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8724B -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8724B
CN111698724B CN202010414372.4A CN202010414372A CN111698724B CN 111698724 B CN111698724 B CN 111698724B CN 202010414372 A CN202010414372 A CN 202010414372A CN 111698724 B CN111698724 B CN 111698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ability
successful
user
nom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43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8724A (zh
Inventor
王莉
徐连明
费爱国
马茹秋
王宣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0104143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87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8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8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8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2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location or mo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缓解应急通信场景中局部流量激增带来的网络压力,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保证多业务并发时高谱效低延时的数据分发,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分发方式,即直传或中继,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将多个NOMA组划分为两类,第一类别直传用户信道条件较好,第二类别反之;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本发明可高效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提升数据成功分发的概率。

Description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应急通信中,可能存在由于地区人员密度突增导致的局部流量激增的问题,而现有的通信基础服务设施及有限的频谱资源又难以满足用户高并发、获取低延时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随着在线视频业务、高清视频、基于视频/图片数据的社交应用的兴起,移动网络的通信方式正在呈现出由传统的以链接为中心(connection-centric)到以数据为中心(content-centric)的转变,为此,缓存驱动下内容中心无线网络正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通过将热门数据预先缓存在网络的特定位置(如距离用户较近的边缘节点),当用户请求该数据时,则可从缓存节点处直接获取数据,从而有效降低网络负荷,实现低延时的数据分发。在由云-边-端构成的层次化内容中心网络中,云在数据中心、骨干IP网络、蜂窝核心网等实现了集中式的计算、存储、网络管理等。但是,云存在一个固有的缺陷,即终端用户到远端云的传播距离较长,从而带来较高的时延。为此,边缘这一定义最早被欧洲典型标准协会提出并定义为“在终端用户附件的无线接入网内提供IT和计算功能的新平台”,如接入侧的基站、网络接入点(access point,例如地面通信车、具有通信功能的无人机等等)。此类边缘节点通常离终端用户较近,且存储能力较强,因此,将热门数据存储在边缘节点处可为终端用户提供近距离的数据传输服务,从而降低传输时延,缓解核心网的流量负载。
然而,所有热门数据的总大小通常将超过单个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故单个边缘节点无法存储所有的热门数据,此外,单个边缘节点的通信范围是有限的,上述两点将可能导致请求用户无法成功从边缘节点处获取所需数据。为此,当前有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全双工协同的数据感知与传输方案,通过引入全双工中继的方式扩展请求用户的数据感知范围,并使其能够从较远的数据提供者处获取数据。另一方面,终端用户密集的大规模网络通常会伴随网络的严重拥塞,因而分布式存储系统可适配该场景缓解网络负荷,而数据的传输需要频谱的保证。
在大规模网络中如何保证频谱效率,解决业务高并发与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高效的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包括:
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是从存储所述数据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其中,在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信道条件好于中继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中继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直传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在第二类别的NOMA组中,中继用户信道条件好于直传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直传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
其中,所述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的步骤,还包括:
在NOMA成组过程中,若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数量不一致,边缘节点通过单播的方式服务无法配对的用户,或者等待下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为其重新配对;
不同的NOMA组间将分配正交的频谱资源以消除组间干扰。
其中,所述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其中,所述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确定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
以所述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最大为目标问题,约束条件为边缘节点的总发射功率约束、根据NOMA协议的组内功率分配约束以及所有NOMA组分配的总带宽约束,建立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
对所述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按照组间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以及组内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进行分开求解。
其中,所述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利用公式一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1,m=pdTd,m1SSIC,1+prTr,m1 公式一
其中,η1,m为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数据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数据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数据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数据的概率,Td,m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1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41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42
