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5007A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5007A CN114465007A CN202210107728.9A CN202210107728A CN114465007A CN 114465007 A CN114465007 A CN 114465007A CN 202210107728 A CN202210107728 A CN 202210107728A CN 114465007 A CN114465007 A CN 1144650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band
- branch
- mode
- antenna assembly
-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2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operating waveban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所述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以及第一信号源,第一辐射体包括第一接地端、第一自由端和第一连接点,第一信号源电连接至第一连接点,第一连接点位于第一接地端和第一自由端之间且邻近第一接地端;天线组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其中,第一频段为LB频段,第二频段为GPS‑L5频段,第三频段为MHB或UHB频段;所述天线组件具有多种谐振模式,其中: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至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能够实现全带宽覆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组件及移 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移动通信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通信设备,例如 手机等。对于支持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的通信设备, 考虑到5G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成本太高,其通信设备通常是基于 能够支持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模式的射频架构来支持独立组 网模式。在非独立组网模式下,通常采用4G(the 4th Generation,第四代移 动通信技术)信号和5G信号的双连接模式,例如EN-DC(E-UTRA and New radio Dual Connectivity,4G无线接入网与5G新空口的双连接)的形式。
对于非独立组网模式,移动终端可设置多根低频(Lower Band,LB)天线 来实现ENDC模式,LB是指频率低于1000MHz的频段,然而,受限于移 动终端的容纳空间以及天线电磁辐射影响,移动终端在ENDC模式下,只能 实现特定频段的L+L(4G LTE低频加5G NR低频双连接)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和移动终端,可实现全带宽覆盖。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组件,包括第一辐射体以及第一 信号源,所述第一辐射体的一端为第一接地端,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 第一辐射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 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和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且邻近所述第一 接地端;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 号的收发,所述第一频段为LB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GPS-L5频段,所述第 三频段为MHB或UHB频段;
所述天线组件具有多种谐振模式,其中: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 一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波 信号的收发;至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前述天线组件的移动终端。
采用本实施例的天线组件,通过将第一辐射体设置在一侧边,并且设置 多种谐振模式,使得天线组件能够实现LB(低频)频段、GPS-L5频段的覆 盖,以及MHB(中高频)或UHB(超高频)频段的覆盖。
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 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可通 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 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 本公开内容。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移动终端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一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二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3c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三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在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天线组件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四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五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在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辐射的上半球能量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天线组件在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公开所描述的实施 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 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 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 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 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公开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 本公开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 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 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 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 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 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 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 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 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 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 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5G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分为SA模式和NSA模式。