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4263A -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4263A
CN114584263A CN202210061200.2A CN202210061200A CN114584263A CN 114584263 A CN114584263 A CN 114584263A CN 202210061200 A CN202210061200 A CN 202210061200A CN 114584263 A CN114584263 A CN 1145842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ending
receiving
retransmission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1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4263B (zh
Inventor
沈庆国
林杨
韩小芳
邱睿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Original Assignee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filed Cri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Security Zijinshan Laboratory
Priority to CN2022100612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4263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1582 priority patent/WO20231378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42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2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42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42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4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51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04L1/1883Time-out mechanisms using multiple tim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7Evaluation or update of window size, e.g. us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cknowledged [ACK]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接收端;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本发明适用于基站和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在报文达到最大重发次数或轮询定时器超期需挑选重发报文等情况下,避免连接重建或减少协议停顿时间,有效提高基站和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新无线系统/第四代无线系统5G/4G(5th generation/4th generation)无线网络中,基站gNB(gNodeB)和终端UE(User Equipment)间通过空口协议进行通信。基站和核心网接收过来的数据包首先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Packet Data ConvegenceProtocol),在进行IP(Internet Protocol)包头压缩和加密后,传输至无线链路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按照媒体接入控制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的传输需求进行分段和串接后,再传输至MAC层,最终从空中接口形成无线信号发送。其中,RLC协议遵循5G标准ts38.322或4G标准ts36.322,提供直通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非确认模式UM(Unacknowledge Mode)、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 Mode)等传输服务模式。RLC AM模式是面向连接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纠错、重复包检测、分段/重组和RLC SDU丢弃处理等功能,和MAC层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协同实现了一种更可靠的传输服务。
现有技术中,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重传超限处理方法和轮询Polling处理方法分别为:1)任何报文PDU(Protocol Data Unit)超过最大重发次数一定要断开RLC甚至对应终端所有空口协议。当只有个别PDU超最大重发次数,但其邻近的PDU已正确接收时,可以判断无线链路通信质量是较好的,而现有标准规范做法是向无线资源控制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报告,由RRC断开并重建对应终端所有空口协议连接,使得该终端UM、AM模式上的所有业务流都受到严重影响;2)当轮询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超期后需发轮询Polling时,若基站处于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无数据可发,或因发送窗口无空位等原因无法发送新报文等条件下(简称“双无条件”),现有标准规范做法是选择已发送的报文集合中报文序号最大的PDU,然而该报文可能位于收方highest_status之上,而不能及时触发status报告,导致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延迟重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当个别报文超最大重发次数就立即断开RLC甚至对应终端所有空口协议影响过大,以及在双无条件下,当t-PollRetransmit超期时,挑选最大报文序号SN(Sequence Number)的报文进行重发以携带Polling时,不能及时触发status报告,导致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延迟重发的问题,有效提高终端通信速率和可靠性,以及尽快触发接收端发送status报文避免带来副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可选的,在所述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可选的,所述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有效状态,则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超期状态,或重传所述短报文的次数达到预设阀值,则上报无线资源控制层进行空口协议重连。
可选的,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若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的全部报文的重传次数均已达到预设阀值,则选择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否则将报文序号最小且重传次数未达到预设阀值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可选的,所述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可选的,所述第二报文为所述发送端在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挑选的报文序号最小的报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发送端,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对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接收端,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应用于发送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应用于接收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应用于发送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或应用于接收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由此可见,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将重发超限的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接收端的方法,可以快速推动发送和接收窗口向前滑动,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另一方面采用更合理的选择某些报文序号对应的报文进行重发的方方,可以尽快触发接收端发送status报文避免带来副作用。通过上述方法,使得RLC的AM模式在个别报文重传超限时可以避免连接重建、在双无条件下减少协议停顿时间,进而达到增强系统的性能的目的。本发明可以与现有第五代新无线系统5G NR(5th generation New Radio)标准保持兼容,配合PDCP、RRC等层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和增强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协议栈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短报文格式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短报文格式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接收端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在确认模式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接收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接收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基站gNB(gNodeB)和终端UE(User Equipment)间通过空口协议进行通信。