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370A -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370A
CN114422370A CN202111583337.6A CN202111583337A CN114422370A CN 114422370 A CN114422370 A CN 114422370A CN 202111583337 A CN202111583337 A CN 202111583337A CN 114422370 A CN114422370 A CN 114422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tellite
inter
orbit
ground
calcul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833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370B (zh
Inventor
唐飞龙
白天
陈龙
李旭
刘嘉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15833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21Systems of inter linked satellites, i.e. inter satellite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6Airborne or Satellite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在各时间片上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本发明为基于时间片的动态网络拓扑,可以减少运行中的星间链路数量,从而减小卫星所需功率,降低运行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正在向太空迈向一大步,建设大型卫星星座(数百至数万颗卫星)的计划也在持续推进,力求建成覆盖全球的低延迟、高带宽的“新一代”互联网。包括SpaceX、Amazon、Telesat、OneWeb等等在内几家公司已经公布了在卫星网络方面的最新进展。自2020年以来,SpaceX的Starlink星座已经发射了1800多颗卫星,并且发射的节奏还在不断加快,该星座已经能够提供有限的互联网服务了。不难想象,这些“太空互联网”计划可能会颠覆传统的互联网。
专利文献CN111277321B(申请号:CN202010093631.8)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LEO低轨道卫星网络、MEO中轨道卫星网络和GEO高轨道卫星网络,其中:GEO网络用于承载与MEO网络进行数据传输;MEO网络用于分别与GEO网络和LEO网络进行数据传输。LEO网络分别用于与MEO网络和地面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上一代卫星网络,例如HughesNet只需数十颗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Orbit,GSO;Geostationary Oribit,GEO)卫星,就能给至多几百万用户的农村地区提供网络覆盖服务。这些GSO卫星有一个基本的限制,就是其轨道高度必须为35786km,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比较高的延迟。据报道,其往返传输时延(Round-Trip Time,RTT)通常会超过600ms;并且,所提供的带宽通常非常有限。非地球同步轨道(Non-geosynchronous Orbit,NGSO)卫星也在运行,但只是为特定场景提供通信需求。例如,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Orbir,MEO)区域,最小高度不小于2000km,最大高度小于GSO的轨道高度,应用场景主要包括:GPS、GLONASS、Galileo、O3b等等。其中,O3b由16个卫星星座组成,为轮船、海上平台、偏僻的陆地地区提供网络连接,O3b宣称:对于单个连接,可提供140ms的RTT时延及最大2.1Mbps的带宽。Iridium和Iridium NEXT星座的海拔更低,在低地球轨道(Low EarthOrbit,LEO,距地表至多2000km)运行,但其注重于卫星网络的拓扑结构。因此,上一代的卫星网络星座无法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的全球互联网服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
步骤S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
步骤S3:根据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步骤S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
步骤S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
利用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以预设时间间隔对一个周期进行划分,并在各时刻认为卫星是静止的,从而进行静态的网络拓扑设计;
利用步骤S1中所设计的卫星及其轨道参数,计算出各卫星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时间片所处时刻计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
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公式为:
r=R+hs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21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22
式中,R为地球的半径;hs为卫星的轨道高度;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ω为角速度;T为轨道周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
θt=θ0+ωt
xw=r cosθt
yw=r sinθt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31
式中,θ0为真近点角,是初始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t为任意时刻;θt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xw,yw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Ω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倾角;xt,yt,zt为t时刻卫星的空间坐标。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最长星间链路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32
式中,h0为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
步骤S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33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34
式中,(xs,ys,zs),(xg,yg,zg)分别为卫星和地面站点的坐标;α为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当α>e时,e为最小仰角,地面站点才能看到卫星;
步骤S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
步骤S3.4:结合步骤S3.1-S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优选的,所述步骤S4包括:
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拓扑图;
将全球预设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从而对地面站点流量进行建模。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计算可行拓扑包括:
步骤S4.1:根据确定的顶点间的流量,利用Dii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节点数;
步骤S4.2:删除图中没有涉及到最短路径的边;
步骤S4.3:对于图中的节点,若其度大于卫星的天线数,则删除度数权重最大的边,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被删除边所连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步骤S4.4:重复步骤S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
所述度数权重最大的边为:对于与某个顶点相连的所有边,其中与边相连的两个顶点度数乘积最大的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模块M1:根据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
模块M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