表示数据fi的流行度,即该数据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43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数据fj(j∈{Ns+1,...,F})时,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44
否则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45
其中,所述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利用公式二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2,m=pdTd,m,2+prTr,m,2SSIC,2 公式二
其中,η2,m为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Td,m,2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数据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数据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数据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数据的概率;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51
表示数据fi的流行度,即该数据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52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数据fj(j∈{Ns+1,...,F})时,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53
否则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54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装置,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类别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成功传输概率的计算公式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优化模块,用于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是从存储所述数据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其中,在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信道条件好于中继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中继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直传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在第二类别的NOMA组中,中继用户信道条件好于直传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直传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在边缘节点处结合全双工技术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将直接获取数据的用户与中继获取数据的用户划分为一个NOMA组,进行数据下发,并考虑统计信道信息,通过推导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最终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本地边缘节点与协作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本地边缘节点的频谱资源分配,解决了业务高并发与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可高效地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提升数据成功分发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全双工与非正交多址驱动下的边缘缓存网络的示意图;
图3为简化后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被认为可有效的支持大规模的网络连接同时提升频谱效率,被看作是5G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下行的NOMA中,该技术将采用同频同时的方式进行多用户的信息下发,且将根据不同用户的信道条件分配不同的发射功率,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消除的方式解码获取各自所需的信息。因此,本发明将在边缘节点处结合全双工技术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共同提升网络性能。
考虑到大规模网络中存在的业务高并发与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如何从高谱效的传输技术以及有效的接入技术入手,提升数据传输过程的性能是本发明关注的重点内容。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NOMA)和全双工(Full-Duplex,FD)的数据传递方案。具体地,考虑边缘节点缓存了部分区域内热门数据,若请求者请求的数据被其所在范围内的本地边缘节点缓存,那么边缘节点即向其直接发送数据,若请求数据没有被本地边缘节点缓存,那么边缘节点之间将相互协同,从存储该数据的其他边缘节点处将数据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因此,本地边缘节点将服务两类用户:1.直接获取数据的用户;2.通过本地边缘节点作为全双工中继获取数据的用户;当服务多用户时,考虑本地边缘节点采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将直接获取数据的用户与中继获取数据的用户划分为一个NOMA组,进行数据下发。考虑统计信道信息,通过推导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最终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本地边缘节点与协作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本地边缘节点的频谱资源分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100、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是从存储所述数据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具体地,本发明考虑由远端云服务器、边缘节点、终端构成的层次化异构网络。图2为全双工与非正交多址驱动下的边缘缓存网络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备存储及通信能力的边缘节点处将缓存网络中的热门数据,若终端所需数据被边缘节点缓存,则终端可通过边缘节点获取该数据。同时,边缘节点通过回程链路接入远端云服务器,若终端所需数据无法从边缘节点获取,则边缘节点通过接入远端云服务器获取数据并发送给终端。考虑网络中的终端均由离其最近的边缘节点服务。记网络中的边缘节点集合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91
且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92
假设请求者请求的数据集合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93
为简化下文的分析,此处考虑所有数据的大小一致。在下文的分析中,我们聚焦网络中其中一个边缘节点及其服务的终端,并对其成功分发概率进行分析和推导,记该边缘节点为E0,最后对功率及频谱进行优化。该过程同样适用于其他边缘节点的分析。假设边缘节点E0受存储空间限制至多只能缓存Ns个数据,且有Ns<F。不同的边缘节点服务的区域数据的流行度都服从Zipf分布,但不同区域内数据的流行度排名可能不同。由于本发明重点在提出一种新的数据传输机制,故考虑数据部署过程已完成,此处采用存储最热门的数据策略(Most Popular Cachingpolicy),即每个边缘节点都缓存区域内最热门的数据。
信道假设:本发明中考虑信道条件由大尺度衰落与小尺度衰落共同作用。大尺度衰落带来的信道功率增益为r,其中r为发射机到接收机的距离,α为路径损耗指数。小尺度衰落带来的信道功率增益服从均值为1的指数分布,即g(·)~Exp(1)。由发射机到接收机的信道功率增益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094
