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4700B -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4700B
CN114594700B CN202011398278.0A CN202011398278A CN114594700B CN 114594700 B CN114594700 B CN 114594700B CN 202011398278 A CN202011398278 A CN 202011398278A CN 114594700 B CN114594700 B CN 1145947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ware control
database
processing module
hardware
control comm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82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4700A (zh
Inventor
许恒嘉
林贞吟
叶育书
王健仲
谭锦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82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470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4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4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4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4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3Input/output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5Pc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 G05B2219/25257Microcontroll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包含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包含数据库、内存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内存模块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根据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发送设定硬件控制之硬件控制命令而产生的。第一处理模块自内存模块读取整合控制命令,并自整合控制命令取得硬件控制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更新硬件控制数据至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读取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设定硬件控制。

Description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中,输入输出模块(Input/Output Module,IOM)通常经由主机总线适配卡(HBA,Host Bus Adapter)与计算机装置及硬设备相连,形成一讯息流动的信道,其中,一个输入输出模块可与一计算机装置及一硬设备相连,也可与多个输入输出模块与多个计算机装置及多个硬设备相连。
当多个输入输出模块同时受控于计算机装置而同时控制硬设备时,硬设备常常因接收来自两台以上输入输出模块的多个控制命令,其判断能力及执行能力被多个控制命令相互干扰而无法正确地执行运作,因而造成输入输出模块或硬设备之间混乱与不稳定的现象,进而会造成硬设备的毁损。此外,由于多个输入输出模块之间为独立作业,且当其中一台输入输出模块损毁时,其他台输入输出模块可接管其中所述损毁的输入输出模块,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架构,多个输入输出模块是分别独立地与所连接的计算机装置及硬设备沟通或接收控制命令,因此当其中一台输入输出模块毁损时,其他台输入输出模块无从得知其中损毁的输入输出模块于损毁前所接收之控制命令,因此无法完整的代替毁损之输入输出模块执行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可可避免硬件同时被两台输入输出装置控制,而造成硬件混乱不稳定的现象。
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硬件控制,包含一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包含数据库。内存模块用以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发送设定硬件控制之硬件控制命令。第一处理模块用以自内存模块读取整合控制命令中之硬件控制命令,并自硬件控制命令取得硬件控制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更新硬件控制数据至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用以读取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设定硬件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硬件控制,包含一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包含数据库。内存模块用以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控制器发送设定硬件控制之硬件控制命令。第一处理模块用以自内存模块读取整合控制命令中之硬件控制命令,并自硬件控制命令取得硬件控制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更新硬件控制数据至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用以读取数据库,并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根据数据库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设定硬件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硬件控制,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包含输入输出装置及另一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包含数据库、内存模块、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三处理模块。内存模块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硬件控制命令。第一处理模块自内存模块读取整合控制命令中之硬件控制命令,并自硬件控制命令取得硬件控制数据,第一处理模块更新硬件控制数据至数据库。第二处理模块读取数据库以发送硬件控制数据,并且,第二处理模块根据硬件控制数据设定硬件控制。第三处理模块接收硬件控制命令,并发送硬件控制命令至内存模块。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包含另一数据库、第四处理模块、另一内存模块及第五处理模块。第四处理模块自控制器接收硬件控制命令,并发送硬件控制命令至该第三处理模块,该第三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命令至内存模块。另一内存模块储存由第二处理模块发送之硬件控制数据为该另一内存模块之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另一内存模块之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之一者为该硬件控制数据。第五处理模块自另一内存模块读取硬件控制数据,第五处理模块更新硬件控制数据至另一数据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透过分别配置两台输入输出装置为主动式及被动式,无论是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或是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接收硬件控制命令,皆可统一透过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控制硬件之运作,并且于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进行备份。