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5989A -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25989A
CN111525989A CN201910108853.XA CN201910108853A CN111525989A CN 111525989 A CN111525989 A CN 111525989A CN 201910108853 A CN201910108853 A CN 201910108853A CN 111525989 A CN111525989 A CN 111525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entity
status report
final destination
rlc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088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芳英
堀贵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G Innovation Co Ltd,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FG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088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259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4208 priority patent/WO202015656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525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25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有助于实现多跳IAB网络中的端到端无丢包传输。

Description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在多跳网络中发送和接收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对应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018年9月,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RAN#81次全会上,高通提出了一个关于NR一体接入和回程(Integrated Access andBackhaul for NR,简称IAB)的工作项目(参见非专利文献:RP-182882:New WID: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for NR),并获批准。在RAN2#104次会议上达成在多跳的IAB网络中针对数据传输采用逐跳自动重传请求(Hop-by-Hop Automatic Repeatrequest,记为HbH ARQ)机制,这种数据传输也称为HbH ARQ传输(下文中也简称为多跳传输)。HbH ARQ传输的问题之一是无法保证端到端的无丢包传输(lossless delivery)。在目前的RLC ARQ中,RLC状态报告中报告的是当前一跳的RLC接收实体对RLC SDU或RLC PDU的接收情况。当RLC发送实体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将成功发送的RLC SDU或RLC PDU指示给PDCP实体,PDCP实体在接收到所述指示后删除对应的PDCP PDU和PDCP SDU。在上行传输中,如果数据被接入IAB节点成功接收后,UE将删除对应的数据,随后接入IAB节点将数据转发给下一跳并删除。此时,如果中间IAB节点发生故障,则这些被UE认为已成功发送的数据将不能被IAB施主接收到。基于此,IAB工作项目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定义一种机制来确保基于HbH ARQ的无丢包传输。本公开致力于解决HbH ARQ传输中的传输丢包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增强的RLC状态报告,以实现多跳IAB网络中的端到端无丢包传输。所提出的增强的RLC状态报告包含关于多跳传输中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对RLC数据单元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信息。由此,RLC发送实体可以通过该增强的RLC状态报告获知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对RLC SDU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识别出途中丢包的情形,通过重传实现无丢包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跳传输中的发送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包括: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节点可以是用户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送节点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收到来自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肯定确认的RLC数据单元,将其指示给上层。作为替代或补充,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对于收到来自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否定确认的RLC数据单元,将其从重传缓存区中删除。
可选地,所述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
指示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远端N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range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range字段指示从对应的远端NACK_SN开始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和远端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FMSN字段和Bitmap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FM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Bitmap字段指示在所述FMSN之后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第一指示字段、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所述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
所述ACK_SN字段指示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NACK_SN字段指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可选地,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第一指示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所述NACK_SN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NACK_SN字段指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跳传输中的接收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包括: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以及,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造RLC状态报告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询问而执行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多跳数据传输的路径中的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的询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节点可以是用户设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节点可以是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发送模块,配置为: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接收模块,配置为: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以及,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发送模块,配置为: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接收模块,配置为: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以及,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模块、接收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所述处理模块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所述接收模块配置用于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设备的查询和/或RLC状态报告。所述发送模块配置用于向其他通信设备发送RLC状态报告和/或查询。
根据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上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示出了多跳IAB网络中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多跳IAB网络中下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跳传输中的发送节点处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跳传输中的接收节点处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9~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RLC状态报告的结构示例。
图17示出了多跳IAB网络中的上行数据传输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阐述。应当注意,本公开不应局限于下文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另外,为了简便起见,省略了对与本公开没有直接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防止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
下面描述本公开涉及的部分术语,如未特别说明,本公开涉及的术语采用此处定义。本公开给出的术语在NR、LTE和eLTE中可能采用不同的命名方式,但本公开中采用统一的命名,在应用到具体的系统中时,可以替换为相应系统中采用的命名。
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的传输模式可以配置为透传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或确认模式AM之一。当RLC实体配置为透传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或确认模式AM时,其可以分别被称为TM RLC实体、UM RLC实体或AM RLC实体。在目前的3GPP通信系统中,仅AM RLC实体支持ARQ,因此本公开的下面的实施例中,对等RLC实体都是指对等AMRLC实体;相应的,AM RLC实体发送端的对等AM RLC实体是指直接通信(即同一跳)的AM RLC实体接收端,AM RLC实体接收端的对等AM RLC实体是指直接通信(即同一跳)的AM RLC实体发送端。直接通信(即同一跳)的RLC实体发送端和RLC实体接收端互称为对等RLC实体。在本公开的下面的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RLC实体指AM RLC实体。