如图2所示,假设某一终端用户向边缘节点E0请求数据xi,且该数据正好被E0预先存储,则E0可直接向此终端用户传输数据,为描述清晰,我们称这类终端用户为直传用户;另一方面,当终端请求数据xj,而xj没有被预先缓存在边缘节点E0时,E0会向其他边缘节点发出请求,寻找缓存有xj的其他边缘节点,并从中选择离E0最近的边缘节点作为提供数据xj的源节点,记该节点为Ek(k≠0),Ek将数据发送至E0,E0作为全双工中继再将数据xj通过解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的方式下发至请求终端,我们称这类需要中继才能获取数据的终端用户为中继用户。所述边缘节点需要同时执行全双工中继与非正交多址下发。
显然,在终端用户密集的大规模网络中,边缘节点E0可能需同时为多个直传用户和中继用户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此时,为保证频谱效率,边缘节点E0将把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NOMA组,每个NOMA组中包含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的步骤,还包括:
在NOMA成组过程中,若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数量不一致,边缘节点通过单播的方式服务无法配对的用户,或者等待下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为其重新配对;
不同的NOMA组间将分配正交的频谱资源以消除组间干扰。
具体地,定义边缘节点E0在数据下发过程中组成的NOMA组集合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01
,且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02
在NOMA成组过程中,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数量可能不一致,故可能存在用户找不到配对用户的情况。此时边缘节点E0可通过单播的方式服务此类用户,或在下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为其重新配对。不同的NOMA组间将分配正交的频谱资源以消除组间干扰。
步骤101、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进一步地,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边缘节点E0的信道条件不同,又可将NOMA组分为两类。此处先对该传输机制中的信号进行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第m个NOMA组中的直传用户记为UEd,m,中继用户记为UEr,m。边缘节点E0将同时同频将叠加信道发送给UEd,m及UEr,m,叠加信号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1
其中,P0,m为边缘节点E0分配给第m个NOMA组的发射功率,该发射功率又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发射UEd,m所需的数据xi,m(t),另一部分用于发射UEr,m所需的数据xj,m(t)。相应的,将γd,m表示分配给UEd,m的功率系数,γr,m表示分配给UEr,m的功率系数,满足γd,mr,m=1。数据信号xi,m(t)及xj,m(t)满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2
1,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3
在叠加信号sm(t)的表达式中,由于中继链路在边缘节点E0处需经过编码转发处理,存在一定的时延,故即该时延为τ,满足t≥τ,以保证直传用户所需信号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4
与中继用户所需信号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5
同步发送。由于边缘节点E0在同一频段下接收Ek发送的中继用户所需数据,并与直传用户所需数据通过叠加信号的方式一起发送,故接收端直传用户UEa,m与中继用户UEr,m可接收到来自边缘节点E0发送的叠加信号sm(t)以及来自边缘节点Ek的信号xj,m(t),因此,UEd,m与中继用户UEr,m分别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6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17
其中,h0d,m为E0到UEd,m的信道增益,hkd,m为Ek到UEd,m的信道增益,nd,m(t)为UEd,m接收到的高斯白噪声信号,其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d,m,Pk,m表示边缘节点Ek分配给第m个NOMA组的发射功率;h0r,m为E0到UEr,m的信道增益,hkr,m为Ek到UEr,m的信道增益,nr,m(t)为UEr,m接收到的高斯白噪声信号,其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r,m。而边缘节点E0服务第m个NOMA组时将接收到由于全双工传输导致的自干扰信号,以及来自边缘节点Ek的发送信号,故将接收信号表示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21
其中,hSI为边缘节点E0的自干扰链路信道增益,其信道功率增益为gSI=|hSI|2,且满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22
为E0在全双工中继模式下的自干扰消除能力。hk0为边缘节点Ek到E0的信道增益,n0(t)表示边缘节点E0接收到的高斯白噪声,其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0。上述关于第m个NOMA组的信号传输可简化为图3,图3为简化后的信号传输示意图。
由于上述过程都是在同一频段下完成,故UEd,m及UEr,m都能接受到边缘节点Ek发送数据fj的信号xj,m(t)以及E0发送的叠加信号sm(t),故UEd,m及UEr,m在解码xj,m(t)时将采用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ation,MRC)的方式提高传输效率。
在完成信号传输的分析之后,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的成功分发概率进行推导分析,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先依据直传用户及中继用户的信道条件对NOMA组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NOMA组的数据成功分发概率进行推导。
具体地,根据NOMA技术,在一个NOMA组中,信道条件较差的用户将会被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另一用户将执行串行干扰消除。故边缘节点E0在数据下发时构成的NOMA组集合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23
将分为两类:
第一类别:直传用户UEa,m到E0的信道条件好于UEr,m到E0的信道条件,即{|h0d,m|2}>{|h0r,m|2}此时,直传用户UEd,m将被E0分配更低的发射功率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即γd,m<γr,m。另外,由直传用户UEd,m执行串行干扰消除过程。
第二类别:中继用户UEr,m到E0的信道条件好于UEd,m到E0的信道条件,即{|h0r,m|2}>{|h0d,m|2}。此时,中继用户UEr,m将被E0分配更低的发射功率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即γr,m<γd,m。另外,由中继用户UEr,m执行串行干扰消除过程。
根据NOMA,执行串行干扰消除的NOMA用户需先解码同NOMA组的另一个用户所需的信号,并将解码后的信号从叠加信号中除去,则剩下的信号即为自己所需的信号。而不必执行串行干扰消除的NOMA用户则将另一个用户所需的信号看作干扰,直接从叠加信号中解码自己所需的信号。
步骤102、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具体地,在完成信号传输的分析之后,通过推导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最终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本地边缘节点与协作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本地边缘节点的频谱资源分配。
如前所述,数据的成功分发指NOMA组中的用户成功找到并成功解码自己所需的数据。NOMA组内的执行串行干扰消除用户在解码自己所需数据时需先成功解码另一用户的所需数据。故第一类别与第二类别的成功分发概率表达式不同。为此,我们将分两部分进行分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其中,所述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利用公式一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1,m=pdTd,m1SSIC,1+prTr,m1 公式一
