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3905A -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13905A CN114513905A CN202210071338.0A CN202210071338A CN114513905A CN 114513905 A CN114513905 A CN 114513905A CN 202210071338 A CN202210071338 A CN 202210071338A CN 114513905 A CN114513905 A CN 11451390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double
- protection controller
- isolation protection
-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3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37 anti-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47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主体以及控制按钮和接线柱,还包括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壳体两侧的通风孔以及设置在壳体顶端的散热风扇;辅助散热机构被配置为使壳体顶端打开和壳体内腔通过通风孔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从通风孔进入壳体内腔并从壳体顶端经散热风扇向外散失;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开启壳体或关闭,散热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又叫双电池隔离器、双电瓶隔离器或双电瓶保护器),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是把两组或多组蓄电池连接在一起,充电时多个蓄电池可以一起充,但放电时电池之间分别放电相互不影响的一个蓄电池连接装置。
现有的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控制器部件设置在壳体前端的接线柱,外壳为相对封闭的结构,其内部控制器部件也会产生热量而得不到充分的散热;而且,有时直接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舱内,由于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产热较为严重,加剧了电池隔离保护控制器的温度升高。如果壳体内部的控制器部件不能得到有效散热的话,则有可能影响到控制器部件使用的稳定性,以及会导致接线柱发热导致线束烧坏。
因此,如何实现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自我散热,减少热量对内部控制器部件的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的控制按钮和接线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的散热风扇;
所述辅助散热机构被配置为使所述壳体顶端打开和所述壳体内腔通过通风孔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从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壳体内腔并从所述壳体顶端经所述散热风扇向外散失;
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沿所述壳体横宽方向设置的双头传动螺杆、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且下端与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传动连接的翻转盖、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壁用于遮挡所述通风孔的盖板以及传动连接在所述翻转盖和盖板之间的连杆;所述散热风扇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向下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中部套设有单向驱动套管,且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两侧的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设有花键,所述花键沿所述双头传动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单向驱动套管通过锥齿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轴,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电机为正反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锥齿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正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正向转动;还包括第二状态,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反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反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单向轴承、转动支杆和弹簧,所述单向轴承固定套设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中部,所述单向轴承外套设有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端部设有与所述套管本体弹性铰接的转动支杆,所述转动支杆铰接点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套管本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转动支杆在自然状态下伸入到所述花键的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沿所述连杆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通风孔横向设有两排,两排所述通风孔以上下形式开设在所述壳体上,设置在上方的所述通风孔的吹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在下方的所述通风孔的吹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被配置为与所述通风孔重叠,使外界空气穿过所述通风孔和对接孔进入所述壳体内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插槽,所述插槽对称