因此,透过主动式及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之间交互合作,以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为执行实际硬件控制,可避免硬件同时被两台输入输出装置控制,而造成硬件混乱不稳定的现象;此外,透过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执行备份,亦可当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无法运作时,将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切换为执行实际硬件控制,用户可透过利用备份至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之数据执行后续硬件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根据本案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之输入输出装置之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系为根据本案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之输入输出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系为根据本案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之输入输出装置之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系为根据本案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之输入输出装置之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及图2分别为根据整合控制管理系统1之输入输出装置之一实施例及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整合控制管理系统1包含多个个输入输出装置11、12,多个输入输出装置11、12分别连接计算机装置2及硬件3。用户可操作计算机装置2并透过多个输入输出装置11、12之任一者控制硬件3,计算机装置2亦可根据排程、透过网络所接收的指令、执行软件/韧体而触发或是根据自身的组件所发出的特定讯息而触发计算机装置2发送控制命令,以透过输入输出装置11、12控制输入输出装置11、12及硬件3。输入输出装置可分别依其当下的运作模式而分为主动式或被动式两种型态,两种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除了分别独立作业的维持自身的运作外,其中,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用以控制硬件,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用以备份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中储存之数据,以下以一个运作于主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11及一个运作于被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12为例。计算机装置2可发送控制命令至多个输入输出装置11、12之任一者,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输入输出装置11或输入输出装置12接收的控制命令控制输入输出装置11自身、输入输出装置12或硬件3,使输入输出装置11自身、输入输出装置12或硬件3执行对应的运作。输入输出装置11并将储存于输入输出装置11的控制数据传输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供输入输出装置12备份。其中,计算机装置2可为服务器、平板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硬件3可为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风扇或是其他外围硬设备。
如图1、图2所示,输入输出装置11借由执行一韧体而运作为主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而输入输出装置12借由执行另一韧体而运作为被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输入输出装置11包含多个处理模块(以下称为第一处理模块111、第二处理模块112及第三处理模块113)、内存模块114及数据库115。第一处理模块111耦接内存模块114,数据库115耦接第一处理模块111及第二处理模块112,即,第一处理模块111耦接于内存模块114与数据库115之间。输入输出装置12包含数据库1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11、第二处理模块112及第三处理模块113可共同以输入输出装置11中之一管理控制器实现,内存模块114可设置于管理控制器内或是外挂于管理控制器,而数据库115可以外挂形式设置于管理控制器。
请参照图3,图3为根据本案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1之输入输出装置之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及图3所示,在数据库115未被更新前,数据库115预先储存关于用以设定硬件3之默认的硬件控制数据,其中硬件控制数据报含设定参数,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输入输出装置12发送之一硬件控制命令S21,硬件控制命令S21为设定硬件3之控制之控制命令,输入输出装置11依序累加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21至内存模块114(步骤S01)以作为内存模块114所储存的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中的其中一整合控制命令S12,其中,输入输出装置11是根据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21被产生的时间或是被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的时间以依序累加储存于包括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的一控制命令清单。第一处理模块111自内存模块114读取并执行控制命令清单中的整合控制命令S12(步骤S02),其中,整合控制命令S12中至少包含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2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且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2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中含有硬件控制命令S21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设定参数,第一处理模块111自整合控制命令S12中取得至少硬件控制数据S13a(步骤S03),并且,第一处理模块111传送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15储存,以更新数据库115(步骤S04)默认的硬件控制数据或是上次更新的硬件控制数据,也就是说,当第一处理模块111传送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15储存后,第一处理模块111即根据硬件控制数据S13a覆盖储存数据库115中相关于用以设定硬件3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例如为预先储存相关于用以设定硬件3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或是在上次第一处理模块111更新数据库115时所覆盖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因此,硬件控制数据S13a自第一处理模块111对数据库115更新后取代预先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或上次第一处理模块111更新数据库115所覆盖储存的设定参数。
