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12080B -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12080B
CN114512080B CN202011279422.9A CN202011279422A CN114512080B CN 114512080 B CN114512080 B CN 114512080B CN 202011279422 A CN202011279422 A CN 202011279422A CN 114512080 B CN114512080 B CN 114512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sub
display area
display
sub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94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12080A (zh
Inventor
杨敦钧
李威
蒙畅菲
张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94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12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1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1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12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74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using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屏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本申请实施例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中透出或者穿过显示屏进入内部,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解决了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高屏占比的显示屏技术,屏占比是指显示屏的屏幕面积与屏占比的整机面积的比例,高屏占比是指屏占比较高。现有的具有高屏占比的显示屏,除了存在有效显示区,通常还存在非显示区。由于显示屏的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显示屏在进行人机交互的展示,并不能实现全显示屏的展示。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一种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的补差子像素,所述补差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不同。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差子像素包括两个以上。
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一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二为相同颜色子像素时,所述子像素一与所述子像素二直连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小于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一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小于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二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在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的预定范围之内。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范围为50%-150%。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相同。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像素单元五和像素单元六,所述像素单元六相对于所述像素单元五反向排列。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六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邻。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交错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一包括两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二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两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三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和四个第二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四包括四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一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分立在所述第三子像素两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二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分立在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侧。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三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围绕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周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四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围绕在所述第三子像素周围。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屏下光敏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下方,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能感应穿过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照射进来的光。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下光敏模块包括摄像装置。
如上所述的显示屏显示设备,显示屏包含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中透出或者穿过显示屏进入内部,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了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各区域的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的各区域的排布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单元周期排列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单元周期排列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像素单元周期排列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图1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区域边界处的像素排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虽然在文中已经特别描述了显示屏和包括显示屏的显示设备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将理解的是,可除了如文中特别描述的那样以外地实施根据本申请的原理构成的显示屏和包括显示屏的显示设备,本申请还被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其中,第一显示区域A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域A2,第一显示区域A1中,各像素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第二显示区域A2中,各像素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而且第一显示区域A1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域A2的像素密度。
