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90028A -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90028A CN114590028A CN202111457190.6A CN202111457190A CN114590028A CN 114590028 A CN114590028 A CN 114590028A CN 202111457190 A CN202111457190 A CN 202111457190A CN 114590028 A CN114590028 A CN 1145900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tch conversion
- flow path
- flow paths
- pitch
- conversion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9 electrical w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145—Structure of the manifo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41J2/1404—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7—Readable information on the hea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液体喷出头包括: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共用液室,其与喷出口连接;共用流路;以及节距转换流路,其使共用流路和液室彼此连接。节距转换流路包括由树脂形成的外周。在当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节距转换流路具有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其中m是1至n‑2的所有整数,n是3以上的整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体喷出装置中,可以使用喷出口遍及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配置的页宽式液体喷出头,以便提高打印速度。在该液体喷出头中,可以使用节距转换流路来向具有多个喷出口列的元件基板供给液体。液体从沿喷出口的配置方向延伸的共用流路经由节距转换流路向各元件基板的共用液室供给。通常使用诸如树脂等的成型件作为形成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液体喷出头包括:多个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其并列地配置、供液体流过并与所述多个喷出口中的对应喷出口连接,n是3以上的整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其以第一至第n的顺序并列地配置并供液体流过;以及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其使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彼此连接,并且其外周由树脂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在侧,在当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具有所述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包括在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大于n,并且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m是1至n-2的所有整数。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立体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立体图。
图2A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平面图。
图2B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平面图。
图2C是根据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的元件基板的截面图。
图3A是元件基板和液体流路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B是元件基板和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4A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B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C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D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E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F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4G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
图5A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图5B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图5C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图5D是示出实施方式1和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图。
图6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3)的图。
图7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4)的图。
图8是示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变型(n=5)的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9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9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9D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9E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9F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10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10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10C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10D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2的液体流路单元的立体图。
图11A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11B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11C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平面图。
