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933A -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933A
CN114430933A CN201980101021.3A CN201980101021A CN114430933A CN 114430933 A CN114430933 A CN 114430933A CN 201980101021 A CN201980101021 A CN 201980101021A CN 114430933 A CN114430933 A CN 114430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layer functionality
data packets
mapping
ing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0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0933B (zh
Inventor
胡亮
A·穆罕默德
张聪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1443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执行由用户设备UE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81)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80)。UE包括处理器操作协议栈,其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和自适应(适配)层功能性。RLC层功能性提供多个入口和出口RLC信道,用于传输数据分组。该方法包括由RLC层功能性在入口RLC信道处接收(83)数据分组,由适配层功能性根据映射规则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84)到出口RLC信道,以用于在保持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数据分组,并且由RLC层功能性传输(86)在出口RLC信道处的所映射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 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无线电通信,以及特别涉及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要求指定服务质量的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用户设备及无线电接入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副链路是用户设备UE之间的直接无线电通信(所述通信通过UE的长程或网络无线电收发器所提供,而无需中间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设备)的方法,并且在涉及长期演进LTE的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版本12中首次引入。副链路是核心LTE标准的自适应,它允许两个或更多附近装置之间的装置到装置D2D通信,而无需诸如基站之类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
在基于蜂窝的传统LTE RAN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通信中,两个UE经过它们的所谓Uu接口协议进行通信。在这些UE之间所交换的任何数据始终穿过LTE演进节点基eNB。相比之下,副链路使用所谓的PC5接口协议实现近端UE之间的直接通信,而这些UE之间所交换的数据没有通过eNB。在第五代5G新空口NR技术中,副链路增强是仍然在讨论中的主题。
使用副链路的D2D通信可用于各种应用,其中之一是例如公共安全通信PSC。PSC涉及公共安全机构内的伙伴代理(fellow agencies)之间或者不同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键信息的交换。PSC可在各种网络条件下发生,包括UE处于网络内覆盖(即,其中UE处于RAN单元或网络小区的覆盖区域中)、网络外覆盖(其中UE例如无需中间RAN单元而与另一个UE进行通信)或者部分网络覆盖(其中UE经过例如一个或多个中间UE来连接到RAN单元)。副链路通信技术在部分网络覆盖和网络外覆盖中对提供PSC发挥关键作用。
在3GPP TS 23.303“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阶段2中,规定LTEProSe副链路通信,以用于支持基本公共安全通信用例。当前,设想规定NR副链路增强,以支持高级公共安全通信用例。特别是,研究下的关键特征之一是多跳UE中继概念,这是PSC非视线N-LOS条件所要求的,诸如例如多层建筑物中的地下室与高楼层之间的消防员D2D通信。
通过副链路所支持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如3GPP TR 36.885“Study on LTE-basedV2X Services”中规定的车辆到任何物V2X通信。V2X通信可利用网络基础设施(当可用时),但是至少基本V2X连通性甚至在缺乏经由LTE副链路的覆盖的情况下也应当是可能的。
图1示意示出基于LTE的网络的V2X情形,包括行人15、汽车16、卡车17和公共汽车18之间的D2D通信11、12、13、14,其中公共汽车在无线电接入单元eNB 20的网络覆盖10之外。汽车16、卡车17和移动用户设备19还具有分别与eNB 20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无线电链路21、22、23。
对于LTE副链路V2X通信,可交换非安全和安全信息两者,其中通信中涉及的应用和服务的每个可与例如在时延、可靠性、数据交换容量等方面所指定的QoS要求的各种集合关联。
对于PSC应用,经由副链路所交换的数据一般要求相对高服务质量QoS,因为这些应用通常处理安全相关的任务关键业务,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一般来说,PSC业务或数据分组需要被从端对端传输,可能经由多个中间中继UE,其中具有保证QoS度量(例如短时延和高可靠性)。
按照3GPP TS 23.303版本15,QoS控制基于ProSe每分组优先级PPPP和ProSe每分组可靠性PPPR的概念,它们分别允许应用层向下层传递某个数据分组的优先级或可靠性指示符连同用于传送的数据分组,以指示这种数据分组的相对优先级或可靠性。PPPP允许分组的优先化,而PPPR允许分组的复制。
对于NR V2X,提出采用副链路QoS流模型。例如,按照每流QoS模型,D2D通信中的UE的上层将每个数据分组映射到副链路QoS流,例如关联PC5 QoS流,该流又被映射到副链路无线电承载。当UE处于覆盖中时,副链路无线电承载SLRB配置(包括QoS流到SLRB映射)由RAN单元(例如下一代节点基gNB)来预先配置或者配置。
作为有线回程的节省成本备选方案的集成接入和回程IAB框架目前正在研究下。在3GPP TR 38.874“Study o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版本16中,讨论IAB中的QoS映射。按照3GPP TR 38.874,IAB节点(其是支持对UE的无线接入和无线回程接入业务的RAN单元)将UE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复用到回程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映射可以是UEDRB与回程RLC信道之间的一对一映射或者DRB与回程RLC信道之间的多对一映射。被映射到单个回程RLC信道的所有业务可在空中接口上接收相同QoS处理。
由于回程RLC信道复用来自/到多个承载并且甚至可能来自/到不同UE的数据,因此在回程RLC信道中传送的每个数据块需要包含UE、DRB和/或与它关联的IAB节点的标识符。所需的确切标识符以及这些标识符在自适应层报头内的包含取决于架构/协议选项。
无线回程链路上的调度器能够区分与不同RLC信道关联的QoS简档。对于回程上的UE承载与RLC信道之间的一对一映射,能够应用QoS简档之间的适当QoS区分,并且具有相同QoS简档的UE承载之间的公平性是可用的。虽然QoS区分对于被聚合到回程RLC信道的UE承载仍然是可能的,但是跨UE承载的公平性的实施变成较小粒度。
图2示意示出用户平面UP的协议架构30,该协议架构支持LTE层2 L2,用于远程UE31与核心网络CN 34之间经过中间L2中继UE 32和eNB 33的演进UE到网络中继UE通信。这是部分网络覆盖的示例,其中远程UE 31不在eNB 33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而是经由处于eNB33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的中间或中继UE 32间接地连接到eNB 33。
