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8780B -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 Google Patents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8780B
CN114568780B CN202210214113.6A CN202210214113A CN114568780B CN 114568780 B CN114568780 B CN 114568780B CN 202210214113 A CN202210214113 A CN 202210214113A CN 114568780 B CN114568780 B CN 114568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armhole
sleeve
arc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41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68780A (zh
Inventor
闵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2141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87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8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68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8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3/00Patterns for cutting-out; Methods of drafting or marking-out such patterns, e.g. on the clo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00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10Sleeves; Armho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其中,配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袖窿眼上点C,且袖窿眼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切于点D、E;过点C作胸围线的平行线,并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交于点F、G;过点F、G分别作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再分别作出前袖山弧线JDK、后袖山弧线LEM;然后,拼合前袖山弧线JDK与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袖方法,能够设计出与衣身袖窿弧线相匹配的袖山弧线,提升了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了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Description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制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设计尚未形成一种成熟且科学合理的方法,这使得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成衣袖窿形状时,一般会刻意地避开“V”型袖窿的设计,即使设计了“V”型袖窿,打版师也只能根据现有的“U”型袖窿的袖山弧线设计方法去设计“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
其中,“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设计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袖山斜线法,参考图1,该“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设计方法及制图步骤如下:
1、在“V”袖窿衣身结构图上,根据袖子的合体程度设计出袖山高CO;
2、量取图中前袖窿弧线(由弧线和直线共同组成)AO的长度,再在胸围线上设计出前袖山斜线CE,CE的长度等于前袖窿弧线AO的长度减去1~1.5cm;
3、同理,再量取后袖窿弧线(由弧线和直线共同组成)BO的长度,再在胸围线上设计出后袖山斜线CD,CD的长度等于后袖窿弧线BO的长度减去0.5~1cm;
4、然后,分别将前后袖山斜线四等分,在四等分处分别凸起或凹进一个适当的量,以画出圆顺的袖山弧线ECD。
然而,上述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设计方法是借用“U”型袖窿的设计方法,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较低,所以设计出的袖山弧线不能够完全与衣身袖窿相匹配,也不能直观感受到成品袖子与衣身之间的袖侧角度大小。在设定袖山弧线和袖窿弧线的对位点时,只能控制他们的长度相吻合,无法控制他们的立体高度相吻合。因此,设计出的袖子在袖山部分很难做到圆润饱满,贴合度较差。此外,在袖底部分衣身袖窿是由直线组成的“V”型,而袖子的袖山弧线呈弧线型,所以“直线”型袖窿和“弧线”型袖山也不能做到完全吻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旨在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所述袖窿眼上点C,且所述袖窿眼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切于点D、E;
过点C作胸围线的平行线,并与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分别相交于点F、G;其中,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与所述胸围线相交于点I、H;
过点F、G分别作一条角度大小为袖侧角度a的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
过点I、H分别作线l的平行线,再在这两组平行线间分别画出袖管的横截面图形,再分别过点D、E作线l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横截面图形分别相交于点D’、E’,且与L2线、L4线分别相交于点D”、E”;
在线L2上量取与弧线D’C’等长的线段D”J’,再过J’作L2线的垂直线并与线L1相交于J点,再圆顺地连接点D与点J,以作出第一前袖山弧线DJ;
再在L2线上量取与线段D’O’等长的线段D”K,再直线连接点D与点K,以作出第二前袖山弧线DK;其中,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组成前袖山弧线JDK;
在线L4上量取与弧线E’C’等长的线段E”L’,再过L’作L4线的垂直线并与L3相交于L点,再圆顺地连接点E与点L,以作出第一后袖山弧线EL;
