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9478A -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9478A
CN114439478A CN202111555914.0A CN202111555914A CN114439478A CN 114439478 A CN114439478 A CN 114439478A CN 202111555914 A CN202111555914 A CN 202111555914A CN 114439478 A CN114439478 A CN 114439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liquid ammonia
storage device
marine mineral
por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559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9478B (zh
Inventor
赵阳
李建秋
徐梁飞
胡尊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559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9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9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9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50/00Obtaining minerals from underwa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腔室经由多孔板材依次分隔为气体缓冲室、液氨分解室及液氨储存室,液氨分解室与液氨储存室之间的多孔板材上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一流量泵,液氨分解室内部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第二腔室内部安装有可移动活塞,并通过第一管道与气体缓冲室相连。第三腔室用于装载矿物,第三腔室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及流量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接收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液氨分解室。海洋矿物运输装置成本低且无需泵体等增压装置。

Description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对于增加战略资源储备、拓展战略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在水深2000~6000米海洋表层广泛分布着金属结核矿物。对这些金属矿物资源进行开采,不仅具有潜在的经济意义,在科学研究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在深海矿物系统中,水下输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目前,常用的水下输送方式主要包括连续输送与非连续输送两种类型。其中,连续输送主要是指采集矿物通过管道直接从矿物车输送至水面母船上;非连续输送则是将矿物置于储料仓内,通过有缆或者无缆方式输送到水面母船上。
连续输送具有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但是布防和回收复杂,受海况条件影响较大,且几千米长的管道对水面母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矿物需要破碎成较小粒度才能输送至水面母船,在矿物破碎过程中耗能较大,系统效率较低。而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海况复杂性增加,在水深超过6000米后能否有效工作仍然未知。
非连续输送对海况的适应性高,布放和回收操作简单,且可通过增加多个运输仓的形式提升运输效率。例如,CN112049641A中提及采用固体浮力材料和配重压载,通过无动力上浮技术实现深海矿物作业的连续提升。CN207131403U设计了一种带有浮力调节机构的海洋矿产开采装置,在浮力调节仓内设有浮力调节机构,通过排水和给水来调节整个矿车的重力-浮力配比实现矿物车的下沉和上浮。但是上述传统设备广泛使用固体浮力材料,并通过排水与给水来调节深海装置的上浮与下沉。这就导致了高成本,且目前难以批量化供应抗折强度高、可靠性强、浮力高的浮力材料用于深远海装备的使用;另一方面,深海装备每下降100米,静水压力增加1MPa。当深海装备下降至4000~6000米时,静水压力高达40MPa~60MPa。此时,深海装备的沉浮需要借助高压泵等装置将舱体内的水排出,而在此环境下使用高压泵对于泵体本身、电源系统、散热系统等都具有较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且无需泵体等增压装置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包括:
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经由多孔板材依次分隔为气体缓冲室、液氨分解室及液氨储存室,所述液氨分解室与所述液氨储存室之间的多孔板材上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一流量泵,所述液氨分解室内部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
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部安装有可移动活塞,并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相连;及
第三腔室,用于装载矿物,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及所述第一流量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所述液氨分解室。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液氨分解室内还安装有用于承载催化剂的多孔网状结构。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多孔网状结构为多孔钛网、多孔镍网、多孔铜网及多孔不锈钢网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液氨储存室和/或气体缓冲室安装有热交换器用于回收气体中的热量。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所述液氨储存室通过第二管道与液氨储存装置相连,所述液氨储存装置内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二流量泵,所述液氨储存室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热源储存装置相连的第三管道;
所述气体缓冲室的内部安装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一端与储水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源储存装置相连。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为U形或连续U形。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液氨储存装置及储水装置之间为焊接。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热源储存装置、液氨储存装置、储水装置、多孔板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
