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2957A -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2957A
CN114552957A CN202210443040.8A CN202210443040A CN114552957A CN 114552957 A CN114552957 A CN 114552957A CN 202210443040 A CN202210443040 A CN 202210443040A CN 114552957 A CN114552957 A CN 1145529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ower supply
switching
switching tub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30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2957B (zh
Inventor
杨晨涛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joi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49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5941A/zh
Priority to CN202210443040.8A priority patent/CN114552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2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2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9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536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95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06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mounted on a transformer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 G05F3/262Current mirrors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该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包括:主功率管和副功率管集成在芯片内部,其中,前者的漏极连向引脚DN,栅极连向启动电阻,源极则与后者的漏极相连,后HV外部连向启动电阻Rstart1和第二开关管D2组成的启动电路,启动电路则与AC输入相连,两功率管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3相连,之后连向引脚VDD,构成单向充电线路,模块Delay 4和模块Select 5分别与主功率管1和副功率管2的栅极相连,两者的另一端共同连向控制模块PWM controller 3,生成PWM控制信号,PWM控制模块可以采用通用的PWM控制模块。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开关电源基于其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以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器、便携电子设备等负载的供电系统中。其能够将一般电力转换为更适合负载应用的电源。在常见应用中,电力输入主要来自市电(50Hz、220V的交流电),开关电源则能够将该电力转换为负载所需的低压直流电源。作为开关电源正常工作的关键,控制器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工作电压来维持其基本功能。
现有的开关电源的供电一般基于辅助绕组供电,基于辅助绕组的供电形式伴随着输出电压升高带来的芯片引脚过压风险,即输出电压的提高,辅助绕组上的电压也会随之变大,进而超过引脚的耐压要求,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可以不通过辅助绕组对开关电源进行供电,进而避免了引脚的耐压过高,提高供电电路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开关管、电容和电阻,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主功率管、副功率管、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其中,
在所述控制芯片外部,所述控制芯片的DN引脚连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Lp的输出端,HV引脚连接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另一端,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D2的阴极,第二开关管D2的阳极连接市电输出端;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连接电容CVDD的一端,电容CVDD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点;
在所述控制芯片内部,HV引脚连接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一端,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另一端连接主功率管的栅极,主功率管的栅极还连接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主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DN引脚,所述主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一端以及连接所述副功率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所述副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WM信号,所述选择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PWM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VDD信号;在所述控制芯片内部还包括:镜像电流采样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其中,
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副功率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流镜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所述延时模块为将PWM信号延时一设定时长的模块;所述选择模块为选择是否供电的模块。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镜像电流采样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开关电源供电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其中,
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副功率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流镜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的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提供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控制芯片正常工作且VDD小于电压阈值Vm,供电使能,控制PWM信号输入到所述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所述主功率管相对副功率管滞后导通或关断。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含前两方面所述的电路及方法。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电路无需辅助绕组进行供电,不会因输出电压的提高,辅助绕组上的电压也会随之变大,进而超过引脚的耐压要求,进而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充电过程发生在电流Ip达到峰值(Peak1)时,所以充电效率高,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有效提升电压VDD;另一方面,受二极管D3的钳位影响,副功率管在关断时承受的电压与VDD相近,所以无需高耐压的特性,有效降低设计成本。此外,启动电路(第二开关管D2和串联启动电阻)的输入来自AC输入,能够降低起机以及正常工作时该支路所产生的损耗。镜像电流采样电路使得流经采样电阻的电流显著减小,有效降低了采样电阻产生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选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镜像电流采样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开关电源供电电路的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果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中展示了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主要包括由电阻RHV1、RHV2和高耐压开关管1组成的高压供电线路和由辅助绕组AUX和第二开关管D2组成的辅助绕组供电线路。在高压供电线路中,电流从Vin开始依次流经电阻、引脚HV、高耐压开关管1、引脚VDD,直至电容CVDD。该方式主要在启动过程中对电容CVDD充电,直至芯片起机完成。辅助绕组线路则在正常工作时为CVDD供电,而当辅助绕组上的电压不足以为CVDD充电时,则可打开高耐压开关管1,启用高压供电。
