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6185A -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6185A
CN114546185A CN202210189787.5A CN202210189787A CN114546185A CN 114546185 A CN114546185 A CN 114546185A CN 202210189787 A CN202210189787 A CN 202210189787A CN 114546185 A CN114546185 A CN 114546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electrode
substrate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89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ianya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ianya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ianya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8978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61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6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6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区以及围绕所述触控区的外围区;所述触控区设有触控电极,所述外围区设有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热变色材料层,覆盖所述触控引线。本公开能够对弱短路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主要包括电阻式、电容式和红外光学式。其中,电容式触控技术具有反应灵敏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应用电容式触控技术的触控面板设有触控电极、触控引线以及触控芯片。该触控引线电连接于触控电极和触控芯片之间,以传输信号。该触控引线的数量为多个,现有的触控面板中相邻的触控引线会发生弱短路,降低了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对弱短路进行检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
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区以及围绕所述触控区的外围区;所述触控区设有触控电极,所述外围区设有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热变色材料层,覆盖所述触控引线。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触控绝缘层位于所述外围区的部分设有凸起,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设于所述凸起的表面,所述热变色材料层至少覆盖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凸起表面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呈条形结构,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凸起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辅助线,所述辅助线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触控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线,且所述触控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线的部分形成所述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线为屏蔽线,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第一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连接;所述辅助线位于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触控区之间,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凸起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引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线段中至少存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凸起相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辅助线垂直,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辅助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区还设有金属桥接层,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位于所述触控绝缘层的两侧,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中的一个与所述辅助线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同层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金属桥接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引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触控引线中至少存在两个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设于所述凸起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
衬底;
发光结构,设于所述衬底上;
其中,所述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发光结构背向所述衬底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基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于所述发光结构背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封装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触控绝缘层位于所述外围区的部分设有凹陷,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覆盖所述凹陷的内表面,所述热变色材料层至少覆盖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凹陷表面的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公开的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该热变色材料层覆盖触控引线,触控引线中导致弱短路的残留结构电阻较大,通电后会发热,进而引发热变色材料层变色,不仅可以检测出弱短路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变色位置以找出弱短路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结构的C-C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的凸棱与触控引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的辅助线与触控引线的分布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残留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衬底;2、栅绝缘层;3、层间绝缘层;4、触控引线;401、第一线段;402、第二线段;5、第一源漏电极层;6、第二源漏电极层;7、触控绝缘层;8、有源层;9、栅电极层;10、第一电极;11、发光层;12、第二电极;13、缓冲层;14、封装层;15、金属桥接层;16、第一触控电极;17、第二触控电极;18、像素界定层;19、第一平坦化层;20、第二平坦化层;21、热变色材料层;22、凸起22;23、辅助线;24、残留结构;100、触控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相关技术中,触控面板包括触控绝缘层以及设于触控绝缘层上的多个触控引线。该触控引线的制备过程包括:在触控绝缘层上形成引线材料层,接着对引线材料层进行刻蚀。然而,在制备触控引线的过程中,引线材料层的待刻蚀区域可能无法刻蚀干净,进而在相邻的两个触控引线之间形成残留结构,该残留结构导致相邻的两个触控引线形成弱短路,进而导致产品不良。由于一般的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出该残留物,从而给触控引线本身的弱短路不良分析造成困扰。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如图1所示,该触控面板可以包括基板和触控结构,其中:
该触控结构设于基板上,且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区和外围区。该外围区可以围绕触控区。该触控区可以设有触控电极100。该外围区可以设有触控引线4。该触控引线4可以与触控电极100电连接。该热变色材料层21可以覆盖触控引线4。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该热变色材料层21覆盖触控引线4,触控引线4中导致弱短路的残留结构24(见图7)横截面小,电阻大,通电后会发热,进而引发热变色材料层21变色,不仅可以检测出弱短路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变色位置以找出弱短路的位置。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该基板可以包括衬底1和发光结构。该衬底1可以为刚性衬底。其中,该刚性衬底可以为玻璃衬底或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衬底等。当然,该衬底1还可以为柔性衬底。其中,该柔性衬底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PEN(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twoformic acid glycol ester,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或PI(Polyimide,聚酰亚胺)衬底。
如图4所示,该衬底1上可以设有驱动晶体管。该驱动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但本公开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该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当然,该薄膜晶体管还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该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有源层8、栅绝缘层2、栅电极层9、层间绝缘层3、第一源漏电极层5。该有源层8可以设于衬底1上。该栅绝缘层2可以设于衬底1上,并覆盖有源层8。该栅电极层9可以设于栅绝缘层2远离衬底1的一侧。该层间绝缘层3可以设在栅绝缘层2上,并覆盖栅电极层9。该第一源漏电极层5可以设在层间绝缘层3上,并经由穿过层间绝缘层3和栅绝缘层2的过孔连接至有源层8。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化层19。该第一平坦化层19覆盖第一源漏电极层5以及层间绝缘层3。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二源漏电极层6。该第二源漏电极层6可以设于第一平坦化层19上,并将经由穿过第一平坦化层19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源漏电极层5电连接。本公开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二平坦化层20。该第二平坦化层20可以覆盖第二源漏电极层6。
如图4所示,该发光结构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10和第二电极12之间的发光层11。该发光层11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层,当然,也可以为量子点发光层,本公开实施方式对此不做特殊限定。该第一电极10可以为阳极,该第二电极12可以为阴极,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该第一电极10可以设于第二平坦化层20背向衬底1的一侧。该第一电极10经由穿过第二平坦化层20的过孔与第二源漏电极层6电连接。本公开的触控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界定层18。该像素界定层18覆盖第二平坦化层20和第一电极10。该像素界定层18设有暴露第一电极10的像素开口。该发光结构的发光层11可以设于第一电极10背向衬底1的一侧。该发光结构的第二电极12设于发光层11背向衬底1的一侧。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14。该封装层14可以覆盖发光结构。该封装层14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该第一无机封装层和第二无机封装层相对设置,该有机封装层包覆于第一无机封装层与第二无机封装层之间。
该触控结构设于基板上,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该触控结构可以设于封装层14背向衬底1的一侧。举例而言,该触控结构可以包括缓冲层13、金属桥接层15、触控绝缘层7、触控电极100、触控保护层以及触控引线4。该缓冲层13可以设于封装层14背向衬底1的表面。该触控绝缘层7可以设于缓冲层13背向衬底1的一侧。该触控电极100与金属桥接层15可以位于触控绝缘层7的两侧,具体地,该金属桥接层15位于缓冲层13与触控绝缘层7之间,该触控电极100可以位于触控绝缘层7背向衬底1的一侧。该触控电极100可以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该第一触控电极1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第一触控电极10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触控电极100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且第二触控电极10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交叉设置,即上述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进一步地,该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中一个为触控驱动电极,另一个为触控感应电极。在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相交叉的区域,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中的一个与金属桥接层15连接,具体地,在第一触控电极100和第二触控电极100相交叉的区域,第一触控电极100是断开的,第二触控电极100是连续的,断开的第一触控电极100通过金属桥接层15连接。
如图1所示,该触控引线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各触控引线4的一端被配置为连接一触控芯片,该触控引线4的另一端可以与上述的触控电极100连接。该触控芯片可以位于触控结构的外围区。本公开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式可以为1T1R。该1T1R指的是:一个触控驱动电极仅与一个触控引线4连接,一个触控感应电极仅与一个触控引线4连接。当然,该触控面板的驱动方式还可以为2T1R等。该触控引线4可以包括第一线段401与第二线段402。该第一线段401的一端连接于触控电极100,该第一线段401的另一端与第二线段402的一端连接,该第二线段402的另一端可以电连接于触控芯片。该第一线段401和第二线段402的延伸方向不同,例如,该第一线段401和第二线段402的延伸方向垂直。多个触控引线4的第一线段401可以平行且间隔设置。此外,该触控引线4的部分区域可以与触控电极100同层设置。
如图1和图5所示,该触控绝缘层7位于外围区的部分可以设有凸起22。该凸起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可以为圆形结构、矩形结构、方形结构、条形结构或其它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结构。该触控引线4的部分区域设于凸起22的表面,也就是说,触控引线4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凸起2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合区域。其中,多个触控引线4中至少存在两个触控引线4的部分区域设于凸起22的表面。以触控引线4包括第一线段401和第二线段402为例,该触控引线4的第一线段401可以设于凸起22的表面。进一步地,以凸起22为条形结构为例,该第一线段401与凸起22相交,即第一线段401跨过凸起22。其中,多个第一线段401中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线段401与凸起22相交。举例而言,依次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线段401与凸起22相交。此外,呈条形结构的凸起22可以与第一线段401垂直。在本公开其它实施方式中,该触控绝缘层7位于外围区的部分设有凹陷,触控引线4的部分区域覆盖凹陷的内表面,该热变色材料层21至少覆盖触控引线4设于凹陷表面的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该热变色材料层21可以由热致变色材料构成。该热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可以随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具体地,当温度升至一定范围,该热致变色材料的颜色发生改变,降低温度后又可恢复原来颜色。该热变色材料层21可以覆盖触控引线4。其中,该热变色材料层21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触控引线4。具体地,该热变色材料层21至少覆盖触控引线4位于凸起22表面的部分。进一步地,该热变色材料层21可以覆盖一个或多个上述的第一线段401。以凸起22呈条形结构为例,凸起22与第一线段401相交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热变色材料层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如图3和图7所示,凸起22与触控绝缘层7的平面区域的连接处不易刻蚀干净,该连接处容易形成残留结构24,进而发生弱短路。本公开中凸起22与第一线段401相交的部分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位于热变色材料层21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区域内,从而可以使热变色材料层21在残留结构24通电发热时能够变色。
