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00356B -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00356B
CN114500356B CN202210353367.6A CN202210353367A CN114500356B CN 114500356 B CN114500356 B CN 114500356B CN 202210353367 A CN202210353367 A CN 202210353367A CN 114500356 B CN114500356 B CN 114500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nding
transmission
equipment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533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00356A (zh
Inventor
林宁
赵仕嘉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 Ltd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 Ltd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 Ltd, Guangdong Plann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533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00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00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00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00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4Routing performance; Theoretical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本发明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应用AR技术来辅助生产或辅助作业,但现有技术中,导航领域在采用AR技术时,一般进行采用简单的地图路线生成后便直接用AR进行呈现,没有结合建模技术以及用户引导技巧来实现更智能化的服务,这样的技术思路过于简单,用于体验较差,且无法应对更多样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可见,现有技术存在缺陷,亟需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
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信息、发送数据类型、发送数据方式和无线通信范围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欲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包括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发送方式标识和数据发送参数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其中,所述综合相似度为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的加权求和,其中,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位置相似度权重>范围重合度权重>类型重合度权重>设备信息重合度权重=方式重合度权重,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接收设备;
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包括:
对于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任一其他发送设备,根据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及该其他发送设备与该数据发送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第一传输距离或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为从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传输固定大小的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或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需要的时长;
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的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和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之和,得到距离参数;
根据所述距离参数从大到小,对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所有其他发送设备进行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将所述设备序列中的前预设数量个所述其他发送设备,确定为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所述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所述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包括:
根据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所述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所述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所述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所述加密方式序列中与所述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设备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
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信息、发送数据类型、发送数据方式和无线通信范围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欲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包括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发送方式标识和数据发送参数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设备分组模块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其中,所述综合相似度为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的加权求和,其中,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位置相似度权重>范围重合度权重>类型重合度权重>设备信息重合度权重=方式重合度权重,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设备确定模块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接收设备;
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设备确定模块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对于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任一其他发送设备,根据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及该其他发送设备与该数据发送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第一传输距离或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为从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传输固定大小的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或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需要的时长;
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的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和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之和,得到距离参数;
根据所述距离参数从大到小,对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所有其他发送设备进行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将所述设备序列中的前预设数量个所述其他发送设备,确定为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所述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信息传输模块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所述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所述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所述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所述加密方式序列中与所述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本发明第三方面公开了另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多个数据发送设备;
连接至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调度设备;
所述数据调度设备用于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并在组内选择出中转设备,以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并在组内选择出中转设备,以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操作:
101、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数据发送需求和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数据节点、服务器、算力节点或是物联网设备。可选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信息、发送数据类型、发送数据方式和无线通信范围中的至少一种。
1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可以根据设备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例如将设备信息之间的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归为同一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103、对于任一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
104、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这一步骤可以由其他设备触发该数据发送设备执行,以直接将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可以由其他设备直接执行,例如由该数据发送设备发送该欲发送数据至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加密该数据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
可选的,欲发送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标识,可选的,数据标识可以包括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发送方式标识和数据发送参数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并在组内选择出中转设备,以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范围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无限通信范围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大小,或是该面积大小占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无限通信范围的面积之和的比例。
可选的,范围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类型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类型中包括的多个类型类别中的相同类别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类型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类型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设备信息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中包括的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中的相同信息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方式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方式中包括的多种方式类型中的相同类型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方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方式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位置相似度可以为设备位置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位置相似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2中的,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综合相似度可以为任意两个设备之间的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的加权求和,其中,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位置相似度权重>范围重合度权重>类型重合度权重>设备信息重合度权重=方式重合度权重,同时,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可选的,综合相似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103中的,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接收设备;