可选的,如上述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第一腔室侧壁设有第一填料口,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排水口,第三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填料口。
本发明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海洋矿物运输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下沉阶段:在第一腔室内填充液氨,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填充液体;
装载阶段:利用第三腔室装载矿物,控制器接收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所述液氨分解室;
上升阶段:液氨分解室内的液氨分解生成的气体一部分经由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腔室用于排出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剩余气体留置于第一腔室内。
本发明利用液氨分解产生气体的原理设计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借助浮力实现了装置的上浮下沉,避免了昂贵浮力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而且在保证不使用传统的高压泵等增压装置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很好的适用于高压环境。同时,所使用液氨分解后产生的氢气与氮气可进行回收,在海面或者陆地完成氨气再合成,具有可重复再利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腔室;110-多孔板材;120-气体缓冲室;130-液氨分解室;131-热源储存装置;132-多孔网状结构;140-液氨储存室;150-第一流量泵;200-第二腔室;210-可移动活塞;300-第三腔室;310-重量传感器;400-控制线路;500-控制器;600-管道;610-第一管道;620-第二管道;630-第三管道;640-第四管道;700-液氨储存装置;710-第二流量泵;800-储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因此,旨在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更广阔的方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发明专利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如本文中所使用,为易于描述可在本文中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下方”、“下部”、“上方”、“上部”、“下部”、“左侧”、“右侧”等描述如图中所说明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涵盖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设备可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或处于其它定向)。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腔室,第一腔室经由多孔板材依次分隔为气体缓冲室、液氨分解室及液氨储存室,液氨分解室与液氨储存室之间的多孔板材上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一流量泵,液氨分解室内部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
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部安装有可移动活塞,并通过第一管道与气体缓冲室相连;
第三腔室,用于装载矿物,第三腔室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其中,重量传感器及第一流量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液氨分解室。
工作原理: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主要利用液氨分解产生气体的原理实现上浮和下沉。下沉过程中,在第一腔室内填充液氨、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均填充增重液体实现了装置的下沉。为了不对海洋造成污染,填充的液体为纯水或海水等无污染水体。当装置到达矿产区时,通过采矿车等装置将矿物装填至第三腔室内,第三腔室中的液体被矿物替代,重量传感器感知重量信息并提供给控制器,当达到预设重量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调控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液氨分解室。随后通过热源储存装置对液氨进行加热,从而产生H2和N2,通过第一管道将气体输送至第二腔室中,借助气体产生的压力,可移动活塞开始移动并将第二腔室中的液体排出,直至第二腔室内均为气体。另外,随着液氨的分解,H2和N2通过多孔板材流通于第一腔室内,由此第一腔室内的空余空间也将填充H2和N2,最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填充气体,实现了装置的上浮,即成功将矿物运输至水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氨分解室中还安装有用于承载催化剂的多孔网状结构。多孔网状结构的使用可以增加催化剂的多元化选择,比如选用多孔催化剂时,可以不添加该结构,而当催化剂为非多孔结构时,将其负载于多孔网状结构可以促进气体的流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孔网状结构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负载催化剂的金属网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多孔钛网、多孔镍网、多孔铜网、多孔不锈钢网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催化剂的选择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液氨分解所用催化剂进行适应性选择。例如可以为Ni、Ru、Pt、Fe、Co、Mo等单一金属组分或它们的混合物。
液氨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常为高温气体,为了对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氨储存室和/或气体缓冲室安装有热交换器用于回收气体中的热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源储存装置中储存有金属、金属氢化物、电池或核燃料作为热源。所述金属为铝、镁及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金属氢化物为氢化镁、四氢铝锂、硼氢化钠、氢化锂、硼氢化锂及氢化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池为锂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或镍氢电池;所述核燃料为铀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钚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铀及钚中的至少一种。