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75089A -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75089A
CN114475089A CN202210149440.8A CN202210149440A CN114475089A CN 114475089 A CN114475089 A CN 114475089A CN 202210149440 A CN202210149440 A CN 202210149440A CN 114475089 A CN114475089 A CN 114475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rear axle
connecting bridge
collision
thick bambo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494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75089B (zh
Inventor
康常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Baishili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Baishili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Baishili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Baishili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4944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75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7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75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75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 B60B35/121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 B60B35/122Power-transmission from drive shaft to hub using gea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12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 B60B35/14Torque-transmitting axles composite or split, e.g. half- axles; Couplings between axle parts or s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7/00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 B60B37/06Wheel-axle combinations, e.g. wheel sets the wheels being integral with, or rigidly attached to, hollow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20Avoidance of
    • B60B2900/212Dam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具体涉及电动车后桥技术领域,电动车后桥需要配置相应的防撞机构来防止后桥受到撞击产生形变,且电动车的后桥与轮毂连接处以及与车架连接处需设置缓冲装置,包括后桥本体,后桥本体包括有两个半轴管,两个半轴管内部均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后桥本体底端和其一侧均安装有防撞机构,防撞机构包括有第一弧形弹性块和第二弧形弹性块,两个半轴管顶端均安装有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有第五弹簧,利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减少车轮受到的碰撞力,利用第一弧形弹性块和第二弧形弹性块受到碰撞产生弹性形变,并将碰撞产生的力卸载减震机构处,利用第五弹簧对后桥进行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后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背景技术
后桥,就是指车辆动力传递的后驱动轴组成部分。它由两个半桥组成,可实施半桥运动。同时,它也是用来支撑车轮和连接后车轮的装置。如果是前桥驱动的车辆,那么后桥就仅仅是随动桥而已,只起到承载的作用。如果前桥不是驱动桥,那么后桥就是驱动桥,这时候除了承载作用外还起到驱动和减速还有差速的作用,如果是四轮驱动的,一般在后桥前面还配有一个分动器。后桥分为整体桥和半桥。
电动车后桥在进行生产时,需要配置相应的防撞机构来防止后桥受到撞击产生形变,且电动车的后桥与轮毂连接处以及与车架连接处需设置缓冲装置,来减少撞击产生的震动。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强防撞后桥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防撞后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包括后桥本体,所述后桥本体包括有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半轴管,两个所述半轴管内部均安装有四个支撑环,两个所述半轴管内部相互靠近的两个支撑环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同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远离连接桥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传动轴两端均插设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远离传动轴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远离移动柱的一端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连接片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所述半轴管内部远离连接桥的两个支撑环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上安装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靠近连接桥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
所述后桥本体底端和其一侧均安装有防撞机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中远离连接桥的一个固定板靠近连接桥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安装有第一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弧形弹性块,两个所述固定板中靠近连接桥的一个固定板远离连接桥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板,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二弧形弹性块;
两个所述半轴管顶端均安装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中心处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圆球,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上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端安装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顶端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顶端安装有矩形块。
