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7246A -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7246A
CN114557246A CN202210359966.9A CN202210359966A CN114557246A CN 114557246 A CN114557246 A CN 114557246A CN 202210359966 A CN202210359966 A CN 202210359966A CN 114557246 A CN114557246 A CN 114557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p irrigation
fertilizer
water
cor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99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7246B (zh
Inventor
孙雪芳
姜雯
孙青�
张红祥
张洪生
王娟
倪海平
宗睿
李雪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exie Bio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exie Bio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exie Bio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exi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99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7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7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7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7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0Cere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01C21/005Following a specific plan, e.g. patte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01G25/02Watering arrangements located above the soil which make use of perforated pipe-lines or pipe-lines with dispensing fittings, e.g. for drip irrig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玉米播种时,采用宽窄行种植,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施肥播种铺管一体化;采用砂质潮土区适宜规格滴灌管,玉米出苗前、苗期‑拔节期、拔节期‑吐丝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及灌浆后期各阶段根据土壤墒情通过滴灌补灌分别达到目标含水量;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采用滴灌追肥;玉米收获前将滴灌带全部移除,回收利用。本发明方法实现了滴灌水肥一体化下玉米生产的节水、节肥以及水肥高效利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背景技术
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是一项新型高效节水的农业灌溉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滴头流量通过影响湿润面积和湿润深度影响玉米根系分布和根区水肥吸收。目前,滴灌技术在黄淮海玉米生产上滴头流量大多采用2L/h,而根据土壤质地和种植铺管模式选择适宜滴头流量更有利于实现达到湿润体和根系分布相吻合,促进植株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达到水肥高效协同的栽培目的。
现有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土壤质地、种植铺管模式和滴头流速选择配套不完善,因此提供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通过对根区精准水肥控制,提升了水分和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该方法有利于砂质潮土区玉米大幅度提高玉米籽粒的产量,且经济适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玉米播种时期,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40±5cm,宽行75±5cm,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滴灌带流速为1.2-1.5L/h,滴头距离20-30cm,施肥播种;
(2)在步骤(1)播种玉米后出苗前根据土壤墒情滴灌补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3)玉米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吐丝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及灌浆后期各阶段根据土壤墒情通过滴灌补灌分别达到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4)施肥期的滴灌调控:滴灌前,先滴清水15-30min,待滴灌管得到充分清洗,土壤湿润后开始施肥,将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期间及时检查,确保滴水正常,施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15-30min,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冲净;
(5)玉米收获前将滴灌带全部移除,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出苗期-拔节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所述拔节期-吐丝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0%~75%;所述吐丝期-灌浆中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80%;所述灌浆后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低于下限通过滴灌补灌。
进一步地,所述可溶性化肥包括氮肥、磷肥及钾肥。
优选地,所述氮肥包括尿素、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肥为磷酸二铵和/或磷酸一铵;所述钾肥为氯化钾。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期包括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吐丝期。
进一步地,所述各生育阶段氮肥用量占总施氮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为30-50%、大喇叭口期10-30%、抽雄吐丝期10-30%。
优选地,所述各生育期氮肥用量占总施氮量的百分比为:播种期40%、大喇叭口期20%、抽雄吐丝期40%。
进一步地,所述各生育阶段磷肥用量占总施磷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为30-40%、大喇叭口期15-30%、抽雄吐丝期30-50%。
优选地,所述各生育期磷肥用量占总施磷量的百分比为:播种期35%、大喇叭口期25%、抽雄吐丝期40%。
进一步地,所述各生育阶段磷肥用量占总施磷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为70-80%、大喇叭口期20-30%。
优选地,所述各生育期钾肥用量占总施钾量的百分比为:播种期75%、大喇叭口期25%。
进一步地,所述氮磷钾总施肥量按照养分平衡法计算:
施肥量(千克/667平方米)=(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5×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0.15为换算系数(每667平方米的换算系数),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0.45,磷素肥料的利用率为0.40,钾素的肥料的利用率为0.65;
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按每生产100千克籽粒吸收氮(N)2.2千克,磷(P2O5)1.0千克,钾(K2O)2.0千克计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应用在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中,包括并联安装于滴灌总管上的多根滴灌支管,于各所述滴灌支管的出口连接有滴灌带,于所述滴灌带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安装有滴头,于所述滴灌总管上安装有水肥总混合机构,于各所述滴灌支管上且位于其进口端处安装有水肥分混合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水肥总混合机构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于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之间可拆卸安装有混合单元,且所述混合单元具有分别伸入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内的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相互靠近端经固定筒连接,且旋流部、射流扰动部及固定筒所围构的内腔为旋流腔,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法兰。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部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渐扩的旋流壳,所述旋流壳为喇叭状结构,且于旋流壳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旋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射流扰动部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渐缩的射流壳,于所述射流壳上布满射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射流壳为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于所述射流壳与旋流壳之间设置有弹性张紧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固定于旋流壳和射流壳内并且轴线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于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射流壳的一端构造有插接套,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插装于插接套内并与设置于插接套内的弹簧端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接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相互靠近的一端处分别构造有缓流管体和射流管体,所述缓流管体和射流管体的内腔分别为缓流腔和射流腔,所述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分别位于缓流腔和射流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水肥分混合机构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过流管和第二过流管,于所述第一过流管和第二过流管之间沿水肥的流向间隔可拆卸安装有弹性的过流孔板和扰流罩。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罩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减缩的罩体,于所述罩体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扰流孔,各所述扰流孔的口径沿水肥的流向渐扩,于罩体的大径端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凸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砂质潮土区低流速滴灌灌溉,玉米根系集中区域的水分分布范围更广,含水率更高,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要求,能够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2、砂质潮土区低流速滴灌灌溉能够增加根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利用。
3、砂质潮土区高流速滴灌灌溉下深土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比低流速滴灌灌溉下硝态氮残留高22.2%,说明砂质潮土区低流速的滴灌灌溉施肥方式更加节肥、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玉米大喇叭期滴灌后水的分布图;
图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玉米开花期滴灌后水的分布图;
图3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铵态氮分布图;
图4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硝态氮分布图;
图5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硝态氮残留量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水肥总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水肥总混合机构的轴向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混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混合单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水肥分混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水肥分混合机构的轴向结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扰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00-滴灌总管,200-水肥总混合机构,201-进液接头,202-缓流管体,203-缓流腔,204-出液接头,205-射流管体,206-射流腔,207-旋流壳,208-旋流孔,209-射流壳,210-固定筒,211-连接法兰,212-旋流腔,213-第一连杆,214-插接套,215-第二连杆,216-弹簧,300-滴灌支管,400-水肥分混合机构,401-第一过流管,402-第二过流管,403-过流孔板,404-扰流罩,4041-罩体,4042-扰流孔,4043-连接凸缘,500-滴灌带,600-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且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在玉米播种时期,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40cm,宽行80cm,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配套滴灌带流速V1为2L/h,滴头距离30cm,播种施肥。
(2)在步骤(1)播种玉米后出苗前对土壤滴灌出苗水1次,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
(3)滴施控制玉米在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吐丝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及灌浆后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在60%、70%、75%和60%以上。
