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8010A -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8010A
CN114578010A CN202210208023.6A CN202210208023A CN114578010A CN 114578010 A CN114578010 A CN 114578010A CN 202210208023 A CN202210208023 A CN 202210208023A CN 114578010 A CN114578010 A CN 114578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quality
water supply
quality
pol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080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磊
黄雷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yuan Pump Indust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0802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80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80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18W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2Water filt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生成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对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进行水质隐患提示。能够按照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使得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更加科学,有效避免用水高峰期时不能及时检测出不达标的二次供水,并且分类记录水质检测信息,根据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次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二次供水设施是否按规定建设、设计及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二次供水水质、水压和供水安全,与人民群众正常稳定的生活密切相关。比较原水供水,二次供水的水质更易被污染。
现有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通常只能够对二次供水进行周期的水质检测与报警,不能够根据二次供水的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导致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不够科学,在用水高峰期时,可能会因为没有进行水质检测,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不达标的二次供水,且无法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变化趋势的分析,不能在出现水质污染之前,及时发现水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pH检测,得到pH值;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余氯检测,得到余氯值;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浊度检测,生成浊度值;
综合所述pH值、所述余氯值和所述浊度值,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若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若不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不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水水量监控单元、取样检测记录单元、水质污染判断单元和水质趋势分析单元,其中:
供水水量监控单元,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取样检测记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水质污染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水质趋势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供水水量监控单元具体包括:
流量实时测量模块,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供水水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供水水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检测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取样检测记录单元具体包括:
二次供水取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水样水质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信息分类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进一步的限定,所述水质污染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标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污染比较判断模块,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处理模块,用于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生成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对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进行水质隐患提示。能够按照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使得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更加科学,有效避免用水高峰期时不能及时检测出不达标的二次供水,并且分类记录水质检测信息,根据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供水水量实时监控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二次供水取样检测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生成水质检测信息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水质污染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水质趋势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应用架构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供水水量监控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取样检测记录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水质污染判断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通常只能够对二次供水进行周期的水质检测与报警,不能够根据二次供水的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导致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不够科学,在用水高峰期时,可能会因为没有进行水质检测,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不达标的二次供水,且无法对二次供水的水质进行变化趋势的分析,不能在出现水质污染之前,及时发现水质隐患。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生成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对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进行水质隐患提示。能够按照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使得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更加科学,有效避免用水高峰期时不能及时检测出不达标的二次供水,并且分类记录水质检测信息,根据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隐患。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的,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二次供水管道内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得到实时流量数据,并根据测量管道的截面面积,计算实时通过的实时水量,累积实时水量得到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并将供水水量与预设的检测水量比较,在供水水量大于检测水量之后,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同时清空这一阶段的实时水量的记录,开启下一阶段的实时水量的记录。
可以理解的是,在每次二次供水量达到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开启对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能够保证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更加科学,从而能够在用水高峰期时,频繁的进行二次供水水质检测,在用水低峰期时,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间隔隔间延长,保证每次检测的结果对应的二次供水水量相同。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供水水量实时监控的流程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1,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步骤S1012,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步骤S1013,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步骤S1014,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水质检测信号,从二次供水管道中进行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并将检测水样分成若干份,将若干份的检测水样分别进行pH检测、余氯检测和浊度检测,得到检测水样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进而综合记录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得到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此处获取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分别记录,综合之前记录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得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长期饮用PH值偏酸性的水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我国饮用水的pH值标准为6.5~8.5;氯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它能刺激眼睛,鼻子,喉咙以上呼吸道等,引起急性肺水肿,浓度高时可以麻痹呼吸中区神经,长期吸入低浓度氯会引起慢性中毒,氯加入水中后,会让您的肌肤漂白化,皮肤层脱落及产生过敏症,氯受热后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因此需要对二次供水的余氯值进行严格检测与控制;浊度是指溶液对光线通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程度,它包括悬浮物对光的散射和溶质分子对光的吸收,水的浊度不仅与水中悬浮物质的含量有关,而且与它们的大小、形状及折射系数等有关,浊度值越高,表明二次供水中含有越多的杂质。
