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5682A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45682A CN114545682A CN202111682145.0A CN202111682145A CN114545682A CN 114545682 A CN114545682 A CN 114545682A CN 202111682145 A CN202111682145 A CN 202111682145A CN 114545682 A CN114545682 A CN 1145456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ight source
- auxiliary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13—Details of control of colour illumination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该背光模组包括:主光源、辅光源、感测组件以及驱动组件;主光源至少发出第一光线;辅光源邻近主光源设置,辅光源至少发出第二光线;以当背光模组装配于液晶面板时,第一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一出射光,第二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二出射光,第二出射光用于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感测组件与液晶面板耦接,用于感测液晶面板的温度;驱动组件与感测组件、主光源以及辅光源连接,用于根据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补偿温度所导致的色偏并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会发生变化,在环境温度升高时,LCD中液晶的有效相位差会出现大幅度降低,液晶紊乱而导致液晶的旋光性不足,导致红光和绿光的透过率大幅度降低,即红光和绿光出现衰减的情况,进而导致LCD的亮度明显降低,并且色度偏蓝。
在现有技术中,当LCD在高温的环境中工作时,降低背光模组的驱动电流,以缓解背光模组发热的方式降低LCD的温度;但由于降低背光模组的驱动电流自然导致亮度大幅度降低,并且降温效果不明显,仍会影响LCD的显示效果。亦或是,当LCD在高温的环境中工作时,降低输入B-pixel(蓝光像素)的工作电压,以降低蓝光的亮度,以使得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色度均衡;但由于工作电压的降低,导致蓝光的亮度也会降低,仍会进一步损失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能够补偿温度所导致的色偏并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主光源,至少发出第一光线;辅光源,邻近主光源设置,辅光源至少发出第二光线;以当背光模组装配于液晶面板时,第一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一出射光,第二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二出射光,第二出射光用于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感测组件,用于感测液晶面板的温度;驱动组件,与感测组件、主光源以及辅光源连接,用于根据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光源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主发光元件;辅光源包括多个辅发光元件,多个辅发光元件分别邻近/围绕各主发光元件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光源包括白光发光元件,辅光源包括黄光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主光源包括白光发光元件,辅光源包括红光发光元件和绿光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元件和辅驱动元件;主驱动元件与主光源耦接,用于驱动控制主光源发光;辅驱动元件与辅光源耦接,用于驱动控制辅光源发光。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测组件包括感测元件,感测元件与液晶面板耦接;辅驱动元件与感测元件连接,辅驱动元件根据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其中,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出的第二光线存在差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辅驱动元件用于获取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指数,并根据色偏指数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色偏指数用于表示第一出射光的色偏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辅驱动元件基于调节曲线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调节曲线包括液晶面板温度与辅光源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或调节曲线包括第一出射光色偏指数与辅光源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设于背光模组,用于接收背光模组均匀照射过来的光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阐述的背光模组;液晶面板设于背光模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辅光源所发出的第二光线经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二出射光,以当第一光线受温度影响导致第一出射光存在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等情况时,第二出射光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以有利于色度均衡,并且,第二出射光还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被衰减的部分,从而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缓解温度所导致的亮度降低以及色偏的情况,进而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5b是现有显示装置显示效果一实施例的图表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调节曲线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
图6b是经图6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亮度视角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