(4)施肥期的水肥一体的调控:滴灌前,先滴清水30min,待滴灌管得到充分清洗,土壤湿润后开始施肥,将配比好的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期间及时检查,确保滴水正常,施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30min,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冲净。
(5)在播种期施加氮肥(尿素&磷酸二铵)3.50kgN/667m2、磷肥(磷酸二铵)1.75kgP2O5/667m2、钾肥(氯化钾)3.75kgK2O/667m2;大喇叭口期施加(尿素、磷酸一铵)2.50kgN/667m2、磷肥(磷酸一铵)1.25kgP2O5/667m2、钾肥(氯化钾)1.25kg K2O/667m2;在抽雄吐丝期施加(尿素、磷酸一铵)4.00kgN/667m2、磷肥(磷酸一铵)2.00kgP2O5/667m2
(6)玉米收获前将滴灌带全部移除,回收利用。
实施例2:
步骤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滴灌带流速V2为1.3L/h。
检测项目及结果分析:
1、测定实施例1和2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水分分布(见图1及图2)。
由图1及图2可知,在相同的滴灌带铺设模式下(宽窄行铺设)和相同的灌溉量条件下,低流速V2的湿润体大于对照(高流速V1)湿润体内水分分布更趋均匀,除0-10cm土层含水率对照高于V2外,其余土层均是V2含水率高于V1,说明灌溉后对照V1水分过多集中在滴灌带滴头附近的表土层,水分向下移动量小,容易造成水分的蒸发,从而导致水分的浪费。玉米根系水平方向上主要分布在20cm之内,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50cm之内。对比两个流速,灌溉后低流速V2在玉米根系集中区域的水分分布范围更广,含水率更高。在灌水量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满足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要求,以此来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2、测定实施例1和2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铵态氮分布(见图3)。
由图3可知,在铵态氮分布上,对照V1流速表现出在滴头附近的表土层有聚集的现象,且铵态氮含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随距离滴头距离呈现下降的趋势,在玉米根系所在的水平0-20cm、垂直方向0-50cm的土层铵态氮分布含量少且不均。铵态氮在V2流速模式下,各土层铵态氮含量相对均匀,有利于玉米的吸收,可减少铵态氮表层的挥发,增加铵态氮的利用效率。
3、测定实施例1和2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硝态氮分布(见图4)。
由图4可知,硝态氮有在湿润锋附近聚集的现象,对照组高流速V1在滴头下20-30cm处,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滴头越远,越靠近地表,低流速V2则呈半椭圆形,在玉米根系范围内,硝态氮含量更高,分布更均匀,有利于玉米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
4、测定实施例1和2玉米大喇叭期和开花期的硝态氮残留量(见图5)。
由图5可知,低流速和高流速硝态氮残留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70cm土层之上,低流速的硝态氮残留少于高流速残留,在整体一米的土层当中,高流速硝态氮残留量为187.77kg/hm2,低流速硝态氮残留量为153.63kg/hm2,高流速硝态氮残留比低流速硝态氮残留高22.2%,说明砂质潮土区夏玉米生产上采用低流速的滴灌灌溉施肥方式更加节能环保。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滴灌总管100、滴灌支管300及滴灌带500,其中,滴灌支管300为多根,这些滴灌支管300并联在滴灌总管100的出口端处,每根滴灌支管300的出口均连接有一根滴灌带500,在每根滴灌带500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安装有滴头600。本发明在滴灌总管100上安装有水肥总混合机构200,在每根滴灌支管300上且位于其进口端处安装有水肥分混合机构40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先通过水肥总混合机构200,将未混合完全的化肥与滴灌水进行混合,使得大部分的化肥溶解于水中,之后,这部分携带有为溶解的化肥的滴灌水经滴灌支管300进入水肥分混合机构400,水肥分混合机构400对化肥和滴灌水进行进一步的混合,从而实现化肥完全溶解于滴灌水中,使得由滴头600滴灌而出的水肥内的化肥能够完全被植物吸收。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7-10所示,水肥总混合机构200包括进液接头201、出液接头204及混合单元,其中,进液接头201和出液接头204相互靠近的一端连接在一起,混合单元可拆卸安装在进液接头201和出液接头204之间,并且混合单元具有分别伸入进液接头201和出液接头204内的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化肥和滴灌水通过进液接头201进入旋流部,旋流部将其直流形态变换为旋流形态,提高了化肥与滴灌水混合效率,即提高了化肥与滴灌水经过旋流部的扰动效果,之后,被扰动而混合的混合液通过射流扰动部的射流而进入出液接头204,这部分射流的液体与出液接头204内的滴灌水相互扰动,提高了化肥的溶解效率。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相互靠近端经固定筒210连接,而且旋流部、射流扰动部及固定筒210所围构的内腔为旋流腔212,在固定筒210的外壁上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法兰211。这样,通过连接法兰211可实现混合单元与进液接头201和出液接头204的连接。通过旋流部旋流的混合液进入旋流腔212内,在旋流腔212内旋转混合并通过射流扰动部射流而出。本实施例旋流部优选的结构为,如图9所示,旋流部包括旋流壳207,该旋流壳207为喇叭状结构,其口径的大小沿水肥的流向渐扩,并且在旋流壳207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旋流孔208。未溶解的化肥和滴灌水通过这些旋流孔208而被旋流,并且进入旋流腔212内。本实施例射流扰动部优选的结构为,如图10所示,射流扰动部包括射流壳209,该射流壳209的口径的大小沿水肥的流向渐缩,本实施例在射流壳209上布满射流孔,旋流的混合液通过射流孔被射流而出。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射流壳209为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在射流壳209与旋流壳207之间设置有弹性张紧组件。弹性张紧组件的作用是起到连接射流壳209的作用,在水压增大时,射流壳209发生弹性形变,弹性张紧组件呈相对应的弹性变量,使得射流壳209的形变在预定的范围内,由于射流壳209发生了形变,这样射流的角度、范围均发生变化,进而实现了射流而进入出液接头204内的滴灌水充分混合,而且在关闭控制阀后,弹性张紧组件发生形变,有效地减弱了水锤效应所对管路的冲击。本实施例弹性张紧组件优选的结构为,如图8所示,弹性张紧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13和第二连杆215,其中,第一连杆213和第二连杆215分别固定在旋流壳207和射流壳209内,并且第一连杆213和第二连杆215二者的轴线重合。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杆213靠近射流壳209的一端构造有插接套214,第二连杆215的端部插装在插接套214内。本实施例在插接套214内设置有弹簧216,第二连杆215插入插接套214内的一端与弹簧216相对应的端部连接,该弹簧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插接套214内,而且弹簧216处于拉伸的状态。而且,本实施例为了提高混合效率,提供了预旋流的较大区域及射流扰动的缓流区域,具体的,如图8所示,进液接头201和出液接头204相互靠近的一端处分别构造有缓流管体202和射流管体205,而且缓流管体202和射流管体205的内腔分别为缓流腔203和射流腔206,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分别位于缓流腔203和射流腔206内。