可以理解的是,PH值可以通过玻璃电极法进行测量;余氯值可以通过恒压法或极谱法进行测量;浊度值可以通过IR90°散射法进行测量。
具体的,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二次供水取样检测的流程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1,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步骤S1022,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生成水质检测信息的流程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21,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pH检测,得到pH值。
步骤S10222,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余氯检测,得到余氯值。
步骤S10223,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浊度检测,生成浊度值。
步骤S10224,综合所述pH值、所述余氯值和所述浊度值,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3,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水质检测信息中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分别与污染判断标准数据中的标准pH、标准余氯和标准浊度分别判断,判断pH值、余氯值或浊度值是否有不在标准pH、标准余氯或标准浊度的标准范围之内,若不在标准范围之内,则表明存在水质污染,此时暂停二次供水,并进行污染警报,提醒二次供水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具体的,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水质污染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31,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步骤S1032,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步骤S1033,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4,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水质趋势分析结果进行水质安全隐患判断,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生成水质隐患提示,从而在水质污染之前进行水质预警;在不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不生成水质隐患提示。例如:二次供水取样检测得到的余氯值,随着多次取样检测,余氯值在逐渐上升,此时表明存在含氯过高的水质安全隐患。
具体的,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水质趋势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41,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
步骤S1042,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步骤S1043,若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步骤S1044,若不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不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进一步的,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应用架构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包括:
供水水量监控单元101,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供水水量监控单元101对二次供水管道内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得到实时流量数据,并根据测量管道的截面面积,计算实时通过的实时水量,累积实时水量得到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并将供水水量与预设的检测水量比较,在供水水量大于检测水量之后,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同时清空这一阶段的实时水量的记录,开启下一阶段的实时水量的记录。
具体的,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供水水量监控单元101的结构框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水量监控单元101具体包括:
流量实时测量模块1011,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供水水量计算模块1012,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供水水量判断模块1013,用于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检测信号生成模块1014,用于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还包括:
取样检测记录单元102,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取样检测记录单元102根据水质检测信号,从二次供水管道中进行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并将检测水样分成若干份,将若干份的检测水样分别进行pH检测、余氯检测和浊度检测,得到检测水样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进而综合记录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得到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此处获取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分别记录,综合之前记录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得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具体的,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取样检测记录单元102的结构框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检测记录单元102具体包括:
二次供水取样模块1021,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水样水质检测模块1022,用于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信息分类记录模块1023,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还包括:
水质污染判断单元103,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水质污染判断单元103将水质检测信息中的pH值、余氯值和浊度值分别与污染判断标准数据中的标准pH、标准余氯和标准浊度分别判断,判断pH值、余氯值或浊度值是否有不在标准pH、标准余氯或标准浊度的标准范围之内,若不在标准范围之内,则表明存在水质污染,此时暂停二次供水,并进行污染警报,提醒二次供水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具体的,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水质污染判断单元103的结构框图。
其中,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水质污染判断单元具体103包括:
标准数据获取模块1031,用于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污染比较判断模块1032,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处理模块1033,用于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还包括:
水质趋势分析单元104,用于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水质趋势分析单元104通过对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水质趋势分析结果进行水质安全隐患判断,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生成水质隐患提示,从而在水质污染之前进行水质预警;在不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不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按照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均匀的取样与检测,使得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的频率更加科学,有效避免用水高峰期时不能及时检测出不达标的二次供水,并且分类记录水质检测信息,根据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从而能够及时发现二次供水的水质隐患。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pH检测,得到pH值;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余氯检测,得到余氯值;
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浊度检测,生成浊度值;
综合所述pH值、所述余氯值和所述浊度值,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
