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9256A -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39256A CN114439256A CN202210148113.0A CN202210148113A CN114439256A CN 114439256 A CN114439256 A CN 114439256A CN 202210148113 A CN202210148113 A CN 202210148113A CN 114439256 A CN114439256 A CN 1144392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beam
- prefabricated
- cross
- concrete
- hoisting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 E04G21/16—Tools or apparatus
- E04G21/162—Handles to carry construction b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7/00—Foundations as substructures
- E02D27/32—Foundations for special purpos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24—Prefabricated pi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72—Pile sho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承载基础的稳定性不好、承载力易受影响、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且施工工期长、受天气、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本申请包括:多个预制件、一个圈梁和多个横梁,多个预制件竖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沿圈梁分布,多个预制件的上端与圈梁相接;多个横梁位于圈梁的内部区域,并与圈梁长边垂直连接;圈梁外部设有临时模板,临时模板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并设置第一钢筋;圈梁和横梁形成的区域内铺设有第一碎石;并按照组合吊装平台的施工方法步骤进行施工,在满足相同承载力要求时,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完整性和稳定性好,施工工艺要求低,且成本较低,灵活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地基基础对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着密切联系。在风电建设等建筑与机电安装施工项目中,常需要采用吊车、平板车、轮胎转运车、履带式转运平板车和起重机等进行吊装作业,由于吊装设备的重量大,而一般的地面承重有限,不能承受吊装机械的重量,更不能承受吊装机械和被吊物品两者共同的重量,如果直接进行吊装作业,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对于吊装作业,常用的承载基础有两种:一是使用现浇基础,但存在的缺点是施工工期长,受天气、地质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二是使用预制基础,但存在的缺点是稳定性不好,承载力容易受影响,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承载基础的稳定性不好、承载力易受影响、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且施工工期长、受天气、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多个预制件、一个圈梁和多个横梁;
所述圈梁和所述多个横梁水平设置;所述圈梁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多个预制件竖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沿所述圈梁分布,所述多个预制件的上端与圈梁相接,下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多个所述横梁位于所述圈梁的内部区域,并与所述圈梁的两个长边垂直连接,多个所述横梁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圈梁的上、下表面齐平;所述圈梁的外部设有临时模板,所述临时模板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并设置有第一钢筋,当浇筑所述混凝土工序完成后,拆除所述临时模板;所述圈梁和横梁形成的区域内铺设有第一碎石;所述圈梁、横梁及所述第一碎石的上表面齐平。
可选地,所述混凝土采用C50混凝土。
可选地,多个所述预制件分为两排布置,且两排所述预制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圈梁两个长边的下端,并位于所述圈梁两个长边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预制件为预制方桩;预制方桩的下部为尖部。
可选地,所述预制件的数量有18-22根,所述横梁的数量有5-10根。
可选地,所述预制件的边长为0.4-0.5m,总长度为20-30m;所述圈梁、横梁的高度为0.8-1.0m,圈梁的宽度为0.8-0.1m,横梁的宽度为0.3-0.4m;所述相邻两个预制件之间的间距为1.0-2.0m。
可选地,所述圈梁、横梁及第一碎石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所述第一碎石、第二碎石的粒径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碎石的高度与所述圈梁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碎石与所述混凝土连接处设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碎石完全覆盖于所述圈梁、横梁及第一碎石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碎石与所述混凝土连接处重叠区域的宽度为20cm;所述第二碎石的高度为20cm。