其中,η1,m为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数据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数据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数据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数据的概率,Td,m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1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41
表示数据fi的流行度,即该数据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42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数据fj(j∈{Ns+1,...,F})时,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43
否则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44
具体地,当第m个NOMA组属于第一类别时,直传用户先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再解码自己所需数据,记成功分发概率为η1,m,其表达式为
η1,m=pdTd,m1SSIC,1+prTr,m1, (5)
其中SSIC,1表示直传用户成功解码中继用户所需信号的概率,称为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successful SIC probability,SSP),之后,直传用户再解码自己所需的数据,成功解码自己所需数据的概率称为成功传输概率(successful transmission probability,STP),记为Td,m1。故直传用户成功解码所需数据的概率为SSP与STP的乘积。中继用户直接从叠加信号中解码自己所需数据,记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为Tr,m1。pd表示用户所需数据被E0存储,可直接从E0处获取数据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数据没有被E0存储,但可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数据的概率;根据上文中的系统假设,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它将存储区域内最热门的前Ns个数据,当用户请求最热门的前Ns个数据时,则可从E0处直接获取,故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1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2
表示数据fi的流行度(即该数据被用户请求的概率);当用户请求的数据不属于前Ns个时,则不能直接从边缘节点E0处获取,需由E0作为中继从其他缓存有所需数据的边缘节点处转发,故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3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4
为一二元变量,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数据fj(j∈{Ns+1,...,F})时,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5
否则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56
中继用户UEr,m的成功传输概率Tr,m,1
接下来,将对中继用户UEr,m的成功传输概率Tr,m,1进行推导,即UEr,m将UEd,m所需的信号看作干扰,并采用最大比合并解码所需数据fj时数据传输速率大于阈值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1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2
为边缘节点E0处的信干噪比,ξr,m为中继用户UEr,m处的信干噪比,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3
为等效的信干噪比阈值,满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4
wm为分配给第m个NOMA组的带宽,Rth为成功解码数据的数据传输速率阈值。为简化表达式,定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5
步骤(a)的近似是考虑到NOMA组中的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大于噪声功率,故忽略了噪声功率以简化推导。步骤(b)是基于统计信道信息的假设,即考虑发射机到接收机的小尺度信道功率增益服从均值为1的指数分布g(.)~Exp(1),其中,自干扰信道功率增益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6
公式(6)得到中继用户UEr,m的成功传输概率Tr,m,1是一个关于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67
的分段函数。
直传用户UEa,m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SSIC,1
对于第一类别NOMA组中的直传用户UEd,m,它需要执行串行干扰消除(SIC)过程,成功后将UEr,m需要的信号从叠加信号中除去,再解码自己所需信号。因此直传用户成功解码所需数据的概率为SSP与STP的乘积。故我们先对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SSP进行推导,记为SSIC,1,其含义为直传用户UEd,m将自身所需信号看作干扰,利用最大比合并成功解码UEr,m所需信号的概率,因此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71
直传用户UEd,m成功传输概率Td,m,1
成功执行串行干扰消除之后,直传用户UEd,m从去除UEr,m所需信号的叠加信号中解码自己所需数据(即成功传输概率),故此时无干扰信号,只有噪声信号,故第一类别NOMA组中直传用户UEa,m的成功传输概率Td,m,1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72
至此,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已推导完毕。
其中,所述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利用公式二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2,m=pdTd,m,2+prTr,m,2SSIC,2 公式二
其中,η2,m为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Td,m,2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数据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数据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数据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数据的概率;
其中,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81
表示数据fi的流行度,即该数据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82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数据fj(j∈{Ns+1,...,F})时,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83
否则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84
具体地,第二类别的NOMA组将由信道条件较好的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之后再解码自己所需的数据;而直传用户则将中继用户的信号看作干扰,直接从边缘节点E0发送的叠加信号中解码自己所需的数据。故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解码概率表达式为η2,m=pdTd,m,2+prTr,m,2SSIC,2 (9)
接下来,将分别对公式(9)中的概率进行推导,pd及pr同第一类别的NOMA组。
直传用户UEd,m成功传输概率Td,m,2
第二类别中直传用户将中继用户所需信号看作干扰信号,直接从边缘节点E0发送的叠加信号中解码自身所需数据,故成功传输概率Td,m,2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91
中继用户UEr,m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SSIC,2