AMD:AM data,AM数据。
图1给出了多跳IAB网络上行数据传输示意图。在图1中,RLC Tx是RLC实体发送端,RLC Rx是RLC实体接收端。本公开实施例中,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端和RLC实体接收端互称为对等RLC实体。例如,在图1中,UE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IAB节点1中的RLC Rx,反之亦然。IAB节点1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IAB节点2中的RLC Rx,反之亦然。IAB节点2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IAB施主中的RLC Rx,反之亦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IAB施主中的RLC Rx称为UE中的RLC Tx的远端RLC实体。相应的,IAB施主或IAB施主DU或IAB施主DU中的RLC实体接收端是上行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
图2给出了多跳IAB网络下行数据传输示意图。与上行数据传输的情况类似,在图2中,IAB施主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IAB节点2中的RLC Rx。IAB节点2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IAB节点1中的RLC Rx,反之亦然。IAB节点1中的RLC Tx的对等实体是UE中的RLC Rx,反之亦然。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位于UE中的RLC Rx称为IAB施主中的RLC Tx的远端RLC实体。相应的,UE或UE中的RLC实体接收端是下行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上一跳/下一跳是指RLC实体的对等RLC实体,即直接通信的实体,例如在上行数据传输中,IAB节点1的上一跳是用户设备,下一跳是IAB节点2。在下行数据传输中,IAB节点1的下一跳是用户设备,上一跳是IAB节点2。
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
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
SDU:Service Data Unit,服务数据单元。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从上层接收或发往上层的数据称为SDU,将发往下层或从下层接收的数据称为PDU。在本文中,也将PDU和SDU统称为数据单元。例如,RLC实体从上层接收的数据或发往上层的数据称为RLC SDU;RLC实体从MA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或发往MAC实体的数据称为RLC PDU。在本文中,也将RLC PDU和RLC SDU统称为RLC数据单元。在用户设备UE中,PDCP实体是RLC实体的上层。在IAB节点和IAB施主中,适配实体是RLC实体的上层。在中间IAB节点中,适配PDU是RLC SDU,因为适配实体在接收到RLC SDU后直接根据数据转发规则或UE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转发。在接入IAB节点中,对IAB节点对应的本地UE的RLC实体来说,适配SDU是RLC SDU。这是因为,当接入IAB节点接收到来自其他IAB节点或IAB施主的适配PDU时,适配实体移除适配PDU的头部并根据数据转发规则或UE标识或逻辑信道标识将得到的适配SDU递交给下层或RLC层,此时RLC SDU就是适配SDU。此外,当IAB节点接收到来自本地UE的RLC实体的RLC SDU时,为其增加适配头部得到适配PDU并根据数据转发规则转发。在中间IAB节点中,适配实体从RLC实体接收RLC SDU,并根据目的地址转发到另一个RLC实体,从适配层看来,所述RLC SDU就是适配PDU。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包含适配层头部(例如下行传输中来自另一IAB节点或IAB施主的RLC SDU)的RLC SDU称为适配PDU,将不包含适配层头部的RLC SDU(在上行传输中,来自本地UE的RLC SDU)称为适配SDU。
IAB节点:IAB-node,指支持用户设备的无线接入和无线回程接入流量的RAN节点(RAN node that supports wireless access t0UEs and wirelessly backhauls theaccess traffic)。用于支持UE无线接入的IAB节点称为UE的接入IAB节点,相应的UE称为IAB节点的本地UE。
IAB施主:IAB-donor,为核心网络提供UE接口,并为IAB节点提供无线回程功能的RAN节点(RAN node which provides UE’s interface tocore network and wirelessbackhauling functionality to IAB-nodes)。
状态PDU:STATUS PDU。
如果在RLC层,状态PDU也可称RLC状态PDU,它包括状态PDU的负载和RLC控制PDU头部。RLC控制PDU头部可包含一个D/C字段和一个CPT字段。D/C字段指示一个RLC PDU是RLC数据PDU还是RLC控制PDU。D/C字段取值为0,表示RLC PDU是RLC控制PDU;D/C字段取值为1,表示RLC PDU是RLC数据PDU。CPT(Control PDU Type)字段指示RLC控制PDU的类型。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3GPP TS38.322中定义的RLC状态报告(也称为状态PDU)称为第一RLC状态报告。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被AM RLC实体的接收端用来通知对等AM RLC实体哪些RLC数据PDU被成功接收和哪些RLC数据PDU被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
DRB:Data Radio Bearer carrying user plane data,承载用户面数据的数据无线承载或简称数据无线承载。
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信令无线承载。
CU:Central Unit,中心单元或记为gNB-CU。一个CU具有(hosting)或至少具有基站的RRC、SDAP和PDCP协议或者en-gNB的RRC和PDCP协议,并控制一个或多个DU或gNB-DU。gNB-CU终止与gNB-DU连接的F1接口。CU又可分为CU-CP(或记为gNB-CU-CP)和CU-UP(或记为gNB-CU-UP)。CU-CP是一个逻辑节点,承载RRC和gNB-CU的PDCP协议的控制面部分,用于en-gNB或gNB。gNB-CU-CP终止与gNB-CU-UP连接的E1接口和与gNB-DU连接的F1-C接口。CU-UP是一个逻辑节点,用于承载en-gNB的gNB-CU的PDCP协议的用户面部分,以及gNB-CU的PDCP协议的用户面部分和gNB-CU的SDAP协议。gNB-CU-UP终止与gNB-CU-CP连接的E1接口和与gNB-DU连接的F1-U接口。
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DU是具有或至少具有RLC、MAC和物理层的逻辑节点。DU可以位于IAB节点或IAB施主中。在IAB节点或IAB施主中,DU还可以具有适配层。
MT:Mobile-Termination,移动终端。MT是IAB节点中用于终止与IAB施主或其他IAB节点的回程Uu接口的无线接口层(MT is referred to as a function residing onan IAB-node that terminates the radio interface layers of the backhaul Uuinterface toward the IAB-donor or other 1AB-nodes)。
每个IAB节点通过MT连接到上行IAB节点或IAB施主,并通过DU与UE或下行IAB节点的MT建立RLC通道。IAB施主通过DU来支持UE和下行IAB节点的MT。换言之,在上行传输中,IAB节点的AM RLC实体发送端位于MT,IAB节点的AM RLC实体接收端位于DU;在下行传输中,IAB节点的AM RLC实体发送端位于DU,IAB节点的AM RLC实体的接收端位于MT。
RLC-BearerConfig信元:所述信元用于配置RLC实体、MAC中对应的逻辑信道、以及与PDCP实体(服务的承载)的关联(used to configure an RLC entity,a correspondinglogical channel in MAC and the linking to a PDCP entity(served radiobearer))。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跳传输中的发送节点处执行的方法100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发送节点可以指多跳传输中的源节点或者任一中间节点,其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RAN节点。对于上行数据传输,以图1为例,该发送节点可以是UE或者IAB节点1或者IAB节点2。对于下行数据传输,以图2为例,该发送节点可以是IAB施主或者IAB节点2或者IAB节点1。
具体地,方法100可以由发送节点的AM RLC实体来执行。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10中: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即对等RLC实体,或称下一跳RLC实体)发送询问或者包含询问的RLC PDU。
在步骤S120中,从所述对等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所述RLC状态报告的类型至少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前述3GPP TS38.322中定义的RLC状态报告(称为第一RLC状态报告)。第一RLC状态报告指示哪些RLC数据单元(RCL SDU或RLC PDU)被对等AM RLC实体成功接收和哪些RLC数据单元被对等AM 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也即,第一RLC状态报告中的反馈信息与对等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
第二类是本公开提出的增强的RLC状态报告(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二RLC状态报告)。第二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也即,该增强的RLC状态报告中包含与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的反馈信息。优选地,该增强的RLC状态报告也可以包含与对等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的反馈信息,如现有的第一RLC状态报告中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所述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可以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所述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包含在RLC状态报告中所包含的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中。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
指示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所述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可以通过第二RLC状态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来指示。出于示例说明的目的,而非限制,下面示出第二RLC报告的若干可选示例。