第一处理模块111更新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15后,第二处理模块112读取数据库115以取得数据库115中当下储存包含设定参数的多个硬件控制数据,其中,数据库115中当下储存的多个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包含硬件控制数据S13a的设定参数(步骤S05),第二处理模块112传送数据库115当下储存的包含设定参数的多个硬件控制数据,以供输入输出装置12将多个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储存至输入输出装置12中之数据库124,以更新数据库124中相关于该硬件3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其中,亦包含第一处理模块111储存硬件控制数据S13a的设定参数至数据库115,以供输入输出装置12将包含设定参数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储存至输入输出装置12中之数据库124(步骤S06),也就是说,数据库124于更新后,数据库124中储存相关于硬件3之数据与数据库115中储存相关于硬件3的之数据相同,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中皆包含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使数据库124完成对数据库115中之数据的备份。此外,第二处理模块112执行步骤S05后,第二处理模块112根据数据库115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设定硬件3之控制,以使硬件3根据设定参数运作(步骤S07)。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图2之输入输出装置11、12与图1之输入输出装置11、12之间的差异在于图1之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输入输出装置12发送之硬件控制命令S21,而图2之输入输出装置11为接收计算机装置2发送之硬件控制命令S11。详细而言,输入输出装置11之数据库115在未进行任何更新之前会预先储存相关于用以设定硬件3之默认的硬件控制数据,硬件控制数据报含设定参数,计算机装置2包含一控制器21,控制器21发送一硬件控制命令S11至输入输出装置11(步骤S08),硬件控制命令S11为设定硬件3控制之控制命令,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硬件控制命令S11(步骤S09)。在执行步骤S09之后,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接续执行步骤S01-S07,以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11至内存模块114以累加储存于包括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的控制命令清单,以作为其中一整合控制命令S12,也就是说,内存模块114所储存的多个个整合控制命令S12中至少包含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1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且亦可包含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2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其中硬件控制命令S21包含硬件控制数据S13a,也就是说,该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2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也包含硬件控制数据S13a,接着,第一处理模块111读取储存于内存模块114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1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并从整合控制命令S12中取得硬件控制数据S13b以对应更新至数据库115。第二处理模块112自数据库115取得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b更新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供其储存于数据库124,使数据库115中相关于硬件3之数据备份至数据库124以完成备份。第二处理模块112并根据数据库115当下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设定硬件3,例如,以硬件控制数据S13b设定硬件3以控制硬件3,使硬件3根据数据库115当下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b之设定参数运作。
基此,当输入输出装置11借由执行一韧体而运作为主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时,用户无论是发送硬件控制命令至输入输出装置11亦或是发送硬件控制命令至输入输出装置12,皆可统一透过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整合发送至输入输出装置11及/或输入输出装置12的控制命令而形成共同储存于内存模块114之整合控制命令S12控制硬件3之运作,并且于输入输出装置12进行备份对应整合控制命令S12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因此,透过输入输出装置11、12之间交互合作,可避免硬件3同时收到输入输出装置11及输入输出装置12所传送相关于控制硬件3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的不同设定参数,而造成硬件3设定混乱及运作不稳定甚至损坏的现象。此外透过输入输出装置12执行备份,亦可当作为主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11无法运作时,且当输入输出装置12侦测到作为主动式型态的输入输出装置11无法运作时,自动切换输入输出装置12运作于主动式型态,并使用备份至输入输出装置12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以取代输入输出装置11而由输入输出装置12继续执行原先输入输出装置11对硬件3之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控制器21可于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2后发送另一硬件控制命令(以下称为硬件控制命令S11)至输入输出装置11。也就是说,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输入输出装置12发送之硬件控制命令S21,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21执行步骤S01-S07,以更新自硬件控制命令S21取得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15,硬件控制数据S13a覆盖原先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且备份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24,并且第二处理模块112根据数据库115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设定硬件3之控制。且在控制器21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2之后,控制器21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11至输入输出装置11,且输入输出装置11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11至内存模块114以执行步骤S08-S09。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再次执行步骤S01-S07,以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及硬件控制命令S21被产生的时间依序累加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11至内存模块114以依据命令被产生的时间整合成包括多个依据命令产生时间排序的整合控制命令S12的控制命令清单,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硬件控制命令S21的产生时间早于硬件控制命令S11,因此,第一处理模块111在读取并执行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2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之后才会读取储存于内存模块114相应于硬件控制命令S11之整合控制命令S12,并从中取得硬件控制数据S13b以更新硬件控制数据S13b至数据库115,且第二处理模块112自数据库115取得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b更新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供备份储存至数据库124,数据库124完成对数据库115中之数据的备份,若