第二方面,一种上述组合吊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地质条件,计算出所需预制件的数量和长度;生产厂家根据生产参数进行预制件的预制;
B、利用打桩机将工厂内预制好的预制件固定在预设位置,并使多个预制件处于同一水平面;
C、在安装好的预制件上部绑扎所述圈梁的第一钢筋;
D、待第一钢筋绑扎后,进行所述临时模板的固定;
E、待支模完成后,进行所述圈梁和横梁的混凝土浇筑;
F、当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进行拆模,然后在所述圈梁和横梁形成的区域内铺设第一碎石;再在所述在圈梁、横梁及第一碎石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碎石;
G、待吊装平台的养护期满28天后,施工完成;
H、待吊装平台施工完成后,6个月内完成吊装作业,以防止所述圈梁与横梁因长时间受低下环境腐蚀导致承载力下降。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多个预制件、一个圈梁和多个横梁,圈梁和多个横梁水平设置;多个预制件竖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沿圈梁分布,多个预制件的上端与圈梁相接;多个横梁位于圈梁的内部区域,并与圈梁长边垂直连接;圈梁外部设有临时模板,临时模板内部填充有混凝土,并设置第一钢筋;圈梁和横梁形成的区域内铺设有第一碎石;并按照组合吊装平台的施工方法步骤进行施工,采用预制件和现浇基础结合的方式,先将预制件固定在预设位置,然后再对圈梁和横梁进行浇筑,使得在满足相同承载力要求时,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且完整性和稳定性好,施工工艺要求低,成本较低,灵活性高,受天气、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可通过调整预制件的施工参数、圈梁及横梁的参数来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
2、在圈梁、横梁及第一碎石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增加了吊装平台的承载力,防止吊装平台受到挤压而变形,还能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一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制件;2、圈梁;3、横梁;4、混凝土;5、临时模板;6、第一钢筋;7、第一碎石;8、第二碎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申请表述的范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如图1、图2所示,应用于风电建设中大型吊装设备的吊装平台,包括:多个预制件1、一个圈梁2和多个横梁3;圈梁2和多个横梁3水平设置;圈梁2的横截面为矩形;多个预制件1竖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沿圈梁2分布,多个预制件1的上端与圈梁2相接,下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预制件1内部固定有第二钢筋,通常通过混凝土进行浇筑。
多个横梁3位于圈梁2的内部区域,并与圈梁2的两个长边垂直连接,多个横梁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圈梁2的上、下表面齐平;圈梁2的外部设有临时模板5,临时模板5内部填充有混凝土4,并设置有第一钢筋6,当浇筑混凝土4工序完成后,拆除临时模板5;圈梁2和横梁3形成的区域内铺设有第一碎石7;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在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8,第一碎石7、第二碎石8的粒径相同,增加了吊装平台的承载力,防止吊装平台受到挤压而变形,还能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优选地,混凝土4采用C50混凝土。
优选地,多个预制件1分为两排布置,且两排预制件1间隔设置于圈梁2两个长边的下端,并位于圈梁2两个长边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当然预制件1也可以设置于圈梁2的两个短边或横梁3,具体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及吊装设备的重量来做调整,使得吊装平台满足吊装设备的承载力要求。
优选地,预制件1为预制方桩,预制方桩的下部为尖部,方便打桩机进行打桩作业。
优选地,预制件1的数量有18-22根,横梁3的数量有5-10根。进一步优选地,预制件1的边长为0.4-0.5m,总长度为20-30m;圈梁2、横梁3的高度为0.8-1.0m,圈梁2的宽度为0.8-0.1m,横梁3的宽度为0.3-0.4m;相邻两个预制件1之间的间距为1.0-2.0m。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及吊装设备的重量,所有尺寸及数量均可以调整。
优选地,第一碎石7的高度与圈梁2的高度相等,且第一碎石7与混凝土4连接处设有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宽度为20cm;第二碎石8完全覆盖于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且第二碎石8的高度为20cm。
本申请的上述组合吊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方法为:
A、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地质条件,计算出所需预制件1的数量和长度;生产厂家根据生产参数进行预制件1的预制;
B、利用打桩机将工厂内预制好的预制件1固定在预设位置,并使多个预制件1处于同一水平面;
C、在安装好的预制件1上部绑扎圈梁2的钢筋6;
D、待钢筋6绑扎后,进行临时模板5的固定;
E、待支模完成后,进行圈梁2和横梁3的混凝土4浇筑;
F、当混凝土4强度达到70%后,进行拆模,然后在圈梁2和横梁3形成的区域内铺设第一碎石7;再在在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铺设第二碎石8;
G、待吊装平台的养护期满28天后,施工完成;
H、待吊装平台施工完成后,6个月内完成吊装作业,以防止所述圈梁2与横梁3因长时间受低下环境腐蚀导致承载力下降。
应用示例:
吊装设备为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的重量为114t;预制方桩的数量有22根,圈梁2两个长边的下方各有11根预制方桩,横梁3的数量有9根;圈梁2两个短边中心线的间距为9m,圈梁2两个长边中心线的间距为20.9m;预制方桩的边长为0.45m,总长度为26m,相邻两个预制方桩中心线的间距为2m;圈梁2的宽度为0.9m,横梁3的宽度为0.35m,圈梁2、横梁3的高度为0.9m;相邻两个横梁3中心线的间距为2m,最外侧横梁3与圈梁2短边中心线的距离为2m。圈梁2所使用的混凝土4的用量为37.26m3,第一碎石7的用量为80m3,第二碎石8的用量为30m3;吊装平台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大于等于200kPa,能够承载履带式起重机的重量。
本申请采用预制件和现浇基础结合的方式,先将预制件固定在预设位置,然后再对圈梁和横梁进行浇筑,使得在满足相同承载力要求时,可以有效缩短施工工期,且完整性和稳定性好,施工工艺要求低,成本较低,灵活性高,受天气、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小,可通过调整预制件的施工参数、圈梁及横梁的参数来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另外,在圈梁、横梁及第一碎石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增加了吊装平台的承载力,防止吊装平台受到挤压而变形,还能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这些未明确写出的实施例,也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制件(1)、一个圈梁(2)和多个横梁(3);
所述圈梁(2)和所述多个横梁(3)水平设置;所述圈梁(2)的横截面为矩形;
所述多个预制件(1)竖向布置,在水平方向上依次沿所述圈梁(2)分布,所述多个预制件(1)的上端与圈梁(2)相接,下端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多个所述横梁(3)位于所述圈梁(2)的内部区域,并与所述圈梁(2)的两个长边垂直连接,多个所述横梁(3)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圈梁(2)的上、下表面齐平;所述圈梁(2)的外部设有临时模板(5),所述临时模板(5)内部填充有混凝土(4),并设置有第一钢筋(6),当浇筑所述混凝土(4)工序完成后,拆除所述临时模板(5);所述圈梁(2)和横梁(3)形成的区域内铺设有第一碎石(7),且所述圈梁(2)、横梁(3)及所述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4)采用C50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预制件(1)分为两排布置,且两排所述预制件(1)间隔设置于所述圈梁(2)两个长边的下端,并位于所述圈梁(2)两个长边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为预制方桩;所述预制方桩的下部为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的数量有18-22根,所述横梁(3)的数量有5-10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的边长为0.4-0.5m,总长度为20-30m;所述圈梁(2)、横梁(3)的高度为0.8-1.0m,圈梁(2)的宽度为0.8-0.1m,横梁(3)的宽度为0.3-0.4m;所述相邻两个预制件(1)之间的间距为1.0-2.0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铺设有第二碎石(8);所述第一碎石(7)、第二碎石(8)的粒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碎石(7)的高度与所述圈梁(2)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一碎石(7)与所述混凝土(4)连接处设有重叠区域;所述第二碎石(8)完全覆盖于所述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碎石(7)与所述混凝土(4)连接处重叠区域的宽度为20cm;所述第二碎石(8)的高度为20cm。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组合吊装平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承载力要求和地质条件,计算出所需预制件(1)的数量和长度;生产厂家根据生产参数进行预制件(1)的预制;
B、利用打桩机将工厂内预制好的预制件(1)固定在预设位置,并使多个预制件(1)处于同一水平面;
C、在安装好的预制件(1)上部绑扎所述圈梁(2)的第一钢筋(6);
D、待第一钢筋(6)绑扎后,进行所述临时模板(5)的固定;
E、待支模完成后,进行所述圈梁(2)和横梁(3)的混凝土(4)浇筑;
F、当混凝土(4)强度达到70%后,进行拆模,然后在所述圈梁(2)和横梁(3)形成的区域内铺设第一碎石(7);再在所述在圈梁(2)、横梁(3)及第一碎石(7)的上表面铺设所述第二碎石(8);
G、待吊装平台的养护期满28天后,施工完成;
H、待吊装平台施工完成后,6个月内完成吊装作业,以防止所述圈梁(2)与横梁(3)因长时间受低下环境腐蚀导致承载力下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48113.0A CN114439256A (zh) | 2022-02-17 | 2022-02-17 |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48113.0A CN114439256A (zh) | 2022-02-17 | 2022-02-17 |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39256A true CN114439256A (zh) | 2022-05-06 |
Family
ID=81374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48113.0A Pending CN114439256A (zh) | 2022-02-17 | 2022-02-17 |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39256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0550A (zh) * | 2007-12-26 | 2008-08-13 | 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格构式钢柱塔吊基础座的施工方法 |
