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3479A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93479A
CN114593479A CN202210265097.3A CN202210265097A CN114593479A CN 114593479 A CN114593479 A CN 114593479A CN 202210265097 A CN202210265097 A CN 202210265097A CN 114593479 A CN114593479 A CN 114593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energy storage
outdoor
pipe sec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50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93479B (zh
Inventor
刘江彬
毛守博
宋强
何建奇
李银银
孟庆良
荣丹
袁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50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93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93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3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93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93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 F24F5/0021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cold storage bodies, e.g. ice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 for stor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冷媒换热模组、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和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其中,室外介质循环回路连接有室外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并可使冷量/热量在三者间进行输送,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连接有室内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并可使冷量/热量在三者间进行输送;通过切换组件可控制蓄能介质沿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或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进行流动。本公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能够适应在空调系统在不同换热模式下的能量存储、再利用的需求。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用于该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电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空调器作为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家用电器,其在维持室内温度、营造舒适室内环境方面的优异作用使得其成为现今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空调器的日常运行需要依赖电能的供应,并且在室外温度状况恶劣、启用空调器辅助功能等不同情况下所消耗的电能成本也是会显著增加,因此如何控制空调器的运行能耗、提高其能量利用效率一直是空调器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上述节能降耗、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目的,其中一种方式是将蓄能设备与空调系统进行集成整合,如在室内机侧设置一蓄冰设备,在夏季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蓄冰设备能够从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吸收冷量并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可以释放储存的冷量用于对室内制冷;又或者在室外机侧设置一蓄热设备,在夏季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利用蓄热设备从室外机的室外换热器吸收热量以用于加热生成生活用品热水等。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目前空调系统与蓄能设备的应用一般是局限在对空调系统的单换热侧(如单室外侧或单室内侧)的能量收集及利用,应用的换热工况也比较单一(如受限在制冷模式),进而也限制了对于蓄能设备的热量/冷量应用形式。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与蓄能设备结合形式的应用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
冷媒换热模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并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造为一冷媒循环回路;
室内蓄能部,其被配置为能够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室外蓄能部,其被配置为能够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其连接有室外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使得蓄能介质在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流动时将冷量/热量从室外换热器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外换热器;
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其连接有室内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使得蓄能介质在室内介质循环回路流动时将冷量/热量从室内换热器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外换热器;
切换组件,其用于切换控制蓄能介质沿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或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进行流动。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控制进入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其中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控制进入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其中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内换热器向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程序指令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在室内侧和室外侧分别设置有一蓄能部,同时也增设有相应的室内、室外两套介质循环回路,通过切换组件的切换,可以使得蓄能介质能够将冷量/热量在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室内外两蓄能部之间进行循环输送、储存以及再利用,不仅增加了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可选择的冷量/热量交换对象,同时也能够使冷量/热量可选择在室内侧和室外侧进行存储及利用,以适应在空调系统不同换热模式下的能量存储、再利用的需求。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冷媒换热模组;110、室内换热器;111、第一室内换热端;112、第二室内换热端;120、室外换热器;121、第一室外换热端;122、第二室外换热端;130、压缩机;140、四通阀;