由于对芯片上电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电阻RHV1和RHV2不能太大,一次侧电压Vin也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准,使得该高压供电方式存在较大的损耗,降低电路效率。同时高耐压开关管的存在也提升了芯片的设计成本。而对于辅助绕组的供电线路,由于在功率管关断时,辅助绕组上的电压VAUX与输出电压呈倍数关系,使得在高输出电压的情况下,电压VDD容易超过耐压上限,造成芯片损坏。
参阅图2,图2提供了另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其包括整流管1、串联电阻、高耐压开关管2、二极管D3组成的由HV至VDD的高压供电线路和辅助绕组供电线路,其中前者为主要供电方式。由高耐压开关管2控制高压供电线路的连通和关断。上电过程中高耐压开关管2长通直至VDD达到预设值。正常工作时,监测HV引脚上的电压VHV(其与整流后的电压Vrec相近),当其小于一边界值时,判断为电压谷底区间,打开高耐压开关管2进行高压充电;当VHV再次大于边界值时,关闭高耐压开关管2停止供电。此外,当VAUX大于VDD时,可关闭高压供电线路,仅由辅助绕组供电。
谷底区间充电时,VDD呈波动式上升(Vrec大于VDD时充电,小于VDD时不充电),降低了高压供电时的损耗。但是需要设定VDD的上下边界(Vtop和Vbottom)以及根据VDD动态调整边界值,以避免VDD超出正常的工作电压范围,而且仍然需要高耐压开关管控制高压供电线路的开通与关断。
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如图3所示,主功率管1和副功率管2集成在芯片内部,其中前者的漏极连向引脚DN,栅极连向启动电阻Rstart2,源极则与后者的漏极相连。Rstart2另一端连向引脚HV,之后HV外部连向启动电阻Rstart1和第二开关管D2组成的启动电路,启动电路则与AC输入相连。两功率管的连接点与二极管D3相连,之后连向引脚VDD,构成单向充电线路。模块Delay 4和模块Select 5分别与主功率管1和副功率管2的栅极相连,两者的另一端共同连向控制模块PWM controller 3。而模块PWM controller3通过获取VS、VIN和FB的信息,生成相应的PWM控制信号,上述PWM控制模块可以采用通用的PWM控制模块,本申请并不限制上述PWM控制模块的具体结构。
供电方法主要包括两个过程:
1. 上电时,AC输入首先经过第二开关管D2和启动电阻Rstart1、Rstart2向主功率管1的栅极充电,使栅源电压上升。当栅源电压大于临界值Vth时,主功率管导通,此时一次测电压Vin将通过变压器原边、主功率管1和二极管D3向电容CVDD充电。电压VDD将开始上升,直至达到预设值VPG。之后芯片以及整个开关电源开始正常工作。
2. 正常工作且VDD小于阈值Vm时,供电使能。PWM controller 3输出PWM信号给Delay(延时模块) 4和Select(选择模块) 5。模块Delay 4产生一固定延时,将PWM信号滞后,模块Select 5选择输入与输出一致,即PWM信号无延时。所以此时主功率管的开通与关断将滞后副功率管一段固定时间。在关断阶段,原边电流达到峰值,副功率管2先关断,将形成与上电时相同的充电回路,即Vin经过变压器原边、主功率管1和二极管D3向电容CVDD充电。随后主功率管关断,充电停止,充电时间即为模块Delay 4的固定延时时间。当VDD大于阈值Vm时,供电不使能。模块Select 5将选择输出高电平,副功率管2保持导通状态,此时无法形成充电回路,CVDD不被充电。
在每个周期开始时,由模块Select 5对VDD和Vm进行大小判断,来决定供电是否使能(即副开关管随PWM动作或保持导通),模块Select 5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Select-in(PWM信号)的上升沿到来时,若此时Vm大于VDD,则Charge-en置1(高电平),模块输出Select-out与输入Select-in相同;若此时Vm大于VDD,则模块输出Select-out恒为高电平。
正常工作时,相关信号波形如图7所示。其中PWM为模块PWM controller 3的输出,PWM1和PWM2分别表示主功率管1和副功率管2的栅源控制信号,Ip为原边电流。当充电使能(即Charge-en为高电平)且电流达到峰值Peak1时,PWM信号降为低电平,副功率管2关断,开始对CVDD充电,之后主功率管1关断。在充电的过程中,原边电流Ip将继续升高直至Peak2(充电结束)。当充电不使能时(即Charge-en为低电平),由于主功率管1的控制信号PWM1相对PWM的滞后始终存在,所以Ip在PWM降为低电平后也会继续上升直至主功率管1关断。可见,实际峰值电流(Peak2)始终比希望的峰值电流(Peak1)要大,但是因为滞后(延时)时间固定,所以偏大的幅度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调整峰值电流相关的阈值进行补偿,无需额外措施。
本申请提供的电路一方面,充电过程发生在电流Ip达到峰值(Peak1)时,所以充电效率高,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有效提升电压VDD;另一方面,受二极管D3的钳位影响,副功率管2在关断时承受的电压与VDD相近,所以无需高耐压的特性,有效降低设计成本。此外,启动电路(第二开关管D2和串联启动电阻)的输入来自AC输入,能够降低起机以及正常工作时该支路所产生的损耗。
参阅图3所示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开关管、电容和电阻,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主功率管、副功率管、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其中,
在所述控制芯片外部,所述控制芯片的DN引脚连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Lp的输出端,HV引脚连接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另一端,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D2的阴极,第二开关管D2的阳极连接市电输出端;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连接电容CVDD的一端,电容CVDD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点;
在所述控制芯片内部,HV引脚连接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一端,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另一端连接主功率管的栅极,主功率管的栅极还连接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主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DN引脚,所述主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一端以及连接所述副功率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所述副功率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所述副功率管的源极连接CS引脚;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WM信号,所述选择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PWM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VDD信号;
所述延时模块为将PWM信号延时一设定时长的模块;所述选择模块为选择是否供电的模块。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所述控制芯片外部,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通过电阻Rcs连接等电势点。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二极管或场效应管。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选择模块包括:比较器、D触发器、与门、非门以及或门,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正脚连接电压阈值Vm,负脚连接VDD;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D引脚,所述D触发器的CP引脚连接PWM信号,所述PWM信号还连接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Q输出端Charge-en;所述D触发器的Q输出端还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入端,所述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或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或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或门的输出端为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
