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7429A -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7429A
CN114497429A CN202111632076.2A CN202111632076A CN114497429A CN 114497429 A CN114497429 A CN 114497429A CN 202111632076 A CN202111632076 A CN 202111632076A CN 114497429 A CN114497429 A CN 114497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quantum dot
dot film
groove
film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20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20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7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74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1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active inorganic nanostructures, e.g.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所述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第一基板表面形成用于容置量子点膜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形成阻隔壁,结合第二基板与阻隔壁的熔融形成对凹槽内的量子点膜的封装、密封,与现有采用光学级水氧阻隔膜密封相比,形成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密封性更好,能有效阻隔水、氧,防止量子点膜内的量子点失效。

Description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量子点膜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中,量子点膜显示器的色域覆盖率高达110%,普通LED(发光二极管)电视的色域只有72%,高色域电视约96%。除了优异的色彩表现力,量子点膜还具备高效的光转换性能,在达到同等高色域的情况下,功耗仅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电视的1/5至1/10。此外,量子点显示器的屏幕寿命比OLED电视高出两万小时左右。市场上量子点产品的主流封装方式就是量子点膜:以量子点、高分子树脂以及光学级水氧阻隔膜为主要原料,结合高精密涂布技术制作的类似“三明治”的多层复合结构。量子点的稳定性取决于阻隔膜的密封性以及材料自身性能。光学级水氧阻隔膜化学键的破坏、氧化和水解会导致量子点失效,失去将背光发出的蓝光转化为红光和绿光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量子点膜结构会导致量子点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每一凹槽的侧壁为阻隔壁;
水平摆放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有所述凹槽一侧的表面朝上;
在所述凹槽内填充量子点浆体,每一凹槽内的量子点浆体被固化后形成一量子点膜;
在所述第一基板设有所述凹槽一侧的表面覆盖第二基板,所述阻隔壁的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以及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切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每一量子点膜器件包括一量子点膜。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的步骤中,采用蚀刻工艺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蚀刻出凹槽。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的步骤中,两个以上所述凹槽等间距式排布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两个以上所述凹槽被排列成矩阵,或者,被排列于同一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阻隔壁的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与所述阻隔壁相对应的部分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阻隔壁的上端被熔化为熔融状态;以及对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阻隔壁的衔接处进行冷却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阻隔壁被固化为一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皆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材质相同。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切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的步骤中,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切割线,每一切割线与至少一阻隔壁相对设置;所述切割线为直线,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切割线及第二切割线。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切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的步骤中,沿着所述切割线切割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其切割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未设凹槽一侧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围成多个被密封的单元格;每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围成一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设有一量子点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器件,包括:第一基板,其一侧表面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阻隔壁;第二基板,所述阻隔壁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以及量子点膜,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前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所述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第一基板表面形成用于容置量子点膜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形成阻隔壁,结合第二基板与阻隔壁的熔融形成对凹槽内的量子点膜的封装、密封,与现有采用光学级水氧阻隔膜密封相比,形成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密封性更好,能有效阻隔水、氧,防止量子点膜内的量子点失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量子点膜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3a~3g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量子点膜器件制作方法中第二基板表面的切割线的排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量子点膜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编号如下:
100、100’、量子点膜器件,110、第一基板,111、凹槽,112、基底,113、阻隔壁,114、密封部,120、量子点膜,121、红色量子点,122、绿色量子点,123、UV固化胶水,130、第二基板,131、切割线,131a、第一切割线,131b、第二切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基板表面形成用于容置量子点膜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形成阻隔壁,结合第二基板与阻隔壁的熔融形成对凹槽内量子点膜的封装、密封,与现有采用光学级水氧阻隔膜密封相比,形成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密封性更好,能有效阻隔水、氧,防止量子点膜内的量子点失效。作为典型应用,所述量子点膜的制作方法制作所得量子点膜器件,可被应用于量子点膜显示器的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所述量子点膜显示器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显示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量子点膜器件100包括第一基板110、量子点膜120和第二基板130。第一基板110表面形成有凹槽111,量子点膜120设置于所述凹槽111内,第二基板130覆盖第一基板110设有所述凹槽111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板130覆盖所述凹槽111的开口端,第二基板130与第一基板110之间密封,密封处形成密封部114,形成对凹槽111内量子点膜120的密封封装。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皆为透明基板,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材质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1的开设,将第一基板110划分成基底112和凸出设置于基底112表面的阻隔壁113,相邻两阻隔壁113与基底112配合形成凹槽111,凹槽111的侧壁即为阻隔壁113,密封时,将与阻隔壁113的上端相对应的第二基板130部位进行加热熔融,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激光对第二基板130的相应部位进行熔融加热,提升加热效率,直至第二基板130与阻隔壁113的上端熔化为一体,形成所述密封部114,其中,由于第二基板130与第一基板110的材质相同,均为透明基板,第二基板130的熔点与阻隔壁113的熔点相同,故而在第二基板130熔化时,阻隔壁113也被熔化,熔融状态的第二基板130与熔融状态的阻隔壁113即融为一体,形成所述密封部114,从而实现第二基板130对凹槽111内量子点膜120的密封封装,阻隔外界水、氧进入凹槽111内侧,避免量子点膜120内的量子点被污染,防止量子点膜120失效,提升量子点膜器件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为了避免阻隔壁113的厚度过厚(宽度过宽)的而影响量子点膜器件的光学效果,量子点膜器件100的阻隔壁113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如,凹槽111数量为1个的量子点膜器件100的阻隔壁113的厚度可以设置成40~50微米。从而保证量子点膜器件100作为背光模组使用时的出光效果。
所得的量子点膜器件100在苛刻的老化条件(高温、高湿、强蓝光)下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防止将量子点膜器件裁切成低维量子点膜器件时因阻隔壁厚度过薄而可能存在的失效边增大的情况。
参照图2以及图3a~3g,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步骤:
S100、参照图3a和图3b,在所述第一基板110一侧的表面通过蚀刻工艺形成三个凹槽111,每一凹槽111的侧壁为阻隔壁113,相邻两凹槽111之间的第一基板110部分为阻隔壁;
S110、水平摆放所述第一基板110,所述第一基板110设有所述凹槽111一侧的表面朝上;
S120、参照图3c,在所述凹槽111内填充量子点浆体,每一凹槽111内的量子点浆体被UV光固化后形成一量子点膜120;
S130、参照图3d,在所述第一基板110设有所述凹槽111一侧的表面覆盖所述第二基板130,参照图3e,所述阻隔壁113远离基底112的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130;
S140、参照图3f,将所述第一基板110和所述第二基板130切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100,参照图3g,每一量子点膜器件100包括一量子点膜120。
所述步骤S100中,位于凹槽111两侧的第一基板110部分形成阻隔壁113,相邻两阻隔壁113形成一凹槽111,在所述步骤S100中,三个凹槽111等间距式排布于所述第一基板110表面,三个凹槽111被排列于同一直线上,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凹槽111的数量为多个(例如4个或6个或9个灯),多个所述凹槽111被排列成矩阵。
步骤S100中,可通过对蚀刻工艺的控制,形成不同截面形状的凹槽111,本实施例中的凹槽111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111的截面形状可以为V型、弧形等。而且,凹槽111的深度也可以通过蚀刻工艺进行调节,从而形成结构多样化的量子点膜器件100。
所述步骤S110中,利用UV照射进行固化,避免对量子点形成过热影响,有效保护量子点的原有性能。为了便于涂布或打印,UV固化胶水123的黏度在1500~2500cps之间,UV固化胶水123所采用的UV固化树脂可以为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但不限于上述种类。UV照射固化采用UV灯管实施。
步骤S120中,量子点膜120的上表面低于凹槽111的开口端的端面,即,量子点膜120的上表面与凹槽111的开口端端面之间存在间隔。
步骤S130中,加热与所述阻隔壁113的上端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基板130表面,直至所述第二基板130与所述阻隔壁113的上端被熔化为一体,由于第二基板130与第一基板110的材质相同,均为透明基板,第二基板130的熔点与阻隔壁113的熔点相同,故而在第二基板130熔化时,对所述第二基板130表面与所述阻隔壁113相对应的部分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130及所述阻隔壁113的上端被熔化为熔融状态,阻隔壁113的上端(即阻隔壁113与第二基板130的衔接处)也被熔化,熔融状态的第二基板130与熔融状态的阻隔壁113即融为一体,形成密封部114,从而实现第二基板130对凹槽111内量子点膜120的密封封装。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基板130与阻隔壁113的上端被熔化为一体后,对所述第二基板130与所述阻隔壁113的衔接处进行冷却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130与所述阻隔壁113被固化为一体,对所述第二基板130与所述阻隔壁113被熔化为一体的部位进行冷却,保证第二基板130与阻隔壁113之间密封的稳定性,并可避免第二基板130与阻隔壁113在熔融状态下的温度影响量子点膜120。
在步骤S140中,参照图4,在所述第二基板13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0一侧的表面设置切割线131,每一切割线131与一阻隔壁113相对设置,具体地,切割线131设置于第二基板130表面与密封部114相对应的位置,其中,为了避免量子点膜器件100的阻隔壁113的厚度过厚(宽度过宽)而影响量子点膜器件100的光学效果,量子点膜器件100的阻隔壁113的宽度可以设置的较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量子点膜器件100的阻隔壁113的厚度可以设置成40~50微米。从而保证量子点膜器件100作为背光模组使用时的出光效果。