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1-13所示,水肥分混合机构400包括第一过流管401和第二过流管402,其中,第一过流管401和第二过流管402的一端相互连接,在第一过流管401和第二过流管402之间可拆卸安装有过流孔板403和扰流罩404,而且,二者沿水肥的流向间隔设置,过流孔板403和扰流罩404均具有弹性。混合的水肥通过过流孔板403而被散流,并通过扰流罩404进行扰流,进而实现了滴灌水内的化肥进一步溶解,而且随着压力的变化过流孔板403和扰流罩404均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使得扰流效果增加,提高溶解效果。并且,在关闭控制阀后,过流孔板403和扰流罩404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地减弱了水锤效应所对管路的冲击。本实施例的扰流罩404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减缩的罩体4041,在该罩体4041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扰流孔4042,而且每个扰流孔4042的口径沿水肥的流向渐扩,这样使得通过罩体4041的滴灌水的压力由其中心向边沿递减,而且水量呈递增的状态,这样中心处的外扰动强烈,并充分地与其外周而出的滴灌水充分融合。而且本实施例扰流孔4042为螺旋的形态,这样使得通过扰流孔4042的滴灌水呈旋流的状态,提高了化肥的溶解效率。在罩体4041的大径端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凸缘4043,用于其与第一过流管401和第二过流管402的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玉米播种时期,采用宽窄行种植,窄行40±5cm,宽行75±5cm,滴灌带铺设在窄行中间,滴灌带流速为1.2-1.5L/h,滴头距离20-30cm,施肥播种;
(2)在步骤(1)播种玉米后出苗前根据土壤墒情滴灌补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
(3)玉米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吐丝期、吐丝期-灌浆中期及灌浆后期各阶段根据土壤墒情通过滴灌补灌分别达到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
(4)施肥期的滴灌调控:滴灌前,先滴清水15-30min,待滴灌管得到充分清洗,土壤湿润后开始施肥,将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期间及时检查,确保滴水正常,施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15-30min,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冲净;
(5)玉米收获前将滴灌带全部移除,回收利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苗期-拔节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所述拔节期-吐丝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0%~75%;所述吐丝期-灌浆中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75%~80%;所述灌浆后期适宜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化肥包括氮肥、磷肥及钾肥;所述施肥期包括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及抽雄吐丝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生育阶段氮肥用量占总施氮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占20~30%、大喇叭口期为20~40%、抽雄吐丝期为30~60%;所述各生育阶段磷肥用量占总施磷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25~40%、大喇叭口期25~40%、抽雄吐丝期20~50%;所述各生育阶段磷肥用量占总施磷肥的百分比为:播种种肥为60-75%、大喇叭口期25-40%。
5.一种应用在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包括并联安装于滴灌总管上的多根滴灌支管,于各所述滴灌支管的出口连接有滴灌带,于所述滴灌带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安装有滴头,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滴灌总管上安装有水肥总混合机构,于各所述滴灌支管上且位于其进口端处安装有水肥分混合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总混合机构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于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之间可拆卸安装有混合单元,且所述混合单元具有分别伸入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内的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所述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相互靠近端经固定筒连接,且旋流部、射流扰动部及固定筒所围构的内腔为旋流腔,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壁上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法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部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渐扩的旋流壳,所述旋流壳为喇叭状结构,且于旋流壳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旋流孔;所述射流扰动部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渐缩的射流壳,于所述射流壳上布满射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壳为金属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于所述射流壳与旋流壳之间设置有弹性张紧组件;所述弹性张紧组件包括分别固定于旋流壳和射流壳内并且轴线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于所述第一连杆靠近射流壳的一端构造有插接套,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插装于插接套内并与设置于插接套内的弹簧端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接套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和出液接头相互靠近的一端处分别构造有缓流管体和射流管体,所述缓流管体和射流管体的内腔分别为缓流腔和射流腔,所述旋流部和射流扰动部分别位于缓流腔和射流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分混合机构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过流管和第二过流管,于所述第一过流管和第二过流管之间沿水肥的流向间隔可拆卸安装有弹性的过流孔板和扰流罩;所述扰流罩包括沿水肥的流向口径减缩的罩体,于所述罩体上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扰流孔,各所述扰流孔的口径沿水肥的流向渐扩,于罩体的大径端构造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的连接凸缘。
CN202210359966.9A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Active CN114557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9966.9A CN114557246B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9966.9A CN114557246B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246A true CN114557246A (zh) 2022-05-31
CN114557246B CN114557246B (zh) 2023-07-25

