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31206A -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31206A
CN114531206A CN202210212111.3A CN202210212111A CN114531206A CN 114531206 A CN114531206 A CN 114531206A CN 202210212111 A CN202210212111 A CN 202210212111A CN 114531206 A CN114531206 A CN 114531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ntenna
received signal
signal strength
frequenc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121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定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Guangheto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121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12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31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312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本方法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用于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或更广泛的电磁波的装置。目前的无线通信模组基本都配置了多根天线,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都会直接影响无线通信模组的性能,比如网络注册、上下行传输速率、网络切片等无线通信模组的功能特性。因此,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在位检测对于无线通信模组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是在无线通信模组组装成品时,依赖于人工把天线扣入天线插槽,通过人工检查天线是否接入正常,从而判断天线在位状态。
但是,上述天线在位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检测效率较低,且检测准确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具体为,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上对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该目标天线的在位状态。相比于人工检查天线是否接入正常,从而判断天线在位状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包括: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
或者,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根据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目标天线是否在位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将获取到的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阈值比较,在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该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在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该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获取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阈值进行比较,达到检测天线是否在位状态的目的,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一段时间内所述目标天线在所述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获取一段时间内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即一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值,根据该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得到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算法优化,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可以将该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此外,也可以将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排序,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去掉,再将剩余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此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以此构成限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应当满足能较为真实反映天线在位状态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条件,从而可以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频点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对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还需要确定目标天线对应频段的目标频点,从而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包括:
将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频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目标频点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将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上述目标频点,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该目标阈值用于后续与获取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达到检测天线是否在位状态的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包括:
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
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再根据测试值得到目标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天线放大器,并通过计算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算法优化,可以精确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从而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包括:
将所述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根据测试值得到目标阈值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具体为,可以将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目标阈值,此外,也可以将测试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去掉,再将剩余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阈值,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此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以此构成限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测试值得到的目标阈值,应当满足能较为真实反映天线在位状态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条件,从而可以提高比较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
或者,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获取一段时间内所述目标天线在所述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阈值。
关于第二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对应于第一方面以及相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的介绍。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信号或者发送信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所述指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所述指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得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使得该芯片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天线在位检测装置或第三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或第六方面所述的芯片。
此外,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的过程中,上述方法中有关发送信息和/或接收信息等的过程,可以理解为由处理器输出信息的过程,和/或,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信息的过程。在输出信息时,处理器可以将信息输出给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或发送模块),以便由收发器进行发射。信息在由处理器输出之后,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到达收发器。类似的,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信息时,收发器(或者通信接口、或发送模块)接收信息,并将其输入处理器。更进一步的,在收发器收到该信息之后,该信息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然后才输入处理器。
基于上述原理,举例来说,前述方法中提及的发送信息可以理解为处理器输出信息。又例如,接收信息可以理解为处理器接收输入的信息。
可选的,对于处理器所涉及的发射、发送和接收等操作,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或者,如果未与其在相关描述中的实际作用或者内在逻辑相抵触,则均可以更加一般性的理解为处理器输出和接收、输入等操作。
可选的,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的过程中,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专门用于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执行这些方法的处理器,例如通用处理器。上述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外。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内。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之中,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的部分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内,另一部分存储器位于装置之外。
本申请中,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能集成于一个器件中,即处理器和存储器还可以被集成在一起。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等,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等,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等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的“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项)”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两个(项)”是指两个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的方案,下面先介绍一些与天线相关的知识。
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电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都需要有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或更广泛的电磁波的装置称为天线。天线为发射机或接收机与传播无线电波的媒质之间提供所需要的耦合。天线和发射机、接收机一样,也是无线电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天线辐射的是无线电波,接收的也是无线电波,然而发射机通过馈线送入天线的并不是无线电波,接收天线也不能把无线电波直接经馈线送入接收机,其中必须经过能量转换过程。
天线用于广播电视、点对点无线电通信、雷达和太空探索等系统。天线通常在空气和外层空间工作,但也可以在水下工作,甚至在某些频率下工作在土壤和岩石中。在物理学中,天线是一个或多个导体的组合,它可以由于施加的交流电压和相关的交流电而产生辐射电磁场,也可以由于场的感应而置于电磁场中。天线内部产生交流电,其终端产生交流电压。
