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5592A -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5592A
CN114545592A CN202111402486.8A CN202111402486A CN114545592A CN 114545592 A CN114545592 A CN 114545592A CN 202111402486 A CN202111402486 A CN 202111402486A CN 114545592 A CN114545592 A CN 114545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ens
equal
optical
wavelength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24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沛颀
陈泓硕
邓钧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101373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81720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45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55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8Anti-reflection coatings having sub-optical wavelength surface structure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enhanced transmittance, e.g. moth-ey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光学镜头包含至少三光学镜片。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塑胶材料所制成。借此,可以解决已知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漏光问题,并促进光学镜头的微型化,及降低光学镜头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揭示内容是有关于一种光学镜头及取像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装置中并可滤除红外线的光学镜头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镜头由镜片群和影像感测元件所组成,其中,影像感测元件由于会感测可见光以外的红外光,因此需要设置红外线滤除元件。已知作法是在平板元件上镀膜来滤除红外线,以避免红外线感应而导致色偏,但由于反射式的镀膜技术是采用干涉原理,其在大角度入射光处会产生反射漏光,已知作法会再以吸收式蓝玻璃来解决漏光问题。
因此更发展出直接在蓝玻璃表面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技术,以达到减少元件的目标,然而,具有镀膜的蓝玻璃元件成本高、微型化困难且容易碎裂。虽红外线滤除镀膜也可制作在塑胶镜片表面,却未能有效解决大角度漏光的缺陷,光线通过塑胶镜片表面的滤除镀膜后,会在光线大角度入射处发生较光线垂直入射的中心处更为严重的反射现象,镜片离轴处的大角度入射光线会造成穿透率的波段偏移,而产生漏光反射问题。光学系统内的反射光线漫射后,将使非预期的光线进入感测元件内成像,而造成干扰真实色彩的色偏问题,因此蓝玻璃仍迟迟无法被取代。
再者,通常在离轴处且靠近最大有效径范围处的光线会导致带通波段偏移的情况,进而造成影像色均匀度不佳的问题。当红外线滤除镀膜被制作在曲率半径变化剧烈的镜片表面时,会使光线穿透滤除镀膜的反射角度的变化更难以控制。
随着成像质量要求提升,镜片数量相应增加,以获得较佳的成像质量与较佳的像差修正效果。为使镜头成像色彩更接近真实并获得镜头尺寸微小化的优势,需发展减少光学系统中元件数量的方式,在减除蓝玻璃平板元件时势必得研发替代技术,因此亟需可减少元件数量,并具有高影像质量的创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揭示内容提供的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中,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的全视场范围内的入射光角度的最佳设计,通过分析主光线在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在最佳的光学镜片表面配置特定的波长滤除镀膜,并在最佳的光学镜片添加长波长吸收材料,有助于解决已知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漏光问题。再者,更直接减除蓝玻璃元件,促进光学镜头的微型化,不仅降低光学镜头的制造成本,更无玻璃元件碎裂、损坏等问题。本揭示内容透过决定最适合配置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最佳制作效果,在最均匀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条件下,发挥应有滤除效果与减少强光反射问题,有效提升整体光学镜头的影像质量。本揭示内容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面形的细微变化,有助于解决严重强光反射现象所导致的杂散光缺陷。本揭示内容进一步通过分析各光学镜片的最佳光程数据,得到最有利的吸收材料添加因子,有效解决大角度入射光的偏移漏光缺陷。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其包含至少三光学镜片。所述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0度;80%≤T5060;以及T70100≤10%。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为一移动装置,且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取像装置。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为一移动装置,且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镜头,且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及一平板玻璃。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且平板玻璃设置于电子感光元件的一表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为一移动装置,且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中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在波长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波长500nm的穿透率,且所述光学镜头还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其包含至少一光学镜片以及至少一光学元件。所述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光学元件位于光学镜片的像侧,所述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0度;80%≤T5060;以及T70100≤10%。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其为一移动装置,且电子装置包含如前段所述的光学镜头。
依据本揭示内容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其包含至少一光学镜片以及至少一光学元件。光学元件包含一抗反射镀膜,且抗反射镀膜位于光学元件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所述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80%≤T5060;以及T70100≤10%。
当AICmax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控制全视场范围内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光角度,有助于解决已知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漏光问题。
当T5060满足上述条件时,高穿透率可以使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影像质量。
当T70100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避免近红外线干扰成像而降低影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让本揭示内容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片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
图2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
图3A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图;
图3B为比较例的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图;
图4为传统光学镜头与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为第二十一实施例至第二十四实施例的光学镜片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
【符号说明】
110:光学系统
120a,120b:抗反射镀膜
130a,130b:平板玻璃
140a,140b:表面
150a,150b:电子感光元件
L1,L2,L3,L4,L5,L6,L7,L8,L9:光学镜片
R1:物侧表面
R2:像侧表面
AICmax: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
T3540:光学镜头于波长350nm–400nm的平均穿透率
T4050:光学镜头于波长400nm–500nm的平均穿透率
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
T6570:光学镜头于波长650nm–700nm的平均穿透率
T7010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
T35:光学镜头于波长350nm的穿透率
T40:光学镜头于波长400nm的穿透率
T55:光学镜头于波长550nm的穿透率
T60:光学镜头于波长600nm的穿透率
T63:光学镜头于波长630nm的穿透率
T64:光学镜头于波长640nm的穿透率
T65:光学镜头于波长650nm的穿透率
T7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的穿透率
T85:光学镜头于波长850nm的穿透率
FA:各光学镜片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
FC: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主因子
Fc1: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
Fc2: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
FOV:光学镜头的全视角
CT:各光学镜片于光轴上的厚度
CPavg: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
CPst: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标准差
SAGmax:各光学镜片表面上与光轴交点间水平位移的最大值
SPavg: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平均值
SPmin: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最小值
tLs: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层数
tTk: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膜厚
LWdT5:光学镜头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
SWuT5:光学镜头在短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正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
CRAg: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的一表面的角度
CRA: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元件表面的角度
α,β: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揭示内容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其包含至少三光学镜片。所述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0度;80%≤T5060;以及T70100≤10%。
