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3594A -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3594A
CN114423594A CN202080065819.XA CN202080065819A CN114423594A CN 114423594 A CN114423594 A CN 114423594A CN 202080065819 A CN202080065819 A CN 202080065819A CN 114423594 A CN114423594 A CN 114423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separation
module
separ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58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3594B (zh
Inventor
H·巴尔盖
O·雷克斯
G·帕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14423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3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3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3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6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 D07B1/0606Reinforcing cords for rubber or plastic articles
    • D07B1/0646Reinforcing cords for rubber or plastic articles comprising longitudinally preformed 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7/00Manufacture of rings from wir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3/00General-purpose 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wisted ropes or cables from component strand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rope- or cable-making machines; Auxiliary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such machines
    • D07B7/02Machine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D07B7/025Preforming the wires or strands prior to clo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1/00Ropes or cables
    • D07B2201/20Rope or cable components
    • D07B2201/2001Wires or filaments
    • D07B2201/2007Wires or fila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ngitudinal shape
    • D07B2201/2008Wires or fila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ngitudinal shape wavy or undulated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1/00Ropes or cables
    • D07B2201/20Rope or cable components
    • D07B2201/2015Strands
    • D07B2201/2021Stra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ngitudinal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1/00Ropes or cables
    • D07B2201/20Rope or cable components
    • D07B2201/2015Strands
    • D07B2201/2022Strands coreles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7/00Rope or cable making machines
    • D07B2207/20Type of machine
    • D07B2207/204Double twist winding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7/00Rope or cable making machines
    • D07B2207/40Machine components
    • D07B2207/4018Rope twist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7/00Rope or cable making machines
    • D07B2207/40Machine components
    • D07B2207/4072Means for mechanically reducing serpentining or mechanically killing of rop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401/00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 D07B2401/20Aspects related to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401/2005Elongation or elasticity
    • D07B2401/201Elongation or elasticity regarding structural elong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501/00Application field
    • D07B2501/20Application field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501/2046Tire co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方法使得可以制造相同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本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步骤(210、210’),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步骤(124),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的步骤(224’),以及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的步骤(234)。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多个最终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WO2016083265和WO2016083267公开了用于制造第一最终组件和第二最终组件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多个金属丝状元件一起组装成围绕过渡芯的具有多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层以形成过渡组件的步骤。
然后,该方法包括将过渡组件分离为以下部分的第一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其由螺旋缠绕的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所述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过渡组件的层,以及
-分离集合体,其包括围绕过渡芯螺旋缠绕的多个金属丝状元件,这些金属丝状元件源自过渡组件的层。
然后,该方法包括将过渡组件分离为以下部分的第二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其由螺旋缠绕的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所述金属丝状元件源自过渡组件的层,以及
-过渡芯。
在该方法结束时,第一和第二分离组件各自均形成已与过渡芯分隔开的最终组件。过渡芯的分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对过渡组件的层的金属丝状元件进行分隔,使得可在第一分离步骤期间产生用于提取包括过渡芯的分离集合体的通道,并且在第二分离步骤期间产生用于提取过渡芯的通道。
由于过渡芯,该方法允许通过将金属丝状元件压到过渡芯上而使这些金属丝状元件共同预成型,以便赋予所有金属丝状元件相同的特定几何特征,例如曲率半径和螺旋直径。因此,过渡芯的使用允许在不使用机械工具的情况下进行预成型。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均具有有利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压缩耐久性能,这些性能可以通过尤其改变过渡芯的直径和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螺旋角度来得到改进。
然而,在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不相同的情况下,现有技术的方法导致材料损失,该损失与第一或第二分离组件中的以下那些金属丝状元件有关:金属丝状元件没有继续用来形成包括所需数量的金属丝状元件的组件。
此外,在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相同的情况下,必须从包括大量金属丝状元件的过渡组件开始,这意味着既无法获得所有期望的几何特征,也无法获得对最终组件的所有期望的机械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通过共同地预成型这些金属丝状元件来制造多个相同的最终组件的方法,其使得一方面可以使最初被引入到该方法中却没有继续被包括在分离组件中的金属丝状元件的损失最小化,另一方面可以获取对金属丝状元件的所有期望的几何特征。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主题是一种用于制造至少第一最终组件、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三最终组件的方法,第一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第二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第三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3’>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所述方法包括:
-供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所述第一过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供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所述第二过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F’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的步骤,
将供应和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供应和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以及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执行为使得:D’+F’=E’=G’=C1’=C2’=C3’,并且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以相同的捻距p螺旋缠绕并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Φ。
根据本发明,因为C1’>1,C2’>1并且C3’>1,所以A’>1并且B’1>1,因此隐含地A’+B’≥6。
由于根据本发明方法的重新组装步骤,使得可以再次使用源自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并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AF21的金属丝状元件。具体地,在分隔步骤结束时,因为D’+F’=E’=G’,其中D’>1并且F’>1,所以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AF21未含有所需数量的金属丝状元件。在现有技术的方法中,这些第一组件AF11和AF21的金属丝状元件将被废弃。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重新组装后,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AF21形成第一最终组件,所述第一最终组件包括C1’=D’+F’的金属丝状元件数量并且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的金属丝状元件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其中E’=C2’=C1’的第二最终组件并且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的金属丝状元件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其中G’=C3’=C2’=C1’的第三最终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尤其是重新组装步骤,还使得可以实现比现有技术的方法更多种多样的几何特征。具体地,通过改变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的几何特征,重新组装步骤使得可以获取现有技术的方法无法获得的最终组件,并同时限制引入到该方法中的金属丝状元件的损失。
重新组装步骤使得C1’=D’+F’。在该重新组装步骤期间,将螺旋缠绕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层的D’个金属丝状元件与螺旋缠绕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层的F’个金属丝状元件重新组装以便形成第一最终组件的层。重新组装这两个层的金属丝状元件使得可以获得第一最终组件的层。具体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将供应和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供应和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以及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执行为使得C1’个金属丝状元件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以相同的捻距p螺旋缠绕并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Φ,C1’个金属丝状元件各个均具有相同的几何特性。因此,重新组装步骤使得可以形成这样的第一最终组件,其中D’和F’个金属丝状元件具有相同的几何特性并因此形成均匀的金属丝状元件层。
螺旋直径Φ对应于理论圆的直径,所述理论圆在垂直于组件轴线的平面中通过层的金属丝状元件的中心。
应回顾的是,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缠绕的捻距p是由该丝状元件所覆盖的长度,其是平行于该丝状元件所在组件的轴线测得的,具有该捻距的丝状元件在所述长度之后围绕组件的所述轴线完成一整圈。
由于E’个金属丝状元件也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所以这样确保了第二最终组件的E’个金属丝状元件具有与第一最终组件的D’和F’个金属丝状元件相同的几何特性。类似地,由于G’个金属丝状元件也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所以这样确保了第三最终组件的G’个金属丝状元件具有与第一最终组件的D’和F’个金属丝状元件相同的几何特性。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各个实施方案,将分隔步骤和重新组装步骤形成为使得A’+B’≥D’+E’+F’+G’,尤其使得A’≥D’+E’并且B’≥F’+G’。
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分别包括由A’、B’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各自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A’、B’个金属丝状元件分别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各自分别由相应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以及各自相应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组成,A’、B’个金属丝状元件分别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结束时,在变体形式中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第一过渡芯NT1和第二过渡芯NT2,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各自均与源自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层A、B的任何其它金属丝状元件隔离开。换言之,在分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每一步骤结束时,在该变体形式中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由第一过渡芯NT1构成的集合体和由第二过渡芯NT2构成的集合体。
在另一个变体形式中,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结束时,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第一集合体和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第二集合体,第一和第二集合体各自包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并且还包括源自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层A、B的一个或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换言之,在该变体形式中,在分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每一步骤结束时,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由第一过渡芯NT1和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层的一个或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第一集合体以及由第二过渡芯NT2和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层的一个或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第二集合体。
在又一个变体形式中,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结束时,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以及各个包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一部分的多个集合体,每个集合体包括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一部分并且还包括源自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层A、B的一个或多个金属丝状元件。因此,这些集合体包括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各自的整体,并且集合体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各自的这些部分形成作为一个整体的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换言之,在该变体形式中获得的是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多个集合体,每个集合体由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的一部分以及源自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层A、B的一个或多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各自的这些部分构成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
