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43426B -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43426B
CN114543426B CN202011349833.0A CN202011349833A CN114543426B CN 114543426 B CN114543426 B CN 114543426B CN 202011349833 A CN202011349833 A CN 202011349833A CN 114543426 B CN114543426 B CN 1145434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air duct
duct assembly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98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43426A (zh
Inventor
李同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98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434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43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3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43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434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至少两个风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位置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不完全相同,且每一风门按照设定打开或者关闭;其中,所述风道靠近所述至少两个风门位置处包括缩颈部。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可以使得风道内的气流的均匀性较好。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冰箱等制冷设备通常采用风冷设计,风冷冰箱的原理是利用冷空气循环进行制冷。具体地,高温空气流经过内置的换热器时,由于空气温度高、换热器温度低,两者直接发生热交换,空气的温度就会降低而形成冷空气,冷空气被吹入冰箱,进而对冰箱中存放的物品进行制冷。
然而,目前采用风冷设计的冰箱,一个风道可能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风门,由于每个风门开合程度不同,风道内的气流可能仅沿风道的一侧流动,其均匀性较差,进而使同一个制冷间室内的温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和制冷设备,以解决风道内的气流均匀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至少两个风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位置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不完全相同,且每一风门按照设定打开或者关闭;其中,所述风道靠近所述至少两个风门位置处包括缩颈部。
其中,所述风道还包括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一段部以及连通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段部,所述缩颈部位于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之间;其中,所述缩颈部的任意位置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部及所述第二段部的任意位置的内径。
其中,所述缩颈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段部和/或所述第二段部连接所述缩颈部的部位沿着远离所述缩颈部的方向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
其中,所述第一段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缩颈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段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段部、所述缩颈部以及所述第二段部之间圆滑连接。
其中,所述缩颈部呈喇叭状,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沿着远离所述缩颈部的方向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
其中,在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上,所述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对称轴,所述风道关于所述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
其中,每一所述风门的出风面积可调,所述缩颈部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多个风门中最小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的60%,且小于等于所有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之和的90%。
其中,还包括:导流板,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导流板可在所述风道内运动;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驱动件,与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按照预设流过所述导流板两侧的出风量来驱动所述导流板运动。
其中,所述多个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且所述第一风门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风门的出风面积,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流板向靠近所述第一风门的方向运动。
其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筋,位于所述缩颈部内,且所述导向筋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的对称轴设置。
其中,所述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和第二风道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和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之间的泡层,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泡层内。
其中,所述风道组件包含多个所述出风口,且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所述缩颈部位于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风道组件。
其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制冷间室,所述风道组件的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制冷间室。
其中,所述制冷间室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冷空间,每一所述制冷空间可连通多个所述出风口。
