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8496B - 输尿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输尿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8496B
CN114588496B CN202210322351.9A CN202210322351A CN114588496B CN 114588496 B CN114588496 B CN 114588496B CN 202210322351 A CN202210322351 A CN 202210322351A CN 114588496 B CN114588496 B CN 1145884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wire
embedded
ureteral stent
wi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223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8496A (zh
Inventor
王璐
尖文萍
林婧
郭爱军
王富军
关国平
李志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SHARE MEDICAL Inc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USHARE MEDICAL Inc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SHARE MEDICAL Inc,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USHARE MEDICAL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32235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84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8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84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84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84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7/00Drainage appliance for wounds or the like, i.e. wound drains, implanted drains
    • A61M27/002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 A61M27/008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pre-shaped, for use in the urethral or ureteral tra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21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 A61M25/0023Catheters; Hollow prob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f the tubing by the form of the lumen, e.g. cross-section, variable diameter
    • A61M25/0026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 A61M25/0032Multi-lumen catheters with stationary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at least one unconventionally shaped lumen, e.g. polygons, ellipsoids, wedges or shapes comprising concave and convex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0Trunk
    • A61M2210/1078Urinary tract
    • A61M2210/1089Urethr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尿管支架,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输尿管支架包括:第一管体,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管体,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之间套设设置;线体,线体的第一位置处与第一管体相连接,线体的第二位置处与第二管体相连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线体嵌入在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中,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嵌入在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中的至少部分线体从第一管体或第二管体中被抽拉出的长度等于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在相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本申请能够解决输尿管支架在长度方向上不能更加精确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输尿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尿管支架。
背景技术
输尿管是身体中从肾脏到膀胱输送尿液的管状通道。输尿管支架用于在患有输尿管梗阻或损伤的患者中促进从肾脏到膀胱的尿液引流,或者用于在各种外科手术操纵中保护输尿管的完整性。另外,在大部分输尿管手术或肾盂手术中也需要放置输尿管支架。常规的输尿管支架为可以安装在输尿管内的、长度约为30cm的中空导管状的装置,其两端可以呈J形,从而能够分别驻留在肾脏和膀胱中。
目前商用的两端呈J形的输尿管支架在纵向长度上以2cm的间隔划分一个型号,但是这样以后难以满足不同患者间的输尿管长度更小尺寸下的差异。并且研究显示,尿路刺激与留置的输尿管支架的长度有关。由于每个人的输尿管长度不相同,为了满足患者的输尿管长度,通常是设置足够长的输尿管支架用于患者,因此会致使患者膀胱内留置的输尿管支架过长或卷曲直径较大,导致输尿管支架呈J形的端部易摩擦膀胱,导致损伤出血,此表现为尿路刺激。留置的输尿管支架越长,越易产生严重的尿路刺激。这会导致粘膜水肿、损伤、出血,更严重的还会形成血尿,这样以后往往需进行医疗干预处理。基于上述情况,亟需一种可更加精确的调节至合适长度的输尿管支架,以更有利于患者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输尿管支架,其能够解决输尿管支架在长度方向上不能更加精确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尿管支架,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之间套设设置;
线体,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处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接,所述线体的第二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被抽拉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在相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中所述线体嵌入的管体由丝线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插入至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中,所述第一管体由针织结构制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
优选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壁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所述线体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接形成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由第一丝线通过针织结构制成;所述第一丝线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形成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丝线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内部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圈,再由外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内部穿回到内侧;相邻连接的所述线圈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
优选地,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的所述线体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的右侧之间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拉伸圈,再由外侧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的左侧之间穿过到内侧;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重复上述过程以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拉伸圈。