在其它的变体形式中,可设想关于第一过渡芯NT1实施上文所述的三个变体形式中的一个,并且关于第二过渡芯NT2实施上文所述的三个变体形式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另一个益处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均没有预成型痕迹。这样的预成型痕迹尤其包括扁平部。预成型痕迹还包括在基本上垂直于主轴线(每个金属丝状元件沿着该主轴线延伸)的截面平面中延伸的裂纹。这种裂纹在基本上垂直于主轴线的截面平面中从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径向外表面沿径向朝向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内部延伸。如上所述,这种裂纹是由机械预成型工具引发的,原因在于弯曲负荷,即垂直于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主轴线产生的弯曲负荷,这使得它们高度不利于耐久性。相反,在所采用的方法中,金属丝状元件在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上共同地同时预成型,并且预成型负荷以扭力的方式施加,因此不与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主轴线垂直。产生的任何裂纹都不会从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径向外表面沿径向朝向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内部径向延伸,而是沿着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径向外表面延伸,从而使得它们对耐久性的损害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有利地为连续化或生产线方法。因此,在供应第一过渡组件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与重新组装第一最终组件的步骤之间,没有中间储存本方法中产生的各个组件和集合体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将初始物体分离为多个最终物体的步骤意指,在该分离步骤期间,将初始物体分为最终物体并且仅这些最终物体以使得全部初始物体接下来形成最终物体的一部分。此外,在分离步骤中,将初始物体同时分为最终物体,亦即在同一分离点分隔出最终物体。特别地,在将初始物体分离为至少三个最终物体的情况下,在分离步骤期间将三个最终物体在同一点同时彼此分隔开。
在本发明中,将初始物体分隔为多个最终物体的步骤意指,为了获得这些最终物体,需要至少一个分离步骤。因此,为了获得最终物体,分隔步骤包括将初始物体分离为最终物体的步骤,或者包括将初始物体分离为中间物体的步骤,然后是一个或多个相继的将中间物体分离为最终物体的步骤。此外,在分隔步骤中,初始物体不必接下来以其全部形成最终物体,在一个或多个分离步骤期间可能已经从本方法中取出了集合体或组件,因此在随后的分离步骤中并没有使用所述集合体或组件。最后,分隔步骤可以包括重新组装多个中间物体以获得其它中间物体或最终物体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所述多个中间物体源自分隔步骤中的分离步骤。
无论是在分隔步骤期间还是在分离步骤期间,均将最终物体在物理上彼此分隔开,亦即使得最终物体在分隔或分离步骤的下游和重新组装这些最终物体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步骤的上游彼此不接触。
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均为单螺旋组件。根据定义,与双螺旋组件(其中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轴线显示出围绕组件轴线的第一螺旋和围绕组件轴线所示螺旋的第二螺旋)相反,单螺旋组件是其中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轴线显示出单螺旋的组件。
换言之,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状元件的层,当组件沿基本呈直线的方向延伸时,所述层或每个层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显示出围绕与基本呈直线的方向基本上平行的轴线的螺旋路径,使得在基本上垂直于主轴线的截面平面中,给定层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中心与主轴线之间的距离基本恒定,并且对于每个给定层的所有金属丝状元件而言所述距离是相同的。相反,当双螺旋组件沿基本呈直线的方向延伸时,对于给定层的所有金属丝状元件而言,给定层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中心与基本呈直线的方向之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丝状元件意指具有相对于其横截面而言很大的长度的任何长线型元件,无论该横截面的形状如何,例如圆形、椭圆形、矩形或方形或甚至扁平。当横截面为圆形形状时,其直径优选小于3mm。高度优选地,每个丝状元件具有圆形横截面。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金属丝状元件包括单根基本金属单丝。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金属丝状元件包括具有多根基本金属单丝的组件。因此,例如,每个金属丝状元件包括具有多根基本金属单丝的线股。每个线股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螺旋缠绕在一起的基本金属单丝的层。
根据定义,金属丝被理解为意指主要(即大于其重量的50%)或完全(其重量的100%)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本单丝。每根基本金属单丝优选由钢制成,更优选由珠光体(或铁素体-珠光体)碳钢(下文称为“碳钢”)制成,或由不锈钢(根据定义为包含至少10.5%的铬的钢)制成。
这种基本金属单丝优选包括钢芯,所述钢芯有可能涂覆有一个或多个可以是金属和/或基于非金属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层。例如,金属涂层包含选自锌、铜、锡、钴和这些金属的合金的金属。作为这些金属的合金的例子,将提及黄铜和青铜。
当使用碳钢时,其碳含量(钢的重量%)优选在0.1%至和1.2%之间。每根基本金属单丝具有1000MPa至5000MPa的机械强度。这样的机械强度对应于轮胎领域常见的钢等级,即NT(常规拉伸)、HT(高拉伸)、ST(更高拉伸)、SHT(极高拉伸)、UT(超拉伸)、UHT(超高拉伸)和MT(巨大拉伸)等级,高机械强度的使用潜在地使得可改进对增强元件旨在嵌入的基质的增强,并可减轻以这种方式增强的基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根基本金属单丝具有0.05mm至0.50mm,优选0.10mm至0.48mm,更优选0.15mm至0.45mm的直径。
在允许容易地为每个C1’、C2’、C3’金属丝状元件获得相同几何特征的高度有利的方式中,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各自的所有A’、B’个金属丝状元件具有相同的直径,以相同的过渡捻距螺旋缠绕并且具有相同的过渡螺旋直径。在允许容易地为每个C1’、C2’、C3’金属丝状元件获得相同几何特征的高度有利的方式中,A’=B’。
在允许将每个过渡组件的每个层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全部重新组装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以及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C2’。此外,A’=D’+G1’并且G1’=E’。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
如在第一变体形式中,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C2’。此外,A’=E’+G1’并且G1’=D’。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和第二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1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分隔开并且该第一变体形式可以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之一结合,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一最终组件,G’=C3’。此外,B’=F’+G2’并且G’=E’。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该第一实施方案的这种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分隔开并且该第二变体形式可以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之一结合,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
如在第一变体形式中,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C3’。此外,B’=G’+G2’并且G2’=F’。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和第二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2由G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并且该第三变体形式可以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之一结合,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允许将每个过渡组件的每个层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部分地重新组装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以及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11,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C2’。此外,A’≥D’+G1’并且G1≥E’。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步骤。于是这样使得A’=G1’+D’。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1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G1’≥H1’+I1’并且H1’≥E’。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G1’=H1’+I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H1’=E’。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前体集合体EH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H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1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H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1由螺旋缠绕的I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G1’≥H1’并且H1’≥E’+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G1’=H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H1’=E1’+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H1’、I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主要集合体EM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以及
-额外集合体ES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J1’=E’=C2’。此外,G1’≥J1’+K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于是这样使得G1’=J1’+K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主要集合体EM1由螺旋缠绕的J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额外集合体ES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K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K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额外集合体ES1由K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K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作为优选,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1的由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1’≥I1’。
因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K1’=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C2’。此外,A’≥E’+G1’并且G1’≥D’。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步骤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步骤。此外,A’=G1’+E’。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1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G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G1’≥H1’+I1’并且H1’≥D’。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G1’=H1’+I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H1’=D’。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前体集合体EH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H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1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H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1由螺旋缠绕的I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G1’≥H1’并且H1’≥D’+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G1’=H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H1’=D’+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H1’、I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六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主要集合体EM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S1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以及
-额外集合体ES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J1’=D’。此外,G1’≥J1’+K1’。
有利地,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于是这样使得G1’=J1’+K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主要集合体EM1由螺旋缠绕的J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额外集合体ES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K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K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额外集合体ES1由K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一过渡芯组成,K1’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
作为优选,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1的由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1’≥I1’。
因此,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K1’=I1’。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七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和派生集合体ED1,所述派生集合体ED1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七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1由螺旋缠绕的I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分隔开并且这些变体形式可以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至第六变体形式之一结合,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21,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C3’。此外,B’≥F’+G2’并且G2’≥G’。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包括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于是这样使得B’=G2’+F’。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2由G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G2’≥H2’+I2’并且H2’≥G’。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G2’=H2’+I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H2’=G’。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前体集合体EH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H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H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2由H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H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2由螺旋缠绕的I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G2’≥H2’并且H2’≥G’+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G2’=H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H2’=G’+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H2’、I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主要集合体EM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以及