SA模式的核心架 构在于,核心网的控制面与用户面皆通过5G基站连接手机。NSA模式架构 中一个重大特性就是双连接,就是移动终端能同时跟4G和5G都进行通信, 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主连接和从连接。NSA模式包括EN-DC、NE-DC和 NGEN-DC构架中的任一种。其中,EN-DC是指4G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NE-DC指5G NR与4G无线接入网的双连接,而NGEN-DC指在5G 核心网下的4G无线接入网与5G NR的双连接。在EN-DC构架下,电子设备 连接4G核心网,4G基站为主连接,5G基站为从连接。在NE-DC构架下, 引入5G核心网,5G基站为主连接,4G基站为从连接。在NGEN-DC构架下, 引入5G核心网,4G基站为主连接,5G基站为从连接。其中,DC代表DualConnectivity,即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E代表进化的通用移动通信 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 (Evolved-UMTS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或EUTRA),即4G无线接 入网;N代表(new radio,NR)新空口,即5G新无线;NG代表(next generation, NG)下一代核心网,即5G核心网。
以EN-DC的方式为例,由于频率越低的电磁波,其能在空间中传播的距 离越远,因此,在EN-DC模式中,4G-LTE和5G-NR所采用低频段(Lower Band, LB),LB是指频率在1000MHz以下的频段,其中,4G-LTE的频段可包括 有B5、B8、B20、B28等,5G-NR的频段可包括有N5、N8、N20、N28等。
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可设置多根天线来实现ENDC,然而,受限于移 动终端的容纳空间以及天线电磁辐射影响,天线所支持的频段范围有限,使 得移动终端在ENDC模式中只能支持特定频段,例如,移动终端仅可支持频 率分布在700-960MHz之间的频段的L+L(LTE低频加NR低频双连接)的 ENDC模式,例如,可实现B20+N28、B20+N8、B28+N5。但是,不能同时 支持中高频(Middle High Band,MHB)——频率范围为1000MHz-3000MHz 之间的频段,因此,亟需能够同时覆盖低频以及中高频的通信。
有鉴于此,请结合图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中频(MB) 和/或高频(HB)的天线组件以及包括该天线组件的移动终端100。因此,该 移动终端100也可实现中频和/或高频的双连接。
移动终端1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在本申请中,移动终端100是以 手机进行说明,也即是说,移动终端100不限于手机。
移动终端100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20,主体20呈矩形,主体20呈矩 形,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顶边21、第一侧边22、底边23和第二侧边24,所 述顶边21与所述底边23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边22与所述第二侧边 24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边22分别与所述顶边21及所述底边23弯折 相连,所述第二侧边24分别与所述顶边21及所述底边23弯折相连,顶边21 和底边23的长度相同,第一侧边22和第二侧边24的长度相同,顶边21(或 底边23)的长度小于侧边(22或24)的长度。各个边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 具体的材料不设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天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天线11,第一 天线11可以位于一侧边上(例如第一侧边22),第一天线11包括第一辐射 体111以及第一信号源112,第一辐射体111的一端为第一接地端1111,另 一端为第一自由端1113,第一辐射体111还包括第一连接点1112,第一信号 源112电连接至第一连接点1112,所述第一连接点1112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 1111和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之间且邻近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
所谓信号源,是指产生激励信号的器件,当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接收电磁 波信号时,所述第一信号源112产生第一激励信号,所述第一激励信号加载 到所述第一连接点1112上,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辐射电磁波信号。
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 收发,所述第一频段为LB(低频)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GPS-L5频段,所 述第三频段为MHB(中高频)和/或UHB(超高频)频段。所述天线组件具 有多种谐振模式,其中: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波信号 的收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至少一 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上述LB(Lower Band)频段是指低于1000MHz的频段。上述GPS-L5 频段的谐振频点为1176MHz,其中GPS表示定位,包括但不仅限于全球定位 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定位、北斗定位、GLONASS定位、 GALILEO定位等。上述MHB(Middle High Band)是指LTE MHB频段,其 频段范围为:1000MHz~3000MHz。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 和第三谐振模式,其中:
第一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三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MHB频 段包括但不限于:WIFI 2.4G频段、B3频段、B1频段、B7频段、B40频段、 B41频段、B66频段。
具体地,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谐振模式可以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 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一信号源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 之一波长模式;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或第一自由端 至第一接地端的四分之三波长模式。
