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2395A - 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2395A
CN114552395A CN202111543772.6A CN202111543772A CN114552395A CN 114552395 A CN114552395 A CN 114552395A CN 202111543772 A CN202111543772 A CN 202111543772A CN 114552395 A CN114552395 A CN 114552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rbon fiber
negative ion
shell
ion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37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2395B (zh
Inventor
武志涛
张育增
程万胜
苏晓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iguo Clou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 ltd
Yang Zhihu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USTL
Priority to CN2021115437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523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52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2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2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及控制线路板;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另外包括应急感应灯、精油海绵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本发明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采用碳钎维做为唯一的发射极,通过设置高压屏蔽板及高压隔离电路对低噪音风扇进行双重保护,使低噪音风扇能够更加贴近负离子发射段,从而提高负离子的扩散效果;利用过滤装置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通过高压块控制电路对高压块提供电源保障;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空气负离子能促进单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5-羟色胺)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具有改善大脑皮层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及神经衰弱的功效。
现有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发射端主要有发射针和碳纤维束两种结构形式。申请号为CN202011561152.0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采用放电针(即发射针)与高压负离子涂料放电区形成强电场,通过电晕效果产生负离子团。其没有采用碳钎维做为发射极。而碳纤维束组成的发射头,由于碳纤维束的直径小,且负离子发射距离与发射端直径成反比,因此发射距离较远,加之碳纤维束的发射头纯度高,无臭氧产生,也能够保证发射端不氧化,不会滋生细菌,便于维护。
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
申请号为CN202010952264.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其负离子发射头为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用于对空气放电,产生负离子;风扇用于将负离子推送出去。其虽然设有风扇用于扩散负离子,但是没有采取对风扇进行保护的措施,风扇很容易被高压电击后损坏。
另外,负离子虽然可以沉降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但是其作用有限;而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空气中的尘粒日益增多,而细菌一般都附着在尘粒上面;目前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大多只具备负离子发生及扩散的功能,而没有同时考虑对空气中的尘粒进行过滤以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的问题。
如前所述,负离子具有改善睡眠及神经衰弱的作用,因此已经有在催眠装置中应用的先例;如申请号为201410025854.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催眠器”,包括熏香装置和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和负离子抽风扇。但其同样具有上述负离子发生装置普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采用碳钎维做为唯一的发射极,通过设置高压屏蔽板及高压隔离电路对低噪音风扇进行双重保护,使低噪音风扇能够更加贴近负离子发射段,从而提高负离子的扩散效果;利用过滤装置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净化;通过高压块控制电路对高压块提供电源保障;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基于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负离子助眠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及控制线路板;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控制线路板均设于壳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部由高压块、碳钎维发射组件及弹簧组成,碳钎维发射组件包括碳钎维束、热缩管及卡子,碳钎维束的两端分别用带有弯折段的热缩管锁紧并分别露出3.5~4.5mm长的碳钎维丝,露出的碳钎维丝分别用卡子固定,两端的夹子通过弹簧连接形成环状封闭结构;壳体上设碳钎维卡槽,碳钎维卡槽的开口朝向外侧;2个热缩管之间的碳钎维束