本揭示内容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的全视场范围内的入射光角度的最佳设计,在最佳的光学镜片表面配置特定的波长滤除镀膜,并在最佳的光学镜片添加长波长吸收材料,有助于解决已知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漏光问题。再者,更直接减除蓝玻璃元件,促进光学镜头的微型化,不仅降低光学镜头的制造成本,更无玻璃元件碎裂、损坏等问题。
本揭示内容所述的光学镜头以镀膜技术分别应用于光学镜片及光学元件,藉由在光学镜片上设置红外线滤除镀膜,并在光学元件上设置抗反射镀膜的组合,不仅能避免红外线干扰成像,亦能减少光学镜头中的内反射并降低花瓣状杂光。
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0度。或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5度;AICmax≤35度;AICmax≤30度;AICmax≤25度;AICmax≤20度;或AICmax≤15度。
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其满足下列条件:80%≤T5060。或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75%≤T5060;85%≤T5060;或90%≤T5060<100%。如此,高穿透率可以使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影像质量。
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T70100≤10%。或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70100≤5%;T70100≤4%;T70100≤3%;T70100≤2%;或0%<T70100≤1%。如此,可以避免近红外线干扰成像而降低影像质量。
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FC=LOG(Fc1×Fc2),且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可以满足条件:0.96≤FC。如此,可以决定最适合配置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最佳制作效果,在最均匀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条件下,发挥应有滤除效果与减少强光反射问题,有效提升整体光学镜头的影像质量。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3≤FC;0.5≤FC;0.7≤FC;1≤FC≤100;2≤FC≤1000;或3≤FC<∞。
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各光学镜片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各光学镜片表面上与光轴交点间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为SAGmax,Fc1=CT/|SAGmax|,且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可以满足条件:1.82≤Fc1。如此,通过控制光学镜片厚度与光学镜片表面的水平位移变化,可以获得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最佳配置效果,有效发挥滤除效果与减少强光严重反射。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2≤Fc1;2.5≤Fc1;5≤Fc1;10≤Fc1;15≤Fc1≤1000;或20≤Fc1<∞。
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平均值为SPavg,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最小值为SPmin,Fc2=|SPavg|×|SPmin|,且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可以满足条件:4.98≤Fc2。如此,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面形的细微变化,有助于解决严重强光反射现象所导致的杂散光缺陷。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1≤Fc2;5≤Fc2;10≤Fc2;20≤Fc2;25≤Fc2≤10000;或45≤Fc2<∞。
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于离轴处可以无反曲点或临界点。如此,通过光学镜片表面于离轴处无反曲点或无临界点的设计,可以减少面形变化程度,以获得均匀的滤除效果。
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层数为tLs,其可以满足条件:40<tLs≤80。如此,通过将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层数控制于最佳数量,可以在滤除效果与成本控制间取得平衡,进一步在高效率的状态下滤除光线。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0≤tLs≤90;35≤tLs≤80;38≤tLs≤70;40≤tLs≤65;或42≤tLs≤50。
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膜厚为tTk,其可以满足条件:4000nm<tTk≤10000nm。如此,通过适当的膜厚设计,可以获得所需的滤除与通透效果,减少杂波产生与提升影像质量,进而有效维持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完整性,并避免光学镜片变形。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500nm≤tTk≤10000nm;4700nm≤tTk≤9000nm;5100nm≤tTk≤8000nm;5200nm≤tTk≤7000nm;或5500nm≤tTk≤6000nm。
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可以为一种补正镜片。如此,可以有效解决塑胶光学镜片表面镀膜时的温度效应问题,有助于维持光学镜片的镀膜完整性与塑胶光学镜片的高精度,达成高质量的成像镜头。
光学镜头的全视角为FOV,其可以满足条件:60度≤FOV≤200度。如此,通过大视角的设计,有助于扩增影像撷取范围,使光学镜头适用于各式高阶移动装置的主摄影镜头。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度≤FOV≤220度;70度≤FOV≤180度;80度≤FOV≤150度;75度≤FOV≤120度;或80度≤FOV≤100度。
各光学镜片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标准差为CPst,FA=LOG(1/(|(CPavg-1)×CPst)|),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可以满足条件:2.31≤FA。如此,通过让光学镜片具有最佳光程设计,以添加长波长吸收材料和/或短波长吸收材料,可以有效使吸收材料均匀混合于光学镜片中,使光学镜片具有均匀的吸收效果,有助于在全视场范围下完整解决大角度入射光的偏移漏光问题。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5≤FA;1.0≤FA;1.5≤FA;1.7≤FA;2.0≤FA≤10;或2.5≤FA<∞。
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可以满足条件:0.9≤CPavg≤1.1。如此,可以使光学镜片具有最佳光程设计,有效维持全视场区域内的吸收效果一致。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95≤CPavg≤1.05;或0.96≤CPavg≤1.04。
长波长吸收材料于50%穿透率的波长可以小于红外线滤除镀膜于50%穿透率的波长,且长波长吸收材料于50%穿透率的波长与红外线滤除镀膜于50%穿透率的波长的差值可以为20nm以上。如此,通过长波长吸收材料和/或短波长吸收材料与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最佳配置设计,可以完整克服大角度入射光的漏光问题。
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可以较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靠近物侧。如此,通过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和/或短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较靠近物侧的设计,使包含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先吸收欲滤除波长的光线,在剩余波长的光线到达红外线滤除镀膜时,即可减少大角度光学镜片表面的反射光线强度,以克服漏光与提升影像质量。
光学镜头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LWdT5,其可以满足条件:600nm≤LWdT5≤700nm。如此,可以控制所需的穿透光线的波长范围,避免近红外线干扰成像,并通过配置光学镜头的最佳穿透率,以提升整体影像质量。再者,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610nm≤LWdT5≤660nm;620nm≤LWdT5≤650nm;625nm≤LWdT5≤645nm;或630nm≤LWdT5≤640nm。
所述至少三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可以包含一短波长吸收材料。如此,通过消除具有高能量的短波长光线,可以延长光学镜片的耐用性,并进一步减少紫边等影像缺陷问题。
光学镜头在短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正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SWuT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70nm≤SWuT5≤450nm;380nm≤SWuT5≤440nm;390nm≤SWuT5≤430nm;400nm≤SWuT5≤430nm;或415nm≤SWuT5≤430nm。如此,可以控制所需的穿透光线的波长范围,使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影像质量与耐用性。
光学镜头于波长350nm–4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354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3540≤30%;T3540≤25%;T3540≤20%;T3540≤15%;或0%<T3540≤10%。如此,可以使光学镜头具有良好耐用性。
光学镜头于波长400nm–5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405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50%≤T4050≤90%;60%≤T4050≤85%;或65%≤T4050≤80%。如此,较佳的穿透率使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影像质量与耐用性。
光学镜头于波长650nm–7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657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6570≤80%;T6570≤50%;T6570≤30%;5%≤T6570≤25%;或0%<T6570≤20%。如此,可以减少长波长红光干扰,以获得良好影像质量。
光学镜头于波长350nm的穿透率为T3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35≤5%;T35≤4%;T35≤3%;T35≤2%;或0%<T35≤1%。
光学镜头于波长400nm的穿透率为T4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40≤60%;10%≤T40≤50%;10%≤T40≤40%;或20%≤T40≤30%。
光学镜头于波长550nm的穿透率为T5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75%≤T55;80%≤T55;85%≤T55;或90%≤T55<100%。
光学镜头于波长600nm的穿透率为T6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70%≤T60;75%≤T60;77%≤T60;或80%≤T60<100%。
光学镜头于波长630nm的穿透率为T63,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20%≤T63≤80%;30%≤T63≤70%;40%≤T63≤70%;或50%≤T63≤60%。
光学镜头于波长640nm的穿透率为T64,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20%≤T64≤80%;30%≤T64≤70%;40%≤T64≤60%;或40%≤T64≤50%。
光学镜头于波长650nm的穿透率为T6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20%≤T65≤70%;25%≤T65≤60%;30%≤T65≤50%;或35%≤T65≤45%。