优选的,所述连接桥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位于连接桥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传动轴贯穿连接桥,所述传动轴中部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两端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条,所述移动柱外圈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滑动设置在转动筒内部,所述转动筒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条,所述转动轴中部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二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连接片均转动设置在半轴管中部,且位于半轴管内部靠近连接桥的两个支撑环和远离连接桥的两个支撑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固定环的一端与连接片靠近连接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固定环的一端与连接片远离连接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传动轴和移动柱外圈,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转动筒和转动轴外圈。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远离连接桥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远离连接桥的一端环形分布有若干个紧固螺母,且紧固螺母螺纹设置在固定桩上,所述半轴管外圈安装有缓冲垫,且缓冲垫位于半轴管远离连接桥的一端,所述固定桩能够与缓冲垫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内部设有第一限位筒和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滑动插设入第一限位筒内部,所述第一限位筒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与第一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筒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滑动插设入第二限位筒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筒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与第二移动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半轴管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上均安装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能够在连接板和半轴管之间滑动,所述第一弧形弹性块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板上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板上的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位于第一弧形弹性块内侧,且能够与其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半轴管顶端,且位于固定板上方,两个所述圆球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圆球转动设置在固定柱顶端中心处,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转动设置在连接柱底端中心处。
优选的,所述第五弹簧内部设有第三限位筒和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滑动插设入第三限位筒内部,所述第三限位筒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与限位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位于第三限位筒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能够在第三限位筒内部滑动,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紧固螺母将车轮固定在固定桩上,利用驱动轴带动传动轴转动,利用传动轴内部的第一限位条在移动柱外圈的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使传动轴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柱转动,移动柱转动带动连接片和转动轴转动,利用转动筒内部的第二限位条在转动轴中部的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使转动轴转动能够带动转动筒转动,利用转动轴转动带动固定桩以及其上的车轮转动。
2.本发明在车轮受到碰撞时,车轮移动带动转动轴在转动筒内部滑动,利用转动筒对转动轴进行限位,传动轴移动带动连接片和移动柱移动,使移动柱能够抽出或插入传动轴内部,连接片在移动时,拉伸或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对移动柱和转动轴进行缓冲。
3.本发明在后桥水平面受到碰撞以及底部受到磕碰时,首先冲击第一弧形弹性块,第一弧形弹性块受到碰撞产生弹性形变,并且通过变形后,碰撞产生的力将卸载至其两端的连接块处,再推动滚轮滑动并挤压第三弹簧,减少一部分碰撞产生的力,再通过第三弹簧将力传递至半轴管顶端的减震机构处,利用第二弧形弹性块,将剩余的碰撞力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缓冲,并将其卸载至减震机构处,而碰撞的物体也在力的反作用下减速和转向,从而减轻后桥的损伤,起到保护后桥的作用。
4.本发明利用两个圆球转动设置在连接柱和固定柱上,使固定柱所连接的后桥能够偏移,利用连接柱压缩和挤压第五弹簧,对限位柱进行缓冲,减少碰撞的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桥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撞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缓冲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桥和半轴管内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后桥本体;101、连接桥;102、驱动轴;103、第一锥形齿轮;104、半轴管;105、支撑环;106、传动轴;107、第二锥形齿轮;108、移动柱;109、连接片;110、转动轴;111、固定桩;112、紧固螺母;113、第一固定环;114、第一弹簧;115、第二弹簧;116、第二固定环;117、缓冲垫;118、转动筒;2、防撞机构;201、固定板;202、连接板;203、第一限位筒;204、第一限位杆;205、第三弹簧;206、第一移动板;207、连接块;208、固定杆;209、滚轮;210、第一弧形弹性块;211、第二限位筒;212、第二限位杆;213、第四弹簧;214、第二移动板;215、第二弧形弹性块;3、减震机构;301、固定柱;302、圆球;303、连接柱;304、第三限位筒;305、第三限位杆;306、活塞;307、第五弹簧;308、限位柱;309、矩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包括后桥本体1,所述后桥本体1包括有连接桥101,所述连接桥101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半轴管104,两个所述半轴管104内部均安装有四个支撑环105,两个所述半轴管104内部相互靠近的两个支撑环105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同一传动轴106,所述传动轴106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环1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3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弹簧114,所述传动轴106两端均插设有移动柱108,所述移动柱108远离传动轴106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片109,所述连接片109远离移动柱108的一端安装有转动轴110,所述转动轴110远离连接片109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111,所述半轴管104内部远离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动筒118,所述转动筒118上安装有第二固定环116,所述第二固定环116靠近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115,利用第一弹簧114和第二弹簧115对固定桩111进行缓冲,所述后桥本体1底端和其一侧均安装有防撞机构2,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有两个连接板202,所述连接板20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201,两个所述固定板201中远离连接桥101的一个固定板201靠近连接桥1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弹簧205,两个所述第三弹簧205另一端安装有第一移动板206,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206之间安装有