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83225A -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3225A
CN114583225A CN202210184108.5A CN202210184108A CN114583225A CN 114583225 A CN114583225 A CN 114583225A CN 202210184108 A CN202210184108 A CN 202210184108A CN 114583225 A CN114583225 A CN 114583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heat
outer frame
lithium bromide
pip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4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绍华
周啟宏
陈志盛
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an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an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an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anhai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41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32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3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32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62Treatment of gaseous reactants or gaseous residues, e.g. clea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29Heat exchange us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24Grouping of fuel cells, e.g. stacking of fuel cells
    • H01M8/2465Details of groupings of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侧壁中固定套装有水箱体,所述外框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生器,所述发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为其输出端的四通管,且四通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底座的顶部装配有位于外框体外侧的溴化锂溶液箱、循环箱和冷凝器;该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底座顶部外框体外侧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利用溴化锂溶液箱中的溴化锂溶液对发生器中所释放的蒸汽进行吸收,并对其进行吸收,同时配合循环箱与冷凝器能够得到相应量的冷冻水,继而能够通过对余热的利用制作相应冷冻水,从而达到对电池组放出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能源电池组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阳极和阴极,氢通过阳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阴极,其采用氧气和氢气作为原料,两者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中会发电,从而达到发电的效果。
现有电池组在工作时回放出的大量热量,因此电池组架在设计时常常需要具备较高的散热能力,但是这种框架对于余热的利用效果不佳,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即使具备散热能力的电池组架也难免出现散热困难的情况,进而增加了电池组工作的危险系数。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难以对电池组散发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侧壁中固定套装有水箱体,所述外框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生器,所述发生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为其输出端的四通管,且四通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底座的顶部装配有位于外框体外侧的溴化锂溶液箱、循环箱和冷凝器,所述溴化锂溶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其输入端上的输送管,所述溴化锂溶液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循环箱,且循环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
优选的,所述外框体的内侧装配有十字形板,所述十字形板中开设有与限位槽相连通的通槽,且通槽中也装配有水箱体。
优选的,所述外框体的内侧设置有四个电池槽,每个所述电池槽内均装配有四通管,每组所述四通管的顶部均设置有四个位于外边缘角处的限位柱,且限位柱为L型柱。
优选的,所述循环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所述循环箱通过电加热器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电加热器的输出端设置在循环箱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溴化锂溶液箱与循环箱之间装配有高浓度管和低浓度管。
优选的,所述循环箱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所述循环箱通过传输管固定连接在冷凝器的输入端上,且冷凝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溴化锂溶液箱外侧的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与溴化锂溶液箱之间装配有使其相连通的补水管。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底座顶部外框体外侧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利用溴化锂溶液箱中的溴化锂溶液对发生器中所释放的蒸汽进行吸收,并对其进行吸收,同时冷却水箱需要向其内侧输送冷却水降低其温度,再将低浓度溶液输送至循环箱中,并配合电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将其内侧的蒸汽通过传输管输送至冷凝器中进行冷凝,从而能够得到相应量的冷冻水,继而能够通过对余热的利用制作相应冷冻水,从而达到对电池组放出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效果。
