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8647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8647B
TWI678647B TW104116407A TW104116407A TWI678647B TW I678647 B TWI678647 B TW I678647B TW 104116407 A TW104116407 A TW 104116407A TW 104116407 A TW104116407 A TW 104116407A TW I678647 B TWI678647 B TW I6786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
sensing electrode
sensing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6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6311A (zh
Inventor
李承憲
Seung Heon Lee
張在濬
Jae Joon Jang
Original Assignee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韓商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6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案之一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在作用區上;一導線電極,在非作用區上;及一連接電極,連接至感測電極及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其中感測電極及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由連接電極分隔。本案之另一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其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其在作用區上;及一導線電極,其在非作用區上,其中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在對應於感測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案係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近來,藉由諸如觸控筆或手指之輸入裝置觸摸顯示裝置上所顯示之影像來執行輸入功能的觸控面板已應用於各種電子器具。
在此觸控面板中,感測電極安置於感測區域上以用於偵測觸摸,且連接至感測電極之導線電極安置於另一區域上。
然而,感測電極及導線電極可由於外部衝擊或靜電放電(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而遭受裂痕或刮痕,且由於電極之損害使得電極斷開連結。
因此,需要具有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之新穎結構的觸控面板。
本案提供具有經改良可靠性之觸控面板。
根據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在該作用區上;一導線電極,在該非作用區上;及一連接電極,連接至該感測電極及該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感測電極及該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由該連接電極分隔。
根據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在該作用區上;及一導線電極,在該非作用區上,其中該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在對應於該感測電極之一延伸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
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一開口可形成於該感測電極或該導 線電極中且一連接電極可設置於該開口中以連接子電極。
因此,當裂痕由於刮痕而出現在該等子電極中且該等子電極中之一者由於裂痕而斷開時,電荷可經由該連接電極移動至另一子電極,以防止該等電極完全斷開,藉此改良觸控面板之可靠性。
另外,根據另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複數個開口可形成於該感測電極或該導線電極中以防止裂痕出現在該等電極中時擴大,以防止該等電極之完全斷開,藉此改良觸控面板之可靠性。
100‧‧‧基板
101‧‧‧覆蓋基板
110‧‧‧第一基板
120‧‧‧第二基板
150‧‧‧印刷層
200‧‧‧感測電極
201‧‧‧第一子感測電極
202‧‧‧第二子感測電極
210‧‧‧第一感測電極
220‧‧‧第二感測電極
230‧‧‧橋接電極
250‧‧‧絕緣層
300‧‧‧導線電極
300a‧‧‧第一導線電極
300b‧‧‧第二導線電極
301‧‧‧第一子導線電極
302‧‧‧第二子導線電極
310‧‧‧第一導線電極
320‧‧‧第二導線電極
410‧‧‧第一連接電極
420‧‧‧第二連接電極
430‧‧‧第三連接電極
500‧‧‧印刷電路板
600‧‧‧墊部分
700‧‧‧開口
710‧‧‧第一開口
720‧‧‧第二開口
800‧‧‧黏接層
900‧‧‧顯示面板
910‧‧‧第一基板
920‧‧‧第二基板
1000‧‧‧行動終端機
2000‧‧‧攜帶型膝上型電腦
2100‧‧‧觸控薄片
2200‧‧‧觸控面板
2300‧‧‧電路板
A‧‧‧區域
AA‧‧‧作用區
C‧‧‧區域
D‧‧‧區域
d‧‧‧第一連接電極之間的間隔距離
E‧‧‧區域
OA‧‧‧重疊區
T1‧‧‧第一子感測電極之厚度
T2‧‧‧第一連接電極之厚度
TA‧‧‧觸控區
UA‧‧‧非作用區
W1‧‧‧子感測電極之寬度
W2‧‧‧第一連接電極之寬度
圖1為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平面圖。
圖2及圖3為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圖1中所示之A區域之放大截面圖。
圖4為沿著圖2之線B-B'截取的剖視圖。
圖5為圖1中所示之C區域之放大剖視圖。
圖6及圖7為圖1中所示之D區域之放大視圖。
圖8至圖10為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圖1中所示之E區域之放大視圖。
圖11至圖14為用以解釋根據實施例的各種類型之觸控窗的視圖。
圖15至圖17為用以解釋根據實施例的包括與顯示面板耦接之觸控窗之觸控裝置的視圖。
圖18至圖21為展示根據實施例的使用觸控窗之觸控裝置之實例之視圖。
在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中,應理解,當層(膜)、區域、圖案或結構被稱作在基板、另一層(膜)、區域、墊或圖案「之上」或「之下」時,其可「直接地」或「間接地」在另一層(膜)、區域、圖案或結構上,或亦可存在一或多個介入層。將參看圖式來描述每一層之此位置。
另外,當預定部分「連接至」另一部分時,此不僅意謂該預定部分直接連接至另一部分,而且意謂該預定部分間接地連接至另一部分,同時另一組件插入於該預定部分與另一部分之間。另外,當預定部分「包括」預定組件時,該預定部分並不排除其他組件,而可進一步包括其他組件,除 非另有說明。