优选地,所述拉伸圈的长度在0.5cm至2cm之间。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所有所述拉伸圈被释放后,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仍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中。
优选地,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球状凸起的限位结构,以使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保持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体由第二丝线和第三丝线通过编织结构制成,所述编织结构将所述第二丝线按照顺时针和所述第三丝线按照逆时针相互交织形成交错的网格结构;所述线体通过点胶、焊接或热熔粘结与所述第二管体相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线体为单股丝线或混合编制丝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之间套设设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同时,线体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连接在一起,通过控制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被抽拉出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被抽拉出的长度可以小尺寸的调节,因此,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可以更为精确的调整,以满足患者不同的输尿管长度,有效降低留置的输尿管支架过长导致的局部炎症和划伤上皮细胞和粘膜组织的风险,减少患者在置管期间的不适。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在拉伸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在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管体编织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体与第二管体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体嵌入第一管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线体被拉伸出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第一管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第一丝线;14、线圈;15、第一引流孔;2、第二管体;21、第三端;22、第四端;23、第二丝线;24、第三丝线;25、第二引流孔;3、线体;31、拉伸圈;32、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解决输尿管支架在长度方向上不能更加精确调节的问题,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输尿管支架,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在拉伸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尿管支架在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输尿管支架可以包括:第一管体1,第一管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二管体2,第二管体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21和第四端22,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之间套设设置;线体3,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与第一管体1相连接,线体3的第二位置处与第二管体2相连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线体3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能够在相远离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的长度等于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在相远离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中线体3嵌入的管体由丝线形成。
本申请中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之间套设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同时,线体3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相连接在一起,通过控制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的长度可以小尺寸的调节,因此,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可以更为精确的调整,以满足患者不同的输尿管长度,有效降低留置的输尿管支架过长导致的局部炎症和划伤上皮细胞和粘膜组织的风险,减少患者在置管期间的不适。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输尿管支架,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输尿管支架可以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线体3。其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均呈中空管状。第一管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管体1的下端为第一端11,第一管体1的上端为第二端12。第二管体2具有相对的第三端21和第四端22,第二管体2的下端为第四端22,第二管体2的上端为第三端21。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之间套设设置,具体而言,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可以套设在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外,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也可以穿设在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内。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之间相互套设的部分形成双层段。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12和第二管体2的第四端22均可以呈弯曲状的J形,且两端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管体1的第二端12和第二管体2的第四端22呈弯曲状的J形的外形可以以参考现有技术当中常见的用于导尿的猪尾巴管的外形,有效防止输尿管支架在输尿管当中迁移。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的端面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的端面可以呈平口状。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体1除去第二端12的部分基本沿直线延伸,第二管体2除去第四端22的部分基本沿直线延伸。线体3用于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连接在一起,并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与第一管体1相连接,线体3的第二位置处与第二管体2相连接。第一位置处位于第一管体1沿直线延伸的第一端11,第二位置处于第二管体2沿直线延伸的第三端2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体嵌入第一管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线体3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其中,线体3嵌入的管体由丝线形成。通过控制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的长度从而可以调整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被抽拉出的长度可以小尺寸的调节,因此,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总长度可以更为精确的调整,以满足患者不同的输尿管长度,有效降低留置的输尿管支架过长导致的局部炎症和划伤上皮细胞和粘膜组织的风险,减少患者在置管期间的不适。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插入至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中,第一管体1由针织结构制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线体3嵌入在第一管体1的丝线中,从而形成至少一个拉伸圈31。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时,拉伸圈31的圈状被拉伸成直线状,因此可以释放出一定的长度,从而可以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在相远离的方向上移动达到释放出的长度。通过控制嵌入在第一管体1或第二管体2中的至少部分线体3形成至少一个拉伸圈31,一个拉伸圈31可以控制线体3从第一管体1中脱离的最小长度,即最小可实现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调节精度。通过一起被拉伸为直线状的拉伸圈31的个数可以调整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调节的长度。