在第一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所述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包含在RLC状态报告中所包含的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中,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在第二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远端N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range字段,其中,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所述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未包含在RLC状态报告中所包含的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中),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range字段指示从对应的远端NACK_SN开始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在第三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和远端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在第四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FMSN字段和Bitmap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FM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Bitmap字段指示在所述FMSN之后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在第五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第一指示字段、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所述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
所述ACK_SN字段指示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NACK_SN字段指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在第六示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第一指示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所述NACK_SN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NACK_SN字段指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如前所述,优选地,第二RLC状态报告在包含与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的反馈信息之外,还可以包含与对等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的反馈信息,如现有的第一RLC状态报告中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信息。如此,可以容易地分别通过在上述示例中加入现有的第一RLC状态报告中的若干的字段而得第二RLC状态的报告的变形示例。在这种变形示例中,该类型字段可以是新字段,或者可以重用现有的字段(如CPT字段)。这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100还可以包括对接收的RLC状态报告的处理。例如方法100可以包括:解析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以获得针对RLC数据单元的肯定确认ACK和/或否定确认NACK。可选地,方法100还可以包括:对于收到来自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肯定确认的RLC数据单元,将其指示给上层。作为替代或补充,方法100还可以包括:对于收到来自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否定确认的RLC协议数据单元和/或RLC服务数据单元,将其从重传缓存区中删除。
通过方法100,接收节点(具体地,它的RLC发送实体)可以通过接收的第二RLC状态报告获知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对RLC SDU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识别出途中丢包的情形,通过重传实现无丢包传输。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多跳传输中的接收节点处执行的方法200的流程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接收节点可以指多跳传输中的最终目的地节点或者任一中间节点,其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RAN节点。对于下行数据传输,以图2为例,该接收节点可以是UE或者IAB节点1或者IAB节点2。对于上行数据传输,以图1为例,该接收节点可以是IAB施主或者IAB节点2或者IAB节点1。
具体地,方法200可以由接收节点的AM RLC实体来执行。
如图4所示,在步骤S210中: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在步骤S220中,发送所构造的RLC状态报告。换言之,将所构造的RLC状态报告递交给下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10是响应于接收到询问而执行的。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之前,方法200还包括:接收来自多跳数据传输的路径中的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即前一跳RLC实体)的询问。该询问用于RLC实体发送端请求其对等RLC实体发送一个状态报告。
如前所述,所述RLC状态报告的类型至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前述3GPP TS38.322中定义的RLC状态报告(称为第一RLC状态报告)。第二类是本公开提出的增强的RLC状态报告(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二RLC状态报告)。关于这两类RLC状态报告已经参考图3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通信设备10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和接收模块14。
发送模块12可以配置为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
接收模块14可以配置为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可选地,第一通信设备10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和/或存储单元等。
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是执行参考图3描述的方法100的发送节点,其中发送模块12和接收模块14可以分别执行步骤S110和S120。同样,第一通信设备10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RAN节点。
关于第一通信设备10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见上文关于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通信设备20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第二通信设备20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2和发送模块24。
处理模块22可以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发送模块24可以配置为发送所构造的RLC状态报告。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20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该接收模块可以配置为接收来自多跳数据传输的路径中的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的询问。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2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等。
第二通信设备20可以是执行参考图4描述的方法200的接收节点,其中处理模块22和发送模块24可以分别执行步骤S210和S220。
同样,第二通信设备20可以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RAN节点。
关于第二通信设备20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见上文关于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30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通信设备3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32、接收模块34和处理模块36。
处理模块36可以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发送模块32可以配置用于向其他通信设备发送RLC状态报告和/或查询。
接收模块34可以配置用于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设备的查询和/或RLC状态报告。
通信设备30在操作为发送节点时可以执行方法100,在操作为接收节点时可以执行方法200。关于通信设备30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见上文关于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又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40的示意框图。如图所示,通信设备40可以包括收发机42、处理器44和存储器46。
通信设备40可以是上述第一通信设备10、第二通信设备20或通信设备30的具体实现示例。处理器46可以存储处理器44可执行的指令,使得通信设备40执行以上结合图3和/或图4描述的方法100和/或200。
关于通信设备40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见上文关于方法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RLC数据单元可以是RLC SDU或RLC PDU。通常,包含在状态报告指示中用于指示给上层或转发RLC实体的RLC数据单元是RLC SDU,而RLC状态报告中包含的是RLC PDU的肯定或否定确认。
本公开上面提到的远端ACK_SN、远端NACK_SN和远端NACK_range字段分别与下面实施例中的第二ACK_SN、第二NACK_SN和第二NACK_range字段表示的含义相同。
下面以IAB节点和用户设备为例对本公开的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IAB节点中AM RLC实体发送端需要执行的操作。
在步骤001中,AM RLC实体发送端接收到来自对等实体(例如,用户设备或其他IAB节点或IAB施主的AM RLC实体接收端)的RLC状态报告(也可称为状态PDU)。所述RLC状态报告是第一RLC状态报告或是第二RLC状态报告。