200、室内蓄能部;211、第一室内蓄能端;212、第二室内蓄能端;
300、室外蓄能部;311、第一室外蓄能端;312、第二室外蓄能端;
410、第一室外管段;420、第二室外管段;430、第三室外管段;
510、第一室内管段;520、第二室内管段;530、第三室内管段;540、第四室内管段;
611、第一室外阀;612、第二室外阀;613、第三室外阀;621、第一室内阀;622、第二室内阀;631、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2、室内并接阀;
710、辐射换热器;720、辐射阀;
810、旁通支路;820、旁通阀;830、辅助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术语“对应”可以指的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A与B相对应指的是A与B之间是一种关联关系或绑定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智能家电设备是指将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及智能应用的特征,智能家电设备的运作过程往往依赖于物联网、互联网以及电子芯片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例如智能家电设备可以通过连接电子设备,实现用户对智能家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电子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以直接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与如上的智能家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例如为移动设备、电脑、或悬浮车中内置的车载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移动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或其任意组合,其中,可穿戴设备例如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
结合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冷媒换热模组100、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其中,冷媒换热模组100主要是用于通过室内机等部件实现对室内侧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功能;室内蓄能部200设置于室内侧并用于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以存储或释放冷量/热量;室外蓄能部300设置于室外侧并用于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以存储或释放冷量/热量。
冷媒换热模组100的部件组成主要是压缩机130、室外换热器120、室内换热器110、节流装置和四通阀140等。
这里,冷媒换热模组100的机体组成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两大部分,其中室内机设置于室内侧,室内换热器110设于该室内机中,其用于将冷媒与室内环境进行热交换,以吸收室内热量进行制冷或者释放热量进行制热;室外机设置于室外侧,压缩机130、室外换热器120和四通阀140等部件设置于室外机中。
冷媒换热模组100的多个部件之间通过冷媒管路进行连接,并被构造成为一冷媒循环回路,内部充填有冷媒,冷媒能够通过沿该冷媒循环回路进行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对于热量在室内侧和室外侧之间的输送。
本公开及后文中的实施例中是以“一拖多”空调机型为例进行说明,其室内机具有多个室内换热器110,如图1示出的冷媒换热模组100是设置有2个室内换热器110,2个室内换热器110以并联方式连接且各自的并联支路上分别设置有一切换阀门,切换阀门可用于控制各并联支路的通断状态,进而控制具体启用的室内换热器110。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蓄能部200能够受控的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室内蓄能部200蓄积冷量的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室内蓄能部200内温度较高的蓄能介质对外输送后,其热量被外界吸收使得自身温度降低,使得蓄能介质变为低温介质,并重新送回室内蓄能部200进行存储。即在该实施例中,冷量是以蓄能介质本身作为载体在室内蓄能部200中实现存储。
相对应的,室内蓄能部200释放冷量的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室内蓄能部200内温度较低的蓄能介质输送至外部后,其吸收外部的热量(相当于对外释放冷量)使得自身温度升高,使得蓄能介质变为中高温介质,并重新送回室内蓄能部200。
同理,室内蓄能部200蓄积热量的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室内蓄能部200内温度较低的蓄能介质输送至外部后,其从外界吸收热量使得自身温度升高,使得蓄能介质变为中高温介质,并重新送回室内蓄能部200进行存储。
相对应的,室内蓄能部200释放热量的其中一种可选的方式是室内蓄能部200内温度较高的蓄能介质输送至外部后,其热量被外界吸收使得自身温度降低,使得蓄能介质变为低温介质,并重新送回室内蓄能部200。
在其它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蓄能部200还包括充填其中的相变材料,相变材料能够吸收流经其的蓄能介质中的冷量/热量,以及向蓄能介质释放冷量/热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冷量/热量还能够以该相变材料作为载体在室内蓄能部200中进行存储。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室内蓄能部200主体被构造为箱体形式,内部被作为容置蓄能介质的空间。
具体而言,室内蓄能部200主要包括室内蓄能箱和室内驱动泵等部件。
这里,室内蓄能箱串接于介质循环回路,室内蓄能箱用于储放蓄能介质。在本实施例中,室内蓄能箱的箱体采用绝热或者导热系数低的材料制成,或者,在箱体的内、外壁设有隔热层,以减少室内蓄能箱所处环境与室内蓄能箱内部蓄能介质之间的热交换,进而能够更长时间的储存冷量/热量。
可选的,在室内蓄能箱的进液侧设置有一通断阀门,该通断阀门可用于控制蓄能箱的进液侧管路的通断状态;又一可选的,在室内蓄能箱的出液侧设置有另一通断阀门,该通断阀门可用于控制蓄能箱和/或出液侧设置有通断阀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驱动泵串接于介质循环回路中,其被配置为可受控的驱动蓄能介质沿介质循环回路进行循环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室内驱动泵提供的动力不仅能够用于驱动室内蓄能箱与室内换热器110进行蓄能介质输送,也能够驱动室内蓄能箱与室外换热器120之间进行蓄能介质输送。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部分类型的蓄能介质自身在热量/冷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自身体积的变化,这就可能导致蓄能介质变化后的提及超出室内蓄能箱容积设计要求的情况,为了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因蓄能介质体积变化对室内蓄能箱造成破坏,室内蓄能部200还包括安全阀,其串接于室内蓄能回路上且位于蓄能箱的出液侧,该安全阀被配置为在室内蓄能回路流路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导通以进行泄压。