如图6所示,本公开的触控面板还可以设有辅助线23。该辅助线23可以设于基板上。具体地,该辅助线23可以设于上述的缓冲层13背向衬底1的一侧,该触控绝缘层7可以覆盖辅助线23以及缓冲层13,且触控绝缘层7覆盖辅助线23的部分形成上述的凸起22。上述的金属桥接层15可以与辅助线23同层设置。该辅助线23可以与第一线段401垂直,且可以与第二线段402平行。该辅助线23可以位于上述的第二线段402与触控区之间,且辅助线23与第二线段402和触控区均间隔设置,也就是说,辅助线23位于第二线段402在缓冲层13上的正投影与触控区之间。该辅助线23可以为屏蔽线,以屏蔽第二线段402与触控区内的触控电极100之间的噪声信号。
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当然,也可以为平板电脑、电视等。由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触控面板同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方式中的触控面板相同,因此,其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公开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区以及围绕所述触控区的外围区;所述触控区设有触控电极,所述外围区设有触控引线,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
热变色材料层,覆盖所述触控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触控绝缘层位于所述外围区的部分设有凸起,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设于所述凸起的表面,所述热变色材料层至少覆盖所述触控引线位于所述凸起表面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呈条形结构,所述触控引线与所述凸起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辅助线,所述辅助线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触控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线,且所述触控绝缘层覆盖所述辅助线的部分形成所述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线为屏蔽线,所述触控引线包括第一线段与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第一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段连接;所述辅助线位于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触控区之间,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凸起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引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触控引线的所述第一线段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一线段中至少存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凸起相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段与所述辅助线垂直,所述第二线段与所述辅助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还设有金属桥接层,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位于所述触控绝缘层的两侧,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中的一个与所述辅助线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金属桥接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的一个与所述金属桥接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引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触控引线中至少存在两个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设于所述凸起的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
衬底;
发光结构,设于所述衬底上;
其中,所述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发光结构背向所述衬底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基板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于所述发光结构背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结构设于所述封装层背向所述衬底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结构包括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触控绝缘层背向所述基板的表面,所述触控绝缘层位于所述外围区的部分设有凹陷,所述触控引线的部分区域覆盖所述凹陷的内表面,所述热变色材料层至少覆盖所述触控引线设于所述凹陷表面的部分。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210189787.5A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5461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787.5A CN114546185A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89787.5A CN114546185A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6185A true CN114546185A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61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89787.5A Pending CN114546185A (zh) 2022-02-28 2022-02-28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618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76144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2192035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269919B1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189313B1 (ko) 표시 장치
KR102289934B1 (ko) 터치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29673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6813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4596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407893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1967290B1 (ko) 인셀-터치 타입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US1084593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600374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KR20110111245A (ko) 터치 센서가 내장된 디스플레이
KR20160121659A (ko)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598194B1 (ko)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175841B2 (en) Color filter array having touch sensor and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US11839107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190048985A (ko) 터치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31407A (ko) 터치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04895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467016B1 (ko)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4546185A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89268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面板以及其形成方法
TWI678647B (zh) 觸控面板
KR102573081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전극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