圖式中所示之每一層(膜)、區域、圖案或結構的厚度及大小可被修改,因此圖式中所示之元件的大小並不完全反映實際大小。
參看圖1,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基板100、感測電極200、導線電極300及印刷電路板500。
基板100可為可撓性的或剛性的。舉例而言,基板100可包括玻璃或塑膠。
詳細地說,基板100可包括化學回火/半回火之玻璃(諸如,鹼石灰玻璃或鋁矽酸鹽玻璃)、強化或軟塑膠(諸如,聚醯亞胺(PI))、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丙二醇(PPG),或聚碳酸酯(PC)或藍寶石。
另外,基板100可包括光學各向同性薄膜。舉例而言,基板100可包括環烯烴共聚物(COC)、環烯烴聚合物(COP)、光學各向同性聚碳酸酯(PC)或光學各向同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藍寶石具有優良電特性(諸如,電容率),以顯著地增加觸摸回應速度且可容易地實施諸如懸空之間隔觸摸。懸空表示一種即使在距顯示器較短距離處亦可辨識座標之技術。
另外,覆蓋基板100可彎折以具有部分彎曲表面。換言之,基板100為可彎折的,使得基板之一部分具有平坦表面且基板之另一部分具有彎曲表面。詳細地說,基板100之末端部分可隨彎曲表面彎折或隨具有隨機曲率之表面彎曲或彎折。
另外,基板100可包括具有可撓性性質之可撓性基板。
此外,基板100可包括彎曲基板或彎折基板。換言之,包括基板100之觸控窗可形成具有可撓性、彎曲或彎折特性。因此,根據實施例之觸控窗可易於由使用者攜帶且可用各種設計來修改。
感測電極、導線電極及印刷電路板可安置於基板100上。亦即,基板100可為支撐基板。
基板100可包括一覆蓋基板。亦即,感測電極、導線電極及印刷電路板可支撐於覆蓋基板上。此外,額外的覆蓋基板可安置於基板100上。亦即,感測電極、導線電極及印刷電路板可由基板支撐,且基板可藉由 黏接層與覆蓋基板組合。
基板100可具有界定於其中之作用區AA及非作用區UA。
影像可顯示於作用區AA上。影像可不顯示於設置於作用區AA之周邊部分處的非作用區UA上。
另外,可在作用區AA及非作用區UA中之至少一者中偵測輸入裝置(例如,手指)之位置。若諸如手指之輸入裝置觸摸觸控窗,輸入裝置觸摸之部分中發生電容變化,並將發生電容變化之所觸摸部分偵測為觸摸點。
印刷層可安置於基板之非作用區UA上。可藉由以下操作來形成印刷層:塗佈具有預定色彩之材料,使得無法自外部檢視安置於非作用區UA上之導線電極及將導線電極連接至外部電路之印刷電路板。
印刷層可具有適合於其所需外觀之色彩。舉例而言,印刷層可包括黑色或白色顏料,以使得印刷層可呈現黑色或白色。另外,使用各種彩色薄膜,以呈現各種色彩,諸如紅色及藍色。
另外,所需標識可經由各種方法形成於印刷層中。印刷層可經由沈積、印刷及濕式塗佈方法來形成。
印刷層可包括至少一個層。舉例而言,印刷層可包括單一層或具有彼此不同之寬度的至少兩個層。
感測電極200可安置於基板100上。舉例而言,感測電極20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作用區AA上。
感測電極200可包括一第一感測電極及一第二感測電極。舉例而言,感測電極200可包括在彼此不同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感測電極及第二感測電極。
雖然圖1展示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之感測電極,但實施例不限於此。可進一步提供在另一方向上延伸之另一感測電極。
另外,雖然圖1展示以條狀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之感測電極,但實施例不限於此。感測電極可以各種形狀形成,諸如包括三角形形狀或矩形形狀之多邊形形狀,或彎曲形狀。
感測電極200可包括允許電力在無需中斷光之透射的情況 下流動穿過之透明導電材料。舉例而言,感測電極200可包括金屬氧化物,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銅、氧化錫、氧化鋅或氧化鈦。
感測電極200可包括奈米線、感光性奈米線薄膜、碳奈米管(CNT)、石墨薄膜、導電聚合物或其混合物。若使用諸如奈米線或CNT之奈米複合物,則感測電極可具有黑色色彩。在此情況下,有可能藉由控制奈米粉末之含量而在確保導電率之同時控制色彩及反射率。
另外,感測電極200可包括各種金屬。舉例而言,感測電極200可包括Cr、Ni、Cu、Al、Ag、Mo、Au、Ti及其合金中之至少一者。
參看圖2至圖4,感測電極200可包括開口700。
舉例而言,感測電極200可包括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可與第二子感測電極202隔開。
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可彼此連接。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且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可經由第一連接電極410連接至第二子感測電極202。
至少一個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舉例而言,如圖2及圖3中所示,複數個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
因此,開口700可由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分成複數個開口。
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在不同於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之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舉例而言,參看圖2,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在與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之延伸方向相交之一方向上延伸。
另外,參看圖3,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在相對於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之延伸方向傾斜之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包括一材料對應於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包括一材料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述之感測電極200之材料。因此,感測電極200及第一連接電極410可經由一個製程同時形成。
另外,第一連接電極410可與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整體地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可與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整體地形成而不與其分開。