具体地,所述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RLC状态报告类型、第一ACK_SN、第二ACK_SN、第一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E4、第一NACK_range、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可选地,所述状态报告还可以包括其他扩展字段E5、E6等等。其中:CPT表示RLC控制PDU的类型;RLC状态报告类型用于指示接收到的状态报告的类型,RLC状态PDU中其他字段与状态报告类型相关,可以设置RLC状态报告类型字段取值为0或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CPT的不同取值表示不同类型的RLC状态报告。此时,在第一RLC状态PDU和/或第二RLC状态PDU中不包括RLC状态报告类型字段。表1给出了通过设置CPT的不同取值表示不同的RLC状态报告。表1中,状态PDU是第一状态PDU,增强的状态PDU是第二状态PDU,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状态PDU称为状态PDU,第二状态PDU称为增强的状态PDU。另外,状态PDU也称为状态报告,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替换使用。可以预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RLC状态报告是3GPP标准文献TS38.322中定义的RLC状态报告,即当CPT取值为000时是第一RLC状态报告,当CPT取值为001或100(也可以是其他值)时是第二RLC状态报告。
表1 CPT字段解释
Figure BDA000196726779000017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未特别说明,第一ACK_SN、第一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第一NACK_range与3GPP TS38.322中定义的ACK_SN、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NACK_range相同,是第一状态PDU中可包含的字段。具体地,第一ACK_SN用于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且所述RLC SDU(或RLC PDU)未在状态PDU中报告为未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PDU)可由第一NACK_SN和/或第一NACK_range和/或SOstart和/或SOend指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多跳IAB网络中,所述第一ACK_SN是指未被对等AM RLC实体接收端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序列号)。AM RLC实体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状态报告时,它认为所有序列号小于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都已被其对等实体或对等AM RLC实体接收,但以下除外:序列号为状态PDU的中指示NACKSN的RLC SDU(或RLC PDU)、由状态PDU用NACK_SN,SOstart和SOend指示的RLC SDU的一部分、由状态PDU用NACK_SN和NACK_range指示的RLC SDU、由状态PDU用NACK_SN、NACK_range、SOstart和SOend指示的RLC SDU的一部分。第一NACK_SN用于指示被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未接收到或已丢失的RLC SDU的序列号。E1、E2、E3和E4字段是扩展比特字段。E1用于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本公开中所述随后是否有某个集合是指在对应的PDU中在所述扩展比特之后是否包含对应的集合)。E1字段取值为0表示随后没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E1字段取值为1表示随后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反之亦然。E2用于指示随后是否有SOstart和SOend的集合,E2取值为0表示没有,E2取值为1表示有,反之亦然。E3用于指示是否包含尚未收到的连续RLC SDU的信息,E3取值为0表示对应的NACK_SN后面不包含NACK_range字段,E3取值为1表示对应的NACK_SN后面包含NACK_range字段。SOstart字段用于指示序列号SN=NACK_SN的RLC SDU中被AM RLC实体检查为丢失的部分。更进一步,SOstart字段指示所述丢失部分的第一字节在原RLC SDU中的位置。SOend字段用于指示所述丢失部分的最后一字节在原RLC SDU中的位置(the SOendfield indicates the position of the last byte of the portion of the RLC SDUin bytes within the original RLC SDU)。第一NACK_range字段用于指示从第一NACK_SN开始连续丢失的RLC SDU数。
以下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RLC状态报告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第一ACK_SN、第一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第一NACK_range、第二ACK_SN、第二NACK_SN、E4。其中,第二ACK_SN指示已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SDU的最大序列号或者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且所述RLC SDU(或RLC PDU)未在状态PDU中报告为未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PDU)可由第二NACK_SN和/或第二NACK_range指示。第二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的序列号。E4用于指示随后是否有第二NACK_SN、E4集合。如果E4取值为0,表示随后没有NACK_SN、E4集合;如果E4取值为1,表示随后有第二NACK_SN、E4集合。图9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可选地,第二RLC状态报告还可以包含E5扩展字段,用于指示在该第二状态状态报告中是否包含NACK_SN、E4集合。如果E5取值为0,表示第二RLC状态报告中不包含NACK_SN、E4集合;如果E5取值为1,表示第二RLC状态报告中包含第二NACK_SN、E4集合。图10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第一ACK_SN、第一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第一NACK_range、第二ACK_SN、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E4、E5。其中,第二ACK_SN指示已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最大序列号或者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且所述RLC SDU(或RLC PDU)未在状态PDU中报告为未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可由第二NACK_SN和/或第二NACK_range指示。第二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的序列号。第二NACK_range字段用于指示从对应的第二NACK_SN开始连续丢失的RLC SDU数。序列号SN小于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即第二NACK_SN和第二NACK_range的和)的RLC SDU均被AM RLC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换言之,序列号SN满足第二NACK_SN≤SN≤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1的RLC SDU被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E4用于指示随后是否有第二NACK_SN、E4、E5集合。如果E4取值为0,表示随后没有第二NACK_SN、E4、E5集合;如果E4取值为1,表示随后有第二NACK_SN、E4、E5集合。E5用于指示是否包含尚未接收到的连续RLC SDU的信息,E5取值为0表示对应的第二NACK_SN后面不包含第二NACK_range字段,E5取值为1表示对应的第二NACK_SN后面包含第二NACK_range字段。反之亦然。图11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需要说明的是,E5也可以用E3代替,相应的第二NACK rang字段也可以用第一NACK_rang字段代替。
可选地,第二RLC状态报告还包含E6扩展字段,用于指示在第二状态状态报告中是否包含NACK_SN、E4、E5集合。如果E6取值为0,表示第二状态状态报告中不包含第二NACK_SN、E4、E5集合;如果E4取值为1,表示第二状态状态报告中包含第二NACK_SN、E4、E5集合。图12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情况下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中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第一ACK_SN、第一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第一NACK_range、第二ACK_SN。其中,第二ACK_SN指示已被最终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最大序列号或者被最终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所有序列号小于(或者小于或等于)第二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都被最终目的地(或远端RLC实体)确认正确接收。图13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情况下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第一ACK_SN、第一NACK_SN、第一NACK_range、FMSN、SOstart、SOend、E1、E2、E3、E4、Bitmap、位图长度、第二ACK_SN。FMSN字段用于指示发送窗(或接收窗)内第一个被远端RLC实体确认为丢失的RLC SDU或PDU的序列号。扩展字段E4用于指示随后是否有位图或者指示状态报告中是否包含位图。位图Bitmap用于指示,哪个或哪些RLC SDU(或PDU)被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正确接收或检测为丢失。位图中各位取值为0或1表示的意义如下表2-1所示,取值为0表示对应的RLC SDU丢失,取值为1表示对应的RLC SDU被正确接收,反之亦然。其中,位图第一位在位图中的位置(bit position)是1,序列号长度是指RLC SDU或PDU的序列号SN所占的比特数。图14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情况下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位图长度字段用于指示位图Bitmap所占的比特数。对等RLC实体接收到所述RLC状态报告时,认为发送窗内所有序列号小于或等于FMSN+位图长度且位图中取值为1的RLC SDU被远端RLC实体正确接收。另外,被远端RLC实体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最大序列号或PDU或下一个未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序列号为FMSN+位图长度+1。换言之,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为FMSN+位图长度+1。第二ACK_SN指示已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最大序列号或者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指示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且所述RLC SDU(或RLCPDU)未在状态PDU中报告为未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PDU)可由位图中对应位取值为0。如果如果状态报告中包含第二ACK_SN字段,则可以不包含FMSN字段。此时位图中位取值的解释如表2-2所示或表2-3所示。
表2-1位图中的位取值的解释
解释
0 序列号SN=(FMCSN+位图中的位置)模2<sup>序列号长度</sup>的RLC SDU丢失
1 序列号SN=(FMCSN+位图中的位置)模2<sup>序列号长度</sup>的RLC SDU被正确接收
表2-2位图中的位取值的解释
解释
0 序列号SN=(第二ACK_SN-位图中的位置)模2<sup>序列号长度</sup>的RLC SDU丢失
