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9793A -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9793A
CN114429793A CN202011098672.2A CN202011098672A CN114429793A CN 114429793 A CN114429793 A CN 114429793A CN 202011098672 A CN202011098672 A CN 202011098672A CN 114429793 A CN114429793 A CN 114429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hydrogenation reactor
carbon
stage
stag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86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国宾
穆玮
汪晓菁
卢红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20110986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97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9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9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10Analysis or design of chemical reactions, syntheses or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4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 C07C7/163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by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48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 C07C7/163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by hydrogenation
    • C07C7/167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treatment giving rise to 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t least one compound by hydrogenation for removal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 triple carbon-to-carbon bond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明公开了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其中,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得到分析数据;基于所述分析数据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使得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及应用,通过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达到提升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催化剂选择性能和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选择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乙烯技术是石油化工的龙头技术,乙烯技术水平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乙烯裂解装置生产的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三烯产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乙烯裂解装置中石脑油等液态烃原料经蒸汽裂解和分离后,碳二馏分中含有乙烯,乙烷,及少量的乙炔,乙炔含量约为0.5%~3%(体积)。在下游聚合反应中,乙炔的存在会使聚烯烃促进剂中毒,为获得聚合级乙烯,必须将乙炔除去。目前广泛使用的脱除乙炔方法为催化选择加氢法。碳二馏分中乙炔的脱除,主要采用溶剂吸收法和催化选择加氢法两种工艺。
由于催化选择加氢法工艺流程简单,能耗较少,没有环境污染,增加目的产物的产量,且随着新型高效加氢催化剂的性能不断提高,加氢法的应用日趋普遍,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经济简单方法。根据工艺路线的不同,其又可分为前加氢和后加氢两种。后加氢工艺适用于主要包括顺序分离、前脱丙烷后加氢以及前脱乙烷后加氢等分离流程,它们是将裂解气中所含氢气、CO、甲烷等轻质馏分和碳三或/和碳四以上等重质馏分后,再将氢气适量配入到所剩的纯碳二馏分进行加氢的过程。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单元是乙烯和丙烯产品精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把乙炔、甲基乙炔(MA)以及丙二烯(PD)选择加氢转化为乙烯和丙烯。如果乙炔和MAPD过量加氢生成乙烷和丙烷导致乙烯和丙烯的损失;或者炔烃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低聚物甚至高聚物,影响反应器使用周期;又如催化剂加氢活性不佳,造成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未能控制指标要求范围内,使产品乙烯不合格,这些都会对乙烯产品以及下游产业链起到直接的影响,所以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运行的好坏无论对企业效益还对国计民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碳二前加氢催化剂普遍采用钯系贵金属作为活性组分,生产供应商包括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CLARIANT公司,PHILLIPS公司等。各个厂商的各牌号催化剂的反应热力学参数、表面吸脱附反应速率以及工艺敏感度不尽相同,需要通过针对性的调整优化才能保证其发挥最佳性能。
目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生产控制普遍采用手动调控,由技术人员手动调节控制相关参数。因裂解分离流程冗长,工艺复杂,人员精力有限,无法对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做到实时监控和调整优化。当前碳二前加氢系统出现物料组成、压力、温度、流量、氢气及CO波动等不稳定情况时,单靠加氢系统自身来恢复稳定是非常缓慢的,多次波动所产生的叠加现象,使系统长时间处于亚稳定状态,易造成反应器出口漏炔和乙烯损失,影响产品乙烯收率和精馏塔分离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操作采用人工经验和手动调节的方法,为保证乙烯产品中乙炔脱除合格,易造成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过量加氢,使得最终加氢产物中乙炔浓度持续为0ppm,从而导致乙烯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催化剂选择性低,造成的乙烯选择性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得到分析数据;
基于所述分析数据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使得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
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可选的,所述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压力、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流量、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乙炔浓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和/或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浓度。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为:
在设定时间内CO体积含量均处于ω±100ppm范围内,ω为CO的当前的实时分析值。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中,设定值为Ω±0.2ppm,Ω的取值范围为0.2<Ω<0.8ppm,优选为0.4<Ω<0.6ppm。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包括:
当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时,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在设定值范围内;