可选的,该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为0.5Mpa。这里,安全阀的设定压力值可以根据室内蓄能箱的承载能力进行适应性调整,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室内蓄热模组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内部流路掺杂入杂质的问题,因此为了降低这些杂质对室内蓄能模组其它管路部件的影响,如避免堵塞前述的室内驱动泵;室内蓄能部200还包括过滤器,其被配置为对流经室内蓄能箱的蓄能介质进行杂质滤除。
可选的,过滤器设置于前述室内驱动泵的进液侧管路上,以在蓄能介质流入室内驱动泵之前对其进行过滤净化。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蓄能部200还包括膨胀罐,其被配置为给室内蓄能回路中蓄能介质冷热温度改变产生的体积变化提供变容空间;这里,膨胀罐的工作原理是:当外部有压力的介质进入膨胀罐内时,密封在罐内的氮气被压缩,根据波义耳气体定律,气体受到压缩后体积变小压力升高,从而能够空出部分原有气体占用的罐体容积,并使介质充填到该部分容积中,直到膨胀罐内气体压力与介质液压达到一致;当介质压力降低时(膨胀罐内气体压力大于介质液压),此时气体膨胀将罐体内的介质重新挤出罐体以使这部分介质重新回到室内蓄能回路参与循环。
利用膨胀罐能够为蓄能介质提供一定的体积变化空间,从而能够降低蓄能介质体积变化对室内蓄能模组相关部件的挤压作用力。
类似的,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内蓄能部200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其被配置为储存至少部分室内蓄能回路的蓄能介质,以及给蓄能介质冷热温度改变产生的体积变化提供变容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室外蓄能部300被配置为能够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可选的,室外蓄能部300采用与上述室内蓄能部200相类似的结构设计,具体可参照前文内容,在此不作赘述。
又一可选的,室外蓄能部300为储水装置,该储水装置被构造为使流经其的蓄能介质与水进行间接换热。
在实施例中,储水装置为一具有中空空间的箱体,其中空空间作为容置水的空间;该箱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储水装置制备热水为例,通过该进水口将低温水送入箱体内,以及通过出水口将中高温水送出箱体,加热后的水可用于用户日常的生活用水,如出水口连通至用户的厨房场所,中高温水作为厨房用水使用;或者,出水口连通用户的浴室场所,中高温水作为洗浴用水使用,等。当然,该储水装置也可以用以制备冷水。
箱体内部穿设有一用于流通蓄能介质的换热管道,该换热管道采用导热材料制成,这样在蓄能介质在流经该换热管道的过程中,蓄能介质和水可以在该换热管道两侧进行非接触式的换热。可选的,该换热管道被构造为螺旋形,以增大换热管道在箱体内的管道长度,进而提高换热管道的实际换热面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介质循环回路,该室外介质循环回路上连接有室外换热器120、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其中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两者在该室外介质循环管路上可以以串联形式排布,也可以按照并联形式排布。
在蓄能介质沿该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流动的过程中,可以使冷量/热量从室外换热器120向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输送,如在制冷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20作为“冷凝器”使用,此时室外换热器120对外释放热量,则可以通过该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向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输送蓄能介质,使得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能够存储热量;又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20作为“蒸发器”使用,此时室外换热器120从外部吸收热量(相当于释放冷量),则可以通过该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向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输送冷量。
当然,也可以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外换热器120,其冷量/热量流向与上文示例中的方向相反;该种流向形式下,可以应用于需要释放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储存的冷量/热量,并对其再利用的工作模式。
以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以串联形式排布为例,室外介质循环回路的管路组成可包括第一室外管段410、第二室外管段420和第三室外管段430。其中第一室外管段410的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120的第一室外换热端121,另一端连通室外蓄能部300的第一室外蓄能端311,以作为室外换热器120与室外蓄能部300之间的介质流路;第二室外管段420的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120的第二室外换热端122,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一室内蓄能端211,以作为室外换热器120与室内蓄能部200之间的介质流路;第三室外管段430的一端连通室外蓄能部300的第二室外蓄能端312,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二室内蓄能端212,以作为室外蓄能部300与室内蓄能部200之间的介质流路。
在上述室外介质循环回路的连通形式下,蓄能介质的流动方向可以为:室外换热器120→室外蓄能部300→室内蓄能部200→室外换热器120;又一可选的,其流动方向也可以为:室外换热器120→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室外换热器120。
在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切换组件,其用于切换控制蓄能介质沿不同介质循环回路进行流动。
这里,对应于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切换组件包括室外切换组件,室外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室外阀611、第二室外阀612和第三室外阀613。其中,第一室外阀611设置于第一室外管段410,其用于控制第一室外管段410的通断切换;第二室外阀612设置于第二室外管段420,其用于控制第二室外管段420的通断切换;第三室外阀613设置于第三室外管段430,其用于控制第三室外管段430的通断切换。
通过对不同室外阀的开闭控制,可以控制对应的室外管段的通断状态。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该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连接有室内换热器110、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其中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两者在该室内介质循环管路上可以以串联形式排布,也可以按照并联形式排布。
在蓄能介质沿该室外内质循环回路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是冷量/热量从室内换热器110向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输送,如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0作为“蒸发器”使用,此时室内换热器110从外吸收热量(相当于释放冷量),则可以通过该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向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输送蓄能介质,使得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能够存储冷量;又例如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110作为“冷凝器”使用,此时室内换热器110向外释放热量,则可以通过该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向室内蓄能部200或室外蓄能部300输送热量。