模块M3:根据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模块M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
模块M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
优选的,所述模块M2包括:
利用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以预设时间间隔对一个周期进行划分,并在各时刻认为卫星是静止的,从而进行静态的网络拓扑设计;
利用模块M1中所设计的卫星及其轨道参数,计算出各卫星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时间片所处时刻计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
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公式为:
r=R+hs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1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2
式中,R为地球的半径;hs为卫星的轨道高度;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ω为角速度;T为轨道周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
θt=θ0+ωt
xw=r cosθt
yw=r sinθt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3
式中,θ0为真近点角,是初始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t为任意时刻;θt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xw,yw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Ω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倾角;xt,yt,zt为t时刻卫星的空间坐标。
优选的,所述模块M3包括:
模块M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最长星间链路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4
式中,h0为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
模块M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5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56
式中,(xs,ys,zs),(xg,yg,zg)分别为卫星和地面站点的坐标;α为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当α>e时,e为最小仰角,地面站点才能看到卫星;
模块M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
模块M3.4:结合模块M3.1-M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优选的,所述模块M4包括:
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拓扑图;
将全球预设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从而对地面站点流量进行建模。
优选的,所述模块M4中计算可行拓扑包括:
模块M4.1:根据确定的顶点间的流量,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节点数;
模块M4.2:删除图中没有涉及到最短路径的边;
模块M4.3:对于图中的节点,若其度大于卫星的天线数,则删除度数权重最大的边,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被删除边所连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模块M4.4:重复模块M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
所述度数权重最大的边为:对于与某个顶点相连的所有边,其中与边相连的两个顶点度数乘积最大的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用更均匀的卫星分布,在部署相同数量卫星的条件下,可以覆盖更大的地区;
2、本发明从最佳路由出发构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3、本发明为基于时间片的动态网络拓扑,可以减少运行中的星间链路数量,从而减小卫星所需功率,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时间片的大型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设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卫星及其轨道设计参数的参考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设计参数下卫星及其轨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最长星间链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时间片的大型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包括如下模块:模块M1:根据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模块M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模块M3:根据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模块M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模块M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
所述模块M2包括:利用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以预设时间间隔对一个周期进行划分,并在各时刻认为卫星是静止的,从而进行静态的网络拓扑设计;利用模块M1中所设计的卫星及其轨道参数,计算出各卫星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时间片所处时刻计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
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公式为:
r=R+hs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71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72
式中,R为地球的半径;hs为卫星的轨道高度;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ω为角速度;T为轨道周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
θt=θ0+wt
xw=r cosθt
yw=r sinθt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73
式中,θ0为真近点角,是初始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t为任意时刻;θt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xw,yw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Ω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倾角;xt,yt,zt为t时刻卫星的空间坐标。
所述模块M3包括:模块M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最长星间链路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81
式中,h0为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
模块M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计算为: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82
Figure BDA0003426981410000083
式中,(xs,ys,zs),(xg,yg,zg)分别为卫星和地面站点的坐标;α为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当α>e时,e为最小仰角,地面站点才能看到卫星;
模块M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模块M3.4:结合模块M3.1-M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所述模块M4包括: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拓扑图;将全球预设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从而对地面站点流量进行建模。