作为负离子发射段,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绷紧在碳钎维卡槽中;其中一端的卡子通过高压输出导线连接高压块的电流输出端,高压块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电源开关;所述过滤部由过滤盒、低噪音风扇及高压屏蔽板组成;低噪音风扇的进风端靠近负离子发射段,且低噪音风扇朝向负离子发射段的一侧设高压屏蔽板,高压屏蔽板上密集开设小孔;低噪音风扇的进风端与过滤盒的出风端相连,过滤盒内填充过滤材料;所述控制线路板设输入端电源电路、高压块控制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所述装置本体由底座、支架及壳体组成;壳体通过支架设于底座上方;壳体由前壳体及后壳体组成,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均与后壳体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盒嵌装于后壳体上的安装孔中;前壳体在对应高压块的安装处设小窗栅,在对应低噪音风扇的安装处设大窗栅;底座由底板及拱形外壳组成,控制线路板及电源开关安装在底板上,上方覆盖拱形外壳,电源开关的开关键及电源线的外接头置于拱形外壳的外侧。
所述过滤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填装在活性炭包中。
所述高压块由高压块外壳及封装于高压块外壳中的倍压整流模块组成;倍压整流模块由多个电容C和多个二极管D构成,倍压整流模块的级数根据所需的电压值设置。
所述输入端电源电路输入220VAC,输出12VDC;所述高压块控制电路为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其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高压块,由高压块输出10kV~13kV的负高压,通过高压输出导线连接至碳钎维发射组件及高压屏蔽板;隔离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至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
所述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由第一三极管Q1、电位器R1、电阻R2和变压器T1构成,变压器T1的初级经由电位器R1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1的初级中间抽头连接12VDC端,构成振荡逆变电路,调整电位器R1,能够调整变压器T1的初级电压,从而改变变压器T1的次级电压,变压器T1的次级经过高压块最终输出负高压直流端。
所述隔离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二三极管Q2和隔离变压器T2构成的DC/DC电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由隔离变压器T2的初级连接至12VDC,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驱动开关端,隔离变压器T2的次级连接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隔离变压器T2的初次级之间具有10KV的电压隔离。
所述壳体为植物叶片状,由连接为一体的大叶片状壳体及小叶片状壳体组成;所述高压块设于小叶片状壳体内,除高压块之外的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设于大叶片状壳体内。
所述支架由立杆、圆弧杆及支座组成,立杆的底端与圆弧杆的中部相连,连接处的底部设支座,支座与底座固定连接;立杆与壳体的中部至少设一个连接点;圆弧杆的两端与壳体的对应端分别设至少一个连接点。
一种负离子助眠装置,基于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应急感应灯、精油海绵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所述应急感应灯设于立杆的顶部,控制线路板设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应急感应灯的控制端连接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精油海绵设于过滤盒内,精油海绵内注有助眠精油。
所述过滤盒及壳体在对应精油海绵的顶部设精油注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部的发射极不是常规的碳钎维刷,而是位于两端热缩管之间的一段碳钎维束(即发射段),这段碳钎维束通过弹簧绷紧在碳钎维槽中,组成碳钎维束的各条碳钎维表面均具有细小的毛刺,这些毛刺的直径远小于碳钎维尖端的直径;本发明将这些毛刺作为发射端生成负离子,其数量多、直径小、分布范围广,由于负离子的发射距离与发射端的直径成反比,因此与常规采用碳钎维刷作为发射极的结构相比,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部所产生的负离子数量多、发射距离远;
2)本发明在碳钎维发射段与低噪音风扇之间设高压屏蔽板,通过高压隔离电路实现对低噪音风扇进行双重保护;首先,高压屏蔽板对低噪音风扇具有物理屏蔽作用;其次,高压隔离电路与高压屏蔽板相连,在高压屏蔽板上产生一稳定的负高压(如12kV),高压屏蔽板上的负高压与碳钎维束上的负高压相抵消,使负氧离子能够顺利通过高压屏蔽板上的小孔,继而向外散发;而高压屏蔽板上的稳定负高压也能够使低噪音风扇始终处于稳定电压之下,从而防止其被高压电击;正因为采取了上述保护措施,因此本发明中低噪音电扇可更加贴近碳钎维发射段布置,从而达到更好的负离子扩散效果;而现有的负离子发生装置即便安装有扩散负离子用的风扇,也不可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
3)本发明中,过滤盒的出风端直接连接低噪音风扇的进风端,空气首先通过过滤盒中的过滤材料进行过滤,经过滤净化后空气再用于扩散负离子,从而达到最佳的空气净化效果;
4)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在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助眠的功能,利用负离子本身具有的改善睡眠及神经衰弱的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并具有较高的负离子浓度,同时设置精油海绵释放具有安神作用的助眠精油气体,让使用者处于理想的睡眠环境中,从而消除引起失眠的不良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5)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设有应急感应灯,方便使用者起夜时应用,应急感应灯通过感应自动开启及关闭,并可预先设定开启后亮灯的时间及灯光的亮度,从而保持良好的睡眠氛围,避免使用者起夜后无法重新入睡;
