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95776A -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5776A
CN114495776A CN202111633192.6A CN202111633192A CN114495776A CN 114495776 A CN114495776 A CN 114495776A CN 202111633192 A CN202111633192 A CN 202111633192A CN 114495776 A CN114495776 A CN 114495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creen body
display
light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331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双磊
解培亮
肖道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bsen Opto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bse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bsen Opt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bsen Opt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3319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577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5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57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006Electronic inspection or testing of displays and display drivers, e.g. of LED or LCD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其中,该设备包括:阻光模块和采集模块,所述阻光模块包围所述采集模块,当所述阻光模块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所述采集模块位于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屏体在所述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屏等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常为了对显示屏进行校正或测试,以使得显示屏能够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需要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显示屏放置在较暗的房间中,然后在该较暗的房间中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但该较暗的房间中的环境光往往难以控制,比如仍然可能会有其他容易反光的物体对采集发光数据的过程进行干扰,因此在该较暗的房间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的准确性很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能够提高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阻光模块和采集模块;
所述阻光模块包围所述采集模块,当所述阻光模块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所述采集模块位于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屏体在所述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吸附模块,当所述吸附模块吸附在所述屏体上时,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贴合。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
可选地,所述运动模块包括滚轮。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设备与所述屏体相对的一侧,所述监测探头用于检测所述设备与所述屏体的相对位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阻光模块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其中,所述阻光模块包围所述采集模块,所述不透光的空间为当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接触时,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构成的空间。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屏体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发光。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屏体的屏体参数和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区域的尺寸,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确定采集路径;
所述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
通过所述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按照所述采集路径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屏体的屏体参数和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区域的尺寸,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屏体的屏体参数、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区域的尺寸和重叠区域参数,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所述重叠区域参数用于指示相邻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之间重叠的区域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确定与所述屏体对应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与所述屏体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所述色彩校正参数用于对所述屏体进行校正。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包括:处理器,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区域、吸附区域、阻光区域和采集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区域、吸附区域、阻光区域和采集区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第二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予以介绍。
LED显示屏等显示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显示屏可以应用与手机和电视等各种电子设备。为了对显示屏进行校正或者测试,使得显示屏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需要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的过程,对环境光的要求比较苛刻,特别是通过板上芯片(chip on borad,COB)和板上胶水(glue on board,GOB)工艺封装的高反射显示屏和中反射显示屏,需要在无环境光或者显示屏的屏体上的环境光照度为0的条件下进行采集。
目前,通常是将显示屏放置在较暗的房间中,从而在较暗的房间中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但实际上该较暗的房间中的环境光往往难以控制,比如仍然可能会有其他容易反光的物体(如仪器指示灯或者表面)对采集发光数据的过程进行干扰,因此所采集的发光数据的准确性很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100。该设备100包括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
阻光模块110可以由不透光的材料构成,从而能够隔绝光线,比如阻光模块110可以为细密的毛刷或者橡胶罩。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光模块110是由特定材料制成,该特定材料在不同外界条件(如通电或不通电)下可以在透光和不透光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阻光模块110可以包围采集模块120,使得当阻光模块110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采集模块120位于阻光模块100与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阻光模块110可以包括一个腔体,该腔体包括用于与显示屏贴合的开口,采集模块120可以设置在该腔体内。
采集模块120可以用于采集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模块120可以包括摄像头,相应的,采集模块120可以获取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即可以表示第一显示区域各像素发光的亮度和色度等色彩特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采集模块120也可以包括摄像头之外的其他设备。