当然,也可以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内换热器110,其冷量/热量流向与上文示例中的方向相反;该种流向形式下,可以应用于需要释放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储存的冷量/热量,并对其再利用的工作模式。
以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以串联形式排布为例,室内介质循环回路的管路组成可包括第一室内管段510、第二室内管段520和第三室内管段530。其中第一室内管段510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110的第一室内换热端111,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二室内蓄能端212,以作为室内换热器110与室内蓄能部200之间的介质流路;第二室内管段520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110的第二室内换热端112,另一端连通室外蓄能部300的第一室外蓄能端311,以作为室内换热器110与室外蓄能部300之间的介质流路;第三室内管段530的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一室内蓄能端211,另一端连通室外蓄能部300的第二室外蓄能端312,以作为室内蓄能部200与室外蓄能部300之间的介质流路。
可选的,为实现简化流路结构,减少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室内换热器110和室外换热器120等部件的外接端口数量的目的,上述形式中,第一室内管段510的另一端还并接于第三室外阀613与第二室内蓄能端212之间,相当于第一室内管段510和第三室外管段430共用室内蓄能部200的同一个第二室内蓄能端212。
以及又一可选的,第二室内管段520的另一端还并接于第一室外阀611与第一室外蓄能端311之间,相当于第二室内管段520和第一室外管段410共用室外蓄能部300的同一个第一室外蓄能端311。
以及又一可选的,第三室内管段530的一端是并接于第二室外阀612与第一室内蓄能端211之间,相当于第三室内管段530和第二室外管段420共用室内蓄能部200的同一个第一室内蓄能端211。
在上述室内介质循环回路的连通形式下,蓄能介质的流动方向可以为:室内换热器110→室外蓄能部300→室内蓄能部200→室内换热器110;又一可选的,其流动方向也可以为:室内换热器110→室内蓄能部200→室外蓄能部300→室内换热器110。
这里,对应于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切换组件还包括室内切换组件,室内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室内阀621和第二室内阀622。其中第一室内阀621设置于第一室内管段510,其用于控制第一室内管段510的通断切换;第二室内阀622设置于第二室内管段520,其用于控制第二室内管段520的通断切换。
可选的,第一室内阀621和前文提及的室内换热器110对应的切换阀门为同一阀门。
通过对不同室内阀的开闭控制,可以控制对应的室内管段的通断状态。
以及,通过对切换组件的控制,可以切换蓄能介质沿所述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或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进行流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为实现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以并联形式排布等设计目的,切换组件还包括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和室内并接阀632。其中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的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一室内蓄能端211,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二室内蓄能端212;室内并接阀632设置于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其用于控制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的通断切换。
示例性的,以启用室外介质循环回路为例,如果需要同时对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存储冷量/热量,则可以关闭室内并接阀632,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断开,这样蓄能介质沿串联式流路从室外换热器120依次流经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而如果需要只对室外蓄能部300存储冷量/热量,则可以开启室内并接阀632、关闭第三室外阀613,这样蓄能介质仅会在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之间循环流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为实现室内换热器110与室内蓄能部200之间单独冷量/热量输送、存储的设计目的,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蓄能回路,室内蓄能回路用于使蓄能介质在室内换热器110和室内蓄能部200之间循环流动。
其中,室内蓄能回路包括前述的第一室内管段510和新增的第四室内管段540,其中第四室内管段540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110的第二室内换热端112且并接于第二室内管段520,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一室内蓄能端211且并接于第三室内管段530。
在启用室内蓄能回路的状况下,蓄能介质的流动方向为:室内换热器110→第四室内管段540→室内蓄能部200→第一室内管段510→室内换热器110。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辐射换热模组,辐射换热模组可利用蓄能介质的冷量/热量对室内侧进行辅助换热,例如当低温蓄能介质流经辐射换热模组时,辐射换热模组可以起到对室内降温的功能;而当中高温蓄能介质流经辐射换热模组时,辐射换热模组可以起到对室内升温的功能。
可选的,辐射换热模组包括辐射换热器710和辐射阀720。
其中,辐射换热器7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一辐射换热器710串接于第四室内管段540上,这里第四室内管段54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四室内管段540相互并联设置,各第四室内管段540与辐射换热器710一一对应设置;因而多个辐射换热器710之间也是呈相互并联的连接形式。
辐射阀720的数量也是一个或多个,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对应辐射换热器710的第四室内管段540上,其用于控制旁通支路810的通断切换。通过控制各辐射阀720的开闭,可以对各自对应的辐射换热器710的启停状态进行控制。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旁通组件,旁通组件用于调整辐射换热器710的换热效果,具体而言,旁通组件包括旁通支路810和旁通阀820;其中旁通支路810与第四室内管段540并联设置,即旁通支路810的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110的第二室内换热端112且并接于第二室内管段520,另一端连通室内蓄能部200的第一室内蓄能端211且并接于第三室内管段530;旁通阀820设置于旁通支路810,其用于控制旁通支路810的通断切换。
通过对旁通阀820的开闭状态以及开启时流量开度的调整,可以改变室内换热器110、辐射换热器710所在回路的循环流量,从而能够起到调整传热系数、增减换热量的作用。