所述第一基板110和所述第二基板130围成多个被密封的单元格(图中未示出);每一凹槽111与所述第二基板130的表面围成一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设有一量子点膜120。为了提升切割的准确性,避免切割后形成的单元格的阻隔壁113过薄,参照图4,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130远离所述第一基板110一侧的表面设置切割线131以帮助提升刀具切割的准确度,在本实施例中,切割线131为虚线,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切割线131可为实现。切割线131在阻隔壁113上端面的正投影位于阻隔壁113宽度方向中间,即,沿切割线131进行纵向切割后的阻隔壁113分割成两部分,两部分的宽度相同,或者,两部分的宽度的差值的绝对值为0~1微米。在步骤S140中,参照图3f,沿切割线131进行纵向切割,刀具的切割方向与第一基板110远离第二基板130一面相垂直,可实现对相邻两凹槽111之间的第二基板130以及相邻两凹槽111之间的阻隔壁113以及基底112的准确切割。参照图4,切割线131数量为多条,每一切割线131与至少一阻隔壁113相对设置;所述切割线131为直线,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切割线131a及第二切割线131b,第一切割线131a与第二切割线131b在第二基板130表面呈现网格状,网格内的一个单元格对应一个量子点膜器件100。从而可实现整版制作,便于实现大量生产。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切割线131在第二基板130表面形成的网格中,网格内的一个单元格可对应1个量子点膜器件100,即,刀具沿切割线131进行切割后形成的独立的单元格中量子点膜器件100的数量为1个,从而满足不同背光模组的使用需要。其中,所述纵向切割,即刀具沿图3f所示的虚线方向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进行切割。
现有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采用在PET或者其他透明柔性基材上形成量子点膜,在其他基材上形成光学级水氧阻隔膜,然后将量子点膜和光学级水氧阻隔膜贴合在一起形成三明治结构的量子点膜器件,现有这种制作方法会导致后期的贴合成本较高,也会由于增加贴合的工艺而影响产品良率。
在本发明另一实现方式中,参照图5,量子点膜器件100’包括第一基板110、量子点膜120和第二基板130。第一基板110表面开设的凹槽11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以凹槽111数量为三个为例,三个凹槽111内均设置有量子点膜120,即一个量子点膜器件100’包括三个单元格,从而使得量子点膜120在接受背光模组发出的蓝光后将蓝光转化为红光和绿光,结合未被转化的蓝光,使得量子点膜器件100’发出红(R)、蓝(B)、绿(G)三色光。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110和所述第二基板130均为透明板体,便于光线的透过。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可以为玻璃基板、亚克力基板、或是其他的透明材质,具有一定的刚性及平整的表面。为了避免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带来的污染,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进行清洁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等离子清洗、清洗剂清洗、风刀吹扫等方式进行清洁处理。
所述量子点膜120包括红色量子点121、绿色量子点122和UV固化胶水123。来自背光模组的光线能穿透第一基板110,进入量子点膜120中。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为蓝光LED,背光源产生蓝光,当光线通过第一基板110的基底112进入量子点膜120中,部分蓝光光线能激发红色量子点121产生红光,部分蓝光光线可激发绿色量子点122而产生绿光,剩余蓝光光线则直接穿过量子点膜120和第二基板130射出,如此红光、绿光与穿透量子点膜120和第二基板130的蓝光混合形成白光。
在另一实现方式中,所述量子点膜器件100作为背光模组的组成部分时,量子点膜120包括红色量子点121、绿色量子点122、蓝色量子点(图中未示出)和UV固化胶水123,该背光模组中的背光源为发白光。在该白色背光源发出的白色光线通过第一基板110的基底112进入量子点膜120中,该白色光线会激发量子点膜120中的红色量子点121发出红光,激发绿色量子点122发出绿光,激发蓝色量子点发出蓝光。
其中,背光模组的背光源可包括用于发光的光源以及用于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导光的导光板,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一侧,光源的光线出射端朝向导光板,量子点膜器件100设置于导光板上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漫反射后出射,出射方向朝向量子点膜器件100的基底112,并经基底112射入凹槽111内侧的量子点膜120以激发量子点发光。
本发明所提供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通过在第一基板表面形成用于容置量子点膜的凹槽,凹槽的两侧壁形成阻隔壁,结合第二基板与阻隔壁的熔融形成对凹槽内的量子点膜的封装、密封,与现有采用光学级水氧阻隔膜密封相比,形成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密封性更好,能有效阻隔水、氧,防止量子点膜内的量子点失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每一凹槽的侧壁为阻隔壁;
水平摆放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有所述凹槽一侧的表面朝上;
在所述凹槽内填充量子点浆体,每一凹槽内的量子点浆体被固化后形成一量子点膜;
在所述第一基板设有所述凹槽一侧的表面覆盖第二基板,所述阻隔壁的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以及
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每一量子点膜器件包括一量子点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的步骤中,
采用蚀刻工艺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蚀刻出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形成至少一凹槽的步骤中,
两个以上所述凹槽等间距式排布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
两个以上所述凹槽被排列成矩阵,或者,被排列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隔壁的一端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对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与所述阻隔壁相对应的部分进行加热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阻隔壁的上端被熔化为熔融状态;以及
对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阻隔壁的衔接处进行冷却处理,直至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阻隔壁被固化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皆为透明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材质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的步骤中,
