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64128A -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64128A
CN114564128A CN202210290597.2A CN202210290597A CN114564128A CN 114564128 A CN114564128 A CN 114564128A CN 202210290597 A CN202210290597 A CN 202210290597A CN 114564128 A CN114564128 A CN 1145641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late
edge
shaped
touch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905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威
王思雨
陈天赐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9059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64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641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6412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7590 priority patent/WO202317928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7Position sensing using the local deformation of senso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触控结构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较差的问题。该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电极板。多个电极板位于同一个虚拟参考面上,且多个电极板相邻设置。多个电极板整体所在的最小封闭图形区域为触控区。各个电极板背离虚拟参考面的表面为感测表面。其中,多个电极板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各个第一电极板具有指定边,指定边构成触控区的边界的一部分。至少一个指定边为弧状。各个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本公开提供的触控结构可以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触控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触控结构通常用于检测触碰位置。但是,触控结构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较差,影响了触控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触控结构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多个电极板。多个电极板位于同一个虚拟参考面上,且多个电极板相邻设置。多个电极板整体所在的最小封闭图形区域为触控区。各个电极板背离虚拟参考面的表面为感测表面。其中,多个电极板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各个第一电极板具有指定边,指定边构成触控区的边界的一部分。至少一个指定边为弧状。各个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板中还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板。多个第二电极板位于多个第一电极板远离触控区的边界的一侧。各个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在虚拟参考面上正投影的形状均为多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第一异形电极板和第二异形电极板。第一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一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弧形边为第一异形电极板的指定边。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第一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第一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远离第一弧形边的一端,与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远离第一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和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垂直。第二异形电极板与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且第二异形电极板与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之间具有第一缝隙。各个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多个第二电极板中包括第一正方形电极板和第二正方形电极板。第一正方形电极板与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第二正方形电极板与第一正方形电极板和第二异形电极板相邻设置。第二正方形电极板与第一正方形电极板之间具有第二缝隙。第二缝隙与第一缝隙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异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第二异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3.17mm~6.3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第三异形电极板、第四异形电极板和第五异形电极板。第三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二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弧形边为第三异形电极板的指定边。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第二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第四异形电极板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第五异形电极板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各个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5mm~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异形电极板还包括第三边和第四边。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远离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远离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远离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的一端,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远离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相垂直。多个第二电极板包括第一矩形电极板、第二矩形电极板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第一矩形电极板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相邻设置。第二矩形电极板与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相邻设置。第三正方形电极板与第一矩形电极板和第二矩形电极板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的长度,与第一矩形电极板靠近第三异形电极板一侧边缘的长度相同。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的长度,与第二矩形电极板靠近第三异形电极板一侧的长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正方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第一矩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且第三正方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第二矩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第六异形电极板、第七异形电极板和第八异形电极板。第六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三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三弧形边为第六异形电极板的指定边。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第三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第三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和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平行。第七异形电极板与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第八异形电极板与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各个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4mm~4.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的形状为扇环形。第二电极板的形状为扇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扇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还包括多条触控引线。一条触控引线与一个电极板电连接。多条触控引线沿多个电极板之间的缝隙引出至触控区外。或,触控结构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位于多个电极板和多条触控引线之间。绝缘层上设置有多个过孔,一条触控引线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一个电极板电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述第一方面的触控结构。触控结构设置于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本公开提供的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设置各个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过大(例如大于35mm2),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极板的电容值过大,增大了触碰位置带来的耦合电容对于第一电极板的电容值的影响,降低了第一电极板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一电极板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过小(例如小于10mm2),从而避免了触碰位置对多个第一电极板的电容值造成影响,降低了第一电极板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一电极板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此外,避免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过小,在触控区的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第一电极板的数量,从而减小了触控结构输出电信号的量,降低了电信号的处理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并且,减少第一电极板的数量,还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触控结构的成本,提高触控结构的生产效率。
由于第一电极板的指定边构成触控区的边界的一部分,使得第一电极板能够设置于触控结构的边缘位置。这样一来,避免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提高第一电极板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就能够提高触控结构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从而提高触控结构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触控结构,因此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结构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3A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4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5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6为图3B中A区域的仿真结果图;
图7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B区域的仿真结果图;
图9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仿真结果图;
图11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12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13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14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的结构图;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引线的结构图;