6)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的造型优美,结构设计合理,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整体采用2片相连的植物叶片及中间的花朵造型,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的植物,从而产生身心愉悦之感;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应急感应灯及控制线路板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维修、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外形)。
图2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不含壳体及拱形外壳)。
图3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不含拱形外壳)。
图4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四(不含前壳体)。
图5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碳钎维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底座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外形)。
图9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外形)。
图10是本发明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述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及高压块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中:10.前壳体 11.大窗栅 12.装饰环 13.装饰条 14.碳钎维卡槽 15.碳钎维束 16.热缩管 18.弹簧 19.小窗栅 20.后壳体 21.橡胶堵 30.支架 40.应急感应灯 50.底座 51.控制线路板 52.底板 53.电源开关 60.过滤盒 61.活性炭包/活性炭包及精油海绵 62.低噪音风扇 63.连接导线 64.高压屏蔽板 65.固定螺钉 66.卡子 70.高压块 71.高压块输入导线 72.高压块输出导线 80.产品标签 82.螺钉柱 83.导线柱 84.连接螺钉孔一 85.电源开关安装孔 86.电源线卡槽 90.连接螺钉孔二 91.进线孔 92.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及控制线路板51;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控制线路板51均设于壳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部由高压块70、碳钎维发射组件及弹簧18组成,如图5、图6所示,碳钎维发射组件包括碳钎维束15、热缩管16及卡子66,碳钎维束15的两端分别用带有弯折段的热缩管16锁紧并分别露出3.5~4.5mm长的碳钎维丝,露出的碳钎维丝分别用卡子66固定,两端的夹子66通过弹簧18连接形成环状封闭结构;如图5所示,壳体上设碳钎维卡槽14,碳钎维卡槽14的开口朝向外侧;2个热缩管16之间的碳钎维束15作为负离子发射段,在弹簧18的拉力作用下绷紧在碳钎维卡槽14中;其中一端的卡子66通过高压块输出导线72连接高压块70的电流输出端,高压块70的电流输入端通过高压块输入导线71连接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电源开关53;所述过滤部由过滤盒60、低噪音风扇62及高压屏蔽板64组成;低噪音风扇62的进风端靠近负离子发射段,且低噪音风扇62朝向负离子发射段的一侧设高压屏蔽板64,高压屏蔽板64上密集开设小孔;低噪音风扇62的进风端与过滤盒60的出风端相连,过滤盒60内填充过滤材料;所述控制线路板51设输入端电源电路、高压块控制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所述装置本体由底座50、支架30及壳体组成;壳体通过支架30设于底座50上方;壳体由前壳体10及后壳体20组成,前壳体10与后壳体20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均与后壳体20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盒60嵌装于后壳体20上的安装孔中;前壳体10在对应高压块70的安装处设小窗栅19,在对应低噪音风扇62的安装处设大窗栅11;底座50由底板52及拱形外壳组成,控制线路板51及电源开关53安装在底板52上,上方覆盖拱形外壳,电源开关53的开关键及电源线的外接头置于拱形外壳的外侧。
所述过滤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填装在活性炭包61中。
所述高压块由高压块外壳及封装于高压块外壳中的倍压整流模块组成;倍压整流模块由多个电容C和多个二极管D构成,倍压整流模块的级数根据所需的电压值设置。
如图10所示,所述输入端电源电路输入220VAC,输出12VDC;所述高压块控制电路为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其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高压块,由高压块输出10kV~13kV的负高压,通过高压输出导线连接至碳钎维发射组件及高压屏蔽板;隔离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至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
所图11所示,所述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由第一三极管Q1、电位器R1、电阻R2和变压器T1构成,变压器T1的初级经由电位器R1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1的初级中间抽头连接12VDC端,构成振荡逆变电路,调整电位器R1,能够调整变压器T1的初级电压,从而改变变压器T1的次级电压,变压器T1的次级经过高压块最终输出负高压直流端。
如图12所示,所述隔离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二三极管Q2和隔离变压器T2构成的DC/DC电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由隔离变压器T2的初级连接至12VDC,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驱动开关端,隔离变压器T2的次级连接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隔离变压器T2的初次级之间具有10KV的电压隔离。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为植物叶片状,由连接为一体的大叶片状壳体及小叶片状壳体组成;所述高压块70设于小叶片状壳体内,除高压块70之外的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设于大叶片状壳体内。