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彼此隔開。舉例而言,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之間的間距距離d可為約4.5mm或更小。詳細地說,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之間的間距距離d可在約3.5mm至約4.5mm之範圍內。
若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之間的間距距離d小於約3.5mm,則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彼此連接,因此而導致耦合現象。另外,若該等第一連接電極410之間的間距距離d超出約4.5mm,則當第一子感測電極201或第二子感測電極202斷開時,電荷可能不容易自一個子感測電極移動至另一子感測電極。
參看圖4,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可不同於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可小於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
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可為約0.1mm或更小。詳細地,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可在約0.03mm至約0.1mm之範圍內。
若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小於約0.03mm,則第一連接電極410之表面電阻將增加,使得連接電極之充電時間變長。若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寬度W2超出約0.1mm,則該等連接電極之覆蓋將增加,使得該等連接電極彼此干擾,因此而導致耦合現象。
另外,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可為約0.5mm或更小。詳細地說,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可在約0.2mm至0.5mm之範圍內。
若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小於約0.2mm,則子感測電極之表面電阻增加,使得子感測電極之充電時間變長。若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寬度W1超出約0.5mm,則子感測電極之覆蓋增加,使得子感測電極彼此干擾,因此導致耦合現象。
此外,第一連接電極410可與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 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接觸。舉例而言,第一連接電極410可與第一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的側邊及頂表面中之至少一者接觸。
雖然圖4展示與第一子感測電極201之側邊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之側邊接觸之第一連接電極410,但實施例不限於此。第一連接電極410可連接至第一子感測電極201之側邊及頂表面以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之側邊及頂表面中之至少一者。
第一連接電極410可具有對應於第一子感測電極201及第二子感測電極202中之至少一者的厚度。舉例而言,參看圖4,第一連接電極410之厚度T2可對應於第一子感測電極之厚度T1。
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連接第一子感測電極及第二子感測電極之第一連接電極。
因此,自第一子感測電極或第二子感測電極中產生之刮痕而發生斷開情形時,電荷可經由第一連接電極移動至另一子感測電極,以防止感測電極之斷開。
因此,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藉由防止感測電極之斷開引起的電故障來改良可靠性。
導線電極300可安置於基板100上。舉例而言,導線電極30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非作用區UA上。
導線電極300可連接至感測電極200。舉例而言,導線電極300可經由墊部分600連接至感測電極200。
墊部分600可包括導電材料。舉例而言,墊部分600可包括各向異性導電膜(ACF)。
導線電極300可包括導電材料。舉例而言,導線電極300可包括一材料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述之感測電極200之材料。
導線電極300可包括一第一導線電極及一第二導線電極。舉例而言,導線電極300可包括分別連接至在彼此不同之方向上延伸之第一及第二感測電極的第一導線電極及第二導線電極。
另外,參看圖5,導線電極300(亦即,第一導線電極及第 二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可包括第一導線電極300a及第二導線電極300b。
第二導線電極300b可連接至墊部分600及第一導線電極300a。舉例而言,第二導線電極300b之一個末端可連接至墊部分600且第二導線電極300b之另一末端可連接至第一導線電極300a。
第二導線電極300b可具有約0.8mm或更小之一寬度。詳細地說,第二導線電極300b可具有在約0.03mm至約0.8mm之範圍內的一寬度。
若第二導線電極300b具有小於約0.03mm之一寬度,則感測電極與導線電極之間的連接可不完全。若第二導線電極300b具有超出約0.8mm之一寬度,則非作用區UA可增大,使得帶槽框區增加。
另外,第一導線電極300a可連接至第二導線電極300b及印刷電路板500。舉例而言,第一導線電極300a之一個末端可連接至第二導線電極300b且第一導線電極300a之另一末端可連接至印刷電路板500。
印刷電路板500可包括可撓性印刷電路板。驅動晶片可安裝於印刷電路板500上且印刷電路板500可藉由經由導線電極自感測電極接收觸控信號來執行對應於觸摸之操作。
其包含至少一個第二導線電極300b。舉例而言,參看圖5,可提供複數個第二導線電極300b。該等第二導線電極300b在彼此隔開之同時可分別連接至墊部分600及第一導線電極300a。
雖然圖5展示在相同方向上延伸之第二導線電極300b,但實施例不限於此。第二導線電極300b中之至少一者可在不同於其他第二導線電極300b之延伸方向之方向上延伸。
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連接至第一導線電極及墊部分之複數個第二導線電極。
因此,當感測電極經由墊部分連接至導線電極時,可防止由第二導線電極之缺陷引起的斷開。換言之,當第二導線電極中之一者損壞時,電荷可移動至其他第二導線電極,以防止由第二導線電極之缺陷引起的導線電極之斷開。
因此,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藉由防止導線電極之斷開引 起的電故障來改良可靠性。
在下文中,將參看圖6及圖7描述根據另一實施例之導線電極。
參看圖6,導線電極300可包括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可彼此隔開。
因此,導線電極300可包括開口700。
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可彼此連接。詳細地說,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可經由安置於開口700中之第二連接電極420彼此連接。