图16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引线的结构图;
图17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或者“垂直”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相同”可以为完全相同,也可以为近似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结构图。请参阅图1,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300。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智能门禁、音乐播放器、洗衣机、空调或者电冰箱等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产品。本公开的实施例对电子设备300的形式不做进一步限定,下面对电子设备3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触控结构100和多个触控按键312,多个触控按键312分别对应触控结构100的不同区域。可以理解地,触控按键312用于引导用户对触控结构100的不同位置进行触碰操作。
触控结构100能够检测到触碰位置,并将触碰位置转换为电信号。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触控结构100输出的电信号,来控制电子设备300的运行状态,例如控制电子设备300启动、停止、温度升高或者温度降等,使得电子设备300能够实现不同的功能,提高了电子设备300的使用便捷性。
此外,图1是以六个触控按键312为例进行示意,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触控按键312的数量和位置进行限制。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按键31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七个或更多个。而且,触控按键312既可以位于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区域,也可以位于触控结构100的中间区域。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图。请参阅图2,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200。可以理解,触控显示装置200也是一种电子设备。
示例性的,触控显示装置200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等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
可以理解地,触控显示装置200能够显示动态图像,例如视频或者游戏画面,也能够显示静态图像,例如图片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触控显示装置200不做进一步限定,下面对触控显示装置2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10和触控结构100,显示面板210用于显示图像,触控结构100用于检测触碰位置。
显示面板210具有显示侧,显示侧用于显示图像。其中,显示面板2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英文简称:LCD),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英文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装置(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0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多边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提高了触控显示装置200的灵活性。
触控结构100设置于显示面板210的显示侧,可以理解地,触控结构100为透明材质,能够避免对显示侧显示的图像造成阻挡。此外,触控结构100能够检测到触碰位置,并将触碰位置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使得触控显示装置200能够实现触控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0包括显示区和周边区,显示区用于显示图像,周边区用于设置连接线以及绑定柔性电路板(英文全称: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英文简称:FPC)等结构。示例性的,触控结构100位于显示面板210的显示区,并且通过连接线以及FPC与主控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100的形状和面积可以与显示区的形状和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触控芯片(英文全称:IntegratedCircuit,英文简称:IC)。触控IC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10的周边区,或者还可以设置在FPC或者主控电路板上,以接收触控结构100输出的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触控结构100输出的电信号,控制显示面板210的显示内容,提高了触控显示装置200的使用便捷性。
由上述可知,触控结构100能够检测到触碰位置。例如,触控结构100能够检测到人手指的触碰位置。下面以触控结构100检测人手指的触碰位置为例,对触控结构100检测触碰位置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结构100可以为自容式电容触控结构。自容式电容触控结构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电极板,并且各个电极板之间相互绝缘。各个电极板与地之间能够形成电容。当人手指触碰到任一个电极板时,人手指的电容就会叠加至对应的电极板上,从而改变该电极板与地之间的电容值。这样一来,通过获取各个电极板与地之间的电容值,就能够确定人手指的触碰位置,并将触碰位置转换为电信号,使得触控结构100能够实现位置检测功能。
图3A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200的结构图。下面参照图3A,对触控结构100和显示面板21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显示面板210包括衬底218、发光器件EL和封装层216。
在一些示例中,衬底218可以为硬性衬底,也可以为柔性衬底。示例的,衬底218的材料包括塑料、FR-4等级材料、树脂、玻璃、石英、聚酰亚胺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英文全称:Polymethyl Methacrylate,英文简称PMMA)中的任一个。
发光器件EL位于衬底218的一侧,可以理解地,发光器件EL用于发光。发光器件EL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发光器件EL阵列排布。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发光器件EL用于发白光。在另一些示例中,多个发光器件EL用于发蓝光。在又一些示例中,多个发光器件EL中的一部分发光器件EL用于发红光、另一部分发光器件EL用于发绿光,又一部分发光器件EL用于发蓝光。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器件EL包括阳极层AND、阴极层CTD和发光层212。阳极层AND位于衬底218的一侧,发光层212位于阳极层AND远离衬底218的一侧。阴极层CTD位于发光层212远离阳极层AND的一侧。
示例的,发光层212包括电致发光材料。可以理解地,电致发光指的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传输、电子和空穴结合形成激子,进而辐射复合导致发光的现象。阳极层AND的材料包括金属,例如铜或者银等。阴极层CTD为透明材料,例如透明氧化铟锡(英文全称:Indium Tin Oxide,英文简称:ITO)或者透明氧化铟锌(英文全称:Indium Zinc Oxide,英文简称:IZO)等,使得发光层212发射的光线能够经由阴极层CTD射出。示例的,可以将上述设置方式的显示面板210称为顶发光显示面板。
在一些示例中,沿阳极层AND至发光层212的方向,在阳极层AND和发光层212之间设置有空穴注入层(英文全称:Hole Inject Layer,英文简称:HIL)、空穴传输层(英文全称:Hole Transport Layer,英文简称:HTL)和电子阻挡层(英文全称:Electron BlockingLayer,英文简称:EBL)中的至少一个。沿阴极层CTD至发光层212的方向,在阴极层CTD和发光层212之间设置有电子注入层(英文全称:Electron Inject Layer,英文简称:EIL)、电子传输层(英文全称:Electron Transport Layer,英文简称:ETL)和空穴阻挡层(英文全称:Hole Blocking Layer,英文简称:HBL)中的至少一个,提高发光器件EL的发光可靠性。
封装层216位于多个发光器件EL远离衬底218的一侧,可以理解地,封装层216用于封装和保护发光器件EL。示例的,封装层216的材料包括有机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210还包括驱动电路214。驱动电路214包括驱动晶体管DT,驱动晶体管DT与发光器件EL电连接,使得发光器件EL能够在驱动电路214的驱动作用下发光。示例的,驱动晶体管DT可以为薄膜晶体管(英文全称:Thin Film Transistor,英文简称:TFT)。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触控结构100位于封装层216远离衬底218一侧的表面。示例的,可以将触控结构100位于封装层216远离衬底218一侧表面的结构称为柔性多层结构(英文全称: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英文简称FMLOC)。
图3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图4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图5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下面参照图3B至图5,对触控结构10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触控结构100包括多个电极板101。示例的,多个电极板101在封装层216远离衬底218一侧的表面呈网格状阵列排布。
可以理解地,任一个电极板101为与地之间均能够形成电容。由上述可知,触控结构100可以为透明材质,故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板101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氧化铟锡(英文全称:Indium Tin Oxide,英文简称:ITO)或者透明氧化铟锌(英文全称:Indium ZincOxide,英文简称:IZO)等。
请参阅图3B,多个电极板101位于同一个虚拟参考面M上,可以理解地,虚拟参考面M为实际不存在的参考表面,用于引出多个电极板101之间的排布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参考面M可以为平面(即如图3B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参考面M也可以为曲面。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虚拟参考面M还可以同时包括平面和曲面。这样一来,使得触控结构100不仅能够适用于平整的显示面板210,也能够适用于包含曲面的显示面板210,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适用性。
多个电极板101相邻设置,可以理解地,多个电极板101之间相互绝缘,避免了不同电极板101之间形成的电容相互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多个电极板101之间具有缝隙L,以使得多个电极板101之间能够相互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两个电极板101彼此相邻一侧的边缘可以为直线,使得相邻两个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可以呈直线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电极板101彼此相邻一侧的边缘也可以为曲线,例如波浪线或者弧线等,从而使得相邻两个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可以呈波浪状或者弯曲状,降低了缝隙L被肉眼识别到的风险,也即是降低了显示面板210或者电子设备300上出现可视化纹路的风险,提高了触控显示装置200的可靠性。
如图3B所示,多个电极板101整体所在的最小封闭图形区域为触控区102,可以理解地,触控区102包括多个电极板101和多个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在触控区102内的触碰操作能够被触控结构100检测并转换为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区10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
各个电极板101背离虚拟参考面M的表面为感测表面103,可以理解地,感测表面103为电极板101远离显示面板210一侧的表面。感测表面103用于感知触碰带来的耦合电容,从而使得触控结构100能够检测到触碰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电极板101的面积相同。
如图3B所示,所述多个电极板101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各个第一电极板110具有指定边1101,指定边1101构成触控区102的边界104的一部分,也即是第一电极板110设置于触控结构100的边缘位置。
可以理解地,触控区102的边界104包括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以及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指定边1101之间的虚拟边。需要说明的是,任一虚拟边可以和连接该虚拟边的指定边1101具有相同的趋势,例如两者可以的曲率可以相同,或者两者可以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3B中指定边1101与触控区102的边缘相互分离,仅是为了便于展示触控区102,不对指定边1101与触控区102的边缘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限制。