图6c是经图6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色度视角一实施例的XY散点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调节曲线另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
图7b是经图7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亮度视角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
图7c是经图7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色度视角一实施例的XY散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补偿色偏效果较差以及显示亮度降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背光模组包括主光源、辅光源、感测元件以及驱动组件;主光源至少发出第一光线;辅光源邻近主光源设置,辅光源至少发出第二光线;以当背光模组装配于液晶面板时,第一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一出射光,第二光线经过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二出射光,第二出射光用于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感测组件与液晶面板耦接,用于感测液晶面板的温度;驱动组件与感测组件、主光源以及辅光源连接,用于根据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包括控制电路10以及显示装置20,控制电路10与显示装置20电连接。控制电路10用于控制并协调显示设备工作,相当于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等,例如芯片、主板等。
以下对本发明显示装置20进行阐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发明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包括液晶面板21以及背光模组22,液晶面板21设于背光模组22,液晶面板21包括彩膜基板、液晶以及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基板等,在此就不再赘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随温度变化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会发生变化,尤其在温度升高时会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以下对本发明背光模组22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代以表示光线。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22包括主光源221、辅光源222、驱动组件223以及感测组件224,主光源221至少发出第一光线,以在背光模组22装配于液晶面板21时,第一光线经过液晶面板21后形成第一出射光。通俗理解,显示装置20在常温上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第一光线经过液晶面板21后形成的第一出射光能够正常显示,而当温度升高时,显示装置20中液晶面板21所包含的液晶出现紊乱,影响第一光线的透过率,并且以RGB(Red,红;Green,率;Blue,蓝)色彩模式为例,当液晶出现紊乱时对不同颜色的光的透过率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第一出射光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
辅光源222邻近主光源221设置,辅光源222至少发出第二光线,以在背光模组22装配于液晶面板21时,第二光线经液晶面板21后形成第二出射光,第二出射光用于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并且,第二出射光还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相较第一光线所损失的亮度,以使得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第一出射光和第二出射光所形成的光线趋近于与正常状态,正常状态是指未发生色偏时的显示效果,以缓解显示装置20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进而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感测组件224用于感测液晶面板的温度,可以与液晶面板21耦接,亦或是设于液晶面板21,在此不做限定。驱动组件223与感测组件224、主光源221以及辅光源222连接,从而驱动组件223能够获取感测组件224所感测的温度,从而根据液晶面板21的温度,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即所感测的液晶面板21的温度不同,控制辅光源222所发出的第二光线不同,例如亮度、色度、温度等存在差异,以适应性地形成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的第二出射光。
其中,第一光线与第二光线混合形成背光模组22所发出的光线,也就是说,经过液晶面板21发出的光为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光射光的混合光。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出射光和第二出射光是为了区分主光源221与辅光源222所发出的光线,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出射光为混合状态的,而非能够直观地区分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出射光。
由此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在主光源221的第一光线所形成的第一出射光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时,辅光源222至少发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经液晶面板21形成第二出射光,以当第一光线受温度影响导致第一出射光存在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等情况时,第二出射光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受温度影响所导致的色偏以及亮度,从而使得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趋近于正常状态,正常状态是指未发生色偏时的显示效果,即本实施例背光模组能够补偿温度所导致的色偏并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减少显示效果频繁发生变化且明显变差的情况,进而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主光源221可以点光源,也可以是面光源,在此不做限定,图3所展示的背光模组22是以主光源221为面光源为例。