第一弧形弹性块210,两个所述固定板201中靠近连接桥101的一个固定板201远离连接桥1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四弹簧213,两个所述第四弹簧213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板214,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214之间安装有第二弧形弹性块215,利用第一弧形弹性块210和第二弧形弹性块215进行缓冲,两个所述半轴管104顶端均安装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有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柱301顶端中心处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圆球302,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302上安装有连接柱303,所述连接柱303顶端安装有第五弹簧307,所述第五弹簧307顶端安装有限位柱308,所述限位柱308顶端安装有矩形块309,利用第五弹簧307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桥101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驱动轴102,所述驱动轴102位于连接桥10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03,所述传动轴106贯穿连接桥101,所述传动轴106中部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10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7与第一锥形齿轮103啮合,使驱动轴102能够带动传动轴106转动,所述传动轴106两端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条,所述移动柱108外圈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利用传动轴106内部的第一限位条在移动柱108外圈的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使传动轴106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柱108转动,所述转动轴110滑动设置在转动筒118内部,所述转动筒118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条,所述转动轴110中部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二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利用转动筒118内部的第二限位条在转动轴110中部的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使转动轴11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筒118转动,所述第一固定环113、第二固定环116和连接片109均转动设置在半轴管104中部,且位于半轴管104内部靠近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和远离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14远离第一固定环113的一端与连接片109靠近连接桥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15远离第二固定环116的一端与连接片109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4套设在传动轴106和移动柱108外圈,所述第二弹簧115套设在转动筒118和转动轴110外圈,使第一弹簧114和第二弹簧115能够随传动轴106转动而转动,所述转动轴110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111,所述固定桩111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环形分布有若干个紧固螺母112,且紧固螺母112螺纹设置在固定桩111上,所述半轴管104外圈安装有缓冲垫117,且缓冲垫117位于半轴管104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所述固定桩111能够与缓冲垫117接触,对固定桩111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弹簧205内部设有第一限位筒203和第一限位杆204,所述第一限位杆204滑动插设入第一限位筒203内部,所述第一限位筒203与固定板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204与第一移动板20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13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筒211和第二限位杆212,所述第二限位杆212滑动插设入第二限位筒211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筒211与固定板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212与第二移动板214固定连接,对第三弹簧205和第四弹簧213进行支撑限位,所述固定板201与半轴管104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206和第二移动板214上均安装有两个连接块207,两个所述连接块207之间安装有固定杆208,所述固定杆208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滚轮209,所述滚轮209能够在连接板202和半轴管104之间滑动,所述第一弧形弹性块210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板206上的连接块2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215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板214上的连接块2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215位于第一弧形弹性块210内侧,且能够与其接触,使第一弧形弹性块210和第二弧形弹性块215在受到碰撞时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缓冲效果,并且通过变形后,将碰撞产生的力卸载至减震机构3处,而碰撞的物体也在力的反作用下减速和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301固定安装在半轴管104顶端,且位于固定板201上方,两个所述圆球302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圆球302转动设置在固定柱301顶端中心处,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302转动设置在连接柱303底端中心处,使固定柱301能够偏移,所述第五弹簧307内部设有第三限位筒304和第三限位杆305,所述第三限位杆305滑动插设入第三限位筒304内部,所述第三限位筒304与连接柱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305与限位柱30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305位于第三限位筒304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活塞306,所述活塞306能够在第三限位筒304内部滑动,所述活塞306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气孔,使活塞306能够在第三限位筒304内部滑动。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利用紧固螺母112将车轮固定在固定桩111上,利用驱动轴102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03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03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07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07转动带动传动轴106转动,利用传动轴106内部的第一限位条在移动柱108外圈的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使传动轴106转动能够带动移动柱108转动,移动柱108转动带动连接片109和转动轴110转动,利用转动筒118内部的第二限位条在转动轴110中部的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使转动轴110转动能够带动转动筒118转动,利用转动轴110转动带动固定桩111以及其上的车轮转动;