第二类型的NOMA组中,信道条件较好的中继用户UEr,m需先执行串行干扰消除,解码直传用户所需数据,再从边缘节点E0发送的叠加信号中除去直传用户所需数据的信号,从而解码自身所需数据。故首先对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SSIC,2进行推导,即将自身所需信号看作干扰,利用最大比合并成功解码直传用户所需数据信号的概率,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192
中继用户UEr,m成功传输概率Tr,m,2
在成功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后,中继用户将从已去除直传用户所需数据信号的叠加信号中解码自身所需数据,此时无干扰功率,仅存在噪声功率,因此,中继用户UEr,m成功解码自身所需数据的概率,即成功传输概率Tr,m,2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01
至此,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表达式推导已经完成,可以看出,成功分发概率也是关于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02
的分段函数。
步骤103、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确定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
以所述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最大为目标问题,以边缘节点的总发射功率约束、根据NOMA协议的组内功率分配约束以及所有NOMA组分配的总带宽约束为约束条件,建立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
对所述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按照组间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以及组内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进行分开求解。
具体地,基于不同类型的NOMA组得到的成功分发概率闭式表达式不同,故将该优化问题进一步分解为两个子问题,优化第一类别与第二类别的NOMA组功率分配。
如前所述,假设在一次用户配对过程中得到M组NOMA组,则系统成功分发概率可公式化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03
其中,Cm为二元变量,当Cm=1时表示第m个NOMA组属于第一类别,且η1,m即为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其闭式表达由(5)可得。当Cm=0时,表示第m个NOMA组属于第二类别,且η2,m为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其闭式表达由公式(9)可得。综上,目标问题可建模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1
其中,(14a)为边缘节点的总发射功率约束,ak为接入边缘节点Ek的NOMA组总个数;(14b)为根据NOMA协议的组内功率分配约束,即信道条件较好的组内用户将被分配更低的发射功率。(14c)为带宽约束,即所有NOMA组分配的总带宽不能超过W。
为此,可发现目标问题可分为两个子问题:(1)组间的功率及频谱分配;(2)组内的功率及频谱分配。
针对问题(1),为简化问题求解,我们考虑为各个NOMA组公平的分配频谱及发射功率,即将总带宽W均匀的分配给每个NOMA组,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2
且每个组分配得的发射功率P0,m,Pk,m最大值将满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3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4
针对子问题(2),即对内用户的功率分配问题,则将根据NOMA组类别的不同分别进行优化。为描述清晰,将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5
记为第一类别的NOMA组内功率分配问题,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6
记为第二类别的NOMA组内功率分配问题。故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7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8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19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2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3
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的信道条件{|h0d,m|2}好于中继用户的信道条件{|h0r,m|2},故边缘节点E0将为其分配更低的发射功率,故有约束条件(15b);而第二类别的NOMA组则与之相反,故组内功率约束条件如(16b)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将针对组内用户的分配功率进行求解。由于NOMA组分为第一类别与第二类别,分别对应优化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4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5
。故将分别针对上述两子问题进行优化问题求解。
第一类别的NOMA组内功率优化问题,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6
,通过对γd,m,γr,m,P0,m,Pk,m的优化最大化成功分发概率η1,m=pdTd,m1SSIC,1+prTr,m1,结合Td,m,1,SSIC,1,及Tr,m,1的推导结果(公式(6)-(8)),可发现目标函数η1,m是一个关于功率分配因子γd,m,γr,m比值的分段函数。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4
关于阈值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5
大小不同将对应不同的目标函数表达式,故在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6
的求解过程中分析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7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8
时的最优解,最终将两种情况下得到的两组优化解带入对应的目标函数值η1,m,得到较大η1,m的一组最优解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9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0
则为最终的优化解。
(1)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1
时,通过公式(6)-(8)可知目标函数值η1,m是一个关于边缘节点Ek发射功率Pk,m的单调递增函数,因此,Pk,m的最优值将位于其可行域(凸集合)的上界,固有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2
又因为γd,m,γr,m满足γd,mr,m=1,因此,目标问题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213
的优化可进一步简化为仅优化变量γd,m与P0,m,且需满足约束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
建立相应的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可得,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2
其中,λ1,μ1,μ2为拉格朗日乘子。结合KKT条件可得,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3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4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5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6
求解上述KKT条件即可解得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20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8
最优结果得到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9
(2)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0