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风道组件内的风道包括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缩颈部,从进风口处的至少两个风门进入的气流会先经缩颈部约束后再分散,并流动至出风口后排出。经约束后再分散的气流的均匀性较好,进而可以使得与出风口连通的同一个制冷间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风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制冷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风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风道组件10包括基体100以及至少两个风门(例如,图1中标记为A、B的位置)。具体地,该基体100的内部设置有进风口1000、出风口1002以及风道1004。该风道1004连通进风口1000和出风口1002,气流(例如,冷风气流等)从进风口1000进入风道1004内,然后经出风口1002流出。至少两个风门设置于进风口1000位置处,且至少两个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即风门全开时的出风面积)不完全相同,并且,每一个风门可以按照设定打开或者关闭,且打开时每一个风门的出风面积可调,例如上述所说的风门根据设定全开、半开、全关、开三分之一等等。其中,位于进风口1000和出风口1002之间且靠近至少两个风门位置处的风道1004包括缩颈部10040。由于缩颈部10040的设置,从进风口1000处的至少两个风门进入的气流会先经缩颈部10040约束后再分散,并流动至出风口1002后排出。经约束后再分散的气流的均匀性较好,进而可以使得与出风口1002连通的同一个制冷间室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基体100可以设置有多个风门安装部,每个风门安装部可以对应设置一个风门。上述风门可以为电动风门等,每个风门可以根据设定打开(例如,全开、半开等)或关闭。通过多个风门之间的组合可以拓宽温区,即增大与该风道连通的制冷间室的储藏温度区间范围。上述至少两个风门根据其最大出风面积不同进行排序,包括最大风门和最小风门。可以理解的是,最大风门为至少两个风门中最大出风面积最大的风门,最小风门为至少两个风门中最大出风面积最小的风门。缩颈部10040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等于多个风门中最小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的60%,且小于等于所有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之和的90%。一方面,上述设计方式使得气流的流速不会因缩颈部10040下降太多,气流的风量可以满足要求,进而使得与风道1004连通的间室的温度能够达到预设低温;另一方面,上述设计方式可以将风道1004沿壁面的气流收窄进来,以起到更好的约束气流的效果。
此外,上述基体10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图未示)、以及位于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之间的泡层1008(即图1中虚线阴影位置)。该泡层1008的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PI等,风道1004设置于泡层1008内。上述基体100的结构较为简单,且易于形成。上述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上可以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以使得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的位置可以相互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上述风道1004的过程可以为:先将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的位置相互固定,然后在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之间的间隙内设置发泡物质,以形成泡层1008;接着将部分泡层1008去除,以形成空腔,该空腔具有缩颈部,此时该空腔即为风道1004。
进一步,上述基体100在一个具体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挡板20,位于所述泡层1008内,其一侧可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风道盖板(如上述第一风道盖板1006)上,其相对设置的另一侧可以与另一个风道盖板(如上述第二风道盖板)相互抵顶。该挡板20所围设的区间形成上述风道1004。可以理解的,形成上述风道1004的过程可以为:在第一风道盖板1006或第二风道盖板上预先设置具有缩颈部的挡板20,后续在第一风道盖板1006和第二风道盖板内形成泡层1008时,泡层1008不会进入挡板20围设的区域内部。此时,当泡层1008形成,风道1004即可形成。
当然,上述基体100的结构可以为其他具体实施例。例如,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基体100a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1006a和第二风道盖板(图未示)、以及位于第一风道盖板1006a和第二风道盖板之间的泡层1008a(即图2中虚线阴影位置)。泡层1008a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具有缩颈部的挡板20a,且该挡板20a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空腔的内壁抵顶,其余部分挡板20a与空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上述风道1004a的过程可以为:在将泡层1008a(即图2中虚线阴影位置)去除形成空腔后,空腔结构不具有缩颈部。此时可以直接在该空腔内设置具有缩颈部的挡板20a,此时挡板20a可以为至少部分风道1004a的侧壁。通过该设计方式可以对市面上已有的风道进行改进,以改善其均匀性差的问题。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上述风道1004还包括连通进风口1000的第一段部10042以及连通出风口1002的第二段部10044,缩颈部10040位于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段部10044之间;其中,缩颈部10040各个位置的内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端部10044各个位置的内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缩颈部10040的任意位置的内径小于第一段部10042及第二段部10044的任意位置的内径。上述尺寸设计方式可以使得从进风口1000进入的气流可以更好的被约束到缩颈部10040位置处,以及从缩颈部10040流出的气流可以更好地被分散。
可以理解地,上述风道1004的具体结构可以是:缩颈部10040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段部10044中的至少一个靠近缩颈部10040的部位呈喇叭状,且喇叭状的向外扩张方向为远离缩颈部10040的方向。上述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气流流速变化较小,使得气流分散的均匀性更好。
例如,如图1中所示,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段部10044靠近缩颈部10040的部位均呈喇叭状,且喇叭状的第一段部10042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喇叭状的第二段部10044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上述喇叭状的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段部10044的内壁可以为平面或者弧形,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此外,如图1所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段部10042远离缩颈部10040的部分内径大致相当,且呈弧形设置,而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该设计方式可以增大风道1004的面积,有利于宽幅送风;且弧形设置方式可以降低风阻。
又例如,第一段部10042在靠近缩颈部10040的部位呈喇叭状,喇叭状的第一段部10042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而第二段部10044任意位置处的内径可以相同。
又例如,第二段部10044在靠近缩颈部10040的部分呈喇叭状,喇叭状的第二段部10044在朝向缩颈部10040的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而第一段部10042任意位置处的内径可相同。