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的穿透率为T7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70≤5%;T70≤4%;T70≤3%;T70≤2%;或0%<T70≤1%。
光学镜头于波长850nm的穿透率为T8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T85≤5%;T85≤4%;T85≤3%;T85≤2%;或0%<T85≤1%。
本揭示内容在塑胶光学镜片表面具有干涉型的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交替的红外线滤除镀膜,红外线滤除镀膜所使用的高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大于2.0,较佳选择为TiO2(NH=2.6142),所使用的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小于1.8,较佳选择为SiO2(NL=1.4585)。
靠近塑胶光学镜片表面的第一层镀膜材料可为TiO2、AlN或Al2O3,可以强化材料与光学镜片之间的附着性,以避免红外线滤除镀膜脱落,达到保护光学镜片表面的效果,有效强化光学镜片的环境耐候性。
镀膜材料(于波长587.6nm时的折射率)可为SiO2(1.4585)、Al2O3(1.7682)、Nb2O5(2.3403)、TiO2(2.6142)、ZrO2(2.1588)、HfO2(1.8935)、ZnO(1.9269)、Sc2O3(1.9872)、Ta2O5(2.1306)、MgF2(1.3777)、ZnS(2.2719)、Si3N4(2.0381)、AlN(2.0294)和/或TiN(3.1307)。
红外线滤除镀膜为干涉作用的滤除原理(反射式),红外线滤除镀膜是在塑胶光学镜片表面上制镀多层薄膜,可使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如蒸发沉积或溅射沉积等,或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如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微波电浆辅助化学气相沉积、电浆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或原子层沉积法等。
本揭示内容的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Lens with LW Absorber)是采用吸收式原理。长波长吸收材料与塑胶光学镜片的材料混合且均匀分布其中,长波长吸收材料须能承受射出成型过程的高温且不会裂解,以维持应有的长波长吸收效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具有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其具有消除反射漏光的效果,可以维持色均匀度比(R/G比及B/G比),使光学镜头具有优异成像质量。
本揭示内容是在塑胶光学镜片添加长波长吸收材料(LA1、LA2、LA3、LA4、LA5、LA6、LA7),上述材料各具有特定的50%穿透率的波长范围,可配合红外线滤除镀膜的50%穿透率的波长范围进行组合配置,以获得最佳的滤除效果。
长波长吸收材料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LWdT5,其可以满足下列表一的条件: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111
本揭示内容的包含短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Lens with SW Absorber)是采用吸收式原理。短波长吸收材料与塑胶光学镜片的材料混合且均匀分布其中,短波长吸收材料须能承受射出成型过程的高温且不会裂解,以维持应有的短波长吸收效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具有包含短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其具有消除反射漏光的效果,可以维持色均匀度比(R/G比及B/G比)与提升光学镜片的环境耐受性,使光学镜头具有优异成像质量。
本揭示内容是在塑胶光学镜片添加短波长吸收材料(SA1、SA2、SA3、SA4、SA5、SA6、SA7),上述材料各具有特定的50%穿透率的波长范围,可配合红外线滤除镀膜的50%穿透率的波长范围进行组合配置,以获得最佳的滤除效果。
短波长吸收材料在短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正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SWuT5,其可以满足下列表二的条件: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121
本揭示内容的全视场意指由中心视场(0Field)至最大像高视场(1.0Field)的范围,全视场范围涵盖各光学镜片表面的光学有效区域。
本揭示内容的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计算方式,是将中心视场(0F)至最大像高视场(1.0F)以每0.02切分,等同有51个视场的数据,再计算每一视场主光线通过光学镜片的光程与光学镜片中心厚度的比值,再将所述视场主光线光程比进行平均值计算与标准差计算。
光学镜片表面的切线斜率是在光轴为水平方向的状态下进行计算,切线斜率在近光轴处为无限大(Infinity、INF、∞)。
本揭示内容所定义的长波长范围是500nm以上的区域,短波长范围是500nm以下的区域。
本揭示内容的LWdT5及SWuT5为包含穿透率50%的波长的区间范围。
本揭示内容的穿透率数据可为单一光学镜片的量测数据,亦可为光学镜片组成光学镜头后的量测数据。如果包含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为不同片光学镜片时,则以光学镜头量测的穿透率数据为主。
本揭示内容的穿透率数据皆以0度入射角的穿透率数据作为比较基准。
塑胶光学镜片因厚度与高温导致面形变化误差过大,当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膜层数越多,则温度影响面形精度的状况越明显。通过镜片补正技术,能有效解决塑胶光学镜片表面镀膜时的温度效应问题,有助于维持光学镜片的镀膜完整性与塑胶光学镜片的高精度,为达成高质量成像镜头的关键技术。
镜片补正技术可为应用模流(Moldflow)分析方法、曲线拟合函数方法或波前误差方法等,但不以此为限。其中模流分析方法是通过模流分析找出光学镜片表面于Z轴收缩的立体轮廓节点,转成非球面曲线后再与原始曲线比较差异,同时考虑材料收缩率与面形变形趋势计算得到补正值。其中曲线拟合函数方法是通过量测元件表面轮廓误差,以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后并配合最佳化算法将拟合曲线逼近量测点得到补正值。函数可以是指数(Exponential)或多项式(Polynomial)等,算法可以是高斯牛顿法(Gauss Newton)、单形算法(Simplex Algorithm)或最大陡降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等。其中波前误差方法是通过干涉仪量测光学系统波前误差(成像误差)数据,以原始设计值波前误差综合分析制造组装所产生的波前误差,再经光学软件优化得到补正值。
本揭示内容在塑胶光学镜片表面具有干涉型的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交替的红外线滤除镀膜,其配置在具有最佳镀膜配置主因子(FC)的光学镜片表面,使光学镜片具有优异的镀膜均匀性、低杂光反射现象与均匀的滤除效果。
本揭示内容通过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FA)来决定最适合添加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使吸收材料均匀混合于光学镜片中,且包含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在全视场范围内皆具有高均匀度的特定波段吸收效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须通过红外线滤除镀膜、长波长吸收材料与短波长吸收材料的组合配置,并以多项因子参数对光学镜片进行评价,在镀膜评价(Coating Evaluationby FC)与吸收评价(Absorbing Evaluation by FA)的双因子共同评价下作出最佳设计。
本揭示内容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光学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还可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以及一平板玻璃,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且平板玻璃设置于电子感光元件的一表面。
由于传统光线角度过大时,会导致光线无法顺利入射电子感光元件,或造成像素错位响应而产生色偏并降低成像质量,本揭示内容通过将平板玻璃设置在电子感光元件的表面,经平板玻璃折射后降低入射角而使光线顺利入射于电子感光元件,提升大主光线角度光学系统的应用范围,并具有降低主光线角度、减少后焦长、缩减光学镜头总长、缩小最大像高与简化制程等效果。
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的一表面的角度为CRAg,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度≤CRAg。借此,本揭示内容的设计特别适合应用在CRAg角度大于40度的大主光线角的光学系统,可以克服光学系统主光线角度设计的应用上限。
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可以具有一长波长吸收材料,借此,平板玻璃表面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可强化吸收效果,并适合大主光线角度的光学系统应用。
平板玻璃的至少一表面可以具有一抗反射镀膜,抗反射镀膜可以具有一次波长微结构,借此,具有次波长微结构的抗反射镀膜可以产生广域波长范围的抗反射效果,避免大角度光线的偏移漏光问题。
平板玻璃的像侧表面可以具有一长波长吸收材料,借此,可以减少元件数量与降低制程复杂度。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在波长1050nm的穿透率可以小于在波长500nm的穿透率,且光学镜头还可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本揭示内容通过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设计,达到完整消除近红外光的漏光问题干扰,有效避免色偏与提升整体成像质量。
本揭示内容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镜头,其包含至少一光学镜片以及至少一光学元件。所述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光学元件位于光学镜片的像侧,所述光学元件中至少一光学元件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0度;80%≤T5060;以及T70100≤10%。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元件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进而可减少元件数量、增加长波长滤除效果与降低制程复杂度。
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元件可为一微透镜,且微透镜的表面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
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元件可为一彩色滤光片,且彩色滤光片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
所述至少一光学镜片可以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
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元件可为一平板玻璃,且平板玻璃的至少一表面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
本揭示内容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为一移动装置且包含前述的光学镜头或取像装置。本揭示内容的电子装置亦可为车用装置、航空装置或监视装置等,且不以此为限。
根据上述说明,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五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及光学镜片L5。所述五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五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全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FOV=80度。
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为R1,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R1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31.09度。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为R2,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8.30度。