时,通过公式6-8可知目标函数值η1,m是一个关于边缘节点Ek发射功率Pk,m以及直传用户功率分配因子γd,m的单调递增函数。由于γd,m,γr,m满足γd,mr,m=1,结合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1
可得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2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3
至此,目标问题仅剩变量P0,m的优化,调用Matlab函数包可求解单个变量最优值。
第二类别的NOMA组内功率优化问题,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21
,同样是通过对γd,m,γr,m,P0,m,Pk,m的优化最大化成功分发概率η2,m=pdTd,m,2+prTr,m,2SSIC,2,,结合Td,m,2,SSIC,2,及Tr,m,2的推导结果(公式10-12),可发现目标函数η2,m关于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4
与阈值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5
大小不同将对应不同的目标函数表达式,故同样在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22
的求解过程中分析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6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7
对的最优解,最终将两种情况下得到的两组优化解带入对应的目标函数值η2,m,得到较大η2,m的一组最优解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8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319
则为最终的优化解。此外,根据公式(12)发现Tr,m,2的表示表达较复杂,求解困难。故为降低问题求解复杂度,考虑由于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1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2
因此可将Tr,m,2的结果近似为一个较简单的表达式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3
(1)当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4
时,结合公式10-11可知目标值η2,m=0;
(2)当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5
时,发现目标函数值η2,m关于中继用户功率分配因子γr,m单调递减,故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6
取其可行域下界,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7
结合公式(10)-(11)的结果,发现原先的两个优化变量P0,m,Pk,m可转化为仅优化上述两变量的比值,记为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8
其中,ω为一个较大值以表示满足
Figure BDA0002494396680000249
的两变量比值Pm的上限(在仿真中设置为104)。该单个变量的优化同样可借助Matlab得到最优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在边缘节点处结合全双工技术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将直接获取数据的用户与中继获取数据的用户划分为一个NOMA组,进行数据下发,并考虑统计信道信息,通过推导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最终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本地边缘节点与协作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本地边缘节点的频谱资源分配,解决了业务高并发与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可高效地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提升数据成功分发的概率。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分组模块410、类别划分模块420、计算模块430和优化模块440,其中,
分组模块410,用于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类别划分模块420,用于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计算模块430,用于根据成功传输概率的计算公式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优化模块440,用于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数据是从存储所述数据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其中,在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信道条件好于中继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中继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直传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在第二类别的NOMA组中,中继用户信道条件好于直传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直传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数据,并由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装置实现了前述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因此,对于各功能模块的理解可以参加前述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装置,在边缘节点处结合全双工技术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将直接获取数据的用户与中继获取数据的用户划分为一个NOMA组,进行数据下发,并考虑统计信道信息,通过推导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最终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本地边缘节点与协作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本地边缘节点的频谱资源分配,解决了业务高并发与频谱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可高效地满足多用户对数据的需求,提升数据传输过程的性能。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520、存储器(memory)530和通信总线540,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20,存储器530通过通信总线5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30上并可在处理器5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例如包括: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5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例如包括: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数据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内容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内容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内容是从存储所述内容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其中,在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信道条件好于中继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中继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内容,并由直传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在第二类别的NOMA组中,中继用户信道条件好于直传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直传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内容,并由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