如图2所示,当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所有拉伸圈31被释放后,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仍位于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中,从而避免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之间脱离,保证对尿液的引流效果,也可以避免第一管体1的第一端11和第二管体2的第三端21划伤输尿管内壁的细胞和粘膜组织等。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避免不嵌入在第一管体1中的线体3对输尿管造成不利的影响,且便于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能够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不会出现过大的阻力或卡死,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线体3从第一管体1的内侧壁嵌入在第一管体1的丝线中,线体3在第二管体2的内侧壁与第二管体2相连接形成第二位置。通过上述当嵌入在第一管体1的丝线中线体3被拉伸出来后,其始终位于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内部。
为了便于线体3更容易嵌入第一管体1中,第一管体1由第一丝线13通过针织结构制成。同时,通过针织结构可以在第一管体1的侧壁上形成多个第一引流孔15。该第一引流孔15具体通过第一丝线13之间的间隙形成,该第一引流孔15的数量巨大,能够在各个位置处提高第一管体1的内部和外部的连通性,从而提供更好的引流效果,有效缓解尿路梗阻。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丝线13形成多个线圈组,线圈组在图中沿水平方向延伸。一个线圈组可以包括沿第一管体1的周向形成多个线圈14,多个线圈组在第一管体1的轴向方向上排布从而形成整个第一管体1。在针织过程中,正在针织的线圈14(例如图5中最上层的线圈14)的第一丝线13由第一管体1的内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14(例如图5中处于正下方的中间的线圈组中的线圈14)内部(例如区域B)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圈,再由外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14(例如图5中处于正下方的中间的线圈组中的线圈14)内部(例如区域B)穿回到内侧。相邻连接的线圈14的连接处(E处)位于第一管体1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描述中,垂直于纸面远离阅读者的一侧N为所谓的内侧,垂直于纸面靠近阅读者的一侧M为所谓的外侧。
针对上述第一管体1的针织结构,作为可行的,如图5所示,嵌入在第一管体1的丝线中的线体3由第一管体1的内侧从第一管体1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14的右侧之间(例如区域C)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拉伸圈31,再由外侧从第一管体1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14的左侧之间(例如区域D)穿过到内侧。沿第一管体1的周向重复上述过程以形成至少一个拉伸圈31。其中,一个拉伸圈31的长度可以在0.5cm至2cm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两者在纵向上的调节精度小于等于2cm。
例如,线体3嵌入第一管体1中形成拉伸圈31的总长度约为4cm,拉伸圈31的个数为8个,那么每一个拉伸圈31的长度为0.5cm左右。图6a至图6c为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线体被拉伸出的示意图,如图6a至图6c所示,当将第二管体2向下拉动时,每一个拉伸圈31从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中被抽拉而被拉伸呈直线状,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在相远离的方向上移动约0.5cm,一般为略小于0.5cm。每开始被拉伸出一个拉伸圈31的长度后,操作者能够感受到一个较大的阻力感。通过该阻力感操作者能够知晓线体3被拉伸出一个拉伸圈31。
具体而言,如图6a至图6b所示,对于单个拉伸圈31来说,当线体3从右侧点开始沿第一管体1的轴向向下拉拽时,拉拽起始阶段,拉拽方向与拉伸圈31右侧第一丝线13现有状态平行,易向下拉,同时拉伸圈31左侧的第一丝线13向右侧输送,右侧嵌入点开始左移,拉伸圈31的左侧拉拽方向与第一丝线13现有状态不平行,需要先克服第一丝线13的现有状态,待第一丝线13与拉拽方向平行后,向下拉出。如图6b至图6c所示,拉拽增强阶段,拉伸圈31左侧的第一丝线13持续输送,即持续克服第一丝线13的状态变形并向下拉,此过程构成拉伸圈31第一丝线13的长度逐渐减少,拉伸圈31面积逐渐减小,拉伸圈31第一丝线13几乎瞬间挣脱拉伸圈31两个嵌入点的约束,即退出一个拉伸圈31第一丝线13的长度。在此过程中,操作者能够明显感受到第一丝线13挣脱两个嵌入点约束的阻力,即通过该阻力感操作者能够知晓线体3被拉伸出一个拉伸圈31。
如图5所示,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球状凸起的限位结构32,以使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保持于第一管体1的丝线中。当所有的拉伸圈31被抽拉而被拉伸呈直线状后,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的限位结构32可以使得线体3保持于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中,线体3无法继续被拉出从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中脱离,这样可以保证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始终与第一管体1连接在一起,避免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之间脱离。
在上述线体3嵌入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的结构中,如图5所示,当将第二管体2向下拉动时,线体3的拉伸圈31从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中被抽拉而被拉伸呈直线状后,该呈直线状后的线体3依然嵌入在第一丝线13的线圈14,其不会从第一丝线13的线圈14完全脱离出来,这样有效提高线体3与第一管体1连接的牢固性,线体3的第一位置处的限位结构32也不易从第一管体1的第一丝线13中被拉出。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管体编织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管体2由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通过编织结构制成,通过编织结构可获得直径在0.5mm至3mm直径可控的第二管体2。编织结构将第二丝线23按照顺时针和第三丝线24按照逆时针相互交织形成交错的网格结构,通过该网格结构也能够形成第二引流孔25。由于该第二引流孔25的数量巨大,可以在各个位置处提高第二管体2的内部和第二管体2的外部的连通性,从而提供更好的引流效果,有效缓解尿路梗阻。
通过控制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第二管体2径向方向的强度,同时还可以改变第二引流孔25的大小。作为优选的,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之间形成的夹角A在50度至130度之间,如此,既能够保证第二管体2在径向方向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且能够使得第二引流孔25的大小较大满足使用要求。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体与第二管体连接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线体3通过点胶、焊接或热熔粘结与第二管体2相固定连接,以形成第二位置。为了提高线体3与第二管体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线体3与第二管体2中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的相交处相固定连接,而且,线体3与第二管体2中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的相交处相固定连接的点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可以沿第二管体2的周向分布。
作为可行的,线体3可以为单股丝线。为了提高线体3的强度,线体3也可以为混合编制丝线。为了保证线体3的柔韧性,以便线体3形成的拉伸圈31能够较为容易的被释放出来,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线体3可以由聚合物制成,例如可以为涤纶、聚丙烯、聚乙烯等聚合物。