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1.82。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4.98。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0.96。
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41.66。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309.60。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4.11。
光学镜片L1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其满足下列条件:CPavg=1.04。光学镜片L1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其满足下列条件:FA=2.92。
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为R1,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5.11度。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为R2,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R2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8.20度。
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8.48。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95.24。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2.91。
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4.13。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47.62。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2.29。
光学镜片L2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其满足下列条件:CPavg=1.05。光学镜片L2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其满足下列条件:FA=2.64。
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为R1,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35.90度。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为R2,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0.07度。
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1.51。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6.48。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0.99。
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2.66。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33.16。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1.95。
光学镜片L3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其满足下列条件:CPavg=1.06。光学镜片L3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其满足下列条件:FA=2.60。
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为R1,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8.55度。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为R2,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2.46度。
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1.92。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7.93。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1.18。
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0.98。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3.53。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0.54。
光学镜片L4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其满足下列条件:CPavg=0.78。光学镜片L4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其满足下列条件:FA=1.51。
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为R1,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R1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48.49度。光学镜片L5的像侧表面为R2,全视场主光线于光学镜片L5的像侧表面R2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AICmax=20.40度。
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0.63。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8.03。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R1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0.70。
光学镜片L5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其满足下列条件:Fc1=0.76。光学镜片L5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其满足下列条件:Fc2=4.11。光学镜片L5的像侧表面R2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其满足下列条件:FC=0.49。
光学镜片L5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其满足下列条件:CPavg=1.79。光学镜片L5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其满足下列条件:FA=0.38。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三、表四及表五。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18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19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0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0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03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11
其中,各光学镜片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各光学镜片表面上与光轴交点间水平位移的最大值为SAGmax,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平均值为SPavg,各光学镜片表面于光学有效径范围内的切线斜率的最小值为SPmin,各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标准差为CPst。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六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光学镜片L5及光学镜片L6。所述六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六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六、表七及表八。各表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1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2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3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3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4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51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六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光学镜片L5及光学镜片L6。其中,光学镜片L1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L1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L1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其中,光学镜片L1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L1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九、表十及表十一。各表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5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6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7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7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8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9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92
请一并参照图1及下表十二,图1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片L1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其中入射至光学镜片L1的光线入射角角度分别为0度及30度,且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穿透率已列于表十二。其中,光学镜片L1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LWdT5,其满足下列条件:600nm≤LWdT5≤700nm,光学镜片L1在短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正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SWuT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70nm≤SWuT5≤450nm。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293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01
请一并参照图2及下表十三,图2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其中入射至光学镜头的光线入射角角度分别为0度及30度,且不同波长的光线的穿透率已列于表十三。其中,光学镜头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LWdT5,其满足下列条件:600nm≤LWdT5≤700nm,光学镜头在短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正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SWuT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70nm≤SWuT5≤450nm。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0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11
