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30286A -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30286A
CN114430286A CN202111671039.2A CN202111671039A CN114430286A CN 114430286 A CN114430286 A CN 114430286A CN 202111671039 A CN202111671039 A CN 202111671039A CN 114430286 A CN114430286 A CN 114430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circuit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signal
communic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10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30286B (zh
Inventor
孔领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10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30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30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28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7001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45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30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30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6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multipath interference, e.g.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设备入网需求以及设备间互联需求的持续增加,单一通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设备搭载了多种通信方式以满足入网和互联的需求,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新无线电(New Radio,NR),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技术(Bluetooth,蓝牙)等等。
对于多种技术共存的设备,如果盲目使用多种通信技术同时工作,可能导致两种通信互相干扰而无法通信的情况,从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可以在不同通信制式共存场景下,选择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应用于射频系统,所述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系统,包括:
第一收发电路;
第二收发电路;
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所述第二收发电路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3为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4为一实施例的获取抗阻塞信息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获取干扰信息的具体流程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7为一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8为一实施例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一实施例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0为一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在一些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同频段同时工作时的干扰问题,会采用时分复用技术进行通信。即,射频系统对不同通信制式的信号进行分时接收。但是,以蓝牙(Bluetooth,BT)和WIFI为例,不同通信制式网络会周期性地争抢硬件。若硬件被蓝牙抢到,就会导致WIFI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中断,反之亦然。相关的改善技术能够抑制上述争抢问题,但在抑制过程会对WIFI和蓝牙的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增大信号时延,并可能导致WIFI和蓝牙的卡顿现象的发生频率增加。然而,如果盲目使用多种通信技术同时工作,可能导致两种通信互相干扰而无法通信的情况,从而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射频系统中,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如图1所示,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
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从而射频系统支持对多个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例如WIFI通信、蓝牙通信等。
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110支持WIFI通信,第二收发电路120支持蓝牙通信;可选地,第二收发电路120支持WIFI通信,第一收发电路110支持蓝牙通信。可选地,WIFI通信、蓝牙通信可以是2.4G蓝牙通信和5G WIFI通信,其中,2.4G指的是ISM频段的2402MHz-2482MHz;5G指的是现有5G的5170Mhz-5835Mhz以及未来WIFI 6E扩展的频段。
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从而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通过同一天线支持对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天线(图1以此为示意,仅为示意,不做限定),从而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通过不同天线支持对通信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可选地,如图1所示,射频系统还包括处理电路130,处理电路13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示例性的,处理电路130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处理器(例如,WIFI&BT芯片)和中央处理器。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处理器可用于完成数字信号到射频信号的转换和逆转换过程,包括数字信号的封装成帧,数模信号的转换,调制,上变频等等过程,最终生成了相应的WIFI信号或者蓝牙信号,或者接收到信号后经过一系列逆过程送到中央处理器。其中,逆过程可包括下变频,解调,模数信号的转换,解封装等过程。中央处理器,可用于对短距离无线通信处理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可用于控制射频系统中各个开关的导通控制等。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通信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通信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4。
步骤202,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其中,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则处于信号发射状态的收发电路在发射信号时将干扰处于信号接收状态的收发电路对信号的接收,从而可能降低接收状态的收发电路的接收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收发电路作为接收状态的收发电路,第二收发电路作为发射状态的收发电路。
其中,发射状态的第二收发电路对接收状态的第一收发电路的干扰,包括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阻塞干扰和噪声干扰。阻塞干扰,是指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的接收机解调第二通信信号的阻塞;噪声干扰,是指第一通信信号发射时产生的噪声对接收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该噪声为位于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范围内的干扰信号,将可能导致第一收发电路的信噪比恶化。对应地,抗阻塞信息是指第一收发电路抵抗第一通信信号阻塞干扰的相关信息,干扰信息是指第一收发电路承受的第一通信信号噪声干扰的相关信息。
其中,可选地,对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是否存在干扰的判定,可以预设第二收发电路的各个工作频率对第一收发电路各个工作频率的共存干扰参数,继而根据实际测量的共存干扰参数与预设的共存干扰参数进行对比,以确定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是否存在干扰。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预设第一收发电路的各个工作频率对第二收发电路各个工作频率的共存干扰参数,继而根据实际测量的共存干扰参数与预设的共存干扰参数进行对比,以确定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是否存在干扰。