所述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的步骤,还包括:
在NOMA成组过程中,若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数量不一致,边缘节点通过单播的方式服务无法配对的用户,或者等待下一次内容传输过程中为其重新配对;
不同的NOMA组间将分配正交的频谱资源以消除组间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确定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
以所述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最大为目标问题,约束条件为边缘节点的总发射功率约束、根据NOMA协议的组内功率分配约束以及所有NOMA组分配的总带宽约束,建立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
对所述功率与频谱分配优化模型按照组间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以及组内的功率及频谱分配优化问题进行分开求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利用公式一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1,m=pdTd,m1SSIC,1+prTr,m1 公式一
其中,η1,m为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内容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内容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内容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内容的概率,Td,m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1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1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
其中,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1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3
表示内容fi的流行度,即该内容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2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4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内容fj(j∈{Ns+1,…,F})时,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5
否则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具体为: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利用公式二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η2,m=pdTd,m,2+prTr,m,2SSIC,2 公式二
其中,η2,m为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Td,m,2为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SSIC,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Tr,m,2为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pd表示用户所需内容被边缘节点E0存储、直接从E0处获取内容的概率,pr表示用户所需内容没有被E0存储、通过中继的方式找到内容的概率;
其中,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1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3
表示内容fi的流行度,即该内容被用户请求的概率;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2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4
为一二元变量,边缘节点的存储空间为Ns,当网络中存在边缘节点Ek(k≠0)缓存有内容fj(j∈{Ns+1,…,F})时,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5
否则
Figure FDA0003265271480000046
6.一种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组模块,用于根据边缘节点所存储的内容能否被终端用户直接获取,将终端用户划分为多个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组,每一个NOMA组包括一个直传用户与一个中继用户;
类别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直传用户与中继用户到所述边缘节点的信道条件不同,对所述多个NOMA组进行类别划分,划分为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优化模块,用于以最大化网络整体的成功分发概率为目标,优化边缘节点的发送功率和频谱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直传用户为所请求的内容能够从所述边缘节点处直接获取的终端用户,所述中继用户为所请求的内容是从存储所述内容的、距离所述边缘节点最近的其他边缘节点处通过全双工中继的方式取回的终端用户;
其中,在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直传用户信道条件好于中继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中继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内容,并由直传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在第二类别的NOMA组中,中继用户信道条件好于直传用户,边缘节点分配更高的发射功率给直传用户,用于传输其所需内容,并由中继用户执行串行干扰消除;
所述根据成功传输概率与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和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第一类别的NOMA组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直传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一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根据第二类别的NOMA组直传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中继用户的成功串行干扰消除概率以及中继用户的成功传输概率,确定第二类别的NOMA组成功分发概率。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的步骤。
8.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边缘缓存中内容分发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14372.4A 2020-05-15 2020-05-15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987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372.4A CN111698724B (zh) 2020-05-15 2020-05-15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4372.4A CN111698724B (zh) 2020-05-15 2020-05-15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724A CN111698724A (zh) 2020-09-22
CN111698724B true CN111698724B (zh) 2022-02-01

Family