-额外集合体ES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J2’=G’=C3’。此外,G2’≥J2’+K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于是这样使得G2’=J2’+K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主要集合体EM2由螺旋缠绕的J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额外集合体ES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K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K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额外集合体ES2由K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K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作为优选,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2的由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2’≥I2’。
因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K2’=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分隔开并且这些变体形式可以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至第六变体形式之一结合,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C3’。此外,B’≥G2’+G’并且G2’≥F’。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步骤包括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步骤。因此,B’=G2’+G’。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分离集合体EG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G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分离集合体EG2由G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G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G2’≥H2’+I2’并且H2’≥F’。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G2’=H2’+I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H2’=F’。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前体集合体EH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H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H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2由H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H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2由螺旋缠绕的I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G2’≥H2’并且H2’≥F’+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G2’=H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H2’=F’+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H2’、I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六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主要集合体EM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21,以及
-额外集合体ES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21,J2’=F’。此外,G2’≥J2’+K2’。
有利地,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于是这样使得G2’=J2’+K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主要集合体EM2由螺旋缠绕的J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额外集合体ES2包括由螺旋缠绕的K2’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K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作为优选,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额外集合体ES2由K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和第二过渡芯组成,K2’个金属丝状元件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
作为优选,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2的由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2’≥I2’。
因此,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步骤发生在以下步骤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K2’=I2’。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七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和派生集合体ED2,所述派生集合体ED2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七变体形式中,在允许制造由金属丝状元件层构成的最终组件的实施方案中,派生集合体ED2由螺旋缠绕的I2’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最终组件由C1’>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第二最终组件由C2’>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第三最终组件由C3’>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所述方法包括:
-供应第一过渡组件的步骤,所述第一过渡组件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供应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所述第二过渡组件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
-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
-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F’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所构成的层组成,G’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在该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由具有螺旋缠绕的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的层构成,因此没有由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缠绕所围绕的中央芯。
有利地,C1’、C2’、C3’值各自为2至10。
有利地,为了便于在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隔开的实施方案中取出第一过渡芯:
-在A’=4或A’=5的情况下,D’=1或2,以及
-在A’≥6的情况下,D’≤0.75x A’,优选D’≤0.70x A’。
有利地并且类似地,为了便于在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分隔开的实施方案中取出第一过渡芯:
-在A’=4或A’=5的情况下,E’=1或2,以及
-在A’≥6的情况下,E’≤0.75x A’,优选E’≤0.70x A’。
有利地,为了便于在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分隔开的实施方案中取出第二过渡芯:
-在B’=4或B’=5的情况下,F’=1或2,以及
-在B’≥6的情况下,F’≤0.75x B’,优选F’≤0.70x B’。
有利地并且类似地,为了便于在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分隔开的实施方案中取出第二过渡芯:
-在B’=4或B’=5的情况下,G’=1或2,以及
-在B’≥6的情况下,G’≤0.75x B’,优选G’≤0.70x B’。
高度优选地,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通过捻合分别将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组装起来的步骤。
有利地,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包括使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平衡的步骤。因此,由于平衡步骤是在包括A’、B’个金属丝状元件以及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的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上执行的,所以隐含地在分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每一步骤的上游执行该平衡步骤。于是这样避免了需要在每一组装步骤下游的各个组件所沿(尤其通过引导装置,例如滑轮)的路径中管理组装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步骤期间施加的剩余捻度。
有利地,本方法包括在重新组装步骤的下游使各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平衡的步骤。
有利地,本方法包括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围绕它们的行进方向旋转的步骤。在分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每一步骤的下游并在使各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平衡的步骤的上游执行该保持旋转的步骤。
作为优选,本方法不具有单独预成型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步骤。在采用单独预成型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步骤的现有技术方法中,这些元件接受由预成型工具例如辊施加的形状,这些工具引起在金属丝状元件的表面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尤其降低了金属丝状元件的耐久性,因此降低了最终组件的耐久性。
极其优选地,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为金属丝状元件。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为金属单丝。因此,与由织物(例如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过渡芯(其压缩性可导致最终组件的几何特征发生变化)相比,可非常精确地控制金属丝状元件之间的空间的直径并因此控制最终组件的几何特征。
在也有利的其它实施方案中,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为织物丝状元件。这种织物丝状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多丝织物线股,或者作为变体形式,由织物单丝构成。可使用的织物丝线选自聚酯、聚酮、脂肪族或芳香族聚酰胺以及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织物丝线的混合物。于是这样降低了过渡芯断裂的风险,这些风险是由于金属丝状元件与过渡芯的摩擦以及施加在过渡芯上的扭力引起的。
本发明使得可以制造这样的轮胎,其包括一个或多个通过如上文所限定的方法获得的最终组件。
这样的轮胎尤其旨在装配如下车辆:客运型机动车辆、SUV(“运动型多用途车辆”)、两轮车辆(尤其是自行车和摩托车)、航空器,以及选自货车、重载型车辆(即地铁、大客车、重型道路运输车辆(卡车、牵引车、拖车)或越野车辆(例如农业车辆或土木工程车辆))和其它运输或搬运车辆的工业车辆。
有利地,轮胎包括胎冠,所述胎冠包括胎面和胎冠增强件,所述轮胎包括两个胎侧、两个胎圈,每个胎侧将每个胎圈连接至胎冠,所述胎冠增强件在胎冠中沿轮胎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轮胎包括胎体增强件,所述胎体增强件锚固在每个胎圈中并且在胎侧和胎冠中延伸,所述胎冠增强件沿径向插入在胎体增强件与胎面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胎冠增强件包括如上文限定的最终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题是一种用于制造至少第一最终组件、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三最终组件的设备,第一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第二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第三最终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3’>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供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所述第一过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供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所述第二过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F’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所述设备包括用于将至少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的装置,
将用于供应以及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用于供应以及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布置为允许实施如上文所限定的方法。
为了允许实施上文所述的方法并且确保容易地为每个C1’、C2’、C3’金属丝状元件获得相同的几何特征,本设备有利地包括用于使供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与供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同步的装置,尤其是用于使组装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同步的装置,以及用于使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AF21的装置同步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用于将初始物体分离为多个最终物体的装置意指,通过使用这些分离装置,将初始物体分为最终物体并且仅这些最终物体以使得全部初始物体接下来形成最终物体的一部分。此外,通过使用分离装置,将初始物体同时分为最终物体,亦即在同一分离点分隔出最终物体。特别地,在将初始物体分离为至少三个最终物体的情况下,使用分离装置将三个最终物体在同一点同时彼此分隔开。
在本发明中,用于将初始物体分隔为多个最终物体的装置意指,为了获得这些最终物体,至少需要分离装置。因此,为了获得最终物体,分隔装置包括用于将初始物体分离为最终物体的装置,或者包括用于将初始物体分离为中间物体的装置和用于将中间物体分离为最终物体的装置。在分隔装置的使用中,初始物体不必接下来以其全部形成最终物体,因为在通过分离装置的过程中可能已经从本方法中取出了集合体或组件,因此在通过随后的分离装置时并没有使用所述集合体或组件。最后,分隔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重新组装多个中间物体以获得其它中间物体或最终物体的一个或多个装置,所述多个中间物体源自分隔装置中的分离装置。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各个实施方案,将分隔装置和重新组装装置布置为使得A’+B’≥D’+E’+F’+G’,尤其使得A’≥D’+E’并且B’≥F’+G’。
在允许将每个过渡组件的每个层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全部重新组装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以及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分隔开并且该第一变体形式可以与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和第二变体形式之一结合,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的布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分离集合体EG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分隔开并且该第二变体形式可以与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和第二变体形式之一结合,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分离集合体EG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并且该第三变体形式可以与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之一结合,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允许将每个过渡组件的每个层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部分地重新组装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以及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12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1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于是这样使得A’=G1’+D’。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G1’=H1’+I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H1’=E’。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G1’=H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H1’=E1’+I1’。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主要集合体EM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以及
-额外集合体ES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于是这样使得G1’=J1’+K1’。
作为优选,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1的由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1’≥I1’。
