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6255A - 流体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6255A
CN114516255A CN202011308525.3A CN202011308525A CN114516255A CN 114516255 A CN114516255 A CN 114516255A CN 202011308525 A CN202011308525 A CN 202011308525A CN 114516255 A CN114516255 A CN 114516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port
channel
communicat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85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852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6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6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6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85Valves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s, e.g. thermostatic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71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liquid ducts, e.g. for coolant liquids or refrigera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流体管理装置,至少包括连接部、阀单元以及节流单元,通过连接部将阀单元、节流单元组装为一个整体,流体管理装置作为整体与热管理系统连接,与热管理系统组装方便,通过在连接部设置连通通道,利用阀单元的开闭控制连通通道的通断以及通过节流单元调节流量,由于连通通道形成于连接部内,连通通道的连接点在连接部的内部,减少了流体管理装置的泄露。

Description

流体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流体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管理系统包括多个阀部件、节流部件等零部件,通常是通过多个管路将以上零部件进行连接,这样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零部件的数量增加,连接点增加,导致热管理系统在连接点的泄露风险增加,组装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理装置,能够与热管理系统组装方便,同时能够减少连接处的泄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节流单元、第一阀单元和第二阀单元,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三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和第四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一连通通道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三二安装孔所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三二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二三安装孔所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三连通通道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节流单元和第三节流单元,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六连通通道、第七连通通道和第八连通通道,所述第六连通通道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七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连接部、节流单元和阀单元,所述节流单元包括第一节流单元、第二节流单元、第三节流单元,所述阀单元包括第一阀单元和第二阀单元,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三二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节流单元比所述第二阀单元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单元、所述第三节流单元;
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第五连通通道、第六连通通道、第七连通通道和第八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二安装孔,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
所述第一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三连通通道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通过连接部将阀单元、节流单元组装为一个整体,流体管理装置作为整体与热管理系统连接,与热管理系统组装方便,通过在连接部设置连通通道,利用阀单元的开闭控制连通通道的通断以及通过节流单元调节流量,由于连通通道形成于连接部内,连通通道的连接点位于连接部的内部,减少了流体管理装置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流体管理装置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连接部内安装孔和连通通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连接部内安装孔和连通通道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连接部内安装孔和连通通道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连接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二连接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第一连接部的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第一连接部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的第一连接部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的第一连接部的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1的第一连接部的D-D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3中连接部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连接部内安装孔和连通通道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流体管理装置可以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车辆包括新能源车。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至图6以及图16以及图17所示意的流体管理装置100,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气液分离部40、连接部10、阀单元和节流单元,节流单元包括第一节流单元31、第二节流单元32、第三节流单元33,阀单元包括第一阀单元21和第二阀单元22,气液分离部40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装置100具有第一腔,气液分离部40具有第一容纳腔,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腔是第一容纳腔的一部分。连接部10包括安装部,安装部具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容纳上述至少部分阀单元以及至少部分节流单元,每个安装部具有相对应的安装孔,具体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和第五安装孔115,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和第五安装孔115在连接部10均具有相应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和第五安装孔115在连接部10的开口朝向一致,或者说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四安装孔114和第五安装孔115在连接部10的开口位于连接部的同一侧。至少部分第一阀单元21位于第一安装孔111,至少部分第一节流单元31位于第二安装孔112,至少部分第二阀单元22位于第三安装孔113,至少部分第二节流单元32位于第四安装孔114,至少部分第三节流单元33位于第五安装孔115,第一节流单元31、第二节流单元32、第三节流单元33、第一阀单元21和第二阀单元22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方式包括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或者插接等。其中,第一节流单元31比第二阀单元22靠近第二节流单元32、第三节流单元33,第一阀单元21比第二阀单元22靠近第二节流单元32、第三节流单元33。定义第一腔的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在本实施方式,部分第一节流单元31位于第一连接部11的上方,至少部分气液分离部40位于第一连接部11的下方。