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主光源221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主发光元件,辅光源222包括多个辅发光元件,多个辅发光元件分别邻近/围绕各主发光元件设置。
也就是说,主发光元件阵列排布以使得显示装置20均匀发光,为保证显示装置20各处的显示效果均匀,辅发光元件同样为阵列排布,每个主发光元件所相邻的发光元件为辅发光元件,以当显示效果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时,各辅发光元件能够均匀补偿主发光元件所损失的亮度以及色度。
在替代实施例中(图未示),辅发光元件可以邻近/围绕部分主发光元件设置,对部分位置的亮度以及色度进行补偿,改善部分位置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应用场景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主光源221可以是白光发光元件,也可以是紫光发光元件,在此不做限定。以主光源221为白光发光元件为例,主光源221可以是白光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白光LED可以是利用“蓝光技术”与荧光粉配合形成白光,例如,蓝光芯片与黄色荧光粉配合形成白光,亦或是蓝光芯片与红色荧光粉以及绿色荧光粉配合形成白光;也可以是利用多种单色光混合方法形成白光,在此就不再赘述。
如前文所阐述的,当温度升高时液晶面板21的液晶会出现紊乱,导致主光源221的第一光线的透过率降低。为便于理解,以RGB(Red,红;Green,绿;Blue,蓝)色彩模式为例。第一光线由红光、绿光以及蓝光配合形成,由于温度升高时液晶紊乱,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透过率降低,红光、绿光以及蓝光衰减,导致亮度降低,并且红光和绿光的衰减更为严重,导致色度偏蓝。
为补偿红光和绿光的衰减部分,辅光源222包括红光发光元件222r和绿光发光元件222g。也就是说,辅光源222所发出的第二光线至少包括红光和/或绿光,红光发光元件222r所发出的红光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中被衰减的红光,绿光发光元件222g所发出的绿光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中被衰减的绿光,从而补偿色偏,使得经辅光源222补偿后的显示效果趋近正常状态,正常状态是指未发生色偏时的显示效果。
通俗理解,当液晶面板21的透光率(相当于前文所阐述的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透过率)下降时,增强光线的亮度能够增强经过液晶面板21后的出射光的亮度,换言之,第一光线所形成的第一出射光的亮度降低时,辅光源222发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经过液晶面板21后形成的第二出射光能够补偿第一出射光被衰减的亮度,从而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进而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并且,红光发光元件222r和绿光发光元件222g能够分别对红光以及绿光分别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有利于更为精细地针对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补偿,从而有利于补偿后的显示效果更为精细化。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箭头代以表示光线。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主光源221可以是白光发光元件,也可以是紫光发光元件,在此不做限定。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辅光源222可以是包括黄光发光元件222y。顾名思义,黄光发光元件222y能够发出黄光,黄光发光元件222y的黄光即可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被衰减的红光以及绿光,从而改善显示效果。并且,通过黄光发光元件222y进行补偿的实施方式,有利于简化补偿色偏过程,无需分别进行调色,并且有利于节约成本。
并且,考虑到部分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器件不支持对RGB-gamma曲线调节,即不支持分别对红光像素、绿光像素以及蓝光像素分别进行调节,因此本申请通过辅光源222补偿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能够缓解不支持对RGB-gamma曲线调节的现象。
在现有的补偿方法中,可能会预先设置背光模组22在需要补偿时调整至指定的亮度,该调整数据不可变或是调整精度不够,容易出现色度梯度过渡不平稳的情况出现。为此,请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23包括主驱动元件(图未示)和辅驱动元件2231。主驱动元件与主光源221耦接,用于驱动控制主光源221发光;辅驱动元件2231与辅光源222耦接,用于驱动控制辅光源222发光。通过主驱动元件和辅驱动元件2231分别驱动控制主光源221和辅光源222,有利于提高驱动控制的精度,并且,能够缓解主光源221与辅光源222相互干扰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非要求分别通过不同驱动元件驱动主光源221以及辅光源222,当驱动元件的精度良好时,主驱动元件与辅驱动元件2231可以为同一控制器件;当然,主驱动元件和辅驱动元件2231也可以是彼此相互独立的驱动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感测组件224包括感测元件2241,感测元件2241与液晶面板21耦接,感测元件2241用于感测液晶面板21的温度。辅驱动元件2231用于根据液晶面板21的温度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当然,感测元件2241也可以仅与辅驱动元件2231的控制器件(图未示)耦接,用于感测显示装置20所处环境的温度,容易理解的,液晶面板21的温度与环境温度是相匹配的,感测元件2241所感测温度的主体在此不做限定。
正如前文所阐述的,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为此,辅驱动元件2231能够感测液晶面板21的温度,容易理解的,在不同温度下,液晶面板21中液晶的相位差不同,实时检测液晶面板21的温度,从而辅驱动元件2231能够实时根据不同的色偏程度以及亮度降低程度,驱动辅光源222实时调整其发光模式,所谓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具体是指,辅驱动元件2231驱动辅光源222发出不同亮度和/或不同色度的第二光线,即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出的第二光线存在差异,以适应性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从而有利于保证在不同温度下,均能够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