可选的,由于室外蓄能部300、室外换热器120均是设置于室外侧,受室外环境的温度影响较大,特别是冬季低温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在低温工况下影响正常使用,蓄能介质需要采用低温下不易结冰的介质类型,如乙二醇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三室内管段530与第二室外管段420的并联节点,与室内蓄能并接管段631和第二室外管段420的并联节点之间,还设置有一辅助阀830,该辅助阀830用于控制两个并联节点之间的流路通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110和/或室外换热器120为三介质换热器,三介质换热器具有冷媒换热管段、蓄能介质换热管段和空气通道,其被配置为能够使冷媒换热管段、蓄能工质换热管段和空气通道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进行热交换。
其中,冷媒换热管段用于与冷媒换热模组100对应的管路相连通,蓄能介质换热管段用于与介质循环回路对应的管路相连通。
示例性的,利用三介质换热器使流经冷媒换热管段的冷媒,与流经蓄能介质换热管段的蓄能介质进行热交换,如利用高温冷媒对蓄能介质进行升温,或者利用低温冷媒对蓄能介质进行降温;以及利用三介质换热器使流经蓄能介质换热管段的蓄能介质,与流经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利用高温蓄能介质对空气进行升温,或者利用低温蓄能介质对空气进行降温;以及利用三介质换热器使流经冷媒换热管段的冷媒,同时与流经蓄能介质换热管段的蓄能介质、流经空气通道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如利用高温冷媒对蓄能介质和空气同时进行升温,或者利用低温冷媒对蓄能介质和空气同时进行降温,等等。
图6是集成上述多种设计的空调系统示意图,结合图6所示,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示出的空调系统的几种可选的工作方式进行说明:
①冷媒换热模组100制冷/制热:利用冷媒换热模组100向室内侧的室内换热器110输送低温或高温冷媒,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制冷/制热。
②室内侧蓄冷/蓄热: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冷媒换热模组100向室内换热器110输送低温冷媒,室内换热器110内的冷媒从外界吸收热量,此时使室内蓄能回路开启循环,蓄能介质在流经室内换热器110时能够被制冷降温,之后变为低温蓄能介质流回室内蓄能部200进行储存;同理,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蓄能回路开启循环,并驱动蓄能介质在流经室内换热器110时能够被制热升温,之后中高温蓄能介质流回室内蓄能部200进行储存。该种方式相当于变相增加了空调运行制冷/制热模式时的室内侧负荷,并能够将室外机输出的多余冷量/热量进行储存。在该模式下,可以控制开启辐射阀720,使得蓄能介质在沿室内蓄能回路流经辐射换热器710时,可以利用辐射换热器710对室内环境进行辅助制冷/制热。
③室内蓄能部200制冷/制热:在空调系统停止冷媒换热模组100运行制冷时,可以驱动室内蓄能部200向室内换热器110输送低温蓄能介质,利用蓄能介质对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的空气进行降温;同理,在停止冷媒换热模组100运行制冷时,也可以通过向室内换热器110输送中高温蓄能介质的方式,利用蓄能介质对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的空气进行升温。在该模式下,可以控制开启辐射阀720,使得蓄能介质在沿室内蓄能回路流经辐射换热器710时,可以利用辐射换热器710对室内环境进行辅助制冷/制热。
④室内蓄能部200配合室外蓄能部300进行室内升温/降温:室外蓄能部300从室外侧环境吸收热量后,经由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将热量传输至室内蓄能部200,室内蓄能部200将热量继续传导至室内换热器110,并对流经室内换热器110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此种换热方式适用于室外侧环境温度大于室内侧环境温度,且室内侧环境温度也小于用户设定的目标室内环境温度的情况;以及,室内蓄能部200从室内侧吸收热量后,经由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将热量传输至室外蓄能部300,室外蓄能部300将热量继续传导至室外换热器120,并将热量散失到室外侧环境中,这一过程中室内侧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此种换热方式适用于室外侧环境温度小于室内侧环境温度、用户设定的目标室内环境温度的情况。
⑤室内蓄能部200配合室外蓄能部300进行外机除霜:室内蓄能部200将从室内换热器110吸收的热量或者自身已储存的热量,经由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将热量传输至室外蓄能部300,室外蓄能部300将热量继续传导至室外换热器120,使得室外换热器120能够被加热升温,进而可以实现对室外换热器120的除霜目的。
⑥夏季制冷工况下的热量回收:通过控制切换组件,启用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关闭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蓄能介质从室外换热器120吸收热量后,经由室外介质循环回路输送至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将热量输送至室外蓄能部300,该室外蓄能部300为储水装置,这样可以实现利用空调系统的冷凝废热对水进行加热的作用,实现了热能的二次利用。
⑦冬季制热工况下的热量利用:通过控制切换组件,启用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关闭室外介质循环回路,蓄能介质从室内换热器110吸收热量后,经由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输送至室内蓄能部200和室外蓄能部300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将热量输送至室外侧的储水装置,这样可以实现利用空调热量制备生活热水的作用。
结合图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有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可以是如上述多个实施例示出的空调系统,或者其它相似形式的空调系统;该空调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11、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可选的,蓄能量要求是根据蓄能介质状态参数确定的。
例如,一种可选的蓄能量要求为:
T蓄能<T1
其中,T蓄能为蓄能部内当前的蓄能温度,例如蓄能部能蓄积的蓄能介质的温度;T1为预设的蓄能温度阈值。
在蓄能部内的蓄能温度T蓄能低于该蓄能温度阈值T1的情况下,则表明当前蓄能部内的实际蓄积的热量较少,不能满足热量储备要求,因此需要向其输送蓄能介质以补充热量。
S12、控制进入第一蓄能换热模式;
其中,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外换热器向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入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后,通过控制切换组件,启用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关闭室内介质循环回路,以前文示出的空调系统为例,控制开启第一室外阀、第二室外阀和第三室外阀,使得室外介质循环回路的各个室外管段均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关闭第一室内阀和第二室内阀,使得室内介质循环回路的各个室内管段均处于阻断状态。