图12A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12B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图12C是根据另一变型例的液体流路单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增大喷出口的密度来降低成本、改善打印速度或增加用于处理高粘度液体的供给口的数量,要求以高的密度布置节距转换流路。为了使其中节距转换流路以高的密度配置的构件与另一构件可靠地接合,要求节距转换流路的接合面具有高的平面度(flatness)。然而,当形成有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通过将树脂成型而形成时,树脂的流动可能会因节距转换流路的复杂构造而受到妨碍,并且缩痕(sink mark)可能容易地发生。结果,构件的平面度可能劣化,并且构件的接合可靠性可能降低。
本文公开的是形成有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的可成型性得以改善的液体喷出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下述实施方式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采用热法(thermal method),其中通过加热电阻元件生成气泡以将墨喷出。然而,本公开还能够适用于采用压电法和各种其它液体喷出方法的液体喷出头,只要能够给墨提供用于喷出的能量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是墨,但是液体不限于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具有喷出口遍及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配置的一体的构造,但是多个液体喷出头可以根据记录介质的宽度配置。
在以下描述中,将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称作X方向,将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称作Y方向。X方向和Y方向正交。将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Z方向。Z方向与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方向一致。本公开适用于线式液体喷出头,但是也适用于搭载于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滑架的液体喷出头。在这种情况下,X方向可以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一致,Y方向可以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一致。
在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喷出四种墨(例如,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此外,供墨流过的液室和流路被划分为墨供给用的和墨回收用的。因此,在以下描述中,可以针对墨供给用的和墨回收用的来添加后缀a至h,以区分墨的类型。墨颜色的数量不限于四个,可以使用n个类型和n个颜色(n是3以上的整数)。因此,通常,由于针对各颜色均存在两个共用液室、共用流路和节距转换流路,一个用于供给,另一个用于回收,所以可以说,存在第一至第二n的共用液室、第一至第二n的共用流路和第一至第二n的节距转换流路。此外,墨供给用的液室和流路以及墨回收用的液室和流路可以颠倒。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墨在液体供给单元与液体喷出头之间循环,但是墨并非必须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墨回收用的液室和流路。当不必区分墨的类型、是墨供给用的还是墨回收用的时,可以省略后缀a至h。
[实施方式1]
图1A和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的液体喷出头1的分别从喷出口侧和喷出口侧的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液体喷出头1包括多个元件基板2、液体流路单元3、壳体4、多个电气配线基板5和电气连接基板6。多个元件基板2和多个电气配线基板5遍及具有最大可记录宽度的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W地配置。多个电气配线基板5与对应的元件基板2连接。墨从与液体流路单元3连接的液体供给单元(未图示)通过液体流路单元3向元件基板2供给,并且再次通过液体流路单元3被液体供给单元回收。元件基板2上布置有能量生成元件25(见图2C)。通过经由电气连接基板6和电气配线基板5驱动能量生成元件25,将墨从对应的喷出口喷出。
图2A是元件基板2的从喷出口形成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2B是元件基板2的从与液体流路单元3的连接面侧(即,喷出口形成面的背面侧)观察的平面图。图2C是示出元件基板2中的流路的沿着图2B中的A-A截面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元件基板2具有四个角成锐角或钝角的平行四边形外形。元件基板2设置有与各颜色的墨对应且喷出各颜色的墨的多个喷出口26。喷出口26形成列(喷出口列)21a至21d,用于待喷出的墨的各颜色。因此,元件基板2上配置有用于喷出四种墨的四列喷出口列21a至21d以及与其对应的能量生成元件25的列。喷出口列21a至21d被配置成相对于X方向略微倾斜,但是可以平行于X方向。用于喷出相同颜色的墨的喷出口列跨过多个元件基板2、遍及记录介质的整个宽度W地连续配置。
将参照图2A至图5A描述墨的供给路径和回收路径。图3A是示出液体流路单元3和元件基板2的分解立体图。图3B是液体流路单元3和元件基板2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A至图4G是示出构成液体流路单元3的构件的开口的布置的图。图4A和图4B是分别示出基板连接构件9的正面和背面的开口的布置的图,图4C和图4E是分别示出节距转换构件8的正面和背面的开口的布置的图,图4F和图4G是分别示出共用流路构件7的正面和背面的开口的布置的图。当元件基板2侧是各构件的正面侧时,图4D是节距转换构件8的沿着图3B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5A是示出共用流路31a至31h和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的布置的示意图。液体流路单元3包括共用流路构件7、节距转换构件8和基板连接构件9这三个构件。节距转换构件8包括在节距转换部132(见图3B)中,节距转换部132包括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共用流路构件7和节距转换构件8包括在共用流路部131(见图3B)中,共用流路部131包括第一共用流路至第四共用流路31a至31h。共用流路构件7、节距转换构件8和基板连接构件9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因此,液体喷出头1的制造方法包括利用树脂形成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的外围。液体流路单元3中的除了节距转换流路32的外围以外的部分可以由与树脂不同的材料形成。
如图2C所示,元件基板2的内部针对各墨设置有供墨流过的两个共用液室22。八个共用液室22a至22h并排地配置,更具体地,彼此平行地配置。共用液室22经由独立液室24与对应的喷出口26连接。如图2B所示,元件基板2的与液体流路单元3的接合面设置有第一开口部至第四开口部23a至23h。开口部23与共用液室22和稍后描述的共用流路31连通。分别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部23a至23h。从共用流路31供给的墨通过开口部23a至23d和共用液室22a至22d流入独立液室24。墨还通过共用液室22e至22h和开口部23e至23h回收在共用流路31e至31h中。独立液室24与各喷出口26和各能量生成元件25对应地设置。