具体地,辅驱动元件2231用于获取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指数,并根据色偏指数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其中,色偏指数用于表示第一出射光的色偏程度,换言之,不同的色偏指数表示第一出射光的色偏程度不同。
其中,辅驱动元件2231基于调节曲线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其中,调节曲线包括第一出射光色偏指数与辅光源222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辅驱动元件2231获取第一出射光当前的色偏指数,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切换为该色偏指数于调节曲线内相对应的发光模式。
具体地,以上述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显示效果的色偏受温度影响为例,色偏指数可以是温度、亮度以及色度等,以色偏指数为温度为例,温度越高时第一出射光的色偏程度越严重,辅驱动元件2231获取显示装置20的温度,并随着温度变化适应性控制辅光源222的发光模式,适应性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使得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显示效果趋近于正常状态,从而缓解随温度变化而出现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调节曲线可以包括液晶面板21温度与辅光源222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以在辅驱动元件2231实时检测液晶面板21温度时,实时获取温度并将辅光源222发光模式切换至调节曲线相对应的辅光源222发光模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以下结合具体数据,对应用本发明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与现有显示装置进行比对。
请结合参阅图5a-5b,图5a-5b是现有显示装置显示效果一实施例的图表示意图,图5a是现有显示装置一实施例亮度视角的折线示意图,图5b是现有显示装置一实施例色度视角的XY散点示意图。
现有显示装置是指未做补偿色偏的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中仅主光源工作,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对现有显示装置进行监测,可以得到表1所示的数据,可通过表1具体展示在温度分别为25℃、40℃、50℃、70℃以及85℃的条件下,亮度以及色度等的数据:
表1现有显示装置在不同温度下的显示效果
温度 | 25 | 40 | 50 | 70 | 85 |
亮度 | 812.2 | 762.9 | 738.2 | 668.2 | 587.8 |
Wx | 0.316 | 0.314 | 0.313 | 0.312 | 0.311 |
Wy | 0.338 | 0.329 | 0.324 | 0.318 | 0.311 |
亮度变化量 | / | -6.1% | -9.1% | -17.7% | -27.6% |
Wx变化量 | / | -0.0018 | -0.0027 | -0.0039 | -0.0052 |
Wy变化量 | / | -0.0090 | -0.0141 | -0.0197 | -0.0267 |
其中,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亮度的单位为cd/m2(坎德拉/平方米),Wx、Wy表示色坐标x、y在CIE-1931-XYZ表色坐标系下的某显示设备的坐标值,来表示其显示的颜色特征。
可见,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下,显示效果均会出现变差的状况,并随着温度升高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逐渐严重。如前文多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第一补偿方法为:当LCD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降低背光模组的驱动电流,以缓解背光模组发热的方式降低LCD的温度;第二补偿方法为:当LCD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时,降低输入B-pixel(蓝光像素)的工作电压。
对该第一补偿方法以及第二补偿方法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测试,可以得到表2所示的数据,通过表2具体展示在温度为85℃的条件下,第一补偿方法以及第二补偿方法的亮度以及色度数据:
表2第一补偿方法以及第二补偿方法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仅举例展示了在85℃的情况下,亮度以及色度的数据,在其他温度下也会具有补偿作用,并且存在亮度以及色度的变化量,目前仅以85℃的环境下进行举例说明,其他温度情况下的亮度以及色度在此就不再赘述。
可见,无论是应用第一补偿方法还是第二补偿方法补偿显示效果,亮度降低的情况仍十分严重。这是由于第一补偿方法以及第二补偿方法均是通过降低输入电压/输入电流的方式补偿色偏,如是势必会导致亮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损失。而且,由于温度升高时液晶紊乱,绿光以及红光的透过率受到严重影响,若增加R-pixel(红光像素)的工作电压以及G-pixel(绿光像素)的工作电压,虽然红光和绿光的亮度增加,但由于经过液晶面板时的衰减现象仍较为严重,经过液晶面板形成的出射光无法明显改善色偏以及亮度降低的情况。
为此,本发明增加辅光源,通过第二光线所形成的第二出射光补偿主光源的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以及亮度损失。
在显示装置出厂之前,可以调整显示装置所处环境的温度,例如自25℃逐渐调节至85℃,可以通过无级调节的方式,也可以依次切换至若干指定温度,控制主光源工作而辅光源不工作,并通过专业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例如亮度、色度等,记录得到如表1以及图5a-5b所示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举例在环境温度分别25℃、40℃、50℃、70℃以及85℃的条件下的亮度以及色度,并非对实际应用过程进行限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对其他温度条件下的亮度以及色度进行记录,例如27.5℃、30℃、45℃、60℃、77.5℃等,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各温度条件下,辅驱动元件驱动辅光源发出第二光线,以通过第二光线形成的第二出射光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以及亮度损失,在驱动辅光源发出第二光线时,监测当前的亮度以及色度,并调整第二光线的亮度直至当前的亮度以及色度接近常温(25℃)时的亮度以及色度,辅驱动元件保存驱动辅光源发出第二光线的亮度,亦或是,鉴于不同光源的输出亮度值存在区别,也可以保存当前温度下未补偿色偏时与常温时的亮度以及色度变化值,以适应性驱动不同辅光源输出不同亮度值。