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两侧,所述盖板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一端弹性铰接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端,所述弹性板另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转动支杆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盖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部开口的翻转顶板、设置在所述翻转顶板下端中部并沿所述壳体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垂直设于所述翻转顶板下端的伸缩套管以及铰接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管下端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螺接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所述伸缩套管随所述丝杠螺母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移动而发生倾斜,所述伸缩套管带动所述翻转顶板绕所述转轴发生倾斜,且所述伸缩套管内设有伸缩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顶板包括顶板主体、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成中心对称设于所述顶板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厚度小于所述顶板主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对接的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在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外设置散热风扇、在壳体内设置辅助散热机构和半导体制冷片,可以在必要时,通过辅助散热机构将壳体内腔与外界空气连通,加之散热风扇的抽风作用和半导体制冷片的降温作用,使进入到壳体内的空气将控制器部件的热量带走,加速散热降温。同时,通过散热风扇驱动电机和辅助散热机构的配合,能够自动实现壳体与外界的连通或切断,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减少人的辅助操作。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开启壳体或关闭,散热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使用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套管本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控制按钮;3接线柱;4半导体制冷片;5通风孔;6散热风扇;7双头传动螺杆;8翻转盖;801翻转顶板;8011顶板主体;8012第一薄板;8013第二薄板;802转轴;803伸缩套管;804丝杠螺母;9盖板;10连杆;11单向驱动套管;111套管本体;112单向轴承;113转动支杆;114弹簧;12花键;13锥齿组件;131第一锥齿轮;132第二锥齿轮;14对接孔;15插槽;16弹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道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道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之间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说明。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他们的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现有技术中的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一般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主体(图中未示出)以及设置在壳体1前端的控制按钮2和接线柱3,其中接线柱3设置两个,分别为主副电瓶正极的接线柱3,另外还从壳体1前端向外伸出负极接线端,通过控制按钮2对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进行开启或关闭。为了更好的理解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本申请人提供了如下的使用过程。
1:先检测主电瓶电压是否在12.5V/25V,识别系统为12V或者24V系统。启动发动机检测到电压高于13.5V/27V以上延时5秒启动隔离保护控制器。
2:当主副电压表显示电压低于13V/26V以下10分钟后断开,低于12.5V/25V立即断开隔离保护控制器。断开之后电压表处于闪烁状态(主副电压表为常亮)。
3:隔离保护控制器正常工作时按钮灯闪烁,主副电压表正常显示,两个表有点误差属于正常。
4:电压在13.5V/27V到14.5V/29V保持充电中,电压到16V/32V立即断开。
5:当发动机熄火后检测到电压低于13V/26V之后10分钟后隔离保护控制器自动断开。
6:当主电瓶缺电无法启动发动机的时候,按下应急按钮接通副电瓶,按钮灯常亮。启动发动机之后立即关闭应急按钮,隔离保护控制器回复正常工作状态。
此隔离保护控制器为12V/24V通用型,当电压高于18V以上隔离保护控制器识别为24V系统。主副电瓶接通以后两个电压表显示基本上相同,如果相差很大检查隔离保护控制器是否正常工作。加装副电瓶必须要了解发电机功率是多少,副电瓶容量过大发电机功率不够将无法充满副电瓶,还会烧毁发电机。副电瓶加装锂电池的还需要知道满电的时候电压是多少,电压不能高于13.5V/27V。如果加装电瓶电压高于13.5V/27V隔离保护控制器不能正常断开,需等电压降至13V/26V以下10分钟延时断开。
基于上述使用方式,现有技术中的壳体1结构一般均为封闭的结构,不具有主动散热功能,从而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壳体1内部的主体(即控制器部件)自产热、接线老化等问题导致产热量增大,由于无法实现及时散热就有可能影响到此控制器使用的稳定性,严重的将导致线路烧坏,影响行车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提供了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外部和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实现自我散热的技术目的。
具体的,如图1-6所示的,在现有的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的基础上,还改进设置了如下的主动散热部件:
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通风孔5以及设置在壳体1顶端的散热风扇6。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辅助散热机构、半导体制冷片4等可以为单边设置,也可以为对称设置,具体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置,满足不同客户的使用需求。下面实施例以单边设置的方式进行描述。
其中,辅助散热机构为机械传动结构,在需要进行自散热时,通过传动动作使壳体1顶端打开和壳体1内腔通过通风孔5与外界连通,则外界空气从通风孔5进入壳体1内腔并从壳体1顶端经散热风扇6向外散失。在此过程中,散热风扇6对壳体1上端打开的通道产生抽吸作用,从而加速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孔5进入到壳体1内,空气在壳体1内流动过程中将壳体1内主体产生的热量带出,即通过散热风扇6加速热量散失。
当然在上述散热过程中,可通过开启半导体制冷片4,利用其冷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冷空气在壳体1内的流动将进一步加速热量散失。
基于上述结构,为了实现自动控制进行散热,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散热风扇6和半导体制冷片4。需要说明的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1内,特别是设置在容易产生热量的位置(如接线柱3的内侧端、控制器部件等)用于监控热量产生情况,并设置了相应的温度阈值。当温度传感器监控到的温度低于阈值时,则温度控制单元不会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散热风扇6、辅助散热机构等的开启,此时,仅通过壳体1的散热已经满足散热需要;当温度传感器监控到的温度高于阈值时,则温度控制单元控制相应的半导体制冷片4、散热风扇6或辅助散热机构的开启。
本申请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辅助散热机构包括沿壳体1横宽方向设置的双头传动螺杆7、设置在壳体1顶端且下端与双头传动螺杆7传动连接的翻转盖8、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侧壁用于遮挡通风孔5的盖板9以及传动连接在翻转盖8和盖板9之间的连杆10。其中,双头传动螺杆7的左右两部分的螺纹为反向设置,方便对称设置辅助散热机构。双头传动螺杆7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两侧壁进行转动连接,同时轴承设置为具有一定的阻尼力,当双头传动螺杆7不使用时,不会导致双头传动螺杆7的随意转动。
翻转盖8在初始状态下,翻转盖8上端与壳体1上端为平齐,并将壳体1处在封闭状态,壳体1无法通过上端与外界连通;当双头传动螺杆7转动时,与双头传动螺杆7传动的翻转盖8发生偏转,此时翻转盖8发生偏转后,与壳体1上端脱离,从而形成了气体通道,使得壳体1内腔与外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顶端开设有矩形孔,此矩形孔与翻转盖8上端匹配,当不需要进行主动散热时,翻转盖8盖设在矩形孔上使壳体1处于封闭状态。具体的包括以下结构:
设于壳体1顶部开口的翻转顶板801,即翻转顶板801设置在上述矩形孔上,用于封堵矩形孔。
设置在翻转顶板801下端中部并沿壳体1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802,转轴802的设置能够为翻转顶板801提供支撑轴,具体的,翻转顶板801沿左右方向进行翻转一定角度使矩形孔打开。
垂直设于翻转顶板801下端的伸缩套管803,具有一定的伸缩功能,且伸缩套管803内设有伸缩限位结构,从而保证了伸缩套管803随翻转顶板801转动一定角度后便不再伸长,使得矩形孔设置一定的开孔大小。
以及铰接固定在伸缩套管803下端的丝杠螺母804,丝杠螺母804螺接在双头传动螺杆7上。
基于上述结构,在具体使用时,双头传动螺杆7发生转动时,伸缩套管803随丝杠螺母804在双头传动螺杆7上移动而发生倾斜,伸缩套管803带动翻转顶板801绕转轴802发生倾斜,从而将壳体1顶端的矩形孔打开或关闭。双头传动螺杆7的正反转将带动丝杠螺母804沿双头传动螺杆7正向或反向移动,且双头传动螺杆7和丝杠螺母804的配合关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本申请人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发现,如果将翻转顶板801大小与矩形孔大小完全相同,则会导致翻转顶板801无法实现顺畅的翻转;而如果翻转顶板801小于矩形孔则会导致矩形孔和翻转顶板801之间产生缝隙,灰尘等通过缝隙进入到壳体1内影响内部部件的使用稳定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翻转顶板801进行了改进,具体的,翻转顶板801包括顶板主体8011、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成中心对称设于顶板主体8011的两侧,且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厚度小于顶板主体8011;壳体1上开设有与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对接的槽。因此,如其中一种实施例,当翻转顶板801盖设在矩形孔时,顶板主体8011处于水平状态,第一薄板8012从下端扣设在矩形孔一侧的槽内(此槽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下端),而第二薄板8013则从上端扣设在矩形孔一侧的槽内(此槽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下端)。当然,为了更好的实现翻转顶板801与矩形孔的密封性,可在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上喷涂或硫化一层橡胶,保证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与槽的接触面紧密贴合。
同时,上述结构还具有一个特点,第一薄板8012和第二薄板8013与槽的结合方式,能够对翻转顶板801进行限位,在翻转顶板801回复到初始状态后,不会再反向转动,保证了壳体1的稳定。
为了实现空气通过通风孔5进入到壳体1内,并通过矩形孔向外散失,具体的对通风孔5、盖板9和半导体制冷片4进行了设置。
基于上述结构,进一步的,通风孔5横向设有两排,两排通风孔5以上下形式开设在壳体1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开设在盖板9上的对接孔14,对接孔14被配置为与通风孔5重叠,使外界空气穿过通风孔5和对接孔14进入壳体1内腔。还包括插槽15,插槽15对称设于壳体1内侧壁的两侧,盖板9上下滑动设置在插槽15内。基于连杆10的作用,在具体使用时,连杆10被翻转盖8拉动,连杆10进一步拉动盖板9在插槽15内滑动,当通风孔5与对接孔14进行对接后,则使得壳体1内腔与外界连通。而当翻转盖8关闭时,连杆10被翻转盖8推动,连杆10进一步推动盖板9回复到原来位置,通风孔5和对接孔14不再连通。