UE 31和UE 32两者均包括PC5协议栈35和Uu协议栈36,该PC5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支持PC5接口协议,被指示为PHY(PC5)、MAC(PC5)和RLC(PC5),以及该Uu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支持Uu接口协议,被指示为PHY(Uu)、MAC(Uu)和RLC(Uu)。因为远程UE 31与L2中继UE 32直接通信,所以UE 31的Uu协议栈36未示出。
eNB 33包括Uu协议栈37和L1/L2网络协议栈38,该Uu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支持Uu接口协议。CN 34包括L1/L2网络协议栈39。
如图2所示,根据PC5协议40在副链路通信中交换远程UE 31与L2中继UE 32之间的数据。根据Uu协议41来交换L2中继UE 32与eNB 33之间的数据,以及根据如LTE中所定义并且通过附图标记42所指示的S1接口、Uu接口、S5接口和S8接口协议之一来交换eNB 33与CN34之间的数据。
在图2的协议架构中,在RLC层功能性之上执行中继功能性。即,UP数据经由L2中继UE 32从/向eNB 33转发,其通过对eNB 33的Uu协议栈37所配置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功能性43(通过PDCP(Uu)所指示)以及对远程UE 31的PC5协议栈35所配置的PDCP功能性44(通过PDCP(PC5)所指示)所支持。
为了完整起见,用于支持基于IP的通信协议的因特网协议IP协议栈功能性也在图2中的远程UE 31、eNB 33和CN 34的相应协议栈中指示。即,根据LTE表示为IP、GPRS隧道协议-U(GTP-U)和用户数据报协议/IP(UDP/IP)。
一个或多个远程UE 31的数据交换可被映射到L2中继UE 32的Uu接口的单个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多个Uu DRB可用来携带一个或多个远程UE 31的不同QoS类的业务。还有可能将L2中继UE 32本身的数据业务复用到Uu DRB,所述Uu DRB用来向/从远程UE 31中继业务。
在PC5的情况下,通过不同RLC信道ID(RLCID)在副链路上区分不同DRB,并且这个区别通过L2中继UE 32的Uu协议栈36的自适应层功能性以及eNB 33的Uu协议栈37的自适应层功能性进行,如下面描述。映射副链路承载与Uu承载之间的业务的详细方法取决于eNB33实现,以及映射由eNB 33在L2中继UE 32中配置。支持Uu之上的自适应层,以识别远程UE/中继UE和对应数据无线电承载。
L2中继UE 32与eNB 33之间的自适应层能够区分特定远程UE的承载,即,信令无线电承载SRB和数据无线电承载DRB。能够应用与L2中继UE 32和eNB 33之间的不同承载关联的QoS。但是不保证远程UE 31的端对端承载级QoS。
用于提供端对端QoS的一种解决方案是自适应层将Uu QoS类指示符QCI映射到PC5QoS参数(诸如PPPP/PPPR),并且在传递给UE的较下层功能性时将它标记到通过副链路所传送的数据分组。状况在NR中是不同的,因为采用副链路QoS流和无线电承载框架,并且每个SL逻辑信道LCH与诸如数据速率、时延和可靠性之类的QoS要求关联。
此外,现有3GPP版本16 NR副链路不支持具有QoS区分的多跳中继功能。具有QoS区分的副链路多跳中继功能对于实现具有不同任务关键业务(包括语音、视频和数据)的公共安全用例是重要的。
相应地,需要一种在保持数据分组所要求的所指定QoS的同时在D2D多跳副链路通信中在源通信单元与目的地通信单元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方法。还期望这种方法还可支持多跳中继情况下的QoS区分。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上述及其他目的通过一种执行由用户设备UE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来实现。UE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处理器操作协议栈,所述协议栈至少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和自适应(适配)层功能性,所述RLC层功能性提供多个入口和出口RLC信道以用于传输数据分组。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由RLC层功能性在入口RLC信道处接收数据分组,
- 由适配层功能性根据映射规则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出口RLC信道,以用于然后在保持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数据分组,以及
- 由RLC层功能性传输出口RLC信道处的所映射数据分组。
考虑各种QoS要求通过不同RLC信道所支持,本公开为了保持通信中的所指定QoS端对端而提供通过UE的RLC层功能性或RLC子层来执行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进行操作的UE的中继功能性。即,当在作为E2E多跳副链路中的中继UE进行操作的UE处传输数据分组时,应用映射规则,以在RLC信道级映射E2E UE QoS,由此确保保持E2E多跳副链路中的所要求E2E QoS。
为此,RLC层功能性之上的适配层功能性或适配子层执行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即,按照适配层功能性可用的映射规则从接收数据分组的入口RLC信道到传输数据分组的出口RLC信道。
按照本公开的方法在E2E多跳副链路的每个中间跳中实现。映射规则可区分具有各种QoS要求的数据分组,并且使数据分组被映射到能够满足数据分组的相应QoS要求的不同出口RLC信道。因此,本方法允许具有QoS区分的多跳中继功能。
按照本公开的方法确保网络内覆盖、网络外覆盖和部分网络覆盖的任一个中涉及的每个UE中的所指定端对端QoS。
此外,进一步执行根据映射规则的映射,以确保数据分组被路由到通信中的正确下一链路或下一跳。这将通过确保节点之间的平滑通信来支持通信的效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UE的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根据PC5接口协议和Uu接口协议的至少一个的数据分组传输,所述PC5接口协议被布置用于与另外的UE传输数据分组,以及Uu接口协议被布置用于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传输数据分组,其中除了基于E2E的QoS和目的地映射之外,根据映射规则的映射还包括PC5接口协议与Uu接口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
即,在UE-网络中继架构的情况下,E2E多跳副链路将Uu接口协议用于UE与基站功能(诸如gNB或者一般为RAN单元)之间的通信,而将PC5用于UE之间的通信。为了适当地将数据分组从UE转发给基站功能或者反过来,映射规则包括从PC5到Uu的协议转换或者反过来。因此,用作与RAN单元的中继UE的UE中的协议转换支持数据分组进一步沿E2E多跳副链路的传输。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协议栈包括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PC5接口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Uu接口协议和PC5接口协议的任一个,其中适配层功能性操作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两者。
在多跳无线电通信中进行操作的UE可必须与RAN单元或基站功能两者以及通信中涉及的另一个UE进行通信。因此,有利的是,UE的协议栈包括两个协议栈,所述协议栈可配置成支持分别与基站功能和其他UE的通信。有利地,适配层功能性可操作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两者。但是,每个协议栈可包括独立或专用适配层功能性或适配子层,并且使得两种适配子层例如进行协作以用于协议转换目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其中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提供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功能性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层功能性,该方法进一步包括由RLC层功能性向PDCP/SDAP层功能性传输预定用于UE的所接收数据分组。
即,除了确保数据分组沿副链路被传输给正确下一跳或另一跳,按照本公开的方法的这个实施例还提供中继UE以将预定用于其自己的数据直接传输给UE的较上无线电承载层。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
- 分配第一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对第一数量的出口RLC信道映射预定用于直接子UE(immediate child UE)的数据分组,
- 分配第二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对第二数量的出口RLC信道映射预定用于不是直接子UE的另外的UE的数据分组,以及