在车轮受到碰撞时,车轮移动带动转动轴110在转动筒118内部滑动,利用转动筒118对转动轴110进行限位,传动轴106移动带动连接片109和移动柱108移动,使移动柱108能够抽出或插入传动轴106内部,连接片109在移动时,拉伸或压缩第一弹簧114和第二弹簧115,对移动柱108和转动轴110进行缓冲;
在后桥水平面受到碰撞以及底部受到磕碰时,首先冲击第一弧形弹性块210,第一弧形弹性块210受到碰撞产生弹性形变,从而产生缓冲效果,并且通过变形后,碰撞产生的力将卸载至其两端的连接块207处,再推动滚轮209在半轴管104和连接板202之间滑动,并挤压第三弹簧205,减少一部分碰撞产生的力,再通过第三弹簧205将力传递至半轴管104顶端的减震机构3处,配合第二弧形弹性块215,将剩余的碰撞力进行缓冲,将其卸载至减震机构3处,而碰撞的物体也在力的反作用下减速和转向,从而减轻后桥的损伤,起到保护后桥的作用;
利用两个圆球302转动设置在连接柱303和固定柱301上,使固定柱301所连接的后桥能够偏移,利用连接柱303压缩和挤压第五弹簧307,对限位柱308进行缓冲,减少碰撞的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包括后桥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本体(1)包括有连接桥(101),所述连接桥(101)对称的两侧均安装有半轴管(104),两个所述半轴管(104)内部均安装有四个支撑环(105),两个所述半轴管(104)内部相互靠近的两个支撑环(105)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同一传动轴(106),所述传动轴(106)上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环(113),所述第一固定环(113)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弹簧(114),所述传动轴(106)两端均插设有移动柱(108),所述移动柱(108)远离传动轴(106)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片(109),所述连接片(109)远离移动柱(108)的一端安装有转动轴(110),所述转动轴(110)远离连接片(109)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111),所述半轴管(104)内部远离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转动筒(118),所述转动筒(118)上安装有第二固定环(116),所述第二固定环(116)靠近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115);
所述后桥本体(1)底端和其一侧均安装有防撞机构(2),所述防撞机构(2)包括有两个连接板(202),所述连接板(202)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201),两个所述固定板(201)中远离连接桥(101)的一个固定板(201)靠近连接桥(1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三弹簧(205),两个所述第三弹簧(205)另一端安装有第一移动板(206),两个所述第一移动板(206)之间安装有第一弧形弹性块(210),两个所述固定板(201)中靠近连接桥(101)的一个固定板(201)远离连接桥(1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第四弹簧(213),两个所述第四弹簧(213)另一端安装有第二移动板(214),两个所述第二移动板(214)之间安装有第二弧形弹性块(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半轴管(104)顶端均安装有减震机构(3),所述减震机构(3)包括有固定柱(301),所述固定柱(301)顶端中心处安装有上下分布的两个圆球(302),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302)上安装有连接柱(303),所述连接柱(303)顶端安装有第五弹簧(307),所述第五弹簧(307)顶端安装有限位柱(308),所述限位柱(308)顶端安装有矩形块(309);
所述连接桥(101)上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驱动轴(102),所述驱动轴(102)位于连接桥(101)内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03),所述传动轴(106)贯穿连接桥(101),所述传动轴(106)中部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10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07)与第一锥形齿轮(103)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06)两端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条,所述移动柱(108)外圈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一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一限位槽内部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10)滑动设置在转动筒(118)内部,所述转动筒(118)内部安装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条,所述转动轴(110)中部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第二限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二限位条分别能够在若干个第二限位槽内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13)、第二固定环(116)和连接片(109)均转动设置在半轴管(104)中部,且位于半轴管(104)内部靠近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和远离连接桥(101)的两个支撑环(105)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14)远离第一固定环(113)的一端与连接片(109)靠近连接桥(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15)远离第二固定环(116)的一端与连接片(109)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14)套设在传动轴(106)和移动柱(108)外圈,所述第二弹簧(115)套设在转动筒(118)和转动轴(110)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10)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桩(111),所述固定桩(111)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环形分布有若干个紧固螺母(112),且紧固螺母(112)螺纹设置在固定桩(111)上,所述半轴管(104)外圈安装有缓冲垫(117),且缓冲垫(117)位于半轴管(104)远离连接桥(101)的一端,所述固定桩(111)能够与缓冲垫(117)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205)内部设有第一限位筒(203)和第一限位杆(204),所述第一限位杆(204)滑动插设入第一限位筒(203)内部,所述第一限位筒(203)与固定板(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204)与第一移动板(206)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13)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筒(211)和第二限位杆(212),所述第二限位杆(212)滑动插设入第二限位筒(211)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筒(211)与固定板(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212)与第二移动板(214)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01)与半轴管(104)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206)和第二移动板(214)上均安装有两个连接块(207),两个所述连接块(207)之间安装有固定杆(208),所述固定杆(208)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滚轮(209),所述滚轮(209)能够在连接板(202)和半轴管(104)之间滑动,所述第一弧形弹性块(210)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板(206)上的连接块(2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215)