请参阅图4-图6及图17,连接部10具有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121、第二连通通道122、第三连通通道123、第四连通通道124和第五连通通道125,第一连通通道121在第一安装孔111相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开口,进而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一安装孔111连通,第一连通通道121在第二安装孔112相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开口,进而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二安装孔112连通,第二连通通道122、第三连通通道123、第四连通通道124与第三安装孔113相对应的安装部均具有开口,第二连通通道122、第三连通通道123、第四连通通道124与第三安装孔113连通,。
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口101、第二口102、第三口103、第四口104、第五口105和第六口106,上述口为制冷剂进入流体管理装置的入口或者出口,上述口可以位于连接部10,也可以位于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的管体或者块体,在本实施方式,上述口位于连接部10的外壁。其中,第一口101与第一连通通道121连通,第二口102与第二连通通道122连通,第三口103与第三连通通道123连通,第四口104与第五连通通道125连通,第五口105与第六连通通道126连通,第六口106与第七连通通道127连通。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口101为流体管理装置的制冷剂进口,第四口104为流体管理装置的制冷剂出口,第一口101和第四口104位于连接部10的同一壁,第二口102和第三口103位于连接部10的同一壁,第五口105和第六口106位于连接部10的同一壁,这样方便流体管理装置与热管理系统内的其他部件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连通通道121为直孔,为方便描述,定义第一面,第一面与第一腔的轴线垂直,第一连通通道121在第一面的投影与第二连通通道122在第一面的投影、第三连通通道123在第一面的投影垂直。沿第一连通通道121的轴线方向,第一口101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一侧,第二安装孔112位于第一安装孔111的另一侧,至少部分第二连通通道122位于第三安装孔113的一侧,第三连通通道123位于第三安装孔113的另一侧。这样安装孔和连通通道相对紧凑,可以减小加工难度以及减小连接部10的体积。
第一阀单元21能够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二连通通道122连通,第一阀单元21可以电磁阀或者其他形式的开关阀,在本实施方式,第一阀单元21为电磁阀,该电磁阀可以是常开电磁阀或者常闭电磁阀。通过调节第一节流单元31能够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三连通通道123连通,第一节流单元31可以电子膨胀阀或者其他形式的节流阀,在本实施方式,第一节流单元31为电子膨胀阀。第二阀单元22能够使第二连通通道122和第三连通通道123的其中之一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第二阀单元22为三通阀,在本实施方式,第二阀单元22是三通球阀。第二阀单元22具有两种工作状态,在其中的一个工作状态,第二连通通道122通过第二阀单元22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在其中另一个工作状态,第三连通通道123通过第二阀单元22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
请参阅图17,至少部分第二节流单元32位于第四安装孔114,至少部分第三节流单元33位于第五安装孔115,连接部10具有第六连通通道126、第七连通通道127和第八连通通道128,第六连通通道126在第四安装孔114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第六连通通道126连通第四安装孔114,第七连通通道127在第五安装孔115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第七连通通道127连通第五安装孔115。在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第五口105为流体管理装置100的一个进口,通过调节第二节流单元32能够使第六连通通道126与第七连通通道127连通,部分制冷剂由第六口106流出,通过调节第三节流单元33能够使第七连通通道127与第八连通通道128连通,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三节流单元进入第八连通通道128,当然也可以通过调节第三节流单元33能够使第七连通通道127与第八连通通道128不连通;在流体管理装置的另一个工作状态,通过调节第二节流单元32第七连通通道127与第六连通通道126连通,通过调节第三节流单元33第七连通通道127与第八连通通道128连通,这时第六口为流体管理装置100的一个进口,在第七连通通道127的制冷剂部分经第二节流单元进入第六连通通道126,而后由第五口105流出,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三节流单元进入第八连通通道128,在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调节第二节流单元32和第三节流单元33的其中之一,使相对应通道不连通。
第一腔为流体管理装置的气液分离腔,用于将制冷剂中的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分离,气液分离部40包括筒体部,筒体部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连接方式为焊接固定,气液分离部40还包括用于增强气液分离的部件,如伞部和回气管,不再详细描述。第四连通通道124在连接部10具有朝向第一腔的口,第一腔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第五连通通道125通过回气管的腔与第一腔连通,其中,第四连通通道124位于第一腔的进入通道,第五连通通道125为第一腔的至少部分流出通道。
流体管理装置100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流体管理装置100的第一工作模式,第一阀单元21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二连通通道122连通,第二阀单元22使第三连通通道123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第二阀单元22使第二连通通道122与第四连通通道124不连通,第一节流单元31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三连通通道123不连通,这样,制冷剂由第一口101进入第一连通通道121,而后进入第二连通通道122由第二口102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0;由第三口103进入第三连通通道123的制冷剂经第二阀单元22进入第四连通通道124、第一腔,制冷剂在第一腔气液分离后有第五连通通道125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0。制冷剂由第五口105进入第六连通通道126,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后进入第七连通通道127,在第七连通通道127的制冷剂部分由第六口106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0,部分制冷剂经第三节流单元33再次节流后进入第八连通通道128。在流体管理装置100的第二工作模式,第一阀单元21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二连通通道122不连通,第二阀单元22使第三连通通道123与第四连通通道124不连通,第二阀单元22使第二连通通道122与第四连通通道124连通,第一节流单元31使第一连通通道121与第三连通通道123连通,这样,制冷剂由第一口101进入第一连通通道121,而后进入第三连通通道123,由第二口102排出流体管理装置100;由第二口102进入第二连通通道122的制冷剂经第二阀单元22进入第四连通通道124、第一腔,制冷剂在第一腔气液分离后有第五连通通道125离开流体管理装置100。制冷剂由第六口106进入第七连通通道127,部分制冷剂经第二节流单元32节流后进入第六连通通道126而由第五口105流出,另一部分制冷剂经第三节流单元33节流后进入第八连通通道128。