- 分配第三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向PDCP/SDAP层功能性传输预定用于UE的数据分组。
上述实施例提供特定映射规则,所述映射规则基于数据分组的目的地将RLC入口编组分配给RLC出口信道编组。这允许适配层将所接收数据分组传输给正确出口RLC信道,以用于正确路由数据分组。这个映射规则是简单明了的,并且将易于实现,而没有引起额外信令或处理开销。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根据映射规则的映射基于数据分组中包含的QoS要求和目的地的信息。
这个实施例依靠数据分组所提供的信息来判定能够如何执行映射,使得满足所要求端对端QoS并且正确路由数据分组。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映射规则的映射包括下列之一: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支持相似QoS的出口RLC信道;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至少支持所要求QoS的出口RLC信道;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具有相似RLC信道配置的出口RLC信道,以及
- 根据出口RLC信道的瞬时数据交换条件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出口RLC信道。
在确保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方面,可考虑信道条件或信道配置来使用各种预配置映射规则。以此方式进行映射确保数据分组被映射到满足数据分组的最小QoS要求的出口RLC信道。还可例如通过检查出口RLC信道的瞬时数据交换条件基于瞬时网络或业务条件实时地确定映射。
当基于入口和出口RLC信道的相似RLC信道配置进行映射时,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RLC信道配置包括下列至少一个:
- RLC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未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RLC窗口大小、RLC序列号字段的长度的参数;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包括盲重传和基于反馈的重传;
- 优先等级,以及
- 优先化比特率。
取决于UE的所指定QoS要求,不同配置可用作用于选择正确RLC信道配置的标准。这允许考虑QoS要求的各种方面,包括当执行映射时的时延、优先级和可靠性。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映射规则的映射包括从高优先等级入口RLC信道到具有小于所指定阈值水平的瞬时数据交换拥塞水平的一组高优先等级出口RLC信道之一的映射。
当在执行映射中考虑优先等级时,取决于网络条件,可存在满足所要求优先等级的多于一个出口RLC信道,特别是如果出口RLC信道中的数据交换拥塞总体较低的话。这允许更大映射灵活性,并且可帮助在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更好地保持数据分组的所指定或所要求QoS。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映射规则是下列至少一个:
- 在适配层功能性中预先配置;
- 当建立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时在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以及
- 通过请求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的服务在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
在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映射规则的以上所公开选项允许灵活性,使得可甚至取决于特定应用情形以及例如多跳中继通信中可发生的变化来动态选择适当选项。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当建立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时配置映射规则,通过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来自RAN单元和主UE之一的信令消息、特别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消息在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映射规则。
取决于网络架构,通过E2E多跳副链路与远程UE进行通信的RAN单元或者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所涉及并且用作主UE的另一个UE可配置E2E通信中涉及的其他UE。映射规则能够易于被传输给每个UE,以便例如使用RRC信令来配置。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映射规则可取决于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的数据分组交换条件来更新或重新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通过基于网络条件(诸如因UE移动性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中间UE无线电链路故障以及通过E2E多跳副链路所交换的数据量)更新或重新配置映射规则,允许QoS要求更可靠地被保持并且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关于网络条件根据需要被适配。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UE,该UE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无线电收发器设备,被布置用于根据本公开的上述第一方面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
这种UE有利地支持通过E2E多跳副链路来传输数据分组,从而确保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并且正确地将数据分组沿副链路路由到下一跳或者另一跳。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所执行的方法,该RAN单元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处理器操作协议栈,所述协议栈至少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自适应(适配)层功能性、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功能性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层功能性,所述RLC层功能性提供多个入口和出口RLC信道以用于传输数据分组,以及适配层功能性包括用于配置用户设备UE的适配层功能性的映射规则,以用于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从而在保持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数据分组。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信令消息从RAN单元传输给UE,特别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消息,基于由RAN单元的适配层功能性所包含的映射规则,来配置UE的适配层功能性。
由RAN单元所执行的上述方法进行操作,以配置其他通信节点,即,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涉及的UE,使得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被保持,并且数据分组被正确路由。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该RAN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无线电收发器设备,被布置用于配置用户设备UE的适配层功能性,以用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布置用于当所述程序代码由UE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按照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布置用于当所述程序代码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按照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方法。