1 序列号SN=(第二ACK_SN-位图中的位置)模2<sup>序列号长度</sup>的RLC SDU被正确接收
表2-3位图中的位取值的解释
Figure BDA000196726779000022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ACK_SN、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E4、第一NACK_range。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如果E1字段取值为0,表示随后没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如果E1字段取值为1,表示随后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反之亦然。换言之,当CPT字段取值为第一状态报告对应的值(例如000),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和E3的集合(具体如表3所示);当CPT字段取值为第二状态报告对应的值(例如001或100),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E3和E4的集合(具体如表4所示)。E4字段指示ACK_SN、NACK_SN字段、SOstart、SOend和NACK_range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具体地,E4字段指示序列号为对应NACK_SN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还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还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具体如表5所示)。如果E4取值为0表示对应NACK_SN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或其分段(根据SOstart、SOend确定)是下一跳节点检测为已丢失;如果E4取值为1表示对应NACK_SN的RLCSDU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是远端RLC实体或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反之亦然。其中,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图15示出了这种情况下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表3当CPT=000(对应第一RLC状态PDU)时,E1取值的意义
Figure BDA0001967267790000231
表4当CPT=001或100(对应第二RLC状态PDU)时,E1取值的意义
Figure BDA0001967267790000232
表5 E4取值的意义
Figure BDA000196726779000023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LC状态报告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字段:CPT字段、第一ACK_SN、第二ACK_SN、NACK_SN、SOstart、SOend、E1、E2、E3、E4、NACK_range。其中,第二ACK_SN指示已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的最大序列号或者被最终目的地AM RLC实体接收端指示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且所述RLC SDU(或RLC PDU)未在状态PDU中报告为未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可由E4取值为1对应的NACK_SN和/或NACK_range指示。可选的,所述未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还可由E4取值为0对应的NACK_SN和/或NACK_range指示。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如果E1字段取值为0,表示随后没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如果E1字段取值为1,表示随后有NACK_SN、E1、E2、E3和/或E4的集合;反之亦然。换言之,当CPT字段取值为第一状态报告对应的值(例如000),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和E3的集合(例如如上面表3所示);当CPT字段取值为第二状态报告对应的值(例如001或100),E1字段指示随后是否有NACK_SN、E1、E2、E3和E4的集合(例如如上面表4所示)。E4字段指示NACK_SN、SOstart、SOend和NACK_range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具体地,E4字段指示序列号为对应NACK_SN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还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还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例如如上面表5所示)。如果E4取值为0表示对应NACK_SN的RLC SDU是下一跳节点(或对等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或其分段(根据SOstart、SOend确定)是下一跳节点检测为已丢失;如果E4取值为1表示对应NACK_SN的RLC SDU是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或者序列号为对应的NACK_SN以及序列号SN满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1的RLC SDU是远端RLC实体或最终目的地(例如IAB施主DU中的AM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反之亦然。其中,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图16示出了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时这种情况下的第二RLC状态报告的一个示例格式。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最终目的地也可称为RAN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或最后一跳,是RLC SDU或PDU最终要发送到的目的地,所述目的地是RAN中最后一跳。例如IAB施主DU或者UE或者IAB施主DU中的RLC实体接收端或者UE中的RLC实体接收端。下一跳也可称为对等RLC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将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ACK_SN的描述替换为以下描述得到的实施例也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第二ACK_SN用于指示下一个未被上层或适配层或最终目的地或远端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或指示)为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或者第二ACK_SN用于指示已被上层或适配层或最终目的地或远端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或指示)已成功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的最大序列号。将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NACK_SN的描述替换为以下描述得到的实施例也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第二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或上层或适配层或AM RLC实体接收所映射到的处于同一节点或用户设备的AM RLC实体发送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的序列号。
下面以图17为例说明上述替换实施例。图17给出了上行数据传输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7示出的示例中,IAB节点1和IAB节点2在转发RLC SDU的序列号时没有改变其序列号,但在基于逐跳ARQ的多跳IAB网络中,RLC SDU在不同节点间发送时序列号可能不同。这时,IAB节点中将保存接收到的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和在转发所述RLC SDU或RLC PDU时为其分配的序列号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样地,在接收到RLC状态报告时,也是基于所述映射关系来向对应的转发RLC实体指示或向上层指示相关的状态报告信息(即哪些RLC SDU被远端RLC实体确认正确接收,哪些RLC SDU被远端RLC实体检测为丢失)。在图17中,RLC Rx1接收到来自RLC Txue的序列号SN为0,2~7的RLC SDU(或RLC PDU),但序列号为1的RLC SDU(或RLC PDU)未接收到(或检测为已丢失)。RLC Tx1将所述接收到RLC SDU(或RLC PDU)中序列号为0、2~6的RLC SDU发送给RLC Rx2,其中序列号为2和6的RLC SDU(或RLC PDU)丢失(即未被RLC Rx2接收到或被RLC Rx2检测为丢失)。RLC Tx2将其中序列号为0,3,4的RLC SDU(或RLC PDU)发送给RLC Rx3,但是序列号为3的RLC SDU(或RLCPDU)丢失(即未被RLC Rx3接收到或被RLC Rx3检测为丢失)。此时,如果RLC Rx3接收到来自RLC Tx2的询问,将生成一个第一RLC状态PDU,其中第一ACK_SN被设置为5,第一NACK_SN被设置为3,然后将所述第一状态PDU发送给IAB节点2中对应的RLC实体(例如RLC Tx2)。在接收到所述第一RLC状态PDU后,将第一ACK_SN和第一NACK_SN指示上层或指示RLC Rx2。此时,如果RLC Rx2接收到来自RLC Tx1的询问。RLC Rx2生成一个第二RLC状态报告并发送给IAB节点1中对应的RLC实体,其中,第一ACK_SN被设置为6,第二ACK_AN被设置为5(即上层或转发RLC实体指示的NACK_SN),第一NACK_SN设置为2,另一个第一NACK_SN被设置为6,第二NACK_SN设置为3。IAB节点1中的RLC实体接收到所述状态报告后,将第二ACK_SN、序列号小于第二ACK_SN的第一NACK_SN以及第二NACK_SN指示给上层或RLC Rx1。在本示例中,RLC Tx1向上层或RLC RX1指示的第二ACK_SN=5,第一NACK_SN=2,第二NACK_SN=3。此时,如果RLC Rx1接收到来自RLC Txue的询问。RLC Rx1生成一个第二RLC状态报告并发送给UE中对应的RLC实体,其中,第一ACK_SN设置为8,第一NACK_SN设置为1,第二ACK_SN设置为5(即上层或转发RLC实体指示的第二ACK_SN),两个第二NACK_SN分别设置为2和3(即上层或转发RLC实体指示的第二NACK_SN和满足条件的第一NACK_SN)。本示例中以RLC状态报告中包含第二NACK_SN为例进行说明,如果RLC状态报告中不包含第二NACK_SN,而是用位图描述,那么可采用与设置第二NACK_SN类似的方法,将位图中对应的位设置为0或1。例如,在IAB节点1的RLC Rx1生成的RLC状态PDU中,将序列号为2和3的RLC PDU在位图中对应的位设置为0。
从上述示例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NACK_SN(或位图)中包含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对应的序列号,也包含被中间节点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对应的序列号。换言之,一个RLC实体接收端生成的第二RLC状态报告中,第二NACK_SN(或位图)包含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RLC SUD或RLC PDU的序列号和被其转发RLC实体的对等实体检测为丢失且序列号小于第二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但是,考虑到如果中间节点RLC实体未接收到某个RLCSDU(或RLC PDU),那么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必然也收不到所述RLC SDU(或RLC PDU)。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描述方便,将第二NACK_SN(或位图中的位)指示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序列号统称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对应的序列号。