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板(214)上的连接块(2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弹性块(215)位于第一弧形弹性块(210)内侧,且能够与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01)固定安装在半轴管(104)顶端,且位于固定板(201)上方,两个所述圆球(302)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圆球(302)转动设置在固定柱(301)顶端中心处,位于上方的所述圆球(302)转动设置在连接柱(303)底端中心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防撞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弹簧(307)内部设有第三限位筒(304)和第三限位杆(305),所述第三限位杆(305)滑动插设入第三限位筒(304)内部,所述第三限位筒(304)与连接柱(3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305)与限位柱(30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305)位于第三限位筒(304)内部的一端安装有活塞(306),所述活塞(306)能够在第三限位筒(304)内部滑动,所述活塞(306)上开设有环形分布的若干个气孔。
CN202210149440.8A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Active CN114475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9440.8A CN114475089B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49440.8A CN114475089B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089A true CN114475089A (zh) 2022-05-13
CN114475089B CN114475089B (zh) 2022-11-04

Family

ID=8148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49440.8A Active CN114475089B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7508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2420D0 (en) * 1983-05-16 1984-06-20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Axle suspension
WO2013050835A1 (en) * 2011-05-30 2013-04-11 Bvba Agro Techniek Bonne Drive shaft,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comprising such a drive shaft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a drive shaft
CN104476996A (zh) * 2014-11-21 2015-04-01 重庆永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后桥缓冲防撞结构
CN108482015A (zh) * 2018-04-02 2018-09-04 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驱动桥桥壳
CN208544048U (zh) * 2018-07-05 2019-02-26 仪征跃进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
CN209795065U (zh) * 2019-05-13 2019-12-17 重庆赛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电动车后桥总成
CN110758012A (zh) * 2019-11-12 2020-02-07 徐州永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CN210881539U (zh) * 2019-10-30 2020-06-30 徐州永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电动车后桥加固结构
CN112549933A (zh) * 2020-12-04 2021-03-26 雷小兵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12420D0 (en) * 1983-05-16 1984-06-20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Axle suspension
WO2013050835A1 (en) * 2011-05-30 2013-04-11 Bvba Agro Techniek Bonne Drive shaft,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comprising such a drive shaft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a drive shaft
CN104476996A (zh) * 2014-11-21 2015-04-01 重庆永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后桥缓冲防撞结构
CN108482015A (zh) * 2018-04-02 2018-09-04 四川赢信汇通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驱动桥桥壳
CN208544048U (zh) * 2018-07-05 2019-02-26 仪征跃进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减震性能较好的汽车后桥
CN209795065U (zh) * 2019-05-13 2019-12-17 重庆赛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悬挂式电动车后桥总成
CN210881539U (zh) * 2019-10-30 2020-06-30 徐州永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电动车后桥加固结构
CN110758012A (zh) * 2019-11-12 2020-02-07 徐州永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CN112549933A (zh) * 2020-12-04 2021-03-26 雷小兵 一种电动车防撞后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75089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08601A1 (en) Bogie and rail vehicle
CN104191925A (zh) 一种非驱动独立悬架车轴及全地面起重机
CN101665068B (zh) 一种机器人车体均匀着地装置
CN103818235A (zh) 集成转向悬架驱动车轮
CN114475089B (zh) 一种高强防撞后桥
CN11085702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总成
CN211592707U (zh) 一种全向移动底盘的二级减震机构
CN109849589B (zh) 一种具有整体式驱动后桥的电动汽车后驱结构
CN201484100U (zh) 机器人车体均匀着地装置
EP4008599A1 (en) Bogie and rail vehicle
CN203698452U (zh) 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及车辆
CN212423074U (zh) 一种用于分离真空助力器与汽车制动踏板总成的专用工具
CN109278517A (zh) 一种非承载式独立驱动电动车桥
KR20230167949A (ko) 차량용 코너 모듈 장치
CN111114575B (zh) 一种内嵌主动调整纵向位移的对接式轴箱定位装置
CN210680977U (zh) 一种磁吸附式爬壁机器人
CN210618136U (zh) 适应小半径曲线的转向架及机车
CN209852463U (zh) 一种基于mecanum轮的agv阶梯支撑垂直独立悬挂结构
CN111137358A (zh) 一种全向移动底盘的二级减震机构
CN218949379U (zh) 平衡车和机器人
CN218594344U (zh) 一种多级缓冲式减振器
CN212950018U (zh) 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车前桥悬挂装置
CN113428259B (zh) 一种高适应性的轮式移动机器人
CN218257556U (zh) 一种自动复位的行走轮
CN211764958U (zh) 一种后置式两轮电驱动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