参照下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本公开的以上所公开方面及其他方面将会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基于LTE的网络的车辆到任何物V2X情形。
图2示意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户平面UP的协议架构,该协议架构支持LTE层2L2,用于演进UE到网络中继UE通信。
图3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多跳UE-网络中继架构的协议架构,包括远程UE、两个中间或中继UE和RAN单元。
图4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端对端多跳UE-UE中继架构的协议架构,包括两个端UE和两个中间或中继UE。
图5通过简化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执行由UE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
图6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UE。
图7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AN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多跳中继网络来详述本公开,所述多跳中继网络包括源通信节点与目的地通信节点之间的两个中间通信节点或中继节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公开并不局限于只与两个中继节点的多跳中继网络通信,而是可适用于与多跳中继网络通信中涉及的任何数量的通信节点的通信。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书中,可互换地使用术语“中继”、“中继节点”、“中继UE”、“中间节点”和“中间UE”。可互换地使用术语“数据分组”、“分组”和“业务”。
本公开提出一种执行由用户设备UE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在源通信节点与目的地通信节点之间形成E2E多跳副链路。源和目的地通信节点之一是没有网络覆盖的远程UE,因此不存在远程UE与多跳副链路的另一端(作为诸如gNB的基站功能或者向或从远程UE发送或接收业务或数据分组的另一个UE)之间的直接通信。因此,本公开的方法可适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多跳中继网络架构,第一个是UE-网络中继网络,而第二个是UE-UE中继网络。
在源与目的地通信节点之间,存在用作中间或中继节点的至少一个UE,用于在源与目的地节点之间传输业务或数据分组。对于具有基站功能(例如gNB)与远程UE之间多于一个中继UE的UE-网络中继网络架构,紧邻gNB的第一中继UE将处于gNB的覆盖区域中,而中继UE的其余中继UE将不在gNB的覆盖区域中。
图3示意示出UE-网络中继架构50,该架构包括远程UE 51、用作中继UE的两个中间UE 52、53以及基站功能gNB 54。在远程UE 51与基站功能54之间建立E2E多跳无线电副链路通信,通过该通信,经由中继UE 52、53从远程UE 51向gNB 54(或者反过来)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业务或数据分组。
包括远程UE 51、中继UE 52和53以及基站功能54的每个通信节点可包括协议栈55、56、57,所述协议栈至少具有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为了向或者从远程UE 51转发业务,中继UE 52、53将仅使用RLC/MAC/PHY层功能性。
中继UE 52、53的每个协议栈55、56具有入口和出口。协议栈55、56在逻辑上可被认为具有两个协议栈,所述协议栈各自被布置用于根据接口协议进行通信,其中一个协议栈用作用于接收数据分组的入口接口,而另一协议栈用作用于传送数据分组的出口接口。在如图3所示的UE-网络中继架构的情况下,下游方向上的第一中继UE 53将Uu接口用于与基站功能54的通信,而它将PC5接口用于与远程UE 51的通信以及可选地用于与其他中继UE52的通信。在UE-UE中继架构的情况下,中继UE只将PC5接口用于与源和目的地UE两者的通信。
此外,与下游方向上的第一中继UE 53不同,其他中继UE(例如下游方向上的第二中继UE 52)仅将PC5接口用于与它们的父中继UE 53和子中继UE或远程UE 51的通信。
此外,每个节点配置有RLC层之上的新协议层58、59、60,称作自适应层(简称适配)。中继节点52、53的适配层58、59充当协议栈55、56、57之间的链路或桥,并且用来执行RLC信道之间的映射。具体来说,对于从基站功能54到远程UE 51的下游业务,中继节点53执行协议转换,以将入口Uu RLC信道映射到出口PC5 RLC信道。对于上游业务,协议转换是从PC5到Uu。适配层58、59将在中继UE 52、53之间执行入口PC5 RLC信道到出口PC5 RLC信道之间的映射。
因此,如上所述的映射可包括协议转换,并且根据映射规则来执行,该映射规则确保保持这些RLC信道所携带的业务的QoS要求。此外,按照映射规则所执行的映射允许中继UE 52、53经由适当中继节点正确地路由被传输给目的地节点的业务或数据分组。
能够预期,两个适配层可分别被配置在Uu RLC层和PC5 RLC层之上,以用于支持从Uu到PC5(或者反过来)的协议转换,这在图3的适配层58、59中分别示为虚线。
远程UE 51和基站功能gNB 54的协议栈进一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功能性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层功能性。远程UE 51的这些上层具有与基站功能gNB 54的PDCP和SDAP层的端对端连接,这意味着远程UE 51中的PDCP仅配置用于Uu接口。但是,如上所述,无线电接口能够是Uu和PC5两者。因此,适配层58、59的职责是执行或提供PDCP(配置用于Uu接口)不支持但从PDCP(配置用于PC5)所预期的功能/服务,即,适配层58、59充当Uu接口的PDCP与PC5的下层协议之间的桥。
在适配层58、59、60中为UE-网络中继网络50中的每个节点配置映射规则。它能够在每个网络节点处预先配置或者由网络来配置。作为示例,当节点加入网络时,当多跳副链路被建立时,或者当请求新的端对端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新服务到达时,可配置映射规则。在适配层58、59、60中配置的映射规则也能够取决于网络条件按要求来更新或重新配置。
映射规则可由例如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例如gNB 54)来配置,并且由中继UE52、53例如使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转发给远程UE 51。
在映射规则是网络配置的特定示例中,它首先由gNB经由Uu RRC信令在中继UE52、53的层二L2处被配置。映射规则能够在UE副链路发现阶段期间由中继UE 52、53的L2来传送给远程UE 51。在这种情况下,QoS映射规则在副链路发现阶段期间在副链路RRC消息中从中继UE 52、53的L2传送给远程UE 51。
对于UE-网络中继网络架构50,E2E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涉及的gNB将具有整个网络50以及包括中继UE 52、53和远程UE 51的所有UE的总体图,因此在源节点54的适配层60中配置的映射规则将与在中继UE 52、53中配置的映射规则略有不同或者更为复杂。
映射规则由中继UE 52、53的适配层58、59来应用,使得可保持由中继UE 52、53从源通信节点传输给目的地通信节点的数据分组的QoS要求,并且正确地中继或转发数据分组。在这个意义上,映射规则用于两个目的,即,确保所要求QoS并且正确地路由数据分组。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方法的描述来详述映射规则。
图4示意示出UE-UE中继架构70。UE-UE中继架构70与图3所示的UE-网络中继架构5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源UE 71与目的地UE 74(它们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中间UE 72、73)之间建立E2E多跳副链路。
因此,UE 71、72、73、74的协议栈75包括根据PC5接口进行操作的协议层。中继UE72、73中的适配层76被布置成执行入口与出口PC5接口之间的映射。
在UE-UE中继架构70下,UE 71、72、73、74之一可充当主UE,该主UE用来配置多跳路径中的其他UE的适配层76。主UE保持与其他UE的PC5控制平面CP。映射规则经由PC5-RRC消息被逐跳发送给预定的UE。
图5通过简化流程图示出执行由UE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80的步骤。可在如图3所示的UE-网络中继架构50中的UE与RAN单元之间或者在如图4所示的UE-UE中继架构70中的两个UE之间建立副链路。
