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4919B - 清扫机 - Google Patents

清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4919B
CN114554919B CN202080068727.7A CN202080068727A CN114554919B CN 114554919 B CN114554919 B CN 114554919B CN 202080068727 A CN202080068727 A CN 202080068727A CN 114554919 B CN114554919 B CN 1145549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cleaning unit
housing
air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7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4919A (zh
Inventor
梁仁圭
辛镇赫
张大号
柳炅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23109126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4587A/zh
Priority to CN202310914923.7A priority patent/CN11706425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4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9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49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49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06Dust removal
    • A47L9/108Dust compression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4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47L9/149Emptying means; Reusable 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1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A47L9/1625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series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16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 A47L9/1641Multiple arrangement thereof for parallel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5Construction of inl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83Dust collecting chambers; Dust collecting recepta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0Means for cleaning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A47L9/322Handles for hand-supported suction clea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清扫机。本发明包括:外壳(1),其具备供空气流入的吸入口(8);过滤单元(30),其设置在上述外壳(1)的内部空间(S1)且在与上述外壳(1)的内面(2)之间形成集尘空间;清扫单元(110),其以包围上述过滤单元(30)的方式设置,并与操作单元(150)联动而在上述集尘空间的内部进行升降,并且在初始位置处至少一部分与从上述吸入口(8)延伸的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形成对被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E)。并且,沿着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外侧边缘而设置导向栅栏(124B),导向栅栏(124B)与上述外壳(1)的内面相对而沿着上述外壳(1)的内面延伸来形成上述导向流路(E)。因此,能够阻隔被吸入的空气沿着外壳(1)与清扫单元(110)之间的间隙(N)而向清扫单元(110)的上侧或清扫单元(110)和操作单元(150)的连接部分(149)侧移动的路径。

Description

清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扫机,更具体地,涉及具备在未打开灰尘筒的状态下能够压缩灰尘筒内部的灰尘的清扫单元的清扫机。
背景技术
清扫机是将清扫对象区域的灰尘或异物吸入或擦拭来执行清扫的机器。这样的清扫机分为由使用者直接移动清扫机而执行清扫的手动清扫机和自己行驶而执行清扫的自动清扫机。
另外,手动清扫机根据清扫机的形态,可分为罐型清扫机、直立式清扫机、手持式清扫机、棒型清扫机等。其中,手持式真空清扫机包括从气流中分离垃圾及灰尘的分离装置。
上述分离装置包括具备一个以上的旋风器(cyclone)的离心分离机。上述离心分离机包括第一旋风器,该第一旋风器包括形成有壁的集尘器。在第一旋风器的下侧配置有集尘器,集尘器通过底座(下部盖)而进行开闭。底座通过铰链而转动来开闭上述集尘器。
在第一旋风器的内侧包括具备多个贯通孔的一种盖即过滤部。通过过滤部,第二旋风器与第一旋风器连通。第一旋风器的内部的空气通过过滤部之后流向第二旋风器。此时,空气通过过滤部的多个孔的过程中包括在空气中的灰尘会将上述过滤部的多个孔堵住。上述多个孔被堵住越多,空气越不能顺利地流动而导致分离性能下降。
因此,使用者需要周期性地清扫过滤部。但是基本上使用者需要将下部盖即底座转动而将集尘器打开,并靠近过滤部侧之后清扫过滤部。因此存在使用者不容易清扫过滤部的缺点。
另外,以往,从第一旋风器及第二旋风器分离的灰尘降落到下方而会堆积在底座的上侧,当清扫机停止动作时,分离的灰尘以密度低的状态存储到上述集尘器。即,通过第一旋风器而分离的灰尘与其重量相比占据太大的体积,因此即便在集尘器的内部还存在充分的富裕空间,但为了保持集尘性能,不得不经常倒掉灰尘筒内的灰尘,因此非常不方便。
为了解决该问题,公开了将能够对堆积在集尘部的灰尘进行压缩的压缩部件(清扫部)设置在集尘部的内部,并在不打开底座的情况下,在外部使压缩部件下降来压缩灰尘的技术。(在日本注册专利第3699679号,美国公开专利2018-0132685等)压缩部件以包围过滤部的方式形成,并下降到底座侧的同时将粘在过滤部的灰尘推向下侧,并将堆积在集尘部的灰尘按压而进行压缩,并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而恢复到原位置。
但是,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压缩部件具备升降结构,因此灰尘容易堆积在上部。特别地,在压缩部件和用于操作压缩部件的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分上也会堆积灰尘,由此发生因灰尘的存在而导致压缩部件不能恢复到原位置即初始位置的问题。
这样,在压缩部件的上部堆积灰尘的理由如下:(i)在清扫机的使用过程中被吸入的一部分空气流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隙而堆积到压缩部件-操作杆之间的连接部分上,(ii)在使压缩部件进行升降时存在于灰尘筒的灰尘降落到压缩部件的上侧而堆积到压缩部件-把手之间的连接部分上。
在以连接部分为代表的压缩部件的上部堆积灰尘且在压缩部件的升降过程中灰尘被固结时,压缩部件被干扰与灰尘的厚度对应的程度而无法恢复到原位置。如果压缩部件不能恢复到原位置,则会妨碍清扫机的旋风器的流动,发生降低清扫机的性能的问题。
当然,如果将压缩部件的上部周期性地进行清扫,则可去除灰尘,而压缩部件的上部为在打开灰尘筒时不直接露出而位于内侧的部分,因此在不完全分解压缩部件的情况下,难以进行清扫,因此非常不便。
另外,可减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隔而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流向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隙,但这样一来,通过压缩部件与灰尘筒之间的摩擦力,压缩部件的升降动作被妨碍,在使压缩部件升降时需要较大的力。不仅如此,当压缩部件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的间隔减小时,会堵住吸入的空气的空气流路,由此可能发生不能顺利地实现旋风的流动的问题。
并且,以往的压缩部件与向清扫机的外部突出的操作杆连接,以在外部能够对压缩部件进行操作,但在将操作杆和压缩部件连接的连接部分及其周边会集中较大的负荷,因此存在压缩部件容易变形或破损的问题。当压缩部件的连接部的周边变形时,与清扫机的内部的部件之间发生干扰,仍然导致发生妨碍压缩部件的顺利的升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置将堆积在清扫机的灰尘筒的内部的灰尘压缩而确保富裕空间的清扫单元,且防止在清扫单元的上部,特别地在与操作单元连接的清扫单元的连接支架的上部堆积灰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即便在清扫单元的上部堆积灰尘,使堆积的灰尘在清扫机的使用过程中自然地被去除。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加强连接清扫单元和外部的操作单元之间的连接部的强度而使清扫单元不容易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如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发明在外壳内部包括以包围过滤单元的状态进行升降的清扫单元。上述清扫单元在位于初始位置时,至少其一部分与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形成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并且上述清扫单元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外侧边缘而具备导向栅栏,上述导向栅栏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且沿着上述外壳的内面延伸来形成上述导向流路。因此,被吸入的空气沿着外壳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清扫单元的上侧或清扫单元的后方侧移动的路径被阻隔。
并且,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与上述清扫单元的导向流路相交的点更靠近上述外壳的吸入口的位置。因此,被吸入的空气的大部分在到达上述清扫单元与上述外壳之间的间隙之前被上述导向栅栏挡住。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吸入的空气穿入上述清扫单元与上述外壳之间的间隙。
另外,在朝向上述吸入口侧的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形成前面部,上述前面部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向上述空气流入部侧突出的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于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面部的曲面或倾斜面形态的台阶面将混合在空气中的灰尘自然地引导至集尘空间的底部侧,防止较大的异物被导向栅栏的前部挡住或夹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
并且,连接支架设置在上述清扫单元而与使上述清扫单元升降的操作单元连接。在上述连接支架的周边设置有连接板,上述连接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上延伸。此时,在上述连接板中,阻隔壁在沿着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延伸。因此在容易堆积灰尘的上述连接支架的周边进一步减小清扫单元与外壳之间的间隙,防止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堆积灰尘。
另外,在上述清扫单元突出形成有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以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为基准,在上述连接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而高度逐渐降低的排出倾斜面。这样的排出倾斜面在支架的上表面堆积灰尘而被固结之前,使安置在上表面的灰尘自然地流向下方而排出。