作为可行的,第一管体1中的第一丝线13和第二管体2中的第二丝线23、第三丝线24可以采用同种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不同种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对输尿管具有足够的支撑性,也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第一丝线13、第二丝线23和第三丝线24可以采用钛合金、钴合金、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镍钛合金)等具有合适弹性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成。当然,上述材料的具体选择需要满足为能够用于体内置入的医用材料。
本申请中输尿管支架的使用过程如下:在置入患者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所需要的输尿管支架长度,抽拉第二管体2,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可以释放嵌入在第一管体1内壁上的线体3,进而能较为精确的调整整个输尿管支架在纵向上的长度,使其更好的适应患者;最后,通过输送系统输将输尿管支架送到患者的输尿管内。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尿管支架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具有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之间套设设置;
线体,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处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接,所述线体的第二位置处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能够在相远离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或所述第二管体中被抽拉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在相远离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其中所述线体嵌入的管体由丝线形成;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插入至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中,所述第一管体由针织结构制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所述第一管体由第一丝线通过针织结构制成;所述第一丝线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形成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的所述第一丝线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内部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圈,再由外侧从相邻一周的线圈内部穿回到内侧;相邻连接的所述线圈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的所述线体由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的右侧之间穿过到外侧,然后弯曲成拉伸圈,再由外侧从所述第一管体的相邻圈的两个线圈的左侧之间穿过到内侧;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重复上述过程以形成至少一个所述拉伸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至少部分所述线体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壁嵌入在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所述线体在所述第二管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接形成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圈的长度在0.5cm至2c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在相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以使所有所述拉伸圈被释放后,所述第二管体的第三端仍位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第一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处具有球状凸起的限位结构,以使所述线体的第一位置保持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丝线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由第二丝线和第三丝线通过编织结构制成,所述编织结构将所述第二丝线按照顺时针和所述第三丝线按照逆时针相互交织形成交错的网格结构;所述线体通过点胶、焊接或热熔粘结与所述第二管体相固定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体为单股丝线或混合编制丝线。
CN202210322351.9A 2022-03-30 2022-03-30 输尿管支架 Active CN1145884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2351.9A CN114588496B (zh) 2022-03-30 2022-03-30 输尿管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22351.9A CN114588496B (zh) 2022-03-30 2022-03-30 输尿管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8496A CN114588496A (zh) 2022-06-07
CN114588496B true CN114588496B (zh) 2023-04-07

Family

ID=8181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22351.9A Active CN114588496B (zh) 2022-03-30 2022-03-30 输尿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84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2145A1 (en) * 2016-05-06 2017-11-09 University Hospitals Health Systems, Inc. Ureteral stent
CN210784865U (zh) * 2019-06-24 2020-06-19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一种新型输尿管支架管
CN211675844U (zh) * 2020-01-16 2020-10-16 浙江大学 一种双j管
CN211513063U (zh) * 2020-01-16 2020-09-18 浙江大学 一种输尿管支架管
CN212679349U (zh) * 2020-04-29 2021-03-12 郝东方 一种具有防迁移特征部的输尿管支架
CN114028044A (zh) * 2021-11-11 2022-02-1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一种远端定位的抗返流抗菌输尿管支架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8496A (zh) 2022-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3624B2 (en) Integrated stent repositioning and retrieval loop
US6395021B1 (en) Ureteral stent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3200884B (zh) 用于影响动静脉畸形中的血液流动的植入物
JP3398386B2 (ja) 織込形成された複合プロテーゼ
EP2136858B1 (en) Woven fabric with shape memory element strands
CA2146156C (en) Medical stents for body lumens exhibiting peristaltic motion
US6929626B2 (en) Intraluminally placeable textile catheter, drain and stent
JP3119831B2 (ja) 3次元織込構造により被覆されたステント
US9393137B2 (en) Method for loading a stent into a delivery system
JP5688019B2 (ja) 撚り線状ワイヤ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EP1551332B1 (en) Flat knitted st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11936090B (zh) 支架
WO1994012136A9 (en) Stents for body lumens exhibiting peristaltic
JP2008525159A (ja) 低輪郭のステント−移植片取付け機構
CN113271897A (zh) 具有抗迁移功能的支架
WO2022222684A1 (zh) 一种输尿管支架及制造方法
CN114052820B (zh) 一种血管支架
CN114588496B (zh) 输尿管支架
JP2023134841A (ja) 非外傷性スペーサを備えたステント
JP2008011942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
CN114681758A (zh) 输尿管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