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27594B -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27594B
CN114527594B CN202210170893.9A CN202210170893A CN114527594B CN 114527594 B CN114527594 B CN 114527594B CN 202210170893 A CN202210170893 A CN 202210170893A CN 114527594 B CN114527594 B CN 114527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ifference
layer
under
liquid crystal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708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27594A (zh
Inventor
石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708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27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27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7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27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27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construc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splay region and the peripheral reg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设置有薄膜封装结构和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和所述偏光层之间的位相差层;其中,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或者,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位相差值不等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或位相差值的差异,改善显示面板的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差异,提高设置有屏下传感组件的显示器的息屏观感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用户的电子产品使用体验,目前的电子产品屏幕需要同时满足窄边框和完整显示的需求,也就催生出了屏下摄像、屏下结构光人脸识别等在显示面板下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显示屏幕,使得显示面板在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区域也可以进行画面的显示。然而,目前的屏下摄像的显示屏幕,必须对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屏幕区域进行特殊加工处理,以提高对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屏幕区域的透光性,满足光学传感组件的功能需求,使得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屏幕区域和其他的显示区域存在结构性的差异,导致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屏幕区域和其他的显示区域对外界的环境光的反射光强存在差别,使得显示器不点亮息屏时,用户可以肉眼感知到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屏下传感区域与其他普通显示区域的明显不同,因此,目前设置有屏下传感组件的显示器的息屏观感一致性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旨在提高显示面板的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的观感一致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设置有薄膜封装结构和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和所述偏光层之间的位相差层;
其中,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或者,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位相差值不等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
可选的,所述位相差层包括:液晶和取向膜;
其中,所述取向膜中设置有多个取向沟槽,所述多个取向沟槽按照当前取向沟槽所在区域的所述相位拉伸角度定向排列,所述取向沟槽中填充有所述液晶。
可选的,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以及,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
可选的,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厚度为1.375um。
可选的,所述取向膜是聚酰亚胺材质。
可选的,所述位相差层是位相差膜;其中,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或者,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位相差值为150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
可选的,所述偏光层的偏振角度是45°。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所述方法包括:
在薄膜封装结构上涂覆取向液;
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利用UV光和光栅产生偏振UV光,对所述薄膜封装结构上涂覆的取向液进行曝光,得到有定向排列的取向沟槽的取向膜;其中,所述光栅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透光轴的角度为5°,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透光轴的角度为0°;
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获得位相差层;其中,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涂覆厚度为1.375um;
在所述液晶层上制备得到偏光层;其中,所述偏光层的偏振角度为45°。
可选的,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获得位相差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
在所述液晶上涂覆第二层取向液;
对表面涂覆了第二层取向液的结构进行非偏振UV预固化和热固化,以固定液晶的排列方向,得到位相差层。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在薄膜封装结构和偏光层之间设置位相差层,通过位相差层在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差异或者位相差值差异,能够各自适应相应区域区的反射光强度,使进入显示器的外界环境光在偏光片中完成相近程度或一致程度的吸收,减小显示面板的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率差异,提高了设置有屏下传感组件的显示器的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的观感一致性,即在息屏状态下整块屏幕的观感更加完整和一致,进而提高用户的电子产品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传感区的息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相差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位相差层的步骤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获得位相差层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异化位相差层反射光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A1-屏下传感区;A2-普通显示区;10-偏光层;11-偏光片;12-偏光膜;20-位相差层;21-取向沟槽;22-取向膜;30-薄膜封装结构;31-薄膜封装层;32-CTD沉积层;33-RGB有机发光层;34-像素定义层;35-聚酰亚胺PI基层;40-PSA光学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和所述普通显示区A2设置有薄膜封装结构30和偏光层10,以及,位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30和所述偏光层10之间的位相差层20。
其中,屏下传感区A1是正下方可以用于放置光学传感组件的面板区域。光学传感组件包括但不限于摄像传感器、人脸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普通显示区A2可以是显示面板除屏下传感区A1以外的其他显示区域。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都可以用于进行画面显示,以达到显示面板完整显示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薄膜封装结构30可以是对像素定义层PDL(pixel defininglayer)进行薄膜封装得到的结构,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I(Polyimide)基层35、像素定义层34、薄膜封装层31、CTD沉积层32、RGB有机发光层33。