至少一個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舉例而言,如圖6及圖7中所示,複數個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
因此,開口700可由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分成複數個開口。
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在不同於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中之至少一者之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舉例而言,參看圖6,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在與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之延伸方向相交之一方向上延伸。
然而,實施例不限於以上情況。舉例而言,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在不同於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之延伸方向之一方向上延伸。
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包括一材料對應於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中之至少一者的材料。舉例而言,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包括一材料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述之導線電極300之材料。因此,導線電極300及第二連接電極420可經由一個製程同時形成。
另外,第二連接電極420可與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中之至少一者整體地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連接電極420可與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整體地形成而不與其分開。
複數個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安置於開口700中同時彼此隔開。舉例而言,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彼此隔開約0.1mm至約0.3mm 之一距離。詳細地說,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彼此隔開約0.15mm至約0.25mm之一距離。更詳細地,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彼此隔開約0.18mm至約0.22mm之一距離。
若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的間距距離小於約0.1mm,則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彼此連接。另外,若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的間距距離超出約0.3mm,則安置於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的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之寬度或厚度可與安置於其他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的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之寬度或厚度不同,使得導線電極可減弱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亦即,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可允許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具有均勻寬度或厚度。
參看圖7,根據實施例之導線電極300可進一步包括第三連接電極430。
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在不同於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中之至少一者之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第二連接電極420及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一致地延伸。
因此,第二連接電極420及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在不同於第一子導線電極301及第二子導線電極302中之至少一者之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安置於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舉例而言,至少一個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安置於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
舉例而言,複數個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安置於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之間同時彼此隔開。
舉例而言,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隔開約0.1mm至約0.3mm之一距離。詳細地說,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隔開約0.15mm至約0.25mm之一距離。更詳細地說,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隔開約0.18mm至約0.22mm之一距離,其中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彼此隔開之一距離小於該等第二連接電極420彼此隔開之一距離。
若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之間的間距距離小於約0.1mm,則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連接。另外,若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之間的間距距離超出約0.3mm,則安置於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之間的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之寬度或厚度可與安置於其他第三連接電極430之間的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之寬度或厚度不同,使得導線電極可減弱靜電放電(ESD)。