因此,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K1’=I1’。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装置。因此,A’=G1’+E’。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G1’=H1’+I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H1’=D’。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G1’=H1’。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于是这样使得H1’=D’+I1’。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主要集合体EM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以及
-额外集合体ES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于是这样使得G1’=J1’+K1’。
作为优选,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派生集合体ED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1的由K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1’≥I1’。
因此,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K1’=I1’。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七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一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和派生集合体ED1,所述派生集合体ED1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分隔开并且这些变体形式可以与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至第六变体形式之一结合,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2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于是这样使得B’=G2’+F’。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G2’=H2’+I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一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第二过渡芯的步骤的情况下H2’=G’。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G2’≥H2’并且H2’≥G’+I2’。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G2’=H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二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H2’=G’+I2’。
在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主要集合体EM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以及
-额外集合体ES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三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于是这样使得G2’=J2’+K2’。
作为优选,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2的由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2’≥I2’。
因此,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K2’=I2’。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二过渡芯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分隔开并且这些变体形式可以与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一至第六变体形式之一结合,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这些第四、第五和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的装置。因此,B’=G2’+G’。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G2’=H2’+I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四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H2’=F’。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前体集合体EH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
-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2的由H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2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G2’=H2’。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五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前体集合体EH2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派生集合体ED2。于是这样使得H2’=F’+I2’。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主要集合体EM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J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所述主要集合体EM2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21,以及
-额外集合体ES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有利地,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该第六变体形式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于是这样使得G2’=J2’+K2’。
作为优选,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组件(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装置:
-派生集合体ED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额外集合体ES2的由K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以及
-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K2’≥I2’。
因此,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2和额外集合体ES2的装置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
有利地,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于是这样使得在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2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2和第二过渡芯的装置的情况下K2’=I2’。
在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第七变体形式中,其中将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同时分隔开,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二过渡组件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第二过渡芯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和派生集合体ED2,所述派生集合体ED2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2’≥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二过渡组件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
高度优选地,用于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通过捻合分别将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螺旋缠绕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组装起来的装置。
有利地,用于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装置包括用于使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平衡的装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如下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所述说明参考附图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给出,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设备的图,该设备使得可以实施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方法并且制造图8的最终组件;
-图2为图1所示的设备和方法的示意图;
-图3和图4为图1的设备的分离装置和重新组装装置的图;
-图5为图1和图2所示方法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垂直于组件轴线(假设其为直线的并且是静止的)的截面图。
-图6为源自图5中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第一和第二分离组件AF11、AF21的垂直于组件轴线(假设其为直线的并且是静止的)的截面图;
-图7为源自图5中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的分离集合体的垂直于组件轴线(假设其为直线的并且是静止的)的截面图;
-图8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的垂直于组件轴线(假设其为直线的并且是静止的)的截面图;
-图9至图17示出与图2类似的根据本发明其它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图1示出用于制造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的设备,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分别由标记A1、A2、A3表示,包括至少一个层并且在此分别包括相应地由螺旋缠绕的C1’>1、C2’>1、C3’>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1、C2、C3。在该特定情况中,在图8所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各自由各自的层C1、C2、C3构成,其中C1’=C2’=C3’=4。因此,最终组件A1、A2、A3各自由单个层C1、C2、C3构成,或者换言之,最终组件A1、A2、A3各自均不含有除各层C1、C2、C3的金属丝状元件之外的金属丝状元件。最终组件A1、A2、A3各自具有与最终组件A1、A2、A3各自沿其最大长度延伸的方向基本平行地延伸的主轴线Ax。当最终组件A1、A2、A3各自沿基本呈直线的方向延伸时,各层C1、C2、C3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显示出围绕与基本呈直线的方向基本上平行的主轴线Ax的螺旋路径,使得在基本上垂直于主轴线Ax的截面平面中,各层C1、C2、C3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中心与主轴线Ax之间的距离基本恒定,并且对于各层C1、C2、C3的所有金属丝状元件14而言所述距离是相同的。各层C1、C2、C3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中心与主轴线Ax之间的这种恒定距离等于最终组件A1、A2、A3各自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的螺旋直径的一半。
用整体标记10表示该设备。设备10首先包括用于分别供应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装置11、11’,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包括至少一个层并且在此分别包括相应地由分别围绕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螺旋缠绕的A’>1、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B。在该特定情况中,在图5所示的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分别包括各自的层A、B和各自的过渡芯NT1、NT2,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分别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螺旋缠绕。在此,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分别由层A、B以及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构成。有利地,A’的范围为2至10并且B’的范围为2至10。在该情况中,A’=B’=6。
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包括(在此由以下组成):圆形横截面的单根金属基本单丝,其在该情况中由碳钢制成,其直径d的范围为0.05mm至0.50mm,优选为0.10mm至0.48mm,更优选为0.15mm至0.45mm,并且在该情况中d=0.32mm。过渡芯在此为织物丝状元件,更特别地在此为由聚酯制成的多丝织物线股,该多丝织物线股具有334tex的支数和等于0.60mm的直径。
供应装置11、11’分别包括用于供应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装置12、12’以及用于分别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装置15、15’。供应装置11、11’还分别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16、16’:通过捻合,将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各自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分别相互组装成具有金属丝状元件14的层A、B,以形成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此外,供应装置11、11’包括用于使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平衡的装置20、20’。在离开装置20、20’时,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在该情况中以5mm的过渡捻距组装。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过渡螺旋直径在此基本上等于0.92mm。
当考虑金属丝状元件14行进的方向时,在供应装置11、11’的下游,设备10包括用于分别分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装置124、124’。分隔装置124被布置为使得允许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在该情况中为第一过渡芯NT1)。分隔装置124’被布置为使得允许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和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在该情况中为第二过渡芯NT2)。
第一分离组件AF11在此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相同,其示于图6中。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各自包括至少一个相应地由螺旋缠绕的D’≥1、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D、F。D’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F’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在该情况中,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D’=F’=2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D、F组成。
第二分离组件AF12在此与第二分离组件AF22相同,其示于图8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AF22各自包括至少一个相应地由螺旋缠绕的E’>1、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E、G。E’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G’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在该情况中,第二分离组件AF12、AF22各自分别由螺旋缠绕的E’=G’=4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E、G组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AF22各自分别形成各个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2、A3。
在供应装置11的下游,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12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26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128。
在图7所示的分离集合体EG1包括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分离集合体EG1在此包括层G1和第一过渡芯NT1,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在该情况中,分离集合体EG1由其中G1’=4的层G1和第一过渡芯NT1构成,G1’=4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
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还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30。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30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32。应注意,分隔装置130被布置为使得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
应注意,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126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30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
在供应装置11’的下游,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2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26’包括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28’。
分离集合体EG2与分离集合体EG1相同并且示于图7中。分离集合体EG2包括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G2’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分离集合体EG2在此包括层G2和第二过渡芯NT2,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在该情况中,分离集合体EG2由其中G2’=4的层G2和第二过渡芯NT2构成,G2’=4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