天线放大器:也叫前置放大器,是用于增强接收的较弱信号,提高信息接收质量的器械。
目前的无线通信模组基本都配置了多根天线,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都会直接影响无线通信模组的性能,比如网络注册、上下行传输速率、网络切片等无线通信模组的功能特性。因此,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在位检测对于无线通信模组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是在无线通信模组组装成品时,依赖于人工把天线扣入天线插槽,通过人工检查天线是否接入正常,从而判断天线在位状态。但是,上述天线在位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检测效率较低,且检测准确率较低。
因此,针对上述人工检测天线在位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新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本申请所提出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与蜂窝网络融合的系统,此处不一一列举。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可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也是天线在位检测的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通信模组以及天线在位检测装置。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无线接入有关的功能,主要包括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设备,接入网络设备包括了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以及其它通过空口接入的设备(比如WiFi)。各网元之间的接口如图1中所示。应理解,网元之间还可以采用服务化接口进行通信。
通信模组,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可以经AN设备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network,CN)进行通信。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或车联网中的终端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以及未来网络中的任意形态的终端设备等。
网络设备,是一种将通信模组接入到无线网络的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天线在位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指令检测通信模组中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使得通信模组与网络设备正常通信。可选的,天线在位检测装置可以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与通信模组相连,从而传输检测指令检测通信模组中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以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基于该通信系统的架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下面结合图2至图4对该天线在位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电子设备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其中,目标天线具体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模组内置或外接的天线,目标频点为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中的某个频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为搭载了可用于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处理器的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如计算机)等,具体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在位检测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具体可以是,获取一段时间内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即一组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值,根据该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多个接收信号强度,得到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比如,可以将该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再比如,也可以根据冒泡排序算法,将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接收信号强度值排序,将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去掉,再将剩余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此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以此构成限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应当满足能较为真实反映天线在位状态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条件,从而可以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计算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算法优化,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从而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对应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还需要确定目标天线对应频段的目标频点,从而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具体可以是将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上述目标频点,可以精确获取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示例性的,可以如下表一所示:
表一
频段 中心频点
N1 390000
N28 145100
N41 518598
N78 636666
N79 713990
当目标天线对应频段为N1时,将该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390000确定为目标频点,当目标天线对应频段为N28时,将该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145100确定为目标频点,当目标天线对应频段为N41时,将该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518598确定为目标频点,当目标天线对应频段为N78时,将该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636666确定为目标频点,当目标天线对应频段为N79时,将该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713990确定为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该目标阈值用于后续与获取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达到检测天线是否在位状态的目的。具体可以是,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再根据测试值得到目标阈值。
比如,可以将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目标阈值。再比如,也可以将测试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接收信号强度值去掉,再将剩余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上述目标阈值。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此处仅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以此构成限定,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测试值得到的目标阈值,应当满足能较为真实反映天线在位状态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条件,从而可以提高比较的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天线放大器,并通过计算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算法优化,可以精确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从而准确检测每根天线的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步骤202:根据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电子设备根据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具体为,将获取到的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阈值比较,在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该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在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该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获取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与目标阈值进行比较,达到检测天线是否在位状态的目的,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也可以理解为是上述图2中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流程图的变形或补充。
如图3所示,首先配置获取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次数(count),然后获取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并且判断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获取次数是否大于count,若不大于count,则继续获取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若大于count,则冒泡排序天线接收信号强度,计算天线接收信号强度。
示例性的,配置获取天线接收信号强度次数count=100,获取并记录100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通过冒泡排序算法,排序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去掉,计算剩余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将结果作为天线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也可以理解为是上述图3中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流程图的变形或补充。
如图4所示,首先通信模组上电,然后设置频段对应的中心频点(如上述表一所示)和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接着获取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判断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是否大于目标阈值,若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大于目标阈值,则检测天线在位,若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值不大于目标阈值,则检测天线不在位。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上述详细阐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提供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在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天线在位检测装置5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501以及检测单元502,其中,各个单元的描述如下:
获取单元501,用于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检测单元502,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单元502,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
或者,
所述检测单元502,具体用于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获取一段时间内所述目标天线在所述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单元501,具体用于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单元503,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503,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503,还用于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503,具体用于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