Family

ID=81721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9966.9A Active CN114557246B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724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935A (ja) * 2002-03-27 2003-10-07 Tokiko Techno Kk 混合装置
CN107231932A (zh) * 2017-07-14 2017-10-10 青岛农业大学 免耕直播条件下的麦茬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方法
CN108211907A (zh) * 2018-02-01 2018-06-29 浦江县宏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扰流的水利灌溉用肥料连续混液装置
CN210934797U (zh) * 2019-10-26 2020-07-07 温州昊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腐植酸液体悬浮水溶肥料生产系统
CN211960090U (zh) * 2020-04-20 2020-11-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可调喷头节约型水肥药一体化机
CN112913601A (zh) * 2021-03-01 2021-06-08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使玉米大面积吨粮田的商业模式
CN113080014A (zh) * 2021-03-25 2021-07-09 丁乙飞 无电式节水节能灌溉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935A (ja) * 2002-03-27 2003-10-07 Tokiko Techno Kk 混合装置
CN107231932A (zh) * 2017-07-14 2017-10-10 青岛农业大学 免耕直播条件下的麦茬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方法
CN108211907A (zh) * 2018-02-01 2018-06-29 浦江县宏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扰流的水利灌溉用肥料连续混液装置
CN210934797U (zh) * 2019-10-26 2020-07-07 温州昊星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腐植酸液体悬浮水溶肥料生产系统
CN211960090U (zh) * 2020-04-20 2020-11-2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可调喷头节约型水肥药一体化机
CN112913601A (zh) * 2021-03-01 2021-06-08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使玉米大面积吨粮田的商业模式
CN113080014A (zh) * 2021-03-25 2021-07-09 丁乙飞 无电式节水节能灌溉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7246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3931Y (zh) 一种精准水肥一体机
CN104892164B (zh) 一种水溶肥料增效剂
CN107409961A (zh) 具有双向浇水的树苗种植设备
CN102160495B (zh) 一种农田非点源污染物原位消解方法
CN205473459U (zh) 一种用于生产缓释氮肥的设备
CN105612984A (zh) 一种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方法
CN102308696B (zh) 一种调控设施蔬菜地土壤磷素养分非均衡化的方法
CN206461968U (zh) 大田经济作物栽培用水肥一体化装置
CN103355089A (zh) 一种稻田紫云英迟播方法
CN107821118A (zh) 一种多功能农用灌溉车
CN212876707U (zh) 一种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系统
CN106508543A (zh) 一种水稻旱直播高产节水栽培方法
CN106359003A (zh) 一种黄河灌区次生盐碱地节水控盐灌溉装置
CN114557246B (zh) 一种砂质潮土区玉米滴灌水肥的高效栽培方法及滴灌系统
CN210053857U (zh) 简易水肥一体化灌装装置
CN108849343A (zh) 一种水稻分段施肥的方法
CN110431978A (zh) 一种低坡丘陵山地果园水、肥、药一体化喷灌方法
CN107371687A (zh) 一种中低产田玉米喷灌精量管理和水肥优化控制模式
CN209861587U (zh) 一种大蒜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CN109757169A (zh) 一种再生稻田间侧深施肥装置
CN105284509A (zh) 一种水稻在旱地栽培的方法
Sundaram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Fertilizer Metering System for Tractor drawn Liquid Fertilizer Applicator: Interaction of Root and microbes
CN216314490U (zh) 一种组装式地插微喷装置
CN106386089A (zh) 可上下调节的水肥一体化香蕉种植方法
CN111771590B (zh) 一种应用于旱垣地核桃园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Xuefang

Inventor after: Li Xuejie

Inventor after: Jiang Wen

Inventor after: Sun Q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xiang

Inventor after: Zhang Hongs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Juan

Inventor after: Ni Haiping

Inventor after: Zong Rui

Inventor before: Sun Xuefang

Inventor before: Jiang Wen

Inventor before: Sun Q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x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ongshe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uan

Inventor before: Ni Haiping

Inventor before: Zong Rui

Inventor before: Li Xueji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