如图3B和图5A所示,液体流路单元3包括供墨流过的第一共用流路至第四共用流路31a至31h。墨供给用的共用流路31a至31d以第一至第四的顺序并排配置,墨回收用的共用流路31e至31h也以第一至第四的顺序并排配置。更具体地,八个共用流路31a至31h彼此平行地配置。墨供给用的共用流路31a至31d设置在液体流路单元3的Y方向上的半部中,墨回收用的共用流路31e至31h设置在液体流路单元3的Y方向上的另一半部中。此外,对于共用流路31a至31h,第四共用流路31a和31h配置在液体流路单元3的Y方向上的端部侧,第一共用流路31d和31e配置在液体流路单元3的Y方向上的中央侧。元件基板2设置在液体流路单元3的Y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共用液室22位于第一共用流路31d和31e所在侧。
共用流路构件7设置有:第一下槽部至第四下槽部72a至72h,其作为共用流路31a至31h的一部分;和第一接合部至第四接合部71a至71h,其使液体供给单元(未图示)和第一下槽部72a至72h连接。
节距转换构件8设置有作为共用流路31a至31h的一部分的第一上槽部至第四上槽部81a至81h。上槽部81a至81h设置在面对第一下槽部72a至72h的位置处。共用流路31a至31h通过将共用流路构件7和节距转换构件8接合使得第一下槽部72a至72h和上槽部81a至81h彼此连通而形成。节距转换构件8设置有形成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的第一节距转换流路槽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槽83a至83h。如图3B和图5A所示,由于与液体流路单元3的宽度相比,元件基板2的宽度窄得多,所以共用液室22a至22h的Y方向上的配置节距小于共用流路31a至31h的Y方向上的配置节距。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被设置成用于将共用流路31a至31h的Y方向上的配置节距转换成共用液室22a至22h的Y方向上的配置节距。尽管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沿Y方向延伸,但是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可以以相对于Y方向倾斜的方式延伸。此外,节距转换构件8设置有使第一节距转换流路槽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槽83a至83h和第一上槽部至第四上槽部81a至81h彼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至第四连通孔82a至82h。
基板连接构件9在面对元件基板2的第一开口部至第四开口部23a至23h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基板连接流路至第四基板连接流路91a至91h。节距转换流路槽83a至83h的与连通孔82a至82h相反的端部面对基板连接流路91a至91h。与基板连接流路91a至91h连通的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通过将节距转换构件8和基板连接构件9接合而形成。利用以上构造,形成了执行墨从液体流路单元3向元件基板2的供给和墨从元件基板2向液体流路单元3的回收的液体供给通路。
接下来,参照图5A至图5D描述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h的配置。在以下描述中,将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d称作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尽管省略了描述,但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e至32h也以与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四节距转换流路32a至32d相同的方式构造。图5B是示出比较例的共用流路31a至31h和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布置的示意图。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图5B所示的比较例中,共用流路31a至31h的构造相同,但是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构造不同。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沿着共用流路31的延伸方向(X方向)配置。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使共用流路31a至31d和共用液室22a至22d连接。不限制各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数量,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均设置有多个。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X方向上的配置节距与共用流路31a至31h的Y方向上的配置节距的比优选在1/3至3的范围内。当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X方向上的配置节距过小时,树脂填充性会劣化,当该配置节距过大时,墨流路的长度会增加,从而导致压力损失的增大。
在以下描述中,将相对于元件基板2沿+Y方向(箭头的方向)或-Y方向(箭头的反方向)中的一者(在图5A和图5B的描述中,为+Y方向)配置的共用流路31的数量定义为n(n是3以上的整数)。此外,与共用流路31连接的节距转换流路32从最靠近元件基板2的位置起依次是P1、P2、……和Pn。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具有如下的“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在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节距转换流路P1至Pn的条件下,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将最少数量定义为节距转换流路的布置的重复周期C。在图5A所示的示例中,C=8且n=4,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C=4且n=4。节距转换流路以每个元件基板2一个周期地配置,但是一个元件基板2可以包括多个周期。
节距转换流路P1至Pn的配置满足下述条件1至条件5中的至少一部分条件。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这些条件。在这些条件中,条件1和条件2是本实施方式的必要条件,条件3至条件5是进一步增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条件。节距转换流路P1至Pn的布置不限于下述示例,只要满足条件1和条件2即可。在描述条件1至5之前,将描述图6至图8。图6至图8是总结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的变化以及条件1至条件5的适合性的图。图6中的情况3-1至情况3-6是当n=3时的配置例,图7中的情况4-1至情况4-6是当n=4时的配置例,图8中的情况5-1至情况5-4是当n=5时的配置例。在各图中,由粗线包围的情况是示例性实施方式,其它情况是比较例。
·条件1:包括在一个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P1至Pn的数量大于n。
即,在配置有节距转换流路的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中,C>n。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节距转换流路沿-X方向以P1→P2→P3→P4→P3→P4→P1→P2的顺序配置,所以n=4,C=8,于是C>n。与此相反,在图5B所示的比较例中,由于节距转换流路沿-X方向以P1→P3→P2→P4→P1→P3→P2→P4的顺序配置,所以n=4,C=4,由此不满足C>n。