所述确定单元503,具体还用于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503,具体用于将所述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图5所示的装置中的各个单元可以分别或全部合并为一个或若干个另外的单元来构成,或者其中的某个(些)单元还可以再拆分为功能上更小的多个单元来构成,这可以实现同样的操作,而不影响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实现。上述单元是基于逻辑功能划分的,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单元的功能也可以由多个单元来实现,或者多个单元的功能由一个单元实现。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基于网络设备也可以包括其它单元,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功能也可以由其它单元协助实现,并且可以由多个单元协作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单元的实现还可以对应参照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应描述。
在图5所描述的天线在位检测装置50中,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6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60可以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包含通信接口603以及总线604,其中,存储器601、处理器602以及通信接口603通过总线604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通信接口603用于与上述天线在位检测装置50进行数据交互。
其中,存储器601用于提供存储空间,存储空间中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等数据。存储器601包括但不限于是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或便携式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
处理器602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模块,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显卡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或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unit,MPU)等处理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存储器601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天线在位检测方法:
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包括: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
或者,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一段时间内所述目标天线在所述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包括:
将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频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包括:
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
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包括:
将所述测试值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或众值作为所述目标阈值。
上述处理器602执行方法的具体内容可参阅上述图2、图3、图4,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还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5所示的天线在位检测装置50中的各个单元所执行的方法步骤,其具体内容可参阅上述图5,此处不再赘述。
在图6所描述的电子设备60中,通过检测每根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判断该天线的在位状态,从而可以解决人工检测天线在位的问题,快速准确的检测天线在位状态,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图2、图3、图4所示的方法。可选的,该芯片还包括通信接口,该通信接口用于输入信号或输出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了至少一个如上述天线在位检测装置50或电子设备60或芯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相关的硬件完成,该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包括: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大于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在位状态;
或者,
在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不大于所述目标阈值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目标天线为不在位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获取一段时间内所述目标天线在所述目标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接收信号强度集合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接收信号强度,得到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所述目标频点,包括:
将所述目标天线对应的频段的中心频点确定为所述目标频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目标阈值,包括:
利用天线放大器测试天线接收信号强度,得到天线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试值;
根据所述测试值,得到所述目标阈值。
8.一种天线在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天线在目标频点的目标接收信号强度;
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所述目标天线是否在位。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当所述指令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CN202210212111.3A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45312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2111.3A CN114531206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12111.3A CN114531206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31206A true CN114531206A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6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12111.3A Pending CN114531206A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3120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829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异常检测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CN105721072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天线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974211A (zh) * 2016-06-21 2016-09-2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设备天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66900A (zh) * 2021-07-13 2021-10-01 飞纳经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卫星导航天线连接状态的判断方法和电路
CN113708852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在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765604A (zh) * 2021-09-07 2021-12-0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6829A (zh) * 2004-06-30 2006-01-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异常检测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基站装置
CN105721072A (zh) * 2014-12-04 2016-06-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判断天线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974211A (zh) * 2016-06-21 2016-09-28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试设备天线的方法及装置
CN113708852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在位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3466900A (zh) * 2021-07-13 2021-10-01 飞纳经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卫星导航天线连接状态的判断方法和电路
CN113765604A (zh) * 2021-09-07 2021-12-07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72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that supports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by multiple wireless protocols
US10660100B2 (en) Robus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flexible resource assignments
CN110972156B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装置、芯片及存储介质
EP3443763B1 (en) Enhanced system acquisition for wearables
CN110768770B (zh)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612670B (zh) 一种天线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5915409A (zh) 侧链路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5066922A (zh) 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及装置
US20200177264A1 (en) Indicating beam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4531206A (zh) 一种天线在位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840703B (zh) 选择小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76761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80041911A1 (en) Control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510334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0603743A (zh) 下行信号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JP7099523B2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30045088A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테스트 방법
CN107040893A (zh) 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074961B (zh)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91233A (zh) 确定数据传输资源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831080B (zh) 确定目标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17212B (zh) 下行信道的占用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692013A (zh) 一种测量信号的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CN116801401A (zh) 补充上行链路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6709511A (zh) 一种空间复用方法及第一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