ID=72477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4372.4A Active CN111698724B (zh) 2020-05-15 2020-05-15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87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254B (zh) * 2020-11-18 2022-07-1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无人机中继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929058B (zh) * 2021-01-21 2022-03-0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干扰对齐的mimo网络缓存放置方法
CN114500356B (zh) * 2022-04-06 2022-07-05 广东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数据交叉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270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246653A (zh) * 2017-07-11 2019-0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现和链接网络开放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43336A (zh) * 2019-08-30 2019-12-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13A (zh) * 2019-12-12 2020-05-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热点内容叠加推送与分发方法、系统、无线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39615B1 (ko) * 2017-02-07 2024-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접속을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8600997B (zh) * 2018-04-03 2020-09-04 暨南大学 一种基于harq辅助noma的大规模d2d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270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9246653A (zh) * 2017-07-11 2019-0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现和链接网络开放功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10543336A (zh) * 2019-08-30 2019-12-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13A (zh) * 2019-12-12 2020-05-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热点内容叠加推送与分发方法、系统、无线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MA中继系统中的机会传输技术研究;王超敏;《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I辑)》;20190116;全文 *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in Downlink NOMA Systems With Cooperative Full-Duplex Relaying;Lin Zhang 等;《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70711;第35卷(第10期);第1-3节 *
User Associ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Full-Duplex Relay Aided NOMA Systems;Li Wang 等;《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20190906;第6卷(第6期);第1-4节 *
基于用户公平性的非正交多址(NOMANOMA)系统用户配对和功率分配技术的研究;曹雍;《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I辑)》;20190215;全文 *
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中关于迫零波束的用户配对;石兰洁 等;《电子技术应用》;20171031;第43卷(第10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8724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8724B (zh) 边缘缓存中数据分发方法及装置
Ning et al. Mobile edge computing-enabled 5G vehicular networks: Toward the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ing
CN106912079B (zh) 一种缓存异构网络中联合用户接入选择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10611902B (zh) 一种基于上下行频谱联合复用的d2d资源分配方法
CN106714093A (zh) 一种蜂窝d2d通信联合用户接入及切片划分方法
CN109451571B (zh) 一种noma中继系统中的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CN108156596B (zh) 支持d2d-蜂窝异构网络联合用户关联及内容缓存方法
CN108271172B (zh) 一种蜂窝d2d通信联合成簇及内容部署方法
CN107302801B (zh) 一种5G混合场景下面向QoE的双层匹配博弈方法
CN109788540B (zh) D2d系统中基于能量采集的功率控制和信道分配方法
CN108848521B (zh) 基于基站协作的蜂窝异构网络联合用户关联、内容缓存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06102153B (zh) 一种无线缓存异构网络的用户接入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09068356A (zh) 一种用于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无线缓存分配方法
CN107484180B (zh) 一种甚高频段下基于d2d通信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0602722A (zh) 一种基于noma的联合内容推送和传输的设计方法
Mahbub et al. Joint energy and latency-sensitive compu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in a two-tier 5G HetNet
US20220078625A1 (en) Spectrum management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upraja et al.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and reliab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NOMA using chained fog structure and weighted energy efficiency power allocation approach
CN109714732B (zh) 一种v2v通信中基于资源分配的物理层安全方法及系统
Ferreira et al. Power and delay optimization based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08271266B (zh) 一种用于noma-d2d混合系统的下行用户资源分配方法
CN111586439A (zh) 一种认知内容中心网络的视频绿色缓存方法
CN106912059A (zh) 支持互信息积累的认知中继网络联合中继选择及资源分配方法
CN108495367B (zh) 一种基于Lyapunov的多运营商LTE-U双频段资源配置方法
Zhang et al. Fine granularity resourc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video transmiss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