为了降低成本,选用金属和/或金属氢化物作为热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氨储存室通过第二管道与液氨储存装置相连,液氨储存装置内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二流量泵,液氨储存室的内部安装有与热源储存装置相连的第三管道。第二管道用于将液氨储存装置中的液氨输送至液氨储存室的内部,第三管道用于将热源储存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输送至液氨储存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体缓冲室的内部安装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一端与储水装置相连,另一端与热源储存装置相连。第四管道用于将储水装置中的水体输送至热源储存装置内部与其中的热源进行化学反应产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的形状不作限制,例如可以为“U”形、连续“U”形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液氨储存装置及储水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选用本领域常规连接方式即可,例如可以为焊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重量传感器及第一流量泵均通过控制线路与控制器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热源储存装置、液氨储存装置、储水装置、多孔板材、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第三管道的材质可以为耐腐蚀、高强度的聚合物材料或金属材料,优选为不锈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源储存装置的数量不作限制,以能够提供液氨分解所需热量为准,例如可以为1个、2个、3个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侧壁设有第一填料口,用于填充液氨,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排水口,第三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填料口,用于填充矿物。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沉过程中,第二腔室的排水口处于关闭状态;在上浮过程中,第二腔室的排水口在压力作用下处于打开状态。
本发明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海洋矿物运输方法,采用如上述所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下沉阶段:在第一腔室内填充液氨,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均填充液体;
装载阶段:利用第三腔室装载矿物,控制器接收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液氨分解室;
上升阶段:液氨分解室内的液氨分解生成的气体一部分经由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二腔室用于排出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剩余气体留置于第一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回收阶段: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回收。回收后的H2和N2又可以用于氨气合成,而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中将会重新填充空气,从而使得装置浮于水面,并准备下一轮的矿物运输。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所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包括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第三腔室300及管道600;
第一腔室100经由多孔板材110分隔为气体缓冲室120、液氨分解室130及液氨储存室140,其中液氨分解室130中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131及多孔网状结构132。热源储存装置131中安装有电池或核燃料,多孔网状结构132承载有液氨分解催化剂。液氨储存室140与液氨分解室130之间的多孔板材1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泵150,第一流量泵150经由控制线路400与控制器500相连。
第二腔室200中安装有可移动活塞210,并通过第一管道610与气体缓冲室120相连通。
第三腔室300内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310,且重量传感器310通过控制线路400与控制器500相连。第三腔室300与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之间焊接成为一体。
使用上述装置运输矿物的步骤如下:
海面漂浮: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及第三腔室300内为空气;
下沉阶段:在液氨储存室140内填充液氨并在多孔网状结构132上负载催化剂,第二腔室200及第三腔室300内填充海水,增加装置重力实现下沉;
装载阶段:利用采矿车将矿物填充至第三腔室300内。在矿物装填过程中,重量传感器310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将通过控制线路400控制第一流量泵150的流量,将液氨储存室140中的液氨缓慢输送至液氨分解室130进行分解;
上升阶段:液氨到达液氨分解室130后,在热源储存装置131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开始分解生成H2和N2。生成的气体通过第一管道400将H2和N2输送至第二腔室200,可移动活塞210在气压下发生移动并将第二腔室200中的海水排出,直至排完。与此同时,随着液氨分解,第一腔室100中也会空余出空间填充H2和N2,直至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均填充气体后,装置最终浮至水面;
卸载阶段:将第三腔室300内的矿物取出,并将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内的H2和N2回收。至此,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及第三腔室300内重新填充空气,所述装置浮于水面准备再次运输。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施例中海洋矿物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2可知,该装置包括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第三腔室300、液氨储存装置700、储水装置800及管道600;
第一腔室100经由多孔板材110分隔为气体缓冲室120、液氨分解室130及液氨储存室140,其中液氨分解室130中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131及多孔网状结构132。热源储存装置131中填充有金属和/或金属氢化物粉末,多孔网状结构132承载有液氨分解催化剂。液氨储存室140与液氨分解室130之间的多孔板材110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泵150,第一流量泵150经由控制线路400与控制器500相连。液氨储存室140通过第二管道620与液氨储存装置700相连,液氨储存装置700的内底部安装有第二流量泵710,第二流量泵710经由控制线路400与控制器500相连。液氨储存室140的内部安装有与热源储存装置131相连的第三管道630和热交换器(图中未画出)。气体缓冲室120中还安装有安装有第四管道640和热交换器(图中未画出),第四管道640一端与储水装置800相连,另一端与热源储存装置131相连。