如图3、图7所示,所述支架30由立杆、圆弧杆及支座组成,立杆的底端与圆弧杆的中部相连,连接处的底部设支座,支座与底座50固定连接;立杆与壳体的中部至少设一个连接点;圆弧杆的两端与壳体的对应端分别设至少一个连接点。
如图8、图9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负离子助眠装置,基于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应急感应灯40、精油海绵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所述应急感应灯40设于立杆的顶部,控制线路板51设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应急感应灯40的控制端连接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精油海绵设于过滤盒60内,精油海绵内注有助眠精油。
所述过滤盒60及壳体在对应精油海绵的顶部设精油注入孔。
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负离子发生部采用碳钎维束作为发射极,利用低噪音风扇加速负离子的扩散,同时利用过滤部对室内空气进行循环净化。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装置本体(含壳体、支架30及底座50)、控制线路板51等部件,其中负离子发生部由高压块70(由震荡电路罐装于高压块外壳中组成)、碳钎维发射组件(包括碳钎维束15和热缩管16)、弹簧18、卡子66等零部件组成,高压块70的控制端与控制线路板51连接。
装置本体由底座50、支架30及壳体组成;壳体通过支架30与底座50固定连接;壳体由前壳体10及后壳体20组成,前壳体10与后壳体20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地连接,螺钉孔处用橡胶堵21封堵。
如图3、图7所示,所述支架30由立杆、圆弧杆及支座组成,立杆的底端与圆弧杆的中部相连,连接处的底部设支座;立杆与壳体的中部设一个连接点,该连接点处设导线柱83,导线柱83上设出线孔92,高压块输入导线71、控制线路板51与低噪音风扇62之间的连接导线63均自出线孔92中穿出,沿中空的立杆向下,再自底座50上的进线孔91进入底座50连接控制线路板51;圆弧杆的两端与后壳体20分别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圆弧杆在对应连接处设螺钉柱82。支座与底座50固定连接;底板51上设电源线卡槽86及电源开关安装孔85;立杆的底端向下延伸穿过拱形外壳,拱形外壳内在立杆的穿过处设定位板,定位板与支座之间通过连接螺钉一84固定连接,立杆与底板51之间通过连接螺钉二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中,采用碳钎维束15作为发射极,发射极的负高压在10KV~13KV之间调节;如图5、图6所示,碳钎维束15的两端用热缩管16锁紧同时分别露出4mm的碳钎维丝,露出的碳钎维丝由卡子66固定,两端的卡子66分别连接弹簧18的对应端,在弹簧18的作用下使碳钎维束15的发射段(2个热缩管之间的部分,其上有众多细小的毛刺可作为发射端)紧绷在碳钎维卡槽14(设于前壳体10的大窗栅11上,且开口朝向外侧)中,将高压块输出导线72的对应焊接到一端的卡子66上,即完成碳钎维束发射极的装配。采用碳钎维束15做为发射极的优点是,发射极可以灵活地固定在装置的碳钎维卡槽中,提高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众多细小的毛刺能够在负高压下产生大量的负离子,并且负离子扩散的更远。
本实施例中,过滤部由过滤盒60及填装在过滤盒60中的活性炭包61、低噪音风扇62、高压屏蔽板64组成,通过低噪音风扇62的动力将空气抽进过滤盒60中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作为扩散负离子的风源。过滤盒60及低噪音风扇62采用外形匹配的长方体结构,低噪音风扇62朝向碳钎维束负离子发射段的一侧固定有高压屏蔽板;过滤盒60的出风端与低噪音风扇62的进风端直接相连,两者再通过固定螺钉65固定在后壳体20上,过滤盒60卡在后壳体20上对应安装孔中,其进风端直接与大气连通;低噪音风扇62的控制端通过连接导线63与控制线路板51连接。过滤部及低噪音风扇62的连接结构能够使空气处于不断流动状态,同时提高空气中负离子的扩散速度,达到了快速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控制线路板51由高压隔离电路、高压块控制电路构成,高压隔离电路与过滤部中的低噪音风扇62、高压屏蔽板64连接,实现对低噪音风扇62的双重保护,防止10kV以上的负高压对低噪音风扇62造成电击损伤,提高低噪音风扇62的使用寿命,并进一步降低其噪音。
高压块控制电路用于对高压块70提供电源保障。
经实际使用证明,本实施例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负离子浓度适宜、扩散速度快,进一步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负离子助眠装置,是在实施例1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增设应急感应灯40及精油海绵后得到。
如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负离子助睡装置,所述壳体为植物叶片状,由连接为一体的大叶片状壳体及小叶片状壳体组成;所述高压块70设于小叶片状壳体内,除高压块70之外的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设于大叶片状壳体内。小叶片状壳体与大叶片状壳体的前壳体10上还设有装饰环12及装饰条13。小叶片状壳体的背部贴有产品标签80。壳体采用两片绿叶的造型,让失眠者有身处自然之感,该造型方面有助于失眠者保持身心愉悦;其具有多种功能,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失眠症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部、应急感应灯40、过滤部、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支架30及底座50)、控制线路板等部分。应急感应灯40固定在支架30的立柱顶部,就像从两片绿叶中开出一个花朵。