步骤204,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其中,第一阈值条件为阻塞干扰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的预设条件,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当前第二收发电路造成的阻塞干扰,第一收发电路的接收机能够解调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
其中,第二阈值条件为噪声干扰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的预设条件,当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当前第二收发电路造成的噪声干扰,接收质量处于可承受范围。
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说明当前不同通信制式的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的干扰很小,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同时通信互不影响,可以支持不同通信制式的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同时进行,从而可以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方法还包括:
步骤206,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
其中,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当前第二收发电路造成的阻塞干扰,第一通信信号阻塞第一收发电路接收机的解调。当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当前第二收发电路造成的噪声干扰,噪声干扰将恶化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的噪声,导致信噪比恶化。
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说明当前不同通信制式的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的干扰较大,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同时通信将互相影响,不支持不同通信制式的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同时进行,从而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也即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时段进行通信,从而避开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通信质量。
可选地,第一阈值条件的优先级高于第二阈值条件的优先级,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时,第一通信信号阻塞第一收发电路接收机的解调,第一收发电路接收机无法解调第二通信信号,可以直接判定第一收发电路无法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干扰以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不需要再对干扰信息是否满足第二阈值条件进行判定,从而节省判定时间,提高判定效率和通信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发射状态的第二收发电路降低第一通信信号的发射功率,及控制接收状态的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第二通信信号的信号接收强度,并重新执行步骤202等相关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包括:
步骤302,获取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能量值。
步骤304,获取第一收发电路抑制第一通信信号的阻塞的第一抑制能力值。
步骤306,根据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获取抗阻塞信息。
其中,抗阻塞信息包括抵抗第一通信信号阻塞干扰的相关信息,例如包括阻塞干扰的大小和第一收发电路抵抗阻塞干扰的能力信息。在本实施例中,阻塞干扰的大小,可以通过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能量值进行反馈,即通过能量值可以反馈阻塞干扰的大小;第一收发电路抵抗阻塞干扰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收发电路抑制第一通信信号的阻塞的第一抑制能力值,具体地,为第一收发电路抑制第一通信信号的主频对接收机产生的阻塞的第一抑制能力值。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可以通过设置第一滤波器实现对第一通信信号的阻塞的抑制,从而第一抑制能力值可以是第一滤波器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频点的抑制能力值,也可以理解为是第一滤波器的滤波能力。
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通过获取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能量值,获取第一收发电路抑制第一通信信号的阻塞的第一抑制能力值,继而可以根据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获取抗阻塞信息,以判定当前第一收发电路的抗阻塞情况,确定第一收发电路是否能够解调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
可选地,抗阻塞信息为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其中:第一阈值条件包括抗阻塞信息小于第一阈值。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反映当前第一收发电路接收机实际承受的阻塞干扰情况。通过判断差值是否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可以判定第二收发电路的阻塞干扰是否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阈值条件包括抗阻塞信息小于第一阈值,将差值与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定阻塞干扰是否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
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第一阈值为第一收发电路对干扰信号的容忍能力值,干扰信号为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噪声;或者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不同的天线,第一阈值为容忍能力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
其中,干扰信号为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噪声,该噪声落在第一收发电路的接收频段范围内。天线隔离度是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不同的天线时,不同天线间的隔离度,隔离度的大小可以通过切换天线进行调整。
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时,第一阈值为第一收发电路对干扰信号的容忍能力值,当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容忍能力值,判定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阻塞干扰;当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容忍能力值,判定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阻塞干扰。容忍能力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业务需求进行设定。
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不同天线时,第一阈值为第一收发电路对干扰信号的容忍能力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当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容忍能力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判定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阻塞干扰;当能量值和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容忍能力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判定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阻塞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包括:
步骤402,获取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噪声,噪声为位于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步骤404,获取第二收发电路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抑制能力值。
步骤406,根据噪声和第二抑制能力值获取干扰信息。