再在L4线上量取与线段E’O’等长的线段E”M,再直线连接点E与点M,以作出第二后袖山弧线EM;其中,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组成后袖山弧线LEM;
拼合所述前袖山弧线JDK与所述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
可选地,所述点I、H构成的线段IH为袖笼宽,且所述点D’、E’构成的线段D’E’的长度与所述线段IH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袖窿眼的宽度为线段DE的长度,且所述线段DE的长度等于所述袖笼宽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的长度与前袖窿弧线DO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的长度与后袖窿弧线EO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前袖窿弧线DA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后袖窿弧线EB的长度相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剪裁模板,所述剪裁模板具有袖山弧线,所述袖山弧线基于如上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所制成,所述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所述袖窿眼上点C,且所述袖窿眼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切于点D、E;
过点C作胸围线的平行线,并与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分别相交于点F、G;其中,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与所述胸围线相交于点I、H;
过点F、G分别作一条角度大小为袖侧角度a的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
过点I、H分别作线l的平行线,再在这两组平行线间分别画出袖管的横截面图形,再分别过点D、E作线l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横截面图形分别相交于点D’、E’,且与L2线、L4线分别相交于点D”、E”;
在线L2上量取与弧线D’C’等长的线段D”J’,再过J’作L2线的垂直线并与线L1相交于J点,再圆顺地连接点D与点J,以作出第一前袖山弧线DJ;
再在L2线上量取与线段D’O’等长的线段D”K,再直线连接点D与点K,以作出第二前袖山弧线DK;其中,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组成前袖山弧线JDK;
在线L4上量取与弧线E’C’等长的线段E”L’,再过L’作L4线的垂直线并与L3相交于L点,再圆顺地连接点E与点L,以作出第一后袖山弧线EL;
再在L4线上量取与线段E’O’等长的线段E”M,再直线连接点E与点M,以作出第二后袖山弧线EM;其中,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组成后袖山弧线LEM;
拼合所述前袖山弧线JDK与所述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该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所述袖窿眼上点C,且所述袖窿眼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切于点D、E;过点C作胸围线的平行线,并与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分别相交于点F、G;其中,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与所述胸围线相交于点I、H;过点F、G分别作一条角度大小为袖侧角度a的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过点I、H分别作线l的平行线,再在这两组平行线间分别画出袖管的横截面图形,再分别过点D、E作线l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横截面图形分别相交于点D’、E’,且与L2线、L4线分别相交于点D”、E”;在线L2上量取与弧线D’C’等长的线段D”J’,再过J’作L2线的垂直线并与线L1相交于J点,再圆顺地连接点D与点J,以作出第一前袖山弧线DJ;再在L2线上量取与线段D’O’等长的线段D”K,再直线连接点D与点K,以作出第二前袖山弧线DK;其中,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组成前袖山弧线JDK;在线L4上量取与弧线E’C’等长的线段E”L’,再过L’作L4线的垂直线并与L3相交于L点,再圆顺地连接点E与点L,以作出第一后袖山弧线EL;再在L4线上量取与线段E’O’等长的线段E”M,再直线连接点E与点M,以作出第二后袖山弧线EM;其中,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组成后袖山弧线LEM;拼合所述前袖山弧线JDK与所述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可以理解,通过采用上述配袖方法可以设计与衣身袖窿弧线匹配度更高的袖山弧线;成品袖子的袖侧角度更为直观;袖山弧线和袖窿弧线的匹配关系更为科学和准确;袖山弧线和袖窿弧线的对位点更为准确且直观,该对位点既能够控制袖山弧线的长度,同时也能控制袖山弧线的高度与立体袖窿相吻合匹配。因此,设计出的袖子在袖山部分会更圆润饱满,在袖底部更干净贴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V型袖窿的袖山弧线的设计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的原理所涉及的半圆半三角柱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服装V型衣身与袖子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半圆半三角柱体的侧视图及侧面展开图;
图5为侧面展开图与半圆半三角柱体斜截面的正视图的组合;
图6为本发明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一实施例的设计图;
图7为本发明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一实施例的设计图;
图8为本发明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一实施例中袖山弧线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袖窿眼;20、胸宽线;30、背宽线;40、胸围线;100、袖山弧线;110、前袖山弧线;120、后袖山弧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2至图5,本发明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的原理来源于以下:
一、如图2所示,取一根横截面为半圆半三角的柱体将其斜截为“斜截柱体”。
二、组合衣身与袖子。
需要说明的是,袖子与衣身的组合部位呈半圆半三角状,此半圆半三角状在衣身上叫做“袖笼眼”,在袖子上叫做“袖山眼”。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看出袖子的造型也是一根横截面为半圆半三角状的“斜截柱体”,将“斜截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即为袖子的平面图,袖子上部的外轮廓线也就是“袖山弧线”。
如图3所示,夹角a为袖子在立体状态下与衣身袖笼的夹角,也叫袖子的“袖侧角度”。
三、将“斜截柱体”的侧面展开。
如图4所示,图示左侧为斜截柱体的的侧视图,下面的“半圆半三角”的图形O为柱体的横截面图;图示右侧为“斜截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图中AB的长度等于柱体横截面O的周长。斜截柱体侧面展开的具体步骤如下:
3.1将柱体横截面O的半圆部分平均分为4等份,过各4等分点依次作线AB的垂直线与斜截面相交,再过斜截面的交点依次作水平线;
3.2分别从A、B两点依次向里量取a和b,再将余下的量平均为4等份,再过AB线上的这些点依次作AB线的垂直线,垂直线和水平线依次相交;
3.3依次圆顺连接水平线和垂直线的交点,此条弧线即为袖子的“袖山弧线”。
四、组合斜截柱体侧面展开图与斜截面正视图。
参考图5,图中的“半圆半三角”为“斜截柱体”的斜截面正视图。
4.1在“半圆半三角”的外围加上一个矩形框与其相切,再将“斜截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分为两部分;
4.2将右半部分的侧面展开图与斜截面的左半部分的C点吻合在一起,再将其以C点为圆心旋转,旋转到L2线经过F点;
4.3同样地,将左半部分的侧面展开图与斜截面的右半部分吻合在一起;
4.4过点D作L2线的平行线L1,并与“袖山弧线”相切于E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依据上面“斜截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原理,并将其应用到袖子的设计中。
参照图6至图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10,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所述袖窿眼10上点C,且所述袖窿眼10与胸宽线20和背宽线30分别相切于点D、E;
过点C作胸围线40的平行线,并与所述胸宽线20和所述背宽线30分别相交于点F、G;其中,所述胸宽线20和所述背宽线30与所述胸围线40相交于点I、H;
过点F、G分别作一条角度大小为袖侧角度a的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
过点I、H分别作线l的平行线,再在这两组平行线间分别画出袖管的横截面图形,再分别过点D、E作线l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横截面图形分别相交于点D’、E’,且与L2线、L4线分别相交于点D”、E”;
在线L2上量取与弧线D’C’等长的线段D”J’,再过J’作L2线的垂直线并与线L1相交于J点,再圆顺地连接点D与点J,以作出第一前袖山弧线DJ;
再在L2线上量取与线段D’O’等长的线段D”K,再直线连接点D与点K,以作出第二前袖山弧线DK;其中,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组成前袖山弧线JDK;
在线L4上量取与弧线E’C’等长的线段E”L’,再过L’作L4线的垂直线并与L3相交于L点,再圆顺地连接点E与点L,以作出第一后袖山弧线EL;
再在L4线上量取与线段E’O’等长的线段E”M,再直线连接点E与点M,以作出第二后袖山弧线EM;其中,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组成后袖山弧线LEM;
拼合所述前袖山弧线JDK与所述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100。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袖子的造型也是一根横截面为半圆半三角状的“斜截柱体”,通过采用上述配袖方法可以设计与衣身袖窿弧线匹配度更高的袖山弧线100;成品袖子的袖侧角度更为直观;袖山弧线100和袖窿弧线的匹配关系更为科学和准确;袖山弧线100和袖窿弧线的对位点更为准确且直观,该对位点既能够控制袖山弧线100的长度,同时也能控制袖山弧线100的高度与立体袖窿相吻合匹配。因此,设计出的袖子在袖山部分会更圆润饱满,在袖底部更干净贴合。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袖子在与衣身袖窿匹配时的吻合度,以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线段IH为袖笼宽,且线段D’E’的长度与线段IH的长度可设置为相等。
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袖窿眼10的宽度为线段DE的长度,且线段DE的长度可等于袖笼宽的宽度。其中,袖笼宽的宽度为胸宽线20与背宽线30之间的距离,也即线段IH的长度。如此,可进一步地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前袖山弧线DK的长度与前袖窿弧线DO的长度相等,以进一步地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后袖山弧线EM的长度与后袖窿弧线EO的长度相等,以进一步地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前袖窿弧线DA的长度相等,以进一步地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参考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后袖窿弧线EB的长度相等。如此,可进一步地提升袖子在与衣身袖窿匹配时的吻合度,以提升服装配袖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进而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及美观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剪裁模板,该剪裁模板具有袖山弧线,所述袖山弧线基于上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所制成,所述配袖方法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明提出的剪裁模板基于上述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所制成,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平面袖窿弧线作成半圆半三角体状的袖窿眼,并使前肩端点A和后肩端点B相交于所述袖窿眼上点C,且所述袖窿眼与胸宽线和背宽线分别相切于点D、E;
过点C作胸围线的平行线,并与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分别相交于点F、G;其中,所述胸宽线和所述背宽线与所述胸围线相交于点I、H;
过点F、G分别作一条角度大小为袖侧角度a的线l,再过点F、I分别作线l的垂线L1、L2,过点G、H分别作线l的垂线L3、L4;