并且,在与供上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架进行升降的升降通道相邻的部分,在上述外壳的内面和与此相对的连接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朝向对方而突出形成有滤肋。上述滤肋沿着上述连接支架的升降方向延伸来减小上述外壳的内面与上述连接板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
另一方面,在构成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的下部具备在清扫主体进行升降的过程中与上述过滤面接触而清扫过滤面的清扫环。上述清扫环在上述清扫主体的端部由柔软的橡胶形态形成。另外,上述清扫环通过双重注塑而形成,以与清扫主体结合。由薄且柔软的材质形成的清扫环在双重注塑的过程中因高温而可能向上述清扫主体的内侧面发生变形或在清扫单元的升降过程中存在被卷起的危险。但是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清扫主体和上述清扫环的连接部形成有支承肋,从而防止这样的现象。
上述支承肋朝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突出而支承清扫环的导向倾斜面的相反面。
并且,在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中,连接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上延伸,上述连接板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而使上述操作单元和清扫单元联动。这样,在本发明中,将用于连接操作单元的连接板确保为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足够宽的状态。因此能够加强从操作单元传递的外力(用于使清扫单元进行升降的力)所集中的连接部。
加强板重叠在上述连接板上,连接支架设置在上述加强板而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即,在本发明的清扫单元中不仅形成足够大的连接板,而且在上述连接板重叠上述加强板。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加强将清扫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强度。
另外,在与通过上述清扫单元形成的导向流路的相反侧对应的清扫主体的上表面,上表面清扫部形成为沿着圆周方向而连续的路径,在上述上表面清扫部中,从与上述吸入口相邻的位置开始的入口高于上表面清扫部的出口。这样,上述上表面清扫部随着从入口靠近出口而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上表面堆积灰尘,通过在上述上表面清扫部中流动的空气,灰尘自然地被去除。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清扫机具备如下的效果。
首先,通过本发明,在不打开灰尘筒的情况下,使清扫单元在内部移动(下降)而将集尘的灰尘按压压缩,在清扫单元以与灰尘筒(外壳)的内面相对的方式具备导向栅栏(guide fence)而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减小间隙。因此,能够阻隔被吸入的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清扫单元的上侧或清扫单元的后侧移动的路径,并防止通过堆积在清扫单元的灰尘而导致清扫单元无法恢复到原位置(初始位置)的现象。
特别地,本发明的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空气的吸入路径与清扫单元的导向流路的内面相交的点更靠近吸入口的位置。因此,被吸入的大部分空气在到达清扫单元与灰尘筒的之间的间隙之前被导向栅栏挡住,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流入清扫单元与灰尘筒之间的间隙。
这样,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流动而将灰尘残留在清扫单元的上部(或清扫单元和操作单元的连接部分),由此使清扫单元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清扫单元在初始位置使空气顺利地流动并引导旋风的流动,由此能够提高清扫机的性能。
并且,本发明的导向栅栏的前部随着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逐渐靠近下方而向吸入口方向延伸的程度减小。因此设置于导向栅栏的前部的曲面或倾斜面形态的台阶面将混合在空气中的灰尘自然地引导至灰尘筒的底部侧,防止较大的异物被阻挡在导向栅栏的前部或夹在与灰尘筒的内面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清扫单元具备与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在清扫单元上的连接支架的周边沿着空气流动方向而形成有阻隔壁。因此在容易堆积灰尘的连接支架的周边能够进一步减小清扫单元与灰尘筒之间的间隙,能够防止灰尘堆积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
并且,在清扫单元突出设置有与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排出倾斜面。这样的排出倾斜面在灰尘堆积在支架的上表面而被固结之前,使安置在上表面的灰尘自然地向下方流动而排出。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堆积在连接支架的灰尘,清扫单元不能恢复到原位置而导致清扫机性能下降的情况。
另外,在本发明的灰尘筒,在靠近连接支架的位置处突出形成有滤肋。滤肋向清扫单元方向突出,阻挡空气沿着灰尘筒与清扫单元之间的间隙而向连接支架的方向流动。因此,滤肋防止灰尘堆积在连接支架的上表面,由此清扫单元恢复到原位置而形成旋风的流动。
并且,在清扫单元连接有用于使清扫单元升降的操作单元,在本发明中沿着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形成足够宽的用于连接操作单元的连接板。因此,能够加强从操作单元传递的外力(用于使清扫单元升降的力)集中的连接部,大幅减小连接部被扭曲或破坏的担忧,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清扫单元形成足够大的连接板,并在连接板重叠加强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加强将清扫单元与操作单元之间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强度。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具备沿着圆周方向而构成连续的路径的上表面清扫部,上表面清扫部从入口朝向出口而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便灰尘堆积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灰尘通过在上表面清扫部流动的空气而自然地被去除。因此即便使用者不单独清扫清扫单元的上表面,也能够防止因堆积在清扫单元的上表面的灰尘导致清扫单元不能恢复到初始位置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清扫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将构成图1的一个实施例的部件分解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关于图1的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在图3中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下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5的(a)及图5的(b)仅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和操作单元,是分别示出清扫单元的初始位置和下降位置的立体图。
图6的(a)及图6的(b)是分别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单元设置于外壳的状态下使清扫单元升降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7的(a)及图7的(b)是分别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和操作单元升降的样子的截面图,图7的(c)是示出清扫单元未能完全地恢复到初始位置的样子的截面图。
图8是对图1的II-II'线的截面图。
图9是对图1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从正面观察图10所图示的清扫单元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2的(a)及图12的(b)分别是从上方及下方观察图10所图示的清扫单元的结构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流入空气的空气流入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和内壳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在图14中通过内壳的连接窗而观察清扫单元的空气流入部的主视图。
图16是在图14中将各个部件分解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7是从与图16不同的角度观察将图14中的各个部件分解的样子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与图18不同的角度观察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后方观察,以显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清扫单元的连接支架部分的立体图。
图21是关于图1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22是关于图18的V-V'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例示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在对各个图的构成要件添加符号时,对相同的构成要件,即便图示于不同的附图上,但尽量使用相同的符号。另外,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影响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理解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构成要件进行说明时,会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用语。这样的用语仅用于将其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区别开,该用语对该构成要件的本质或次序或顺序等不作限定。在记载为某个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连接”、“结合”或“接入”的情况下,其构成要件与其他构成要件既可以直接地连接或接入,也可以在各个构成要件之间“连接”、“结合”或“接入”其他的构成要件。
本发明涉及清扫机,涉及利用旋风流动而分离灰尘的方式的清扫机。特别地,本发明是包括在不打开灰尘筒的入口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外部将堆积在灰尘筒的内部的灰尘压缩的清扫单元110的清扫机。下面,以手持式真空清扫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罐型清扫机等其他种类的清扫机。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示出将部件分解的状态。根据这些图示,首先由外壳1形成本发明的清扫机的外观及骨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1大体分为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大致形成为圆筒形状。在此,第一外壳2构成灰尘筒,在下侧打开下部盖2'时能够打开灰尘筒。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为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层叠的结构,但与此不同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彼此也可以配置在左右方向上。