至少一个指定边1101为弧状,可以理解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弧状不仅包括圆弧状,还包括其他弯曲弧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部分指定边1101为弧状,其他指定边1101为直线状或者波浪状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各个指定边1101均为弧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均为圆弧状,从而使得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能够围设形成圆形触控区1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部分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为圆弧状,另一部分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为直线状,使得多个第一电极板110能够组成扇形触控区102。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时,会导致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降低。由于第一电极板110设置于触控结构100的边缘位置,从而使得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降低,影响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下面对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导致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降低的原理进行举例说明。
再次以触控结构100为自容式电容触控结构为例。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会导致第一电极板110与地之间的电容值增大,从而减小了人手指触碰带来的耦合电容,对第一电极板110与地之间的电容值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检测人手指触碰位置的难度,从而影响了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图6为图3B中A区域的仿真结果图。下面参照图3B和图6,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仿真结果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的,如图3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例如大于35mm2。对触控结构100的A区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T点为实际触碰点,S点为仿真得到的仿真点。以T11至T14四个实际触碰点为例,其中,实际触碰点T11与仿真点S1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55mm,实际触碰点T12与仿真点S12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10mm,实际触碰点T13与仿真点S1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49mm,实际触碰点T14与仿真点S1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34mm。
由此可见,由于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大于35mm2),导致实际触碰点T与仿真点S之间的最大误差值达到了3.10mm,影响了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降低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小时,人手指的触碰有可能导致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同样造成了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困难。此外,当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过小时,对于相同面积的触控区102,就需要设置更多的第一电极板110,增加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电信号的量,增加了输出电信号的处理难度,从而降低了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由此可见,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第一电极板110检测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造成影响,也即是影响了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图7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
可以理解地,设置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例如大于35mm2),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极板110的电容值过大,增大了触碰位置带来的耦合电容对于第一电极板110的电容值的影响,降低了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小(例如小于10mm2),从而避免了触碰位置对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电容值造成影响,降低了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此外,避免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小,在触控区102的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从而减小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电信号的量,降低了电信号的处理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并且,减少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还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触控结构100的成本,提高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效率。
由于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构成触控区102的边界104的一部分,使得第一电极板110能够设置于触控结构100的边缘位置。这样一来,避免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提高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就能够提高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从而提高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图8为图7中B区域的仿真结果图。下面参照图7和图8,对本公开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仿真结果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的,如图7所示,对触控结构100的B区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图8中T点为实际触碰点,S点为仿真得到的仿真点。以T21至T24四个实际触碰点为例,其中,实际触碰点T21与仿真点S2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34mm,实际触碰点T22与仿真点S22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30mm,实际触碰点T23与仿真点S2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30mm,实际触碰点T24与仿真点S2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29mm。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使得实际触碰点T与仿真点S之间的最大误差值下降到了0.34mm,大幅度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性,也即是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性,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形状和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4.44mm2~35mm2、18mm2~32mm2、20mm2~30mm2、22mm2~28mm2或者24.5mm2~26.5mm2等。示例性的,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为12mm2、15mm2、18mm2、21mm2、25mm2、27mm2、29mm2、31mm2、或者33mm2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触控结构100共包括24个电极板101。将一个电极板101视为一个电信号输出通道,也即是触控结构100为24通道。其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为8个。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触控结构100共包括32个电极板101,也即是触控结构100为32通道。其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为16个。
由此可见,在触控区102面积不变的前提下,相较于图3B示出的触控结构100,增加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也即是增大了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的通道数量,能够使得各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减小,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电极板11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电极板101中还包括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位于多个第一电极板110远离触控区102的边界104的一侧。
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位于多个第一电极板110远离触控区102的边界104的一侧,也即是多个第二电极板120远离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的一侧,使得第二电极板120能够远离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设置。
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极板120与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为16个,也即是触控结构100远离边缘位置的通道数量为16个。
由上述可知,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会影响第一电极板110检测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同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也会对第二电极板120检测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造成影响。由于第二电极板120远离触控结构100的边缘,故而对触控结构100远离边缘处检测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造成了影响。
可以理解地,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对第二电极板120的检测准确度造成影响的原理,与上述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对第一电极板110的检测准确度造成影响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触控结构100远离边缘处的检测准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
可以理解地,设置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一方面,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例如大于40mm2),从而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电容值过大,增大了触碰位置带来的耦合电容对于第二电极板120的电容值的影响,降低了第二电极板120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二电极板12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小(例如小于10mm2),从而避免了触碰位置对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电容值造成影响,降低了第二电极板120对于触碰位置的定位难度,提高第二电极板12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
此外,避免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小,在触控区102的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还能够减少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从而减小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电信号的量,降低了电信号的处理难度,进一步提高了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并且,减少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还能够简化结构,降低触控结构100的成本,提高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效率。