所述模块M4中计算可行拓扑包括:模块M4.1:根据确定的顶点间的流量,利用Dii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节点数;模块M4.2:删除图中没有涉及到最短路径的边;模块M4.3:对于图中的节点,若其度大于卫星的天线数,则删除度数权重最大的边,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被删除边所连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模块M4.4:重复模块M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所述度数权重最大的边为:对于与某个顶点相连的所有边,其中与边相连的两个顶点度数乘积最大的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间片的大型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设计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联合考虑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如图2所示,设计轨道高度和最小仰角时要特别考虑信道干扰及卫星的覆盖区域。实施例中设计的轨道数o=40,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n=40,轨道倾角i=53°,轨道高度hs=550km,同一轨道上面的卫星为均匀分布,不同轨道的相位p=0.5(使整个星座上的卫星均匀分布),最小仰角e=40°。据此设计出的卫星星座如图3所示。
步骤S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
根据实施例设计的参数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取地球半径R为6371km;万有引力常数G为6.67×10-11N·m2/kg2;地球质量M为5.965×1024kg。计算得:角速度ω=0.628转/小时;轨道周期T=95.6分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例如,取真近点角θ0为0°,时刻t为1分钟,升交点赤经Ω为0°计算得卫星的空间坐标为:(6906.04,273.72,363.24),单位为km。
步骤S3:联合考虑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即星间链路不能穿过下层大气,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如图4,取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为80km,计算得:最长星间链路dISL=5014km。
步骤S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即只有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才能保证星地链路稳定,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在e=40°的条件下,每个地面站点大概能看到7-10颗卫星。
步骤S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受到实际使用的链路媒介及相关的技术所限制。
步骤S3.4:结合步骤S3.1-S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步骤S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等条件计算可行拓扑。具体步骤如下:
构建网络拓扑图G: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V,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E,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w。
地面站点流量f的建模:将全球著名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即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
计算可行拓扑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根据构建的网络拓扑图G和顶点间的流量f,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Popt及所经过的节点数c;
步骤S4.2:从边集合E中删除不在最短路径集合Popt中的边;
步骤S4.3:对于顶点集合V中的每个顶点v,若其度数deg(v)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则计算与v相连的所有边E′的度数权重,即:对于E′中的所有边e′所连的顶点v与v′,计算deg(v)×deg(v′)。找出度数权重最大的边argmax(v,v′)∈E′deg(v)×deg(v′),记为(v,v″),进行删除。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υ与v″之间的最短距离。
步骤S4.4:重复步骤S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
步骤S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具体做法为: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利用软件预先定义好每个时间片上面计算好的星间、星地链路,在时间片切换的同时,切换星间、星地链路的链接,则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会随着时间动态变化。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装置及其各个模块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装置及其各个模块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程序。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装置及其各个模块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程序的模块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模块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程序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
步骤S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
步骤S3:根据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步骤S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
步骤S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利用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以预设时间间隔对一个周期进行划分,并在各时刻认为卫星是静止的,从而进行静态的网络拓扑设计;
利用步骤S1中所设计的卫星及其轨道参数,计算出各卫星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时间片所处时刻计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
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公式为:
r=R+hs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11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12
式中,R为地球的半径;hs为卫星的轨道高度;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ω为角速度;T为轨道周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
θt=θ0+ωt
xw=rcosθt
yw=rsinθt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21
式中,θ0为真近点角,是初始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t为任意时刻;θt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xw,yw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Ω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倾角;xt,yt,zt为t时刻卫星的空间坐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最长星间链路计算为: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22
式中,h0为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
步骤S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计算为: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23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24