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为相关于硬件3的相同控制对象及相同功能的设定参数,此时,硬件控制数据S13b覆盖先前储存于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中于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硬件控制数据S13b自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更新后取代硬件控制数据S13a,若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为相关于硬件3的不同功能或控制对象的设定参数,则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以并存的方式被储存于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第二处理模块112并根据数据库115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b设定硬件3之控制,使控制硬件3根据设定之控制执行运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控制器21亦可于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2前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11至输入输出装置11。也就是说,计算机装置2之控制器2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执行步骤S08-S09。且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执行步骤S01-S07。此时,于步骤S01,输入输出装置11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11及硬件控制命令S21被产生的时间依序累加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11及硬件控制命令S21至内存模块114以依据命令被产生的时间整合成包括多个依据命令产生时间排序的整合控制命令S12的控制命令清单,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硬件控制命令S21的产生时间晚于硬件控制命令S11,因此,第一处理模块111在读取并执行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11的整合控制命令S12之后才会读取储存于内存模块114相应于硬件控制命令S21之整合控制命令S12,并从中取得硬件控制数据S13a以更新硬件控制数据S13a至数据库115,若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为相关于硬件3的相同功能及控制对象的设定参数,则自硬件控制命令S21取得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覆盖先前储存于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中之硬件控制数据S13b,若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为相关于硬件3的不同功能或控制对象的设定参数,则硬件控制数据S13b与硬件控制数据S13a以并存的方式被储存于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硬件控制数据S13a自数据库115及数据库124更新后取代硬件控制资料S13b。第二处理模块112并根据数据库115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设定硬件3之控制,使控制硬件3根据硬件控制数据S13a当下所对应的设定参数对应的运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输入输出装置11更包含第三处理模块113,第三处理模块113耦接内存模块114,即内存模块114耦接第三处理模块113与第一处理模块111之间;并且,输入输出装置12更包含第四处理模块121,第四处理模块121耦接内存模块123,即内存模块123耦接第四处理模块121与数据库124之间。
在执行步骤S08-S09或S10、S01-S03之步骤中,计算机装置2之控制器21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11至输入输出装置11之第三处理模块113,且计算机装置2之控制器21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2之第四处理模块121,第四处理模块121接收硬件控制命令S21并发送硬件控制命令至第三处理模块113(步骤S10),第三处理模块113接收硬件控制命令S11及硬件控制命令S21并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11及硬件控制命令S21至内存模块114中而根据命令产生时间累加储存为整合控制命令。再者,数据库115包含多个地址,且各个地址分别存取对应默认之存取对象及默认控制之硬件类型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举例来说,默认之存取对象可为第一处理模块111、第二处理模块112或是其他处理模块,默认控制之硬件类型可为硬件3之多个硬件单元,例如为SSD、LED灯、风扇或是其他硬件。第三处理模块113依照接收顺序或是依照控制命令所对应的发送时间累加储存由计算机装置2或是由输入输出装置12的第四处理模块121所传送的硬件控制命令S11、S21至内存模块114中以整合储存为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以提供第一处理模块111依照整合控制命令S12被储存的顺序也就是硬件控制命令S11、S21分别被产生的时间读取并执行,且借由依序执行整合控制命令S12分别取得用以设定硬件3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的设定参数,并将所取得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的设定参数分别储存至该数据库115,详细而言,第一处理模块111根据整合控制命令S12所分别指示的硬件控制类型而分别自整合控制命令S12取出对应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的设定参数并储存至数据库115中对应整合控制命令S12所指示的硬件类型的一指定地址,使数据库115根据多个地址中指定地址所储存的对应整合控制命令S12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更新数据库115的设定参数,因此,第二处理模块112可自对应之所述指定地址读取设定硬件3控制之对应硬件控制命令S11、S21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当下的设定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处理模块121在根据硬件控制命令S21执行步骤S10后,第四处理模块121亦可发送硬件控制命令S21至内存模块123储存。因此,当输入输出装置11于执行步骤S06以前当机或故障,因而导致无法正常更新数据库115储存之第二硬件控制数据至数据库124时,输入输出装置12可根据读取储存于内存模块123之硬件控制命令S21以更新数据库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出装置12更包含第五处理模块122及第六处理模块125,第六处理模块125耦接于数据库124,第五处理模块122耦接内存模块123与数据库124之间。输入输出装置11接收计算机装置2发送之硬件控制命令S11及/或输入输出装置12发送之硬件控制命令S21后,输入输出装置11累加储存硬件控制命令S11、S21至内存模块114(步骤S01)以累加储存于包括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的控制命令清单后,第一处理模块111还读取包括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12的控制命令列表并传送控制命令列表中包含整合控制命令S12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至第二处理模块112并且如图4所示在步骤S06中,第二处理模块112还传送所接收的控制命令清单中包含整合控制命令S12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供储存至输入输出装置12之内存模块123(步骤S601),详细而言,第一处理模块111是周期性的经由该第二处理模块112传送包含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之控制命令列表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覆盖储存内存模块123之命令备份地址所储存的控制命令清单的备份,进一步而言,输入输出装置12的第六处理