其中,干扰信息是指第一收发电路承受的第一通信信号噪声干扰的相关信息,干扰信息例如包括第二收发电路发射时落入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范围内的噪声干扰的大小和第二收发电路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能力等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噪声干扰的大小,为第二收发电路发射时落入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范围内的噪声,噪声的大小可以理解为干扰信号相比干净环境底噪抬升的大小;第二收发电路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能力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收发电路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抑制能力值。可选地,第二收发电路可以通过设置第二滤波器实现对自己发射时产生的带外噪声,从而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降低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的信噪比。第二抑制能力值可以理解为是第二滤波器的滤波能力。
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通过获取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一通信信号时落入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内的噪声,获取第二收发电路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抑制能力值,继而可以根据噪声和第二抑制能力值获取干扰信息,以判定第一收发电路实际承受的干扰大小,继而判断当前第一收发电路的受干扰情况,确定第一收发电路是否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干扰。
可选地,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其中:第二阈值条件包括干扰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噪声的参数值可以理解为衡量噪声大小的参数值,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反映当前第一收发电路接收机实际承受的噪声干扰情况。通过判断差值是否满足第二阈值条件,可以判定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是否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阈值条件包括干扰信息小于第二阈值,将差值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定噪声干扰是否处于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范围。
可选地,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相同的天线,第二阈值为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干扰的预设阈值;或者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不同的天线,第二阈值为预设阈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
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时,第二阈值为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干扰的预设阈值,当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判定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当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判定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的通信业务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置预设阈值为3dB,当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3dB时,可以认为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
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不同天线时,第二阈值为预设阈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当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判定第一收发电路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当干扰信息为噪声的参数值和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判定第一收发电路不能够承受第二收发电路的噪声干扰。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收发电路作为接收状态的收发电路,第一收发电路作为发射状态的收发电路。可以理解,当将第二收发电路作为接收状态的收发电路,第一收发电路作为发射状态的收发电路时,通信控制方法的相关步骤仅是将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进行置换,具体的步骤过程仍参数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步骤。通信控制装置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射频系统。如图6所示,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502,用于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504,用于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可选地,如图7所示(通信控制装置用于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步骤),通信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506,用于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控制装置,通过当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请继续辅助参见图1,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射频系统的结构框图,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及处理电路130。
其中,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
其中,处理电路130分别与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连接,用于当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110对第二收发电路120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及处理电路130参见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及处理电路130,当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之间存在干扰时,处理电路130获取第一收发电路110对第二收发电路120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第一通信信号对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30还被配置为当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以使射频系统处于与该抗阻塞信息、干扰信息相匹配的共存工作模式,改善通信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射频系统还包括:第一滤波器140和第二滤波器150。
第一滤波器140,设于第一收发电路110中,用于在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第一信号时,抑制第二收发电路120的发射信号对解调第一信号的阻塞;还用于在第一收发电路110发射第二信号时,抑制发射第二信号时产生的噪声被第二收发电路120接收。
第二滤波器150,设于第二收发电路120中,用于在第二收发电路120接收第三信号时,抑制第一收发电路110的发射信号对解调第三信号的阻塞;还用于在第二收发电路120发射第四信号时,抑制发射第四信号时产生的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
其中,第一滤波器140用于在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第一信号时,抑制第二收发电路120的发射信号对解调第一信号的阻塞,以使第一收发电路110的接收机实现对第一信号的解调;还用于在第一收发电路110发射第二信号时,抑制自身产生的噪声落入到第二收发电路120的接收频段范围内以抑制噪声被第二收发电路120接收,避免恶化第二收发电路120接收频段的噪声而导致信噪比恶化。可选地,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高频信号时,第一滤波器140为低频滤波器,以实现的低频频段信号的抑制;当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低频信号时,第一滤波器140为高频滤波器,以实现的高频频段信号的抑制。