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为采集发光数据的区域,该第一显示区域可以为显示屏的屏体中的至少部分区域。
摄像头可以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发光数据转换成电信号,之后该电信号可以被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放置在显示屏与屏体相对的一侧,使得阻光模块110与该屏体贴合,且当阻光模块110与该屏体贴合时,采集模块120位于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那么如图2或图3所示与阻光模块110对应的阻光区域210,可以包围与采集模块120对应的采集区域220,从而阻止光线进入采集区域220,有效减少或避免不透光的空间的外部环境中的光线进入该空间,有效改善或避免采集模块120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的过程被干扰的问题,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准确性。
其中,采集区域220可以为采集模块120能够采集发光数据的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吸附模块130。吸附模块130可以通过真空吸附或者磁力吸附等方式,吸附在显示屏的屏体上。当吸附模块120吸附在显示屏的屏体上时,阻光模块110可以与屏体贴合,从而提高前述不透光的空间的密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模块130可以与上述阻光模块110或者采集模块120固定连接,使得吸附模块130不会与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发生相对运动,以确保当吸附模块120吸附在显示屏的屏体上时,阻光模块110能够更紧密地贴合在显示屏的屏体上,以进一步提高前述不透光的空间的密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模块130可以设置在阻光模块110或采集模块120的一侧,使得与吸附模块130对应的吸附区域230也位于阻光区域210的一侧,如图2所示。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附模块130可以包围阻光模块110或采集模块120,使得与吸附模块130对应的吸附区域230也包围阻光区域210的一侧,如图3所示。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吸附模块13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吸附模块130与阻光模块110或采集模块120的相对位置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请继续参照图1,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运动模块140。运动模块140可以与前述中的阻光模块110、采集模块120或吸附模块13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在与显示屏的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使得采集模块120可以移动至屏体上任意的显示区域来采集该任意的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模块1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的滚轮,滚轮可以设置在阻光模块110、采集模块120或吸附模块130上。例如,运动模块140包括4个滚轮,这4个滚轮可以设置在吸附模块130上,其中2个轮滚用于在第一方向运动,另外两个滚轮用于在第二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与屏体平行,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运动模块140并不限于上述中的滚轮,比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运动模块140可以包括机械臂,或者,运动模块140可以包括由齿轮和传动轴等构成的结构等。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设备100的整体结构的不同或者运动模块140的运动原理的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中的其他组件与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固定的,那么当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时,设备100包括的其他组件也会同步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中的其他组件与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的相对位置可以是活动的,那么当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时,设备100包括的其他组件相对显示屏来说可以保持静止,或者,设备100包括的其他组件也可以跟随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进行非同步的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的检测模块150。检测模块150可以设置在设备100与显示屏的屏体相对的一侧,检测模块150可以用于检测设备100与屏体的相对位置,以避免前述中的阻光模块110、采集模块120或吸附模块130,因移动超出屏体等原因而导致的设备100从屏体脱落以及无法采集发光数据的问题,从而能够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50可以设置在吸附模块130的周围,使得检测模块150所对应的检测区域240可以包围与吸附模块130对应的吸附区域230,如图2或图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50可以包括距离传感器,从而可以检测到设备100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设备100正常放置在屏体一侧时,该障碍物可以为屏体,那么检测模块150所检测到的距离可以是固定的较小数值,而当设备100移动至超出屏体的范围时,由于没有屏体的阻挡,该障碍物可以为屏体之外其他物体,如桌面或地面等,与设备100正常放置在屏体一侧时相比,检测模块150所检测的距离会变成一个较大数值。因此,通过检测模块150所检测到的距离,即可以判断设备100是否存在从屏体脱落的可能。
其中,距离传感器用于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等方式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可以包括LED和光检测器。LED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通过LED向外发射红外光,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即屏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设备100可以确定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设备100可能即将从屏体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模块150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当设备100正常放置在屏体一侧时,检测模块150可以与屏体相对,那么检测模块150所采集到的图像可以为屏体的图像,比如该图像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点,而当设备100移动至超出屏体的范围时,检测模块150可能不是与屏体相对,而是桌面或地面等其他物体对应,所采集的图像也为桌面或地面等其他物体的图像,因此通过检测模块150所检测到的图像,即可以判断设备100是否存在从屏体脱落的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块150并不限于上述的距离传感器或图像传感器,检测模块150也可以包括基于其他检测原理的传感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可以包括通信模块160。通信模块160可以用于设备100之外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指示显示屏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向该显示屏发送用于进行屏幕校正的色彩校正参数等。
其中,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处理器170和存储器180。
处理器17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7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ISP用于处理采集模块120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发光数据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控制器可以是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设备100可以通过ISP和摄像头等实现拍摄功能。ISP可以将来自摄像头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