以下则结合前文所阐述的“辅光源包括红光发光元件和绿光发光元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请结合参阅6a-6c,图6a是本发明调节曲线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图6b是经图6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亮度视角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图6c是经图6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色度视角一实施例的XY散点示意图。其中,图6a中虚线所示的为红光发光元件发出红光的亮度,点画线所示的为绿光发光元件发出绿光的亮度。
辅驱动元件驱动控制辅光源发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包括红光和绿光,通过第二光线经液晶面板形成的第二出射光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不断调整辅光源各发光元件的亮度,以使得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出射光配合后显示装置的亮度以及色度趋近于25℃显示装置所呈现的亮度以及色度,从而补偿色偏以及亮度。
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测试,可以得到表3和表4所示的数据,可通过表3具体展示在温度分别为25℃、40℃、50℃、70℃以及85℃的条件下,辅光源设置的亮度值;表4具体展示在不同温度下经过辅光源补偿后的亮度以及色度:
表3不同温度下辅光源中绿光发光元件以及红光发光元件的亮度
温度 | 25 | 40 | 50 | 70 | 85 |
穿透率实测 | 8.0% | 7.5% | 7.3% | 7.0% | 6.6% |
补偿-绿光 | / | 597 | 926 | 1374 | 2031 |
补偿-红光 | / | 17.7 | 35.5 | 71.0 | 78.1 |
表4在不同温度下经补偿后的显示效果
温度 | 25 | 40 | 50 | 70 | 85 |
亮度 | 812.22 | 808.58 | 808.34 | 807.78 | 813.69 |
Wx | 0.3156 | 0.3159 | 0.3159 | 0.3161 | 0.3164 |
Wy | 0.3381 | 0.3375 | 0.3379 | 0.3376 | 0.3383 |
亮度变化量 | / | -0.4% | -0.5% | -0.5% | 0.2% |
Wx变化量 | / | 0.0003 | 0.0003 | 0.0005 | 0.0008 |
Wy变化量 | / | -0.0006 | -0.0002 | -0.0005 | 0.0003 |
以温度为40℃的条件为例,显示装置仅主光源发出第一光线时,经液晶面板形成的第一出射光的色度为(0.314,0.329),亮度为762.9cd/m2(如图5a-5b以及表1所示);而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第一出射光的色度为(0.316,0.338),亮度为812.2cd/m2。经专业的监测设备的辅助监测,当绿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597cd/m2,红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17.7cd/m2(如表3所示),显示装置的色度为(0.3159,0.3375),亮度为808.58cd/m2(如表4以及图6b-6c所示),相较于温度为25℃的条件下,亮度仅下降了0.4%,可见本实施例有效缓解了亮度降低的情况;并且,Wx的变化量为0.0003,Wy的变化量为0.0006,可以明显得知本实施例还有效缓解了色偏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其中,辅驱动元件可以存储当环境温度为40℃时,将绿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597cd/m2,红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17.7cd/m2,并当感测元件感测到当前环境温度/液晶面板温度为40℃时,驱动控制辅光源发光,具体为绿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为597cd/m2,红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为17.7cd/m2,即温度为40℃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
关于本实施例中在其他温度下辅光源的发光模式在此就不再赘述,可由图6a-6c以及表3、表4得知。需要说明的是,图6a-6c以及表3、表4所示数据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数据取值,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应用和/或使用不同的电子器件时,数据均会适应性发生变化,在此就不再赘述。
以下则结合前文所阐述的“辅光源包括黄光发光元件”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请结合参阅7a-7c,图7a是本发明调节曲线另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图7b是经图7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亮度视角一实施例的折线示意图,图7c是经图7a所示调节曲线调节显示效果色度视角一实施例的XY散点示意图。
辅驱动元件驱动控制辅光源发出第二光线,第二光线包括黄光,通过第二光线经液晶面板形成的第二出射光补偿第一出射光的色偏,不断调整辅光源各发光元件的亮度,以使得第一出射光与第二出射光配合后的亮度以及色度趋近于25℃时所呈现的亮度以及色度,从而补偿色偏以及亮度。
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测试,可以得到表5和表6所示的数据,可通过表5具体展示在温度分别为25℃、40℃、50℃、70℃以及85℃的条件下,辅光源设置的亮度值;表6具体展示在不同温度下经过辅光源补偿后的亮度以及色度:
表5不同温度下辅光源中绿光发光元件以及红光发光元件的亮度
温度 | 25 | 40 | 50 | 70 | 85 |
穿透率实测 | 8.0% | 7.40% | 7.10% | 6.74% | 6.34% |
补偿-黄光 | / | 740 | 1234 | 1776 | 2615 |
表6在不同温度下经补偿后的显示效果
温度 | 25 | 40 | 50 | 70 | 85 |
亮度 | 812 | 806 | 808 | 804 | 809 |
Wx | 0.3156 | 0.3156 | 0.3156 | 0.3156 | 0.3162 |
Wy | 0.3381 | 0.3377 | 0.3383 | 0.3376 | 0.3382 |
亮度变化量 | / | -0.8% | -0.5% | -1.0% | -0.3% |
Wx变化量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6 |