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片L1的镀膜设计已列于下表十四。其中,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层数为tLs,其满足下列条件:40<tLs≤80,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膜厚为tTk,其满足下列条件:4000nm<tTk≤10000nm。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1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2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31
再者,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为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图,图3B为比较例的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图,其中,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不包含红外线滤除蓝玻璃,而比较例的光学镜头包含红外线滤除蓝玻璃。由图3A及图3B的右上角可以看出,比较例的光学镜头产生明显的杂光斑点,而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则无,代表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可以有效解决严重强光反射现象所导致的杂散光缺陷。
此外,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IMGH)处的平均R/G比为0.98,第三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处的平均B/G比为1.03,比较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处的平均R/G比为0.97,比较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处的平均B/G比为1.02。
<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七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光学镜片L5、光学镜片L6及光学镜片L7。所述七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七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第四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十五、表十六及表十七。各表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4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5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6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6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7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8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82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八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光学镜片L5、光学镜片L6、光学镜片L7及光学镜片L8。所述八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八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第五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十八、表十九及表二十。各表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39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0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1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1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2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3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32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含九光学镜片,由物侧至像侧分别为光学镜片L1、光学镜片L2、光学镜片L3、光学镜片L4、光学镜片L5、光学镜片L6、光学镜片L7、光学镜片L8及光学镜片L9。所述九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且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所述九光学镜片中至少一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第六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所包含的各光学镜片的详细参数大小已列于下表二十一、表二十二及表二十三。各表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4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5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6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6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7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8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82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所述主光线定义为通过光学系统光圈(Aperture stop)中心的光线。
本揭示内容仅以第三实施例进行完整示范,相同或再优化的镀膜设计、膜层配置、膜厚配置和/或吸收材料配置皆可比照应用在其他实施例,以达到同等优异的结果,例如达到同等优异的穿透率、影像质量与色均匀度等。
<第七实施例至第二十实施例>
第七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各自包含七光学镜片,分别为第一光学镜片L1、第二光学镜片L2、第三光学镜片L3、第四光学镜片L4、第五光学镜片L5、第六光学镜片L6及第七光学镜片L7,且各光学镜片分别具有一物侧表面R1及一像侧表面R2。
第七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配置方式已列于下表二十四,其中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元件表面(成像面)的角度为CRA,且符号“*”代表所列的光学镜片或光学镜片表面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或红外线滤除镀膜。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49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01
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表面的角度为43度,第七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为七光学镜片的光学系统,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入聚合物(Polymer)后,依需求设置于光学镜头像侧端的光学元件表面或混制,如平板玻璃表面的聚合物层、多个平板玻璃间的聚合物层、微透镜表面的聚合物层、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间的聚合物层或混制于彩色滤光片内。依本揭示内容的因子分析评估结果,红外线滤除镀膜可选择设置于第一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第二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或第三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以及其组合。
第九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表面的角度为41度,第九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为七光学镜片的光学系统,依本揭示内容的因子分析评估结果,长波长吸收材料可选择添加于第一光学镜片L1、第三光学镜片L3、第四光学镜片L4、第五光学镜片L5或第七光学镜片L7以及其组合。依本揭示内容的因子分析评估结果,红外线滤除镀膜可选择设置于第一光学镜片L1的物侧表面R1、第一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第二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第三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第四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或第四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以及其组合。
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八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各自包含八光学镜片,分别为第一光学镜片L1、第二光学镜片L2、第三光学镜片L3、第四光学镜片L4、第五光学镜片L5、第六光学镜片L6、第七光学镜片L7及第八光学镜片L8,且各光学镜片分别具有一物侧表面R1及一像侧表面R2。
第十二实施例至第十八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配置方式已列于下表二十五,且表二十五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七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0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1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21
第十九实施例及第二十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各自包含九光学镜片,分别为第一光学镜片L1、第二光学镜片L2、第三光学镜片L3、第四光学镜片L4、第五光学镜片L5、第六光学镜片L6、第七光学镜片L7、第八光学镜片L8及第九光学镜片L9,且各光学镜片分别具有一物侧表面R1及一像侧表面R2。
第十九实施例及第二十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配置方式已列于下表二十六,且表二十六的参数定义皆与第七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22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31
第十九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表面的角度为41度,第十九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为九光学镜片的光学系统,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入聚合物(Polymer)后,依需求设置于光学镜头像侧端的光学元件表面或混制,如平板玻璃表面的聚合物层、多个平板玻璃间的聚合物层、微透镜表面的聚合物层、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间的聚合物层或混制于彩色滤光片内。依本揭示内容的因子分析评估结果,红外线滤除镀膜可选择设置于第一光学镜片L1的像侧表面R2、第二光学镜片L2的物侧表面R1、第二光学镜片L2的像侧表面R2、第三光学镜片L3的物侧表面R1、第三光学镜片L3的像侧表面R2、第四光学镜片L4的物侧表面R1、第四光学镜片L4的像侧表面R2或第五光学镜片L5的物侧表面R1以及其组合。