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还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的装置130’。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30’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的装置132’。分隔装置130’被布置为使得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
应注意,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26’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30’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
在分隔装置124、124’、126、126’、130、130’的下游,设备10包括用于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在该情况中为由螺旋缠绕的C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1)的装置134。
因此,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34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
此外,为了获得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将供应装置11、11’、分隔装置124、124’和重新组装装置134布置为使得允许实施如下文所述的方法,其中D’+F’=E’=G’=C1’=C2’=C3’,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14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0.32mm,以相同的捻距p=7.8mm螺旋缠绕并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Φ=0.95mm。
在该特定情况中,由于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响应捻合步骤的弹性回弹,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捻距从等于5mm的过渡捻距转变为在此等于7.8mm的捻距p。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确定施用多少过渡捻距以获得期望的捻距p。
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中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螺旋直径Φ在此显著大于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各自中的每个丝状元件14的过渡螺旋直径,这样的原因在于弹性回弹。捻合程度越大,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各自中的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螺旋直径Φ超过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各自中的每个丝状元件14的过渡螺旋直径的程度就越大。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确定待施用的过渡螺旋直径以获得期望的螺旋直径φ,这取决于捻合程度和过渡芯的性质。
当考虑金属丝状元件14行进的方向时,在重新组装装置134的下游,设备10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38、38’、38”:保持第一最终组件A1、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三最终组件A3围绕它们的行进方向相应地旋转。
当考虑金属丝状元件14行进的方向时,在保持旋转装置38、38’、38”的下游,设备10包括用于分别使第一最终组件A1、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三最终组件A3平衡的装置39、39’、39”。
当考虑金属丝状元件14行进的方向时,在平衡装置39、39’、39”的下游,设备10包括用于分别储存第一最终组件A1、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三最终组件A3的装置40、40’、40”。
设备10还包括引导的装置G、放线的装置D和向丝状元件、集合体和组件施加张力的装置T,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的,例如滑轮和绞盘。
供应装置12、12’包括用于储存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卷轴41、41’,在该情况中分别为六个卷轴。供应装置15、15’分别包括用于储存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装置41、41’。在图1中,为了清楚起见,仅示出了用于储存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四个卷轴41中的两个。
组装装置16、16’分别包括分配器42、42’和组装引导件44、44’。组装装置16、16’分别包括用于捻合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装置46、46’。捻合装置46、46’分别包括捻合器48、48’,本领域技术人员还更通常地称捻合器48、48’为“捻合机”,例如四轮捻合机。在这些捻合装置46、46’的下游,平衡装置20、20’分别包括捻合机50、50’,例如四轮捻合机。最后,在各个捻合机48、48’的下游,组装装置16、16’分别包括挂轮架(lyre)52、52’、52”以及承载最终平衡装置39、39’、39”和储存装置40、40’、40”的吊舱53、53’、53”。各个挂轮架52、52’、52”和各个吊舱53、53’、53”被安装成能够旋转,以保持各个最终组件A1、A2、A3的组装捻距。
图3示出了分离装置128。第一过渡组件AT1沿上游行进方向X前进。在穿过分离装置128之后,分离集合体EG1沿下游行进方向X2前进,而第一分离组件AF11沿下游方向X1前进。分离装置128包括引导装置57,其一方面允许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别沿下游方向X2、X1进行平移移动,另一方面允许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分别围绕下游方向X2、X1进行旋转。在该特定情况中,装置57包括倾斜的旋转辊60。分离装置128’、132和132’类似于上文描述的分离装置128。在该方法期间,在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点的下游,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辊60接触。
图4示出了重新组装装置134。第一分离组件AF11沿上游行进方向Y1前进。第一分离组件AF21沿上游行进方向Y2前进。第一最终组件A1沿下游行进方向Y前进。重新组装装置134包括引导装置59,其一方面允许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分别沿下游方向Y1、Y2进行平移移动,另一方面允许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分别围绕下游方向Y1、Y2进行旋转。在该特定情况中,装置59包括倾斜的旋转辊61。在该方法期间,在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的重新组装点的上游,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辊61接触。
保持旋转装置38、38’、38”包括捻合机62、62’、62”,例如能够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各自分别围绕下游方向旋转的四轮捻合机。最终的平衡装置39、39’、29”还包括捻合机63、63’、63”,例如四轮捻合机。储存装置40、40’、40”在此分别包括用于储存各个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的储存卷轴64、64’、64”。
为了回收利用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设备10包括用于在以下两方面之间引导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引导装置G:一方面是离开分隔装置124、124’的出口68、68’,在该情况中其在分离装置132、132’的下游;另一方面是进入组装装置16、16’的入口70、70’。
应注意,设备10没有预成型装置,特别是没有在组装装置16、16’上游布置的用于单独预成型丝状元件14的装置。
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各个装置124、124’、126、126’、128、128’、130、130’、132、132’、134以及各个组件和集合体A1、A2、A3、AF11、AF12、AF21、AF22、AT1、AT2、NT1、NT2、EG1、EG2,其中箭头指示这些组件和集合体从下游朝向上游的前进方向。
现在将描述允许使用上文所述设备10的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制造上文描述的最终组件A1、A2、A3。
首先,从供应装置12、12’、15和15’,在该情况中从卷轴41、41’放出丝状元件14以及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
接下来,该方法包括分别供应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的两个步骤210、210’,两个步骤210、210’一方面包括通过分别围绕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进行捻合来组装A’、B’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步骤,另一方面包括使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AT1、AT2平衡的步骤,该步骤使用捻合机50、50’来执行。
该方法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N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在该情况中为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24。该方法包括将第二过渡组件NT2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21、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在该情况中为第二过渡芯NT2)的步骤224’。
在供应步骤210的下游,分隔第一过渡组件NT1的步骤224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22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26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步骤228。
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还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30。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30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32。在该分隔步骤230结束时,E’>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
应注意,在以下步骤230的上游使用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一分离组件AF11的装置226: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
在供应步骤210’的下游,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包括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2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26’包括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28’。
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还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的步骤230’。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30’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2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的步骤232’。在该分隔步骤230’结束时,G’>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2。
应注意,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2和第二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26’在以下步骤230’的上游执行: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和第二过渡芯NT2。
在步骤224、224’、226、226’、228、228’、230、230’的下游,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34: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的由螺旋缠绕的C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1。因此,重新组装步骤234允许将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
因此,在该第一实施方案中,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和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34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此外,为了获得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将供应步骤210、210’、分隔步骤224、224’和重新组装步骤234执行为使得D’+F’=E’=G’=C1’=C2’=C3’,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14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以相同的捻距p螺旋缠绕并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φ。
此外,应注意,在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情况下,E’=C2’。此外,A’=D’+G1’并且G1’=E’。在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的情况下,G’=C3’。此外,B’=F’+G2’并且G’=E’。
最后,应注意,为了便于取出第一过渡芯NT1,在A’=4或A’=5的情况中,E’=1或2,在A’≥6的情况中E’≤0.75x A’,优选E’≤0.70x A’。在此,A’=6并且E’=4<0.7x6=4.2<0.75x6=4.5。类似地,为了便于取出第二过渡芯NT2,在B’=4或B’=5的情况中,G’=1或2,在B’≥6的情况中,G’≤0.75x B’,优选G’≤0.70x B’。在此,B’=6并且G’=4<0.7x6=4.2<0.75x6=4.5。
此外,该方法包括保持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各自围绕它们相应的行进方向旋转的步骤。在分隔步骤224、224’的下游使用装置38、38’、38”执行这些保持步骤。
使用装置39、39’、39”执行最终的平衡步骤。
最后,将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各自储存在储存卷轴64、64’、64”中。
关于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该方法包括回收利用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的步骤。在该回收利用步骤期间,在各个分隔步骤224、224’的下游,在该情况中在各个分隔步骤232、223’的下游回收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并且在各个组装步骤的上游引入各个先前回收的第一和第二过渡芯NT1、NT2。该回收利用步骤是连续的。
应注意,如此描述的方法不具有单独预成型每个金属丝状元件14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其中G1’=2的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135。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35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136。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还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235。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35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236。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还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3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38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0。分隔装置138被布置为使得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还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3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38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0。在该分隔步骤238结束时,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
应注意,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135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38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应注意,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235发生在以下步骤238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
还应注意,在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情况下,E’=C2’。此外,A’=E’+G1’并且G1’=D’。在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的情况下,G’=C3’。此外,B’=G’+G2’并且G2’=F’。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35、136、138、140、235、236、238、24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35’、136’、138’、140’、235’、236’、238’、24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34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在该情况中,A’=B’=7。类似地,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和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34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分隔装置142被布置为使得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在此,G1’=5。在该分隔步骤242结束时,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4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44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46。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4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44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46。