示意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其可以设置在上述控制芯片内部该镜像电流采样电路也可以称为:镜像电流采样模块SNS6,参阅图5,图5提供了一种镜像电流采样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参阅图6,图6为添加SNS6的电路示意图。如图5所示,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7、第四开关管8、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其中,
第三开关管7、第四开关管8的栅极连接后连接副功率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8的漏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开关管7的源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流镜电路9的输入端,电流镜电路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其中,第三开关管7和副功率管2的导通电阻呈倍数关系。当驱动gate置高时,开关管2、7、8导通,基于运放的“虚短虚断”特性,运放的正负输入电压相等,即第三开关管7和副功率管2的漏极电压相等。由于第三开关管7的导通电阻相比副功率管2的导通电阻按一定比例放大,那么流经第三开关管7的镜像电流Ipsns相比流经副功率管2的功率电流Ip等比例缩小。进一步的,电流镜电路9基于镜像电流Ipsns产生另一(按一定比例放大、缩小或相等)镜像电流ISNS,并输出给引脚CS。相比传统的采样方式,流经外部采样电阻RCS的电流(ISNS)将显著减小,所以其上产生的损耗明显降低。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当副功率管导通时,第三开关管以及四开关管导通,电流采样使能,并输出镜像电流至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镜像电流的大小与流经所述副功率管的电流的大小相关。具体的,所述镜像电流和流经副功率管的电流之间的第一比例与副功率管和第三开关管的导通电阻之间的第二比例呈比例关系。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的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如图3所示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控制芯片正常工作且VDD小于电压阈值Vm,供电使能,控制PWM信号输入到所述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所述主功率管相对副功率管滞后动作(导通或关断)。
示例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VDD大于或等于电压阈值Vm,供电不使能,选择模块输出高电平。
示例的,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启动阶段,交流输入通过第二开关管以及启动电阻Rstart1和Rstart2驱动主功率管导通,使VDD上升至启动阈值后控制芯片工作。
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系统,该开关电源系统可以包括如图3或图6所示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也可以包含如图5所示的镜像电流采样电路。示例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系统,该开关电源系统可以应用上述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的供电方法进行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接收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 ,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开关管、电容和电阻,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芯片包括:主功率管、副功率管、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其中,
在所述控制芯片外部,所述控制芯片的DN引脚连接变压器的原边绕组Lp的输出端,HV引脚连接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另一端,第一启动电阻Rstart1的一端连接第二开关管D2的阴极,第二开关管D2的阳极连接市电输出端;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连接电容CVDD的一端,电容CVDD的另一端连接等电势点;在所述控制芯片内部,HV引脚连接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一端,第二启动电阻Rstart2的另一端连接主功率管的栅极,主功率管的栅极还连接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主功率管的漏极连接所述DN引脚,所述主功率管的源极连接第一开关管的一端以及连接所述副功率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VDD引脚,所述延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PWM信号,所述选择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PWM信号,另一个输入端连接VDD信号;在所述控制芯片内部还包括:镜像电流采样电路,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其中,
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副功率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流镜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所述延时模块为将PWM信号延时一设定时长的模块;所述选择模块为选择是否供电的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芯片外部,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通过电阻Rcs连接等电势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管为二极管或场效应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包括:比较器、D触发器、与门、非门以及或门,其中,
所述比较器的正脚连接电压阈值Vm,负脚连接VDD;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D触发器的D引脚,所述D触发器的CP引脚连接PWM信号,所述PWM信号还连接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所述与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Q输出端Charge-en;所述D触发器的Q输出端还连接所述非门的输入端,所述非门的输出端连接或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所述或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所述或门的输出端为所述选择模块的输出端。
5.一种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比较器、第五开关管和电流镜电路;其中,
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连接副功率管的栅极,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副功率管的源极,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栅极,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阻的一端,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电流镜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镜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芯片的CS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其特征在于,当副功率管导通时,第三开关管以及四开关管导通,电流采样使能,并输出镜像电流至所述控制芯片的CS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镜像电流采样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电流的大小与流经所述副功率管的电流的大小相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电流和流经副功率管的电流之间的第一比例与副功率管和第三开关管的导通电阻之间的第二比例呈比例关系。
9.一种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的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控制芯片正常工作且VDD小于电压阈值Vm,供电使能,控制PWM信号输入到所述延时模块和选择模块,所述主功率管相对副功率管滞后导通或关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VDD大于或等于电压阈值Vm,供电不使能,选择模块输出高电平。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启动阶段,交流输入通过第二开关管以及启动电阻Rstart1和Rstart2驱动主功率管导通,使VDD上升至启动阈值后控制芯片工作。
12.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或如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像电流采样电路。