如图2所示,第一辐射体111包括弯折相连的第一枝节111a和第二枝 节111b,第一枝节111a延伸方向与底边23的延伸方向相同,即图中第一方 向D1,第二枝节111b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22延伸方向相同,即图中第二方 向D2,方向D1与方向D2相互垂直,第二枝节111b的一端与第一枝节111a 的一端的连接点即为弯折点。第一枝节111a短于第二枝节111b。第一枝节 111a背离第二枝节111b的一端为第一接地端1111。第二枝节111b上具有第一连接点1112,第二枝节111b背离第一枝节111a的一端为第一自由端1113。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为倒F结构天线。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枝节111a和第二枝节111b的总长度为第 一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所述第一连接点1112至第二枝节的 第一自由端1113的长度为第二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图3a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天线(天线组件)处于第一谐振模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天线处于第二谐振模式示意图;图3c为本公开实 施例第一天线处于第三谐振模式示意图。如图3a所示,第一天线11包括有 第一谐振模式,第一天线谐振于第一谐振模式时,第一辐射体111上的电流 自第一接地端1111流经第一连接点1112,流向的第一自由端1113。即所述 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自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 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的基模时。如图3b所示,第一天线11包括有第二谐 振模式,第一天线谐振于第二谐振模式时,第一天线11上的电流自第一信号 源112经第一连接点1112流向的第一自由端1113。即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 一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自所述第一信号源112经所述第一连接点 1112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的基模时。如图3c所示,第一天线11包括有第 三谐振模式,第一天线谐振于第三谐振模式时,第一辐射体111上的电流包 括第一电流I1及第二电流I2,第一电流I1经由第一接地端1111流向第一自 由端1113,第二电流I2经由第一自由端1113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即 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第一天线工作在所述第一辐射体自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 至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以及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至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 的高次模时。
图4为第一天线11在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RL)曲线示意图。图2所示 的天线组件,所述第一天线11用于收发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GPS-L5频段 的电磁波信号以及LTE 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所谓RL曲线是指回波损耗 曲线,英文全称为Return Loss,简称RL。在本示意图中,横坐标为频率,单 位是MHz;纵坐标为RL,单位为dB。本示意图中曲线为第一天线11的RL 曲线。由该曲线可见,所述第一天线11具有第一谐振模式(图中模式1)、 第二谐振模式(图中模式2)、第三谐振模式(图中模式3)三个模式,第一 天线11的工作频段覆盖600MHz~3000MHz;即,支持LB频段的电磁波信 号、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以及WIFI2.4G、B3、B1、B7、B40、B41、 B66等LTE 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其中,第一谐振模式支持LB频段,第 二谐振模式支持GPS-L5频段,第三谐振模式支持LTE MHB频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天线11通过调节第一谐振模式和第二谐振模式 的中心工作频率可以实现调节第一天线11的频率覆盖范围,从而使得第一天 线11可以支持低频范围内的所有4G-LTE、5G-NR采用的频段,或者,使得 第一天线11可以支持低频范围内的部分4G-LTE、5G-NR采用的频段以及GPS L5的频段。图4为第一天线11在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如图4 所示,所述天线组件具有第一谐振模式(图中模式1)、第二谐振模式(图中 模式2)和第三谐振模式(图中模式3)三个谐振模式,可以天线组件的工作 频段覆盖600MHz~3000MHz;即可以支持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GPS-L5 频段的电磁波信号以及LTE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其中,第一谐振模式支 持LB频段,第二谐振模式支持GPS-L5频段,第三谐振模式支持LTE MHB 频段。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信号源112到第一自由端1113末端的长度可以 为第一谐振模式中心频率(例如720MHz)对应波长的1/4,第一枝节1111 和第二枝节1112的总长度可以为第二谐振模式中心频率(例如1176MHz)对 应波长的1/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天线的长度为无线电信号波长的1/4 时,天线的发射和接收转换效率最高。如此,通过第一枝节1111和第二枝节 1112长度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天线11在第一谐振模式和第二谐振模式下都 有良好的效率,实现超宽带覆盖,从而可以同时覆盖在低频范围内的所有 4G-LTE、5G-NR采用的频段,进而使得移动终端100可实现全频段的低、中、 高频双连接,或者使得移动终端100可实现全频段的载波聚合。
本实施方式天线组件,通过将第一辐射体111设置在一侧边,并且所述 第一连接点1112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和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之间且邻 近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以及设置多种谐振模式,使得天线组件能够覆盖4G 和5G在全频范围内的任意频段,或者,能够覆盖4G和5G低频范围频段、 GPS L5频段以及4G和5G中高频端。
需要说明的是,全频段的4G LTE低频和5G NR低频双连接,是指在非 独立组网模式下,采用EN-DC模式时,4G LTE可采用的频段可以是在低频 中的任意一频段,5G NR可采用的频段为低频中的任意一频段,并且,4G LTE 采用的频段与5G NR采用的频段不同。
在本实施例的ENDC模式下,天线组件可以同时支持接收和/或发送两种 频段信号,以4G LTE和5G NR双连接为例,例如,4G LTE采用频段为B20, 其上行频段范围f1为832-862MHz,下行频段范围f2在791-821MHz。5G NR 采用的频段为N28,其上行频段范围f3为703-748MHz,下行频段范围f4在 758-803MHz。在B20和N28模式下,天线组件既可以支持B20的信号接收 与发射,也可支持N28的信号接收与发射。可以理解,由于目前4G LTE或 5G NR通过低频通信时,采用的频段的频率分布在700-900MHz之间,而本 公开实施例中,覆盖的频率范围为600-3000MHz,因此,可以实现全频段的 4G低频和5G低频双连接。此外,还可支持MHB双连接。
载波聚合是指LTE-A系统使用的频带是由2个或多个LTE载波单元 (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形成的符合LTE-A相关技术规范的频带宽度。 可以理解地,低频载波聚合是指载波聚合所支持的频段为低频频段,也即是, 低频载波聚合所支持的频段范围在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所支持的频率范围 之内,低频载波聚合可包括4G低频载波聚合和5G低频载波聚合。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可以位于所述移动终端任一侧边,且 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顶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顶 边的距离,例如所述第一天线位于移动终端面对用户时的左下侧,即第一侧 边22邻近底边23的位置,可以提升GPS-L5的上半球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 第一天线可以位于任意一短边和相邻一侧边处,例如,第一天线11可设置在 如图2中第二侧边24邻近底边23位置处(右下侧),或者设置在如图2中 第一侧边22邻近顶边21位置处(左上侧),或者设置在如图2中第二侧边 24邻近顶边21位置处(右上侧),本公开对第一天线11具体的位置不设限 制。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可以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 振模式、第四谐振模式和第五谐振模式,其中:
第一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四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四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五谐振模式, 用于支持第五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四频段和第五频段共同覆盖 MHB频段;或者
第四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五谐振 模式,用于支持所述U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具体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谐振模式具 体可以为:
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一信号源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第一天线谐振于第四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包括第 一子电流及第二子电流,所述第一子电流由所述第一接地端流向所述第一自 由端,所述第二子电流由所述第一自由端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第二天线谐 振于第四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由所述第二接地端流向所述 第二自由端;
所述第一天线谐振于第五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包括第 一子电流及第二子电流,所述第一子电流由所述第一接地端流向所述第一自 由端,所述第二子电流由所述第一自由端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第二天线谐 振于第五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由所述第二自由端流向所述 第二接地端。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天 线组件可以实现四种谐振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天线组件包括第一天线11 和所述第一天线11相邻的第二天线12。第一天线11可以与图2所示实施例 相同,包括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一信号源112,第一辐射体111的一端为第一 接地端1111,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1113,第一辐射体111还包括第一连接点 1112,第一信号源112电连接至第一连接点1112,所述第一连接点1112位于 所述第一接地端1111和所述第一自由端1113之间且邻近所述第一接地端 1111。第二天线12包括第二辐射体121,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 射体111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121远离所述第一辐射体111 的一端为第二接地端1211,所述第二辐射体121邻近所述第一辐射体111的 一端为第二自由端1212,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二辐射体121共同用于支 持对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当所述第一 天线收发电磁波信号时,所述第二辐射体作为所述第一天线的寄生辐射体。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组件,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 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也即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共口 径,由于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二辐射体121的耦合作用,所述第一天线 11工作时不但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收发电磁波信号,还可利用所述第二 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天线11可工作在较宽的频段。 同样地,第二天线12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所述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 号,还可利用所述第一辐射体111收发电磁波信号,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天线 12可工作在较宽的频段。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天线11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第 一辐射体111并且可以利用第二辐射体121收发电磁波信号,所述第二天线 12工作时不但可以利用第二辐射体121还可利用第一辐射体111,因此,实 现了天线组件中辐射体的复用,也实现了空间的复用,因此,有利于减小所 述天线组件的尺寸。由上述分析可知,所述天线组件的尺寸较小,当所述天 线组件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时,便于与移动终端中的其他器件堆叠。此外,由于所述天线组件的尺寸较小,当天线组件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时,可使得移动 终端中设置更多的天线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体可以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包括相连的第 一枝节111a和第二枝节111b,第二枝节111b自第一枝节111a的一端弯折延 伸,第一枝节111a的另一末端为第一接地端1111,第二枝节111b的另一末 端为第一自由端1113,第一连接点1112位于第二枝节111b,第一枝节111a 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枝节111b的长度,第一枝节111a和第二枝节111b的总 长度为第一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第一连接点1112至第二枝 节111b的第一自由端1113的长度为第二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辐射体121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 枝节121a和第四枝节121b,第三枝节121a沿D1方向延伸,即延伸方向与第 一枝节111a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四枝节121b沿D2方向延伸,即延伸方向与 第二枝节111b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枝节121a的一端与第四枝节121b的一 端的连接点即为第三枝节121a与第四枝节121b的弯折点。第三枝节121a的 长度小于第四枝节121b的长度。第三枝节121a背离第四枝节121b的一端为 第二接地端1211。第四枝节121b背离第三枝节121a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1212, 第一自由端1113与第二自由端1212间隔设置,即第一自由端1113与第二自 由端1212之间具有一间隙d。
所述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d可以为: 0.5mm≤d≤2.0mm。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仅以图5中所示的所 述天线组件的一种形式为例进行示意,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所述 第一辐射体111与所述第二辐射体121之间的间隙尺寸d选取为上述范围, 从而可保证第一辐射体111和第二辐射体121之间有良好的耦合效果。进一 步可选地,0.5mm≤d≤1.5mm,以使得所述第一辐射体111和所述第二辐射 体121之间的耦合效果更好。