本申请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半导体制冷片4沿连杆10长度方向固定在连杆10上,且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朝上而冷端朝下。基于上述结构,其中,设置在上方的通风孔5的吹风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设置在下方的通风孔5的吹风朝向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并且如图2所示,半导体制冷片4设置在矩形孔投影的左侧,当外界空气通过通风孔5吹向半导体制冷片4时,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量被空气带走,且半导体制冷片4为朝向矩形孔方向倾斜设置,因此,能够使得热空气从矩形孔直接向外散失(特别是在散热风扇6的抽风作用下),而不会影响到壳体1内相关部件;而下排设置的通风孔5吹入的空气到达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进行热量交换,冷空气在壳体1内进行流动,与各用电部件进行热交换实现降温,并在散热风扇6的抽吸作用下向外散失。
为了防止冷空气快速的从矩形孔向外散失,此实施例还进一步设置了弹性板16,弹性板16一端弹性铰接在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端,弹性板16另一端弹性抵接在转动支杆13下方。因此,在使用时,经过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空气能够被弹性板16进行阻挡,从而能够延缓冷空气向外流出的时间,提高冷空气对壳体1内部件的降温效果。
为了结构更加简化,同时能够实现双头传动螺杆7的正向和反向转动,对散热风扇6、锥齿组件13和单向驱动套管11进行了设置。
其中,散热风扇6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向下伸入壳体1内,双头传动螺杆7中部套设有单向驱动套管11,且单向驱动套管11两侧的双头传动螺杆7上设有花键12,花键12沿双头传动螺杆7的长度方向设置,单向驱动套管11通过锥齿组件13传动连接散热风扇6的驱动轴,散热风扇6的驱动电机为正反电机。因此,在具体使用时,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则进一步带动锥齿组件13转动,锥齿组件13转动带动单向驱动套管11的转动,进一步使双头传动螺杆7转动。
基于上述结构,如图4所示,锥齿组件13包括第一锥齿轮131和第二锥齿轮132。第一锥齿轮131传动设于驱动轴的下端,第二锥齿轮132固定套设在单向驱动套管11上,第一锥齿轮131和第二锥齿轮132啮合传动。
进一步地,单向驱动套管11包括套管本体111、单向轴承112、转动支杆13和弹簧114。单向轴承112固定套设在双头传动螺杆7中部,单向轴承112外套设有套管本体111,套管本体111端部设有与套管本体111弹性铰接的转动支杆13,如图4所示的,转动支杆13铰接点和第二锥齿轮132之间的套管本体111上套设有弹簧114,转动支杆13在自然状态下伸入到花键12的键槽内,由于弹簧114的弹性推动作用,使得转动支杆13设置在花键12的键槽内,可通过转动支杆13的转动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转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实施例,单向驱动套管11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时,单向轴承112为反向转动,即套管本体111对单向轴承112不产生驱动作用,单向驱动套管11在锥齿组件13带动下正向转动,单向驱动套管11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正向转动,此状态是转动支杆13与花键12的键槽结合,从而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的转动。还包括第二状态,并在第二状态时,单向驱动套管11在锥齿组件13带动下反向转动,单向驱动套管11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反向转动,具体的是单向轴承112为正向转动,即套管本体111对单向轴承112产生驱动作用。
基于上述结构,由于散热风扇6的驱动电机会带动驱动轴发生高速转动,当在上述第一状态时,锥齿组件13也会带动单向驱动套管11转动,套管本体111势必会带动转动支杆13发生相对于双头传动螺杆7的转动,特别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会使得转动支杆13以其铰接点发生角度变化,从而转动支杆13脱出花键12的键槽外。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弹性板16受到半导体制冷片4的联动作用后,其相对于转动支杆13的弹性作用减弱,而当转动支杆13高速转动时,转动支杆13对弹性板16产生推动作用,从而弹性板16会绕着其与半导体制冷片4的铰接点进行往复煽动,从而能够搅动半导体制冷片4冷端的空气,提高降温效果。
相关的还有一种替代的实施例,即将单向驱动套管11上的弹簧114取消,而将转动支杆13和套管本体111连接处设置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铰接方式,转动支杆13在弹性板16的强弹性支撑作用下,转动支杆13则卡入到键槽内,从而在第一状态时能够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转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和特点,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的使用方式:
设置在壳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壳体1内用电部件的温度情况,特别是对壳体1内整体环境的监测,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温度控制单元,温度控制单元对温度信号进行判断,当温度超过了设定阈值时,则温度控制单元控制散热风扇6、半导体制冷片4等进行动作,进行主动散热。
首先,温度控制单元控制散热风扇6的驱动电机进行正向缓慢转动,此时驱动轴下端的锥齿组件13进行啮合转动,并处于上述的第一状态。此状态时,锥齿组件13带动单向驱动套管11转动,转动支杆13与花键12的键槽结合,同时在弹性板16的辅助作用下,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的转动。
基于上述动作关系,双头传动螺杆7的转动使得丝杠螺母804沿着双头传动螺杆7移动,丝杠螺母804则进一步带动翻转盖8产生翻转将矩形孔打开,并在伸缩套管803伸长到最大长度后,丝杠螺母804不再移动;在这一过程中,连杆10带动盖板9向上提拉,使得通风孔5和对接孔14对接,同时温度控制单元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开启。
然后,在此状态时,温度控制单元控制散热风扇6的驱动电机提高转速,锥齿组件13带动套管本体111高速转动,套管本体111对单向轴承112不产生驱动作用,弹性板16在转动支杆13作用下煽动,提高散热效果。