亦即,該等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允許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具有均勻寬度或厚度。
第一子導線電極301、第二子導線電極302、第二連接電極420及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包括彼此對應之材料。因此,導線電極300及第二連接電極420可經由一個製程同時形成。
另外,第一子導線電極301、第二子導線電極302、第二連接電極420及第三連接電極430可彼此整體地形成。
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均勻地形成導線電極(亦即,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之寬度或厚度。詳細地說,該等第二連接電極及該等第三連接電極可以規則間隔安置於第一子導線電極與第二子導線電極之間以連接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藉此允許第一及第二子導線電極具有均勻寬度或厚度。
因此,可防止當導線電極具有不規則寬度或厚度時產生之靜電放電,藉此防止導線電極之破裂或斷開。
因此,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藉由防止導線電極損壞來改良可靠性。
在下文中,將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
參看圖8,複數個開口700可形成於感測電極200中。開口700可穿過感測電極200而形成,以使得基板100之一個表面可經由開口700曝露。
開口700可在對應於感測電極200之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開口700可在蝕刻感測電極時使用遮罩形成。
由於開口700形成於感測電極中,因此開口700當破裂因刮痕而出現於感測電極200時防止破裂之擴大,因此防止感測電極200之電開路,亦即,感測電極200之斷開。
換言之,沿著感測電極200縱向形成之開口700可垂直於沿著感測電極200橫向地形成之裂痕。因此,即使當裂痕沿著感測電極200橫向地出現時,開口700亦可防止裂痕之擴大,以防止感測電極200完全電斷開。
開口700可具有在約30μm至約100μm之範圍內的寬度。另外,開口700可具有在約30μm至約800μm之範圍內的長度。
若開口700具有小於約30μm之寬度及小於約30μm之長度,則開口700無法在破裂因刮痕而出現在感測電極200中時防止裂痕之擴大,使得感測電極200斷開。另外,若開口700具有大於約400μm之寬度及大於約800μm之長度,則感測電極200之電阻可增加,以使得充電/放電操作由於時間常數之增加而延遲。
因此,開口700可經設置而以如下方式具有在約30μm至約100μm之範圍內的寬度及在約30μm至約800μm之範圍內的長度:感測電極200之電阻可在防止感測電極200中之裂痕擴大同時減至最小,藉此改良觸控面板之可靠性及電特性。
參看圖9,開口700可包括第一開口710及第二開口720。
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可以Z形方式配置。
舉例而言,當複數個列界定於感測電極200中時,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可以Z形方式分別安置於彼此不同之列中。
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可在彼此對應之方向上延伸。
另外,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可包括重疊區OA,其中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彼此重疊。
舉例而言,當複數個行界定於感測電極200中時,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可安置於彼此部分地重疊之行中。
因此,當裂痕出現在感測電極200之重疊區OA中時,可防 止裂痕由於該等第一開口710及該等第二開口720而擴大,因此可防止感測電極200之斷開。
詳細地說,當裂痕在重疊區OA中出現在第一開口710之上部部分時,可防止裂痕由於第一開口710而擴大。當破裂在重疊區OA中出現在第一開口710與第二開口720之間時,可防止裂痕由於第一開口710及第二開口720而擴大。另外,當裂痕在重疊區OA中出現在第二開口720之下部部分時,可防止裂痕由於第二開口720而擴大。
因此,當裂痕出現在感測電極200之局部區時,可防止裂痕由於第一開口710及第二開口720而擴大,以防止感測電極200完全斷開。
參看圖10,該等開口700可具有各種形狀。舉例而言,如圖8及圖9中所示,該等開口700可具有矩形形狀。另外,如圖10中所示,該等開口700可具有傾斜梯形形狀。然而,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該等開口700可具有多邊形形狀(諸如三角形形狀或六邊形成形)及具有彎曲表面之環形形狀。
雖然圖8至圖10說明感測電極之組態,但感測電極之組態亦可應用於導線電極以防止導線電極斷開。
根據以上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視電極之位置而不同地設置。
參看圖11,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基板100以及形成於基板100上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
第一感測電極210可在基板100之作用區AA上在一個方向上延伸。詳細地說,第一感測電極21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
另外,第二感測電極220可在基板100之作用區AA上在另一方向上延伸且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亦即,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同一平面上,同時在彼此不同之方向上延伸。
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在基板100上可彼此絕緣。另外,構成第一感測電極210的複數個第一單位感測電極可彼此連接,而構成第二感測電極220的複數個第二單位感測電極可彼此隔開。該等第二單位感測電極可藉由橋接電極230彼此連接,而絕緣層250可設 置於橋接電極230中以使第一感測電極210與第二感測電極220絕緣。
因此,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在基板100之同一平面上不可彼此接觸,亦即,在作用區AA之同一平面上彼此絕緣。
印刷層15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非作用區UA上。
基板100可為覆蓋基板。亦即,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可安置於覆蓋基板之同一平面上。反之,額外的覆蓋基板可安置於基板100上。
安置於非作用區UA中之第一導線電極310及第二導線電極320可分別連接至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