由于第二电极板120远离触控结构100的边缘处设置,故而,避免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提高第二电极板12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就能够提高触控结构100远离边缘处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4.44mm2~37.21mm2、15mm2~35mm2、18mm2~32mm2、20mm2~30mm2、22mm2~28mm2或者24.5mm2~26.5mm2等。示例性的,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为12mm2、15mm2、18mm2、22mm2、25mm2、33mm2、35mm2、或者38mm2等。
由上述可知,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5。
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5,避免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差异过大(例如,两者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比大于1.5或者小于0.6),从而避免了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差异过大,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间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输出的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降低了对于电信号的处理难度,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触控一致性,从而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7、0.8、0.9、1.1、1.2、1.3或者1.4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1,也即是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或者近似相同,进一步确保了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提高触控结构100检测得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由上述可知,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5,任意两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同样为0.6~1.5。这样一来,使得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均为0.6~1.5,不仅能够提高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之间输出的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还能够提高任意两个电极板101之间输出的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7、0.8、0.9、1.1、1.2、1.3或者1.4等。可以理解地,任意两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任意两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和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三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8~1.2。
由上述可知,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间的差值越小,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差异就越小,触控结构100检测触碰位置的准确度也就越高。
故而,设置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8~1.2,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间的差异,提高了触控结构100检测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1.1。示例性的,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85、0.95或者1.05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8~1.2,任意两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同样为0.8~1.2。这样一来,使得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均为0.8~1.2,提高了任意两个电极板101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1.1。示例性的,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可以为0.85、0.95或者1.05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5。
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5,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间的差异,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97~1.02或者0.98~1.01等。示例性的,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0.98、1.02或1.03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5,任意两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同样为0.95~1.05。这样一来,使得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均为0.95~1.05,进一步提高了任意两个电极板101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和一致性,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可以为0.97~1.02或者0.98~1.01等。示例性的,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0.98、1.02或1.03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各个第二电极板120在虚拟参考面M上正投影的形状均为多边形。
可以理解地,多边形可以为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六边形等形状。由上述可知,如图4所示,两个电极板101彼此相邻一侧的边缘可以为曲线,故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多边形可以为曲线围设形成的近似多边形。
设置第二电极板120在虚拟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这样一来,通过调整第二电极板120的不同形状,就能够使得第二电极板120与第一电极板110围设形成不同形状的触控区102,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并且,设置第二电极板120在虚拟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为多边形,还能够提高第二电极板120的结构规整性,便于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排布,从而提高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效率。
由上述可知,电极板1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和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下面继续参照图7,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第一电极板110中包括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可以理解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异形电极板”可以为由弧形线段和直线段构成的不规则封闭结构,也可以为多条直线段构成的不规则结构。“异形电极板”仅用于与其他形状的电极板(例如正方形电极板和矩形电极板等)进行区分,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对“异形电极板”的形状做进一步限定。
可以理解地,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形状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的,如图7所示,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包括第一弧形边1110a、第一边1111a和第二边1112a。第一弧形边1110a为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指定边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边1110a可以为圆弧。
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与第一弧形边1110a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与第一弧形边1110a的另一端相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的长度和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远离第一弧形边1110a的一端,与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远离第一弧形边1110a的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和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相垂直,使得第一弧形边1110a、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和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能够形成闭合的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
如图7所示,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与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相邻设置。这样一来,通过调节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以及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或者面积,就能够构成不同形状的触控区102,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多个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多个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和多个正方形的第二电极板120能够形成圆形触控区102。可以理解地,通过调节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和第二电极板120的不同边缘的长度,能够对圆形触控区102的直径起到调节作用,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示例的,如图7所示,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中包括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和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的边长与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的边长相同,也即是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与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相邻设置,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与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相邻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的边长,与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二边1112a的长度相同。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的边长,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靠近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一侧边缘的长度相同,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规整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7所示,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中还包括第四正方形电极板127。第四正方形电极板127与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和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相邻设置,且第四正方形电极板127远离各个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