首先,当需要没有网络覆盖的远程UE与另外的UE或RAN单元之间的直接通信时,在步骤81“建立E2E副链路无线电通信”,建立源节点与目的地节点之间的E2E副链路,以用于通过所述E2E副链路来传输数据分组。
随后,在步骤82“采用映射规则来配置UE的适配层功能性”,如以上参照图3和图4所述采用映射规则来配置所有节点的适配层,所有节点包括通过E2E副链路的无线电通信中涉及的所有UE并且可能包括诸如gNB之类的RAN单元。
要注意,取决于特定应用情形,当E2E建立副链路时,也可在E2E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涉及的节点的适配层中配置映射规则。
在步骤83“在入口RLC信道处接收数据分组”,当无线电通信开始时,用作源节点与目的地节点之间的中继UE的UE在其协议栈的入口RLC信道处接收数据分组。
在这个步骤之后,在步骤84“根据映射规则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出口RLC信道”,中继UE的适配层功能性根据映射规则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出口RLC信道,以用于在保持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数据分组。
在中继UE在如图3所示的UE-网络中继架构50中传输数据分组的情况下,在步骤85“协议转换”,紧邻网络的RAN单元的中继UE执行协议转换,以将用于与RAN单元进行通信的入口Uu RLC信道转换成用于与下一跳UE进行通信的出口PC5 RLC信道或者反过来。
映射用于两个目的,即,正确路由数据分组并且保持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两种目的均通过采用适当配置的映射规则来实现。
关于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映射规则取决于数据分组的目的地。每当中继UE接收数据分组时,中继UE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检查数据分组的目的地,这能够按照若干方式进行。
作为示例,简单方式可以是将具体预配置的入口RLC信道用于指示数据分组的目的地。即,一组入口RLC信道被分配用于预计被转发给除了中继UE之外的UE(例如下一跳中继UE或远程UE)的业务或数据分组,而多个入口RLC信道仅被分配用于预定用于中继UE本身的业务或数据分组。
在被分配用于转发数据分组的该组入口RLC信道中,第一数量的RLC信道被分配用于将预定用于直接子UE的数据分组映射到第一数量的出口RLC信道,而第二数量的入口RLC信道被分配用于将预定用于不是所述直接子UE的另外的子UE的数据分组映射到第二数量的出口RLC信道。如本文所使用的UE的子UE表示用于从该UE接收数据分组的UE。具体来说,UE的直接子UE指直接从UE接收数据分组的直接下一跳UE,而另外的子UE指沿链路进一步向下的没有直接从UE接收数据分组而是从UE与另外的子UE之间的另一个UE接收数据分组的UE。
基于这个映射规则,在Uu和PC5接口两者处被预先配置用于携带中继UE自己的业务的RLC信道将由它们本身所接收的数据分组传递给它们关联PDCP实体或无线电承载,而RLC信道的其余RLC信道将接收数据分组传递给相应适配层。
适配层功能性将在用于转发或中继数据分组的入口RLC信道上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适当的出口RLC信道。例如,如果数据分组被预定用于直接连接子UE,则适配层将把数据映射到被分配用于子UE自己的业务的(一个或多个)出口RLC信道。但是,如果数据分组或业务不是预计用于直接连接子UE而是用于沿下游路径进一步向下的其它UE,则适配层将把数据分组或业务映射到被指配用于转发数据的目的的出口RLC信道。
备选地,数据分组本身可携带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信息。中继UE在接收数据分组时可从数据分组来得到目的地,并且然后相应地路由数据分组。
还有可能的是,中继UE基于瞬时网络条件(诸如在不同信道所传输的数据、因UE移动性引起的网络拓扑变化、中间UE无线电链路故障等)动态确定所接收数据分组的适当路由。
对于保持数据分组的所指定QoS,映射规则可遵循多个一般原理。
作为第一示范实施例,当在UE-NW中继网络或者UE-UE中继网络中通过E2E多跳副链路来传输数据分组时,通过使用每跳中的相似QoS特性的Uu/PC5 RLC信道来确保E2E QoS性能。相似QoS特性可基于例如优先级、优先化数据速率、时延等。要注意,下游UE-NW中继中的第一UE节点将使Uu RLC信道被连接到RAN单元,并且使PC5 RLC信道被连接到下一UE跳。否则,UE节点具有用于入口和出口两者的PC5 RLC信道。
作为备选实施例,E2E多跳副链路中的每跳应当采用相似Uu/PC5 RLC信道配置来确保E2E QoS。例如,用于传输相同数据分组的出口RLC信道在各种因素方面应当具有与接收数据分组的入口RLC信道相同或相似的配置。
因素可包括RLC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未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另一个因素可以是相关参数,例如RLC窗口大小或者RLC序列号字段的长度。还可考虑与数据分组的复制相关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配置,例如盲重传或者基于反馈的重传或者最大容许重传尝试。在选择相似信道中,还能够考虑数据分组的优先级和优先化比特率。
对于优先级映射规则,在中继UE的适配层处配置的映射规则的一个实施例能够是,高优先级入口RLC信道能够被映射到一组高优先级出口RLC信道之一。另一个实施例能够是,如果所选RLC信道的业务拥塞水平小于阈值,则高优先级入口RLC信道能够被映射到一组高优先级出口RLC信道之一。用于中继UE处的适配层的映射规则的又一个实施例能够是,高优先级入口RLC信道能够被概率地映射到一组高优先级出口RLC信道之一,其中选择给定高优先级出口RLC信道的概率与给定的所选入口RLC信道处的业务拥塞水平成反比。
如上所述,对于UE-网络中继架构,由于RAN单元具有整个中继网络的总体图,因此将考虑UE承载所携带的业务或数据分组的QoS简档或要求,并且然后将UE承载映射到适当RLC信道。此外,RAN单元将判定哪些RLC信道应当在中间节点或中继UE上用于转发UE承载业务。RLC信道ID(即,LCID)能够用于向每个UE承载业务指配优先等级。
对于如图3所示的UE-网络中继架构,示范映射规则集合可如下所述。要注意,下列映射规则基于图3的中继UE 53称作UE1而图3的中继UE 52称作UE2的假设。
gNB映射规则:
LCID A1 – A3 –> 远程UE的CP信令;
LCID A4 – A6 –> 中继UE2的CP信令;
LCID A7 - A9 -> 中继UE1的CP信令;
LCID A10 – A13 –> 远程UE的UP业务(高优先级);
LCID A14 – A17 –> 中继UE2的UP业务(高优先级);
LCID A18 - A21 -> 中继UE1的UP业务(高优先级);
LCID A22 – A25 –> 远程UE的UP业务(低优先级);
LCID A26 – A29 –> 中继UE2的UP业务(低优先级);
LCID A30 – A33 –> 中继UE1的UP业务(低优先级);
UE的一般映射规则:
入口LCID A7 – A9 –> UE的CP信令消息;
入口LCID A18 – A21 –> UE的UP数据(来自gNB);
入口LCID A30 – A33 –> UE的UP数据(来自gNB);
入口LCID A37 – A39 –> UE的UP数据(来自UE1);
入口LCID A40 – A42 –> UE的UP数据(来自UE2);
用于转发CP/UP数据的其他LCID。
远程UE映射规则:
入口LCID A7 – A9 –> 上层(RRC);
入口LCID A18 – A21 –> 上层(SDAP);
入口LCID A30 – A33 –> 上层(SDAP);
入口LCID A37 – A39 –> 上层(SDAP);
入口LCID A40 – A42 –> 上层(SDAP)。
UE2映射规则:
入口LCID A4 – A6 –> 出口LCID A7 – A9;
入口LCID A7 – A9 –> UE2的上层;
入口LCID A14 – A17 –> 出口LCID A18 – A21;
入口LCID A18 – A21 –> UE2的上层;
入口LCID A22 – A25 –> 出口LCID A26 – A29;
入口LCID A30 – A33 –> UE2的上层;
入口LCID A34 – 36 –> 出口LCID A37 – 39;
入口LCID A37 – 39 –> UE2的上层;
出口LCID A40 – 42 –> UE1的UE2数据。
UE1映射规则:
入口LCID A1 – A3 –> 出口LCID A4 – A6;
入口LCID A4 – A6 –> 出口LCID A7 – A9;
入口LCID A7 – A9 –> UE1的上层;
入口LCID A10 – A13 –> 出口LCID A14 – A17;
入口LCID A14 – A17 –> 出口LCID A18 – A21;
入口LCID A18 – A21 –> UE1的上层;
入口LCID A22 – A25 –> 出口LCID A26 – A29;
入口LCID A26 – A29 –> 出口LCID A30 – A33;
入口LCID A30 – A33 –> UE1的上层;
出口LCID A34 – 36 –> 远程UE的UE1数据;