前体集合体EH1包括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H1。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前体集合体EH1在此包括层H1和第一过渡芯NT1,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在该情况中,分离集合体EH1由其中H1’=4的层H1和第一过渡芯NT1构成,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
派生集合体ED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I1。I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在该情况中,派生集合体ED1由层I1构成,其中I1’=1,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螺旋缠绕。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48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50。分隔装置148被布置为使得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48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50。在该分隔步骤248结束时,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装置126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42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分离集合体EG1的步骤226发生在以下步骤242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44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48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44发生在以下步骤248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第一过渡芯NT1。
应注意,在该第三实施方案中,G1’≥H1’+I1’并且H1’≥E’,在此G1’=H1’+I1’并且H1’=E’。此外,A’≥D’+G1’,G1’≥E’,在此A’=D’+G1’并且G1’>E’。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42、242、144、244、146、246、148、248、150、25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42’、242’、144’、244’、146’、246’、148’、248’、150’、25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52。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5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54。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52。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5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54。
前体集合体EH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H1。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在该情况中,前体集合体EH1由层H1构成,其中H1’=5,H1’=5个金属丝状元件14螺旋缠绕。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5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56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58。分隔装置156被布置为使得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5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56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58。在该分隔步骤256结束时,E’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
派生集合体ED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I1。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H1。在该情况中,派生集合体ED1由层I1构成,其中I1’=1,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螺旋缠绕。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52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56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52发生在以下步骤256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和派生集合体ED1。
应注意,在该第四实施方案中,G1’≥H1’并且H1’≥E’+I1’,在此G1’=H1’并且H1’=E’+I1’。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42、242、152、252、154、254、156、256、158、258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42’、242’、152’、252’、154’、254’、156’、256’、158’、258’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60,所述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60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62。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260,所述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60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262。
主要集合体EM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J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J1。J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在该情况中,主要集合体EM1由层J1构成,其中J1’=4,J1’=4个金属丝状元件14螺旋缠绕。在主要集合体EM1形成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情况下,J2=E=C2并且J1’=E’=C2’。
额外集合体ES1包括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K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K1。K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额外集合体ES1在此包括层K1和第一过渡芯NT1,K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在该情况中,额外集合体ES1由其中K1’=1的层K1和第一过渡芯NT1构成,K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42还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6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64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66。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42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G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6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64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66。
派生集合体ED1包括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I’≥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额外集合体ES1的由K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K1。在该情况中,派生集合体ED1由层I1构成,其中I1’=1,I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螺旋缠绕。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60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64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60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64。
应注意,在该第五实施方案中,G1’≥J1’+K1’并且K1’≥I1’,在此G1’=J1’+K1’并且K1’=I1’。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42、242、160、260、162、262、164、264、166、266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EM1、ES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42’、242’、160’、260’、162’、262’、164’、264’、166’、266’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EM2、ES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装置135。分离集合体EG1与第三实施方案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35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装置136。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还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步骤235。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35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步骤236。
与第三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还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分隔装置172被布置为使得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在该分隔步骤272结束时,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G1。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装置135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72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分离集合体EG1和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的步骤235发生在以下步骤272的上游: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74。分离集合体EG1和前体集合体EH1分别与第三实施方案的分离集合体EG1和前体集合体EH1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74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76。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7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74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76。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还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78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80。分隔装置178被布置为使得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8。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78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80。在该分隔步骤278结束时,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74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78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74发生在以下步骤278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
应注意,在该第六实施方案中,A’≥E’+G1’并且G1’≥D’,在此A’=G1’+E’并且G1’>D’。G1’≥H1’+I1’并且H1’≥D’,在此G1’=H1’+I1’并且H1’=D’。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35、235、136、236、172、272、174、274、176、276、178、278、180、28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35’、235’、136’、236’、172’、272’、174’、274’、176’、276’、178’、278’、180’、280’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4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六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82。前体集合体EH1与第四实施方案的前体集合体EH1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8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84。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82。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8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84。
与第六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86。派生集合体ED1与第四实施方案的派生集合体ED1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86包括用于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装置188。分隔装置186被布置为使得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前体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86。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86包括将前体集合体EH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88。在该分隔步骤286结束时,D’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分离集合体EH1的由H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H1。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82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86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前体集合体EH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82发生在以下步骤286的上游:将前体集合体EH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派生集合体ED1。
应注意,在该第七实施方案中,G1’≥H1’并且H1’≥D’+I1’,在此G1’=H1’并且H1’=D’+I1’。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82、282、184、284、186、286、188、288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H1、ED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82’、282’、184’、284’、186’、286’、188’、288’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H2、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六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其形成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90。各个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分别与第五实施方案的各个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90包括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92。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290。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90包括将分离集合体EG1分离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292。
与第六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72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94。派生集合体ED1与第五实施方案的派生集合体ED1相同。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装置194包括用于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96。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72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94。在该特定情况中,分隔步骤294包括将额外集合体ES1分离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96。
用于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装置190被布置在用于以下的装置194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类似地,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主要集合体EM1和额外集合体ES1的步骤290发生在以下步骤294的上游:将额外集合体ES1分隔为派生集合体ED1和第一过渡芯NT1。