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具体的,可以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中的,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包括:
对于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任一其他发送设备,根据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及该其他发送设备与该数据发送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距离;其中,第一传输距离或第二传输距离为从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传输固定大小的数据至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或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需要的时长;
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的第一传输距离和第二传输距离之和,得到距离参数;
根据距离参数从大到小,对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所有其他发送设备进行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将设备序列中的前预设数量个其他发送设备,确定为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上述步骤104中的,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根据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可以根据任一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确定其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并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安全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中的,根据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包括:
根据每一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加密方式序列中与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可选的,候选数据加密方式可以为DES加密算法、AES加密算法、RSA加密算法、Base64加密算法、MD5加密算法、SHA1加密算法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传输稳定性参数以及不同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确定中转传输设别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并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安全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数据交叉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201,用于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发送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数据发送需求和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例如数据节点、服务器、算力节点或是物联网设备。可选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信息、发送数据类型、发送数据方式和无线通信范围中的至少一种。
设备分组模块202,用于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可以根据设备信息之间的相似度,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例如将设备信息之间的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归为同一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设备确定模块203,用于对于任一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
信息传输模块204,用于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这一步骤可以由其他设备触发该数据发送设备执行,以直接将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可以由其他设备直接执行,例如由该数据发送设备发送该欲发送数据至其他设备,其他设备加密该数据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
可选的,欲发送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标识,可选的,数据标识可以包括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发送方式标识和数据发送参数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并在组内选择出中转设备,以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从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范围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无限通信范围的重合区域的面积大小,或是该面积大小占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无限通信范围的面积之和的比例。
可选的,范围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类型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类型中包括的多个类型类别中的相同类别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类型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类型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设备信息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中包括的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中的相同信息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接收设备信息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方式重合度可以定义为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方式中包括的多种方式类型中的相同类型的数量或占比,或是任意两个数据发送设备的发送数据方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例如余弦距离。
可选的,方式重合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位置相似度可以为设备位置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位置相似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分组模块202根据设备信息,对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的具体方式,包括:
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可选的,综合相似度可以为任意两个设备之间的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的加权求和,其中,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位置相似度权重>范围重合度权重>类型重合度权重>设备信息重合度权重=方式重合度权重,同时,范围重合度、类型重合度、设备信息重合度、方式重合度和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可选的,综合相似度阈值可以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值或实验值进行确定,并根据实际的效果进行调整。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实现发送设备的分组,以便于后续根据分组实现数据的交叉传输,进而能够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确定模块203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接收设备;
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具体的,可以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设备确定模块203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对于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任一其他发送设备,根据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及该其他发送设备与该数据发送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距离;其中,第一传输距离或第二传输距离为从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传输固定大小的数据至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或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需要的时长;
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的第一传输距离和第二传输距离之和,得到距离参数;
根据距离参数从大到小,对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所有其他发送设备进行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将设备序列中的前预设数量个其他发送设备,确定为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加便捷高效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信息传输模块204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设备。
可选的,可以根据任一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确定其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并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安全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信息传输模块204根据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每一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加密方式序列中与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可选的,候选数据加密方式可以为DES加密算法、AES加密算法、RSA加密算法、Base64加密算法、MD5加密算法、SHA1加密算法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可见,通过实施该可选的实施方式,能够确定任一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传输稳定性参数以及不同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确定中转传输设别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并根据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中转传输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更安全的数据交叉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如图3所示,该数据交叉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301;
与存储器301耦合的处理器302;
其中,处理器302调用存储器3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交叉传输系统,该数据交叉传输系统可以包括:
多个数据发送设备;
连接至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调度设备,该数据调度设备用于执行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的步骤。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必须按照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方法是对应的,因此,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具有与对应方法类似的有益技术效果,由于上面已经对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这里不再赘述对应装置、设备、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的有益技术效果。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Array, 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 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Language)、HDCal、JHDL (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 (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式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