此时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蓄能介质在室外换热器被加热后,沿室外介质循环回流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并对热量进行存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11中,如果室内蓄能部满足蓄能量要求、室外蓄能部不满足蓄能量要求,其第一蓄能换热模式的实际控制方式为控制热量由室外换热器仅向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以使热量能够更加集中向需要热量的蓄能部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前述对于各个室内阀、室外阀的控制之外,其中将第三室外阀的状态由开启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以及其它控制方式还包括控制开启室内并接阀,使得室内蓄能并接管段处于导通状态,蓄能介质不流经室内蓄能部。
结合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有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可以是如上述多个实施例示出的空调系统,或者其它相似形式的空调系统;该空调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S21、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可选的,蓄能量要求是根据蓄能介质状态参数确定的。
例如,一种可选的蓄能量要求为:
T蓄能<T2
其中,T蓄能为蓄能部内当前的蓄能温度,例如蓄能部能蓄积的蓄能介质的温度;T2为预设的蓄能温度阈值。
在蓄能部内的蓄能温度T蓄能低于该蓄能温度阈值T2的情况下,则表明当前蓄能部内的实际蓄积的热量较少,不能满足热量储备要求,因此需要向其输送蓄能介质以补充热量。
S22、控制进入第二蓄能换热模式;
其中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内换热器向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在进入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后,通过控制切换组件,启用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关闭室外介质循环回路,以前文示出的空调系统为例,控制开启第一室内阀和第二室内阀,使得室内介质循环回路的各个室内管段均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关闭第一室外阀、第二室外阀和第三室外阀,使得室外介质循环回路的各个室外管段均处于阻断状态。
此时室内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蓄能介质在室内换热器被加热后,沿室内介质循环回流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并对热量进行存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中,如果室外蓄能部满足蓄能量要求、室内蓄能部不满足蓄能量要求,其第二蓄能换热模式的实际控制方式为控制热量由室内换热器仅向室内蓄能部进行输送,以使热量能够更加集中向需要热量的蓄能部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前述对于各个室内阀、室外阀的控制之外,其中将第二室内阀的状态由开启状态调整为关闭状态,以及其它控制方式还包括控制开启旁通阀,使得旁通支路处于导通状态,蓄能介质不流经室外蓄能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1中,如果室内蓄能部满足蓄能量要求、室外蓄能部不满足蓄能量要求,其第二蓄能换热模式的实际控制方式为控制热量由室内换热器仅向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以使热量能够更加集中向需要热量的蓄能部补充。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前述对于各个室内阀、室外阀的控制之外,其中将第三室外阀的状态由关闭状态调整为开启状态,以及其它控制方式还包括控制开启旁通阀使得旁通支路处于导通状态,以及关闭室内蓄能部的通断阀门,蓄能介质不流经室内蓄能部。
结合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processor)100和存储器(memory)101。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102和总线103。其中,处理器100、通信接口102、存储器101可以通过总线1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02可以用于信息传输。处理器100可以调用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101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存储器101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1中的程序指令/模块,从而执行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101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含上述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设置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多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也可以是暂态存储介质。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而且,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词仅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且不用于限制权利要求。如在实施例以及权利要求的描述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明,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旨在同样包括复数形式。类似地,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相关联的列出的任何以及所有可能的组合。另外,当用于本申请中时,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变型“包括”(comprises)和/或包括(comprising)等指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这些的分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可以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可以互相参见。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产品等而言,如果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部分相对应,那么相关之处可以参见方法部分的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可以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所述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所述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所披露的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装置、设备等),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的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在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所对应的描述中,不同的方框所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也可以以不同于描述中所披露的顺序发生,有时不同的操作或步骤之间不存在特定的顺序。例如,两个连续的操作或步骤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的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可以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媒换热模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并通过冷媒管路连接构造为一冷媒循环回路;