请参照图4,图4为传统光学镜头与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且图4上半部为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下半部为传统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传统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光学系统110、一平板玻璃130b及一电子感光元件150b,平板玻璃130b的物侧表面具有一抗反射镀膜120b。详言之,传统光学镜头的平板玻璃130b设置方式为平板玻璃130b与电子感光元件150b的一表面140b(成像面)间有一空气间距,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130b的表面的角度为α(即CRAg),当主光线经平板玻璃130b折射后会变成角度较小的β,而主光线出射于平板玻璃130b再经空气折射后会变回原有角度α(即CRA),当主光线角过大时会导致光线无法顺利入射电子感光元件150b,或造成像素错位响应而产生色偏而降低成像质量。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可以依序包含一光学系统110、一平板玻璃130a及一电子感光元件150a,平板玻璃130a的物侧表面具有一抗反射镀膜120a。详言之,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平板玻璃130a设置方式为平板玻璃130a直接设置于电子感光元件150a的一表面140a,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平板玻璃130a的表面的角度为α(即CRAg),当主光线经平板玻璃130a折射后会变成角度β,因平板玻璃130a与电子感光元件150a表面140a间无空气间距,主光线得以用较小的角度β(即CRA)直接入射于电子感光元件150a,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设计可有效避免传统大角度光线无法成像与色偏的问题,并具有降低主光线角度、减少后焦长、缩减光学镜头总长度、缩小最大像高与制程简化等优势。
<第二十一实施例至第二十四实施例>
本揭示内容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或光学元件可另添加具有850nm–1200nm波长范围的长波长吸收材料(LA8),其吸收波峰约为1050nm,以提升红外线的完整滤除效果,且此长波长吸收材料在穿透率为50%(T50)的波长可介于900nm至1000nm间。本揭示内容中长波长吸收材料的使用浓度可介于0%~1.0%、0%~0.5%、0%~0.25%、0%~0.10%、0%~0.05%、0%~0.025%或0%~0.01%。
请一并参照图5,图5为第二十一实施例至第二十四实施例的光学镜片的穿透率与波长的关系图。第二十一实施例至第二十四实施例为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LA8的光学镜片,其于不同波长下的穿透率数据已列于下表二十七。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4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51
本揭示内容第二十一实施例的光学镜片在8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8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8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5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9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5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9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0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5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10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0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5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0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45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11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11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11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11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在12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00nm的穿透率、在12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550nm的穿透率、在12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00nm的穿透率、在12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650nm的穿透率、在1200nm的穿透率小于在700nm的穿透率。
光学镜片于波长400nm–7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407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5%≤T4070;60%≤T4070<100%;70%≤T4070≤99%;75%≤T4070≤99%;或80%≤T407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5%≤T5060;60%≤T5060<100%;70%≤T5060≤99%;75%≤T5060≤99%;或80%≤T506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700nm–8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8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5%≤T7080;60%≤T7080<100%;70%≤T7080≤99%;75%≤T7080≤99%;或80%≤T708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900nm–12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9012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90120<100%;0%≤T90120≤95%;或5%≤T9012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950nm–11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9511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95110<100%;0%≤T95110≤95%;或5%≤T9511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000nm–11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10011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00110<100%;0%≤T100110≤95%;或5%≤T10011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400nm的穿透率为T4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10%≤T40<100%;70%≤T40≤99%;75%≤T40≤99%;或80%≤T4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450nm的穿透率为T4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T45<100%;70%≤T45≤99%;75%≤T45≤99%;或80%≤T45≤95%。
光学镜片于波长500nm的穿透率为T5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20%≤T50<100%;70%≤T50≤99%;75%≤T50≤99%;或80%≤T5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550nm的穿透率为T5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30%≤T55<100%;70%≤T55≤99%;75%≤T55≤99%;或80%≤T55≤95%。
光学镜片于波长600nm的穿透率为T6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T60<100%;70%≤T60≤99%;75%≤T60≤99%;或80%≤T6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650nm的穿透率为T6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T65<100%;70%≤T65≤99%;75%≤T65≤99%;或80%≤T65≤95%。
光学镜片于波长700nm的穿透率为T7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40%≤T70<100%;70%≤T70≤99%;75%≤T70≤99%;或80%≤T70≤95%。
光学镜片于波长800nm的穿透率为T8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80<100%;0%≤T80≤95%;或5%≤T8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850nm的穿透率为T8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85<100%;0%≤T85≤95%;或5%≤T85≤90%。
光学镜片于波长900nm的穿透率为T9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90<100%;0%≤T90≤95%;或5%≤T9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950nm的穿透率为T9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95<100%;0%≤T95≤95%;或5%≤T95≤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000nm的穿透率为T10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00<100%;0%≤T100≤95%;或5%≤T10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050nm的穿透率为T10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05<100%;0%≤T105≤95%;或5%≤T105≤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100nm的穿透率为T11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10<100%;0%≤T110≤95%;或5%≤T110≤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150nm的穿透率为T115,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15<100%;0%≤T115≤95%;或5%≤T115≤90%。
光学镜片于波长1200nm的穿透率为T120,其可以满足下列条件:0%≤T120<100%;0%≤T120≤95%;或5%≤T120≤90%。
下表二十八为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以及具有包含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与包含长波长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的光学镜头于波长600nm~1200nm的穿透率量测数据。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8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59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60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611
Figure BDA0003371565510000621
本揭示内容所述穿透率为量测光学镜片群组的穿透率,或进一步包含光学元件的穿透率,光学镜片的表面可进一步设置抗反射镀膜,如高低折射率膜层或次波长微结构膜层或及其组合。