其中,第二滤波器150用于在第二收发电路120接收第三信号时,抑制第一收发电路110的发射信号对解调第三信号的阻塞,以使第二收发电路120的接收机实现对第三信号的解调;还用于在第二收发电路120发射第四信号时,抑制自身产生的噪声落入到第一收发电路110的接收频段范围内以抑制噪声被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避免恶化第一收发电路110接收频段的噪声而导致信噪比恶化。可选地,当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高频信号时,第二滤波器150为低频滤波器,以实现的低频频段信号的抑制;当第三信号和第四信号为低频信号时,第二滤波器150为高频滤波器,以实现的高频频段信号的抑制。可以理解,第一滤波器140和第二滤波器150具体根据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的收发频段进行选择,例如,当第一收发电路110的收发频段为5G、第二收发电路120的收发频段为2.4G时,第一滤波器140可以是低频滤波器以滤除2.4G信号的阻塞和噪声干扰,第二滤波器150可以是高频滤波器以滤除5G信号的阻塞和噪声干扰。
可选地,如图8所示,当第一收发电路110、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天线时,例如分别连接至第一天线Ant1、第二天线Ant2时,第一滤波器140分别与第一天线Ant1、处理电路130连接,第二滤波器150分别与第二天线Ant 2、处理电路130连接。
可选地,如图9所示,当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分别连接至相同天线时,射频系统还包括:合路器160,分别与第一收发电路110中的第一滤波器140、第二收发电路120中的第二滤波器150、天线Ant3连接,用于将第一收发电路110收发的通信信号与第二收发电路120收发的通信信号进行合路处理,以实现共天线的射频系统,节省天线数量并降低信号的插入损耗。
可以理解,虽然图8和图9中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仅示出了第一滤波器140和第二滤波器150,但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收发电路110和第二收发电路120还设有其他相应功能的器件,比如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通信控制装置、射频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通信控制装置、射频系统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通信控制装置、射频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通信控制装置、射频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通信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通信控制装置、射频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射频系统。射频系统可以应用于通信设备中,通信设备可以为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例如,手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通信设备。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可选地,如图10所示,通信设备还包括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存储器连接的网络接口。该通信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通信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通信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通信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选择方法的步骤,和/或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实施例所述的通信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双数据率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 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链路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RDRAM(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总线式动态随机存储器)、DRDRAM(Direct Ramb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接口动态随机存储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应用于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发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能量值;
获取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抑制所述第一通信信号的阻塞的第一抑制能力值;
根据所述能量值和所述第一抑制能力值获取所述抗阻塞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阻塞信息为所述能量值和所述第一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条件包括所述抗阻塞信息小于第一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对干扰信号的容忍能力值,所述干扰信号为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发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噪声;或者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天线,所述第一阈值为所述容忍能力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发射所述第一通信信号时产生的噪声,所述噪声为位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频段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获取所述第二收发电路抑制所述噪声被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抑制能力值;
根据所述噪声和所述第二抑制能力值获取所述干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扰信息为所述噪声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二抑制能力值之间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条件包括所述干扰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同一天线,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可承受干扰的预设阈值;或者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连接至不同的天线,所述第二阈值为所述预设阈值与天线隔离度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抗阻塞信息不满足第一阈值条件和/或所述干扰信息不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时分复用工作模式彼此独立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为WIFI信号,所述第二通信信号为蓝牙信号;或者所述第二通信信号为WIFI信号,所述第一通信信号为蓝牙信号。
10.一种通信控制装置,应用于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包括第一收发电路和第二收发电路,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11.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收发电路;
第二收发电路;
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所述第二收发电路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之间存在干扰时,获取第一收发电路对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的第一通信信号的抗阻塞信息,获取所述第一通信信号对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的第二通信信号的干扰信息;当所述抗阻塞信息满足第一阈值条件且所述干扰信息满足第二阈值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采用频分复用工作模式同时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和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分别用于支持对不同通信制式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收发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滤波器,设于所述第一收发电路中,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第一信号时,抑制所述第二收发电路的发射信号对解调所述第一信号的阻塞;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收发电路发射第二信号时,抑制发射所述第二信号时产生的噪声被所述第二收发电路接收;