在步骤002中,AM RLC实体发送端将状态报告信息(称为状态报告指示)指示给上层(例如适配实体)或指示给对应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本公开实施例中称为转发RLC实体)。所述AM RLC实体接收端(即转发RLC实体)与AM RLC实体发送端属于同一个IAB节点,是所述AM RLC实体发送端映射到的AM RLC实体接收端,来自AM RLC实体接收端的数据将被转发到AM RLC实体发送端,然后由AM RLC实体发送端发送给其对等RLC实体。在上行传输中,AM RLC实体发送端位于MT,其对应的AM RLC实体接收端位于DU;在下行传输中,AM RLC实体发送端位于DU,其对应的AM RLC实体接收端位于MT。例如,图2中IAB节点1中RLC Rx是RLCTx对应的AM RLC实体接收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AM RLC实体发送端和其对应的AM RLC实体接收端互称为转发RLC实体。
如果所述接收到的状态报告是第一RLC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被对等AM 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PDU)。所述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PDU是序列号小于第一ACK_SN且不是状态报告中被报告为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例如,状态报告指示指示第一ACK_SN或其对应的RLC SDU。
(2)被对等AM RLC实体(即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PDU。所述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PDU是序列号SN为第一状态报告中报告的第一NACK_SN或在第一NACK_SN和第一NACK_range确定的范围内(即第一NACK_SN<SN<第一NACK_SN+第一NACK_range)。可选的,如果一个RLC SDU的分段被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在状态报告指示中包含对应的RLC SDU。例如,状态报告指示指示第一NACK_SN和对应的第一NACK_range(如果存在)或其对应的RLC SDU。
如果所述接收到的状态报告是第二RLC状态报告,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被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是序列号SN小于第二ACK_SN且不被对等AM RLC实体和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和/或所述RLC SDU的任意分段也不被对等AM 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
(2)被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所述被远端AMRLC实体接收端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是RLC状态报告中指示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这些RLC SDU或RLC PDU的序列号小于第二ACK_SN。换言之,远端AM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包含序列号为第二NACK_SN的RLC SDU或RLCPDU和被对等RLC实体检测为丢失且序列号小于第一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远端AM 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包含序列为第二N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和序列号为第一NACK_SN(所述第一NACK_SN小于第二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被远端AM 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SDU或RLC PDU是序列号为E4取值为1(或0)对应的NACK_SN的RLC SDU且所述NACK_SN小于第二ACK_SN。例如,序列号SN为E4取值为1所对应的N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和/或序列号SN满足E4取值为1所对应的NACK_SN和NACK_range确定的范围内(即NACK_SN<=SN<NACK_SN+NACK_range)的RLC SDU或PDU且SN<第二ACK_SN。。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远端AM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包含序列为位图中取值为0且序列号小于第二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和。综上所述,所述状态报告指示包含被远端RLC实体或对等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且序列号小于第二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果AM RLC实体发送端将状态信息指示指示上层(例如适配实体),那么适配实体在收到来自所述AM RLC实体发送端(也称为适配实体的下层)的状态信息指示后,根据数据转发规则,将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指示给所述AM RLC实体发送端所对应的转发RLC实体。所述数据转发规则是指被配置的来自一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的数据应该转发到哪个逻辑信道或RLC实体的规则。例如,图1的IAB节点1的RLC Rx的数据被配置为转发到RLC Tx,那么可以称RLC Rx为RLC Tx的转发RLC实体,或者称RLC Tx为RLC Rx的转发RLC实体;在RLC Tx接收到来自对等RLC实体的RLC状态报告后,看将状态报告指示指示给对应的转发RLC实体。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定义第三ACK_SN,如果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中包含第二ACK_SN(对应第二RLC状态报告),则将第三ACK_SN的值设置为与第二ACK_SN的值相同,否则(对应第一RLC状态报告),将第三ACK_SN的值设置为与第一ACK_SN的值相同。此时,所述向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的状态报告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1)被远端RLC实体或对等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且序列号小于第三ACK_SN的RLCSDU或RLC PDU或其序列号。
(2)被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序列号。
(3)被远端AM RLC实体接收端确认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的最大序列号。
(4)被检测为已丢失且序列号小于第三ACK_SN的RLC SDU或RLC PDU或其序列号。
(5)第三ACK_SN。
可选地,AM RLC实体发送端被配置为是否向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状态报告指示。例如,可以通过RRC消息来实现该配置。具体地,在RRC消息中包含的RLC-BearerConfig信元中携带一个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RLC实体是否向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状态报告指示。所述指示标识的取值为真或1或所述标识出现,表示对应的RLC实体向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状态报告指,或者表示对应的RLC实体在接收到来自对等RLC实体的状态报告(可以是第一RLC状态报告或第二RLC状态报告)时,向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状态报告指示。
下面描述IAB节点中AM RLC实体接收端需要执行的操作。
在步骤001中,AM RLC实体接收端接收到来自对等AM RLC实体发送端的询问(poll)或包含询问的RLC PDU,即接收到的RLC PDU中包含询问或询问比特被设置为1。
在步骤002中,AM RLC实体接收端根据上层或其对应的转发RLC实体所指示的状态报告指示构建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可以是第一RLC状态报告或第二RLC状态报告。如果是构建第二RLC状态报告,则将第二ACK_SN的值设置为被远端RLC实体确认为正确接收的RLC SDU或RLC PDU的最大序列号。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或位图中对应的位的值根据被转发RLC实体或上层指示的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 SDU或RLC PDU来设置,具体见本发明其他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累述。
可选的,AM RLC实体接收端被配置为是否可以发送第二RLC状态报告,例如可以通过RRC消息来实现该配置。具体地,在RRC消息中包含的RLC-BearerConfig信元中携带一个指示标识,所述指示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RLC实体是否可以构建第二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AM RLC实体接收端还可以根据是否有来自上层或转发RLC实体指示的状态报告信息来确定发送哪种类型的状态报告。如果M RLC实体接收端接收到来自上层或转发RLC实体指示的状态报告信息,则发送第二RLC状态报告,否则发送第一RLC状态报告。
可选的,AM RLC实体接收端还可以根据所述AM RLC实体是否是中间节点中的AMRLC实体(例如,图1和图2中的IAB节点1和IAB节点2)来确定构建哪种类型的RLC状态报告,其中只有中间节点会构建第二RLC状态报告。
下面描述UE中AM RLC实体发送端需要执行的操作。
在步骤001中,AM RLC实体发送端接收到来自AM RLC实体接收端的RLC状态报告。如果所述状态报告是第一状态报告(例如CPT字段取值为000),则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一项:
(1)将被正确接收的RLC SDU指示上层。
(2)如果所述状态报告中包含序列号SN=POLL_SN的RLC SDU的肯定或否定确认(positive o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且定时器t-PollRetransmit正在运行,则停止和重置所述定时器。
如果所述状态报告是第二状态报告(例如CPT字段取值为001),则可执行以下操作至少一项:
(1)如果接收到一个RLC SDU或RLC SDU分段的否定确认且所述否定确认来自对等RLC实体(例如状态报告中对应扩展字段取值为0,即E4取值为0),AM RLC实体发送端执行以下操作:如果所述RLC SDU的序列号SN在发送窗内且满足SN<=已递交给下层的AMD PDU的最大序列号(the highest SN of the AMD PDU among the AMD PDUs submitted tolower layer),则重传所述被否定确认的RLC SDU或RLC SDU的分段。
(2)如果接收到一个RLC SDU的肯定确认且所述肯定确认来自最终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例如所述RLC SDU被最终目的地和下一跳肯定确认),则将所述被肯定确认(或被正确接收)的RLC SDU指示上层。
(3)如果接收到一个RLC SDU的否定确认且所述否定确认来自最终目的地或远端AM RLC实体,则从重传缓存区中删除所述RLC SDU。