根据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所述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所述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所述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所述加密方式序列中与所述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所述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位置、数据接收设备信息、发送数据类型、发送数据方式和无线通信范围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欲发送数据包括数据内容和数据标识;所述数据标识包括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标识、数据发送方式标识和数据发送参数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包括: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无线通信范围的范围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范围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类型的类型重合度高于预设的类型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信息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高于预设的设备信息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发送数据方式的方式重合度高于预设的方式重合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位置相似度高于预设的位置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
和/或,
将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中任意多个所述设备位置的综合相似度高于预设的综合相似度阈值的数据发送设备划分至同一发送设备组,以得到多个所述发送设备组,其中,所述综合相似度为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的加权求和,其中,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间的大小关系为:位置相似度权重>范围重合度权重>类型重合度权重>设备信息重合度权重=方式重合度权重,所述范围重合度、所述类型重合度、所述设备信息重合度、所述方式重合度和所述位置相似度分别对应的权重之和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包括:
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接收设备;
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信息,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包括:
对于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任一其他发送设备,根据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和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与所述数据接收设备之间的第一传输距离,以及该其他发送设备与该数据发送设备之间的第二传输距离;所述第一传输距离或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为从该其他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传输固定大小的数据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设备位置或该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位置所需要的时长;
计算该其他发送设备的所述第一传输距离和所述第二传输距离之和,得到距离参数;
根据所述距离参数从大到小,对该发送设备组中出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所有其他发送设备进行排序,得到设备序列;
将所述设备序列中的前预设数量个所述其他发送设备,确定为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
6.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个数据发送设备的设备信息;
设备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备信息,对所述多个数据发送设备进行分组,得到多个发送设备组;
设备确定模块,用于对于任一所述发送设备组中的任一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确定该发送设备组中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中转传输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为该发送设备组中除该数据发送设备外的其他数据发送设备之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包括多个中转传输设备;
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信息传输模块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根据所述数据加密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设备的欲发送数据加密后传输至所述中转传输设备,以使得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将加密后的所述欲发送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设备;所述信息传输模块根据所述多个中转传输设备的设备参数,确定该数据发送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的具体方式,包括:
根据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在历史时间段的丢包率,确定每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的传输稳定性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稳定性参数从高到低对所有所述中转传输设备进行排序得到传输设备序列;
对于任一所述中转传输设备,确定该中转传输设备在所述传输设备序列的序列排位;
根据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的数据加密强度从高到低对所述多个候选数据加密方式进行排序,得到加密方式序列;
将所述加密方式序列中与所述序列排位对应的位置的所述候选数据加密方式,确定为该中转传输设备对应的数据加密方式。
7.一种数据交叉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
8.一种数据交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多个数据发送设备;
连接至所述数据发送设备的数据调度设备;
所述数据调度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交叉传输方法。
CN202210353367.6A 2022-04-06 2022-04-06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4500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3367.6A CN114500356B (zh) 2022-04-06 2022-04-06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53367.6A CN114500356B (zh) 2022-04-06 2022-04-06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356A CN114500356A (zh) 2022-05-13
CN114500356B true CN114500356B (zh) 2022-07-05

Family

ID=8148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53367.6A Active CN114500356B (zh) 2022-04-06 2022-04-06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0035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862A (zh) * 2012-09-20 2014-05-28 株式会社东芝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8847924A (zh) * 2018-04-22 2018-11-2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45208A (zh) * 2021-07-29 2021-11-12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23635B1 (fr) * 2007-11-13 2011-05-20 True Money Co Ltd Systeme pour des transactions de commerce electronique, dispositif electronique portatif,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methode correspondants.
US20100146582A1 (en) * 2008-12-04 2010-06-10 Dell Products L.P. Encryption management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03327558B (zh) * 2012-03-23 2018-03-16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通信方法和通信节点
CN108770074B (zh) * 2014-12-22 2022-09-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直通中继选择的方法、网络控制节点和用户设备
CN104684042B (zh) * 2015-03-13 2019-02-01 深圳酷派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物联网设备、终端
ITUB20159719A1 (it) * 2015-12-18 2017-06-18 Cefla S C Beacon direzionale
US10103882B2 (en) * 2016-03-03 2018-10-16 Dell Products, L.P. Encryption key lifecycle management
CN110139237B (zh) * 2018-02-02 2022-06-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0087279B (zh) * 2019-05-06 2022-11-08 西安非凡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以群组为单元的无线中继组网数据传输方法
CN113543270A (zh) * 2020-04-16 2021-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698724B (zh) * 2020-05-15 2022-02-01 北京邮电大学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CN113433852B (zh) * 2021-06-11 2023-04-28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的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422422B (zh) * 2022-04-01 2022-07-08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基于节点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862A (zh) * 2012-09-20 2014-05-28 株式会社东芝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8847924A (zh) * 2018-04-22 2018-11-20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加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45208A (zh) * 2021-07-29 2021-11-12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存储安全交叉加密算法研究;赵廷彬等;《软件导刊》;20180717(第10期);全文 *
物联网环境下无线传感数据加密传输系统设计;马丽等;《电子设计工程》;20190520(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00356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4812B (zh) 信息脱敏方法、装置及系统
JP6804668B2 (ja) ブロックデータ検証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7579951B (zh) 一种业务数据处理方法、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162981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96900A (zh) 一种共识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14632A (zh) 一种风险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0912825B (zh) 一种报文的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1724169B (zh) 一种业务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122634B (zh) 软件安装包的加固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1552945B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565026B (zh) 测试帧的生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271587A (zh) 一种页面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4422422B (zh) 基于节点信息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536569A (zh) 一种业务行为跟踪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711247A (zh) 一种机器学习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87376A (zh) 一种隐私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167092A (zh) 一种密态数据查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38005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4500356B (zh)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22351B (zh) 一种业务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74633B (zh) WiFI标签属性展示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638998A (zh) 模型更新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CN111026800B (zh) 数据导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95447B (zh) 一种数据存证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4401012A (zh) 一种资源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