出口LCID A37 – 39 –> UE2的UE1数据。
下面详细描述上述映射规则。
上述映射规则允许具有高QoS要求的UE承载业务被指配有具有比具有相对低QoS要求(例如等于8或9的LCID)的UE承载业务更低的值或编号(例如3或4)的LCID。
基于上述映射规则,gNB在所有中继和远程UE的适配层中配置映射规则。源节点(gNB)适配的配置一般遵循下列标准:
- 一般来说,UE的CP信令被指配最高优先级,即,LCID A1-A9 Uu RLC信道。
- 在CP信令的Uu LCID之间,顶部LCID(即,A1-A3)被指配给最远(即,远程UE)的UE,之后接着下一最远(即,A4-A6被指配给UE2)的中继UE,依此类推。
- 来自/到源UE(包括远程和中继UE)的高优先级用户平面(UP)数据或业务被指配下一级LCID,即,A10-A21 RLC信道。
- 与CP情况相似,A10-A21的频带中的顶部LCID(即,A10-A13)再次被指配给最远(即,远程UE)的UE,之后接着下一最远(即,A14-A17被指配给UE2)的中继UE,依此类推。
- 来自/到源UE(包括远程和中继UE)的低优先级用户平面(UP)数据或业务被指配下一级LCID,即,A22-A33 RLC信道。
- 与高优先级UP频带相似,A22-A33的频段中的顶部LCID(即,A22-A25)再次被指配给最远(即,远程UE)的UE,之后接着下一最远(即,A26-A29被指配给UE2)的中继UE,依此类推。
- LCID的下一频带(根据优先等级)(即,LCID 34-42)将被分配或配置用于UE间通信。
- 在LCID的UE间通信频带(即,LCID 34-42)之内,顶部LCID(即,A34-A36)将被指配或分配给源节点(gNB)的最近的中继UE(即,中继UE1),以用于与离源节点最远的UE(即,远程UE)进行通信,以及下一组(根据优先级)LCID(即,A37-A39)用于与第二最远的UE(中继UE1)进行通信,依此类推。这个子频带(即,A34-A36和A37-A39)能够进一步细分为控制平面信令和数据业务。
备选地,在该实施例的变体中,中间节点或中继UE能够改变为业务的类型所分配的信道的给定子集内的出口RLC信道。例如,按照上述映射规则,中继UE1将把RLC信道10、11、12、13分别映射到出口RLC信道14、15、16、17。但是,如果中继UE1接收RLC信道11上的数据而没有接收RLC信道10上的数据,即,RLC信道暂时未使用,则中继UE1能够将在入口RLC信道11所接收的数据映射到出口RLC信道14而不是缺省出口RLC信道15。换言之,如果不存在通过高优先级RLC信道的数据/业务,则中继UE能够升级业务的优先等级。
类似地,RAN单元将配置中继UE的适配层,其方式是使得中继UE将知道哪些出口RLC信道携带它自己的数据以及哪些出口RLC信道携带网络中的其他UE的UE间数据。例如,RAN单元将配置这些中继UE的适配,以转发在LCID A7-A9上接收的CP业务,以及重新映射并且然后转发在LCID A1-A6上接收的CP业务,如下面所述:
- 当中继UE通过LCID A7-A9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时,UE将基于所配置映射规则将(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转发给其上层。
- 另一方面,当中继UE通过LCID A4-A6接收(一个或多个)分组时,UE将知道(一个或多个)分组应当被重新映射到出口LCID A7-A9并且被转发给下一中继。
- 类似地,当中继UE通过LCID A1-A3接收(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时,UE将知道(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应当被重新映射到出口LCID A4-A6并且被转发给下一中继。
对于QoS映射规则,源节点(远程UE或者gNB)能够将一个UE承载映射到一个RLC信道,即,1:1映射。备选地,源节点能够将以同一目的地节点为目标的N个UE承载映射到一个RLC信道,即,N:1映射。当期望提供在每个单独UE承载级的高粒度QoS处理时,1:1映射是有用的,而当期望具有在聚合UE承载级的粗粒度QoS处理时,N:1映射是有用的。
在中间中继节点处,1:N承载映射也是可能的,即,聚合UE承载的一个入口RLC信道能够被重新映射到多个出口RLC信道,其中每个RLC信道对应于一个UE承载。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从粗粒度到高粒度QoS提供的灵活切换。但是,在N:1映射的情况下,父中继UE(例如用作远程UE的父中继的中继UE2)将需要执行1:N映射,以便将业务又拆分成1:1承载,因为不存在远程UE中执行这个拆分的适配。
本公开的方法还包括步骤86“在所映射出口RLC信道处传输数据分组”。这样传输的数据分组确保具有所要求QoS并且被转发给下一跳。
图6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UE 90。UE 90包括接收设备91和传送设备92,它们分别被布置用于对其他通信节点接收和传送数据分组。UE 90包括配置模块93,该配置模块被布置用于如上所述在E2E多跳副链路通信中涉及的其他UE中配置映射规则。UE 60的协议模块95由处理器94来操作,以提供如上所述的协议栈。UE 90进一步包括存储器96,用于至少存储其自己的映射规则。处理器95可在通信上经由内部数据通信总线99与UE 90的不同模块进行交互并且对它们进行控制。
UE 90进行操作以根据上述方法80执行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
图7示意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RAN单元100。RAN单元100包括接收设备101和传送设备102,它们分别被布置用于对其他通信节点接收和传送数据分组。RAN单元100包括配置模块104,该配置模块被布置用于如上所述在RAN单元100和E2E多跳副链路通信中涉及的其他UE的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映射规则。RAN单元100的协议模块105由处理器106来操作,以提供如上所述的协议栈。RAN单元100进一步包括存储器106,用于存储其自己和其他节点的映射规则。RAN单元的网络模块103被布置用于向被连接到RAN单元的UE装置提供网络接入功能性。处理器106可在通信上经由内部数据通信总线109与RAN单元100的不同模块进行交互并且对它们进行控制。
RAN单元100进行操作以根据上述方法80来执行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并且如上所述在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涉及的UE节点的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映射规则。
本公开并不局限于如以上所公开的示例,而是能够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公开的本公开的范围之外无需应用发明技能来修改和增强并且供任何数据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环境、系统或网络中使用。

Claims (17)

1.一种执行由用户设备UE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的方法(80),所述UE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处理器操作协议栈,所述协议栈至少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58,59,76)、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和自适应,适配,层功能性,所述RLC层功能性提供多个入口和出口RLC信道以用于传输数据分组,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 由所述RLC层功能性在入口RLC信道处接收(83)数据分组,
- 由所述适配层功能性根据映射规则将在所述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84)到出口RLC信道,以用于在保持所述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所述数据分组,以及
- 由所述RLC层功能性传输(86)所述出口RLC信道处的所述所映射数据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52,53)的所述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根据PC5接口协议和Uu接口协议的至少一个的数据分组传输,所述PC5接口协议被布置用于与另外的UE传输数据分组,以及所述Uu接口协议被布置用于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54)传输数据分组,其中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的所述映射包括所述PC5接口协议与所述Uu接口协议之间的协议转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协议栈包括第一协议栈和第二协议栈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所述PC5接口协议,所述第二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支持所述Uu接口协议和所述PC5接口协议的任一个,其中所述适配层功能性操作所述第一协议栈和所述第二协议栈两者。