在上述第一外壳2的内部设有内部空间S1,在此设置有以下面说明的过滤单元30为代表的清扫单元110和内壳40等。上述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的形状可变形为各种各样。在第一外壳2的内面与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集尘空间S1,集尘空间S1可视为第一外壳2的内部空间。在此,第一外壳2的内面20是指,与向外部露出的外表面的相反侧对应的第一外壳2的内侧的内周面。
在上述外壳1的一侧具有把手部5。上述把手部5与上述外壳1独立地构成而组装到上述外壳1或至少一部分与外壳1构成一体。上述把手部5作为使用者把持的部分,在一侧具有进行通断操作等的开关6。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把手部5的下方侧安装有电池7,由此供给用于进行清扫机的动作的电源。
在上述外壳1的一侧具有吸入口8。上述吸入口8向把手部5的相反侧突出且在内部具有吸入空间8'。当清扫机进行动作时,通过马达单元10产生的吸引力传递到吸入口8,通过吸入口8,混合有灰尘的外部的空气通过吸入空间8'而流入清扫机的内部空间S1。图1中示出了较短的吸入口8,但在上述吸入口8的前侧可结合有各种清扫装置(未图示)。
虽然在上面表述为混合在空气中的灰尘,但在灰尘中可包括各种大小的异物。即可存在非常微小的异物或头发丝、沙子、饼干屑等各种大小的异物,下面为了便于说明,统称为包括在灰尘中。
虽然在下面会重新说明,但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首先对操作单元150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构成操作单元150的操作外壳151结合到上述外壳1,在操作外壳151
上组装有进行升降的操作杆160。使用者将操作杆160的按钮部165向下方侧按压时,下面说明的清扫单元110在清扫机的内部空间S1下降而将第一外壳2的内部的集尘空间S1中的灰尘压缩,同时扫下过滤单元30的表面而进行清扫。即,使用者在不打开清扫机的内部空间S1的情况下,只要将外部的操作杆160拉下来,就能够压缩存在于集尘空间S1的内部的灰尘。更具体的结构将在下面重新进行说明。
参照图3,在上述第二外壳3的内部设置有马达单元10。设置于上述第二外壳3的内部的马达单元10提供清扫机的吸引力。虽然未图示,上述马达单元10包括从电池接收电源而旋转的电动马达和与电动马达的旋转轴一起旋转而产生吸引力的叶轮。这样,在上述第二外壳3的内部设置马达单元10,但在图3中仅示出用于设置马达单元10的马达壳体12,省略了电动马达、旋转轴及叶轮。
参照图2和图3,在上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导向件21。上述空气导向件21随着靠近下侧宽度变窄,中心部为具有通孔22的环形态,空气导向件21的外表面对通过吸入口8的吸入流路51而流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上述空气导向件21的外表面为倾斜的形态,因此流入的空气自然地被引导至下侧。
上述空气导向件21的上部为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空气导向面23倾斜的形态。上述空气导向件21随着靠近集尘空间S1的底部而直径逐渐变小,上述空气导向面23自然地构成倾斜面。下面说明的清扫单元110位于初始位置时(参照图3),将包围上述空气导向面23的外侧,因此流入的空气不会通过空气导向面23而流动,但如果清扫单元110下降而位于下降位置,则空气导向面23与在吸入口8连接的吸入流路51相对,因此能够对流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参照图4)。
作为参考,初始位置是指,清扫单元110向最上部移动而位于与吸入口8的吸入路径连接的位置,下降位置是指,上述清扫单元110下降而将集尘空间S1的灰尘压缩,并刷掉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位置。
在上述空气导向面23的下侧突出形成有结合端24。上述结合端24作为上述空气导向件21与下面说明的过滤单元30组装的部分,相当于向空气导向面23的下方侧进一步突出的部分。在上述结合端24突出设置有组装键27,上述组装键27插入到过滤单元30的组装槽36而进行空气导向件21与过滤单元30之间的组装。这些组装键27和组装槽36以旋转方式实现组装。
在上述空气导向件21突出设置有向上部即第二外壳3方向延伸的组装凸台26。上述组装凸台26也可以使上述空气导向件21与位于第二外壳3的内部的马达壳体12组装,组装凸台26通过螺栓这样的联接件而与马达壳体12彼此组装。
上述空气导向件21的上端边缘构成卡止端28,上述卡止端28包围空气导向件21的上端边缘而形成。当组装了上述空气导向件21与下面说明的内壳40时,位于上述内壳40的内侧边缘的相对卡止部48被卡在上述卡止端28。这样的样子在图3的放大图中能够更好地观察。
上述空气导向件21与过滤单元30组装。上述过滤单元30在其内部设有旋风器。更准确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清扫机的内部具备第一旋风部(未赋予附图标记)和第二旋风部37,在过滤单元3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旋风部37。通过具备第一旋风部和第二旋风部37,能够更有效地滤除灰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风部并未设置为另设的部件,而是通过外壳1的内面20和空气导向件21及清扫单元110而对第一旋风部进行定义。
上述过滤单元30设置在上述第一外壳2的内部空间S1的中心,在与第一外壳2的内面之间设置有集尘空间S1。上述集尘空间S1在第一外壳2的内部空间S1中设置于下方侧,可视为堆积灰尘的第一灰尘存储部S2。
此时,为了将外壳1的大小最小化,可将第二旋风部37设置于第一旋风部的内部。参照图3,第二旋风部37包括并联配置的多个旋风器主体。空气通过上述旋风器主体的通道38而流动,在通道38中空气通过离心力而上升,异物向下方侧降落。
在上述第二旋风部37的下方侧具备灰尘导向件31。上述灰尘导向件31包括像一种料斗一样,随着靠近下方侧宽度变窄的导向主体32,在导向主体32的内部划分有存储从上述第二旋风部37分离的灰尘的第二灰尘存储部S3。上述第二灰尘存储部S3比第一灰尘存储部S2更靠近外壳1的中心而形成,通过导向主体32而被区分。
参照图3,对清扫机中的空气流动进行说明。通过马达单元10的驱动而通过吸入口8吸入的空气(箭头①方向)和灰尘沿着第一旋风部的内周面流动而彼此分离。
与空气分离的灰尘向下方流动(箭头②方向)而存储到第一灰尘存储部S2。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向第二旋风部37流动。此时,空气通过过滤单元30(箭头③方向),在通过过滤单元30的过程中经过位于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网格35。在该过程中,粒子较大的灰尘通过网格35中的狭窄的孔而被滤除。
并且,流入第二旋风部37的空气通过离心力而再一次与灰尘分离。在第二旋风部37中与空气分离的灰尘流向下方而存储到第二灰尘存储部S3(箭头④方向)。
另一方面,在第二旋风部37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从第二旋风部37排出而向马达单元10侧上升。(箭头⑤方向)上升的空气通过位于马达单元10的外侧的前置过滤器(未图示)。通过了前置过滤器的空气通过马达单元10之后经过位于第二外壳3的排出空间S4的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并通过空气排出口3'而排出到外部。(箭头⑥方向)在此,可省略前置过滤器或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
此时,在旋风部分离的灰尘被堆积在第一灰尘存储部S2和第二灰尘存储部S3,因为灰尘的重量轻,因此当使用者将灰尘筒即第一外壳2打开时,灰尘飞散到外部。即,灰尘聚集到灰尘筒的内部且未被成团,因此存在难以倒掉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设置清扫模块100,清扫模块100包括压缩灰尘的清扫单元110和使清扫单元110移动的操作单元150。
作为参考,图4示出了清扫单元110下降而将粘在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灰尘去除的样子。参照图4,构成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120和清扫环130朝向集尘空间S1的下部而下降。这样,清扫单元110下降的过程中,清扫单元110将灰尘压缩,清扫环130将粘在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灰尘推向下方侧。参照图4,图示了上部的灰尘被清扫主体120和清扫环130按压而压缩的状态。关于这些结构,将在下面重新进行说明。
重新参照图2,在上述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具有网格35。上述网格35以包围上述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于过滤单元30,起到在集尘空间S1中将流入第二旋风部37的空气中的灰尘过滤的作用。为此,在网格35具备多个孔,当使用清扫机时,孔被灰尘堵住或变窄,因此需要进行清扫。通过清扫单元110而执行这样的网格35的清扫。
在上述过滤单元30的上部设置有内壳40。上述内壳40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空间S1,在本实施例中内壳40的一部分配置于第一外壳2的内侧,剩余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外壳3的内侧。上述内壳40大致为圆形框架形态,当设置于内部空间S1时,将空气导向件21及清扫单元110的外侧包围。
在上述内壳40的中心具有上下打开的贯通空间41,在贯通空间41具有空气导向件21及清扫单元110。如图3所示,在内壳40的内侧具有初始位置的清扫单元110,在比清扫单元110又更靠近内侧而设置有空气导向件21。上述内壳40包围清扫单元110的初始位置周边,可视为在清扫单元110的升降过程中起到对至少一部分进行引导的作用。
在上述内壳40的一侧,将连通窗42打开。上述连通窗42作为将在吸入口8连接的吸入流路51和内部空间S1连接的部分,参照图16,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形成为‘D’字形状。通过上述连通窗42,吸入口8与位于内侧的清扫单元110彼此连接。
在上述内壳40的外表面结合有密封件43。上述密封件43沿着上述内壳40的外表面而设置,由此以密封件43为基准限制上部与下部之间的空气流动。即,密封件43引导空气仅沿着规定的路径而流动。作为参考,省略上述内壳40或第一外壳2或第二外壳3可形成为一部分。
参照图2,在上述吸入口8连接有吸入外壳50。上述吸入外壳50以包围上述吸入口8的形态组装或与上述吸入口8一体地形成。上述吸入外壳50将吸入口8与外壳1之间连接,比吸入口8直径大。在上述吸入外壳50的内部形成有与吸入口8的吸入空间8'连接的吸入流路51。
接着,对清扫模块100进行说明。上述清扫模块100大体由清扫单元110和用于使清扫单元110进行动作的操作单元150构成。如图2所示,清扫单元110和操作单元150彼此形成为独立的部件,通过组装而构成一个清扫模块100。以操作单元150的操作杆160为代表的至少一部分结构向外壳1的外侧突出,由此使用者在外壳1的外侧也能够使用清扫模块100。
图5仅图示了构成本实施例的清扫模块100。如图5所示,构成清扫模块100的操作单元150设置为沿着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竖立的形态,清扫单元110设置在与上述操作单元150正交的方向上。上述清扫单元110从操作单元150以一种悬臂形态延伸。因此,清扫单元110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偏心,当清扫单元110偏心时,与位于中间的过滤单元30之间发生干扰而妨碍升降动作。为了解决该问题,下面对间隔保持肋127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5的(a)示出清扫单元110位于第一位置即初始位置的状态,图5的(b)示出清扫单元110下降而位于第二位置即下降位置的状态。在清扫单元110从初始位置向下降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清扫单元110将集尘空间S1的灰尘压缩,将粘在网格35的灰尘向下方侧去除。作为参考,图4中清扫单元110也位于下降位置,但并非下降到最下方侧的状态,可视为开始下降的状态的程度。在图5的(b)中清扫单元110位于相对地更靠下方侧移动的下降位置。
参照操作单元150的结构,操作单元150的操作外壳151结合到上面说明的外壳1的外表面,从第一外壳2经过第二外壳3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上述操作外壳151具备共2个导轨,是固定导轨172和可动导轨175。固定导轨172和可动导轨175均设置在操作外壳151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是将固定导轨172固定的状态,可动导轨175与清扫单元110一起升降。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导轨172和可动导轨175均为薄且长的细长型的棒状。
在上述固定导轨172连接有操作杆160,操作杆160沿着固定导轨172而升降。在操作杆160具有按钮部165,操作杆160位于操作外壳151的内侧而不会露出,但上述按钮部165可露出到操作外壳151的外侧而由使用者进行按压。当使用者按压按钮部165时,操作杆160沿着固定导轨172下降而使可动导轨175一起下降。