存储器18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该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7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80的指令,从而执行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比如控制前述中设备100所包括的各结构或模块运行。存储器18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与发光数据对应图像等)等。此外,存储器18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若干个用于控制设备100或者设备100中某个结构或模块的开关或按钮,以便于用户对设备100或者设备100中的某个结构或模块进行手动控制。
例如,设备100可以包括吸附开关。当用户打开该吸附开关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当用户关闭该吸附开关时,吸附模块130从屏体脱落。又例如,设备100可以包括启动按钮。当用户打开该启动按钮时,设备100可以开始运行以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用于前述设备100中的处理器170。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并不以图4以及以下所述的具体顺序为限制,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方法其中部分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交换,或者其中的部分步骤也可以省略或删除。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处理器170获取显示屏的屏体参数和采集区域220的尺寸。
由于设备100的阻光模块110包围采集模块120,采集模块120是采集处于阻光模块110与显示屏的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的显示屏的发光数据,阻光模块110与该屏体构成的空间的大小是固定的,相应的,采集模块120对应的采集区域220的尺寸也可以固定的,而不同的显示屏的尺寸大小可以是不同的,且显示屏的尺寸与采集区域220的尺寸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便于后续处理器170确定采集发光数据的策略,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可靠性,可以获取显示屏的屏体参数和采集区域220的尺寸。
屏体参数用于指示显示屏的物理特征,该屏体参数可以包括屏体尺寸,还可以包括屏体分辨率。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屏体参数也可以包括其他用于指示显示屏的物理特征的参数。
处理器170可以接收用户提交的屏体参数,还可以将该屏体参数存储至存储器180。
采集区域220的尺寸可以由相关技术人员预先设置并存储在该存储器180的,因此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器180获取采集区域220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前述可知,采集区域220的尺寸与显示屏的屏体尺寸可能不同,那么在采集发光数据时,处理器170可能需要控制采集模块120相对显示屏的屏体移动,因此,处理器170可以获取用于控制采集模块120移动快慢的移动速率。
其中,处理器170可以接收用户提交的移动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处理器170还可以按照与获取屏体参数、采集区域220的尺寸或移动速率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获取更多与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相关的信息。
S402,处理器170基于屏体参数和采集区域220的尺寸,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
每个第二显示区域的尺寸可以与采集区域220的尺寸相同,当阻光模块110处于与任一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该任一第二显示区域与采集模块120的采集区域220重合,使得采集模块120可以在采集区域220采集发光数据。也即是,通过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可以使得采集模块120能够更加准确地采集某一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同时也避免采集模块120或者设备100的其他组件移动出显示屏的屏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获取重叠区域参数,基于屏体的屏体参数、采集区域220的尺寸和重叠区域的参数,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
其中,重叠区域参数可以用于指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域之间重叠的区域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重叠区域参数可以包括重叠区域在水平方向的宽度和该重叠区域在垂直方向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重叠区域参数可以是由相关技术人员,根据经验确定重叠区域的大小之后提交的,相应的,处理器170可以接收提交的重叠区域参数。
处理器170可以基于屏体的屏体尺寸和采集区域220的尺寸,将屏体划分为多个第二显示区域,或者,基于屏体尺寸、采集区域220的尺寸以及重叠区域参数,将屏体划分为多个第二显示区域。
例如,如图5所示,显示屏的屏体可以该屏体的宽为W,高为H,采集区域220在水平方向的宽为A,采集区域220在垂直方向的宽为B,重叠区域在水平方向的宽为C,重叠区域在垂直方向的宽为D,那么处理器170可以通过下述公式(1)确定第二显示区域的数目M:
Figure BDA0003440795760000121
其中,Nh为在水平方向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个数,Nv为在垂直方向的第二显示区域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二区域中的任意两个区域之间可以存在重叠区域。这些重叠区域可以是为了将屏体划分为整数个第二显示区域而被动产生的,也可以是在划分第二显示区域时,基于获取的重叠区域参数主动划分出来的。但可以理解的是,这些重叠区域无论是如何产生的,都可以减少或避免在采集发光数据时漏掉显示屏的某些区域的问题,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可靠性。另外,若重叠区域是基于获取的重叠区域参数确定的,那么重叠区域的分布可以更加均匀和规范,便于后续的处理过程。
S403,处理器170基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确定采集路径。
采集路径可以为在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域采集发光数据的路径。处理器170能够基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自动确定采集路径,可以减少人工参与,提高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170可以基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确定多条采集路径,并基于各采集路径对应的采集时间和/或各采集路径包括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数目,确定最终的采集路径,使得所确定的采集路径对应的采集时间最短和/或包括的第二显示区域的数目最多。
S404,处理器140控制运动模块140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在与屏体平行的平面按照采集路径,运动至第一显示区域。
当处理器140确定了采集路径时,可以使得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按照该采集路径运动至第一显示区域,其中,第一显示区域即为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即将进行发光数据采集的第二显示区域。由于处理器140是通过控制运动模块140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不需要人工控制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成本,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在确定采集路径之后,从该采集路径的起始位置开始,将该起始位置处的第二显示区域确定为第一显示区域,从而控制运动模块140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移动至该采集路径的起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将位于采集路径中的距离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当前所在位置最近的第二显示区域,确定为第一显示区域。相应的,处理器140可以基于采集路径,控制运动模块140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从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当前所在的位置移动至距离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当前所在位置最近的第二显示区域。