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若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若不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则不生成水质隐患提示。
7.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水水量监控单元、取样检测记录单元、水质污染判断单元和水质趋势分析单元,其中:
供水水量监控单元,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水量进行实时监控,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取样检测记录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的取样与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并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水质污染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息进行水质污染判断,在判断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水质趋势分析单元,用于对所述水质分类记录信息进行水质趋势分析,得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根据所述水质趋势分析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水质安全隐患,并在存在水质安全隐患时,进行水质隐患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水量监控单元具体包括:
流量实时测量模块,用于对二次供水的供水流量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实时流量数据;
供水水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流量数据,计算供水水量;
供水水量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供水水量是否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
检测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供水水量大于预设的检测水量时,生成水质检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检测记录单元具体包括:
二次供水取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水质检测信号,进行二次供水取样,得到检测水样;
水样水质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水样进行水质检测,生成水质检测信息;
信息分类记录模块,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分类记录,生成水质分类记录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污染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标准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污染判断标准数据;
污染比较判断模块,用于将所述水质检测信息与所述污染判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处理模块,用于在存在水质污染时,进行污染警报,并暂停二次供水。
CN202210208023.6A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4578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8023.6A CN114578010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08023.6A CN114578010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8010A true CN114578010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71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08023.6A Pending CN114578010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80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3911A (zh) * 2023-07-29 2023-08-29 广州京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网水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699094A (zh) * 2023-07-11 2023-09-05 苏州东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5086A (ja) * 2015-05-14 2016-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給水装置、及び給水制御方法
CN108981803A (zh) * 2018-07-02 2018-12-11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
CN109087032A (zh) * 2018-09-28 2018-12-25 成都优链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供水协同管理平台系统
CN112031072A (zh) * 2020-11-04 2020-12-04 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来水供水水质管控系统
CN112213460A (zh) * 2020-09-30 2021-01-12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
CN112556772A (zh) * 2020-12-21 2021-03-26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智能水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215086A (ja) * 2015-05-14 2016-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給水装置、及び給水制御方法
CN108981803A (zh) * 2018-07-02 2018-12-11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务监控管理系统
CN109087032A (zh) * 2018-09-28 2018-12-25 成都优链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供水协同管理平台系统
CN112213460A (zh) * 2020-09-30 2021-01-12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道水质检测方法
CN112031072A (zh) * 2020-11-04 2020-12-04 浙江和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来水供水水质管控系统
CN112556772A (zh) * 2020-12-21 2021-03-26 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水质检测功能的智能水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9094A (zh) * 2023-07-11 2023-09-05 苏州东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699094B (zh) * 2023-07-11 2023-12-29 苏州东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663911A (zh) * 2023-07-29 2023-08-29 广州京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供水管网水质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78010A (zh) 一种二次供水水质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及方法
Bra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juana initiation and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
CN103093759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嗓音检测评估装置及方法
KR101621774B1 (ko) 음주 판별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 및 단말기
KR101621766B1 (ko) 음주 판별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기록매체 및 단말기
CN111406213B (zh) 对水的连续体中的异常的改进的检测和表征
CN102650630A (zh) 基于香韵组分构建判别模型评价烤烟原料香型的方法
CN209640014U (zh) 一种净水设备用的水质检测设备
CN111855757B (zh) 一种基于电子鼻的六堡茶陈香香味识别方法
CN108805357A (zh) 一种基于PCA分析的Fisher判别模型突水水源预测方法
CN104965006A (zh) 一种基于电子舌的羊肉新鲜度的快速检测方法
JPH08512134A (ja) 特質決定のための化学的及び物理的パラメータの測定及び水性懸濁液の分類プロセス
CN103983676A (zh) 一种基于气敏传感器技术的猪肉新鲜度快速无损检测的方法
CN102879445A (zh) 一种基于多电极传感技术的黄酒酒龄鉴别方法
CN111513726A (zh) 一种基于iht动态性能评估ams风险的系统
WO2023015606A1 (zh) 高浊度样品的总磷测量方法及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设备、存储介质
CN105717058B (zh) 一种基于紫外吸收预测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生成量的方法
CN111204842A (zh) 一种通过神经网络实现超滤膜污染评价的方法、装置、系统
CN112816430A (zh) 一种水体环境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7115637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质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
Long et al. A unique method for detecting beef tenderness based on viscoelasticity principle
Lazaro et al. Chemometric data analysis for black tea ferment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N115809749A (zh) 污水处理综合性在线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及预测预警方法
CN105334242A (zh) 一种基于液体饮品特征值识别液体饮品真伪的方法
CN104090082A (zh) 一种卷烟全烟气pH值的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