应注意,在该第八实施方案中,J1’=D’,G1’≥J1’+K1’并且K1’≥I1’,在此G1’=J1’+K1’并且K1’=I1’。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90、290、192、292、194、294、196、296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1、ES1、ED1、EM1=AF11、AF12、NT1的特征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90’、290’、192’、292’、194’、294’、196’、296’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G2、ES2、ED2、EM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一实施方案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装置125。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和第一过渡芯NT1的步骤225。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24、224、125、225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24’、224’、125’、225’以及组件和集合体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
现在将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案的设备和方法。用相同的标记表示与前述实施方案类似的元件。
与第三至第八实施方案中的每个实施方案均不同,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包括用于以下的装置125: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过渡芯NT1和派生集合体ED1,所述派生集合体ED1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的层I1,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在该情况中,派生集合体ED1由层I1构成,层I1由螺旋缠绕的I1’=1个金属丝状元件构成。类似地,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离为第一分离组件AF11、第二分离组件AF12、第一过渡芯NT1和派生集合体ED1的步骤225。
根据前述的装置和步骤124、224、125、225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装置和步骤124’、224’、125’、225’以及组件和集合体ED2、AF21、AF22、NT2的特征。根据前述实施方案的装置和步骤加上必要的变更可以推出其它装置和步骤。
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案。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想各个第一和第二过渡芯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将与在一个或多个分隔步骤之后各个第一或第二分离组件所源自的第一分离集合体分隔开,第二部分将与在一个或多个分隔步骤之后各个第一或第二分离组件所源自的第二分离集合体分隔开。
还可以设想以下步骤或用于以下的装置:将第一和第二过渡组件分隔为多于第一和第二分离组件AF11、AF12、AF21和AF22的例如三个或甚至四个分离组件。在这些实施方案中,重新组装步骤或重新组装装置可以允许重新组装多于第一分离组件AF11、AF21的分离组件,例如重新组装三个或甚至四个分离组件。

Claims (15)

1.用于制造至少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的方法,
第一最终组件(A1)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1),第二最终组件(A2)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2),第三最终组件(A3)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3’>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3),
所述方法包括:
-供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10),所述第一过渡组件(AT1)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
-供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10’),所述第二过渡组件(AT2)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224):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D),D’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E),E’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
-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224’):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F),F’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G’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
-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
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的步骤(234),
将供应(210)和分隔(224)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供应(210’)和分隔(224’)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以及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34)执行为使得:D’+F’=E’=G’=C1’=C2’=C3’,并且C1’、C2’、C3’个金属丝状元件(14)全都具有相同的直径d,以相同的捻距p螺旋缠绕并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和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34)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26):
-第一分离组件AF1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0):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E’>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以及
-第一过渡芯(NT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124)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5):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以及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8):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以及
-第一过渡芯(NT1)。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26’):
-第一分离组件AF21,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0’):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以及
-第二过渡芯(NT2)。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5’):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以及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以及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8’):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以及
-第二过渡芯(NT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和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步骤(234)执行为使得A’>D’+E’并且B’>F’+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26):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11,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42):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E’>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以及
-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NT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5):
-分离集合体EG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
-将分离集合体EG1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72):
-第一分离组件AF11,D’≥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1的由G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1),以及
-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优选第一过渡芯(NT1)。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26’):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以及
-第一分离组件AF21,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42):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以及
-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NT2)。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24’)包括: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35’):
-分离集合体EG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以及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
-将分离集合体EG2分隔为以下部分的步骤(272’):
-第一分离组件AF21,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分离集合体EG2的由G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2),以及
-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优选第二过渡芯(NT2)。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最终组件(A1)由C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C1)组成,第二最终组件(A2)由C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C2)组成,第三最终组件(A3)由C3’>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C3)组成,
所述方法包括:
-供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步骤(210),所述第一过渡组件(AT1)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A)组成,
-供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步骤(210’),所述第二过渡组件(AT2)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B)组成,
-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224):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D)组成,D’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E)组成,E’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
-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
-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步骤(224’):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F)组成,F’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所构成的层(G)组成,G’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
-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
13.用于制造至少第一、第二和第三最终组件(A1、A2、A3)的设备(10),
第一最终组件(A1)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1’>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1),第二最终组件(A2)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2’>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2),第三最终组件(A3)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C3’>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C3),
所述设备(10)包括:
-用于供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10),所述第一过渡组件(AT1)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一过渡芯(NT1)螺旋缠绕的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
-用于供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10’),所述第二过渡组件(AT2)包括至少一个由围绕第二过渡芯(NT2)螺旋缠绕的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
-用于将第一过渡组件(AT1)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装置(124):
-第一分离组件AF1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D’≥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D),D’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
-第二分离组件AF1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E’>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E),E’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一过渡组件(AT1)的由A’>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A),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12形成第二最终组件(A2),
-第一过渡芯(NT1)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一过渡芯(NT1)的集合体,
-用于将第二过渡组件(AT2)分隔为至少以下部分的装置(124’):
-第一分离组件AF2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F’≥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F),F’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
-第二分离组件AF22,其包括至少一个由螺旋缠绕的G’>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G),G’个金属丝状元件(14)源自第二过渡组件(AT2)的由B’>1个金属丝状元件(14)构成的层(B),所述第二分离组件AF22形成第三最终组件(A3),
-第二过渡芯(NT2)或者一个或多个包括第二过渡芯(NT2)的集合体,
所述设备(10)包括用于将至少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重新组装以形成第一最终组件(A1)的装置(134),
将用于供应(110)以及分隔(124)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用于供应(110’)以及分隔(124’)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34)布置为允许实施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10),其中,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34)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10),其中,将用于分隔第一过渡组件(AT1)的装置(124)、用于分隔第二过渡组件(AT2)的装置(124’)和用于重新组装第一分离组件AF11与第一分离组件AF21的装置(134)布置为使得A’>D’+E’并且B’>F’+G’。
CN202080065819.XA 2019-07-25 2020-07-22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Active CN1144235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908428A FR3099190A1 (fr) 2019-07-25 2019-07-25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au moins trois assemblages
FRFR1908428 2019-07-25
PCT/FR2020/051339 WO2021014099A1 (fr) 2019-07-25 2020-07-22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au moins trois assemblag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3594A true CN114423594A (zh) 2022-04-29
CN114423594B CN114423594B (zh) 2023-09-15

Family

ID=68987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5819.XA Active CN114423594B (zh) 2019-07-25 2020-07-22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004278A1 (zh)
CN (1) CN114423594B (zh)
FR (1) FR3099190A1 (zh)
WO (1) WO2021014099A1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4722A (en) * 1913-02-24 1914-02-12 Emanuel Bode An Improved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Rope.