模块125自第二处理模块112接收来自第一处理模块111的控制命令列表后,传送给第四处理模块121以备份储存于该内存模块123之一命令备份地址,当输入输出装置12侦测到输入输出装置11异常而自动切换输入输出装置12自身运作于主动式型态,第四处理模块121将该命令备份地址所储存的控制命令清单所包含的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22与原先储存于内存模块123内的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22根据命令产生时间进行整合以形成另一命令产生列表,输入输出装置12之第五处理模块122自内存模块123读取并执行储存之整合控制命令S22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步骤S602),第五处理模块122借由执行多个整合控制命令S22之控制命令清单取得整合控制命令S22中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至输入输出装置12中之数据库124储存,以更新数据库124(步骤S603),新的硬件控制数据S13a、S13b的设定参数即覆盖数据库115原先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处理模块112传送所接收的控制命令列表至输入输出装置12的第六处理模块125,第六处理模块125转传所接收的控制命令列表至第五处理模块122,第五处理模块122将所接收的控制命令列表备份储存于内存模块123之该命令备份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05之后,第二处理模块112读取数据库115以判断数据库115中储存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是否改变(步骤S11),当硬件控制数据已改变,举例来说,新的设定参数(例如,第二硬件控制数据S13a)覆盖数据库115原先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时,即第二处理模块112判断出数据库115之储存数据改变(判断结果为「是」),第二处理模块112根据当下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例如,硬件控制数据S13a)接续执行步骤S07,当第二处理模块112判断出数据库115之储存数据没有改变时(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执行步骤S07。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论该数据库115所储存的硬件控制数据是否有被改变,输入输出装置11、12可周期性根据一默认时间执行步骤S06,其预设时间为可调整的,以周期性的根据当下该数据库115所储存的硬件控制数据控制硬件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出装置11、12亦可于当执行步骤S04后,且在当新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覆盖数据库115原先储存之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即第二处理模块112判断出数据库115之储存数据改变时执行步骤S06。
在一些实施例中,举例来说,输入输出装置11之数据库115储存有控制前述控制对象为SSD对应之控制功能为电源关闭之默认控制数据为「0」之第一硬件控制数据,当用户欲开启SSD电源,用户操作计算机装置2或计算机装置2根据当下执行的程序或是受到其他信号的触发而使控制器21发送设定SSD电源开启的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2之第四处理模块121(步骤S08-S09),第四处理模块121发送设定SSD电源开启的硬件控制命令S21至输入输出装置11以供内存模块114储存为其中一整合控制命令S12(步骤S01),第一处理模块111自内存模块114读取设定SSD电源开启的整合控制命令S12(步骤S02),并自整合控制命令S12中取得为设定SSD电源开启的硬件控制数据的设定参数为「1」之硬件控制数据S13a(步骤S03),第一处理模块111更新硬件控制数据S13a的设定参数为「1」至数据库115,数据库115原先储存的硬件控制数据「0」被覆写为硬件控制数据S13a「1」(步骤S04),第二处理模块112读取当下储存于数据库115中对应设定SSD电源的硬件控制数据之设定参数为「1」(步骤S05),第二处理模块112更新硬件控制数据「1」至输入输出装置12以供储存于数据库124(步骤S06)。此外,第二处理模块112判断出数据库115之对应设定SSD电源的硬件控制数据之设定参数自「0」改变为「1」(步骤S11),第二处理模块112根据数据库115当下储存对应设定SSD电源的硬件控制数据之设定参数「1」切换设定SSD电源开启(步骤S07)。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存模块114、123可为虚拟内存,第三处理模块113及第四处理模块121可为表现层状态转换应用程序(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RESTful)接口,第一处理模块111、第二处理模块112、第五处理模块122可为多线程(Multi-thread)之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111、第二处理模块112及第三处理模块113分别为输入输出装置11执行的该韧体所包括的多个韧体模块的其中之一者,而第四处理模块121、第五处理模块122及第六处理模块125分别为输入输出装置12执行的另一韧体所包括的多个韧体模块的其中之一者。
综上所述,透过分别配置两台输入输出装置为主动式及被动式,无论是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或是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接收硬件控制命令,皆可统一透过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控制硬件之运作,并且于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进行备份。因此,透过主动式及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之间交互合作,以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为执行实际硬件控制,可避免硬件同时被两台输入输出装置控制,而造成硬件混乱不稳定的现象;此外,透过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执行备份,亦可当主动式输入输出装置无法运作时,将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切换为执行实际硬件控制,用户可透过利用备份至被动式输入输出装置之数据执行后续硬件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一硬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输入输出装置,该输入输出装置包含:
一数据库;
一内存模块,用以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发送设定该硬件控制之一硬件控制命令;
一第一处理模块,耦接该内存模块及该数据库,用以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该硬件控制命令,并自该硬件控制命令取得一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一处理模块更新该硬件控制数据至该数据库;及
一第二处理模块,耦接该数据库,用以读取该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该第二处理模块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输出装置更包含:
一第三处理模块,耦接一控制器及该内存模块,用以接收该控制器于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发送该硬件控制命令后发送之一另一硬件控制命令,并发送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