更准确地,在上述按钮部165连接有连接块170,上述连接块170位于操作外壳151的内侧而沿着按钮部165进行升降。上述连接块170以沿着固定导轨172进行升降的方式插入到固定导轨172,并与上述可动导轨175连接。因此,上述连接块170与按钮部165一起沿着上述固定导轨172而升降,在其过程中使可动导轨175进行升降。如图5的(a)所示,上述连接块170设置在将固定导轨172和可动导轨175横穿的方向上。附图标记163作为结合到上述连接块170的按压端,是在连接块170下降时按压弹簧173而压缩的部分。
附图标记173为弹簧173,以插入到上述固定导轨172的形态组装到固定导轨172,比操作杆160更靠下方侧而设置。上述弹簧173在与操作杆160一起连接块170下降的过程中被压缩,当去除按压按钮部165的力时,恢复成原形而使操作杆160恢复到原位置,即如图5的(a)所示的状态。当然,也可以省略这样的弹簧173。
上述可动导轨175设置在操作外壳151,与操作杆160连接而与操作杆160一起进行升降。上述可动导轨175的一侧端与在下面说明的清扫单元110的连接板128连接。因此,可动导轨175和清扫单元110一起进行升降。可动导轨175与清扫单元110的连接部分为通过外力的负荷集中的部分,因此容易发生损坏或变形,关于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连接板128和加强板140的结构,将在下面重新进行说明。
图6图示了在操作单元160设置外壳1的样子。图6的(a)是清扫单元110位于原位置即初始位置的状态,图6的(b)是清扫单元110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在上述外壳1的内面设置有升降通道GH。上述升降通道GH在外壳的内面20沿着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延伸并形成为内面20向内侧进一步凹入的形态。
设置于清扫单元110的连接支架149插入到上述升降通道GH,上述连接支架149在上述升降通道GH内与操作单元150的可动导轨175连接。如在下面重新说明,上述连接支架149设置于将构成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120的连接板128加强的加强板140。
在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突出设置有滤肋R。上述滤肋R起到沿着连接支架149的升降方向而延伸来减小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与上述连接板128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作用。上述滤肋R也可以在外壳1的内面20的整个高度中仅设置于一部分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与连接支架149的升降区间相同或比升降区间更长。
当然,上述滤肋R也可以比连接支架149的升降区间更短。例如随着吸入外部的空气,在进行清扫的清扫单元110的初始位置处,在连接支架149的周边形成滤肋R。此时,滤肋R的整个长度比连接支架149的升降区间短。
上述滤肋R设置为与上述升降通道GH相邻,并且设置于上述升降通道GH的左右两侧中的靠近对空气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E的入口Ea的一侧。因此,滤肋R在沿着导向流路E而流动的空气中阻隔进入外壳1的内面20与清扫单元110之间的空气,由此防止灰尘流入升降通道GH的内侧及连接支架149侧。
如图6所示,虽然上述滤肋R可沿着直线区间而形成,但也可以向倾斜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为其他形状,而并非形成为直线。例如上述滤肋R以包围供上述连接支架149插入的升降通道GH的周边的方式形成为形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并排设置。关于这样的滤肋R的功能,将在后面重新进行说明。
参照图21,上述滤肋R的横截面是随着靠近上述连接板128的外表面而宽度逐渐减小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滤肋R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这样,当滤肋R的横截面随着靠近连接板128的外表面而宽度逐渐减小时,在清扫单元110的升降过程中,即便连接板128和滤肋R发生干扰,也能够通过线接触而减少摩擦。
图7示出清扫单元110和操作单元150升降的样子。图7的(a)示出清扫单元110位于初始位置时的情况,图7的(b)示出清扫单元110位于下降位置时的情况。如上述说明,构成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和清扫环与操作单元150联动而进行升降,在位于初始位置时,通过弹性部件173完全地上升而成为紧贴到空气导向件21的状态。
并且,在清扫单元110下降时,离开空气导向件21而向集尘空间S1的下方侧移动,经过过滤单元30的表面。在该过程中,清扫单元110压缩集尘空间S1的灰尘,能够去除粘在位于过滤单元30的外表面的网格35的灰尘。
如图7的(b)所示,位于下降位置的清扫单元110重新上升而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这是通过操作单元150的弹性部件173而完成的。但是,清扫单元110可发生不能恢复到原位置的情况。例如,(i)清扫单元11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用清扫机的过程中,被吸入的一部分空气流向清扫单元110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的间隙而堆积到连接支架149上,或(ii)在使清扫单元110升降时,存在于集尘空间S1的灰尘向清扫单元110的上侧降落而堆积在连接支架149上。
这样,清扫单元110无法恢复到初始位置,图7的(c)对这样的状态进行了图示。堆积在连接支架149的上表面的灰尘Z被固结时会具备规定的高度,因此不能恢复与灰尘的高度对应的程度。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滤肋R为代表的各种结构而预防这样的担忧,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接着,重新对清扫单元110进行说明。上述清扫单元110以包围上述过滤单元30的方式设置,通过操作单元150而在上述集尘空间S1的内部进行升降。此时,上述清扫单元110在初始位置处至少一部分与从上述吸入口8延伸的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起到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作用。在此,与吸入路径连接是指,清扫单元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空气的吸入路径上,吸入路径可视为包括吸入口8的吸入空间8'和吸入外壳50的吸入流路51。
即,上述清扫单元110起到如下作用:(i)在初始位置处对被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作用,(ii)在下降的过程中将集尘空间S1的灰尘压缩,(iii)在升降时清扫单元110的导向端GE将过滤单元30的网格35扫过而起到去除灰尘的作用。
参照图8,图示了清扫单元110与吸入外壳50的吸入流路51连接的样子。附图标记Ea表示导向流路E的入口Ea,沿着上述导向流路E(参照图9及图12)空气进行螺旋流动。即,清扫单元110和外壳1的内面20、以及空气导向件21形成第一旋风部而使被吸入的空气一次性地进行旋风流动。
如在下面重新说明,观察上述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包括相对地在上部设于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与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第一导向流路E1和相对地位于下部且设于导向端GE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的第二导向流路E2。
图9是为了清楚地观察吸入口8和吸入流路51而从下方侧观察清扫机的截面结构的图。外部的空气沿着吸入口8的内侧的吸入空间8'而流入到内侧而通过吸入外壳50的吸入流路51。(箭头①方向)这样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入部123而进入内侧。上述空气流入部123形成于清扫单元110的导向流路E的入口Ea而与上述吸入路径连接。上述空气流入部123省略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一部分而起到使空气流路与吸入口8连通的作用。参照图8,上述空气流入部123通过内壳40的连通窗42而与吸入流路51连接。
重新参照图9,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使导向流路E的入口Ea打开,在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吸入的空气及包括在空气中的灰尘与清扫单元110发生强烈的冲撞。灰尘在被冲撞之后沿着导向流路E而进一步向内侧流入。
此时,存在如下担忧:扁平的异物被流入竖立的方向(与宽度相比高度更高的方向)时,能够顺利通过宽度狭窄的导向流路E的入口Ea,但异物横卧的方向上(与高度相比宽度更宽的方向)以较强的力流入时,与清扫单元110冲撞之后通过其反作用力而弹到外壳1的内面20或内壳40的内面41'侧而可能夹入在其之间。但是,在本发明中,通过下面说明的导向端GE而能够防止这样的夹入。
另一方面,在上述吸入外壳50形成有导向叶片55。如图3、图8及图9所示,上述导向叶片55是在挡住吸入流路51的出口Eb的一侧的方向上设置的板状的结构。上述导向叶片55设定被吸入的空气的路径,更准确地,向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引导空气的流动。
参照图9和图10,上述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120上设置有管道叶片124A,上述管道叶片124A竖立在挡住空气流入部123的一侧的方向上。上述管道叶片124A中,空气的通道以上述管道叶片124A为基准向一侧方向即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形成。另外,上述管道叶片124A为沿着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伸长而延伸的形状,起到加强清扫主体120的强度的功能。
如图9所示,上述清扫单元110的管道叶片124A和吸入外壳50的导向叶片55沿着假想的延长线L1而连续地配置。即,管道叶片124A和导向叶片55构成一个连续的空气流动路径,被吸入的空气通过空气流入口而向导向流路E的入口Ea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假想的延长线L1为直线,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是曲线或具备规定的夹角而折弯的线。
接着,参照图10至图12,对清扫单元110进行仔细地观察。参照图10,上述清扫单元110大体由清扫主体120和导向端GE构成。清扫主体120是形成清扫单元110的骨架的环状的结构物,导向端GE从清扫主体120的下端进一步延伸。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端GE由下面说明的清扫主体120的结合端部122和清扫环130构成,与此不同地,也可以仅由清扫环130构成导向端GE。上述导向端GE为构成闭曲线路径的环状,至少一部分区间位于从上述吸入口8延伸的空气的吸入路径上而对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
上述清扫主体120以大致环状包围上述过滤单元30并与上述操作单元150连接。上述清扫主体120包括导向壁121和导向栅栏124B,上述导向壁121和导向栅栏124B构成为彼此连接的一体。上述导向壁121沿着清扫主体120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延伸,在表面具有倾斜面,在下部具备上述导向端GE。
并且,导向栅栏124B与上述导向壁121平行地延伸,在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的方向上与上述导向壁121隔开而在与上述导向壁121之间构成空气流路即导向流路E。如图8所示,在上述吸入口8的一端,沿着上述吸入口8的高度方向(以附图为基准的上下方向)而形成上述导向栅栏124B,因此上述导向流路E的高度至少形成为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高度。
更准确地,在空气流入部123中省略导向栅栏124B,因此在导向壁121的外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构成导向流路E,但在更内侧,在导向壁121的外表面与导向栅栏124B的内面124B1(参照图8及图9)之间形成导向流路E。即,上述导向壁121和导向栅栏124B构成一种导向管道CB。上述导向流路E向位于下方侧的集尘空间S1方向打开,因此能够将流动的空气引导至下方侧。