示例的,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和第四正方形电极板127三者的边长相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与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第一边1111a之间具有第一缝隙L1。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与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之间具有第二缝隙L2,第二缝隙L2与第一缝隙L1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第一正方形电极板121和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之间排布的规整性,也即是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和第二电极板120之间排布的规整性,从而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加工便捷性,降低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之间具有第三缝隙L3,相邻两个第二正方形电极板122之间具有第四缝隙L4,第三缝隙L3与第四缝隙L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之间排布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相邻的两个第四正方形电极板126之间具有第十七缝隙L17。第十七缝隙L17与第三缝隙L3和第四缝隙L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多个电极板101之间的排布规整性。
由上述可知,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
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进一步减小了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提高了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检测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并且,设置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能够在第一缝隙L1与第二缝隙L2位于同一条直线的基础上,使得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指定边1101,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指定边1101围设形成圆弧状,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任一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0.6。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任一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0.9。
这样设置,在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基础上,使得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能够位于0.6~1.5之间,避免了任意两个电极板101之间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差异过大,确保了提高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3.17mm~6.32mm。
由上述可知,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并且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为正方形。故而,设置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3.17mm~6.32mm,在提高第二电极板120的结构规整性的基础上,使得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能够满足要求,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从而确保了触控结构100检测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3.8mm~6.1mm,也即是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4.44mm2~37.21mm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也可以为4mm~6mm、4.2mm~5.8mm、4.5mm~5.5mm或者4.7mm~5.3mm等。示例性的,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可以为3.3mm、3.5mm、3.9mm、4.5mm、4.8mm、5mm、5.3mm、5.8mm或者6.2mm等。
图9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由上述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110中包括第一异形电极板111a和第二异形电极板112a。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第一电极板110中包括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
可以理解地,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形状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的,如图9所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包括第二弧形边1110b、第一边1111b和第二边1112b。第二弧形边1110b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指定边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弧形边1110b可以为圆弧状。
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与第二弧形边1110b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与第二弧形边1110b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还可以包括第三边1113b和第四边1114b。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远离第二弧形边1110b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远离第二弧形边1110b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远离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的一端,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远离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相垂直。
这样一来,使得第二弧形边1110b、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能够形成闭合的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
如图9所示,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一边1111b相邻设置,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二边1112b相邻设置。这样一来,通过调节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和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或者面积,能够围设形成不同形状的触控区102,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多个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多个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多个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和多个正方形的第二电极板120能够成圆形触控区102。可以理解地,通过调节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和第二电极板120的不同边缘的长度,能够对圆形触控区102的直径起到调节作用,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中包括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和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示例的,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和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相邻设置。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相邻设置。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与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和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相邻设置,且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远离各个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
并且,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和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三者的边长相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的长度、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的长度与任一个第二电极板120(包括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和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的边长三者相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结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相邻两个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之间具有第五缝隙L5,相邻两个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之间具有第六缝隙L6,第五缝隙L5与第六缝隙L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之间的排布规整性。
如图9所示,相邻两个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之间具有第七缝隙L7,相邻两个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之间具有第十八缝隙L18,第七缝隙L7和第十八缝隙L1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9所示,相邻两个七正方形电极板133之间具有第十九缝隙L19。示例的,第十九缝隙L19的数量为两条,且两条第十九缝隙L19相互垂直。第十九缝隙L19与第五缝隙L5、第六缝隙L6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十九缝隙L19与七缝隙L7、第十八缝隙L18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之间的排布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5mm~6mm。
由上述可知,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并且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为正方形。故而,设置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5mm~6mm,在提高第二电极板120的结构规整性的基础上,使得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能够满足要求,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从而确保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此外,设置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5mm~6mm,能够增大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和,从而在触控区102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使得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和能够减小。可以理解地,减小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之和,就能够使得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减小,进一步减少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的电信号的量,降低电信号的处理难度,提高检测的触碰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1mm~5.9mm,5.2mm~5.8mm、5.3mm~5.7mm或者5.4mm~5.6mm等。示例性的,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可以为5.15mm、5.25mm、5.55mm、5.65mm、5.75mm或者5.8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为12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同样为12个,也即是触控结构100的通道数量为24个。