室内蓄能部,其被配置为能够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室外蓄能部,其被配置为能够蓄积来自外部的冷量/热量,或者向外部释放冷量/热量;
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其连接有所述室外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使得蓄能介质在所述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流动时将冷量/热量从室外换热器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外换热器;
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其连接有所述室内换热器、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使得蓄能介质在所述室内介质循环回路流动时将冷量/热量从室内换热器输送至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将冷量/热量从室内蓄能部、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输送至室外换热器;
切换组件,其用于切换控制蓄能介质沿所述室外介质循环回路或室内介质循环回路进行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介质循环回路包括:
第一室外管段,其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的第一室外换热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外蓄能部的第一室外蓄能端;
第二室外管段,其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的第二室外换热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一室内蓄能端;
第三室外管段,其一端连通所述室外蓄能部的第二室外蓄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二室内蓄能端;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室外切换组件,所述室外切换组件包括:
第一室外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外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室外管段的通断切换;
第二室外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外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室外管段的通断切换;
第三室外阀,设置于所述第三室外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三室外管段的通断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介质循环回路包括:
第一室内管段,其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一室内换热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二室内蓄能端,且并接于所述第三室外阀与所述第二室内蓄能端之间;
第二室内管段,其一端连通室内换热器的第二室内换热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外蓄能部的第一室外蓄能端,且并接于所述第一室外阀与所述第一室外蓄能端之间;
第三室内管段,其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一室内蓄能端,且并接于所述第二室外阀与所述第一室内蓄能端之间,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外蓄能部的第二室外蓄能端;
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室内切换组件,所述室内切换组件包括:
第一室内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室内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室内管段的通断切换;
第二室内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室内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室内管段的通断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
室内蓄能并接管段,其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一室内蓄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二室内蓄能端;
室内并接阀,设置于所述室内蓄能并接管段,其用于控制所述室内蓄能并接管段的通断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蓄能回路,所述室内蓄能回路用于使蓄能介质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内蓄能部之间循环流动;其中,所述室内蓄能回路包括:
所述第一室内管段;
第四室内管段,其一端连通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室内换热端且并接于所述第二室内管段,另一端连通所述室内蓄能部的第一室内蓄能端且并接于所述第三室内管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辐射换热模组,所述辐射换热模组包括:
一个或多个辐射换热器,所述辐射换热器串接于所述第四室内管段上;其中,所述第四室内管段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第四室内管段相互并联设置,各第四室内管段与辐射换热器一一对应设置;
辐射阀,设置于对应辐射换热器的第四室内管段上,其用于控制所述旁通支路的通断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组件,旁通组件包括:
旁通支路,其与所述第四室内管段并联设置;
旁通阀,设置于所述旁通支路,其用于控制所述旁通支路的通断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蓄能部包括:
室内蓄能箱,用于储放蓄能介质;
室内驱动泵,其被配置为可受控的驱动所述蓄能介质沿循环回路进行循环流动;
和/或,所述室外蓄能部为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被构造为使流经其的蓄能介质与水进行间接换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或室外换热器为三介质换热器,所述三介质换热器至少具有冷媒换热管段、蓄能介质换热管段和空气通道,其被配置为能够使冷媒换热管段、蓄能介质换热管段和空气通道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进行热交换。
10.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控制进入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外换热器向所述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11.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确定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中的至少一个不满足蓄能量要求;
控制进入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其中所述第二蓄能换热模式包括控制热量由室内换热器向所述室内蓄能部和室外蓄能部进行输送。