观察上述导向栅栏124B,上述导向栅栏124B沿着构成上述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120的外侧边缘而设置,与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相对而沿着上述外壳1的内面20延伸且向内侧形成上述导向流路E。即,上述导向栅栏124B与外壳1的内面2紧贴或隔着规定的距离靠近而设置,在导向栅栏124B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空气不流动。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部具备前面部124B'。上述前面部124B'是指导向栅栏124B开始的前端,换言之,也可以说是从导向栅栏124B离上述空气流入部123最近的正面。上述前面部124B'延伸到空气的吸入路径的前部而对空气的初期流动进行引导。
更准确地,如图9所示,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参照图9的M)与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导向流路E,更准确地讲,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内面124B1相交的点K更靠近上述吸入口8的位置。如上述,吸入路径可视为包括吸入口8的吸入空间8'和吸入外壳50的吸入流路51。
参照图9,与上述吸入空间8'连接的吸入流路51从吸入空间8'向稍微倾斜的方向延伸,如上述,在上述吸入流路51中,管道叶片124A和导向叶片55沿着假想的延长线L1连续地配置而大致形成直线方向的吸入路径。并且,这样的吸入路径经过导向流路E而向圆周方向弯曲,通过该路径的空气的流动也形成为圆形方向。
换言之,被吸入的空气在初期大致沿着直线方向的吸入路径(参照图9的M)而移动,随着经过导向流路E的入口Ea而向曲线方向流动而构成旋风流动。
此时,如上述,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与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导向流路E的内侧面相交的点K更靠近上述吸入口8的位置,因此沿着空气的吸入路径方向而延伸的假想的延长线M的末端部分K比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更靠近上述导向流路E的内侧而与上述导向流路E的内面相交。
这样,被吸入的空气正式地旋转而被加速之前会到达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因此能够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泄漏到外壳1的内面20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间隙N(参照图9及图13)。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1的内面20设置内壳40,因此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防止被吸入的空气泄漏到内壳40的内面41'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间隙N。当然,如果省略内壳40,则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会防止空气向外壳1的内面20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间隙N泄漏。
相反地,被吸入的空气不向其他路径泄漏,仅通过导向流路E而流动。因此,不仅能够提高清扫机的灰尘分离效率,而且能够防止空气流入内壳40的内面41'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间隙N而沿着导向栅栏124B的外侧面移动之后将灰尘掉落在连接支架149的上表面的情况。
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沿着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侧突出的程度不同。参照图13,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中,以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以图13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为基准,上部124B1比下部124B2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侧更突出。当然,与此相反地,在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中,以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以图13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为基准,下部124B2比上部124B1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侧更突出。
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沿着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朝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侧突出的程度不同时,被吸入的空气第一次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碰撞的面积减少。例如,如果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为朝向空气流入部123侧而突出的程度相同的平面,则被吸入的空气与整个前面部124B'冲撞,灰尘被卡住的概率变高。
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灰尘沿着前面部124B'向一侧自然地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前面部124B'以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图13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为基准,上部124B1比下部124B2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侧更突出,因此被吸入的空气与导向栅栏124B冲撞的面积减少,灰尘从上部124B1向下部124B2侧自然地被引导,从而不被卡在前面部124B'的前侧。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形成为沿着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连续的曲面或倾斜面,以自然地形成这样的流动。
另外,上述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以随着靠近上述空气流入部123而厚度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以更良好地进行这样的灰尘的引导。这样,被吸入的空气与导向栅栏124B冲撞的面积进一步减少。例如,上述前面部124B'的两侧角部部分分别倾斜地形成,由此导致前面部124B'的厚度变薄,但如图9的放大图所示,在上述前面部124B'的两侧角部中,朝向上述内壳40的内面41'的部分为平面,朝向导向流路E的部分为曲面或倾斜面。这样,空气更自然地被引导至导向流路E侧。
如图13所示,在上述导向壁121的下端具备结合端部122。上述结合端部122作为在导向壁121的下端向下方侧进一步延伸的部分,在此结合有清扫环130。上述结合端部122的表面与上述清扫环130的表面一起构成上述导向端GE而形成导向倾斜面135。即,上述结合端部122的表面随着靠近朝向集尘空间S1的下方侧而向下倾斜并延伸,从而在表面形成有倾斜面。这样的倾斜面将较大的异物冲撞时发生的反作用力中的一部分引导至下方侧。结合端部122的更加详细的结构将在下面重新进行说明。
上述导向壁121在相对于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形成,在上述清扫单元110位于初始位置时,对通过上述吸入口8而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参照图13,可观察到导向壁121的外表面倾斜地延伸的样子,因为向下倾斜地延伸,因此能够使空气自然地向下方侧流动。
优选为,上述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以越靠近朝向上述导向端GE的下部,与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的间隔变大的方式倾斜地延伸,从而将空气的流动引导至下方侧,而且加大导向壁121的宽度而提高空气流动性。
并且,参照图10和图11,上述导向壁121和上述导向栅栏124B在导向流路E的入口Ea高度最高,沿着圆周方向而高度逐渐降低,在与导向流路E的出口Eb对应的管道叶片124A的附近高度最低。因此导向流路E的截面积也沿着导向流路E的行进方向而逐渐变小,导向流路E形成随着靠近出口Eb,向下方侧逐渐降低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这样的结构起到通过第一旋风部而形成旋风流动的作用。
在上述清扫主体120具备连接板128。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连接板128以在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结构紧贴到外壳1的内面20的状态进行升降。上述连接板128是用于将上述操作单元150和清扫主体120连接的部分。
上述清扫主体120可视为从操作单元150以一种悬臂形态延伸(参照图5),因此向操作单元150和清扫主体120之间的连接部位施加较大的负荷。因此需要加强这样的连接部位,为此连接板128沿着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延伸而提供较宽的连接部位。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连接板128上再重叠加强板140而进一步加强连接部位的强度,对此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上述连接板128随着从上述清扫主体120远离,左右宽度逐渐变窄而延伸。通过逐渐变窄的左右宽度,能够减少连接板128在集尘空间S1的内部占据的体积,不会妨碍空气的流动。并且在宽度变窄的连接板128的末端部分具备与上述操作单元150连接的连接支架149,从而连接板128直接连接到操作单元150,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下面说明的加强板140而与操作单元150连接。在图17中,附图标记128'为使上述连接支架149向后方突出的组装槽。
参照图12的(a),形成于上述导向壁121与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导向流路E沿着圆周方向而从入口Ea连续形成到出口Eb,箭头A表示空气流入而流动的路径。上述导向流路E以一定宽度延伸之后在出口Eb即管道叶片124A部分处宽度变窄而加快空气的流动。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向壁121沿着导向流路E的整个路径而设置,但为了通过吸入口8流入空气而在空气流入部123中省略了导向栅栏124B。
另一方面,在与上述导向流路E的相反侧对应的上述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形成有上表面清扫部125。上述上表面清扫部125形成为沿着清扫主体120的圆周方向而连续的路径,随着空气向上表面清扫部125侧流动,能够去除堆积在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的灰尘。被吸入的大部分空气沿着导向流路E而流动,但一部分流入清扫主体120的上侧而在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堆积灰尘,在清扫单元110下降的状态下空气流入时,在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也会堆积灰尘。这样的灰尘通过上表面清扫部125的结构而被去除。
参照图10,在上述上表面清扫部125中,从与上述空气流入部123相邻的位置开始的入口Oa高于上表面清扫部125的出口Ob。即,上述上表面清扫部125从入口Oa到出口Ob沿着圆周方向而高度逐渐下降。构成上述上表面清扫部125的第一区间125a为高度最高的部分,从第一区间125a延伸的第二区间125b的高度低于第一区间125a。并且第三区间125c作为靠近出口Ob即管道叶片124A的部分,高度最低。
此时,从第一区间125a到第三区间125c高度可逐渐降低,但中间的一部分的高度可以重新稍微变高。例如,为了加强清扫主体120的强度,可存在上表面清扫部125的高度重新变高的区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间125b的一部分的高度稍微变高之后又重新变低。