US2053645A (en) * 1934-12-08 1936-09-08 Western Electric Co Strand handling apparatus
US3293837A (en) * 1964-07-24 1966-12-27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wire rope
CH461907A (de) * 1967-02-03 1968-08-31 Glanzstoff Ag Spule mit Stahldrahtlitzen oder -seilen für den Transport und die Lieferung an eine Verarbeitungsstelle
WO1997011222A1 (de) * 1995-09-21 1997-03-27 Sket Verse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leichzeitigen bewickeln einer mehrdrahtspule mit mehreren drähten und/oder gleichzeitigem abwickeln der drähte von einer derart bewickelten mehrdrahtspule für eine nachfolgende verseilung derselben
US20030031434A1 (en) * 2000-08-21 2003-02-13 Fajardo James C. Method for making separable multiple core optical fibers, the resulting fiber structures, and uses thereof
CN101910507A (zh) * 2007-12-28 2010-12-08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制造包括两个层的就地被涂覆上橡胶的类型的缆线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00174A1 (en) * 2008-11-17 2012-01-0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Three-Layer Cord of the Type Rubberized in Situ
CN102365403A (zh) * 2009-03-31 2012-02-29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制造三层帘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73632A (zh) * 2010-08-26 2012-03-14 鞍钢钢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长多层股钢丝绳外层绳的生产方法
FR2969181A1 (fr) * 2010-12-21 2012-06-22 Michelin Soc Tech Cable metallique multitorons a haute permeabilite
US20120175035A1 (en) * 2009-07-03 2012-07-12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hree-Layer Steel Cord that is Rubberized in Situ and has a 2+M+N Structure
CN102906330A (zh) * 2010-05-20 2013-01-3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制备使用不饱和热塑性弹性体原位橡胶处理的多层金属帘线的方法
FR3028872A1 (fr) * 2014-11-25 2016-05-27 Michelin & Cie Procede de fractionnement
WO2016083267A1 (fr) * 2014-11-25 2016-06-02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Installation de fractionnement
WO2016189073A1 (fr) * 2015-05-26 2016-12-0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rocédé d'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étape de préformation
CN109311346A (zh) * 2016-06-24 2019-02-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304722A (en) * 1913-02-24 1914-02-12 Emanuel Bode An Improved Method and Machine for Manufacturing Rope.
US2053645A (en) * 1934-12-08 1936-09-08 Western Electric Co Strand handling apparatus
US3293837A (en) * 1964-07-24 1966-12-27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wire rope
CH461907A (de) * 1967-02-03 1968-08-31 Glanzstoff Ag Spule mit Stahldrahtlitzen oder -seilen für den Transport und die Lieferung an eine Verarbeitungsstelle
WO1997011222A1 (de) * 1995-09-21 1997-03-27 Sket Verseilmaschinenbau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leichzeitigen bewickeln einer mehrdrahtspule mit mehreren drähten und/oder gleichzeitigem abwickeln der drähte von einer derart bewickelten mehrdrahtspule für eine nachfolgende verseilung derselben
US20030031434A1 (en) * 2000-08-21 2003-02-13 Fajardo James C. Method for making separable multiple core optical fibers, the resulting fiber structures, and uses thereof
CN101910507A (zh) * 2007-12-28 2010-12-08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制造包括两个层的就地被涂覆上橡胶的类型的缆线的方法和装置
US20120000174A1 (en) * 2008-11-17 2012-01-0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a Three-Layer Cord of the Type Rubberized in Situ
CN102365403A (zh) * 2009-03-31 2012-02-29 米其林技术公司 制造三层帘线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110972A1 (en) * 2009-03-31 2012-05-10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 Three-Layer Cord
US20120175035A1 (en) * 2009-07-03 2012-07-12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hree-Layer Steel Cord that is Rubberized in Situ and has a 2+M+N Structure
CN102906330A (zh) * 2010-05-20 2013-01-30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制备使用不饱和热塑性弹性体原位橡胶处理的多层金属帘线的方法
CN102373632A (zh) * 2010-08-26 2012-03-14 鞍钢钢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长多层股钢丝绳外层绳的生产方法
FR2969181A1 (fr) * 2010-12-21 2012-06-22 Michelin Soc Tech Cable metallique multitorons a haute permeabilite
FR3028872A1 (fr) * 2014-11-25 2016-05-27 Michelin & Cie Procede de fractionnement
WO2016083267A1 (fr) * 2014-11-25 2016-06-02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Installation de fractionnement
US20170321376A1 (en) * 2014-11-25 2017-11-09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plitting method
WO2016189073A1 (fr) * 2015-05-26 2016-12-0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rocédé d'assemblage comprenant une étape de préformation
CN109311346A (zh) * 2016-06-24 2019-02-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轮胎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04278A1 (fr) 2022-06-01
WO2021014099A1 (fr) 2021-01-28
CN114423594B (zh) 2023-09-15
FR3099190A1 (fr)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2355B (zh) 分裂设备
US10364529B2 (en) Splitting method
EP2091762B1 (en) Tire with light weight bead core
JP7334234B2 (ja) 高圧縮性オープンコード
US20210155045A1 (en) Pneumatic tire comprising an improved aramid textile cord with an at least triple twist
US20230001741A1 (en) Metallic reinforcing cord for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CN114375356B (zh) 高度可压缩的开放式增强帘线
CN114375253B (zh) 用于分隔和重新组装的方法
US10619297B2 (en) Unit for producing an assembly
CN114423594B (zh) 用于制造至少三个组件的方法
JP7374916B2 (ja) 少なくとも3重撚りを有する改善されたアラミド繊維コード
CN114423898B (zh) 用于分隔和重新组装双层组件的方法
US12006626B2 (en)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reassembling a dual layer assembly
US20220371367A1 (en) Metallic reinforcing cord for tyres for vehicle wheels
EP3677444B1 (en) Lightweight bead for a tire
CN114787435B (zh) 用于制造车辆车轮的轮胎的金属增强帘线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