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仿真结果图。下面参照图9和图10,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仿真结果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的,如图9所示,对触控结构100的C区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图10中T点为实际触碰点,S点为仿真得到的仿真点。以T31至T34四个实际触碰点为例,其中,实际触碰点T31与仿真点S31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29mm,实际触碰点T32与仿真点S32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45mm,实际触碰点T33与仿真点S33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53mm,实际触碰点T34与仿真点S34之间的直线距离为0.29mm。由此可见,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实际触碰点T与仿真点S之间的最大误差值仅为0.53mm,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
图11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由上述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包括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可以理解地,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形状可以为正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
可以理解地,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11所示,第一矩形电极板124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相邻设置。第二矩形电极板125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相邻设置。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相邻设置。并且,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远离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
可以理解地,通过调节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形状或者面积,能够围设形成不同形状的触控区102,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多个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和多个第二矩形电极板125能够围设于多个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多个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多个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和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能够构成圆形触控区102。可以理解地,通过调节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和第一电极板110的不同边缘的长度,能够对圆形触控区102的直径起到调节作用,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由上述可知,如图11所示,相邻两个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之间具有第五缝隙L5。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矩形电极板124之间具有第八缝隙L8,第五缝隙L5与第八缝隙L8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由上述可知,相邻两个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之间具有第七缝隙L7。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二矩形电极板125之间具有第十缝隙L10,第七缝隙L7与第十缝隙L10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之间具有第九缝隙L9。示例的,第九缝隙L9的数量为两条,且两条第九缝隙L9相互垂直。第九缝隙L9与第五缝隙L5和第八缝隙L8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九缝隙L9与第十缝隙L10和第七缝隙L7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这样一来,设置第一矩形电极板124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相邻设置,第二矩形电极板125与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相邻设置,也即是使得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的电极板101能够相邻设置,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排布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三边1113b的长度,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靠近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一侧边缘的长度相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第四边1114b的长度,与第二矩形电极板125靠近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一侧的长度相同。
这样一来,进一步提高了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之间排布的规整性,从而提高触控结构100的加工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边长、第一矩形电极板124靠近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一侧边缘的长度、第二矩形电极板125靠近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一侧边缘的长度三者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并且,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还小于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
可以理解地,设置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进一步减小了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提高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检测得到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
并且,设置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还使得多个第二电极板120之间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不同,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中任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1.2。这样设置,使得任意两个电极板101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能够位于0.6~1.5之间,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
由上述可知,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板110可以包括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并且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均为正方形。这样一来,设置至少部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可以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中任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二电极板120(包括第五正方形电极板131、第六正方形电极板132和第七正方形电极板133)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三者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上述三者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三者中任一个的比值为0.9。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电极板120也可以包括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这样一来,设置至少部分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至少部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可以为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和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中任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第二矩形电极板125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中任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一矩形电极板124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均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小于上述任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异形电极板111b、第四异形电极板112b、第五异形电极板113b、第一矩形电极板124和第二矩形电极板125中任意一个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第三正方形电极板126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的比值为1.2。
图12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多个第一电极板110中包括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和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
可以理解地,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和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和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的形状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和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示例的,如图12所示,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包括第三弧形边1110c、第一边1111c和第二边1112c。第三弧形边1110c为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指定边110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弧形边1110c可以为圆弧。
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与第三弧形边1110c的一端相连接,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与第三弧形边1110c的另一端相连接,且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和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相平行。
可以理解地,如图12所示,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还包括第三边1113c。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远离第三弧形边1110c的一端,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三边1113c的一端相连接。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远离第三弧形边1110c的一端,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三边1113c的另一端相连接。
这样一来,使得第三弧形边1110c、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和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三边1113c能够构成闭合的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
如图12所示,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相邻设置。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相邻设置。这样一来,通过调节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和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或者面积,能够围设形成不同形状的触控区102,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均为正方形。多个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多个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多个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和多个正方形的第二电极板120能够构成圆形触控区102。可以理解地,通过调节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和第二电极板120的不同边缘的长度,能够对圆形触控区102的直径起到调节作用,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灵活性。