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而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中透出或者穿过第二显示区域进入内部,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在显示屏的一种具体应用中,可以是例如手机显示屏。传统的手机显示屏可以包括设置摄像头的区域和主要用于显示图像的区域。而在本申请中,在手机显示屏形成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均可以用来显示图像,也就是说,整个显示屏用肉眼来观察的话,整个显示屏都是可以显示的,即所谓全面屏。由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可以满足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等屏下光敏模块的光照强度要求,因此不用为前置摄像头预留位置,因此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从而,可以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如图2所示,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屏,还可以包括有第三显示区域A3,其中,第三显示区域A3设置在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之间。具体地址,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2可以只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A3相邻,即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三显示区域A3不直接相邻。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2可以部分与第三显示区域A3相邻,部分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即第二显示区域A2的部分通过第三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图2中是以第二显示区域A2的部分通过第三显示区域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为例进行说明。从而通过第三显示区域A3的设置,可以作为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有关于过渡边界的设置,例如走线的设计、边界子像素的设置等等。
第三显示区域A3中的像素单元的排布方式,可以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相同,如图3所示,也可以与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相同,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其中,第二显示区域、第三显示区域的形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图1、图2中均是以第二显示区域为矩形、第三显示区域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能作为对本申请方案中的第二显示区域A2的形状的限制。
第一显示区域A1中周期性排列的第一像素单元,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中的至少两种,这些像素单元相互交错排列形成上述第一显示区域A1。
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一包括两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具体地,所述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可以分立在所述第三子像素两侧,如图5-1所示。
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二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两个第三子像素,具体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可以分立在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侧,如图5-2所示。
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三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和四个第二子像素,具体地,第二子像素可以围绕在所述第一子像素周围,如图5-3所示。
一个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四包括四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具体地,各第二子像素可以围绕在所述第三子像素周围,如图5-4所示。
第二显示区域A2中周期性排列的第二像素单元,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像素单元五,其中,该像素单元五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如图6-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域A2中周期性排列的第二像素单元,还可以包括像素单元六,该像素单元六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且该像素单元六相对于所述像素单元五反向排列,如图6-2所示。从而,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像素单元进行周期性排列,提高第二显示区域A2的像素排布的灵活性。
一些实施例中,该像素单元六可以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即像素单元六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A2中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与像素单元五反向设置的像素单元六,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相邻的边界处进行设定,以避免出现相邻的边界处发光不均匀的现象。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R)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G)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B)子像素。
其中,上述显示屏中,各子像素可以单独与对应的供电电路连接,即各子像素均是单独进行供电,此时实施例中提及的像素单元密度,可以是子像素的密度。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显示屏可以是OLED(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显示屏。其中,在第一显示区域中,各像素单元的排列方式可以是交叉周期排列,必要时,不同的像素单元可以共用其中的某些子像素。如,在同时包含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的情况下,所述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交错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显示区域A1。
其中,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可以仅有像素单元五进行周期性排列,也可以同时包含像素单元五和像素单元六。其中,在同时包含像素单元五和像素单元六时,可以是仅在必要的地方排列像素单元六,以通过像素单元六的反向设置,使得像素单元六所排布的位置的像素亮度区域均匀,提高像素单元六所处位置的区域的均匀度。一些实施例中,在同时包含像素单元五和像素单元六时,也可以是像素单元五和像素单元六同时周期性排列。
具体地,以第三显示区域A3的像素排列方式与第一显示区域A1的像素排列方式相同为例(在此情况下,从像素排布方式上来讲,也可以称之为只包含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1),就其中的几种像素单元的周期性排列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7所示,在该示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A1中,像素单元一11和像素单元二12可以通过间隔的方式周期性排列,而在像素单元一11和像素单元二12周期性排列的同时,像素单元三13和像素单元四14也通过间隔的方式周期性排列,而且相邻的两个或以上的像素单元之间也可以是复用其中的某些子像素。例如,图7中的像素单元一11与像素单元三13之间还包括有一个像素单元四,该像素单元四包含像素单元一11中的下方的两个G子像素、像素单元三13中的上方的两个G子像素以及像素单元一11与像素单元三13之间的R子像素,即该像素单元四与像素单元一11复用两个G子像素,与像素单元13也复用两个G子像素。其他的像素单元之间的子像素的复用,可以基于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的排列方式进行确定,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显示区域A1的均匀显示的需求即可,在此不再一一展开赘述。同时参考图7所示,第二显示区域A2中,像素单元五可以是以矩阵式的方式进行周期性排列,即在第二显示区域中,在某个显示方向上的各像素单元五之间的像素距离相同,在另一个显示方向上的各像素单元五之间的像素距离也相同,整体看起来像是一个像素周期矩阵。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相对于图7中所示的周期性排列的示例而言,在第二显示区域A2中,各像素单元五可以是交错式的周期性排列,例如在图8所示的纵向排列方向上,在以一定周期进行周期排列后,在相邻的另一纵向的像素排列上,通过与前一纵向排列的排列方式交错的方式进行周期性排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相对于图8所示的周期性排列的示例而言,在第二显示区域A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区域,结合第一显示区域A1在该相邻的区域的子像素的排布方式,可以周期性的排列与像素单元五反向的像素单元六22,以使得在第二显示区域A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区域,像素分布比较均匀,以提高第二显示区域A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区域的发光的均匀度。
