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779A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97779A CN114497779A CN202210097541.5A CN202210097541A CN114497779A CN 114497779 A CN114497779 A CN 114497779A CN 202210097541 A CN202210097541 A CN 202210097541A CN 114497779 A CN114497779 A CN 11449777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power battery
- battery
- starting
- new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5059 dormanc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99 data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58 sleep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3—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包括:通过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营运而生,并且保有量越来越大。对于电动汽车等以电能为主要动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性能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影响十分巨大。
目前的动力电池主要以锂电池为主,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能,在使用时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其他动力源相比,使用中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十分巨大,尤其是北方一些冬季气温较低地区或者新疆、海南等高温地区,动力电池对整车的动力性能和续驶里程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车辆停放一段时间后动力电池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动力输出受限,而且一定程度上影响车辆的续驶里程,增大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以实现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辆,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在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之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确定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和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包括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包括电池加热结束温度和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包括: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下降到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上升到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等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或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之间,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设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加热至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冷却,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冷却至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时间为起点,在达到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或,
当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次数达到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新能源车辆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端生成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辆,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倒计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辆,该新能源车辆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多个程序,
当所述多个程序中的至少一个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使用时,受环境影响而导致动力电池的性能下降,影响车辆使用时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问题,实现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曲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冷却温度随时间上升的曲线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利用外部充电桩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控制,以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影响的情况,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可以由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来执行,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形式实现。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新能源车辆是以动力电池为主要动力源的纯电动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车辆可以通过利用外部电桩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的控制,以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进而实现提升整车动力经济性。
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在新能源车辆上设置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
初始动力电池可以通过在新能源车辆上设置的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即为新能源车辆在所处当前环境温度下的动力电池温度。
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包括整车处于充电状态、整车未处于充电状态以及整车即将进入充电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若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整车处于充电状态或整车即将进入充电状态,则以整车充电功能优先,暂时不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是利用外部充电桩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控制,则在新能源车辆未连接外部充电桩时,则无法通过外部充电桩电源进行动力电池温度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之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T2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T1;根据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确定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和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包括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和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所述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包括电池加热结束温度t1’和电池冷却结束温度t2’。
具体的,由于不同新能源车辆所采用的电池类型不同,根据不同类型电池设定确定其对应的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即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为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处于比较稳定的最佳工作温度区间,当用户使用新能源车辆时,动力电池工作在效率较高的工作温度区间,可以消减由于动力电池温度影响电池放电能力带来的动力性下降问题。
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T2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T1,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T2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T1分别为动力电池需要进行温度控制的温度上限和温度下限。
进一步的,根据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可以确定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和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加热温度随时间下降的曲线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冷却温度随时间上升的曲线示意图,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电池加热温度控制功能其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T2,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T2高于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t2’,即t2>T2>t2’;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T1,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T1低于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t1’,即t1<T1<t1’。
S120、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其中,倒计时方式可以通过在新能源车辆中设置的计时装置实现,在新能源车辆整车下单休眠后,根据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在计时装置倒计时结束,即计时到达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则唤醒新能源车辆,启动对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达到动力电池保温的目的。
在整车充电状态为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对于倒计时的计时时间进行估算的策略,采集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当前的温度状态,即初始动力电池温度,对照车辆当前所处的环境温度状态,即当前环境温度,基于新能源车辆测试过程中得到的比热相关的特性,估算动力电池温度到达需要启动动力电池保温功能所需要的时间,即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下降到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具体的,当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且当前环境温度低于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认为动力电池有需要加热保温的需求,结合当前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情况,计算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降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上升到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具体的,当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且车外当前环境温度高于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认为动力电池有需要冷却保温的需求,结合当前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情况,计算初始动力电池温度升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所需要的的时间,即为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等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或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之间,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设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具体的,当当前环境温度接近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或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或者当前环境温度处于电池加热启动温度t1至电池冷却启动温度t2之间,对于电池保温启动的计时时间计算值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甚至趋向无穷大的一个数值,因此对于计时时间的计算值,应该设定一个上限值,超出该上限值后,即按上限值的数值作为计算的时间数值,即为设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S130、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其中,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通过在新能源车辆上设置的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得到。