參看圖12,另一類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覆蓋基板101及基板100,以及形成於覆蓋基板101上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形成於基板100上之第二感測電極220。
詳細地說,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連接至第一感測電極210之第一導線電極310可安置於覆蓋基板101之一個表面上,且在另一方向上延伸之第二感測電極220及連接至第二感測電極220之第二導線電極32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
反之,該等感測電極可僅安置於基板100之兩個表面上而不安置於覆蓋基板101上。
詳細地說,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連接至第一感測電極210之第一導線電極31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且在另一方向上延伸之第二感測電極220及連接至第二感測電極220之第二導線電極32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另一表面上。
參看圖13,另一類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覆蓋基板101、第一基板110及第二基板120,以及形成於第一基板110上之第一感測電極及形成於第二基板120上之第二感測電極。
詳細地說,在一個方向上延伸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連接至第一感測電極210之第一導線電極310可安置於第一基板110之一個表面上,且在另一方向上延伸之第二感測電極220及連接至第二感測電極220之第二導線電極320可安置於第二基板120之一個表面上。
參看圖14,另一類型之觸控面板可包括基板100,以及形成於基板100上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
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同一平面上。舉例而言,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可在基板100之同一平面上彼此隔開。
另外,第一導線電極310可連接至第一感測電極210且第二導線電極320可連接至第二感測電極220。第一導線電極31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作用區及非作用區上,且第二導線電極320可安置於基板100之非作用區上。
上文所述之觸控面板可與顯示面板組合以便用於觸控裝置中。舉例而言,觸控面板可藉由黏接層與顯示面板組合。
參看圖15,根據實施例之觸控裝置可包括安置於顯示面板900上之觸控面板。
詳細地說,參看圖15,觸控裝置可藉由組合基板100與顯示面板900來實現。舉例而言,基板100可藉由包括諸如OCA或OCR之光學透明黏著劑的黏接層800與顯示面板900組合。
顯示面板900可包括第一基板910及第二基板920。
當顯示面板900係液晶顯示面板時,顯示面板900可形成於一結構中,其中包括薄膜電晶體(TFT)及像素電極之第一基板910與包括彩色濾光片層之第二基板920組合,同時將液晶層插入於第一基板910與第二基板920之間。
另外,顯示面板900可為具有COT(電晶體上之彩色濾光片)結構之液晶顯示面板,在該結構中,薄膜電晶體、彩色濾光片及黑色基質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上,且第一基板910與第二基板920組合,同時將液晶層插入於第一基板910與第二基板920之間。換言之,薄膜電晶體可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上,保護層可形成於薄膜電晶體上,且彩色濾光片層可形成於保護層上。另外,接觸薄膜電晶體之像素電極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上。在此情況下,為了改良孔隙率以及簡化遮罩製程,可省略黑色基質,且共同電極可充當黑色基質。
另外,當顯示面板900為液晶面板時,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括背光單元以用於自顯示面板900的後表面提供光。
當顯示面板900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時,顯示面板900包括不需要任何額外光源之自發光裝置。顯示面板900包括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上之薄膜電晶體及接觸薄膜電晶體之有機發光裝置(OLED)。有機發光裝置可包括陽極、陰極及形成於陽極與陰極之間的有機發光層。另外,第二基板920可進一步形成於有機發光裝置上以執行用於封裝之封裝基板之功能。
參看圖16,根據實施例之觸控裝置可包括與顯示面板900整體地形成之觸控面板。換言之,可省略用以支撐至少一個感測電極之基板。
詳細地說,至少一個感測電極可設置於顯示面板900之至少一個表面上。換言之,至少一個感測電極可形成於第一基板910或第二基板920之至少一個表面上。
在此情況下,至少一個感測電極可形成於安置於高位置處之基板之頂表面上。
參看圖16,第一感測電極210可設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另外,可設置與第一感測電極210連接之第一導線。第二感測電極220可設置於顯示面板900之一個表面上。另外,可設置與第二感測電極220連接之第二導線。
黏接層800可插入於基板100與顯示面板900之間,以使得基板100可與顯示面板900組合。
另外,偏光板可另外設置於基板100之下。偏光板可為線性偏光板或抗反射偏光板。舉例而言,當顯示面板900為液晶面板時,偏光板可為線性偏光板。另外,當顯示面板900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時,偏光板可為抗反射偏光板。
可自根據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省略用以支撐感測電極的至少一個基板。因此,可形成薄且輕型之觸控裝置。
參看圖17,根據實施例之觸控裝置可包括與顯示面板900 整體地形成的觸控面板。換言之,可省略用以支撐至少一個感測電極的基板。
舉例而言,設置於作用區中以充當感測觸摸之感測器的感測電極及用以將電信號施加至感測電極之導線可形成於顯示面板內部。詳細地說,至少一個感測電極或至少一個導線可形成於顯示面板內部。
顯示面板900可包括第一基板910及第二基板920。在此情況下,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二感測電極220中之至少一者可插入於第一基板910與第二基板920之間。換言之,至少一個感測電極可設置於第一基板910或第二基板920的至少一個表面上。
參看圖17,第一感測電極210可設置於基板100之一個表面上。另外,可設置與第一感測電極210連接之第一導線。第二感測電極220及第二導線可插入於第一基板910或第二基板920之間。換言之,第二感測電極220及第二導線可設置於顯示面板內部,且第一感測電極210及第一導線可設置於顯示面板外部。
第二感測電極220及第二導線可設置於第一基板910之頂表面或第二基板920的後表面上。
另外,偏光板可另外設置於基板100之下。