12.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13.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指令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2210265097.3A 2022-03-17 2022-03-1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593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5097.3A CN114593479B (zh) 2022-03-17 2022-03-1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5097.3A CN114593479B (zh) 2022-03-17 2022-03-1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3479A true CN114593479A (zh) 2022-06-07
CN114593479B CN114593479B (zh) 2023-11-24

Family

ID=8181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5097.3A Active CN114593479B (zh) 2022-03-17 2022-03-17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93479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6804Y (zh) * 2008-10-21 2009-09-09 周凯华 具备蓄能换热及控制功能的空调器
CN105571029A (zh) * 2016-01-27 2016-05-11 王昊 一种实现空调跨季度同步蓄冷蓄热的方法及设备
JP2016125723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CN109798688A (zh) * 2019-01-15 2019-05-24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179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热泵空调系统
CN110160178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基于自然能源的热泵空调系统
CN111442497A (zh) * 2020-03-27 2020-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双制冷式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双制冷式空调
CN112393400A (zh) * 2020-10-13 2021-02-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双制冷式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双制冷式空调
CN113819514A (zh) * 2021-09-15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65139A (zh) * 2021-10-22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06804Y (zh) * 2008-10-21 2009-09-09 周凯华 具备蓄能换热及控制功能的空调器
JP2016125723A (ja) * 2014-12-26 2016-07-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蓄熱式空気調和機
CN105571029A (zh) * 2016-01-27 2016-05-11 王昊 一种实现空调跨季度同步蓄冷蓄热的方法及设备
CN109798688A (zh) * 2019-01-15 2019-05-24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179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热泵空调系统
CN110160178A (zh) * 2019-05-05 2019-08-23 清华大学 基于自然能源的热泵空调系统
CN111442497A (zh) * 2020-03-27 2020-07-2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用于双制冷式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双制冷式空调
CN112393400A (zh) * 2020-10-13 2021-02-23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用于双制冷式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双制冷式空调
CN113819514A (zh) * 2021-09-15 2021-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65139A (zh) * 2021-10-22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93479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7074B (zh) 空调循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767773A1 (en) Hot-water-supply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P2420746A1 (en) Heat pump type heating device
CN103574968B (zh) 多功能空气调节系统
WO2018129839A1 (zh) 蓄热组件和空调器
CN108973587A (zh) 一种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3068601A (zh) 加热/冷却装置和用于加热/冷却装置的加热/冷却模块
CN105240919B (zh) 一种蓄能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EP1815188B1 (en) Hot water supply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co2 heat pump
CA2044448A1 (en) Integrated heating,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system
CN105835653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的集中式多工况热管理系统
CN102753916B (zh) 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KR101864636B1 (ko) 폐열회수형 하이브리드 히트펌프시스템
CN105922839A (zh) 具有驾驶距离延长的电动车辆的hvac系统
CN103673116B (zh) 一种储能式氟泵热管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97614A (zh) 空调热泵系统
CN103104964B (zh)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CN114593479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42978B (zh) 一种能源站及其控制方法
CN11459347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EP3546854B1 (en) Defrosting a heat pump system with waste heat
CN216481605U (zh) 一种热泵热水系统
CN114484750B (zh)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9764550A (zh) 一种能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JP4996974B2 (ja) 冷凍装置、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