在上述基础上,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加热至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冷却,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冷却至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由于新能源车辆锂电池温度较低时无法进行充电,新能源车辆的能量回收功能无法起作用,在一实施例中,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的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则确定动力电池当前需要加热,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将动力电池温度加热至电池加热结束温度t1’,然后退出动力电池加热,进而可以消除能量回收功能无法起作用的影响,提升新能源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
示例性的,新能源车辆处于低温场景,动力电池保温加热。当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可能远低于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则长时间停放车辆后,动力电池温度会逐步降低到趋于环境温度。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新能源车辆连接外部充电桩时,利用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的初始动力电池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差,根据动力电池的比热及测试数据模型,估算出动力电池温度降低到超出最佳工作温度区间的时间,即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将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发送给计时装置,计时装置根据收到的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在整车休眠后进行倒计时,时间到达后唤醒整车,动力电池检测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则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功能,给动力电池开始加热。当动力电池温度达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后,停止加热,按既定流程开始退出。
由于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较差,对温度敏感度较高,在一实施例中,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则确定动力电池当前需要冷却,启动动力电池冷却,将动力电池温度冷却至电池冷却结束温度t2’,然后退出动力电池冷却,可以降低动力电池长期处于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进而引发的车辆动力电池安全风险。
示例性的,新能源车辆处于高温场景,电池保温冷却。当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可能远高于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则长时间停放车辆后,动力电池温度会逐步升高到趋于环境温度。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新能源车辆连接外部充电桩时,可以利用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的初始动力电池温度和当前环境温度的温度差,根据动力电池的比热及测试数据模型,估算出动力电池温度升高到超出最佳工作温度区间的时间,即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将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发送给计时装置,计时装置根据收到的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在整车休眠后进行倒计时,时间到达后唤醒整车,动力电池检测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佳工作温度区间数值,则启动电池冷却功能,给动力电池开始冷却。当动力电池温度达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后,停止冷却,按既定流程开始退出。
在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温度在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内,当前环境温度高于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动力电池在未来可能需要冷却;动力电池温度在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内,当前环境温度低于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动力电池在未来可能需要加热。动力电池加热或动力电池冷却结束后,动力电池温度处于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此时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温度,判断动力电池状态处于以上状态,进而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估算。
进一步的,新能源车辆处于常温场景,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功能不激活。当外部环境温度与动力电池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比较接近甚至重合时,动力电池估算电池保温的计时时间会是一个比较大甚至趋于无穷大的数,因此应当规定,当计算计时的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比如12小时或者24小时)时,可以任务当前状态下无需开启动力电池的保温控制,功能可以直接退出,不做计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以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时间为起点,在达到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或,当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次数达到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当新能源车辆处于车辆长期停放,此时可以认为用户没有短期内的用车需求,因此需要给动力电池温度控制功能设置一个开启的上限,避免车辆长期停放后反复启用功能,浪费能源的情况。具体的,可以设置一个时间段(例如24小时或者48小时的限制),即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以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时间为起点,在达到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或者,设置一个下电循环(例如新能源车辆从下电到上电为一个下电循环)功能的启用次数的限制,即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当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次数超出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功能可以直接退出,并在当前下电循环内不再启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与所述新能源车辆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端生成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由于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功能的使用场景受下电时刻的环境、用户用车情况等因素影响,而车辆完全下电后环境温度的变化车辆无法实时检测,因此,可以通过与所述新能源车辆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端,通过远程控制启动/关闭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使用时,受环境影响而导致动力电池的性能下降,影响车辆使用时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问题,实现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利用外部充电桩电源对动力电池进行温度控制,以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影响的情况。
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获取模块410、倒计时模块420和温度控制模块430,其中:
温度获取模块410,用于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倒计时模块420,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温度控制模块430,用于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辆,通过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解决了现有电动汽车使用时,受环境影响而导致动力电池的性能下降,影响车辆使用时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问题,实现降低外部环境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提升整车动力性、经济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之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确定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和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包括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包括电池加热结束温度和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包括: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下降到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上升到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等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或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之间,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设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加热至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冷却,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冷却至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以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时间为起点,在达到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或,
当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次数达到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新能源车辆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端生成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具备执行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新能源车辆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新能源车辆中处理器5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新能源车辆中的处理器510、存储器520、输入装置530和输出装置54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的温度获取模块410、倒计时模块420和温度控制模块43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新能源车辆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存储器5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新能源车辆。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新能源车辆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54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辆,该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方法操作,还可以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中的相关操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和模块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之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所述动力电池工作温度区间包括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