其中,该内存模块储存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另一者为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该第一处理模块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并自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取得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一处理模块更新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至该数据库,使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覆盖该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二处理模块读取该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该第二处理模块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之一第四处理模块接收该硬件控制命令,该第四处理模块发送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第三处理模块,该第三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之一指定地址,该第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指定地址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该硬件控制命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处理模块接收该硬件控制命令后,储存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之另一内存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处理模块及该第四处理模块为表现层状态转换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6.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一硬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输入输出装置,该输入输出装置包含:
一数据库;
一内存模块,用以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一控制器发送设定该硬件控制之一硬件控制命令;
一第一处理模块,耦接该内存模块及该数据库,用以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该硬件控制命令,并自该硬件控制命令取得一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一处理模块更新该硬件控制数据至该数据库;及
一第二处理模块,耦接该数据库,用以读取该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更新至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该第二处理模块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输入输出装置之一第三处理模块接收该硬件控制命令,该第三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之一指定地址,该第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指定地址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硬件控制命令。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处理模块读取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二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数据为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之另一内存模块之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另一内存模块之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之一者为该硬件控制数据,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之一第五处理模块自该另一内存模块读取该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五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数据至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中之另一数据库,以更新该另一数据库。
9.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处理模块读取该数据库以判断该数据库之储存数据是否改变,当该硬件控制数据覆盖早于该硬件控制数据储存于该数据库之储存数据时,该第二处理模块判断出该数据库之储存数据改变,并根据该数据库储存之该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内存模块为虚拟内存。
11.一种整合控制管理系统,适于设定一硬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输入输出装置,包含:
一数据库;
一内存模块,用以接收并储存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一者为一硬件控制命令;
一第一处理模块,耦接该内存模块及该数据库,用以自该内存模块读取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该硬件控制命令,并自该硬件控制命令取得一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一处理模块更新该硬件控制数据至该数据库;
一第二处理模块,耦接该数据库,用以读取该数据库以发送该硬件控制数据,并且,该第二处理模块根据该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及
一第三处理模块,耦接该内存模块,用以接收该硬件控制命令,并发送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及
另一输入输出装置,包含:
另一数据库;
一第四处理模块,用以自一控制器接收该硬件控制命令,并发送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第三处理模块,该第三处理模块储存该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
另一内存模块,耦接该第四处理模块,该另一内存模块储存由该第二处理模块发送之该硬件控制数据为该另一内存模块之多个整合控制命令,该另一内存模块之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之一者为该硬件控制数据;及
一第五处理模块,耦接该另一内存模块,该第五处理模块用以自该另一内存模块读取该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五处理模块更新该硬件控制数据至该另一数据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之整合控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处理模块接收该控制器发送设定该硬件控制之另一硬件控制命令,该第三处理模块储存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至该内存模块,该些整合控制命令中之另一者为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第一处理模块读取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并自该另一硬件控制命令取得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该第一处理模块更新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至该数据库,该第二处理模块读取该数据库以储存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至该另一输入输出装置之该另一内存模块,且该第二处理模块根据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设定该硬件控制,该第五处理模块读取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以更新该另一硬件控制数据至该另一数据库。
CN202011398278.0A 2020-12-04 2020-12-04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Active CN114594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278.0A CN114594700B (zh) 2020-12-04 2020-12-04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8278.0A CN114594700B (zh) 2020-12-04 2020-12-04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4700A CN114594700A (zh) 2022-06-07