·条件2
对于任意节距转换流路Pm(m是1到n-2的所有整数),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Pm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P1至Pm+1中的一者。
该条件是指,当将某个节距转换流路定义为Px,并且将在节距转换流路Px的任一侧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定义为Py时,与Py连接的共用流路31不位于比与Px连接的共用流路31靠Y方向外侧的两个以上共用流路的位置。换言之,是指位于两侧的Py中的至少一者的长度不比Px的长度长两级以上。即,是指排除了“在Px的两侧邻接的两个Py的长度均比Px长两级以上”的情况。m是从1到n-2的所有整数。排除m=n-1的原因是无论节距转换流路Pn-1与节距转换流路P1至Pn中的哪个节距转换流路邻接,始终满足P1至P(m+1)的条件,出于相同的原因排除m=n。在图5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满足该条件。与此相反,在图5B所示的比较例中,由于存在两侧配置有节距转换流路P3和P4的节距转换流路P1,所以不满足该条件。
将描述条件1和条件2的效果。在图5A和图5B中,用箭头表示树脂在节距转换构件8的Y方向上的端部处的流动。在图5B所示的比较例中,与位于节距转换流路P4外侧的树脂在外周部线性流动相比,进入节距转换流路P4内侧的树脂以精细周期重复复杂的分支和合并。此外,由于节距转换流路P1被配置成介于节距转换流路P3和P4之间,所以在该部分中会产生从外侧朝向节距转换流路P1以窄的宽度深地渗入的树脂流。以这种方式,当重复周期短(不满足条件1)时,或者当某个节距转换流路被配置成夹在长度明显比该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长的节距转换流路之间(不满足条件2)时,树脂的流动方向会以小的周期改变,并且树脂的分支和合并会增多。结果,窄的区域会被树脂相对于外周部的流呈陡峭角度填充。由此,用树脂填充该区域时的压力损失变大,结果,在远离浇口的点处施加的压力是不足的,并且缩痕可能变大。例如,如图5C所示,当浇口G设置在节距转换构件8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是最后填充区域R。在比较例的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中,从浇口G到树脂的最后填充区域R的压力损失是大的,并且无法在最后填充区域R附近施加足够的压力。结果,可能产生图5D所示的缩痕S。缩痕S是节距转换构件8的正面上的凹陷。然而,节距转换构件8的正面还是与基板连接构件9接合的接合面。因此,节距转换构件8的接合面的平面度可能降低,导致节距转换构件8与基板连接构件9之间的接合不良。
与此相反,在图5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中,通过将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的配置的重复周期C设定成大于n(=4)的8,减少了树脂分支和合并点的数量。此外,节距转换流路P1至P4均不介于长度比其长度长两级以上的节距转换流路之间。结果,树脂的分支和合并的角度变得平缓,并且改善了树脂的填充性。
参照图6至图8,如在情况3-1、4-1和5-1(均是比较例)中所示,在C=n的配置中,树脂流的波动以小周期发生,并且压力损失倾向于增大。此外,如在情况3-2、4-2和5-2(均是比较例)中所示,当存在介于长度比其长度长两级以上的位于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之间的节距转换流路时,树脂在该部分中的流动会快速改变,从而使填充困难。与此相反,在情况3-3至3-6、4-3至4-6、5-3至5-4中,通过满足条件1和2,能够实现树脂在开放区域中的流动,并且能够改善填充性。
·条件3:在彼此相邻的第n节距转换流路之间,配置除了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n个以上的节距转换流路。
即,当将最长的节距转换流路Pn的配置间隙定义为Cn时,存在Cn>n的区域。配置间隙Cn是指在彼此相邻的节距转换流路Pn之间存在除了Pn以外的(Cn-1)个节距转换流路。在图5A中,存在如下区域(Cn=6):在该区域中,节距转换流路P1、P2和P3总共五个节距转换流路介于彼此相邻的节距转换流路P4之间。情况3-4至3-6、4-4至4-6、5-3至5-4也满足该条件。通过满足条件3,树脂的流动的改变变得更加平缓,并且改善了填充性。此时,如在情况3-4和4-4中所示,通过交替设置P1至Pn以降序配置的部位和P1至Pn以升序配置的部位,树脂的流动变得更加平顺。即,介于第n节距转换流路之间的除了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节距转换流路仅包括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增加的一段和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减小的一段。在图5A中,产生另一节距转换流路介于节距转换流路P4之间的部分,但是由于该节距转换流路是P3,所以满足条件2。因此,能够抑制树脂的流动波动使其变小。
·条件4:与第n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另一第n节距转换流路或第(n-1)节距转换流路。
在图5A中,与节距转换流路P4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是节距转换流路P3。注意,“邻接”是指它们之间不存在节距转换流路,并且“相邻”是指有另一类型的节距转换流路介于它们之间。情况3-3至3-6、4-3至4-6和5-4也满足该条件。通过满足条件4,树脂的流动的改变会变得更加平缓,并且改善了填充性。在情况5-3中,最长的节距转换流路P5从位于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P3突出,但是在情况5-4中满足条件4,所以最长的节距转换流路P5的突出长度减小,并且能够实现树脂的更平顺流动。
·条件5:当将包括在一组中的第一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定义为Q1、Q2、……、Qn时,满足Q1>Qn且Q1≥Q2≥……≥Qn。
即,第一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与其它第一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在数量上不同,并且长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不能大于较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本条件是指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相对于长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是相对多的。在情况3-6中,存在三个节距转换流路P1和P2以及两个节距转换流路P3。在情况4-6中,存在三个节距转换流路P1和P2以及两个节距转换流路P3和P4。例如,当位于供给侧和回收侧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根据墨循环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时,或者当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根据针对各喷出口列21的墨的类型和所使用的打印任务的不同而不同时,能够适用本条件。由于较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增加,所以抑制了树脂从外周部以陡峭的角度进入内部的流动,并且进一步增强了本发明的效果。