例如,请继续参照图5,处理器170基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确定采集路径为从屏体左上角的第二显示区域(即加粗虚线框表示的区域)开始,水平向右到达第一行第二个第二显示区域(即加粗实线表示的区域),之后继续水平向右直至到达屏体右上角的第二显示区域,然后向下运动至屏体最右侧第二行的第二显示区域并水平向左运动,直至到达屏体第二行最左侧的第二显示区域,然后再向下运动至屏体最左侧第三行的第二显示区域,依次类推,直至运动至采集路径的结束位置,即屏体左下角的第二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确定用户指定的第一显示区域,并基于采集路径,控制运动模块140驱动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从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当前所在的位置移动至第一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运动模块140的不同,处理器170控制运动模块140运动的方式也可以不同。比如,运动模块140包括滚轮,那么处理器170可以控制滚轮在屏体上滚动;又比如,运动模块140包括机械臂,那么处理器170可以控制机械器伸缩或弯曲等。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170控制运动模块140运动的方式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控制运动模块140按照前述确定的移动速率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在基于检测模块150确定移动到显示屏的屏体边缘时,控制运动模块140停止运动,以避免设备100从显示屏脱落或者避免吸附模块130、阻光模块110或采集模块120移动超出屏体的范围。
S405,处理器170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并控制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
处理器170通过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可以改善或避免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相对屏体运动的问题,从而提高阻光模块110的阻光效果以及采集模块120采集发光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处理器170控制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可以使得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构成不透光的空间,从而隔绝该空间外部光线进入,为采集模块120提供良好的采集环境。另外,通过处理器170控制吸附模块130和阻光模块110,不需要人工控制吸附模块130或阻光模块110运行,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成本,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吸附模块130的不同,处理器170对吸附模块130进行控制的方式也不同。比如若吸附模块130是通过真空吸附,那么处理器170可以控制抽取吸附模块130与屏体之间的空气,使得吸附模块130与屏体之间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又比如,若吸附模块130是通过电磁吸附,那么处理器170可以控制改变吸附模块130,使其具有磁性从而吸附在屏体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170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的方式不进行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阻光模块110的不同,处理器170对阻光模块110进行控制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阻光模块110为不透光的细密的毛刷或者罩子,那么处理器170可以将阻光模块推向屏体,使得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又比如,处理器170可以在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时,通过该吸附模块130驱动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那么处理器170也可以不特地地对阻光模块110进行控制。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170控制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的方式不进行限定。
S406,处理器170控制显示屏的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
其中,处理器170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60向显示屏发送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位置信息,以使得显示屏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由于不需要用户通过其他设备额外控制显示屏发光,减少了人工参与,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成本,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还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60向显示屏发送目标色彩特征,以使得显示屏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屏体,基于目标色彩特征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色彩特征可以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域内多个像素对应的指定亮度和指定色度中的至少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色彩特征可以是用户提交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本申请实施例不对目标色彩特征的获取方式以及目标色彩特征的具体数值进行限定。
S407,处理器170控制采集模块120采集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
处理器170可以控制采集模块120,对显示屏在第一显示区域各像素发出的光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该发光数据即能够第一显示区域发光的实际色彩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模块120包括相机,那么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可以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设备100以及上述步骤可知,在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吸附模块130未能与屏体完全吸附、阻光模块110破损或者未能为屏体完全接触、采集模块120故障或者采集模块120处于屏体之外的位置等异常,相应的,采集模块120可能会采集失败,因此,为了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可靠性,处理器170在采集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后,可以基于所采集的发光数据判断是否采集成功,如果是则重新执行S407,否则可以继续执行下述步骤。
其中,处理器170可以将所采集的发光数据,与预设正常的或预设异常的发光数据进行比较。若采集的发光数据与预设正常的发光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或者采集的发光数据与预设异常的发光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则可以确定采集成功。若采集的发光数据与预设异常的发光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相似度阈值,或者采集的发光数据与预设正常的发光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小于相似度阈值,则可以确定采集失败。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采集模块120采集的是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那么处理器170可以获取第一图像对应的像素点矩阵特征,该像素点矩阵特征为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分布特征。处理器170将该像素点矩阵特征与预设的像素点矩阵特征进行比较,若第一图像包括的像素点矩阵特征与预设的像素点矩阵特征之间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相似度阈值,则确定第一图像采集成功,否则确定第一图像采集失败并重新采集第一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相似度阈值可以由处理器170事先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处理器170采集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后,可以判断当前的第一显示区域是否为采集路径包括的最后一个第二显示区域,如果是则可以确定采集完成,否则基于该采集路径再次确定新的第一显示区域,并按照与前述S405-S407相似或相同的步骤,采集新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直至采集得到显示屏的屏体包括的所有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后,确定采集完成。也即是,处理器170可以使得设备100自动能够采集得到屏体包括的所有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不需要人工控制采集模块120分别移动至各第二显示区域并进行采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采集发光数据的效率。
S408,处理器170基于采集的发光数据,确定色彩校正参数,该校正参数用于对显示屏的屏体进行校正。
由于通过前述步骤,能够采集到更加准确地发光数据,因此处理器170基于发光数据确定色彩校正参数,也能够提高色彩校正参数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对屏体进行校正的准确性。
处理器170可以对采集的发光数据进行色彩特征分析,从而确定第一显示区域中各像素发光的实际色彩特征,基于该实际色彩特征与控制第一显示区域发光的目标色彩特征之间的差异,确定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