當顯示面板為液晶面板時,且當第二感測電極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之頂表面上時,第二感測電極可與薄膜電晶體(TFT)或像素電極一起形成。另外,當第二感測電極形成於第二基板920的後表面上時,彩色濾光片層可形成於感測電極上或感測電極可形成於彩色濾光片層上。當顯示面板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面板時,且當第二感測電極形成於第一基板910之頂表面上時,第二感測電極可與薄膜電晶體或有機發光裝置一起形成。
可自根據實施例之觸控裝置省略用以支撐感測電極之至少一個基板。因此,可形成薄且輕型之觸控裝置。另外,感測電極及導線可與形成於顯示面板上之裝置一起形成,以簡化製程且可降低成本。
圖18至圖21為展示使用根據實施例之觸控面板之觸控裝置的一個實例之視圖。
參看圖18,行動終端機1000可包括作用區AA及非作用區 UA。作用區AA為由手指之觸摸而感測到觸控信號之區,且指令圖示圖案部分及標識可形成於非作用區UA中。
參看圖19,攜帶型膝上型電腦為顯示裝置之一實例。攜帶型膝上型電腦2000可包括觸控面板2200、觸控薄片2100及電路板2300。觸控薄片2100可設置於觸控面板2200之頂表面上。觸控薄片2100可保護觸控區TA。另外,觸控薄片2100可改良使用者之觸摸感覺。此外,電路板2300可於觸控面板2200之底表面電連接至觸控面板2200。電路板2300可為上述安裝攜帶型膝上型電腦之各種組件的印刷電路板。
另外,參看圖20,可將觸控面板應用於車輛導航系統3000。
參看圖21,可將觸控面板應用於車輛內部。換言之,可將觸控面板應用於車輛中之各種部分(在該等部分中應用觸控面板)。因此,將觸控面板應用於儀錶板以及個人導航顯示器(PND),藉此實現中心資訊顯示器(CID)。然而,實施例不限於此。換言之,觸控面板可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另外,可將觸控面板應用於佩戴於人體上之穿戴式裝置。
本說明書中對「一個實施例」、「一實施例」、「實例實施例」等之任何參考意謂結合實施例所描述之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括於本發明之至少一個實施例中。此等片語在本說明書中各種地方之出現未必皆係指同一實施例。另外,當結合任何實施例描述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認為其屬於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以結合實施例中之其他實現此特徵、結構或特性。
儘管已參考實施例之數個說明性實施例來描述實施例,但應理解,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設計將屬於本發明原理之精神及範疇內的眾多其他修改及實施例。更特定而言,可能存在屬於本發明、圖式及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的主題組合配置之組成部分及/或配置的各種變化及修改。除組成部分及/或配置之變化及修改之外,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顯而易見替代性使用。

Claims (19)

  1.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在該作用區上;一導線電極,在該非作用區上;及一連接電極,連接至該感測電極及該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其中該感測電極及該導線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包括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由該連接電極分隔,其中該等開口在對應於該導線電極及/或該感測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感測電極包含一第一感測電極及一第二感測電極,且該第一感測電極及該第二感測電極安置於該基板之同一平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感測電極及該第二感測電極中之至少一者包含彼此隔開的一第一子感測電極及一第二子感測電極,且該連接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連接電極以連接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連接電極以3.5mm至4.5mm之一間隔彼此隔開。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連接電極連接至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之一橫向側及一頂表面中的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一連接電極在不同於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
  7.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以及該等第一連接電極係彼此整體地形成。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以及該等第一連接電極包含對應於彼此的材料。
  9.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具有一寬度小於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中之至少一者之一寬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連接電極之該寬度在0.03mm至0.1mm的一範圍內,且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中之至少一者的該寬度在0.2mm至0.5mm的一範圍內。
  11. 如請求項3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子感測電極及該第二子感測電極經由一墊部分連接至該導線電極,該導線電極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導線電極及至少一個第二導線電極,且該第一導線電極連接至該墊部分及該第二導線電極。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導線電極包含彼此隔開的一第一子導線電極及一第二子導線電極,該連接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連接電極以連接該第一子導線電極及該第二子導線電極,且該等第二連接電極以0.1mm至0.3mm之一間隔彼此隔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子導線電極、該第二子導線電極及該等第二連接電極包含對應於彼此之材料。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子導線電極、該第二子導線電極及該等第二連接電極係彼此整體地形成。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第二連接電極在不同於該第一子導線電極及該第二子導線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