应当理解的是,图7至图9的各像素单元的周期性排列方式,仅仅是一些示例性说明,在实际的针对第一显示区域A1和第二显示区域A2的各像素单元的周期性排列方式中,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可能的排列方式,例如第一显示区域A1中选用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以及像素单元四中的哪些像素单元,这些像素单元是否需要复用子像素以及复用哪些子像素,第二显示区域A2中各像素单元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周期排列,第二显示区域A2中是否需要配置像素单元六以及像素单元六的配置位置等等,只要能够基于设定的周期性排列方式,能够满足各区域的显示均匀的需求、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的补差子像素,其中,补差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与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即第一显示区域中与补差子像素相邻的子像素)以及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即第二显示区域中与补差子像素相邻的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不同。由于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二显示区域A2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周期性排列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存在在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衔接处,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的子像素不能很好的衔接的情况。从而,通过设置补差子像素,可以很好的补充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相邻的边界处的发光光源,使发光更均匀。如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第二显示区域A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边界处,补充了4个B子像素101、102、103和104。通过观察图10所示的示例可以发现,在该示例中,补充的补充子像素101、102、103和104的颜色,与相邻的子像素的颜色不相同,从而可以保证该边界处发光的均匀性。可以理解的是,图10所示的示例仅仅是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在实际的技术应用场景中,还可能是在其他不同的位置、补充不同个数的补充子像素,且补充的子像素的颜色也可以是其他颜色,只要能够满足边界处发光均匀性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相邻的边界,所补充的补差子像素是包括两个以上,以更好的提高边界处发光的均匀性。由于第一像素单元与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布方式的不同,在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的空区域可能不止能配置一个子像素,从而通过在该区域补充设置多余一个的补充子像素,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处的发光均匀度。例如,以图11为例,其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左边的边界处的相关空区域,各空区域分别补充设置了一个B子像素111、112,而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处的两个空区域,是通过与像素单元五反向设置的像素单元六22-1、22-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在像素单元六22-1、22-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边界的空区域处,在分别补充设置了一个B子像素113、114的基础上,还在该空区域分别补充设置了一个G子像素115、116,从而补齐了像素单元六22-1、22-2与第一显示区域A1之间的空区域。
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是以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处排列像素单元六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中间区域以及其他不需要布设补充子像素的边界也排列像素单元六,如图12中排列的像素单元六22-3、22-4、22-5和22-6。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图12所示示例的基础上,在第一显示区域A1与第二显示区域A2相邻的左侧边界处,除了补充子像素111、112、113、114、115、116,还进一步补充了G子像素132、134,以及B子像素131、133。
通过观察图10-13所示的示例可以发现,在这些示例中,补充的补充子像素的颜色,跟与之相邻的相邻子像素的颜色不相同,从而可以保证该边界处发光的均匀性。
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处,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一与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二为相同颜色子像素时,所述子像素一与所述子像素二直连连接。从而在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处,若存在相邻的相同颜色的子像素,则可以将相邻的相同颜色的子像素直连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子像素一与子像素二均与同一个供电电路连接,以确保子像素一和子像素二的供电电流相同,从而使子像素一和子像素二的发光亮度相同。
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显示区域A2在与第一显示区域A1相邻的边界,排布的有像素单元五210、211和212。其中,像素单元五210中的R子像素2101与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R子像素1101的颜色相同,像素单元五210中的B子像素2102与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A1中的B子像素1102的颜色相同。从而,通过将相邻的R子像素2101与R子像素1101直连,将相邻的B子像素2102与B子像素1102直连,以确保相邻的R子像素2101与R子像素1101的供电电流相同,相邻的B子像素2102与B子像素1102的供电电流相同,使R子像素2101与R子像素1101的发光亮度相同,B子像素2102与B子像素1102的发光亮度相同。相对应地,针对其他的相邻子像素也可以做类似的处理。
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是以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处排列像素单元五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处相应排列像素单元六,如图15所示,在图14所示示例的基础上,在第二显示区域A2右侧的边界处,排列的有像素单元六221、222,通过像素单元六221、222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二显示区域A2与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界子像素的分布均匀性。可以理解,这里提及的第一显示区域A1的边界的子像素,可以是周期性排列的第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也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提及的补空子像素。类似地,这里提及的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的子像素,可以是周期性排列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也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提及的补空子像素。在第二显示区域A2的边界处是否需要排布像素单元六、是否补入补空子像素,可以结合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单元的周期排布方式以及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边界处的子像素的排布情况综合决定,然后在存在颜色相同的子像素的情况下,再进行直连,本申请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可以小于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其中,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一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小于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二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存在相邻的两个颜色相同的子像素,若继续维持这两个子像素按照原有的发光亮度发光,可能会存在这两个子像素所在的区域的发光亮度亮于其他区域的现象。通过减少子像素的电极面积,从而可以减小这两个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使两个子像素的发光亮度相对于颜色相同的其他子像素的发光亮度减少,从而减少这两个子像素所在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发光亮度的差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在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的预定范围之内。该预定范围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定范围可以为50%-15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相同。
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如上所述的显示屏;
屏下光敏模块,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能感应穿过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照射进来的光。
对于显示屏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前面部分已经做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显示设备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立的产品,例如OLED显示装置、QLED显示装置、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显示设备还可以包括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接口、存储器、处理器等。