示例的,如图12所示,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包括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和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与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相邻设置,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相邻设置,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与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相邻设置。
示例的,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阵列排布。在一些示例中,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包括第一子电极板1371和第二子电极板1372。
第一子电极板1371与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和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相邻设置,且第一子电极板1371远离各个异形电极板(包括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和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
第二子电极板1372与第一子电极板1371相邻设置,且远离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和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示例的,第一子电极板1371围设于第二子电极板137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和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包括第一子电极板1371和第二子电极板1372)的边长相同。
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三边1113c的长度,与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的边长相同。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靠近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一侧边缘的长度,为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边缘的二倍。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靠近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一侧边缘的长度,为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边长的二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一边1111c之间具有第十一缝隙L11。第八正方形电极板134和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之间具有第十二缝隙L12,第十一缝隙L11与第十二缝隙L1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与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第二边1112c之间具有第十三缝隙L13,第九正方形电极板135和第十正方形电极板136之间具有第十四缝隙L14,第十三缝隙L13与第十四缝隙L1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触控结构100的结构规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相邻的两个第十一正方形电极板137之间具有第二十缝隙L20。示例的,第二十缝隙L20的数量为多条,至少两条第二十缝隙L20相互平行。第二十缝隙L20与第十一缝隙L11、第十二缝隙L12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第二十缝隙L20与第十三缝隙L13、第十四缝隙L14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由上述可知,第二电极板120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并且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为正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4mm~4.2mm。
设置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4mm~4.2mm,在提高第二电极板120的结构规整性的基础上,使得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能够满足要求,避免了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过大或者过小,从而确保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并且,设置各个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4mm~4.2mm,从而在触控区102面积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从而提高第二电极板120检测的触碰位置的准确度,也即是提高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示例的,如图12所示,第二电极板120的数量为25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数量为12个,也即是触控结构100的通道数量为37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05~4.15mm或者4.15mm~4.2mm等。示例性的,第二电极板120的边长可以为4.05mm、4.1mm、4.12mm或者4.17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并且第六异形电极板111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七异形电极板112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第八异形电极板113c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均匀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
图13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由上述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板120在虚拟参考面M上正投影的形状为多边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电极板110的形状为扇环形,第二电极板120的形状为扇形。
可以理解地,扇环形为圆环的一部分。扇环形的两条弧形边中,较长的一条为第一电极板110的指定边1101,这样一来,使得扇环形的第一电极板110能够与扇形的第二电极板120围设形成圆形的触控区102,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与第二电极板120的排布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扇环形的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与扇形的第二电极板12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相邻两个扇环形的第一电极板110之间具有第十五缝隙L15,相邻两个扇形的第二电极板120之间具有第十六缝隙L16,第十五缝隙L15与第十六缝隙L16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结构规整性。
图14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结构100的结构图。由上述可知,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板1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和多个第二电极板12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电极板1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101,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形状均为扇形。
可以理解地,设置电极板101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110,且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形状均为扇形,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电极板110的排布便捷性,简化了多个电极板101的结构,便于多个第一电极板110围设形成圆形触控区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电极板110的感测表面103的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电极板101的面积相同。
可以理解地,各个电极板101的面积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近似相同。设置各个电极板101的面积相同,进一步确保了不同电极板101之间输出电信号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结构100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极板101呈中心对称分布。
可以理解地,设置多个电极板101呈中心对称分布,提高了多个电极板101的排布规整性,从而提高了对于多个电极板101输出电信号的检测便捷性,进一步确保了触控结构100对于触碰位置的检测准确性。
并且,设置多个电极板101呈中心对称分布,还能够便于多个电极板101的排布,进一步提高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效率,降低触控结构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区102为圆形。
可以理解地,设置触控区102为圆形,使得触控结构100能够满足不同触控显示装置200的使用需求,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适用性。
图1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引线105的结构图。图16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引线105的结构图。图17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图。下面参照图15至图17,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触控引线105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触控结构100还包括多条触控引线105。一条触控引线105与一个电极板101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触控引线105用于传输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引线105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其他非金属导体等。
由上述可知,电极板101能够将触碰位置转换为电信号。这样一来,设置一条触控引线105与一个电极板101电连接,使得电极板101转换后的电信号能够通过触控引线105向外传输,从而使得触控结构100能够实现位置检测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引线105还可以与触控IC电连接,使得触控IC能够通过触控引线105获取到电极板101转换的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多条触控引线105沿多个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引出至触控区102外。
可以理解地,设置多条触控引线105沿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引出至触控区102外,不仅能够避免触控引线105对电极板101的电容值造成影响,还能够避免触控引线105对于显示侧显示的图像造成阻挡,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触控结构100还包括绝缘层106。可以理解地,如图17所示,绝缘层106设置于电极板101远离衬底218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106可以为透明树脂等绝缘材质,避免绝缘层106对于显示侧显示的图像造成阻挡。
绝缘层106位于多个电极板101和多条触控引线105之间,绝缘层106上设置有多个过孔107,可以理解地,过孔107沿垂直于绝缘层106的方向贯穿绝缘层106。一条触控引线105通过至少一个过孔107与一个电极板101电连接,这样一来,如图16和图17所示,使得触控引线105能够通过过孔107引出至触控区102之外。
通过设置绝缘层106,使得绝缘层106能够对触控引线105起到电隔离的作用,不仅能够避免触控引线105对电极板101的电容值造成影响,还能够避免触控引线105对于显示侧显示的图像造成阻挡,进一步提高了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此外,在绝缘层106上开设过孔107的方式,实现触控引线105与电极板101之间的电连接,还能够避免触控引线105占用相邻两个电极板101之间的缝隙L,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缝隙L的宽度,提供触控结构100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极板,所述多个电极板位于同一个虚拟参考面上,且所述多个电极板相邻设置;所述多个电极板整体所在的最小封闭图形区域为触控区;各个电极板背离所述虚拟参考面的表面为感测表面;