13.一种开关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系统应用如权利要求9-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供电。
CN202210443040.8A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Active CN114552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4981.4A CN116995941A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和开关电源系统
CN202210443040.8A CN114552957B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PCT/CN2023/090536 WO2023207956A1 (zh) 2022-04-26 2023-04-25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3040.8A CN114552957B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4981.4A Division CN116995941A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和开关电源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2957A true CN114552957A (zh) 2022-05-27
CN114552957B CN114552957B (zh) 2022-07-22

Family

ID=8166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3040.8A Active CN114552957B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CN202211024981.4A Pending CN116995941A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和开关电源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4981.4A Pending CN116995941A (zh) 2022-04-26 2022-04-26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和开关电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552957B (zh)
WO (1) WO202320795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170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高压供电电路及装置
WO2023207956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3366B (zh) * 2023-12-14 2024-03-15 武汉麓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ssd固态硬盘的上电回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8533A (ja) * 1997-08-20 1999-03-09 Denso Corp 電流検出回路
JP2002142459A (ja) * 2000-10-30 2002-05-17 Sharp Corp 電圧変換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US20160105175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Rohm Co., Ltd. Power semiconductor drive circuit, power semiconductor circuit, and power module circuit device
CN106452041A (zh) * 2016-11-01 2017-02-22 苏州锴威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PowerMOS管实现高压快速启动的AC‑DC开关电源用供电电路
CN209642553U (zh) * 2019-04-21 2019-11-15 苏州源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Dcdc原边反馈电压检测设定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2957B (zh) * 2022-04-26 2022-07-22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8533A (ja) * 1997-08-20 1999-03-09 Denso Corp 電流検出回路
JP2002142459A (ja) * 2000-10-30 2002-05-17 Sharp Corp 電圧変換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US20160105175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Rohm Co., Ltd. Power semiconductor drive circuit, power semiconductor circuit, and power module circuit device
CN106452041A (zh) * 2016-11-01 2017-02-22 苏州锴威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PowerMOS管实现高压快速启动的AC‑DC开关电源用供电电路
CN209642553U (zh) * 2019-04-21 2019-11-15 苏州源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Dcdc原边反馈电压检测设定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8170A1 (zh) * 2022-04-14 2023-10-19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电源高压供电电路及装置
WO2023207956A1 (zh) * 2022-04-26 2023-11-02 深圳英集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941A (zh) 2023-11-03
WO2023207956A1 (zh) 2023-11-02
CN114552957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2957B (zh) 开关电源的供电电路及其供电方法
US10574084B2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US8134849B2 (en) AC to DC power converter using an energy-storage capacitor for providing hold-up time function
TWI577115B (zh) 開關電源及用於開關電源的母線電容電壓控制方法
CN1890865B (zh) 降低具有pfc控制器和pwm控制器的电源转换器功耗的装置
CN108649792B (zh) 一种Boost电路、开关电源、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5515418A (zh) 用于轻负载的pfc停机电路
CN111771326A (zh) 包含并联转换器的ac到dc转换器
JP2013021861A (ja) 電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8631601A (zh) 多输入变换器
CN212486401U (zh) 电源和用于电源的外围电路
CN109660131A (zh) 一种开关电源供电电路、供电方法及开关电源系统
US10396677B2 (en) Forward fed boost converter for flyback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thereof
EP2187496A1 (en) SMES apparatus, interface device for SME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US20190149058A1 (en)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US11101738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US20110050308A1 (en) Standby power redu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power applications
KR102328625B1 (ko) 벅 소자를 이용한 인버터
CN114365407B (zh) 图腾柱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和电力电子设备
US20220181982A1 (en) Voltage conversion device
CN113726175B (zh) 转换装置、控制器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216290693U (zh) 转换装置及控制器
US11362578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50018C (zh) 低耗功率的电源供应器
CN218041203U (zh) 一种对电源端口柔性充电启动的电路及开关电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