由前述可知,处理器170可以获取到显示屏的屏体包括的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因此,处理器170可以对任意位置或者任意数目的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校正。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每采集一个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即按照与S408相似或相同的方式,确定与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并将与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发送给显示屏,使得显示屏对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校正。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在采集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后,基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确定与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则处理器170可以从第一图像中提取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实际色彩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包括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则处理器170可以基于多个第二个显示区域中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确定与屏体对应的第二图像,基于第二图像确定与屏体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
其中,处理器170可以按照采集路径,确定与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基于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进行合拼接和边缘处理,从而得到与显示屏的屏体对应的第二图像。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处理器170是基于屏体参数、采集模块120的采集区域的尺寸和重叠区域参数的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那么处理器170可以基于各第二显示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重叠区域参数,将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进行合拼接和边缘处理,从而得到第二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170在将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进行合拼接和边缘处理时,若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图像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可以对两个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裁剪,以使得所得到的第一图像与屏体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确定任意两个第一图像之间存在重叠区域,处理器170可以这两个第一图像在重叠区域的色彩和/或亮度差异,将这两个第一图像中的至少一个的色彩和/或亮度进行调节,使得调节后这两个第一图像在在重叠区域的色彩和/或亮度相同。
当处理器170得到第二图像时,可以基于第二图像确定与屏体中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的各像素的实际色彩特征,基于与屏体中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的各像素的实际色彩特征,以及与屏体中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包括的各像素的目标色彩特征之间的差异,确定与屏体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
S409,处理器170通过通信模块160将确定的色彩校正参数发送给显示屏。
处理器170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60将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发送给显示屏,从而使得显示屏可以基于与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对第一显示区域包括的各像素进行校正,使得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的实际色彩特征尽可能地与目标色彩特征一致。或者,处理器170可以将与屏体或者多个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发送给显示屏,使得显示屏可以对屏体包括的多个第二显示区域进行校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阻光模块110包围采集模块120,且当阻光模块110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阻光模块110可以与屏体构成不透光的空间,有效减少或避免不透光的空间的外部环境中的光线进入该空间,因此采集模块120遍能够在没有环境干扰或干扰极少的情况下,采集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从而有效改善或避免采集模块120采集显示屏的发光数据的过程被干扰的问题,提高采集发光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S104-S406和S408-S409均为可选的步骤,S104-S406和S408-S409中的至少一个步骤是可以省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S401-S404省略时,可以由用户控制设备100或者采集模块120运动,比如手动将设备100或者采集模块120移动至所要采集的区域,之后,处理器170可以执行S405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并控制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S405省略时,可以由用户手动对吸附模块130和阻光模块110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或者,在当设备100不包括吸附模块时,可以由用户手动对吸附模块130,使得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
例如,吸附模块130可以包括吸附开关,当用户打开该吸附开关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上,当用户关闭该吸附开关时,吸附模块130从屏体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S406省略时,可以由用户控制显示屏的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S408-409省略时,用户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基于所采集发光数据,确定色彩校正参数,并对显示屏的屏体进行校正。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当S409省略时,用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所确定的色彩校正参数传输至显示屏。
还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170通过S401-S405等步骤将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至第一显示区域,并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的步骤,与处理器170通过S406控制显示屏的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的步骤,在执行的时序上可以是独立的,只要确保在S407采集发光数据之前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70可以先执行S401-S404,即将阻光模块110和采集模块120运动至第一显示区域,再执行S406以控制屏体在第一显示区域发光,之后再执行S405控制吸附模块130吸附在屏体、阻光模块110与屏体接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包括前述中的处理器170,该处理器170与存储器180耦合,存储器18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70用于在调用计算机程序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与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阻光模块和采集模块;
所述阻光模块包围所述采集模块,当所述阻光模块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所述采集模块位于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构成的不透光的空间内;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屏体在所述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吸附模块,当所述吸附模块吸附在所述屏体上时,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运动模块,所述运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