负离子发生部由高压块70、碳钎维发射组件、弹簧18、卡子66等组成,高压块70的控制端与控制线路板51连接,具体结构参见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应急感应灯40包括其控制电路(外购件),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安装在控制线路板51上,应急感应灯40的控制端与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连接;应急感应灯40用于在失眠者起夜时为其照明,当失眠者返回休息时自动关闭。
本实施例中,过滤部由过滤盒60(填装活性炭包及精油海绵61)、低噪音风扇62、高压屏蔽板64组成,将空气进行过滤的同时还能散发有利安神的助眠精油,过滤盒60与低噪音风扇62的连接参见实施例1。过滤部能够使空气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同时向空气中散发负离子及精油气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失眠者的睡眠质量。
当使用一段时间后,精油海绵中的助眠精油挥发殆尽时,可通过精油注入孔添加助眠精油。
本实施例中,控制线路板51上的电路包括高压隔离电路、高压块控制电路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构成,高压隔离电路与过滤部中的低噪音风扇62连接对其进行保护,防止高压对其的电击损伤。高压块控制电路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分别用于对高压块70和应急感应灯40提供电源保障。
经实际使用证明,本实施例所述负离子助眠装置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负离子浓度适宜、扩散速度快,同时能够散发助眠精油气体,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高,低噪音风扇的使用寿命长、噪音小;使用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大幅提高,有助于使用者入睡及提高睡眠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及控制线路板;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壳体,所述负离子发生部、过滤部、控制线路板均设于壳体内;所述负离子发生部由高压块、碳钎维发射组件及弹簧组成,碳钎维发射组件包括碳钎维束、热缩管及卡子,碳钎维束的两端分别用带有弯折段的热缩管锁紧并分别露出3.5~4.5mm长的碳钎维丝,露出的碳钎维丝分别用卡子固定,两端的夹子通过弹簧连接形成环状封闭结构;壳体上设碳钎维卡槽,碳钎维卡槽的开口朝向外侧;2个热缩管之间的碳钎维束作为负离子发射段,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绷紧在碳钎维卡槽中;其中一端的卡子通过高压输出导线连接高压块的电流输出端,高压块的电流输入端连接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电源开关;所述过滤部由过滤盒、低噪音风扇及高压屏蔽板组成;低噪音风扇的出风端靠近负离子发射段,且低噪音风扇朝向负离子发射段的一侧设高压屏蔽板,高压屏蔽板上密集开设小孔;低噪音风扇的进风端与过滤盒的出风端相连,过滤盒内填充过滤材料;所述控制线路板设输入端电源电路、高压块控制电路及隔离驱动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由底座、支架及壳体组成;壳体通过支架设于底座上方;壳体由前壳体及后壳体组成,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均与后壳体固定连接,其中过滤盒嵌装于后壳体上的安装孔中;前壳体在对应高压块的安装处设小窗栅,在对应低噪音风扇的安装处设大窗栅;底座由底板及拱形外壳组成,控制线路板及电源开关安装在底板上,上方覆盖拱形外壳,电源开关的开关键及电源线的外接头置于拱形外壳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材料为活性炭,活性炭填装在活性炭包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块由高压块外壳及封装于高压块外壳中的倍压整流模块组成;倍压整流模块由多个电容C和多个二极管D构成,倍压整流模块的级数根据所需的电压值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电源电路输入220VAC,输出12VDC;所述高压块控制电路为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其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高压块,由高压块输出10kV~13kV的负高压,通过高压输出导线连接至碳钎维发射组件及高压屏蔽板;隔离驱动电路输入端连接12VDC,输出端连接至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振荡变压器反馈电路由第一三极管Q1、电位器R1、电阻R2和变压器T1构成,变压器T1的初级经由电位器R1和电阻R2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两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变压器T1的初级中间抽头连接12VDC端,构成振荡逆变电路,调整电位器R1,能够调整变压器T1的初级电压,从而改变变压器T1的次级电压,变压器T1的次级经过高压块最终输出负高压直流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驱动电路包括由第二三极管Q2和隔离变压器T2构成的DC/DC电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由隔离变压器T2的初级连接至12VDC,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为驱动开关端,隔离变压器T2的次级连接过滤装置的低噪音风扇,隔离变压器T2的初次级之间具有10KV的电压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植物叶片状,由连接为一体的大叶片状壳体及小叶片状壳体组成;所述高压块设于小叶片状壳体内,除高压块之外的负离子发生部及过滤部设于大叶片状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立杆、圆弧杆及支座组成,立杆的底端与圆弧杆的中部相连,连接处的底部设支座,支座与底座固定连接;立杆与壳体的中部至少设一个连接点;圆弧杆的两端与壳体的对应端分别设至少一个连接点。
10.一种负离子助眠装置,基于权利要求1~9任意一种所述碳钎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急感应灯、精油海绵及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所述应急感应灯设于立杆的顶部,控制线路板设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应急感应灯的控制端连接应急感应灯控制电路;精油海绵设于过滤盒内,精油海绵内注有助眠精油;所述过滤盒及壳体在对应精油海绵的顶部设精油注入孔。