如前所述,除第一谐振模式和第二谐振模式外,所述第一天线11和第二 天线12还包括第四谐振模式和第五谐振模式,这是由于加入第二天线12后, 对原有第三谐振模式形成加载,加载后形成第四谐振模式和第五谐振模式。 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四谐振模式的示意图,图6b为本公开 实施例天线组件处于第五谐振模式示意图。如图6a所示,第一天线11和第 二天线12工作在第四谐振模式时,第一辐射体111上的电流包括第一子电流 L1及第二子电流L2,第一子电流L1自第一接地端1111流向第一自由端1113, 第二子电流L2自第二枝节111b的第一自由端1113流向第一接地端1111,第 二辐射体121上的电流自第二接地端1211通过第三枝节121a、第四枝节121b, 流向第四枝节121b的第二自由端1212。如图6b所示,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 线12工作在第五谐振模式时,第一辐射体111上的电流包括第三子电流L3 和第四子电流L4,第三子电流L3自第一接地端1111流向第一自由端1113, 第四子电流L4自第二枝节111b的第一自由端1113流向第一接地端1111,第 二辐射体121上的电流自第四枝节121b的第二自由端1212通过第四枝节121b、 第三枝节121a流向第二接地端1211。由于同向电流的效率较高,因此相比第 五谐振模式,第四谐振模式的效率更高。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枝节121a和第四枝节121b的总长度为第五谐 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图7为图5所示的天线组件中第一天线11及第二天线12的RL曲线示意 图。图5所示的天线组件,所述第一天线11及第二天线12共同用于收发LB 频段的电磁波信号、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和LTE MHB频段的电磁波信 号,其中MHB频段包括但不限于:WIFI 2.4G频段、B3频段、B1频段、B7 频段、B40频段、B41频段、B66频段的电磁波信号。本图7中曲线可见,所 述天线组件具有第一谐振模式(图中模式1)、第二谐振模式(图中模式2)、 第四谐振模式(图中模式4)和第五谐振模式(图中模式5)四个谐振模式, 天线组件的工作频段覆盖600MHz~3000MHz;即,支持LB频段的电磁波信 号、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以及LTE 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其中,第 一谐振模式支持LB频段,第二谐振模式支持GPS-L5频段,第四谐振模式和 第五谐振模式共同支持LTE MHB频段。由图7可见,相比第三谐振模式,第 四谐振模式和第五谐振模式能够更好的覆盖MHB。
可见,采用图5所示天线结构,支持的频段可以包括:LB+GPSL5+MHB, 其中MHB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频段:WIFI2.4G、B3、B1、B7、B40、B41、 B66等。例如支持:LB+GPS L5+WIFI2.4G、或LB+GPS L5+B40、或LB+GPS L5+B41或LB+GPS L5+B3、或LB+GPS L5+B1、或LB+GPS L5+B7、或 LB+GPS L5+B66。
可见,采用图5所示天线结构,通过加入第二天线12作为寄生单元,可 以提升天线组件所能支持的中高频频率带宽。通过第四谐振模式与第五谐振 模式能更好的覆盖MHB。图6a和图6b相比,图6a中,即第四谐振模式中, 第二辐射体121上的电流与第四子电流I4同向,图6b中,即第五谐振模式中, 第二辐射体121上的电流与第六子电流I6反向,因此相比之下,模式4的效 率高于第五谐振模式的效率。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天线11和第二天线12在内的天线组件位 于整个移动终端的左下侧时,GPS-L5的上半球效率明显提升,可以达到78%, 即天线辐射的上半球能量占总辐射能量的78%,优于传统方案的50%以下, 即相比传统方案放其他地方提升20%以上,如图8所示,图中颜色越深,表 示能量越强。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减少第二天线12的长度时,即调整第二辐射体的 总长度后,上述第五谐振模式还可以用来覆盖3G以上的频段,包括但不限于:N77、N78、N79、WIFI5G、WIFI 6G等频率范围在3000MHz-10000Mhz的 UHB(超高频)频段,可将第二辐射体的总长度调整为所要支持频段的中心 频率对应波长的1/4。图9为第五谐振模式覆盖3G以上频段时,天线组件在 不同频率下回波损耗曲线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组件可用于收发 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LTE MHB频段以及UHB 频段的电磁波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采用的材料不设限制,例如可以 为聚酰亚胺膜(Polyimide,PI)、液晶聚合物(LiquidCrystalPolymer,LCP) 或改良的聚酰亚胺(ModifiedPolyimide,MPI)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天线组件的移动终端。本公开实施 例所涉及到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 载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无线耳机、智能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 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 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手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 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其中,智能家居设备可以为以下至少一种:智能手表、智能音箱、智能 电视机、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灯具、智能马桶、智能电饭煲、智能 晾衣架、智能按摩椅、智能家具、智能传感器、智能门窗、智能路由器、智 能网关、智能开关面板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 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 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含 义。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 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 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 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 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 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 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 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 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 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 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 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 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 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 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 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 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10)