在上述清扫主体120的边缘突出形成有上部栅栏125'。上述上部栅栏125'形成经过上表面清扫部125的空气的流路,在上述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边缘向上侧突出而构成上表面清扫部125的一部分,与上述外壳1的内部空间S1相对。上述上部栅栏125'形成至上述第一区间125a和第二区间125b,而在第三区间125c中可以被省略。因为第三区间125c是排出沿着圆周方向而流动的空气的区间。
参照图12的(b),第一区间125a及第二区间125b的宽度类似,第三区间125c的宽度相对地变窄。因此,上表面清扫部125的出口Ob部分在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形成隔开的空间,流动的空气通过隔开的空间而向集尘空间S1侧下降。在图12的(b)中,箭头A'表示向清扫主体120的上部流入的空气沿着上表面清扫部125而流动的方向。
参照图13,在与空气流入部123相邻的部分中以截面状态图示了清扫单元110的结构。在图13中图示了清扫单元110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由此可见,清扫单元110以与空气导向件21的空气导向面23重叠的形态形成。清扫单元110相对地位于外侧,因此被流入的空气通过清扫单元110而被引导。
关于流入空气的通道,导向流路E构成空气流动的通道。观察上述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可知,导向流路E的入口Ea包括:第一导向流路E1,其相对地位于上部,形成于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与导向栅栏124B之间;及第二导向流路E2,其相对地位于下部,形成于导向端GE与外壳1的内面20之间。在这些空气流入部123中连接的空气流入部123可视为导向流路E的一部分。第一导向流路E1和第二导向流路E2不仅形成于导向流路E的入口Ea,而且沿着导向流路E同样可形成。
在构成上述清扫单元110的清扫主体120具有导向壁121,上述导向壁121随着靠近集尘空间S1的底部面,和与此相对的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因此在导向壁121的外表面形成有倾斜面,将空气引导至下方。
在导向壁121的下端具有结合端部122。上述结合端部122与下面说明的清扫环130一起构成导向端GE。导向端GE朝向上述集尘空间S1的底部而延伸,并且朝向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的导向端GE的表面以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S1的底部,与相对的相同高度的外壳1的内面20之间的间隔越大的方式倾斜而延伸。
换言之,上述导向端GE朝向集尘空间S1的底部而减小清扫单元110的直径而延伸。由此,在导向端GE的表面形成导向倾斜面135,随着靠近导向端GE的下部,导向流路E的宽度逐渐变大。另外,上述清扫环130以随着靠近朝向上述集尘空间S1的底部的末端部分,靠近上述第二旋风部30的表面方向的方式倾斜而延伸,可视为在朝向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的上述清扫环130的表面形成导向倾斜面135。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的下端结合有清扫环130。上述清扫环130与位于导向壁121的下端的结合端部122结合而一起升降,在升降过程中,不仅压缩灰尘,而且将粘在网格35的灰尘抖掉。上述清扫环130由具备弹性的材质例如橡胶或硅胶这样的材质构成,在压缩过程中变形某种程度,使清扫单元110更顺利地升降。当然,清扫环130由弹性材质构成,因此有利于抖掉网格35的表面的作业。
上述清扫环130大致为环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双重注塑而结合到上述导向壁121的结合端部122。结合到结合端部122的上述清扫环130的前面135朝向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上述清扫环130的背面134在上述清扫单元110下降的过程中朝向上述过滤单元30的表面。上述清扫环130的前面135最终还成为导向倾斜面135,因此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照图13,观察清扫环130和导向壁121的结合部分可知,在清扫环130的上表面132上彼此正交地连接有上表面结合部132a和第一侧面结合部132b,在与此啮合的结合端部122的底面设置有底面结合部122a和第二侧面结合部122b。它们具备大致字形状的横截面面形状,加大清扫环130与导向壁121之间的结合面积。
这样,即便清扫环130的上表面132和导向壁121的底面啮合而结合,与清扫环130的正面135和背面134被导向壁121覆盖的情况相比,结合力相对地弱,但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导向壁121具备支承肋126而能够对此进行补充。
参照图10和图14,在上述清扫单元110具有支承肋126。上述支承肋126从上述清扫主体120的下部,更准确地讲,从导向壁121的结合端部122向下方侧进一步突出。上述支承肋126朝向上述集尘空间S1的底部突出来支承上述清扫环130的导向倾斜面135的相反面即背面134。即上述支承肋126从后方支承与上述清扫环130的底面相应的部分。
上述支承肋126围绕上述清扫主体120而形成为多个,上述支承肋126的至少一部分以与上述清扫环130的下端相同的长度突出或比清扫环130的下端更突出。
作为参考,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清扫环130通过双重注塑而结合到上述清扫主体120。在对上述清扫环130进行双重注塑的过程中因高温的环境而可变形,但支承肋126能够防止该情况。另外,在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过程中,支承肋126能够防止清扫环130的卷绕现象。当然,上述清扫环130通过粘结剂而附着到上述清扫主体120或通过过盈配合方式、突起结合结构等各种方式进行组装。
并且,在上述支承肋126突出形成有间隔保持肋127,间隔保持肋127向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延伸,因此在清扫单元110升降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清扫单元110的偏心。如果不形成上述间隔保持肋127,则在清扫单元110偏心时,柔性材质的清扫环130与网格35摩擦而卷起或被翻过来,而间隔保持肋127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
参照图13,在上述结合端部122具有台阶122'。上述台阶122'中,结合端部122比上述清扫环130向外壳1的内面20的方向更突出而形成,对此可以说结合端部122的厚度比清扫环130厚。通过这样的台阶122',清扫环130通过双重注塑而结合的结合端部122的底面更宽,能够进行稳定的结合,容易进行双重注塑作业。
参照图14,该图示出了清扫单元110和内壳40组装的样子。通过形成于内壳40的连通窗42,清扫单元110的一部分与吸入口8连接。在上述连通窗42的内侧设置有清扫单元110的空气流入部123,管道叶片124A紧贴到连通窗42的一侧。因此,通过吸入口8而吸入的空气自然地引导至空气流入部123侧。参照图15,以清扫主体120为基准,上侧部分将导向壁121的上部堵住,流入的空气自然地向下方侧流动。
换言之,通过空气流入部123而流入的空气沿着构成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与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导向流路E而流动。当然,流入的空气中的一部分空气流向上表面清扫部125侧。但是,流向清扫主体120的上表面侧的空气通过上述的上表面清扫部125的结构而沿着上表面清扫部125流动之后重新向集尘空间S1方向排出。
图16中图示了上述清扫单元110和上述内壳40分离的样子,构成清扫单元110的加强板140也与清扫主体120分离。上述加强板140以与上述清扫主体120的连接板128重叠的方式结合而起到加强连接板128的功能。上述清扫主体120、清扫环130及连接板128构成一个清扫单元110。
在上述加强板140的结构中,上述加强板140为板状结构,上述加强板140为基本上与上述连接板128对应的形状。在上述加强板140的上部具备组装主体141,在其下方侧加强主体148延伸。上述加强主体148是与上述连接板128同样地随着靠近下方侧而宽度变窄的结构。即,加强主体148的上部148a比下部148b宽度宽,形成与连接板128类似的结构。
参照上述组装主体141的结构,在上述组装主体141具备第一组装主体142和第二组装主体141,第一组装主体142和第二组装主体141为彼此折弯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组装主体141为从第一组装主体142折弯而突出的形状,上述第一组装主体142和第二组装主体141在整体上以一种圆弧形状延伸而与上述清扫主体120的一部分区间结合。
更准确地,上述组装主体141插入到形成于上述清扫主体120的导向壁121与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导向流路E而结合,重叠为与导向流路E相同的形状。如图24所示,可视为上述加强板140本身也形成一种导向流路E的一部分,因此上述加强板14能够不妨碍空气的流动。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上述组装主体141形成有用于与清扫主体120组装的结构,包括第一组装部145、第二组装部146及第三组装部147。这些组装部在组装到清扫主体120的过程中被卡在清扫主体120上的相对组装部而将加强板140固定到上述清扫主体120。关于具体的组装结构,将在下面重新进行说明。
在上述加强板140的加强主体148的一侧具有连接支架149。上述连接支架149在加强主体148的下方侧突出,向外壳1的内面20的方向突出。上述连接支架149连接到上述操作单元150的可动导轨175的下端而使可动导轨175和加强板140一起进行升降。虽然未图示,上述连接支架149以插入到位于外壳1的内面20的升降通道的状态进行升降,并通过螺栓这样的独立的联接件组装到可动导轨175。
这样的加强板140由各种材质构成,例如由合成树脂材质构成或由金属材质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140为铝材质,上述清扫主体120为合成树脂材质。
另一方面,参照图18图19,在上述清扫单元110具有阻隔壁128c、148c。上述阻隔壁包括外侧阻隔壁128c和内侧阻隔壁148c,在上述连接板128具有外侧阻隔壁128c。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在沿着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A的相反方向上形成于连接板128,朝向上述外壳1的内面20的外侧阻隔壁128c的表面构成与上述连接板128的表面连续的曲面。因此,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的外侧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20相对。
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可视为连接板128的面积进一步变宽的部分,即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为连接板128的一部分进一步延伸的部分。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经过连接板128的中心的基准线Y为中心时,外侧阻隔壁128c所在的左侧部分M1比右侧部分M2相对地更宽。这样,当向空气流动方向A的相反方向追加连接板128的壁时,沿着空气流动而移动的灰尘更难以流入连接支架149侧。
即,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的外侧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20相对,因为因上述外侧阻隔壁128c的存在,空气中的灰尘流入外壳1的内面20与外侧阻隔壁128c之间的空间而到达连接支架149的区间变得更长。其结果,能够防止灰尘堆积在连接支架149的上部。
加强板140重叠结合到上述连接板128,因此在加强板140上也形成相同的形状的内侧阻隔壁148c。如图6和图19所示,上述内侧阻隔壁148c可以是与外侧阻隔壁128c相同的形状,因此内侧阻隔壁148c和外侧阻隔壁128c的末端部分的厚度变厚。内侧阻隔壁148c在省略加强板140时一起被省略,也可以形成为与内侧阻隔壁148c不同的形状。
另一方面,参照图20,在上述连接板128的表面具备滤肋R。之前,上述滤肋R设置于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但上述滤肋R也可以设置于连接板128。或者,上述滤肋R可分别形成于连接板128的表面和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位于上述连接板128的表面的滤肋R起到减小上述外壳1的内面20与上述连接板128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的作用。