基站和核心网接收过来的数据包首先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DCP(Packet Data Convegence Protocol),在进行IP(Internet Protocol)包头压缩和加密后,传输至无线链路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按照媒体接入控制层MAC(MediaAccess Control)的传输需求进行分段和串接后,再传输至MAC层,最终从空中接口形成无线信号发送。其中,RLC协议遵循5G标准ts38.322或4G标准ts36.322,提供直通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非确认模式UM(Unacknowledge Mode)、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Mode)等传输服务模式。RLC AM模式是面向连接的服务模式,可实现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纠错、重复包检测、分段/重组和RLC SDU丢弃处理等功能,和MAC层提供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协同实现了一种更可靠的传输服务。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 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本发明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由于终端设备与其它网络设备(例如核心网设备、接入网设备(即基站))一起构成一个可支持通信的网络,在本发明中,终端设备也视为一种网络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也可以是CU(Central Unit,集中控制单元)或者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网络设备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在一些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节点,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也可以地理上分开布置。
在本发明中,基站和终端都是既可以做发送端又可以做接收端。不失一般性,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基站为发送端,终端为接收端进行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发送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在本步骤中,基站在重传终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先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文,该状态报文包括终端未接收完全的SN报文或其分段的否定应答位NACK信息和其他报文显式或隐含的肯定应答位ACK信息,且短报文序号与第一报文序号相同。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后,发现sn-1、sn+1、……、sn+i等报文的ACK,启动该终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TxLinkTimer(该定时器为本发明新设,每当状态报文中显式或隐含地含有新的被确认的SN时需要重新启动该定时器),该定时器将在预定义时间TxLinkLive后失效;发现序号为sn的报文或其分段需要重发,将其重传次数+1后,又发现重传已超过最大次数而定时器TxLinkTimer有效,则构造短报文发送至终端。具体的,如图2所示,当SN已超过最大重传次数maxRetxThreshold时,如果定时器TxLinkTimer处于有效状态,则不按现有ts38.322做法(向RRC报告、启动RRC重连接),而是将SN的PDU数据长度置为0(即data部分为空)形成短报文,然后发向终端;如果TxLinkTimer处于超期状态下,则仍按现有ts38.322做法处理(向RRC报告、启动RRC重连接)。其中,短报文的PDU格式如图5和图6所示。
步骤102: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在本步骤中,如图3所示,基站在步骤2至步骤3的处理过程中,当满足标准ts38.322之5.3.3.2节的条件时,在当前发送的AM PDU中设置Polling标记位,当前的PDU的SN存为SNp,此时启动定时器t-PollRetransmit。如果t-PollRetransmit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在还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中优先选择SN最小的且未达最大重发次数的报文进行重发,并携带Polling位,如图7所示,具体处理过程为:经过一定时间,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超期(说明还没有收到包含SNp之ACK的status报文),并且满足双无条件,发送端AM实体从当前发送窗口中优先选择还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序号最小的且未达最大重发次数的SN报文(如果所有未收到确认的报文都已达到最大重发次数,则选择其中SN最小的报文);在选出需要重发的SN报文后,同时在报文中插入Polling标记位,由RLC AM实体将其发送出去;其中,若在t-PollRetransmit定时器超期之前,收到包含对SNp的status报文,则停止和重置t-PollRetransmit定时器。需要说明的是,按照现有协议标准给出的方案,是找一个已发给终端最大SN的PDU进行重传并设置Polling,或者是随机找一个未收到肯定确认的SN所对应的PDU进行重传并设置Polling。其中,若用最大的SN之PDU,则在接收端该SN可能不满足SN<RX_Highest_Status或SN>=RX_Next+AM_Window_Size,从而不能及时触发status报告;若用最小的SN之PDU,则可能已率先到达最大重发次数,再次重发就容易触发链路故障事件,引起rlc连接复位。
本发明提供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由此可见,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将重发超限的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接收端的方法,可以快速推动发送和接收窗口向前滑动,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另一方面采用更合理的选择某些报文序号对应的报文进行重发的方方,可以尽快触发接收端发送status报文避免带来副作用。通过上述方法,使得RLC的AM模式在个别报文重传超限时可以避免连接重建、在双无条件下减少协议停顿时间,进而达到增强系统的性能的目的。本发明可以与现有第五代新无线系统5G NR(5th generation New Radio)标准保持兼容,配合PDCP、RRC等层协议,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服务质量和增强系统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在本实施例中,当状态报文中显式或隐含地含有以前未被确认的序号时,发送端重新启动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有效状态,则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超期状态,或重传所述短报文的次数达到预设阀值,则上报无线资源控制层进行空口协议重连。
在本实施例中,若在预定时间内,未收到接收端发来的包括对所述短报文肯定确认的状态报文,则重发短报文。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若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的全部报文的重传次数均已达到预设阀值,则选择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否则将报文序号最小且重传次数未达到预设阀值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个别报文超最大重发次数时,采用发送包含该报文序号SN之短报文的方法,快速推动发送和接收窗口向前滑动,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个别报文超最大重发次数,是指发送端在一个预先定义的时间内有其他报文发送成功(已收到确认应答),这些报文没有超最大重发次数;所述短报文是一个RLC AM模式的PDU,它的数据长度置为0,它的序号SN为超过最大重发次数的那个PDU的序号;所述推动发送窗口向前滑动,是指发送端发送窗口的下沿TX_Next_Ack向上移动;所述推动接收窗口向前滑动,是指更新RX_Next状态变量,同时根据当前短报文的SN序号,按需更新RX_Highest_Status,RX_Next_Highest和RX_Next_Status_Trigger等状态变量;所述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是指不在达到最大重发次数时就向RRC上报这一事件从而触发空口协议重连,而是继续重发短报文达到预先定义的后续次数时才上报RRC进行重连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轮询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超期需发Polling时,若发送端处于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无数据可发,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等原因无法发新报文等条件(简称“双无条件”),采用合理地选择某些SN的报文进行重发的方法,以尽快触发接收端发送status报文且避免带来副作用。其中,所述合理地选择某些SN的报文进行重发的方法,是指采用在还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中优先选择SN最小的且未达最大重发次数的报文进行重发(如果所有未收到确认的报文都已达到最大重发次数,则选择其中SN最小的报文),并携带Polling位;所述尽快触发接收端发送status报文,是指较小SN的报文到达接收端后,SN满足标准ts38.322所规定的SN<RX_Highest_Status或SN>=RX_Next+AM_Window_Size的可能性更大,从而实现statu报文的触发;所述避免带来副作用,是指所重发的报文未达最大重发次数,从而避免引起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等相关处理。