可选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风道1004b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第一段部10042b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缩颈部10040b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第二段部10044b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且第一段部10042b、缩颈部10040b以及第二段部10044b之间圆滑连接;其中,上述圆滑连接的意思是风道1004b内部拐角处为弧形设计。上述风道1004b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圆滑连接的设计方式有利于降低气流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可以理解地,在另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风道1004的具体结构还可以是:上述风道1004的第一段部10042、缩颈部10040及第二段部10044均呈喇叭状,且第一段部10042和第二段部10044的喇叭状扩张方向远离缩颈部10040,即第一段部10042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第二段部10044在朝向缩颈部10040方向上内径逐渐降低。而对于缩颈部10040的喇叭状扩张方向可以朝向第一段部10042或朝向第二段部1004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为了使上述风道1004内流过的气流分散的更为均匀,本实施例中,在进风口1000至出风口1002的第一方向X上,风道1004具有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对称轴L1,风道1004关于对称轴L1呈轴对称设置。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缩颈部10040可以更好的将气流约束至中间,即靠近对称轴L1处,而被约束后的气流再从中间向左右两侧扩散,从而降低对称轴L1左右两侧气流量的差异,使得对称轴L1左右两侧气流较为均匀。此外,虽然图1中第一方向X为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也可为与风道1004的延伸路径相同的曲线,此时的对称轴L1也可为曲线。
进一步,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当风道1004c的缩颈部10040c的截面面积较大,对气流的约束可能不够时,上述风道组件10c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向筋104,位于缩颈部10040c内,且导向筋104远离进风口1000c的一端朝向风道1004c的对称轴L1c设置。上述导向筋104可以进一步对气流起到约束作用。上述导向筋104的外表面可以为弧形,以降低风阻;当有多个导向筋104时,多个导向筋104可以关于对称轴L1c呈轴对称设置。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本申请所提供的风道组件10还包括可移动的导流板102和驱动件(图未示)。其中,导流板102在风道1004内运动,且其靠近进风口1000一端与进风口100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d,该预设距离d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该导流板102靠近进风口1000的一端与缩颈部10040靠近进风口1000的一端邻近。上述导流板102可以为板状等,其边缘可以为弧度,以有利于风缓。驱动件可以是电机等,与导流板102固定连接,例如,电机的电机轴与导流板102固定连接。驱动件可以按照预设流过导流板102两侧的出风量来驱动导流板102运动。上述设计方式中的导流板102可以逼迫气流在导流板102靠近进风口1000的一端进行分风,以进一步提高风道1004内气流的均匀性。例如,本申请所提供的风道组件10可以预先被设置为有多种调节模式,每种调节模式下的设定参数包括每个风门的出风量和对应的导流板102的位置,通过用户所选定的调节模式,驱动件移动导流板102至相应的位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当上述进风口1000处设置两个风门,如第一风门A和第二风门B时,上述驱动件和导流板102的工作过程包括:当第一风门A的出风面积大于第二风门B的出风面积时,驱动件驱动导流板102向靠近第一风门A的方向运动。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第一风门A中流出的部分气流可以经导流板102的作用,流动至第二风门B位置处,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风门A和第二风门B对应位置处的风道1004内的气流量相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风门还可包含除第一风门A和第二风门B之外的其他风门,此时驱动件和导流板102的工作过程可以为:当对称轴L1一侧风门的出风面积大于对称轴L1另一侧风门的出风面积时,驱动件驱动导流板102向靠近一侧的方向运动。
具体的,上述导流板102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可以沿图1中左右方向平移运动。例如,驱动件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图1中第一方向X垂直,且电机轴的一端与导流板102固定连接,通过控制电机轴伸出的长短即可控制导流板102左右平移。而为了使导流板102左右平移时更为稳定,风道1004内还可设置有轨道,以限定导流板102的运行路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102也可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绕枢接轴进行旋转运动,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风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风道组件10d中出风口1002d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002d可以与同一个制冷间室的不同区域连通,从而可以提高整个制冷间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此外,当风道组件10d包含多个出风口1002d时,且至少部分出风口1002d与进风口1000d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即多个出风口1002d可以位于不同的垂直高度上。其中,缩颈部10040d位于最靠近进风口1000d的出风口1002d与进风口1000d之间。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从每个出风口1002d流出的气流之间的差异较小,以提高整个制冷间室内温度的均匀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制冷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制冷设备30可以是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冰箱等,其具体可以是风冷式冰箱等。该制冷设备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提及的风道组件300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冷设备30还可以包括制冷间室3002,风道组件3000的出风口3004连通制冷间室300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制冷间室300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冷空间。在某些情况下,每一制冷空间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出风口3004连通。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制冷设备30还可以包括制冷组件,包括风机和蒸发器等。蒸发器和风机可以位于风道组件3000的进风口3006一侧,且风机可以相对蒸发器靠近进风口3006;蒸发器所产生的冷风通过风机的作用输送至进风口3006处。上述制冷组件主要用于向制冷间室3002的制冷空间提供冷空气循环,以通过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与制冷间室3002所存储的物品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制冷间室3002所存储物品的高效制冷。由于风道组件3000内的风道3008包括位于进风口3006和出风口3004之间的缩颈部30080,从进风口3006进入的冷空气会先经缩颈部30080约束后再分散,并流动至出风口3004后排出。经约束后再分散的冷空气的均匀性较好,进而可以使得与出风口3004连通的同一个制冷间室3002内的温度均匀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内部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
至少两个风门,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位置处,所述至少两个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不完全相同,且每一风门按照设定打开或者关闭;其中,所述风道靠近所述至少两个风门位置处包括缩颈部;