CN114594700B true CN114594700B (zh) 2023-07-14

Family

ID=81813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8278.0A Active CN114594700B (zh) 2020-12-04 2020-12-04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470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0334A (ja) * 1993-12-29 1995-08-04 Nec Corp 二重化同期運転方式
JPH09305525A (ja) * 1996-05-14 1997-11-28 Hitachi Ltd 入出力処理システム
CN102760065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嵌入式系统及其程序更新方法
JP2013246676A (ja) * 2012-05-28 2013-12-09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装置及び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
TWI602122B (zh) * 2016-06-08 2017-10-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韌體更新方法
CN109643231A (zh) * 2016-09-16 2019-04-16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非冗余输入/输出(i/o)固件的过程中迁移
EP3715970A1 (en) * 2019-03-29 2020-09-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dundant controllers or input-output gateways without dedicated hardwa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13551B2 (en) * 2006-01-03 2014-04-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n-interruptively updating firmware on a redundant hardware controller
US2014018104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nformation processor,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nd backup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00334A (ja) * 1993-12-29 1995-08-04 Nec Corp 二重化同期運転方式
JPH09305525A (ja) * 1996-05-14 1997-11-28 Hitachi Ltd 入出力処理システム
CN102760065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嵌入式系统及其程序更新方法
JP2013246676A (ja) * 2012-05-28 2013-12-09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ベース管理装置及びデータベース管理方法
TWI602122B (zh) * 2016-06-08 2017-10-11 神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韌體更新方法
CN109643231A (zh) * 2016-09-16 2019-04-16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非冗余输入/输出(i/o)固件的过程中迁移
EP3715970A1 (en) * 2019-03-29 2020-09-3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Redundant controllers or input-output gateways without dedicated hardwa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4700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3172B (zh) 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动态升级装置及方法
US7669022B2 (en) Computer system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using a storage extent for backup processing
US7966386B2 (en) Controlling method, computer system, and processing program of booting up a computer
US8190717B2 (en) Method of boo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US7739463B2 (en)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napshots
JP2012164304A (ja) 持続型ポートコンフィギュレーションを備えたsasコントローラ
US20140122860A1 (en) Cloud system and boot deployment method for the cloud system
US20030200109A1 (en) Job processing method, job processing unit, and storage managing system
US20040107325A1 (en) Storage system, storage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CN105577408A (zh) 一种vnfm容灾保护的方法、装置和nfvo
JP2003345730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におけるファームウェアの更新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10520844A (zh) 云管理平台、虚拟机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US7219208B2 (en) Network storag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US7315959B2 (en) Real-time remote backup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US2011002996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dating programs in a multi-cluster system
CN109284153A (zh) 单机体验多操作系统的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TWI789650B (zh) 整合控制管理系統
CN114594700B (zh) 整合控制管理系统
US2007020138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communication load distribution method
US10089198B1 (en)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active-standby system management
US8271772B2 (en) Boot control method of computer system
JP2013186634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H706996A1 (en) Operating unit with applications for operating production systems.
CN110968399A (zh) 一种虚拟机重装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260191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におけるbiosの設定変更システム及び設定変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