1.一种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体以及第一信号源,所述第一辐射体的一端为第一接地端,另一端为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辐射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信号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和所述第一自由端之间且邻近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天线组件用于支持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一频段为LB频段,所述第二频段为GPS-L5频段,所述第三频段为MHB和/或UHB频段;
所述天线组件具有多种谐振模式,其中: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至少一种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具有多种谐振模式,包括:所述天线组件具有:
第一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三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一信号源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第三谐振模式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或第一自由端至第一接地端的四分之三波长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相连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二枝节自所述第一枝节的一端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枝节的另一末端为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枝节的另一末端为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枝节的长度,所述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总长度为第一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所述第一连接点至第二枝节的第一自由端的长度为第二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第二辐射体,所述第二辐射体与所述第一辐射体间隔设置且相互耦合,所述第二辐射体远离所述第一辐射体的一端为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二辐射体邻近所述第一辐射体的一端为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辐射体和第二辐射体共同用于支持对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及第三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具有多种谐振模式,包括:所述天线组件具有第一谐振模式、第二谐振模式、第四谐振模式和第五谐振模式,其中:
第一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L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二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GPS-L5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第四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四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五谐振模式,用于支持第五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所述第四频段和第五频段共同覆盖MHB频段;或者,第四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M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第五谐振模式,用于支持所述UHB频段的电磁波信号的收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具有:
所述第一谐振模式为第一接地端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第二谐振模式为第一信号源至第一自由端的四分之一波长模式;
所述天线组件谐振于第四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包括第一子电流及第二子电流,所述第一子电流由所述第一接地端流向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子电流由所述第一自由端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由所述第二接地端流向所述第二自由端;
所述天线组件谐振于第五谐振模式时,所述第一辐射体上的电流包括第三子电流及第四子电流,所述第三子电流由所述第一接地端流向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四子电流由所述第一自由端流向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辐射体上的电流由所述第二自由端流向所述第二接地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辐射体包括相连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二枝节自所述第一枝节的一端弯折延伸,所述第一枝节的另一末端为所述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二枝节的另一末端为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枝节的长度,所述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总长度为第一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所述第一连接点至第二枝节的第一自由端的长度为第二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相连的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所述第三枝节自所述第四枝节的一端弯折延伸,所述第四枝节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三枝节的另一端为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三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枝节的长度,所述第三枝节和第四枝节的总长度为第五谐振模式的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1/4。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天线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顶边、第一侧边、底边和第二侧边,所述顶边与所述底边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边分别与所述顶边及所述底边弯折相连,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与所述顶边及所述底边弯折相连,所述天线组件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任一侧边,且所述天线组件的第一自由端与所述顶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端与所述顶边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7728.9A CN11446500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PCT/CN2022/140828 WO2023142799A1 (zh) | 2022-01-28 | 2022-12-21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07728.9A CN11446500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5007A true CN114465007A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11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07728.9A Pending CN114465007A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65007A (zh) |