4.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阻光模块与显示屏的屏体接触时,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其中,所述阻光模块包围所述采集模块,所述不透光的空间为当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接触时,所述阻光模块与所述屏体构成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屏体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发光。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屏体在不透光的空间内的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屏体的屏体参数和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区域的尺寸,确定多个第二显示区域,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包括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确定采集路径;
所述通过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包括:
通过所述运动模块驱动所述阻光模块和所述采集模块,在与所述屏体平行的平面按照所述采集路径移动至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发光数据为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对应的第一图像,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第二显示区域中各第二显示区域对应的所述第一图像,确定与所述屏体对应的第二图像;
基于所述第二图像确定与所述屏体对应的色彩校正参数,所述色彩校正参数用于对所述屏体进行校正。
9.一种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调用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633192.6A 2021-12-28 2021-12-28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144957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192.6A CN114495776A (zh) 2021-12-28 2021-12-28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33192.6A CN114495776A (zh) 2021-12-28 2021-12-28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5776A true CN114495776A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96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33192.6A Pending CN114495776A (zh) 2021-12-28 2021-12-28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577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1114A1 (ja) * 2009-12-29 2011-07-07 日清紡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の電流電圧出力特性および欠陥の検査装置
CN102411878A (zh) * 2010-09-21 2012-04-1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带传感器的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3616167A (zh) * 2013-12-05 2014-03-05 福州大学 一种背光源发光均匀性自动检测系统
CN10368036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
KR20150061529A (ko) * 2013-11-27 2015-06-04 세메스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셀들을 검사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160142543A (ko) * 2015-06-03 2016-12-13 대동 에프에이(주) 엘이디 램프 검사장치
CN107295138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屏幕亮度变化的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1114A1 (ja) * 2009-12-29 2011-07-07 日清紡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の電流電圧出力特性および欠陥の検査装置
CN102411878A (zh) * 2010-09-21 2012-04-11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日本株式会社 带传感器的显示设备和电子设备
CN103680366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
KR20150061529A (ko) * 2013-11-27 2015-06-04 세메스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셀들을 검사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3616167A (zh) * 2013-12-05 2014-03-05 福州大学 一种背光源发光均匀性自动检测系统
KR20160142543A (ko) * 2015-06-03 2016-12-13 대동 에프에이(주) 엘이디 램프 검사장치
CN107295138A (zh) * 2016-03-31 2017-10-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移动终端屏幕亮度变化的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74877B (zh) 投影设备及投影设备的调焦方法
US11570343B2 (en) Floating touch camera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method
US8553094B2 (en) Interactive image system, interactive apparatus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US969661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ocus of projector of portable terminal
US11238614B2 (en) Camera device, imag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529018B (zh) 闪光灯、具有闪光灯的电子装置及闪光灯控制方法
US20120105647A1 (en) Control device, control method, program, and control system
CN103365481B (zh) 投影系统及其自动校正方法
JP2018119942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監視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20220392182A1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140122344A (ko) 카메라의 가이드 제공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150002650A1 (en) Eye gaze detecting device and eye gaze detecting method
US1056771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8937593B2 (en) Interactive proj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position of light point thereof
CN116017164A (zh) 捕获并生成全景三维图像的系统和方法
CN109788281B (zh) 一种摄像模组的漏光检测方法及装置
US1101261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at determines a confused state
CN110072044B (zh) 深度相机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092104A1 (en) Strobe device and photography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JP2013012940A (ja) 追尾装置及び追尾方法
CN114495776A (zh) 采集显示屏发光数据的设备及方法
US1109582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therefor
JP2007171505A (ja) レンズフード及びカメラ
JP2012142809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11586378A (zh) 投影仪以及投影仪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