如乙炔体积含量小于最小设定值时,则降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如乙炔体积含量大于最大设定值时,则升高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范围为35-95℃,优选为55-85℃。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速率范围为0.5-8℃/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工艺,用于脱除乙炔或/和MAPD,使用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分离流程包括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和/或前脱乙烷前加氢流程。
可选的,工艺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绝热床或等温床。
可选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的组成中包括CO、氢气、甲烷、乙烯、乙烷和乙炔;
还包括丙烯、丙烷、甲基乙炔、丙二烯、C4+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无须配入加氢缓和剂,所述加氢缓和剂包括粗氢和CO。
本发明通过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使得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保持在设定值,从而提升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催化剂选择性能,催化剂选择性能提高使得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选择性提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烯烃厂中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工艺条件变化图;
其中:
1-脱丙烷塔,2-脱砷反应器,3-第一段床反应器,4-第二段床反应器,5-末段床反应器,6-干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文中的多段床、末段床均为相应段床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多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多段床串联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系统;多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各段床反应器均为绝热床或等温床设计。MAPD为甲基乙炔(MA)以及丙二烯(PD)的简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1:基于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得到分析数据;
可选的,所述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压力、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流量、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乙炔浓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和/或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浓度。
步骤S102:基于所述分析数据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使得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为:
在设定时间内CO体积含量均处于ω±100ppm范围内,ω为CO的当前的实时分析值。
步骤S103: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中,设定值为Ω±0.2ppm,Ω的取值范围为0.2<Ω<0.8ppm,优选为0.4<Ω<0.6ppm。
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包括:
当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时,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在设定值范围内;
如乙炔体积含量小于最小设定值时,则降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如乙炔体积含量大于最大设定值时,则升高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范围为35-95℃,优选为55-85℃。
可选的,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速率范围为0.5-8℃/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是以出口乙炔体积含量为判定标准,根据出口乙炔体积含量设定值调整入口温度,使出口乙炔体积含量实时维持在设定范围内。针对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日常稳定运行状态设计实施的。实际运行中,物流流量、CO和氢气浓度等条件变化都会对反应器操控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本实施例能够适用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物流流量、CO和氢气浓度等条件正常波动变化的。当如CO体积含量等条件波动幅度过大时,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模块化自动控制系统会根据要求,切换到其它控制方法,实施特定场景的自动控制。
控制方法运行与控制器中,控制器位于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集散控制系统即DCS系统或服务器中,控制器中的控制逻辑程序采集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并由自动采集分析结果数据存储在固定内存单元内。
控制器中的控制逻辑程序根据所监测到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的高低以及变化趋势,自动保持和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自动实现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平稳操作。
控制器的控制逻辑程序的主要控制变量是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主要调节变量是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
在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生产过程中,在保持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下,控制器根据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体积含量,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
更具体地说,控制器根据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体积含量,单使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保持在Ω±0.2ppm之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设定值Ω的取值范围为0.2<Ω<0.8ppm,优选为0.4<Ω<0.6ppm。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是指在之前1小时内CO体积含量均处于ω±100ppm范围内,ω为CO的当前的实时分析值。
控制器的操作参数为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在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如下调整:
(a)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处于Ω±0.2ppm时,不对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做调整;
(b)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小于Ω-0.2ppm时,降低入口温度,直至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处于Ω±0.2ppmppm之间;