第二腔室200中安装有可移动活塞210,并通过第一管道610与气体缓冲室120相连通。
第三腔室300内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310,且重量传感器310通过控制线路400与控制器500相连。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第三腔室300、液氨储存装置700及储水装置800之间焊接成为一体。
使用上述装置运输矿物的步骤如下:
海面漂浮: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及第三腔室300内为空气;
下沉阶段:在液氨储存装置700及液氨储存室140内填充液氨并在多孔网状结构132上负载催化剂,在三个热源储存装置131中填充铝粉,第二腔室200、第三腔室300及储水装置800内填充海水,增加装置重力实现下沉;
装载阶段:利用采矿车将矿物填充至第三腔室300内。在矿物装填过程中,重量传感器310将重量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00,控制器500将通过控制线路400控制第一流量泵150的流量,将液氨储存室140中的液氨缓慢输送至液氨分解室130进行分解,在这一过程中液氨储存装置700中的液氨也在第二流量泵710的作用下经第二管道620输送至液氨储存室140内;
上升阶段:通过第四管道640将储水装置800中的水输送至热源储存装置131中,使铝粉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热量和高温H2。高温H2通过第三管道630输送至液氨储存室140内,通过热交换器将H2所携带的热量置换继续用于液氨分解,液氨分解产生氨气,氨气在通过液氨分解室130分解为H2和N2,H2和N2通过气体缓冲室120中的热交换器置换热量后可对第四管道640中流经的海水进行加热,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降温后的H2升至气体缓冲室120并经由第一管道610输送至第二腔室200用于排水。液氨到达液氨分解室130后,在热源储存装置131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开始分解生成H2和N2。生成的气体通过第一管道610将H2和N2输送至第二腔室200,可移动活塞210在气压下发生移动并将第二腔室200中的海水排出,在气压作用下将第二腔室200中的水排完。与此同时,随着液氨分解,第一腔室100中也会空余出空间填充H2和N2,直至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均填充气体后,装置最终浮至水面;
卸载阶段:将第三腔室300内的矿物取出,并将第一腔室100和第二腔室200内的H2和N2回收。至此,第一腔室100、第二腔室200及第三腔室300内重新填充空气,所述装置浮于水面准备再次运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经由多孔板材依次分隔为气体缓冲室、液氨分解室及液氨储存室,所述液氨分解室与所述液氨储存室之间的多孔板材上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一流量泵,所述液氨分解室内部安装有热源储存装置;
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内部安装有可移动活塞,并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气体缓冲室相连;及
第三腔室,用于装载矿物,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安装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及所述第一流量泵均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所述液氨分解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分解室内还安装有用于承载催化剂的多孔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网状结构为多孔钛网、多孔镍网、多孔铜网及多孔不锈钢网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存室和/或所述气体缓冲室安装有热交换器用于回收气体中的热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存室通过第二管道与液氨储存装置相连,所述液氨储存装置内安装有用于输送液氨的第二流量泵,所述液氨储存室的内部安装有与所述热源储存装置相连的第三管道;
所述气体缓冲室的内部安装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一端与储水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源储存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为U形或连续U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所述液氨储存装置及所述储水装置之间为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热源储存装置、所述液氨储存装置、所述储水装置、所述多孔板材、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及所述第三管道的材质为不锈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侧壁设有第一填料口,所述第二腔室的侧壁设有排水口,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二填料口。
10.一种海洋矿物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下沉阶段: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液氨,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均填充液体;
装载阶段:利用所述第三腔室装载矿物,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重量传感器提供的重量信息,并控制所述第一流量泵将液氨输送至所述液氨分解室;
上升阶段:所述液氨分解室内的液氨分解生成的气体一部分经由所述第一管道输送至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排出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剩余气体留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CN202111555914.0A 2021-12-17 2021-12-17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4439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914.0A CN11443947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55914.0A CN11443947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478A true CN114439478A (zh) 2022-05-06
CN114439478B CN114439478B (zh) 2023-03-31

Family