Wy变化量 | / | -0.0003 | 0.0002 | -0.0004 | 0.0002 |
以温度为40℃的条件为例,显示装置仅主光源发出第一光线时,经液晶面板形成的第一出射光的色度为(0.314,0.329),亮度为762.9cd/m2(如图5a-5b以及表1所示);而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第一出射光的色度为(0.316,0.338),亮度为812.2cd/m2。经专业的监测设备的辅助监测,当黄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740cd/m2(如表5所示),显示装置的色度为(0.3156,0.3377),亮度为806cd/m2(如表6以及图7b-7c所示),相较于温度为25℃的条件下,亮度仅下降了0.8%,可见本实施例同样能够有效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并且,Wx的变化量为0,Wy的变化量为0.0003,可以明显得知本实施例同样能够有效缓解色偏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
其中,辅驱动元件可以存储当环境温度为40℃时,将黄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设置为740cd/m2,并当感测元件感测到当前环境温度/液晶面板温度为40℃时,驱动控制辅光源发光,具体为黄光发光元件的亮度值为740cd/m2,即温度为40℃时辅光源的发光模式。
关于本实施例中在其他温度下辅光源的发光模式在此就不再赘述,可由图7a-7c以及表5、表6得知。需要说明的是,图7a-7c以及表5、表6所示数据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体数据取值,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应用和/或使用不同的电子器件时,数据均会适应性发生变化,在此就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背光模组中的辅光源能够在温度发生变化时,有效补偿色偏以及缓解亮度降低的情况,并且由于辅驱动元件包括用于感测温度的感测元件,能够灵活对应温度变化所带来的亮度以及色度的变化,并驱动控制辅光源切换至不同的发光模式,实时调整显示效果,以改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缓解显示效果频繁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光源,至少发出第一光线;
辅光源,邻近所述主光源设置,所述辅光源至少发出第二光线;以当所述背光模组装配于液晶面板时,所述第一光线经过所述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一出射光,所述第二光线经过所述液晶面板后形成第二出射光,所述第二出射光用于补偿所述第一出射光的色偏;
感测组件,用于感测所述液晶面板的温度;
驱动组件,与所述感测组件、所述主光源以及所述辅光源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所述辅光源的发光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光源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主发光元件;
所述辅光源包括多个辅发光元件,所述多个辅发光元件分别邻近/围绕各所述主发光元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光源包括白光发光元件,所述辅光源包括黄光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光源包括白光发光元件,所述辅光源包括红光发光元件和绿光发光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元件和辅驱动元件;
所述主驱动元件与所述主光源耦接,用于驱动控制所述主光源发光;
所述辅驱动元件与所述辅光源耦接,用于驱动控制所述辅光源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测组件包括感测元件,所述感测元件与所述液晶面板耦接;
所述辅驱动元件与所述感测元件连接,所述辅驱动元件根据所述液晶面板的温度控制所述辅光源的发光模式;其中,不同发光模式下发出的所述第二光线存在差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驱动元件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出射光的色偏指数,并根据所述色偏指数控制所述辅光源的发光模式,所述色偏指数用于表示所述第一出射光的色偏程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驱动元件基于调节曲线控制所述辅光源的发光模式;
所述调节曲线包括液晶面板温度与辅光源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或所述调节曲线包括第一出射光色偏指数与辅光源发光模式的映射关系曲线。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液晶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用于接收背光模组均匀照射过来的光线。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控制电路及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液晶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82145.0A CN114545682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82145.0A CN114545682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45682A true CN114545682A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7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82145.0A Pending CN114545682A (zh) | 2021-12-31 | 2021-12-31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45682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6784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Iiyam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008741A (zh) * | 2006-01-25 | 2007-08-01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
CN101089699A (zh) * | 2006-06-15 | 2007-12-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改善液晶显示器色彩再现性的方法及其led背光模组 |