连接部10可以是块体,连通通道和安装孔可以由机械加工而成;连接部10也可以是铸件,连通通道和安装孔通过铸造成形,或者安装孔加工成形;连接部10也可以是锻件,通过锻压形成两个或多个分体焊接固定或粘接固定形成连通通道。
流体管理装置100将气液分离部40、阀单元以及节流单元组装为一个整体,流体管理装置作为一个整体与热管理系统连接,组装方便,通过在连接部10设置连通通道以及相应的阀单元和节流单元,利用阀单元控制流通通道的通断以及利用节流单元调节制冷剂流量以满足热管理系统至少两个模式的需求,由于孔道形成于连接部10的内部,连通通道的连接点位于连接部10的内部,减少了连通通道连接的外部泄露。
请参阅图1-图6,流体管理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三阀单元23和第四阀单元24,相应地,连接部10具有第六安装孔116和第七安装孔117,至少部分第三阀单元23位于第六安装孔116,至少部分第四阀单元24位于第七安装孔117,第三阀单元23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四阀单元24与连接部10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第六连通通道126包括第一段1261和第二段1262,其中,第一段1261与第五口105连通,第一段1261的一部分与第四安装孔114连通,第一段1261的另一部分与第六安装孔116连通,第二段1262与第五安装孔115连通,第二段1262与第五安装孔115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通或者间接连通,直接连通包括第二段1262在第五安装孔115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开口,间接连通包括第二段1262通过第七安装孔117与第五安装孔115连通。第三阀单元23能够使第一段1261连通第二段1262,进而第一段1261与第五安装孔115连通,第三阀单元23可以是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使第一段1261连通或者不连通第二段1262,在本实施方式,第三阀单元23为单向阀,第三阀单元23能够使第一段1261单向导通第二段1262。
第七连通通道127包括第一子段1271、第二子段1272和第三子段1273,第一子段1271与第六口106连通,第一子段1271与第七安装孔117连通,第二子段1272与第五安装孔115连通,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七安装孔117位于第一子段1271和第二子段1272之间,第四阀单元24能够使第一子段1271与第二子段1272连通,在第六口106为流体管理装置的一个进口时,由第六口106进入流体管理装置的制冷剂能够通过第四阀单元24进入第二子段1272。第三子段1273与第六口106连通,第三子段1273与第四安装孔114连通,沿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第四安装孔114位于第一段1261和第三子段1273之间,通过第二节流单元32能够使第三子段1273与第一段1261连通。可以知道,第二节流单元32具有双向节流功能。第四阀单元24可以是电磁阀,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使第一子段1271连通或者不连通第二子段1272。在本实施方式,第四阀单元24为单向阀,第四阀单元24能够使第一子段1271单向导通第二子段1272。
流体管理装置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换热部50,换热部50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对不连通,第一流道内的流体和第二流道内的流体可以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换热部50为板式换热器,第一流道内的流体包括制冷剂,第二流道内的流体包括冷却液。连接部10具有面向换热部50的连接面(未图示),连接面位于连接部10的下壁,连接面与换热部50焊接固定,第八连通通道128的出口位于连接面,第八连通通道128与第一流道连通。可以知道,换热部50和气液分离部40位于连接部10的一侧,部分阀单元和部分节流单元位于连接部10的另一侧,这样流体管理装置的质心相对靠近流体管理装置的中心,有利于提高流体管理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第四连通通道124包括第一子部1241、第二子部1242和第三子部1243,第一子部1241与第一腔的轴线垂直,第二子部1242与所述第二腔的轴线平行,其中,第一子部1241在第三安装孔113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开口,第一子部1241与第三安装孔113连通,第二子部1242与第一腔连通,第三子部1243在连接面具有口,第三子部1243与第一流道连通。经第三节流单元33的制冷剂可以通过第八连通通道128进入换热部50的第一流道,而后经第三子部1243进入第一腔。
请参阅图7-图15,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如图7所述示意,第二部分如图8所示意。具体地,连接部10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其中,气液分离部40与第一连接部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换热部50与第二连接部12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安装孔111、第二安装孔112、第三安装孔113、第一连通通道121、第二连通通道122、第二连通通道122、至少部分第四连通通道124位于第一连接部11,第一口101、第二口102、第三口103和第四口104位于第一连接部11。第四安装孔114、第五安装孔115、第六安装孔116、第七安装孔117、第六连通通道126、第七连通通道127、第八连通通道128位于第二连接部12,第五口105、第六口106位于第二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2还具有第八连通通道128的出口。连通通道与安装孔的具体连接方式请参阅图5-图7,不再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连接部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3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2或者第一连接部11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连接面位于第三连接部13,在本实施方式,连接面与第一腔的轴线大致垂直,沿连接面的垂直方向,至少部分换热部50位于第三连接部13的一侧,至少部分气液分离部40位于第三连接部13的相对另一侧;部分第四连通通道124位于第三连接部13,部分第八连通通道128位于述第三连接部13,第四连通通道124在连接面具有与换热部50的第一流道连通的口,第八连通通道128在连接面具有与换热部50的第一流道连通的口。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节流单元、第一阀单元和第二阀单元,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包括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和第四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二安装孔所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三安装孔所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三连通通道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单元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使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口、第二口和第三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口为进口;
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口为进口,所述第二口为出口;