CN202111543772.6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Active CN1145523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772.6A CN114552395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3772.6A CN114552395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2395A true CN114552395A (zh) 2022-05-27
CN114552395B CN114552395B (zh) 2022-10-21

Family

ID=81669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3772.6A Active CN114552395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523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8509Y (zh) * 1993-05-27 1994-03-09 蔡继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1214390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柏学红 负离子发生装置
CN103560400A (zh) * 2013-09-28 2014-02-05 上海育丰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发射装置及其空气净化设备
CN204313388U (zh) * 2014-10-27 2015-05-06 深圳市年盛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05736800U (zh) * 2016-05-13 2016-11-30 王严平 一种负离子车载健康仪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8509Y (zh) * 1993-05-27 1994-03-09 蔡继忠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CN101214390A (zh) * 2008-01-18 2008-07-09 柏学红 负离子发生装置
CN103560400A (zh) * 2013-09-28 2014-02-05 上海育丰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负离子发射装置及其空气净化设备
CN204313388U (zh) * 2014-10-27 2015-05-06 深圳市年盛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05736800U (zh) * 2016-05-13 2016-11-30 王严平 一种负离子车载健康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2395B (zh) 2022-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7888U (ja) 空気浄化機
EP1605565B1 (en) Negative ion generator using carbon fiber
US20060018805A1 (en) Photo-electronic air purifying disinfector
GB2415586A (en) Photo-electric air purifier with carbon fiber ionising electrode
CN114552395B (zh) 一种碳纤维负离子发生装置及负离子助眠装置
CN202777187U (zh) 一种正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CN214713609U (zh) 光负离子模组及使用其的灯具
CN214713608U (zh) 光负离子模块及使用其的灯具
KR101001102B1 (ko) 클러스터 이온발생장치
CN201602017U (zh) 一种可释放负离子的花盆
CN207507658U (zh)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CN2665584Y (zh) 带臭氧还原的静电型空净器
CN203437022U (zh) 一种负离子空气净化灯
KR101077084B1 (ko) 교류전원을 이용한 클러스터 이온발생장치
CN212132742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使用的空气净化器
CN210512012U (zh) 一种冷风机
CN208936428U (zh) 一种带空气净化的中央空调温控器
CN217685698U (zh) 一种多功能负离子助眠仪
CN217274714U (zh) 气体净化装置以及空调机组
CN217357417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51031Y (zh) 可净化汽车内空气之汽车后视镜
CN106953239A (zh) 净味器用负离子发生器
CN205579506U (zh) 一种负氧离子空气净化灯
CN213467349U (zh) 一种等离子废气净化装置
CN213822773U (zh) 一种等离子风发生装置及出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Room 102, Unit D, Building 6, Xiyingmen Huayuan, Hu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100

Patentee after: Yang Zhihua

Address before: 4055C, 4th Floor, No. 82 Taoy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Zhiguo clou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2

Address after: 4055C, 4th Floor, No. 82 Taoy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0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Zhiguo clou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114051, No. 185, Qianshan Road, hi tech Zone, Liaoning, Anshan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