根据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和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确定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和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启动温度包括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述温度控制功能结束温度包括电池加热结束温度和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包括: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下降到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且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且所述当前环境温度高于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上升到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所需的时间;
若所述整车充电状态为所述新能源车辆未处于充电状态中,所述当前环境温度等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或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或所述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电池加热启动温度和所述电池冷却启动温度之间,则确定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为设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低于所述动力电池下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加热,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加热至所述电池加热结束温度;
当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高于所述动力电池上限工作温度,则启动动力电池冷却,将所述动力电池温度冷却至所述电池冷却结束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以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时间为起点,在达到预设温度控制限制时间,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或,
当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的次数达到预设启动限制次数,则停止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新能源车辆通信连接的远程控制端生成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电池温度远程控制指令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8.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新能源车辆整车下电休眠且连接外部充电桩后,获取所述新能源车辆所处环境的当前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新能源车辆的整车充电状态以及初始动力电池温度;
倒计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所述整车充电状态和所述初始动力电池温度确定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采用倒计时方式进行计时;
温度控制模块,用于在计时到达所述启动温度控制时间长度进行倒计时的结束时间时,获取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并根据所述当前动力电池温度对动力电池温度进行控制。
9.一种新能源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车辆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7541.5A CN114497779B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97541.5A CN114497779B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97779A true CN114497779A (zh) | 2022-05-13 |
CN114497779B CN114497779B (zh) | 2024-06-14 |
Family
ID=8147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97541.5A Active CN114497779B (zh) | 2022-01-27 | 2022-01-27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97779B (zh)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93368A (zh) * | 2014-09-25 | 2015-03-04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加热至可充电温度的剩余加热时间确定方法、装置 |
CN107546439A (zh) * | 2017-08-30 | 2018-01-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773278A (zh) * | 2018-04-27 | 2018-11-09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车辆充电方法及装置 |
CN110534828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动保温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
CN111251939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
CN111251944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
CN111907375A (zh) * | 2020-06-29 | 2020-11-10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预热方法及系统 |
CN112002962A (zh) * | 2020-08-24 | 2020-11-27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预加热方法和系统 |
CN112440744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电量管理的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及管理系统 |
CN112937370A (zh) * | 2021-02-22 | 2021-06-11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保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306453A (zh) * | 2020-02-27 | 2021-08-27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保温方法、装置、汽车和保温处理设备 |
CN113665314A (zh) * | 2021-08-04 | 2021-11-19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3942424A (zh) * | 2021-09-27 | 2022-01-18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2022
- 2022-01-27 CN CN202210097541.5A patent/CN1144977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93368A (zh) * | 2014-09-25 | 2015-03-04 |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加热至可充电温度的剩余加热时间确定方法、装置 |
CN107546439A (zh) * | 2017-08-30 | 2018-01-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8773278A (zh) * | 2018-04-27 | 2018-11-09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能源车辆充电方法及装置 |
CN111251939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
CN111251944A (zh) * | 2018-11-30 | 2020-06-0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预约管理系统、预约系统、预约管理方法 |
CN112440744A (zh) * | 2019-08-29 | 2021-03-0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蓄电池电量管理的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及管理系统 |
CN110534828A (zh) * | 2019-08-30 | 2019-12-03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主动保温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
CN113306453A (zh) * | 2020-02-27 | 2021-08-27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保温方法、装置、汽车和保温处理设备 |
CN111907375A (zh) * | 2020-06-29 | 2020-11-10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一种动力电池预热方法及系统 |
CN112002962A (zh) * | 2020-08-24 | 2020-11-27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预加热方法和系统 |
CN112937370A (zh) * | 2021-02-22 | 2021-06-11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动力电池保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3665314A (zh) * | 2021-08-04 | 2021-11-19 |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车辆的温度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13942424A (zh) * | 2021-09-27 | 2022-01-18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左妍妍;刘楠;: "锂电池的复合散热系统性能研究", 电源技术, no. 04, 20 April 2020 (2020-04-2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97779B (zh) | 2024-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30127667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eat preservation of battery of vehicle, storage medium and processor | |
CN111152691B (zh)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整车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2744125B (zh) | 车辆电池的充电保温方法、系统 | |
CN112172607B (zh) | 电动汽车充电完成电池保温控制系统 | |
CN113400957B (zh) | 增程式车辆的自启动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
CN106627207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预热方法 | |
CN109501619A (zh) | 一种动力电池升温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汽车 | |
CN111952638B (zh) | 一种车用燃料电池的性能恢复系统及方法 | |
CN107972500A (zh) |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 |
US20220340012A1 (en) | Battery pack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13306453B (zh) | 一种动力电池保温方法、装置、汽车和保温处理设备 | |
CN107972499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3745704B (zh) |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3650531A (zh) | 一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自加热系统及方法 | |
CN114274823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充电能量管理系统、方法和电动汽车 | |
CN107972497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管理方法 | |
CN107978813A (zh) | 动力电池管理方法 | |
CN114824581A (zh) | 一种电池包低温区域加热方法及装置 | |
CN114228459A (zh) | 一种软包锂电池的温度测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497779A (zh) |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车辆及介质 | |
CN113928180B (zh) | 车辆的电池包插枪控温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16767031A (zh) | 燃料电池加热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及车辆 | |
CN114148219B (zh) | 一种电池系统充电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4475364B (zh) | 电池包的定时保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7734529A (zh) | 电池包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