最后,当使用完毕后,进入到第二状态,此时,单向驱动套管11在锥齿组件13带动下反向转动,单向驱动套管11带动双头传动螺杆7反向转动,具体的是单向轴承112为正向转动,即套管本体111对单向轴承112产生驱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翻转盖8重新回复到初始状态,盖板9向下滑动将通风孔5盖住。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前端的控制按钮和接线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辅助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辅助散热机构上的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通风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的散热风扇;
所述辅助散热机构被配置为使所述壳体顶端打开和所述壳体内腔通过通风孔与外界连通,外界空气从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壳体内腔并从所述壳体顶端经所述散热风扇向外散失;
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温度控制单元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沿所述壳体横宽方向设置的双头传动螺杆、设置在所述壳体顶端且下端与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传动连接的翻转盖、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壁用于遮挡所述通风孔的盖板以及传动连接在所述翻转盖和盖板之间的连杆;
所述散热风扇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向下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中部套设有单向驱动套管,且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两侧的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设有花键,所述花键沿所述双头传动螺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单向驱动套管通过锥齿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轴,所述散热风扇的驱动电机为正反电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组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传动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下端,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套设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上,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单向驱动套管至少包括第一状态,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正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正向转动;还包括第二状态,并在第二状态时,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在所述锥齿组件带动下反向转动,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带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反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驱动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单向轴承、转动支杆和弹簧,所述单向轴承固定套设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中部,所述单向轴承外套设有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端部设有与所述套管本体弹性铰接的转动支杆,所述转动支杆铰接点和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套管本体上套设有弹簧,所述转动支杆在自然状态下伸入到所述花键的键槽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沿所述连杆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连杆上,所述通风孔横向设有两排,两排所述通风孔以上下形式开设在所述壳体上,设置在上方的所述通风孔的吹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设置在下方的所述通风孔的吹风朝向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上的对接孔,所述对接孔被配置为与所述通风孔重叠,使外界空气穿过所述通风孔和对接孔进入所述壳体内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槽,所述插槽对称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两侧,所述盖板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插槽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一端弹性铰接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端,所述弹性板另一端弹性抵接在所述转动支杆下方。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盖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部开口的翻转顶板、设置在所述翻转顶板下端中部并沿所述壳体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垂直设于所述翻转顶板下端的伸缩套管以及铰接固定在所述伸缩套管下端的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螺接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
所述伸缩套管随所述丝杠螺母在所述双头传动螺杆上移动而发生倾斜,所述伸缩套管带动所述翻转顶板绕所述转轴发生倾斜,且所述伸缩套管内设有伸缩限位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顶板包括顶板主体、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成中心对称设于所述顶板主体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厚度小于所述顶板主体;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对接的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1338.0A CN114513905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1338.0A CN114513905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13905A true CN114513905A (zh) | 2022-05-17 |