过点I、H分别作线l的平行线,再在这两组平行线间分别画出袖管的横截面图形,再分别过点D、E作线l的平行线,并与所述横截面图形分别相交于点D’、E’,且与L2线、L4线分别相交于点D”、E”;
在线L2上量取与弧线D’C’等长的线段D”J’,再过J’作L2线的垂直线并与线L1相交于J点,再圆顺地连接点D与点J,以作出第一前袖山弧线DJ,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前袖窿弧线DA的长度相等;
再在L2线上量取与线段D’O’等长的线段D”K,再直线连接点D与点K,以作出第二前袖山弧线DK;其中,所述第一前袖山弧线DJ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组成前袖山弧线JDK;
在线L4上量取与弧线E’C’等长的线段E”L’,再过L’作L4线的垂直线并与L3相交于L点,再圆顺地连接点E与点L,以作出第一后袖山弧线EL,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后袖窿弧线EB的长度相等;
再在L4线上量取与线段E’O’等长的线段E”M,再直线连接点E与点M,以作出第二后袖山弧线EM;其中,所述第一后袖山弧线EL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组成后袖山弧线LEM;
拼合所述前袖山弧线JDK与所述后袖山弧线LEM,以得到袖山弧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点I、H构成的线段IH为袖笼宽,且所述点D’、E’构成的线段D’E’的长度与所述线段IH的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袖窿眼的宽度为线段DE的长度,且所述线段DE的长度等于所述袖笼宽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袖山弧线DK的长度与前袖窿弧线DO的长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袖山弧线EM的长度与后袖窿弧线EO的长度相等。
6.一种剪裁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剪裁模板具有袖山弧线,所述袖山弧线基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所制成。
CN202210214113.6A 2022-03-04 2022-03-04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Active CN1145687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4113.6A CN114568780B (zh) 2022-03-04 2022-03-04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4113.6A CN114568780B (zh) 2022-03-04 2022-03-04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8780A CN114568780A (zh) 2022-06-03
CN114568780B true CN114568780B (zh) 2023-09-22

Family

ID=81773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4113.6A Active CN114568780B (zh) 2022-03-04 2022-03-04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878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0268A (ja) * 2004-01-29 2005-09-08 Masako Yamazaki 装着式原型製作器及び衣服の型紙の作図方法
CN103284373A (zh) * 2013-05-09 2013-09-11 宁波大学 红帮轴线新型配袖方法
CN104585942A (zh) * 2014-12-04 2015-05-06 胡亨有 服装肩胸省的变量比原数裁剪法
CN109527684A (zh) * 2018-12-28 2019-03-29 西京学院 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0268A (ja) * 2004-01-29 2005-09-08 Masako Yamazaki 装着式原型製作器及び衣服の型紙の作図方法
CN103284373A (zh) * 2013-05-09 2013-09-11 宁波大学 红帮轴线新型配袖方法
CN104585942A (zh) * 2014-12-04 2015-05-06 胡亨有 服装肩胸省的变量比原数裁剪法
CN109527684A (zh) * 2018-12-28 2019-03-29 西京学院 一种服装袖窿和袖子的制图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8780A (zh) 2022-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84373A (zh) 红帮轴线新型配袖方法
CN107480315A (zh) 参数化样板设计的方法和系统
CN114568780B (zh) 服装v型袖窿的配袖方法及剪裁模板
KR960017983A (ko) 3차원 물체용 편직 커버 및 이를 편직하기 위한 편직 패턴
CN1452924A (zh) 一种服装结构连体式插肩袖后折线分段裁剪的方法
CN114451615B (zh) 一种袖山弧线的设计方法
CN104397918A (zh) 一种夹克类服装袖子的制版及缝制方法
RU2423898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я конструкций изделий с рукавом покроя реглан
CN208556859U (zh) 用于定位上弯梁的定位工装
CN1640335A (zh) 一种服装袖子结构袖山线型的水平确定方法
JPS58208412A (ja) 前身頃の裁断方法
CN1391856A (zh) 一种服装袖子裁剪袖山中线角度与袖筒角度匹配的方法
CN1191028C (zh) U形七刀眼配袖方法
CA219746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knitted garment
KR200477839Y1 (ko) 패턴디자인용 암홀자
JP2937894B2 (ja) ニット服の編成方法
CN114794630A (zh) 一种以手臂几何模型为基础的配袖方法
CN214355198U (zh) 一种用于绘制荷叶边的制图尺
KR100742751B1 (ko) 숙녀용 의류의 상의 원형
RU2195147C1 (ru)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шаблонов спинки и полочки
CN208783827U (zh) 一种可组合胸围钢圈
CN115005540A (zh) 一种凸肚体西装样板设计方法
JPS6315296Y2 (zh)
JPS6236812Y2 (zh)
CN111588132A (zh) 一种加垫肩外套袖山高的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