ID=81364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55914.0A Active CN114439478B (zh) 2021-12-17 2021-12-17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947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4371A (zh) * 2013-03-28 2015-12-16 海底资源开发株式会社 海底资源举升装置
CN106948820A (zh) * 2017-03-10 2017-07-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液力与空气提升的深海采矿提升系统
CN108060913A (zh) * 2017-04-09 2018-05-22 杭州云蜂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可燃冰钻式开采装备
CN108204235A (zh) * 2018-02-27 2018-06-26 嘉兴市禾东船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海底矿物运输装置
US20180298754A1 (en) * 2015-03-07 2018-10-18 Kodaira Associates Inc. Device for lifting and recovering seabed resource
CN109488258A (zh) * 2018-12-06 2019-03-19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底浅表层水合物开采装置及其开采方法
CN109707348A (zh) * 2018-12-06 2019-05-0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于海洋浅表层块状水合物固体采掘的开采系统及开采方法
CN109975064A (zh) * 2019-04-04 2019-07-05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矿石勘探车及其采集矿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4371A (zh) * 2013-03-28 2015-12-16 海底资源开发株式会社 海底资源举升装置
US20180298754A1 (en) * 2015-03-07 2018-10-18 Kodaira Associates Inc. Device for lifting and recovering seabed resource
CN106948820A (zh) * 2017-03-10 2017-07-1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集成液力与空气提升的深海采矿提升系统
CN108060913A (zh) * 2017-04-09 2018-05-22 杭州云蜂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可燃冰钻式开采装备
CN108204235A (zh) * 2018-02-27 2018-06-26 嘉兴市禾东船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海底矿物运输装置
CN109488258A (zh) * 2018-12-06 2019-03-19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底浅表层水合物开采装置及其开采方法
CN109707348A (zh) * 2018-12-06 2019-05-03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基于海洋浅表层块状水合物固体采掘的开采系统及开采方法
CN109975064A (zh) * 2019-04-04 2019-07-05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底矿石勘探车及其采集矿石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9478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4660B2 (en) Underwater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power station powered therewith
US9045209B2 (en) Active volume energy level large scale sub-sea energy fluids storag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CN105164371B (zh) 海底资源举升装置
JP5651871B2 (ja) 水中重量物の降下および浮上方法
US10364938B2 (en) Underwater energy storage using compressed fluid
US11686284B2 (en) Underwater energy storage system
KR102406063B1 (ko) 스트랜디드 가스를 지하 환경으로부터 추출하여, 이를 클라트레이트로 전환시키고, 소비를 위해 이를 안전하게 운송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RU2393338C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CN108204235B (zh) 一种用于海底矿物运输装置
CN114439478B (zh) 海洋矿物运输装置及方法
JP6341518B2 (ja) メタンガス回収付随水の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RU2381348C1 (ru) Способ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CN112228075B (zh) 开采海洋弱胶结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装置及其开采方法
RU2382875C1 (ru)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CN212114802U (zh) 一种深海油气田供电系统
CN111555351B (zh) 一种深海油气田供电系统及方法
RU81523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RU2393337C1 (ru) Способ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RU81524U1 (ru)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добычи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открытом море
US2022022827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arge scale harvesting of solar energy through hydrogen production
CN114157041A (zh) 一种双井液压式co2气囊压缩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17307955A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生产和输运系统
UA109492U (uk) Спосіб видобутку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у у відкритому морі
CN117811465A (zh) 漂浮式光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RU2004114037A (ru) Косм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