其中,利用薄膜封装层31对像素定义层34及其他结构进行封装的得到的薄膜封装结构30,已经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经成熟应用,选用常规技术产品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偏光层10也即偏振光层,可以包括偏光片11POL(Polarizer)和偏光膜12,是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常用的器件。其中,偏光片可以是TAC偏光片,偏光膜可以是PVA聚乙烯醇偏光膜。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技术中常规的偏光片可能意指的是包含了四分之一波片(或称为,四分之一位相差膜)的偏光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偏光层10不包含四分之一波片,而是由位相差层20实现四分之一波片在普通显示区A2的所实现的功能,并进而实现普通显示区A2和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或位相差值的差异化。
为了实现环境光的饱和式吸收,在普通显示区,偏光层10的透光轴的角度与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之间所成夹角可以为45°,偏光层10的透光轴的角度为0-180°。示例性的,偏光层10的透光轴的角度为30°,则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为75°。
进一步,与目前常见的位相差膜的透光轴角度0°相适应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示例中,所述偏光层10的偏振角度可以是45°,则在普通显示区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
其中,所述位相差层20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位相差层20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或者,所述位相差层20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不等于所述位相差层20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
进一步的,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和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均可以是预先设定的预设位相差值和预设相位拉伸角度。示例性的,为了使显示器在息屏状态下看起来更黑,且画面显示少受环境光反射的影响,就需要实现普通显示区A2更低的反射率,针对四分之一位相差膜,可以选择一般来说人眼最敏感的550nm光线的四分之一,即137.5nm作为预设位相差值,以最大程度的反射更多的光,以便对进入显示器的光进行抵消,并选择0°作为预设相位拉伸角度,以配合偏振角度45°的偏光层10,反射回-45°的光能够在偏光层10中刚好被吸收,进而使进入显示器的环境光被偏光层10完全吸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外界环境光照射显示器时,会先穿过偏光层10,形成偏振方向45°的线偏光,线偏光进入普通显示区A2域位相差层20,先形成左旋圆偏光,被阳极和阴极反射后又成为右旋圆偏光,当被金属反射层反射再次穿过位相差膜时即转变为偏振方向-45°的线偏光,则进入偏光层10后完全L吸收,则外界环境光在理想条件下在普通显示区A2完全被显示面板吸收。
进一步的,即使在受到加工工艺等实际条件的影响下,实际外界环境光在普通显示区A2也能有超过95%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吸收,使得显示面板在息屏状态下所呈现的黑色较深,也能在显示器显示画面时减少环境光影响,满足用户观感需求。
如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屏下传感区A1金属反射层面积往往小于普通显示区A2,也就导致屏下传感区A1的反射光强与普通显示区A2相比更小,光学反射率低于普通显示区A2,导致息屏状态下肉眼可见的视觉差异。
参照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异化位相差层反射光的原理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偏光穿过位相差层20后先形成左旋圆偏光,而被阳极和阴极反射后又成为右旋圆偏光,若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大于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由于存在相位拉伸角度差异,位相差层20的环境光经过偏光层10形成线偏光和位相差层20在所成夹角小于普通显示区A2的环境光经过偏光层10形成线偏光和位相差层20在所成夹角,即小于45°,则被金属反射层反射再次穿过位相差膜时,转变为偏振方向小于﹣45°的线偏光,理论上无法被偏振角度45°的偏光层10完全吸收。若选用偏光片透光轴为45°,位相差层在屏下传感区的拉伸角度为±5°,则光线进入位相差层的透光角度为40°~50°,出光角度为﹣40°~﹣50°。示例性的,若位相差层20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45°线偏光进入位相差层20后为变为40°,反射回位相差层20的线偏光则为﹣50°,则无法被偏振角度45°的偏光层10完全吸收,反射出显示器的光更多,反射率更高。但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屏下传感区A1受传感组件的限制,该区域的金属反射区更小,反射光强本身比进入显示器的光强更小,则上述结构能够抵消进入显示器和反射回位相差层20的线偏光之间的角度差异导致的光强差异,进而使得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息屏状态下观感一致。
或者,若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不等于在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屏下传感区A1的不是拦截金属反射区所反射的环境光反射的最佳位相差值,会漏掉一些反射光,使得反射光强更大,同样能够弥补屏下传感区A1受传感组件的限制金属反射区更小,环境光反射率与普通显示区A2不一致的问题。示例性的,设置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为137.5nm,而设置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为150nm,由此,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层20会漏掉一些反射光,则反射出显示器的光强有所提高,使得在屏下传感区A1的金属反射区更小的情况下,反射光强也能与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层20反光强度一致。
由此,通过上述实施例,差异化设置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差异或者位相差值,能够在屏下传感区A1的金属反射区较小的情况下,提高屏下传感区A1的环境光反射率,使得在屏下传感区A1的金属反射区更小的情况下,反射光强也能与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层20反光强度一致,提升屏幕息屏观感一致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位相差层20不仅可以集成在OLED显示面板内,还可以集成在偏光层10内。
在具体实施中,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或者位相差值可以根据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实际反射率差值进行调节。具体的,屏下传感区A1的金属反射区越小,屏下传感区A1的反射率越低,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实际反射率差值越大,则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与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之间的差值可以越大,或者,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者位相差值与普通显示区A2的者位相差值之间的差值可以越大。
考虑到显示面板的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和位相差值均需要设置为一个优值,比如配合偏振角度45°的偏光层10,相位拉伸角度为0°,位相差值为137.5nm,以降低整块屏幕的环境光反射率,提高显示效果和息屏效果,在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层20的相位拉伸角度和位相差值固定的情况下,只需要调整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和/或者位相差值。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可以为±5°,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可以为137.5±12.5nm,具体数值则同样根据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实际反射率差值进行调节。
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位相差层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位相差层20,所述位相差层20包括:液晶和取向膜22。
其中,所述取向膜22可以是聚酰亚胺材质的聚酰亚胺PI(Polyimide)取向膜。
其中,所述取向膜22中设置有多个取向沟槽21,所述多个取向沟槽21按照当前取向沟槽21所在区域的所述相位拉伸角度定向排列,所述取向沟槽21中填充有所述液晶。
具体的,在普通显示区A2的取向沟槽21按照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定向排列,在屏下传感区A1的取向沟槽21按照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定向排列。示例性的,在普通显示区A2的取向沟槽21透光轴可以为5°,在屏下传感区A1的取向沟槽21透光轴可以为0°.