第二滤波器,设于所述第二收发电路中,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发电路接收第三信号时,抑制所述第一收发电路的发射信号对解调所述第三信号的阻塞;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收发电路发射第四信号时,抑制发射所述第四信号时产生的噪声被所述第一收发电路接收。
1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111671039.2A 2021-12-31 2021-12-31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30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039.2A CN114430286B (zh) 2021-12-31 2021-12-31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127001 WO2023124455A1 (zh) 2021-12-31 2022-10-24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039.2A CN114430286B (zh) 2021-12-31 2021-12-31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286A true CN114430286A (zh) 2022-05-03
CN114430286B CN114430286B (zh) 2023-11-28

Family

ID=81311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1039.2A Active CN114430286B (zh) 2021-12-31 2021-12-31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30286B (zh)
WO (1) WO202312445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51052A (zh) * 2022-09-23 2022-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312445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342A (zh) * 2007-04-19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
CN103297085A (zh) * 2012-02-27 2013-09-11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在接收机中用于有效抑制发射机阻断的具有陷波的二阶滤波器
US20140328192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in dense wireless environments
CN104779965A (zh) * 2014-01-13 2015-07-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装置和方法
CN105429649A (zh) * 2015-12-31 2016-03-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双模收发机
CN107241146A (zh) * 2017-05-31 2017-10-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737629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25099A (zh) * 2021-06-11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86569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CN112005506B (zh) * 2019-03-26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设备中不同通信系统之间干扰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430286B (zh) * 2021-12-31 2023-11-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342A (zh) * 2007-04-19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
CN103297085A (zh) * 2012-02-27 2013-09-11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在接收机中用于有效抑制发射机阻断的具有陷波的二阶滤波器
US20140328192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 in dense wireless environments
CN104779965A (zh) * 2014-01-13 2015-07-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装置和方法
CN105429649A (zh) * 2015-12-31 2016-03-23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双模收发机
CN107241146A (zh) * 2017-05-31 2017-10-1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干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2737629A (zh) * 2020-12-18 2021-04-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25099A (zh) * 2021-06-11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电子设备及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忠良: "室分场景下TD-LTE与WLAN干扰分析", 通信管理与技术, no. 02, pages 3 - 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45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51052A (zh) * 2022-09-23 2022-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30286B (zh) 2023-11-28
WO2023124455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6155B1 (ko) 전송 파워를 동적으로 조정하는 방법, 제어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14430286B (zh) 通信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756578A (zh) 用于干扰缓解的设备和方法
US8494580B1 (en) Method of coordinating the operation of adjacent wireless transceivers on a single device
EP2941829A1 (en) Antenna selection for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radio interfaces
CN113905459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83320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和射频信号的收发方法
CN112738840B (zh) 一种配置pdcch检测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42583B (zh) 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KR20210038570A (ko) 전송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단말 장치
CN111787636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和程序
CN112740740A (zh) 一种控制测量的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3475141A (zh) Bwp切换方法和终端设备
US20180220316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CN111935846B (zh) 传输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1226454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714607A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US1136892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3906825A (zh) 一种资源共享方法及装置、终端、网络设备
CN115551052A (zh)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005572A (zh) 信号上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809862A (zh) 一种指示ue发射端口数量的方法、ue及网络设备
JP5639716B2 (ja) 無線中継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中継装置を制御するプロセッサ
CN113873526A (zh) 减少雷达和上行频段之间的干扰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303004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