在所述第二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基板一侧的表面设置切割线,每一切割线与至少一阻隔壁相对设置;所述切割线为直线,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切割线及第二切割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切割为多个量子点膜器件的步骤中,
沿着所述切割线切割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其切割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基板未设凹槽一侧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围成多个被密封的单元格;
每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围成一单元格,每一单元格内设有一量子点膜。
9.一种量子点膜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其一侧表面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阻隔壁;
第二基板,所述阻隔壁密封连接至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以及
量子点膜,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0.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量子点膜器件。
CN202111632076.2A 2021-12-29 2021-12-29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4974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076.2A CN114497429A (zh) 2021-12-29 2021-12-29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2076.2A CN114497429A (zh) 2021-12-29 2021-12-29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7429A true CN114497429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5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2076.2A Pending CN114497429A (zh) 2021-12-29 2021-12-29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742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15102A (zh) * 2022-11-23 2023-02-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器件和显示装置
US11947220B2 (en) 2022-11-10 2024-04-02 Shenzhen Yunmixi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Quantum dot light guide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acklight modu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47220B2 (en) 2022-11-10 2024-04-02 Shenzhen Yunmixin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Quantum dot light guide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5715102A (zh) * 2022-11-23 2023-02-2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器件和显示装置
CN115715102B (zh) * 2022-11-23 2023-10-20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器件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7377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module, and light emitting module
US20220293833A1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CN114497429A (zh) 量子点膜器件的制作方法、量子点膜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00565951C (zh)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33304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モジュール
US20180237337A1 (en) Seal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4188460A (zh) 发光装置
US9893245B2 (en) Color-converting substrate for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US970483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150119179A (ko) 파장 변환 재료의 기밀 밀봉을 가지는 led 모듈
KR102524438B1 (ko) 발광장치 및 면발광 광원
JPWO2010123059A1 (ja) Led発光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20109718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CN112885247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
KR20140134038A (ko) 발광 디바이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701738B1 (ko) 형광몰딩층을 갖지 않는 led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6535965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色変換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3278095U (zh) 一种全彩化显示模块
JP642781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色変換用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49406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의 색변환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1091520A1 (fr) Ecran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elui-ci
CN113097367A (zh) QD-mini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JP7121300B2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4628566B (zh) 光色转换结构、发光单元及发光单元制作方法
TWM544123U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