在上述清扫主体120结合有加强板140。参照图19,可观察到在连接到上述清扫主体120的下方侧的连接板128之前重叠有加强板140的样子。使清扫单元110升降的力集中到与操作单元150连接的连接支架149,以连接支架149为起点,清扫单元110朝向吸入口8而突出的长度变长,因此较大的负荷会集中到连接支架149。因此,连接部位即连接板128部分容易被扭曲,如果连接板128被扭曲,则清扫单元110在整体上被偏心而无法进行顺利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强板140与清扫主体120重叠而加强连接部位的强度,防止通过外力而扭曲或弯曲的现象。如上述,上述加强板140的加强主体148为与上述连接板128对应的形状,因此重叠面积较宽。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8和加强板140的加强主体148的形状几乎相同,与此不同地,加强主体148也可以仅与连接板128的一部分重叠。
另一方面,图20和图21中图示有连接支架149的结构,在图21中图示了上述连接支架149插入到升降通道GH内的状态。上述连接支架149在加强板140中向升降通道GH方向突出,在中心形成有供联接件插入的联接孔149'。螺栓这样的联接件插入到上述联接孔149'时,上述连接支架149与可动导轨175组装。
此时,以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为基准,在上述连接支架149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S1的底部而高度逐渐变低的排出倾斜面149a。上述排出倾斜面149a沿着通过上述导向流路E而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方向)而高度逐渐降低。因此,即便灰尘堆积到排出倾斜面149a,但通过重力,灰尘向集尘空间S1的底部侧(箭头B方向)降落。
并且,在上述连接支架149的两侧侧面中与通过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方向)相对的一侧的侧面上形成有沿着上述连接支架149的升降方向形成的平面部149b。如图20所示,上述平面部149b的表面为平面,从其上端开始形成排出倾斜面149a。更准确地,上述排出倾斜面149a的最高点是从上述平面部149b的上端开始的。
这样,上述平面部149b将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方向)而流入的空气挡住,即便空气越过平面部149b的上侧或灰尘从上侧降落而向连接支架149的上侧落下,也会沿着排出倾斜面149a而向下方侧(箭头B)降落。因此,能够将在上述连接支架149的上表面堆积灰尘的情况最小化。
如图21所示,在上述连接支架149的两侧中,在通过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方向)侧具有上述说明的滤肋R,因此能够将沿着空气流动方向(箭头A方向)而流入的空气中的穿入连接板128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之间的一部分空气一次性地阻隔。
当然,非常少量的一部分空气会流入连接板128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之间,但即便流入的空气中的灰尘从上侧降落而向连接支架149的上侧落下,也会沿着排出倾斜面149a而向下方侧(箭头B方向)降落。
用于阻隔流入上述连接支架149的上部的灰尘的结构如下:(i)首先在被吸入的空气正式地旋转而加速之前会到达导向栅栏124B的前面部124B',因此防止被吸入的空气向外壳1的内面20与上述导向栅栏124B之间的间隙N泄漏的情况,(ii)在连接板128具备向空气流动方向A的相反方向追加连接板128的壁而成的阻隔壁128c、148c,由此阻隔沿着空气流动而移动的灰尘流入连接支架149侧,(iii)在升降通道GH的左右两侧中,在靠近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E的入口Ea的一侧具备滤肋R,由此空气再一次被滤肋R阻隔,(iv)即便一部分的空气流入连接板128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面之间,也会沿着连接支架149的排出倾斜面149a而降落到集尘空间S1的底部侧。
另一方面,参照在上述连接板128组装加强板140的结构,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上述清扫主体120具备多个孔。上述孔是在上述清扫单元110的升降方向上钻出的,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第一组装孔H1、第二组装孔H2及第三组装孔H3。在上述第一组装孔H1上组装位于加强板140的组装主体141的第一组装部145,在第二组装孔H2组装第二组装部146时,在第三组装孔H3组装第三组装部147。
上述第一组装部145插入到上述第一组装孔H1而以挂钩方式卡挂而进行固定。参照图18的V-V'线的截面图即图22,插入到上述第二组装孔H2的第二组装部146的其末端被卡在位于上述第二组装孔H2的边缘的组装端H2'而被固定。插入到第三组装孔H3的第三组装部147为一种空的空间,(参照图19),但在其内侧具有组装端部147',被卡在位于上述第三组装孔H3的入口边缘的安置端H3'而进行固定。当然,这样的组装结构为一个例示,可通过各种方式而将加强板140组装到连接板128。例如上述加强板140可通过嵌件注塑方式组装到清扫主体120,也可以利用另外的联接件而组装。
以上,虽然对将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所有构成要件结合成一个或通过结合而进行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无需必须限定于这样的实施例。即,只要是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其所有构成要件选择性地结合为一个以上而进行动作。另外,关于以上记载的“包括”、“构成”或“具备”等用语,在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的情况下,表示可内置该构成要件,并非排除其他构成要件,而是表示可包括其他构成要件。关于包括技术或科学用语在内的所有用语,只要未进行其他的定义,则具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一般情况下所理解的意思。关于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这样的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的用语,应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文中的意思一致的意思,在本发明中未明确定义的情况下,不应解释为过于理想或形式上的意思。

Claims (20)

1.一种清扫机,其包括:
外壳,其具备供空气流入的吸入口;
过滤单元,其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并在与上述外壳的内面之间形成集尘空间;
清扫单元,其以包围上述过滤单元的方式设置,并与操作单元联动而在上述集尘空间的内部进行升降,并且在初始位置处,至少一部分与从上述吸入口延伸的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形成对被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及
导向栅栏,其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外侧边缘而设置,并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而沿着上述外壳的内面延伸来形成上述导向流路,
上述清扫单元包括:
导向壁,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且在表面具备倾斜面,在下部具备导向端;及
上述导向栅栏,其与上述导向壁平行地延伸并与上述导向壁隔开,且沿着上述吸入口的高度方向竖立,
在上述导向壁与上述导向栅栏之间形成有上述导向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与上述清扫单元的上述导向流路相交的点更靠近上述吸入口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清扫单元的与上述吸入口连接的部分中省略上述导向栅栏而形成将上述导向流路与上述吸入口连通的空气流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朝向上述吸入口侧的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形成有前面部,上述前面部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朝向上述清扫单元的空气流入部侧突出的程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朝向上述吸入口侧的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面部形成为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连续的曲面或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朝向上述吸入口侧的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面部的两侧角部中,朝向上述外壳的内面的部分为平面,朝向上述导向流路的内部的部分为曲面或倾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清扫单元包括:
清扫主体,其包围上述过滤单元,并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而与上述操作单元联动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导向流路;及
导向端,其从上述清扫主体的下部朝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而延伸,并且在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的表面形成有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而与相同高度的上述外壳的内面之间的间隔变大的导向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清扫主体沿着圆周方向而具备导向壁,上述导向壁在相对于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倾斜的方向上形成,由此在上述清扫单元位于初始位置时对通过上述吸入口而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清扫单元中,在与上述吸入口连接的部分具有将上述导向流路与吸入口连通的空气流入部,在上述空气流入部的一侧,在挡住上述空气流入部的一侧的方向上竖立管道叶片,上述导向流路以上述管道叶片为基准向一侧方向延伸,沿着空气的吸入路径方向而延伸的假想的延长线(M)在比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面部更靠近上述导向流路的内侧的位置处与上述导向流路的内面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吸入口形成于与上述外壳连接的吸入外壳,在上述吸入外壳具备将吸入流路的一侧挡住的导向叶片,上述清扫单元的管道叶片和上述吸入外壳的导向叶片沿着假想的延长线(L1)而连续地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中,连接板在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上延伸,上述连接板和上述操作单元通过上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架而彼此连接,在上述连接板中,阻隔壁在沿着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上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朝向上述外壳的内面的上述阻隔壁的表面形成与上述连接板的表面连续的曲面,上述阻隔壁随着从上部靠近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板的连接支架而宽度逐渐变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外壳的内面和与此相对的清扫单元的连接板的外表面中的至少任一方,朝向对方而突出形成有滤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滤肋设置为与供上述连接板的连接支架插入而升降的升降通道相邻,且设置于上述升降通道的左右两侧中的靠近对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导向流路的入口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清扫单元突出形成有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以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为基准,在上述连接支架的上表面形成有随着靠近上述集尘空间的底部而高度逐渐降低的排出倾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上述排出倾斜面沿着通过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而高度逐渐降低。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连接支架的两侧侧面中,在与通过上述导向流路形成的空气流动方向相对的一侧的侧面形成有沿着上述连接支架的升降方向形成的平面部,并且上述排出倾斜面的最高点是从上述平面部的上端开始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在上述清扫单元的清扫主体中,连接板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升降方向而延伸,上述连接板形成为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的板状,且随着从上述清扫主体远离而宽度逐渐变窄,在宽度变窄的部分形成有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的连接支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扫机,其中,