进一步的,设置有所述取向沟槽21的取向膜22,可以是在薄膜封装结构30上,通过PI取向液涂覆,再经过UV固化和热固化制备得到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厚度为1.375um,则液晶在普通显示区A2和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为137.5nm。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位相差层20,所述位相差层20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层20的液晶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以及,所述位相差层20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和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为137.5nm。
通过上述实施例,利用液晶作为位相差膜,利用制备液晶的排列方向,实现了对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和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差异化设置,在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相同的情况下,使两个区域的反射率一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位相差层20,所述位相差层20是位相差膜;其中,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和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为137.5nm;或者,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位相差值为150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位相差值为137.5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和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
其中,位相差膜可以通过PSA光学胶40与TFE薄膜封装层31以及偏光层10中的偏光膜12紧密贴附。
具体的,在相关技术中,位相差膜通常是四分之一波片并设置在偏光层10中,以实现环境光的吸收。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独立于偏光层10,对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设置不同位相差值或相位拉伸角度的位相差膜,使得位相差膜能够提高屏下传感区A1的反射率,弥补屏下传感区A1的金属反射区相较于普通显示区A2的金属反射区较小的差异,抵消两个区域对环境光的反射率的差异,进而提高显示器的息屏观感一致性。
参照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如图4所示,结合上述实施例,基于相似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薄膜封装结构30上涂覆取向液。
其中,取向液可以是PI取向液。
步骤S502,所述薄膜封装结构30利用UV光和光栅产生偏振UV光,对所述薄膜封装结构30上涂覆的取向液进行曝光,得到有定向排列的取向沟槽21的取向膜22;其中,所述光栅在所述屏下传感区A1的透光轴的角度为5°,在所述普通显示区A2的透光轴的角度为0°。
具体的,光栅可以是金属光栅,光栅的透光轴即决定了PI取向液的固化方向,进而决定了取向膜22中沟槽的透光轴方向,也与取向沟槽21中液晶的相位拉伸角度排列方向一致。因此,光栅在屏下传感区A1的透光轴的角度为5°,则屏下传感区A1的取向沟槽21中液晶的相位拉伸角度排列方向为5°,屏下传感区A1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
步骤S503,在所述取向膜22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21进行排列,得到位相差层20;其中,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涂覆厚度为1.375um。
其中,液晶的位相差值等于厚度与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之乘积,得到的液晶的位相差值为137.5nm。
步骤S504,在所述液晶层上制备得到偏光层10;其中,所述偏光层10的偏振角度为45°。
通过上述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位相差值和相位拉伸角度单一的位相差膜降低环境光的反射,针对有屏下传感组件的显示面板,使用液晶制备在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不同的位相差层20,更加容易制备和实现量产,能够更好地得到使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息屏观感一致的显示面板。
进一步的,参照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得位相差层20的步骤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获得位相差层20的方法,包括:
步骤S601,在所述取向膜22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21进行排列。
步骤S602,在所述液晶上涂覆第二层取向液。
步骤S603,对表面涂覆了第二层取向液的结构进行非偏振UV预固化和热固化,以固定液晶的排列方向,得到位相差层20。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利用PI取向液的两层涂覆并固化,将液晶包裹在取向膜22的取向沟槽21中,更易实现位相差层20在屏下传感区A1和普通显示区A2的相位拉伸角度的差异化设置。
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获得位相差层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针对使用位相差膜作为位相差层的情况,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获得位相差层的方法,包括:
步骤S701,在偏光层10和137.5nm位相差膜的叠层结构上,利用激光刻蚀去除屏下传感区的137.5nm位相差膜;
步骤S702,去除了137.5nm位相差膜的屏下传感区,填充150nm位相差膜;
步骤S703,在150nm位相差膜和剩余137.5nm位相差膜背离偏光层10的一侧,涂覆PSA光学胶水,获得位相差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和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申请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设置有薄膜封装结构和偏光层,以及,位于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和所述偏光层之间的位相差层;
其中,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大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的绝对值,或者,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位相差值不等于所述位相差层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
其中,所述位相差层包括:液晶和取向膜;所述取向膜中设置有多个取向沟槽,所述多个取向沟槽按照当前取向沟槽所在区域的所述相位拉伸角度定向排列,所述取向沟槽中填充有所述液晶;
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以及,所述位相差层的液晶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厚度为1.375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是聚酰亚胺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相差层是位相差膜;其中,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5°,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或者,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位相差值为150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位相差值为137.5nm,且所述位相差膜在所述屏下传感区和所述普通显示区的相位拉伸角度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层的偏振角度是45°。