2、该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外框体内侧水箱体的设置,配合其内侧十字形框板的设置,能够保证每组电池组的四个侧面外侧均设置有水箱体,从而达到对其释放热量进行高效吸收的效果,进而达到对电池组进行高效散热的效果,再配合上其顶部发生器的设置,能够对低温气体进行蒸发,以便于配合后续各组件对其热能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现有装置对于电池组散热热量回收利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左侧视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右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溴化锂溶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外框体;3、水箱体;4、发生器;5、四通管;6、输送管;7、溴化锂溶液箱;8、冷却水箱;9、循环箱;10、电加热器;11、冷凝器;12、传输管;13、冷凝管;14、补水管;15、限位座;16、限位槽;17、高浓度管;18、低浓度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框体2,外框体2的侧壁中固定套装有水箱体3,外框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生器4,发生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为其输出端的四通管5,且四通管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6,底座1的顶部装配有位于外框体2外侧的溴化锂溶液箱7、循环箱9和冷凝器11,溴化锂溶液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其输入端上的输送管6,溴化锂溶液箱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循环箱9,且循环箱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11;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底座1顶部外框体2外侧各组件的设置,能够利用溴化锂溶液箱7中的溴化锂溶液对发生器4中所释放的蒸汽进行吸收,并对其进行吸收,同时冷却水箱8需要向其内侧输送冷却水降低其温度,再将低浓度溶液输送至循环箱9中,并配合电加热器10对其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将其内侧的蒸汽通过传输管12输送至冷凝器11中进行冷凝,从而能够得到相应量的冷冻水,继而能够通过对余热的利用制作相应冷冻水,从而达到对电池组放出热量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外框体2的内侧装配有十字形板,十字形板中开设有与限位槽16相连通的通槽,且通槽中也装配有水箱体3;
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外框体2的内侧设置有四个电池槽,每个电池槽内均装配有四通管5,每组四通管5的顶部均设置有四个位于外边缘角处的限位柱,且限位柱为L型柱;
其中,该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外框体2内侧水箱体3的设置,配合其内侧十字形框板的设置,能够保证每组电池组的四个侧面外侧均设置有水箱体3,从而达到对其释放热量进行高效吸收的效果,进而达到对电池组进行高效散热的效果,再配合上其顶部发生器4的设置,能够对低温气体进行蒸发,以便于配合后续各组件对其热能进行回收利用,解决了现有装置对于电池组散热热量回收利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此外,限位座15的设置便于对电池组进行位置限定,同时也便于对其进行拆装,进而便于定时对电池组进行维护和检查。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循环箱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10,循环箱9通过电加热器10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电加热器10的输出端设置在循环箱9的内侧;
其中,电加热器10的设置便于对循环箱9中的溴化锂稀溶液进行加热,并将其内侧的水分转化为蒸汽通过传输管12输送至冷凝器11中进行冷凝,最后配合冷凝管13将冷凝后的冷冻水向外输送,从而达到对余热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溴化锂溶液箱7与循环箱9之间装配有高浓度管17和低浓度管18;
其中,高浓度管17和低浓度管18的设置便于对溴化锂溶液箱7和循环箱9中的溴化锂溶液进行往复搬运,进而便于对其进行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循环箱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12,循环箱9通过传输管12固定连接在冷凝器11的输入端上,且冷凝器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13;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溴化锂溶液箱7外侧的冷却水箱8,冷却水箱8与溴化锂溶液箱7之间装配有使其相连通的补水管14;
其中,冷却水箱8的设置便于配合补水管14将冷却水输送至溴化锂溶液箱7中,当溴化锂溶液箱7中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气时放出热量,进而由冷却水箱8向其内侧输送冷却水对溴化锂溶液箱7内侧溶液进行降温和稀释。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需要该装置工作时,外框体2内侧的电池组放出热量,由水箱体3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配合发生器4将其转化为水蒸气形式,并由四通管5和输送管6将水蒸气输送至溴化锂溶液箱7中,并由其内侧的溴化锂溶液对水蒸气进行吸收,同时冷却水箱8向溴化锂溶液箱7中输送冷却水降低溴化锂溶液箱7中溴化锂溶液的温度,同时对其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溶液被输送至循环箱9中,再配合电加热器10对其进行加热,此时低浓度溴化锂溶液中的水分被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通过传输管12输送至冷凝器11中进行冷凝,并由冷凝管13将冷凝后的冷冻水进行输出,从而达到对余热进行高效回收利用的效果,而循环箱9中低浓度溴化锂转变为高浓度,并再次被输送至溴化锂溶液箱7中,以便于后续对水蒸气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外框体(2),所述外框体(2)的侧壁中固定套装有水箱体(3),所述外框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生器(4),所述发生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为其输出端的四通管(5),且四通管(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管(6),所述底座(1)的顶部装配有位于外框体(2)外侧的溴化锂溶液箱(7)、循环箱(9)和冷凝器(11),所述溴化锂溶液箱(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其输入端上的输送管(6),所述溴化锂溶液箱(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循环箱(9),且循环箱(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2)的内侧装配有十字形板,所述十字形板中开设有与限位槽(16)相连通的通槽,且通槽中也装配有水箱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2)的内侧设置有四个电池槽,每个所述电池槽内均装配有四通管(5),每组所述四通管(5)的顶部均设置有四个位于外边缘角处的限位柱,且限位柱为L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加热器(10),所述循环箱(9)通过电加热器(10)固定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电加热器(10)的输出端设置在循环箱(9)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溴化锂溶液箱(7)与循环箱(9)之间装配有高浓度管(17)和低浓度管(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箱(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管(12),所述循环箱(9)通过传输管(12)固定连接在冷凝器(11)的输入端上,且冷凝器(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冷凝管(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溴化锂溶液箱(7)外侧的冷却水箱(8),所述冷却水箱(8)与溴化锂溶液箱(7)之间装配有使其相连通的补水管(14)。