加强板重叠在上述连接板上,上述连接支架设置在上述加强板而与上述操作单元连接。
20.一种清扫机,其包括:
外壳,其具备供空气流入的吸入口;
第一旋风部,其设置于上述外壳而从通过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灰尘中将灰尘分离;
第二旋风部,其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内部空间,并在与上述外壳的内面之间形成集尘空间;
清扫单元,其以包围上述第二旋风部的方式设置,并在上述集尘空间的内部进行升降,并且在初始位置处至少一部分与从上述吸入口延伸的空气的吸入路径连接而对被吸入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
操作单元,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外壳的内侧而与上述清扫单元连接,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壳来使上述清扫单元进行升降,操作杆向上述外壳的外侧突出;及
导向栅栏,其沿着上述清扫单元的外侧边缘而设置,并与上述外壳的内面相对而沿着上述外壳的内面延伸来形成导向流路,
上述导向栅栏的前部延伸到比上述空气的吸入路径与上述清扫单元的导向流路相交的点更靠近上述吸入口的位置,
上述清扫单元包括:
导向壁,其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且在表面具备倾斜面,在下部具备导向端;及
上述导向栅栏,其与上述导向壁平行地延伸并与上述导向壁隔开,且沿着上述吸入口的高度方向竖立,
在上述导向壁与上述导向栅栏之间形成有上述导向流路。
CN202080068727.7A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Active CN1145549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12637.7A CN117084587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N202310914923.7A CN117064252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21055 2019-09-30
KR1020190121055A KR102222214B1 (ko) 2019-09-30 2019-09-30 청소기
PCT/KR2020/010818 WO2021066318A1 (ko) 2019-09-30 2020-08-13 청소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4923.7A Division CN117064252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N202310912637.7A Division CN117084587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4919A CN114554919A (zh) 2022-05-27
CN114554919B true CN114554919B (zh) 2023-08-11

Family

ID=7515106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727.7A Active CN114554919B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N202310914923.7A Pending CN117064252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N202310912637.7A Pending CN117084587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14923.7A Pending CN117064252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N202310912637.7A Pending CN117084587A (zh) 2019-09-30 2020-08-13 清扫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612289B2 (zh)
EP (1) EP4039155A1 (zh)
KR (1) KR102222214B1 (zh)
CN (3) CN114554919B (zh)
AU (1) AU2020361144A1 (zh)
TW (1) TWI760821B (zh)
WO (1) WO20210663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6160A (zh) * 2020-12-01 2021-02-23 爱源(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自洁式尘筒组件及具有其的手持式吸尘器
CN113057522B (zh) * 2021-03-18 2023-03-10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吸尘器
GB2620158A (en) * 2022-06-29 2024-01-03 Dyson Technology Ltd Vacuum clea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5701A (ja) * 2001-02-14 2002-10-29 Sharp Corp 電気掃除機
CN1440717A (zh) * 2002-02-28 2003-09-10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
US6625845B2 (en) * 2000-03-24 2003-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JP2005058787A (ja) * 2004-10-28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108065862A (zh) * 2016-11-17 2018-05-25 百得有限公司 真空清洁器
TW201936105A (zh) * 2018-02-20 2019-09-16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清掃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6017A (ja) 1983-09-08 1985-04-01 Nippon Steel Corp 低温靭性の優れた厚鋼板の製造法
JP3699679B2 (ja) * 2001-12-28 2005-09-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気掃除機
JP2005013312A (ja) * 2003-06-24 2005-01-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KR100880492B1 (ko) * 2005-05-12 2009-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유니트
GB2546543B (en) * 2016-01-22 2019-01-02 Dyson Technology Ltd Separating apparatus and vacuum cleaner
EP4104730B1 (en) * 2016-03-31 2023-05-03 Lg Electronics Inc. Cleaning apparatus
KR101856504B1 (ko) * 2016-05-03 2018-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공 청소기
EP3323335B1 (en) 2016-11-17 2021-05-05 Black & Decker Inc. Clean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5845B2 (en) * 2000-03-24 2003-09-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JP2002315701A (ja) * 2001-02-14 2002-10-29 Sharp Corp 電気掃除機
CN1440717A (zh) * 2002-02-28 2003-09-10 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真空吸尘器的旋风集尘装置
JP2005058787A (ja) * 2004-10-28 2005-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
CN108065862A (zh) * 2016-11-17 2018-05-25 百得有限公司 真空清洁器
TW201936105A (zh) * 2018-02-20 2019-09-16 南韓商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清掃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12289B2 (en) 2023-03-28
TWI760821B (zh) 2022-04-11
TW202114581A (zh) 2021-04-16
CN117064252A (zh) 2023-11-17
EP4039155A1 (en) 2022-08-10
CN117084587A (zh) 2023-11-21
KR102222214B1 (ko) 2021-03-03
WO2021066318A1 (ko) 2021-04-08
AU2020361144A1 (en) 2022-05-19
US20230210329A1 (en) 2023-07-06
CN114554919A (zh) 2022-05-27
US20210093139A1 (en)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4919B (zh) 清扫机
AU2020233725B2 (en) Cleaner
US8163051B2 (en) Dust collector of vacuum cleaner
US7381236B2 (en) Cyclone dust-separating apparatus
US6732406B2 (en)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JP3476066B2 (ja) 電気掃除機
EP2457484B1 (en) Dust 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filtered dust removal function, and vacuum cleaner
EP4079206A1 (en) Vacuum cleaner
GB2456192A (en) Sloped upper wall of cyclone inflow channel
JP2006110320A (ja) 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真空掃除機
KR102553342B1 (ko) 청소기
KR102658255B1 (ko) 청소기
CN214180292U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集尘装置、地刷机构以及吸尘器
KR100833360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유니트
CN113940586A (zh) 一种具有防堵塞功能的集尘装置、地刷机构以及吸尘器
KR100651280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커버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