此外,相同类型(长度)的节距转换流路可以彼此邻接。结果,树脂的流动的改变变得更加平缓,并且改善了填充性。例如,在情况3-3和3-4或情况4-4中,节距转换流路P1被配置成彼此邻接。当这些节距转换流路P1与一个元件基板2连接时,与共用液室22连接的开口部23紧密地配置。结果,共用液室22中的墨的流动距离变长,并且压力损失可能增大。取决于液体喷出头1的使用模式,需要保持小的压力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在情况3-5和情况4-5中,能够将相同类型的节距转换流路以彼此不邻接的方式配置在一个元件基板2中。可以考虑使用模式来适当地选择这些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区域能够被树脂平顺地填充。即使在远离浇口的点处,也能够充分地传递压力。结果,即使在使节距转换流路高密度化时,也抑制了缩痕,并且能够提供接合可靠性高的液体喷出头1。
[实施方式2]
将参照图9A和图9F描述实施方式2。由于在实施方式2中,液体喷出头1的整体构造和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的相同,所以将省略其描述。图9A是节距转换构件8的一部分的从基板连接构件9侧观察的平面图,图9B是沿着图9A中的C-C截面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节距转换部132的节距转换流路32的外周设置有宽度恒定的接合区域133,在其外侧设置有节距转换部132的缺损部(deficit portion)84。当从Z方向观察时,节距转换部132的缺损部84是未填充树脂、与共用流路部131重叠而不与节距转换部132重叠的空间。由于缺损部84与减轻部(lightening portion)同义,所以在下文中,可以将缺损部84称作减轻部84代替缺损部84。
通过设置减轻部84,能够进一步抑制节距转换构件8上的缩痕。例如,如图5B所示的比较例那样,当存在介于具有极大不同长度的节距转换流路之间的节距转换流路时,减轻部84的形状会变得复杂。因此,从模具的强度和成型时的脱模性的观点出发,可能难以设置减轻部84。与此相反,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设置大的减轻部84,并且能够减轻与模具强度和脱模性相关的问题。此外,在比较例中,即使在能够设置减轻部84时,树脂的流动区域的形状也会变得复杂,并且填充时的压力损失倾向于是大的。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相比,设置有减轻部84时的树脂的流动区域的形状是简单的,并且区域能够被树脂平顺地填充。如图9B所示,减轻部84的深度(高度)t1优选是接近节距转换流路32(节距转换流路槽83)的深度t2的深度。减轻部(缺损部)84的深度优选在节距转换流路32(节距转换流路槽83)的高度的0.5倍至2倍的范围内。作为降低脱模阻力的方法,可以在减轻部84的侧面设置斜度(draft),或者可以在边缘设置R形。
图9C和图9D与图9A和图9B类似,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1。第(i+1)节距转换流路Pi+1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Pi(i是小于n的整数)的两侧,并且节距转换部132的面对节距转换流路Pi和位于其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Pi+1的外周部88具有线性形状。在所示的示例中,例如,节距转换流路P2设置在节距转换流路P1的两侧,并且面对节距转换流路P1和节距转换流路P2的外周部88是平行于X方向的直线。即,在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配置比该节距转换流路长的节距转换流路所在的部位处,设置有不进行轻量化的树脂填充部85。结果,减小了模具突出到窄区域的长度,并且结构变得更容易成型。由于相关部分的树脂的体积增大,所以与轻量化的情况相比,缩痕可能会扩大,但是与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差异是小的,影响轻微。
图9E和9F与图9A和图9B类似,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2。与变型例1类似,设置有树脂填充部85。如图9E所示,当从Z方向观察时,位于具有线性形状的外周部88的内侧且紧邻外周部88的共用流路31f的深度比其它共用流路31的深度深。面对树脂填充部85的共用流路31f延伸到区域86,共用流路31f的上顶部的厚度是均匀的。如图9F中的阴影部分所示,区域86在X方向上具有长的形状。通过采用该构造,能够减少减轻部84的脱模性的问题。此外,由于树脂的体积减少,所以能够抑制缩痕的劣化。
图10A和图10B与图9A和图9B类似,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3。第(i+1)节距转换流路Pi+1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Pi(i是小于n的整数)的两侧。在所示的示例中,例如,节距转换流路P2设置在节距转换流路P1的两侧。节距转换部132的面对节距转换流路Pi(在所示的示例中,为节距转换流路P1)和位于其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Pi+1(在所示的示例中,为节距转换流路P2)的外周部88具有由外侧外周部881和内侧外周部882形成的台阶。即,在节距转换流路Pi的两侧配置比节距转换流路Pi长的节距转换流路所在的部位处,相对于其它部位设置有浅的减轻用的区域87。外侧外周部881具有线性形状,内侧外周部882朝向节距转换流路Pi侧引入(draw)。根据该构造,由于树脂的体积减少,所以能够抑制缩痕的劣化。
图10C和图10D示出了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4。图10C是节距转换构件8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0D是节距转换构件8的立体图。与变型例2类似,当从Z方向观察时,位于外侧外周部881的内侧且紧邻外侧外周部881的共用流路31f的深度比其它共用流路31的深度深。本变型例具有与变型例2相同的效果。作为以上变型例,可以根据成型的难度和所要求的平面度等级,选择适当的一个变型例。
图11A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5的节距转换构件8的平面图。第1至第(i-1)节距转换流路P1至Pi-1中的任一者配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Pi(i是小于n的整数)的一侧,第(i+1)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Pi+1至Pn中的任一者配置在另一侧。在所示的示例中,例如,节距转换流路P1和P3配置在节距转换流路P2的两侧。节距转换部132的面对第i节距转换流路Pi(在所示的示例中,为节距转换流路P2)和位于其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在所示的示例中,为节距转换流路P1和P3)的外周部88具有线性形状。即,设置在节距转换流路32外周的接合区域133的Z方向上的厚度并非必须相同,并且外周部88可以具有更平顺的形状。这能够实现树脂的平顺流动并改善填充性。
图11B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6的节距转换构件8的平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与节距转换部132连接且与节距转换部132一起包围缺损部84的延伸部134。延伸部134的两端与节距转换部132连接,并且延伸部134与节距转换部132一起完全地包围缺损部84。尽管未示出,但是可以使延伸部134的仅一端与节距转换部132连接。由于在远离节距转换流路32外周的区域中存在高度与接合区域133相同的接合面,所以改善了接合性。
图11C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变型例7的节距转换构件8的平面图。减轻部84不遍及节距转换构件8的整个长度地设置,而是仅设置在该区域的一部分中。例如,通过不在浇口附近设置减轻部84,而仅在易于发生缩痕的最后填充区域R或其附近(将这些统称为端部区域E)设置减轻部84,能够将整体脱模阻力保持得小,并且能够抑制所要求部位处的缩痕。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浇口G设置在节距转换构件8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中央部中,所以缺损部84仅设置在节距转换部132的配置方向(X方向)上的端部区域E中。