CN202210184108.5A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Pending CN1145832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4108.5A CN114583225A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4108.5A CN114583225A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3225A true CN114583225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7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4108.5A Pending CN114583225A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32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8769A (zh) * 2022-09-06 2022-12-09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6897A (zh) * 2010-10-20 2012-05-16 上海新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系统
CN105895992A (zh) * 2016-05-20 2016-08-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119907A (zh) * 2017-12-22 2018-06-05 芜湖德司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锅炉余热节能回收方法
CN108917225A (zh) * 2018-08-07 2018-11-30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10089179U (zh) * 2019-05-20 2020-02-18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风光电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56897A (zh) * 2010-10-20 2012-05-16 上海新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热冷联供系统
CN105895992A (zh) * 2016-05-20 2016-08-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余热回收的微通道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8119907A (zh) * 2017-12-22 2018-06-05 芜湖德司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锅炉余热节能回收方法
CN108917225A (zh) * 2018-08-07 2018-11-30 湖南理工学院 一种微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
CN210089179U (zh) * 2019-05-20 2020-02-18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风光电联合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8769A (zh) * 2022-09-06 2022-12-09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94950A (zh) 一种耦合太阳能光热的高温电解水制氢系统
CN114583225A (zh) 一种氢能源发电系统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13137783A (zh) 一种利用热泵回收电解水制氢余热的系统及方法
CN203996744U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电动自行车
CN113388845B (zh) 微生物-光电化学-热电化学耦合产氢系统
CN108134141B (zh) 一种无隔膜静态锌溴电池
US1167935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flue gas of boiler based on solar energy
CN102376999A (zh) 一种耦合光(电)化学池和燃料电池的太阳能贮存系统
CN107093757B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废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Vassel et al. Electrochemical cycle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in water transport
CN111540616B (zh) 一种光增强效应透明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85242B (zh) 一种氯锂电池及其储能方法
CN206441814U (zh) 一种基于聚合物双极端板复合甲醇燃料电池组
CN114883582B (zh) 一种金属空气电池用光热耦合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应用
JPH0950820A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燃料電池及び水素貯留システム
CN110093618A (zh) 基于分布式光热电解水制氢装置及氢燃料电池系统以及工作方法
CN215062987U (zh) 一种利用热泵回收电解水制氢余热的系统
CN113654254A (zh) 一种绿色智能供能系统
CN207705314U (zh) 新能源汽车驱动氢燃料电池包
CN205299334U (zh) 一种路灯
CN109841800A (zh) 一种氟磷酸钒钠与碳复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10772872U (zh) 一种新型的一体四用系统
CN217114473U (zh) 一种物流车用燃料电池系统
CN104282888A (zh) 一种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三氧化钼及其制备方法
CN220106595U (zh) 一种燃料电池散热外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