CN114513905B CN114513905B (zh) | 2024-03-12 |
Family
ID=8155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1338.0A Active CN114513905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13905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6150A (zh) * | 2022-06-17 | 2022-09-16 | 南京夏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散热的高效工业遥控器 |
CN115426814A (zh) * | 2022-09-23 | 2022-12-02 | 江苏联成开拓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驾驶用控制器保护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21925A (en) * | 1990-03-20 | 1991-06-04 | Nuarms, Inc. | Electrical isolator device |
CN101707117A (zh) * | 2008-06-26 | 2010-05-12 | 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 列车电源隔离变压器的双向冷却板 |
US20150263397A1 (en) * | 2014-03-13 | 2015-09-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ide mounted traction battery thermal plate |
CN215011290U (zh) * | 2021-06-10 | 2021-12-03 | 江苏瑞宏众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电源设备的逆变器盒 |
-
2022
- 2022-01-21 CN CN202210071338.0A patent/CN1145139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21925A (en) * | 1990-03-20 | 1991-06-04 | Nuarms, Inc. | Electrical isolator device |
CN101707117A (zh) * | 2008-06-26 | 2010-05-12 | 苏州市万松电气有限公司 | 列车电源隔离变压器的双向冷却板 |
US20150263397A1 (en) * | 2014-03-13 | 2015-09-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ide mounted traction battery thermal plate |
CN215011290U (zh) * | 2021-06-10 | 2021-12-03 | 江苏瑞宏众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电源设备的逆变器盒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66150A (zh) * | 2022-06-17 | 2022-09-16 | 南京夏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散热的高效工业遥控器 |
CN115426814A (zh) * | 2022-09-23 | 2022-12-02 | 江苏联成开拓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驾驶用控制器保护装置 |
CN115426814B (zh) * | 2022-09-23 | 2024-02-20 | 江苏联成开拓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驾驶用控制器保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13905B (zh) | 2024-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13905A (zh) | 一种自散热双电瓶隔离保护控制器 | |
US20130146375A1 (en) | Active air flap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CN210225981U (zh) | 一种数字风机控制柜 | |
CN110707561A (zh) | 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 | |
CN210599164U (zh) | 一种进风量可调节的汽车散热器 | |
CN212431138U (zh) | 空调室外机的遮挡装置 | |
CN111306647B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10445219B (zh) | 一种智能充电器 | |
CN217693475U (zh) | 一种野外全天候防护装置及防护控制系统 | |
CN215419286U (zh) | 全封闭箱式变电站 | |
CN210112465U (zh) | 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天窗组件 | |
CN115332678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保护设备 | |
CN211958945U (zh) | 一种车载发电机通风装置和系统 | |
JP2005214562A (ja) | 空調室内機 | |
KR20220001465U (ko) | 사이드 벤트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건설기계 | |
CN112198938A (zh) | 一种高效内存条防尘散热装置 | |
CN204956024U (zh) | 车辆 | |
CN220273384U (zh) | 一种储能机柜 | |
CN112670619B (zh) | 一种在长时间暴晒环境下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组件 | |
CN221189165U (zh) | 一种电力巡检无人机 | |
CN111615287A (zh) | 一种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 | |
CN219779055U (zh) | 储能集装箱 | |
CN219734017U (zh) | 一种司控台盖板总成 | |
CN220022060U (zh) | 一种方便散热的软启动柜 | |
CN217269591U (zh) | 一种启闭控制装置和门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