其中,所述多个电极板中包括:多个第一电极板,各个第一电极板具有指定边,所述指定边构成所述触控区的边界的一部分;至少一个所述指定边为弧状;
各个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35m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板中还包括:
多个第二电极板,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板远离所述触控区的边界的一侧;各个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10mm2~40m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6~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5。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在所述虚拟参考面上正投影的形状均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
第一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一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弧形边为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所述指定边;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一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远离所述第一弧形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远离所述第一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和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垂直;
第二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二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之间具有第一缝隙;
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板中包括:
第一正方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
第二正方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正方形电极板和所述第二异形电极板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正方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正方形电极板之间具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缝隙与所述第一缝隙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异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3.17mm~6.32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
第三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二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弧形边为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所述指定边;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二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第四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
第五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5mm~6mm。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还包括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远离所述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远离所述第二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远离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远离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相垂直;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板包括:
第一矩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相邻设置;
第二矩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相邻设置;
第三正方形电极板,与所述第一矩形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矩形电极板相邻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三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矩形电极板靠近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一侧边缘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的第四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矩形电极板靠近所述第三异形电极板一侧的长度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正方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矩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且所述第三正方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矩形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感测表面的面积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板中包括:
第六异形电极板,包括第三弧形边、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三弧形边为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所述指定边;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与所述第三弧形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与所述第三弧形边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和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平行;
第七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一边相邻设置;
第八异形电极板,与所述第六异形电极板的第二边相邻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正方形,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板的边长的取值范围为4mm~4.2mm。
17.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板的形状为扇环形,所述第二电极板的形状为扇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板的形状均为扇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
多条触控引线,一条触控引线与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
所述多条触控引线沿所述多个电极板之间的缝隙引出至所述触控区外;或,
所述触控结构还包括:
绝缘层,位于所述多个电极板和所述多条触控引线之间;所述绝缘层上设置有多个过孔,一条所述触控引线通过至少一个过孔与一个所述电极板电连接。
2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
CN202210290597.2A 2022-03-23 2022-03-23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641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0597.2A CN1145641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PCT/CN2023/077590 WO2023179282A1 (zh) 2022-03-23 2023-02-22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90597.2A CN1145641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64128A true CN114564128A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2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90597.2A Pending CN114564128A (zh) 2022-03-23 2022-03-23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64128A (zh)
WO (1) WO20231792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282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4495B (zh) * 2015-09-15 2018-05-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触摸屏以及显示装置
KR20180026597A (ko) * 2016-09-02 2018-03-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725771B (zh) * 2018-12-28 2022-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905058A (zh) * 2021-03-19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90140B (zh) * 2021-04-25 2023-10-2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7386338U (zh) * 2022-03-23 2022-09-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4564128A (zh) * 2022-03-23 2022-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9282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79282A1 (zh)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76144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9804720B2 (en)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2860123B (zh) 一种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379052U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06057845A (zh) 显示装置
CN108123062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70135602A (ko)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860154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6940605B (zh) 显示面板
CN108183122B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9195271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60202812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TWI541693B (zh) 觸控裝置結構
CN108511494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弯曲检测方法
CN206301307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820753A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1116963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7386338U (zh)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WO2023179282A1 (zh) 触控结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5268698A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CN10457169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22010770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8091676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900537A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