由此可见,本发明公开了无线链路控制协议RLC在确认模式AM下减少连接重建以及轮询触发的重传报文方法,涉及5G、4G等无线通信网,能够解决某些情况下不必要的连接重建或协议停顿时间较长等问题。本发明包括:当只有个别报文超最大重发次数,采用发送包含该报文序号SN之短报文的方法,促进发送和接收窗口快速滑动,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当轮询定时器超期需发轮询时,若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无数据可发,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等原因无法发新报文,采用在还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中优先选择SN最小的且未达最大重发次数的报文进行重传,并携带Polling位。本发明适用于5G、4G等基站和终端间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增强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在确认模式AM下的通信性能。
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RLC AM模式下,基站gNB发送端根据业务特性将PDCP层的数据包下发到RLC层的AM实体,形成RLC AM实体的待发数据。gNB发送端MAC层按需从RLC层AM等实体获取待发数据,将一个或多个RLC PDU组装成一个MACPDU。其中,由RLC AM实体待发数据形成的RLC AM PDU包含SN、P、SI、SO和data等字段。gNB发送端物理层将MAC PDU从空中接口发送至UE接收端。UE接收端物理层收到从空中接口发送来的报文,解码成功之后上传到MAC层,MAC对收到的报文进行解包处理,获得AM PDU报文并上传到RLC的AM实体。假设在某段时间内完全接收的各AM PDU报文包含的SN号为sn-1、sn+1、……、sn+i,sn+i位于接收窗口内,但SN报文并未接受完全。由此,RLC AM接收端构造相应的状态报文并发给基站侧的RLC AM发送端,状态报文包含SN报文或其分段的NACK信息和其他报文显式或隐含的ACK信息。gNB收到状态报文,发现sn-1、sn+1、……、sn+i等报文的ACK,启动该终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TxLinkTimer,该定时器将在预定义时间TxLinkLive后失效;发现序号为sn的报文或其分段需要重发,将其重传次数+1后,又发现重传已超过最大次数而定时器TxLinkTimer有效,则构造短报文发送到接收方。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应用于接收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包括:
步骤201: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在本步骤中,UE接收端物理层收到从空中接口发送来的报文,解码成功之后上传到MAC层,MAC对收到的报文进行解包处理,获得AM PDU报文并上传到RLC的AM实体。假设在某段时间内完全接收的各AM PDU报文包含的SN号为sn-1、sn+1、……、sn+i,sn+i位于接收窗口内,但SN报文并未接受完全。由此,RLC AM接收端构造相应的状态报文并发给基站侧的RLC AM发送端,状态报文包含sn报文或其分段的NACK信息和其他报文显式或隐含的ACK信息。
步骤202: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在本步骤中,如图2所示,UE收方收到基站侧发送的短报文,解析完相应的报文头部后,发现数据长度部分为0,则认为是短报文,根据解析报文头部信息得到的SN号等其他信息,将其缓存的原有sn对应分段(如果有的话)清空,然后更新接收窗口相关状态变量、按需触发status报告。由于data部分为空,RLC AM实体收方并不向上层提交任何数据报文。相应的,基站发方等待含有SN之ACK的status报告,若未按时收到则继续重发该短报文,如果SN的总重发次数超过最大次数maxRetxThreshold+后续次数Δ(Δ为某个预先定义的正整数),则上报RRC进行重连操作。在同样的信道误码率情况下,短报文发送正确概率得到极大提高,能够快速推动发送和接收窗口向前滑动。因此,本发明既比单纯增大原始报文重发次数的方法更容易推动窗口滑动,也比过早上报RRC进行重连的方法合理。收发双方的其余行为,仍与现有标准ts38.322兼容,并使性能得到提高。
步骤203: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在本步骤中,如图7所示,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报文,并根据报文触发正常的向基站发送状态报文的流程。
由此可见,本发明当只有个别报文超最大重发次数,采用发送包含该报文序号SN之短报文的方法,促进发送和接收窗口快速滑动,避免过早上报RRC进行空口协议重连;当轮询定时器超期需发轮询时,若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无数据可发,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等原因无法发新报文,采用在还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中优先选择SN最小的且未达最大重发次数的报文进行重传,并携带Polling位。本发明适用于5G、4G等基站和终端间的数据传输,能够有效增强无线链路控制层RLC在确认模式AM下的通信性能。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报文为所述发送端在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挑选的报文序号最小的报文。
此外,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1,用于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第二处理模块2,用于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对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能够实现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发送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接收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3,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第四处理模块4,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第五处理模块5,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能够实现应用于接收端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包括存储器1120,收发机1100,处理器1110。
其中,在图1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1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1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11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120可以存储处理器11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1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存储器11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110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111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设备能够实现应用于发送端设备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发送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包括存储器1220,收发机1200,处理器1210。
其中,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1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0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121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20可以存储处理器121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210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存储器12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1200,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1210,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接收端设备能够实现应用于接收端设备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实施例的所有方法步骤并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发送端,包括: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有效状态,则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若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处于超期状态,或重传所述短报文的次数达到预设阀值,则上报无线资源控制层进行空口协议重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包括:
若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的全部报文的重传次数均已达到预设阀值,则选择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否则将报文序号最小且重传次数未达到预设阀值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5.一种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包括:
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报文为所述发送端在未收到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挑选的报文序号最小的报文。
8.一种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当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次数达到预设阀值时,将所述第一报文重组成短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一报文为RLC/AM数据报文,短报文为数据字段长度为0的特殊RLC/AM数据报文,且所述短报文序号为所述第一报文序号;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当轮询定时器超期且满足双无条件时,在未收到所述接收端肯定确认的报文集合中将报文序号最小的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其中,所述双无条件为发送缓冲区和重发缓冲区当前时刻无数据可发送,以及因发送窗口无空位无法发新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在重传接收端未接收的第一报文前,还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接收端发送的状态报文,并启动所述发送端发送链路可用状态定时器;其中,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所述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对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10.一种应用于基站或终端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向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所述状态报文包括对未接收的第一报文的否定确认,以及其他报文的肯定确认;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短报文,并根据所述短报文更新接收窗口状态变量以及向所述发送端反馈状态报告;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携带Polling位的第二报文,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触发向所述发送端发送状态报文操作。
11.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12.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13.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61200.2A 2022-01-19 2022-01-19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5842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00.2A CN114584263B (zh) 2022-01-19 2022-01-19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081582 WO2023137854A1 (zh) 2022-01-19 2022-03-18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1200.2A CN114584263B (zh) 2022-01-19 2022-01-19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4263A true CN114584263A (zh) 2022-06-03
CN114584263B CN114584263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771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1200.2A Active CN114584263B (zh) 2022-01-19 2022-01-19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4263B (zh)
WO (1) WO2023137854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478A (zh) * 2015-08-03 2017-02-15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rlc在轮询重传定时器超时后重传pdu的方法
WO2017168042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Optimized action at repeating arq poll
CN107567107A (zh) * 2017-09-29 2018-0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25989A (zh) * 2019-02-03 2020-08-11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1478A (zh) * 2015-08-03 2017-02-15 苏州简约纳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rlc在轮询重传定时器超时后重传pdu的方法
WO2017168042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Optimized action at repeating arq poll
CN107567107A (zh) * 2017-09-29 2018-01-0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11525989A (zh) * 2019-02-03 2020-08-11 夏普株式会社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7854A1 (zh) 2023-07-27
CN114584263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1239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82365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ollision with an ack/nack signal
US10602400B2 (en)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KR101532789B1 (ko) 재전송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harq 동작 방법
US9565007B2 (en) Method of receiving a point-to-multipoint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5305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of an uplink transmission collision with an ack/nack signal
US2010030305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tsp setting to minimize duplicate packet transmissions
WO2014204367A1 (en) Polling and reporting mechanism
US9930694B2 (en) Re-transmitting a poll to a peer protocol entity when a timer expires
CN112187414B (zh) 指示数据传输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WO2019178854A1 (zh) 重传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EP3435576A1 (en) An apparatus, a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packet transmission
CN114584263B (zh)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EP199331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lling transmission st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360913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220617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11654360B (zh) 一种非激活态的切换处理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9228241A1 (zh) 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57223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24792A1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9846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238689A1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7917883A (zh) 用于管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业务的方法和接收器
CN11759621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033478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