  16. 一種觸控面板,包含:一基板,包括一作用區及一非作用區;一感測電極,在該作用區上;及一導線電極,在該非作用區上,其中該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在對應於該感測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其中該導線電極包含複數個開口,且該等開口在對應於該導線電極之一延伸方向的一方向上延伸。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開口具有在30μm至100μm之一範圍內的一寬度。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開口具有在30μm至800μm之一範圍內的一長度。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等開口包含以一Z形方式對準之複數個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且該等第一開口及該等第二開口包含一重疊區。
TW104116407A 2014-10-22 2015-05-22 觸控面板 TWI678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143350 2014-10-22
KR10-2014-0143350 2014-10-22
KR1020150012810A KR101775210B1 (ko) 2014-10-22 2015-01-27 터치 패널
KR10-2015-0012810 2015-0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6311A TW201616311A (zh) 2016-05-01
TWI678647B true TWI678647B (zh) 2019-12-01

Family

ID=56021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6407A TWI678647B (zh) 2014-10-22 2015-05-22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101775210B1 (zh)
CN (1) CN106201046A (zh)
TW (1) TWI6786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6792B (zh) * 2017-05-03 2018-03-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
KR20210147150A (ko) 2020-05-27 2021-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5210A1 (en) * 2009-04-20 2010-10-2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247884A1 (en) * 2010-04-12 2011-10-13 Woon Chun Kim Touch panel
US20130050108A1 (en) * 2011-08-23 2013-02-28 Woncheol HONG Touch Sensor Panel
TW201439837A (zh) * 2013-04-15 2014-10-16 Liyitec Inc 觸控面板的感應電極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44827A (en) * 2007-05-11 2008-11-16 Sense Pad Tech Co Ltd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device
KR101025023B1 (ko) * 2009-02-23 2011-03-25 (주)이엔에이치 정전용량 방식의 터치스크린 패널
KR101706232B1 (ko) * 2010-06-29 2017-02-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WO2012014206A2 (en) * 2010-07-28 2012-02-02 N-Trig Ltd. Capacitive touch digitizer sensor
KR101868473B1 (ko) * 2011-08-11 2018-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 장치
KR102011434B1 (ko) * 2013-03-20 2019-08-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5210A1 (en) * 2009-04-20 2010-10-2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10247884A1 (en) * 2010-04-12 2011-10-13 Woon Chun Kim Touch panel
US20130050108A1 (en) * 2011-08-23 2013-02-28 Woncheol HONG Touch Sensor Panel
TW201439837A (zh) * 2013-04-15 2014-10-16 Liyitec Inc 觸控面板的感應電極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1046A (zh) 2016-12-07
KR20160047373A (ko) 2016-05-02
KR101775210B1 (ko) 2017-09-19
TW201616311A (zh) 2016-05-01
KR102029710B1 (ko) 2019-10-08
KR20170102452A (ko) 2017-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9583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474305B2 (en) Touch window
KR102119603B1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TWI676921B (zh) 觸控窗及觸控裝置
US9746880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51881B1 (ko) 터치 디바이스
US10061414B2 (en) Touch panel
US10013084B2 (en) Bendable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with the same
TWI615748B (zh) 觸控視窗
US10019126B2 (en) Touch window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090647A1 (en) Touch window
TWI678647B (zh) 觸控面板
KR20160050554A (ko) 터치 디바이스
KR102288835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KR102237815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60062623A (ko) 터치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