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口为进口,所述第三口为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部,所述气液分离部包括筒体部,所述筒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第一腔,所述筒体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腔是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部分,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在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腔的通道口,所述第四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四口和第五连通通道,所述第四口与所述第五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五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一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在第一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在第一面的投影、所述第三连通通道在第一面的投影垂直;
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另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一侧,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和第四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壁,所述第二口和第三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同一壁;
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口朝向一致;
定义所述第一腔的轴线方向为上下方向,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气液分离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子部与所述第二腔的轴线平行。
8.一种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节流单元和第三节流单元,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六连通通道、第七连通通道和第八连通通道,所述第六连通通道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七连通通道在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或者,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第七连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五口和第六口,所述第五口与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六口与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八连通通道为出口通道;
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五口为进口,所述第六口为出口;
在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六口为进口,所述第五口为出口。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三阀单元和第四阀单元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六安装孔和第七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阀单元位于所述第六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四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七安装孔;
所述第六连通通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的第五口连通,所述第一段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四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段在所述第六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六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二段与第五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三阀单元能够使第一段连通所述第二段;
所述第七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段、第二子段和第三子段,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三子段与所述第六口连通,所述第一子段在所述第七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七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子段在所述第五安装孔对应的安装部具有口,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第五安装孔连通,所述第四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子段与第二子段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子段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还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八连通通道与所述换热部的第一流道连通;
所述第三阀单元能够使第一段单向导通所述第二段,所述第四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子段单向导通所述第二子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五口和第六口,所述第六口和所述第五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同一壁,所述第八连通通道的一个通道口朝向所述换热部;
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和所述第七安装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口朝向一致;
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方。
14.一种流体管理装置,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连接部、节流单元和阀单元,所述节流单元包括第一节流单元、第二节流单元、第三节流单元,所述阀单元包括第一阀单元和第二阀单元,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具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四安装孔和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四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位于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一节流单元比所述第二阀单元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单元、所述第三节流单元;
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第五连通通道、第六连通通道、第七连通通道和第八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二连通通道、第三连通通道、第四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五安装孔;
