zh) * 2019-01-23 2019-04-05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290A (zh) * 2019-11-04 2020-01-17 昆明学院 一种酸性及镉污染土壤种植烟草的改良剂
US20200337255A1 (en) * 2018-07-24 2020-10-29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Method for safe production of rice soil mildly and moderatel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1750A (zh) * 2016-09-12 2017-02-22 巢湖春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546A (zh) * 2017-03-23 2017-06-20 郑州恒达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木质素磺酸盐‑聚乙烯醇共混包膜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337255A1 (en) * 2018-07-24 2020-10-29 Guangdong Institute Of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Method for safe production of rice soil mildly and moderatel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CN109575932A (zh) * 2019-01-23 2019-04-05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290A (zh) * 2019-11-04 2020-01-17 昆明学院 一种酸性及镉污染土壤种植烟草的改良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娇娴: "土壤改良剂改良酸化土壤的研究进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6011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3564B2 (ja) 水田土壌中の硫酸塩還元菌の活性を活かす重金属カドミウム鈍化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CN106699443B (zh) 一种促进含硒旱地土壤中硒活化的调理剂
CN106748425B (zh) 一种促进含硒水田土壤中硒活化的调理剂
CN107512977B (zh) 一种em纳米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676563A (zh) 一种盐碱土壤调理剂
CN108160037B (zh) 一种改性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78032B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825304B (zh) 一种降低土壤酸性的生物型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9609131B (zh) 一种用于降低水稻富集镉的铁基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5273B (zh) 一种适宜南方酸性红壤的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072432A (zh) 一种羟基磷灰石/活性炭高效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
CN111647411A (zh) 一种基于热带农业副产物的酸性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979B (zh) 一种重金属铅砷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46864A (zh) 一种滨海盐碱地用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39614B (zh) 一种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调理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0963478B (zh) 一种改性谷壳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09913233B (zh) 一种水稻田土壤重金属钝化改良剂
CN114606011B (zh)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93222A (zh) 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36064B (zh) 微生物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8992B (zh) 一种高效水溶性微生物复合肥
CN115160073B (zh) 一种防重金属吸收的缓释复合肥的制备方法
CN117063655B (zh) 一种淹水环境下稻田潜育化阻控及协同降镉的方法
CN115894113B (zh) 一种复合活性缓释液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6953B (zh) 一种土壤培肥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