(4)如果所述状态报告中包含序列号SN=POLL_SN的RLC SDU的肯定或否定确认(positive o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所述肯定或否定确认可来自对等AM RLC实体或远端AM RLC实体,如果定时器t-PollRetransmit正在运行,则停止和重置所述定时器。本公开实施例中,POLL_SN是询问发送状态变量,用于存储已递交给下层的AMD PDU的最大序列号,所述POLL_SN根据3GPP TS38.322中的5.3.3.2节设置,其初始值为0(This statevariable holds the value of the highest SN of the AMD PDU among the AMD PDUssubmitted to lower layer when POLL_SN is set according to sub clause5.3.3.2.)。定时器t-PollRetransmit被AMRLC实体发送端用来重传询问。
应该理解,上面描述的UE中AM RLC实体发送端执行的操作适用于作为多跳传输的源节点,因此同样适用于下行数据传输中的IAB施主中的AM RLC实体发送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与RLC SDU或RLC PDU序列号相关的字段(或称状态变量)的取值从0到2序列号长度-1。例如,当序列号长度为12比特是,取值从0到4095,当序列号长度为18比特时,取值从0到262143。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所有状态变量的运算操作(arithmetic operations)都受模的影响(即最终值为运算操作得到的值模2序列号长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RLC层、适配层和MAC层可分别替换为RLC实体、适配实体以及MAC实体,反之亦然。
本公开实施例中,IAB施主的标识可以指IAB施主的DU或CU的标识,例如IAB施主的DU或CU的IP地址。IAB-节点的标识可以指IAB节点的DU或MT的标识,例如IAB节点的DU或MT的IP地址。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适配实体为接收自UE或本地UE的数据(例如:RLC SDU)增加适配层头部,并根据数据转发规则或目的地址将产生的适配PDU递交给对应的适配实体或下层。对接收自其他IAB节点或其适配实体的数据(适配PDU)根据数据转发规则或目的地址递交给对应的下层或对应的适配实体。所述数据转发规则可以由IAB施主为IAB节点配置,例如,通过RRC消息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适配层的数据可以分别称为适配SDU(其中不包含适配层的头部)和适配PDU(其中包含适配层的头部),其中适配PDU又可分为适配数据PDU和适配控制PDU。可以在适配PDU的头部用一个字段(记为D/C字段)指示适配PDU是控制PDU还是数据PDU。如果D/C字段取值为0表示适配数据PDU,如果D/C字段取值为1表示适配控制PDU。反之亦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实体的下层可以是RLC层或MAC层。如果DU和/或MT与适配实体之间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即一个DU或MT中定义一个适配实体)或者适配实体与RLC实体间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接收适配实体(或IP层或实现路由功能的实体)要根据目的地址或IAB-donor DU的地址(例如IAB-donor DU的IP地址)选择对应的发送适配实体(或MT适配实体)。相应的,AM RLC实体发送端在接收到第一RLC状态报告或第二RLC状态报告时,AM RLC实体发送端可以将状态信息指示指示给上层(例如适配实体),适配实体在接收到所述状态信息指示后将所述状态信息指示指示给所映射到的适配实体,然后由所映射到的适配实体指示给下层(例如,所述AM实体实体发送端的转发RLC实体)。如果DU和/或MT与适配层之间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即多个DU和/或MT中定义一个适配实体或一个IAB节点或施主中定义一个适配实体),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适配实体(或IP层或实现路由功能的实体)根据目的地址或IAB-donor DU的地址(例如IAB-donor DU的IP地址)选择对应的RLC实体。本公开实施例是基于DU和/或MT与适配层之间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进行描述的,如果DU和/或MT与适配实体之间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则接收适配实体(或IP层或实现路由功能的实体)在转发数据(或指示状态信息指示)时需要按照DU和/或MT与适配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发送适配实体。上述发送适配实体也可以用于接收数据,接收适配实体也可以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形下,发送适配实体和接收适配实体都可称为适配实体;或者发送适配实体称为适配实体的发送端,接收适配实体称为适配实体的接收端。另外,本公开中将路由功能整合在适配实体中,如果路由功能属于适配实体的上层实体,则接收适配实体在接收到需要转发的数据后,发送给上层,上层按照目的地址将数据路由(或递交)到对应的发送适配实体。本公开实施例中,适配PDU中的目的地址可以不包含在适配PDU中,例如,作为目的IP地址包含的IP报文的头部。本公开中,如未特别说明,对于上行,目的地址可以指IAB-donor(或IAB-donor DU)的地址,例如IAB-donor(或IAB-donor DU)的IP地址;对于下行,目的地址可以指IAB-nod(或IAB-node MT)的地址,例如IAB-nod(或IAB-node MT)的IP地址;对于下行,目的地址也可以是UE的标识,例如C-RNTI。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上行,用于接收数据的IAB节点可以是IAB节点的DU,用于接收数据的IAB施主可以是IAB施主的DU。对于下行,用于接收数据的IAB节点可以是IAB节点的MT。
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增强的RLC状态报告,其包含关于多跳传输中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对RLC数据单元的接收情况的指示信息。RLC发送实体可以通过该增强的RLC状态报告获知最终目的地RLC实体对RLCSDU的接收情况,从而可以识别出途中丢包的情形,通过重传实现无丢包传输。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实现多跳IAB网络中的端到端无丢包传输。
应该理解,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术语命名和字段命名仅是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其他命名(只要能够指示同样的信息)也是可行的,并且因此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ACK_SN、第二NACK_SN、第二NACK_range是与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接收情况相关的反馈信息,因此也可以称为远端ACK_SN、远端NACK_SN、远端NACK_range,或者可以采用其他命名。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示出的步骤,而是可以包括更多的其他步骤。本公开的设备的具体结构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在图5~图8的通信设备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件,以避免混淆本公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构成用户设备或RAN节点的其他基本单元。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运行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者程序可以是通过控制中央处理单元(CPU)来使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功能的程序。该程序或由该程序处理的信息可以临时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非易失性存储器(如闪速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系统中。
用于实现本发明各实施例功能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或程序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程序并执行这些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此处的所谓“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嵌入在该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或硬件(如外围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半导体记录介质、光学记录介质、磁性记录介质、短时动态存储程序的记录介质、或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记录介质。
用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设备的各种特征或功能模块可以通过电路(例如,单片或多片集成电路)来实现或执行。设计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功能的电路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上述器件的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现有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上述电路可以是数字电路,也可以是模拟电路。因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替代现有集成电路的新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也可以使用这些新的集成电路技术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尽管已经描述了所述实施例的各种示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安装在室内或室外的固定或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用作终端设备或通信设备,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洁设备、空调、办公设备、自动贩售机、以及其他家用电器等。
如上,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包括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任何设计改动。另外,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动,通过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手段所得到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具有相同效果的组件可以相互替代。

Claims (13)

1.一种在多跳传输中的发送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包括:
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
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节点包括用户设备和无线接入网RAN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以及