4.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协议栈被布置用于提供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功能性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层功能性,进一步包括由所述RLC层功能性向所述PDCP/SDAP层功能性传输预定用于所述UE的所接收数据分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 分配第一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对第一数量的出口RLC信道映射预定用于直接子UE的数据分组,
- 分配第二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对第二数量的出口RLC信道映射预定用于不是所述直接子UE的另外的子UE的数据分组,以及
- 分配第三数量的入口RLC信道,以用于向所述PDCP/SDAP层功能性传输预定用于所述UE的数据分组。
6.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的所述映射(84)基于所述数据分组中包含的QoS要求和目的地的信息。
7.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的所述映射(84)包括下列之一: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支持相似QoS的出口RLC信道;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至少支持所述所要求QoS的出口RLC信道;
- 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具有相似RLC信道配置的出口RLC信道,以及
- 根据出口RLC信道的瞬时数据交换条件将在入口RLC信道处所接收的数据分组映射到出口RLC信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RLC信道配置包括下列至少一个:
- RLC模式,包括确认模式(AM)、未确认模式(UM)和透明模式(TM)以及包括RLC窗口大小、RLC序列号字段的长度的参数;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包括盲重传和基于反馈的重传;
- 优先等级,以及
- 优先化比特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映射规则的所述映射(84)包括从高优先等级入口RLC信道到具有小于所指定阈值水平的瞬时数据交换拥塞水平的一组高优先等级出口RLC信道之一的映射。
10.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规则是下列至少一个:
- 在所述适配层功能性中预先配置;
- 当建立所述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时在所述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以及
- 通过请求传输要求所指定QoS的数据分组的服务在所述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建立所述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时,通过在所述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来自RAN单元和主UE之一的信令消息、特别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消息在所述适配层功能性中配置所述映射规则。
12.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映射规则取决于所述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的数据分组交换条件来更新或重新配置。
13.一种用户设备UE(9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4)和无线电收发器设备(91,92),被布置用于根据如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
14.一种由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所执行的方法,所述RAN单元包括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处理器操作协议栈,所述协议栈至少被布置用于提供物理PHY层功能性、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功能性、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功能性、自适应,适配,层功能性、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功能性和服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DAP层功能性,所述RLC层功能性提供多个入口和出口RLC信道以用于传输数据分组,以及所述适配层功能性包括用于配置用户设备UE的适配层功能性的映射规则,以用于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从而在保持所述所指定QoS的同时预定所述数据分组,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通过将信令消息从所述RAN单元传输给所述UE、特别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消息,基于所述RAN单元的所述适配层功能性所包含的所述映射规则来配置(82)所述UE的所述适配层功能性。
15.一种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6)和无线电收发器设备(101,102),被布置用于配置用户设备UE的适配层功能性,以用于根据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来执行在端对端E2E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传输要求所指定服务质量QoS的数据分组。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由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程序代码被布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的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由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单元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程序代码被布置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CN201980101021.3A 2019-10-04 2019-10-04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4430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9/076920 WO2021063519A1 (en) 2019-10-04 2019-10-04 A method of and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transfer of data packets in end-to-end multi-hop sidelink radio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933A true CN114430933A (zh) 2022-05-03
CN114430933B CN114430933B (zh) 2023-11-03

Family

ID=6817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021.3A Active CN114430933B (zh) 2019-10-04 2019-10-04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9164A1 (zh)
EP (1) EP4039061B1 (zh)
JP (1) JP7320673B2 (zh)
CN (1) CN114430933B (zh)
BR (1) BR112022005781A2 (zh)