所述第一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三连通通道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七连通通道连通,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第五连通通道、第一连通通道、第二连通通道和第三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部分所述第四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四安装孔、第五安装孔、第六连通通道、第七连通通道和至少部分第八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阀单元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使所述第三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第七连通通道连通,或者,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六连通通道与第七连通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一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阀单元使所述第二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六连通通道连通,和/或,所述第三节流单元使所述第七连通通道与所述第八连通通道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对不连通;
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朝向所述换热部,沿所述连接面的垂直方向,至少部分换热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气液分离部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相对另一侧;部分所述第四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部分所述第八连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连通通道在所述连接面具有口,所述第七连通通道在所述连接面具有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包括气液分离部,所述气液分离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装置具有第一腔,所述气液分离部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腔是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四连通通道、所述第五连通通道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三阀单元和第四阀单元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第六安装孔和第七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三阀单元位于所述第六安装孔,至少部分所述第四阀单元位于所述第七安装孔;所述第三阀单元比所述第一节流单元靠近所述第二节流单元,所述第四阀单元比所述第一阀单元靠近所述第三节流单元;
所述第六连通通道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段与第五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三阀单元能够使第一段连通所述第二段;
所述第七连通通道包括第一子段、第二子段和第三子段,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七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第五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七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子段和所述第二子段之间,所述第四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子段之间,所述第四阀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子段与第二子段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单元能够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三子段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流体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第五口和第六口,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四口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壁,所述第二口和第三口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壁,所述第六口和所述第五口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同一壁;
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和所述第七安装孔在所述连接部的壁的口朝向一致,所述第八连通通道的一个通道口朝向所述换热部;
定义部分所述第一节流单元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方,至少部分所述气液分离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至少部分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
CN202011308525.3A 2020-11-20 2020-11-20 流体管理装置 Pending CN114516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525.3A CN114516255A (zh) 2020-11-20 2020-11-20 流体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8525.3A CN114516255A (zh) 2020-11-20 2020-11-20 流体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6255A true CN114516255A (zh) 2022-05-20

Family

ID=81595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8525.3A Pending CN114516255A (zh) 2020-11-20 2020-11-20 流体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625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38585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09838586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09838587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4516255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3968116A (zh) 热管理组件
CN215763449U (zh) 流体控制组件
CN215293724U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114623633A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EP4324666A1 (en)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CN213655808U (zh) 热管理装置及阀模块
WO2022022371A1 (zh) 一种节流换热组件
CN115195383A (zh) 流体管理装置
CN213929625U (zh) 一种阀组件
EP4310414A1 (en) Fluid management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211503341U (zh) 一种膨胀阀
CN109812594B (zh) 一种电动阀以及具有该电动阀的换热器组件
CN114963833A (zh) 热管理组件
CN115674992A (zh) 流体控制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114279111A (zh) 节流装置
CN115610178A (zh) 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CN113970267A (zh) 一种换热组件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5674991A (zh) 热管理系统
CN113968122A (zh) 热管理组件
CN118088734A (zh) 阀组件和热管理组件
CN115539675A (zh) 流体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