在以上两个实施方式中,液体供给通路(和液体回收通路)包括共用流路构件7、节距转换构件8和基板连接构件9这三个构件,但是液体供给通路可以由不同的构件形态形成。在图12A所示的示例中,节距转换构件8包括节距转换流路32和连通孔82。即,节距转换流路32以及使节距转换流路32和共用流路31连接的连通孔82由一体的构件(节距转换构件8)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从构件的正面的轻量化可能与图9B和图10B中的相同。
在图12B所示的示例中,节距转换构件8包括节距转换流路32以及使节距转换流路32和共用液室22连接的基板连接流路91。即,节距转换流路32和基板连接流路91由一体的构件(节距转换构件8)形成。节距转换流路32被设置成在位于元件基板2侧的相反侧的表面开口,并且节距转换流路32通过将另一构件10接合到该表面而形成。构件10包括使节距转换流路32和共用流路31连接的连通孔82。在图12C所示的示例中,节距转换构件8仅包括节距转换流路32。节距转换流路32通过将另一构件10接合到节距转换构件8而形成。即,具有节距转换流路32的构件(节距转换构件8)、具有连通孔82的构件10和具有基板连接流路91的构件(基板连接构件9)被形成为分别独立的构件。节距转换流路32的两侧是开放的,并且节距转换流路32通过将位于其两侧的基板连接构件9和构件10接合而形成。在图12B和图12C的示例中,可以从构件的正面或背面设置具有特定深度的减轻部,或者可以设置从正面贯穿到背面的减轻部。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这些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包括:
多个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
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其并列地配置、供液体流过并与所述多个喷出口中的对应喷出口连接,n是3以上的整数;
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其以第一至第n的顺序并列地配置并供液体流过;以及
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其使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彼此连接,并且其外周由树脂形成,其中,
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在侧,
在当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具有所述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
包括在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大于n,并且
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m是1至n-2的所有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在彼此相邻的第n节距转换流路之间,配置有除了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n个以上的节距转换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除了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外的节距转换流路仅包括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增加的一段和节距转换流路的长度单调减小的一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与所述第n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另一第n节距转换流路或第(n-1)节距转换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当将包括在所述组中的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定义为Q1、Q2、……、Qn时,满足Q1>Qn且Q1≥Q2≥……≥Q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包括:
节距转换部,其包括节距转换流路;
共用流路部,其包括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以及
节距转换部的缺损部,当从所述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缺损部与所述共用流路部重叠而不与所述节距转换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缺损部仅设置在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配置方向上的端部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缺损部的高度是所述节距转换流路的高度的0.5倍至2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第(i+1)节距转换流路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i是小于n的整数,并且
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面对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和位于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的所述第(i+1)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部具有线性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当从所述高度方向观察时,位于具有线性形状的所述外周部的内侧且紧邻所述外周部的共用流路的高度比其它共用流路的高度高。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第(i+1)节距转换流路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i是小于n的整数,
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面对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和位于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的所述第(i+1)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部具有由外侧外周部和内侧外周部形成的台阶,
所述外侧外周部具有线性形状,并且
所述内侧外周部朝向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引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当从所述高度方向观察时,位于所述外侧外周部的内侧且紧邻所述外侧外周部的共用流路的高度比其它共用流路的高度高。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i-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布置在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一侧,i是小于n的整数,
第(i+1)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布置在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另一侧,并且