CN101433129A (zh) * | 2006-04-28 | 2009-05-13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包括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
US20110096084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Kai-Ting Hu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function of static color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2376271A (zh) * | 2010-07-13 | 2012-03-14 | 苹果公司 | 用于背光中白点控制的led选择 |
-
2021
- 2021-12-31 CN CN202111682145.0A patent/CN11454568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6784A (ja) * | 2005-03-30 | 2006-10-12 | Iiyama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1008741A (zh) * | 2006-01-25 | 2007-08-01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
CN101433129A (zh) * | 2006-04-28 | 2009-05-13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包括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089699A (zh) * | 2006-06-15 | 2007-12-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改善液晶显示器色彩再现性的方法及其led背光模组 |
US20110096084A1 (en) * | 2009-10-23 | 2011-04-28 | Kai-Ting Hu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function of static color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2376271A (zh) * | 2010-07-13 | 2012-03-14 | 苹果公司 | 用于背光中白点控制的led选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714297B2 (ja) | 表示装置 | |
JP4856249B2 (ja) | 表示装置 | |
US8766893B2 (en) |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poor uniformit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non-uniform backlight and display that exhibits non-uniformity compensating function | |
US8330689B2 (en) | Transmiss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control section for controlling emission luminance of backlight | |
RU2467366C1 (ru) |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 |
US785243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20120026210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6436336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9618789B2 (en) | Planar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276081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color and luminanc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methods | |
KR20090058316A (ko) | 광원 어셈블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광원 어셈블리의 구동방법 | |
JP442568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1199715B (zh) |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JP2005049362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WO2016127609A1 (zh) | 可调背光源设备、显示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
WO2010109720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4545682A (zh)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设备 | |
US11869452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US11645986B2 (e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that increases variations in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of display device | |
KR102059784B1 (ko) | 청색광 보상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0437287C (zh) | 高色彩表现的液晶显示器 | |
JP2011099961A (ja) |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表示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
US11869407B2 (en) | Methods for compensating colors based on luminance adjustment parameters and the related display devices | |
US20240274097A1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module | |
US11699405B2 (en) | Methods for compensating colors based on virtual chromaticity coordinate points and the related display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