(c)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最终产物中的乙炔体积含量大于Ω+0.2ppm时,升高入口温度,直至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处于Ω±0.2ppm之间。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范围为35-95℃,优选为55-85℃。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物料的调整速率范围为0.5-8℃/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体积含量波动在之前1小时内超出ω±100ppm范围,此时控制器不进行自动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所述浓度均指体积百分比含量,所述流量均指质量流量。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过程中,控制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大于Ω-0.2ppm且低于Ω+0.2ppm。如果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过低或过高,说明出现过加氢或欠加氢。一旦入口乙炔浓度突然波动过高,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超过5ppm的几率则会很高(漏炔),易造成乙烯损失较大或乙烯产品不合格。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自控系统的标准是最终加氢产物中的乙炔浓度,按照所述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保持在Ω±0.2ppm之间标准来执行。Ωppm的赋值根据生产装置具体控制指标进行修改,Ω的取值范围为0.2<Ω<0.8ppm,优选为0.4<Ω<0.6ppm。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自控系统的控制器的调整需在保持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的条件下进行。以碳二前加氢反应器CO体积含量的当前实时分析值为ω,在此之前1个小时内的CO体积含量波动在ω±100ppm范围内,可被认为当前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如果之前1个小时内的CO体积含量出现大于ω+100ppm或小于ω-100ppm时,自控系统认为当前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控制器不进行自动调整。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控制逻辑程序调节加氢控制变量的过程中,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的调整范围为35-95℃,优选为55-85℃。如果入口温度到达上限,还不能满足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要求,则操作模式自动切换为手动模式并发出警报。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过程中,一般所述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速率范围为0.5-8℃/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若出口乙炔体积含量位于Ω±0.2ppm范围内,通常对操作不进行调整,以保持生产操作的平稳性。
单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碳二前加氢反应系统中有多台前加氢反应器串联使用或仅有一台前加氢反应器单独使用;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多段床串联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系统中最末段床;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可为绝热床或等温床的气相反应器设计。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自动控制共分二个步骤:程序初始化阶段和自动控制阶段。自动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如下:
1、程序初始化阶段
程序启动后,首先对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压力、物流流量等内部变量进行初始化,并自动识别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和出口CO、氢气、乙炔浓度等分析和工艺数据信号。
由操作人员确认所有的现场操作都已经执行完毕,现场分析数据输入正常,且已准备好进入自动控制阶段,如未被确认则程序处于等待状态,直到全部确认。由操作人员点击开始为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烯浓度设定值Ω赋值并确认后,进入自动控制阶段。
2、自控阶段
进入自动控制程序后,控制逻辑程序通过根据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DCS系统获取现场数据和输入的反应器出口乙炔的浓度数据,并依据判断原则每隔1-1800秒对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数据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反应器控制变量,实现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调整参数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但同时要考虑调整控制变量信号的反馈时间和分析数据的时间间隔。
在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生产自动控制过程中,自动控制程序对入口温度、催化剂床层温度、CO和氢气浓度等重要变量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偏差过大的情况,程序将进入保持状态,同时显示报警信息,进行声音报警。
实施例二:
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工艺,用于脱除乙炔或/和MAPD,使用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分离流程包括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和/或前脱乙烷前加氢流程。
可选的,工艺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绝热床或等温床。
可选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的组成中包括CO、氢气、甲烷、乙烯、乙烷和乙炔;
还包括丙烯、丙烷、甲基乙炔、丙二烯、C4+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无须配入加氢缓和剂,所述加氢缓和剂包括粗氢和CO。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自动控制方法无须配入粗氢及CO等加氢缓和剂。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自动控制方法应用于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炔烃和二烯烃的工艺中,分离流程包括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前脱乙烷前加氢流程等。
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的组成中至少含有CO、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乙炔,也包括丙烯、丙烷、甲基乙炔、丙二烯以及少量C4+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入口物料的组成中乙炔含量至少大于1ppm。
将实施例一的方法应用于烯烃厂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上:在原有的DCS系统之外增加一个与原系统OPC服务器连接的控制器,如图3所示,对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整,并将调整目标实时提供给原系统DCS,以实现对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控制。
首先为新控制器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浓度设定值Ω赋值为0.5ppm,新控制器能够调控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在0.3-0.7ppm的范围内波动,如图4所示,在线的控制单元根据末段床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实时自动调整末段床反应器入口温度。该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催化剂选择性能够提升至5%。
对比例:
某年产乙烯30万吨的烯烃厂,共有裂解炉8台,可加工从乙烷到加氢尾油等各种裂解原料。该厂分离工艺采用前脱丙烷前加氢分离流程,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位于高压脱丙烷塔之后,采用三段床串联设计,无备用床,运行的三段床反应器分别为第1段床、第2段床和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如图2所示。
该厂碳二前加氢反应器运行时,DCS与在线色谱相连,在线色谱分析数据直接输入DCS中。通过DCS系统控制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前的冷热物料流量,保持各段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温度稳定,末段床碳二前氢反应器出口的在线色谱仪对物流中的炔烃浓度进行测定,确保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0.003ppm左右),此时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催化剂的选择性维持在-20%附近。