WO (1) WO20210635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2527A (zh) * 2019-11-26 2024-05-14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侧链路的协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1974335B2 (en) * 2020-12-17 2024-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delink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US11800538B1 (en) * 2021-04-30 2023-10-24 T-Mobile Usa, Inc. Wireless base stations supporting wireless backhaul for rapid infrastructure deployment
WO2024015498A1 (en) * 2022-07-14 2024-01-18 Innopeak Technology, Inc. Security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WO2024029888A1 (ko) * 2022-08-01 2024-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ue-to-ue relay 에서 베이러 설정에 관련된 릴레이 ue의 동작 방법
WO2024029967A1 (ko) * 2022-08-03 2024-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ue-to-ue relay 에서 end to end 베이러 설정에 관련된 타겟 릴레이 ue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64182A1 (en) * 2014-10-31 2017-06-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oaming support for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in mobile network
US20190097936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ader forma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644518A (zh) * 2016-11-04 2019-04-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传输块中控制信息的高效复用
CN109842440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0866B2 (en) 2016-11-04 2022-04-19 Kyocera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8176416A1 (zh) 2017-03-31 2018-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0972933B2 (en) * 2018-03-19 2021-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QoS support in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using cellular radio-access technologi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64182A1 (en) * 2014-10-31 2017-06-0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oaming support for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architecture in mobile network
CN109644518A (zh) * 2016-11-04 2019-04-16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传输块中控制信息的高效复用
US20190097936A1 (en) * 2017-09-27 2019-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ader forma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842440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9061A1 (en) 2022-08-10
WO2021063519A1 (en) 2021-04-08
JP7320673B2 (ja) 2023-08-03
BR112022005781A2 (pt) 2022-06-21
EP4039061B1 (en) 2023-05-10
US20220369164A1 (en) 2022-11-17
CN114430933B (zh) 2023-11-03
JP2023503784A (ja)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30933B (zh) 在端对端多跳副链路无线电通信中执行数据分组的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US118004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data through IAB nodes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9192607A1 (zh) 自接入回传链路的中继转发方法、信息获取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19242747A1 (zh) 数据包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和数据包的传输系统
CN112567796A (zh)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承载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86749B (zh)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US20120243462A1 (en)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nodes
CN109787791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GB2587653A (en) Flow control
WO2019214497A1 (zh) 无线回程节点的承载映射方法、无线回程节点和施主基站
CN101491053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分组的传送
TWI816496B (zh) 用於無線通訊的方法及使用者設備
WO2022202835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JP6482677B2 (ja) 無線端末、プロセッサ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7478749B2 (ja) 無線ベアラ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AU2018407956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WO2021005456A1 (en) Remapping of bearers in iab networks
WO2022202976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286690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06825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ノード
GB2598089A (en) Flow control
WO2022238043A1 (en)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s
GB2615899A (en) Flow control
CN11591528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KR20200117356A (ko) 이동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서비스 품질에 기초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