本揭示内容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的全视场范围内的入射光角度的最佳设计,通过分析主光线在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在最佳的光学镜片表面配置特定的波长滤除镀膜,并在最佳的光学镜片添加长波长吸收材料,有助于解决已知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的光学镜片的漏光问题。再者,更直接减除蓝玻璃元件,促进光学镜头的微型化,不仅降低光学镜头的制造成本,更无玻璃元件碎裂、损坏等问题。本揭示内容透过决定最适合配置镀膜的光学镜片表面的技术,不仅可以获得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最佳制作效果,在最均匀的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条件下,发挥应有滤除效果与减少强光反射问题,有效提升整体光学镜头的影像质量。本揭示内容通过控制光学镜片表面面形的细微变化,有助于解决严重强光反射现象所导致的杂散光缺陷。本揭示内容进一步通过分析各光学镜片的最佳光程数据,得到最有利的吸收材料添加因子,有效解决大角度入射光的偏移漏光缺陷。
本揭示内容的滤除镀膜亦可额外制作在其他元件表面上,如平板玻璃、保护玻璃、塑胶平板、玻璃平板或反射元件等,其他元件表面上的滤除镀膜具补强不足波段的完整滤除效果,因此光学镜片表面制作的镀膜可负责滤除特定波长区域,以减少膜层数量与厚度,在配置具吸收材料的光学镜片后,通过组合多元件的各自滤除效果以达成完整所需的滤除效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可通过设计平板玻璃设置于电子感光元件的表面(光学镜头的成像面),结合光学镜片中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与红外线滤除镀膜制作于光学镜片表面的组合方式,有助于光学镜头降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于电子感光元件的角度,达到缩减后焦长与总长效果;为达到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表面的折射率接近或相同,可在电子感光元件与平板玻璃间设置高分子聚合物,使其折射率与平板玻璃折射率接近或相同,因此可让光线未经折射而直接穿过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的界面,避免再次折射而导致入射角度变大。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可具有空气层或不具有空气层,当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为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具有空气层的光学系统设计,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抗反射镀膜;当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为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不具有空气层的光学系统设计,可在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制作抗反射镀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或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如平板玻璃(Cover glass)、微透镜(Micro lens)、蓝玻璃(Blue glass)与滤光元件(Filter,Colorfilter)等具有可见光穿透特性,在光学元件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可具有抗反射镀膜,抗反射镀膜包含至少一膜层,如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交替组成,或由次波长微结构组成,或由高折射率膜层与次波长微结构共同组成,或由低折射率膜层与次波长微结构共同组成,或由高折射率膜层、低折射率膜层与次波长微结构共同组成。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抗反射镀膜于外侧(邻近空气)可具有次波长微结构,且材质可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抗反射镀膜的次波长微结构包含多个孔洞,且邻近抗反射镀膜外侧的孔洞的尺寸大于邻近抗反射镀膜内侧的孔洞的尺寸。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抗反射镀膜于内侧(邻近基材)可具有其他膜层,如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或光学元件,如平板玻璃、微透镜、蓝玻璃与滤光元件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可具有红外线滤除镀膜,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至少一膜层,如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交替组成。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的高折射率膜层与低折射率膜层,高折射率膜层的材料折射率可大于1.80,低折射率膜层的材料折射率可小于1.80,如抗反射镀膜材料(于波长587.6nm时的折射率)可为:MgF2(1.37)、SiO2(1.45)、Al2O3(1.76)、HfO2(1.89)、ZnO(1.92)、Sc2O3(1.98)、AlN(2.02)、Si3N4(2.03)、Ta2O5(2.13)、ZrO2(2.15)、ZnS(2.27)、Nb2O5(2.34)、TiO2(2.61)或TiN(3.13)。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进一步可设计电子感光元件的物侧具有蓝玻璃。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的光学镜片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进一步可设计电子感光元件的物侧具有平板玻璃,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抗反射镀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通过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将聚合物设置在平板玻璃的表面,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进一步可设计多个平板玻璃间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再进一步可设计平板玻璃表面具有抗反射镀膜。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可具有空气层或不具有空气层,当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为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具有空气层的光学系统设计,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设计长波长吸收材料膜层,进一步可设计平板玻璃表面具有抗反射镀膜。当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为平板玻璃与电子感光元件间不具有空气层的光学系统设计,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设计长波长吸收材料膜层,进一步可设计平板玻璃表面具有抗反射镀膜。
根据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长波长吸收材料与聚合物混合,且聚合物混合物设置在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或二表面上。聚合物混合物在光学镜片表面的涂层技术可以是物理涂层工艺、喷涂或其他涂层工艺。例如,其他涂层工艺可以是旋涂、浸涂、喷漆、热喷涂、喷墨印刷、朗缪尔-布洛杰特(Langmuir-Blodgett)法等。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至少一膜层,其可以是聚合物混合物的红外线滤除膜层。进一步地,光学镜头还可以设计为平板玻璃设置在电子感光元件的物侧。可在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或二表面上制造抗反射镀膜。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微透镜的表面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如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并将聚合物设置在微透镜的表面,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或两表面皆可制作红外线滤除镀膜,进一步可设计电子感光元件的表面具有平板玻璃,以有效保护电子感光元件。
本揭示内容的光学镜头中微透镜的物侧可具有长波长吸收材料,通过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入高分子聚合物,将聚合物设置在微透镜与彩色滤光片间做为连结层,或将长波长吸收材料混合设置在彩色滤光片中,进一步可选择皆设置在红色、绿色与蓝色滤光片部分,或亦可仅选择设置在红色滤光片部分。
本揭示内容所述滤光元件为可滤除特定波长范围光线的光学元件,如组成电子感光元件一部分的彩色滤光片、红外线滤除元件、蓝玻璃、窄波长滤除元件、短波长滤除元件或长波长滤除元件等。
虽然本揭示内容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示内容,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组合、排列、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8)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包含:
至少三光学镜片;
其中,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该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该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该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
其中,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且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
其中,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该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该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
AICmax≤40度;
80%≤T5060;以及
T7010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主因子为FC,且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满足下列条件:
0.96≤F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一因子为Fc1,且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满足下列条件:
1.82≤Fc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镀膜配置第二因子为Fc2,且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的至少一表面满足下列条件:
4.98≤Fc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于离轴处无反曲点或临界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层数为tLs,其满足下列条件:
40<tLs≤8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总膜厚为tTk,其满足下列条件:
4000nm<tTk≤10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为一种补正镜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的全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60度≤FOV≤20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学镜片的吸收材料配置主因子为FA,且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镜片满足下列条件:
2.31≤F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各该光学镜片于全视场主光线光程比的平均值为CPavg,且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镜片满足下列条件:
0.9≤CPavg≤1.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长波长吸收材料于50%穿透率的波长小于该红外线滤除镀膜于50%穿透率的波长,且该长波长吸收材料于50%穿透率的波长与该红外线滤除镀膜于50%穿透率的波长的差值为20nm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镜片较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靠近物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在长波长区域且波长与穿透率呈负相关的趋势中达到50%穿透率的波长为LWdT5,其满足下列条件:
600nm≤LWdT5≤700nm。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包含一短波长吸收材料。
16.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取像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17.一种电子装置,是为一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取像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以及
一平板玻璃,其设置于该电子感光元件的一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于最大像高视场处的主光线入射该平板玻璃的一表面的角度为CRAg,其满足下列条件:
40度≤CRAg。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平板玻璃的物侧表面具有一长波长吸收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平板玻璃的至少一表面具有一抗反射镀膜,该抗反射镀膜具有一次波长微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平板玻璃的像侧表面具有一长波长吸收材料。
23.一种电子装置,是为一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镜头。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中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镜片在波长1050nm的穿透率小于在波长500nm的穿透率,且该光学镜头还包含:
一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光学镜头的一成像面。
25.一种电子装置,是为一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学镜头。
26.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包含:
至少一光学镜片;以及
至少一光学元件;
其中,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该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该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的其中一表面,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该红外线滤除镀膜具有至少二种不同的折射率;
其中,该光学元件位于该光学镜片的像侧,至少一该光学元件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
其中,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该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该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
AICmax≤40度;
80%≤T5060;以及
T70100≤10%。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元件为一微透镜,且该微透镜的表面具有该长波长吸收材料。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元件为一彩色滤光片,且该彩色滤光片具有该长波长吸收材料。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具有该长波长吸收材料。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该长波长吸收材料的该光学元件为一平板玻璃,且该平板玻璃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该长波长吸收材料。
31.一种电子装置,是为一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镜头。
32.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镜头包含:
至少一光学镜片;以及
至少一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一抗反射镀膜,且该抗反射镀膜位于该光学元件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
其中,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包含一红外线滤除镀膜,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由一塑胶材料所制成,该红外线滤除镀膜位于该光学镜片的物侧表面或像侧表面,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为非球面;
其中,该光学镜头于波长500nm–6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5060,该光学镜头于波长700nm–1000nm的平均穿透率为T70100,其满足下列条件:
80%≤T5060;以及
T70100≤10%。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镀膜包含至少一高折射率膜层与至少一低折射率膜层交替堆叠。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镀膜还具有一次波长微结构。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抗反射镀膜具有一次波长微结构,该次波长微结构包含多个孔洞,且邻近该抗反射镀膜外侧的所述孔洞的尺寸大于邻近该抗反射镀膜内侧的所述孔洞的尺寸。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元件位于该光学镜片的像侧,且至少一该光学元件包含一长波长吸收材料。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光学镜片具有一长波长吸收材料。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全视场主光线于包含该红外线滤除镀膜的该光学镜片表面的入射角最大值为AICmax,其满足下列条件:
AICmax≤40度。
CN202111402486.8A 2020-11-25 2021-11-24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45455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18030P 2020-11-25 2020-11-25
US63/118,030 2020-11-25
TW110137381A TWI817205B (zh) 2020-11-25 2021-10-07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110137381 2021-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5592A true CN114545592A (zh) 2022-05-27

Family

ID=7885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2486.8A Pending CN114545592A (zh) 2020-11-25 2021-11-24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3710A1 (zh)
EP (1) EP4006595A1 (zh)
CN (1) CN114545592A (zh)
BR (1) BR102021023655A2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367A (ja) * 2000-05-02 2001-11-13 Asahi Optical Co Ltd 広帯域レーザ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内視鏡装置
US20060291061A1 (en) * 2004-08-12 2006-12-28 Noriyuki Iyama Optical filt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lter,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8008479A (zh) * 2017-12-20 2018-05-08 无锡奥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角度入射无半波孔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膜系设计方法
JP2019012121A (ja) * 2017-06-29 2019-01-24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0361831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8839B (zh) * 2009-09-24 2013-12-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近紅外線取像透鏡組
TW201403143A (zh) * 2012-07-11 2014-01-16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鏡頭
WO2015111316A1 (ja) * 2014-01-24 2015-07-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4367A (ja) * 2000-05-02 2001-11-13 Asahi Optical Co Ltd 広帯域レーザ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内視鏡装置
US20060291061A1 (en) * 2004-08-12 2006-12-28 Noriyuki Iyama Optical filt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lter,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19012121A (ja) * 2017-06-29 2019-01-24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8008479A (zh) * 2017-12-20 2018-05-08 无锡奥芬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角度入射无半波孔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膜系设计方法
CN110361831A (zh) * 2018-04-11 2019-10-2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63710A1 (en) 2022-05-26
EP4006595A1 (en) 2022-06-01
BR102021023655A2 (pt)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6421B (zh) 红外线截止滤波器以及摄像光学系统
CN111164469B (zh) 滤光器和摄像装置
CN111226146B (zh) 滤光器和摄像装置
US20070177280A1 (en) Image pickup system
US20240061150A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545592A (zh)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0119590U (zh) 镀膜镜片及光学成像装置
CN216526487U (zh)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164468B (zh) 滤光器和摄像装置
TWI817205B (zh)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82704B (zh)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063249B (zh)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769862B (zh)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17506245U (zh) 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US11703660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3946063B (zh) 一种夜间驾驶镜的制造工艺
CN210720787U (zh) 遮光隔圈、成像镜头组、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