式中,(xs,ys,zs),(xg,yg,zg)分别为卫星和地面站点的坐标;α为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当α>e时,e为最小仰角,地面站点才能看到卫星;
步骤S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
步骤S3.4:结合步骤S3.1-S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拓扑图;
将全球预设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从而对地面站点流量进行建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计算可行拓扑包括:
步骤S4.1:根据确定的顶点间的流量,利用Dii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节点数;
步骤S4.2:删除图中没有涉及到最短路径的边;
步骤S4.3:对于图中的节点,若其度大于卫星的天线数,则删除度数权重最大的边,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被删除边所连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步骤S4.4:重复步骤S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
所述度数权重最大的边为:对于与某个顶点相连的所有边,其中与边相连的两个顶点度数乘积最大的边。
6.一种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块:
模块M1:根据信道干扰、发射成本、网络动态性、覆盖区域、传输时延,进行卫星星座轨道数、每个轨道上面的卫星数、轨道倾角、轨道高度、同一轨道卫星分布、不同轨道卫星相位以及地面站点可见卫星的最小仰角设计;
模块M2:权衡网络的稳定性和拓扑切换的开销,在一个轨道周期内进行时间片的划分,计算在各时间片上卫星的位置;
模块M3:根据空间限制和链路功率计算星间、星地链路的阈值,确定在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模块M4:在各时间片上,根据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以及卫星、地面站点构建网络拓扑图,结合地面站点流量、卫星硬件限制,计算可行拓扑;
模块M5:根据各时间片上确定的网络拓扑,组合时间片,构建动态的网络拓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2包括:
利用卫星运行的周期性,以预设时间间隔对一个周期进行划分,并在各时刻认为卫星是静止的,从而进行静态的网络拓扑设计;
利用模块M1中所设计的卫星及其轨道参数,计算出各卫星的运行速度,然后根据时间片所处时刻计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
计算卫星的角速度、轨道周期,公式为:
r=R+hs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1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2
式中,R为地球的半径;hs为卫星的轨道高度;r为卫星的轨道半径;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ω为角速度;T为轨道周期;
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
θt=θ0+ωt
xw=rcosθt
yw=rsinθt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3
式中,θ0为真近点角,是初始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t为任意时刻;θt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转过的角度;xw,yw为t时刻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Ω为升交点赤经;i为轨道倾角;xt,yt,zt为t时刻卫星的空间坐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3包括:
模块M3.1:根据星间的可见性,确定基本的星间链路限制,最长星间链路计算为: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4
式中,h0为下层大气距地球表面的距离;
模块M3.2:根据星地的可见性,卫星在天空中的仰角大于地面站点的最小仰角,确定基本的星地链路限制,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计算为: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5
Figure FDA0003426981400000046
式中,(xs,ys,zs),(xg,yg,zg)分别为卫星和地面站点的坐标;α为地面站点看向卫星的仰角,当α>e时,e为最小仰角,地面站点才能看到卫星;
模块M3.3:根据各链路的功率限制,确定允许的最长星间、星地链路;
模块M3.4:结合模块M3.1-M3.3,确定各时间片上有效的星间、星地链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4包括:
将所有的卫星、地面站点抽象为图的顶点,将所有的星间、星地链路抽象为图的边,且所有的边均为双向边,并将星间、星地链路的长度抽象为边的权重,从而构建网络拓扑图;
将全球预设城市抽象为地面站点,并根据城市的人口预测数据估算为流量,地面站点之间的流量为城市对之间人口数量的乘积,从而对地面站点流量进行建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4中计算可行拓扑包括:
模块M4.1:根据确定的顶点间的流量,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各流量的最短路径及所经过的节点数;
模块M4.2:删除图中没有涉及到最短路径的边;
模块M4.3:对于图中的节点,若其度大于卫星的天线数,则删除度数权重最大的边,然后重新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被删除边所连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模块M4.4:重复模块M4.3,直到所有边的度均不大于卫星允许的天线数;
所述度数权重最大的边为:对于与某个顶点相连的所有边,其中与边相连的两个顶点度数乘积最大的边。
CN202111583337.6A 2021-12-22 2021-12-22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422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3337.6A CN11442237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3337.6A CN11442237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70A true CN114422370A (zh) 2022-04-29
CN114422370B CN114422370B (zh) 2023-03-28

Family

ID=81267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83337.6A Active CN114422370B (zh) 2021-12-22 2021-12-22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2237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771A (zh) * 2022-07-28 2022-11-01 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关站服务范围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6489070A (zh) * 2023-06-21 2023-07-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星上网元系统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413476A (zh) * 2024-07-03 2024-07-30 鹏城实验室 基于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的路由方法及系统
WO2024178906A1 (zh) * 2023-02-27 2024-09-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卫星网络的拓扑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预测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713A (zh) * 2008-03-21 2008-1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层卫星网络系统路由设定方法
CN103312608A (zh) * 2013-04-25 2013-09-18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卫星网路路由算法
CN106792961A (zh) * 2016-11-18 2017-05-31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设计的双层拓扑路由方法
CN107517077A (zh) * 2017-08-28 2017-1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间组网双层卫星网络模型及拓扑控制的路由优化方法