所述节距转换部的面对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和位于所述第i节距转换流路的两侧的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部具有线性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液体喷出头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节距转换部连接并与所述节距转换部一起包围所述缺损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
所述延伸部的两端与所述节距转换部连接,并且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节距转换部一起完全地包围所述缺损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节距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的配置节距的比在1/3至3的范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及使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连接的连通孔由一体的构件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以及使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连接的基板连接流路由一体的构件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中,具有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构件、具有使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连接的连通孔的构件以及具有使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连接的基板连接流路的构件被形成为分别独立的构件。
20.一种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液体喷出头包括:
多个喷出口,其用于喷出液体;
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其并列地配置、供液体流过并与所述多个喷出口中的对应喷出口连接,n是3以上的整数;
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其以第一至第n的顺序并列地配置并供液体流过;以及
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其使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至第n共用流路和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彼此连接,所述第一共用液室至第n共用液室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所在侧,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利用树脂形成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外周,
其中,在当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或多者分别包括在组中时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最少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n节距转换流路的配置具有所述组重复配置的重复图案,
包括在所述组中的节距转换流路的数量大于n,并且
与第m节距转换流路邻接的两个节距转换流路中的至少一者是第一节距转换流路至第(m+1)节距转换流路中的一者,m是1至n-2的所有整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201148 | 2020-12-03 | ||
JP2020201148A JP2022088987A (ja) | 2020-12-03 | 2020-12-03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0028A true CN114590028A (zh) | 2022-06-07 |
CN114590028B CN114590028B (zh) | 2023-12-29 |
Family
ID=8181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57190.6A Active CN114590028B (zh) | 2020-12-03 | 2021-12-02 | 液体喷出头和液体喷出头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850855B2 (zh) |
JP (1) | JP2022088987A (zh) |
KR (1) | KR20220078482A (zh) |
CN (1) | CN1145900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2035B2 (ja) | 2022-08-23 | 2024-08-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5527A (zh) * | 2004-10-05 | 2006-05-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头 |
CN1781715A (zh) * | 2002-02-20 | 2006-06-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头以及具有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
CN102548764A (zh) * | 2009-10-28 | 2012-07-04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使用该液体喷头的液体喷出装置及记录装置 |
CN102802953A (zh) * | 2009-06-25 | 2012-11-28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了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
CN104540681A (zh) * | 2012-08-30 | 2015-04-22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
JP2017124605A (ja) * | 2016-01-08 | 2017-07-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
CN106994826A (zh) * | 2016-01-08 | 2017-08-01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打印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
CN107009747A (zh) * | 2016-01-08 | 2017-08-04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
JP2019181707A (ja) * | 2018-04-03 | 2019-10-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CN110494290A (zh) * | 2017-03-29 | 2019-11-22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76861B2 (ja) * | 2003-08-12 | 2007-02-0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EP1841598B1 (en) | 2005-01-10 | 2010-08-18 |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 Inkjet printhead production method |