6.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屏下传感区和普通显示区,所述方法包括:
在薄膜封装结构上涂覆取向液;
所述薄膜封装结构利用UV光和光栅产生偏振UV光,对所述薄膜封装结构上涂覆的取向液进行曝光,得到有定向排列的取向沟槽的取向膜;其中,所述光栅在所述屏下传感区的透光轴的角度为5°,在所述普通显示区的透光轴的角度为0°;
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获得位相差层;其中,所述液晶的双折射各项异性系数为0.1,所述液晶的涂覆厚度为1.375um;
在所述液晶层上制备得到偏光层;其中,所述偏光层的偏振角度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获得位相差层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取向膜上涂覆液晶,使所述液晶则沿着所述取向沟槽进行排列;
在所述液晶上涂覆第二层取向液;
对表面涂覆了第二层取向液的结构进行非偏振UV预固化和热固化,以固定液晶的排列方向,得到位相差层。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170893.9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527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0893.9A CN114527594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70893.9A CN114527594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7594A CN114527594A (zh) 2022-05-24
CN114527594B true CN114527594B (zh) 2023-11-03

Family

ID=8162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70893.9A Active CN114527594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2759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8676U (zh) * 2013-04-03 2013-08-01 Benq Materials Corp 有機發光顯示器
CN203909438U (zh) * 2014-03-20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322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8885697A (zh) * 2018-06-15 2018-11-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90599A (zh) * 2018-10-15 2019-0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9416426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
CN109784264A (zh) * 2019-01-09 2019-05-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成像装置及显示器
CN110036393A (zh) * 2018-04-13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指纹识别终端
CN112635539A (zh) * 2021-01-05 2021-04-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8676U (zh) * 2013-04-03 2013-08-01 Benq Materials Corp 有機發光顯示器
CN203909438U (zh) * 2014-03-20 2014-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16426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
CN106773229A (zh) * 2017-03-10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036393A (zh) * 2018-04-13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指纹识别终端
CN108885697A (zh) * 2018-06-15 2018-11-2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190599A (zh) * 2018-10-15 2019-0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109784264A (zh) * 2019-01-09 2019-05-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成像装置及显示器
CN112635539A (zh) * 2021-01-05 2021-04-09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27594A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2450B2 (ja) ミラーディスプレイ及び電子機器
TWI339299B (zh)
US8305503B1 (en) Phase differ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625693B1 (ko) 곡면 광학 필터
US7683983B2 (en) Display that emits circularly-polarized light
US10377312B2 (en) Image display mirror for a vehicle
US20070183037A1 (en) Mirror with built-in-display
EP1709614A1 (en) Mirror with built-in display
EP3050726B1 (en) Vehicle including mirror with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KR20120138236A (ko) 직시형 입체 디스플레이용 휨성 액정 편광 스위치
US6831713B2 (en) Polarizing plate having all surfaces and sides covered with low moisture-permeable laye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WO2017179493A1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847419B2 (en)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145275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WO201920826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9868400B2 (en) Image display mirror for a vehicle
US1137885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driving image display in display panel
CN108287423B (zh) 一种曲面液晶显示屏
KR20060045621A (ko) 편광자
JPH0373937A (ja) 背面投射形立体映像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
TWI714945B (zh) 顯示裝置與光學補償模組
CN114563887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JP2001290024A (ja) 偏光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17467233U (zh) 多角度防窥片及偏光板
CN112748601B (zh) 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