CA3017007A1 (en) * 2018-09-10 2020-03-10 Telesat Canada Resource deployment optimizer for non-geostationary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CN112600609A (zh) * 2020-11-30 2021-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卫星网络系统的网络容量估算方法
CN112752286A (zh) * 2020-12-31 2021-05-0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卫星网络集中式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5575A (zh) * 2021-08-17 2021-12-07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星间链路的遥感星座路由算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9713A (zh) * 2008-03-21 2008-1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层卫星网络系统路由设定方法
CN103312608A (zh) * 2013-04-25 2013-09-18 大连大学 一种基于流量工程的卫星网路路由算法
CN106792961A (zh) * 2016-11-18 2017-05-31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卫星通信网络设计的双层拓扑路由方法
CN107517077A (zh) * 2017-08-28 2017-1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空间组网双层卫星网络模型及拓扑控制的路由优化方法
CA3017007A1 (en) * 2018-09-10 2020-03-10 Telesat Canada Resource deployment optimizer for non-geostationary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CN112600609A (zh) * 2020-11-30 2021-04-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卫星网络系统的网络容量估算方法
CN112752286A (zh) * 2020-12-31 2021-05-04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卫星网络集中式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5575A (zh) * 2021-08-17 2021-12-07 航天科工海鹰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星间链路的遥感星座路由算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申建平: "卫星网络拓扑动态性及仿真系统研究", 《中国硕士论文数据库》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6771A (zh) * 2022-07-28 2022-11-01 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关站服务范围仿真方法及装置
CN115276771B (zh) * 2022-07-28 2024-01-16 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非静止轨道卫星信关站服务范围仿真方法及装置
WO2024178906A1 (zh) * 2023-02-27 2024-09-06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卫星网络的拓扑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预测方法
CN116489070A (zh) * 2023-06-21 2023-07-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星上网元系统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489070B (zh) * 2023-06-21 2023-09-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星上网元系统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8413476A (zh) * 2024-07-03 2024-07-30 鹏城实验室 基于软件定义卫星网络的路由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70B (zh) 202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22370B (zh) 基于时间片的leo卫星星座的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及系统
US9998208B2 (en) Low latency glob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wireless networks
CN106249253A (zh) 低轨通信和导航增强混合星座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721040B (zh) 一种区域覆盖推扫星座及其构建方法
Arnas et al. Definition of Low Earth Orbit slotting architectures using 2D lattice flower constellations
CN110113091A (zh) 一种星座组网的轨道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Zhao et al. Anomalous enhancement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content in the Asian‐Australian region during a geomagnetically quiet day
CN106788671A (zh) 一种可变构形的混轨卫星星座
Yang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for hybrid LEO communication and navigation constellation
Bi et al. The state of the art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space applications
CN103955140B (zh) 卫星地面遥操作演示验证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Sekhar et al. MARVIN: movement-aware routing over interplanetary networks
David et al. Simulating iridium satellite coverage for CubeSats in low earth orbit
WO2016113586A1 (en) System of satellites
Terziev et al.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in the Satellite Industry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Market
CN105224731A (zh) 地球静止卫星紫外成像敏感器的辐射模拟仿真方法
Nazmy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Low Earth Orbit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nstellations
Spring-Turner et al. Performance bounds for cooperative localisation in the starlink network
Wang et al. A Simple Three‐Dimensional Matrix Method for Global Constellation Intrasatellite Link Topological Design
Pfandzelter et al. Can Orbital Servers Provide Mars-Wide Edge Computing?
CN115361049B (zh) 一种基于方向约束的路由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erringer General framework for the reconfiguration of satellite constellations
Liang et al. Point-to-Point Jumping Transfer on Phobos by Prograde g′ Family
CN116853519A (zh) 面向气象探测的闪电轨道星座构建方法和系统
Ulivieri et al. Small satellites constellations for continuous regional surveill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