导流板,位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导流板可在所述风道内运动;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进风口一端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驱动件,与所述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按照预设流过所述导流板两侧的出风量来驱动所述导流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还包括连通所述进风口的第一段部以及连通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段部,所述缩颈部位于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之间;
其中,所述缩颈部的任意位置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段部及所述第二段部的任意位置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颈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段部和/或所述第二段部连接所述缩颈部的部位沿着远离所述缩颈部的方向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段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缩颈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二段部任意位置处的内径相同,且所述第一段部、所述缩颈部以及所述第二段部之间圆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缩颈部呈喇叭状,所述第一段部和所述第二段部沿着远离所述缩颈部的方向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进风口至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上,所述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对称轴,所述风道关于所述对称轴呈轴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风门的出风面积可调,所述缩颈部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多个风门中最小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的60%,且小于等于所有风门的最大出风面积之和的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风门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且所述第一风门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风门的出风面积,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流板向靠近所述第一风门的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导向筋,位于所述缩颈部内,且所述导向筋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朝向所述风道的对称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盖板和第二风道盖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盖板和所述第二风道盖板之间的泡层,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泡层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组件包含多个所述出风口,且至少部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同;
其中,所述缩颈部位于最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12.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制冷间室,所述风道组件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制冷间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间室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冷空间,每一所述制冷空间可连通多个所述出风口。
CN202011349833.0A 2020-11-26 2020-11-26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1145434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9833.0A CN114543426B (zh) 2020-11-26 2020-11-26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9833.0A CN114543426B (zh) 2020-11-26 2020-11-26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3426A CN114543426A (zh) 2022-05-27
CN114543426B true CN114543426B (zh) 2023-05-05

Family

ID=81667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9833.0A Active CN114543426B (zh) 2020-11-26 2020-11-26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4342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0761A (en) * 1965-05-12 1967-05-23 Gen Electric Single evaporator, single fan combination refrigerator
CN105318628B (zh) * 2015-03-09 2017-11-03 Tcl智能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
CN107345732B (zh) * 2016-05-06 2021-10-08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冰箱
CN106839602B (zh) * 2017-01-18 2020-06-12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回风系统和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43426A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05916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냉난방장치
WO2017166442A1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2113276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7965845B (zh) 室内机及应用其的空调器
CN210399659U (zh) 一种风冷冰箱出风装置及风冷冰箱
WO2018188644A1 (zh) 出风装置及具有该出风装置的冰箱
US20210172668A1 (en) Refrigerator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KR101998172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WO2020125599A1 (zh) 机柜
CN114543426B (zh)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05698269A (zh) 圆形挂壁式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EP1650511A1 (en) Cooling device
WO2023169443A1 (zh) 冰箱和车辆
CN111023295A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216924872U (zh) 冰箱
KR102200538B1 (ko) 덕트어셈블리 및 냉장고
CN2153366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5451636A (zh) 冰箱和冰箱的箱胆模块
CN211233526U (zh) 冷藏结构及冷藏设备
CN209857185U (zh) 空调器
KR102214651B1 (ko) 덕트어셈블리 및 냉장고
CN11020725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665496U (zh) 冰箱
CN214665471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