在一种具体应用中,屏下光敏模块可以是包括摄像装置、光电传感器等设备。光电传感器具体的可以是用于测量人面部是否靠近显示屏的红外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显示设备,显示屏包含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从而使光线可以从第二显示区域中透出或者穿过显示屏进入内部,实现较高的透光率,进而实现满屏或全屏显示。既满足了显示屏正常显示的要求,又兼顾了放置屏下光敏模块的位置需保持较高透光率的要求,由于不用屏下光敏模块预留位置,可以省去非显示区,扩大屏占比,优化使用感受,解决非显示区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不佳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按第一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按第二像素单元周期性排列,且第一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密度;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处,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一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子像素二为相同颜色子像素时,所述子像素一与所述子像素二直连连接;
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小于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一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
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小于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不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与所述子像素二的颜色相同的子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边界的补差子像素,所述补差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相邻子像素的子像素类型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差子像素包括两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在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的预定范围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范围为50%-1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一的电极面积与所述子像素二的电极面积之和,与所述第一颜色相同子像素或所述第二颜色相同子像素的电极面积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包括像素单元五,所述像素单元五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像素单元还包括像素单元六,所述像素单元六相对于所述像素单元五反向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六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像素单元一、像素单元二、像素单元三和像素单元四交错排列形成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单元一包括两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二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两个第二子像素和两个第三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三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和四个第二子像素;
所述像素单元四包括四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第三子像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
14.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屏;
屏下光敏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下方,所述屏下光敏模块能感应穿过所述显示屏的第二显示区域照射进来的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光敏模块包括摄像装置。
CN202011279422.9A 2020-11-16 2020-11-16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114512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9422.9A CN114512080B (zh) 2020-11-16 2020-11-16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9422.9A CN114512080B (zh) 2020-11-16 2020-11-16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2080A CN114512080A (zh) 2022-05-17
CN114512080B true CN114512080B (zh) 2024-02-09

Family

ID=81547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9422.9A Active CN114512080B (zh) 2020-11-16 2020-11-16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1208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0963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7103A (zh) * 2020-05-22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586273A (zh) * 2020-05-22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1916486A (zh) * 2020-08-27 2020-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62236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50963A1 (zh) * 2019-01-24 2020-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77103A (zh) * 2020-05-22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586273A (zh) * 2020-05-22 2020-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CN111916486A (zh) * 2020-08-27 2020-11-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12080A (zh)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91618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acquiring and displaying image by display apparatus
US1112072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0362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192902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037523B2 (en) Display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that uses different display algorithms for different display areas,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40815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9880442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8253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629143B2 (en) Display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223908B (zh) 屏下摄像显示模组以及电致发光显示屏
CN10750616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KR101604197B1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1026547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1524048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US2014023275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6348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0378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70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8958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3250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384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4512080B (zh) 显示屏以及显示设备
CN108711396B (zh) 像素数据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