对比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方法及应用,与原工厂的手动控制相比,能够明显地提高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乙烯选择性。。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Claims (10)

1.一种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得到分析数据;
基于所述分析数据调整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操作参数,使得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
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的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参数,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压力、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流量、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乙炔浓度、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乙炔浓度和/或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CO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为:
在设定时间内CO体积含量均处于ω±100ppm范围内,ω为CO的当前的实时分析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中,设定值为Ω±0.2ppm,Ω的取值范围为0.2<Ω<0.8ppm,优选为0.4<Ω<0.6pp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保持在设定值,基于所述乙炔体积含量的判断结果,调节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包括:
当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CO体积含量处于稳定状态时,判断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出口的乙炔体积含量是否在设定值范围内;
如乙炔体积含量小于最小设定值时,则降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如乙炔体积含量大于最大设定值时,则升高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范围为35-95℃,优选为55-8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入口温度的调整速率范围为0.5-8℃/小时,优选为1.0-5.0℃/小时。
8.一种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工艺,用于脱除乙炔或/和MAPD,其特征在于,
使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分离流程包括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和/或前脱乙烷前加氢流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为绝热床或等温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乙烯裂解装置分离流程的裂解气精制加氢脱除工艺,其特征在于,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入口物料的组成中包括CO、氢气、甲烷、乙烯、乙烷和乙炔;
还包括丙烯、丙烷、甲基乙炔、丙二烯、C4+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单段床或末段床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无须配入加氢缓和剂,所述加氢缓和剂包括粗氢和CO。
CN202011098672.2A 2020-10-14 2020-10-14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144297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672.2A CN114429793A (zh) 2020-10-14 2020-10-14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672.2A CN114429793A (zh) 2020-10-14 2020-10-14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9793A true CN114429793A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0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8672.2A Pending CN114429793A (zh) 2020-10-14 2020-10-14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979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9223B2 (e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dienes
EP4192925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enewable fuel
WO1994000232A1 (en) Regeneration of acetylene converter catalysts by hydrogen stripping
EP3331844B1 (en) Method for hydrogenation of alkenes and alkynes in low pressure hydrocarbons process streams
CN113703314A (zh) 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在线预测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21683B (zh) 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自动控制方法及设备
CA2329713C (en) Multi-stage hydroprocessing of middle distillates to avoid color bodies
CN114426452A (zh) 碳二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14429793A (zh)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JP2001058964A (ja) ジオレフィン炭化水素ストリーム精製方法
CN114429791A (zh) 多段床碳二加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14426454A (zh) 前脱丙烷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14426453A (zh) 三段床串联碳二前加氢反应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425273B (zh) 碳二加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及应用
US2016009033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hydrocarbon production
CN113736514B (zh) 多层结构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反应器
CN114442561A (zh)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36513A (zh) 双段床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13720A (zh) 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丙烯选择性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446404A (zh) 碳二加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436749A (zh) 碳二前加氢反应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41565B (zh) 双段床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的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07227B (zh) 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17022B (zh) 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03438B (zh) 一种碳三液相加氢反应器自动控制方法及自动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