指示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SN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远端ACK_SN字段、远端NACK_SN字段和远端NACK_range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远端NACK_range字段指示从对应的远端NACK_SN开始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和远端ACK_SN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FMSN字段和Bitmap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FMSN字段指示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Bitmap字段指示在所述FMSN之后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下述字段:类型字段、第一指示字段、远端ACK_SN字段和NACK_SN字段,
其中,
所述类型字段包含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
所述第一指示字段指示所述NACK_SN字段与最终目的RLC实体相关还是与直接通信的RLC实体相关,
所述远端ACK_SN字段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或者指示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所述NACK_SN字段指示被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是用户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收到来自最终目的地RLC实体的肯定确认的RLC数据单元,将其指示给上层。
10.一种在多跳传输中的接收节点处执行的方法,包括:
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以及
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个: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的RLC数据单元的最大序列号,
最终目的地RLC实体下一个未接收到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已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连续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数目,
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第一个丢失的RLC数据单元的序列号,
指示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正确接收和/或哪些RLC数据单元被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检测为丢失的位图。
12.一种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配置为:向直接通信的RLC实体发送询问;以及
接收模块,配置为:从所述RLC实体接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
13.一种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配置为:构造无线链路控制RLC状态报告,所述RLC状态报告包括指示RLC状态报告的类型的信息,并且至少一类RLC状态报告包含指示多跳数据传输的最终目的地RLC实体是否接收到RLC数据单元的信息;以及
发送模块,配置为:发送所述RLC状态报告。
CN201910108853.XA 2019-02-03 2019-02-03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525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8853.XA CN111525989A (zh) 2019-02-03 2019-02-03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0/074208 WO2020156569A1 (zh) 2019-02-03 2020-02-03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08853.XA CN111525989A (zh) 2019-02-03 2019-02-03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25989A true CN111525989A (zh) 2020-08-11

Family

ID=7184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08853.XA Pending CN111525989A (zh) 2019-02-03 2019-02-03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525989A (zh)
WO (1) WO20201565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532A (zh) * 2021-06-29 2021-10-0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优化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584263A (zh) * 2022-01-19 2022-06-03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4826495A (zh) * 2022-06-22 2022-07-29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7026B (zh) * 2022-08-19 2022-11-01 中电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链路传输可靠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226B (zh) * 2009-11-10 2016-03-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dcp状态报告的获取方法和pdcp实体
WO2018009011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ver of dron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3532A (zh) * 2021-06-29 2021-10-01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优化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473532B (zh) * 2021-06-29 2022-04-19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状态报告优化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4584263A (zh) * 2022-01-19 2022-06-03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4584263B (zh) * 2022-01-19 2024-05-03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重发超限及双无条件下rlc确认模式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4826495A (zh) * 2022-06-22 2022-07-29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CN114826495B (zh) * 2022-06-22 2022-09-16 深圳市佳贤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nr、rlc、am分片丢失报告开销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6569A1 (zh)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7029B (zh) 无线承载配置方法、及相应的ue和基站
EP2290866B1 (en) Method for moving a receive window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AU2011262653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acket control method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13002B2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RQ procedure for transmitting high rate data
CN111525989A (zh) 发送rlc状态报告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443697B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rq processes in a relay device
KR20050118591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링크제어(rlc) 데이터처리방법
US11219091B2 (en) Data receiving status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120048019A (ko) 멀티-홉 중계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운링크 데이터 전송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97993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synchronization in connectionless transmissions
CN101779408A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的接收机
KR20090031239A (ko) 성공적으로 수신했으나 헤더 압축 복원에 실패한 패킷의 처리 방법
US20200045766A1 (en)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04821B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524306B1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단말
US2013029432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quentially transmitting data
US11258721B2 (en) Radio link control (RLC) acknowledged mode (AM) data reception
US2022013236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adaptive entity and rlc 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5018009A1 (zh) 用于自动重传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EP207342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rror recovery for wireless multihop communication
WO20220617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KR1026566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9192425A1 (zh) 确认模式rlc实体及其发送/重传方法、通信设备
JP477807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00002111A (ko) 피어 엔티티의 전송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유닛 재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