US8657420B2 (en) * | 2010-12-28 | 2014-02-25 | Fujifilm Corporation | Fluid recirculation in droplet ejection devices |
JP7091786B2 (ja) | 2018-04-02 | 2022-06-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トレイ決定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2020
- 2020-12-03 JP JP2020201148A patent/JP2022088987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11-24 KR KR1020210163105A patent/KR2022007848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21-11-30 US US17/538,775 patent/US11850855B2/en active Active
- 2021-12-02 CN CN202111457190.6A patent/CN114590028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0-11 US US18/485,183 patent/US20240034061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1715A (zh) * | 2002-02-20 | 2006-06-07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头以及具有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 |
CN1775527A (zh) * | 2004-10-05 | 2006-05-24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头 |
CN102802953A (zh) * | 2009-06-25 | 2012-11-28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了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
CN102548764A (zh) * | 2009-10-28 | 2012-07-04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头、使用该液体喷头的液体喷出装置及记录装置 |
CN104540681A (zh) * | 2012-08-30 | 2015-04-22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
JP2017124605A (ja) * | 2016-01-08 | 2017-07-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
CN106994826A (zh) * | 2016-01-08 | 2017-08-01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打印设备和液体喷出头 |
CN107009747A (zh) * | 2016-01-08 | 2017-08-04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设备和打印方法 |
CN110494290A (zh) * | 2017-03-29 | 2019-11-22 | 京瓷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JP2019181707A (ja) * | 2018-04-03 | 2019-10-24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90028B (zh) | 2023-12-29 |
US11850855B2 (en) | 2023-12-26 |
US20220176700A1 (en) | 2022-06-09 |
US20240034061A1 (en) | 2024-02-01 |
JP2022088987A (ja) | 2022-06-15 |
KR20220078482A (ko) | 2022-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18406B2 (en) | Fluid ejection assembly having a mounting substrate | |
KR100219736B1 (ko) | 잉크제트 프린트 헤드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노즐판 | |
US8251497B2 (en) | Injection molded mounting substrate | |
KR100524570B1 (ko) | 잉크 제트 기록 헤드 | |
US6361155B1 (en) | Ink jet recording hea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KR102139115B1 (ko) | 액체 토출 헤드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헤드 유닛 | |
KR100977645B1 (ko) | 액체 토출 헤드 | |
KR100974980B1 (ko) | 잉크젯 기록 헤드 | |
IL160263A (en) | Inkjet Distributor - Inkjet Printer | |
US7121643B2 (en) | Ink-jet printing head | |
US20240034061A1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quid ejection head | |
US7566119B2 (en) | Inkjet printhead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JP2014177076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8025382B2 (en) | Ink jet head cartridge, print head, ink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k jet head cartridge | |
US20070206058A1 (en) | Liquid droplet jetting head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quid droplet jetting head | |
JP352170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6890529A (zh) | 液体喷射头 | |
JPH0629770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4276329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H0710105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
JP7516916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
JP6272007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
US8007077B2 (en) | Inkjet head | |
JP2023152239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KR20230141500A (ko) | 액체 토출 헤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