US20110168593A1 (en) * | 2010-01-08 | 2011-07-14 | Woodhaven Capitol Corp. | Folding seed box with fork lift base |
CN202865863U (zh) * | 2012-04-23 | 2013-04-10 |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 一种重件吊装架基础结构 |
CN104612174A (zh) * | 2014-12-26 | 2015-05-13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727608U (zh) * | 2017-12-20 | 2018-08-14 | 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软土地基塔吊的固定装置 |
CN109339087A (zh) * | 2018-10-08 | 2019-02-15 | 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低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体系 |
-
2022
- 2022-02-17 CN CN202210148113.0A patent/CN1144392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40550A (zh) * | 2007-12-26 | 2008-08-13 | 浙江省长城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格构式钢柱塔吊基础座的施工方法 |
US20110168593A1 (en) * | 2010-01-08 | 2011-07-14 | Woodhaven Capitol Corp. | Folding seed box with fork lift base |
CN202865863U (zh) * | 2012-04-23 | 2013-04-10 |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 | 一种重件吊装架基础结构 |
CN104612174A (zh) * | 2014-12-26 | 2015-05-13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一种超软土砖胎模辅助承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CN207727608U (zh) * | 2017-12-20 | 2018-08-14 | 青岛东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软土地基塔吊的固定装置 |
CN109339087A (zh) * | 2018-10-08 | 2019-02-15 | 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 一种低层建筑的基础结构体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1779C (zh) | 空中预制平移就位的桥梁施工方法 | |
CN107059667A (zh) | 门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及其施工方法 | |
SG181210A1 (en) | Reusable paving slab for temporary road andmethod for paving temporary road with the same | |
CN108999044B (zh) | 一种应用模块化路基箱的钢栈道平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031842U (zh) | 基于排桩、连系梁和对拉锚索的相临深基坑联合支护体系 | |
CN113529740B (zh) | 张弦梁支撑系统 | |
CN206495233U (zh) | 门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箱型涵洞 | |
CN107245953A (zh) | 一种多层桥梁结构的排架装置及交叉施工方法 | |
CN103882883B (zh) | 塔吊与车库框架柱共用一个基础施工方法 | |
CN107313628A (zh) | 一种基础免开挖装配式塔式立体车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2535344A (zh) | 一种用于沟壑地区高墩桥梁梁体混凝土运输的方法 | |
CN112177042A (zh) | 一种不影响地面交通的轨道交通车站施工方法 | |
CN109235482B (zh) | 基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塔吊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439256A (zh) | 一种组合吊装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25349A (zh) | 用于高铁站雨棚柱的承台更换施工装置和方法 | |
CN116427281A (zh) | 一种墩柱、盖梁、t梁一体式架桥机安装施工方法 | |
CN207211869U (zh) | 一种基础免开挖装配式塔式立体车库 | |
CN110344442A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铁路明洞及其施工方法 | |
US6416258B1 (en) | Ground advance shoring system | |
CN214363595U (zh) | 一种施工升降机基础 | |
CN214328482U (zh) | 一种竖向连接的装配式落地梁 | |
CN211571807U (zh) | 用于高铁站雨棚柱的承台更换施工装置 | |
CN210714048U (zh) | 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 | |
CN202466421U (zh) | 沟壑地区高墩桥梁梁体混凝土浇筑泵管落地钢桁架栈桥 | |
CN113622254B (zh) | 重载临用预制钢筋混凝土道路板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