WO (1) | WO2023142799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799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WO2024045856A1 (zh) * | 2022-08-29 | 2024-03-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98812A1 (en) * | 2001-11-26 | 2003-05-29 | Zhinong Ying | Compact broadband antenna |
CN109546311A (zh) * | 2018-12-12 | 2019-03-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结构及通信终端 |
CN212277399U (zh) * | 2020-09-30 | 2021-0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3013594A (zh) * | 2021-02-26 | 2021-06-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58033B1 (en) * | 2010-12-24 | 2016-07-2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Antenna device |
TWI566474B (zh) * | 2014-05-09 | 2017-01-11 | 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多頻天線 |
CN112086753A (zh) * | 2020-09-30 | 2020-12-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2086752A (zh) * | 2020-09-30 | 2020-12-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214099892U (zh) * | 2020-12-29 | 2021-08-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
CN114465007A (zh) * | 2022-01-28 | 2022-05-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
2022
- 2022-01-28 CN CN202210107728.9A patent/CN11446500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2-21 WO PCT/CN2022/140828 patent/WO2023142799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98812A1 (en) * | 2001-11-26 | 2003-05-29 | Zhinong Ying | Compact broadband antenna |
CN109546311A (zh) * | 2018-12-12 | 2019-03-2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结构及通信终端 |
CN212277399U (zh) * | 2020-09-30 | 2021-0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CN113013594A (zh) * | 2021-02-26 | 2021-06-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宋盼等: "一种应用于4G通信的小型多频手机天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23, no. 4, 31 August 2017 (2017-08-31)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799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WO2024045856A1 (zh) * | 2022-08-29 | 2024-03-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42799A1 (zh) | 2023-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8184B (zh) | 用于转换射频能量的天线系统及方法 | |
US11404790B2 (en) | Antenna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 |
US11735809B2 (en) | Antenna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 |
CN1330050C (zh) | 移动通信终端的内部天线 | |
US9130279B1 (en) | Multi-feed antenna with independent tuning capability | |
WO2023142799A1 (zh)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
US9112276B2 (en) | Wideband antenna with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attributes | |
CN104733861A (zh) |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 |
US10734709B2 (en) | Common-radiator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 |
US9653791B2 (en) |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9735822B1 (en) | Low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dual-band antenna structure | |
US9356336B1 (en) | Dual-folded monopole antenna (DFMA) | |
EP3480886B1 (en) | Wireless receiving/transmitting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 |
WO2020134328A1 (zh) | 天线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07634338B (zh) | 一种双频wifi天线及移动终端 | |
US2014022579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 |
CN107591614B (zh) | 一种高增益全向阵列天线 | |
CN210576421U (zh) | 基于金属边框的mimo天线结构及移动设备 | |
US20230092210A1 (en) |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 |
US20140028503A1 (en) | Multiband antenna | |
CN105048064B (zh) | 一种手机天线装置 | |
TWI856978B (zh) | 共用輻射器多頻帶天線系統 | |
WO2024067264A1 (zh) | 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 |
JP7243966B2 (ja) |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端末デバイス | |
CN118263660A (zh) |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