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304A -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 Google Patents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304A
CN114422304A CN202111461229.1A CN202111461229A CN114422304A CN 114422304 A CN114422304 A CN 114422304A CN 202111461229 A CN202111461229 A CN 202111461229A CN 114422304 A CN114422304 A CN 114422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m
interference
reference signal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1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汉青
陈梦竹
徐俊
赵亚军
谢赛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4612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3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33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H04W74/0841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8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additional processing of random access related information at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具体公开了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的技术。一个示例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处接收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干扰状态信息;以及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基于粒度实施退避来执行到第二通信节点的后续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80099101.5”,申请日为“2018年11月2日”,题目为“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专利文档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将世界推向日益互联和网络化的社会。移动通信的快速增长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导致了对容量和连接性的更大需求。其他方面(诸如能耗、设备成本、频谱效率和延迟)对于满足各种通信场景的需求也很重要。正在讨论各种技术,包括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更长电池寿命以及改进性能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专利文档特别地描述了用于管理由诸如大气波导现象的现象引起的远程干扰的技术。所公开的技术允许无线通信节点有效地抑制这种干扰,而不会负面地影响系统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处接收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干扰状态信息;以及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基于粒度实施退避来执行到第二通信节点的后续通信。
在另一示例方面,公开了另一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远程干扰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包括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传输的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或传输边界之前的第N个符号中的一个,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
在又一示例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存在远程干扰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预先配置的时间段中被发送,并且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每个时间段中的多个时机被发送;并且使用第一参考信号来传送与第一通信节点相关联的ID信息。
在又一示例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与到第一通信节点的入站信道上的第一干扰相关的第一参考信号和与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出站信道上的第二干扰相关的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以不重叠的方式被发送。
在又一示例方面,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被配置成实施上述方法的处理器。
在又一实施例方面,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在其上的代码。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代码使得处理器实施所描述的方法。
本专利文档描述了这些和其它方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由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远程干扰的示例。
图2示出了由图1中描绘的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受干扰的的上行链路帧的示例。
图3示出了关于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和最大上行链路传输边界的共同理解的由不同基站使用的不同帧结构的示例。
图4是其中可以应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的无线电站的一部分的框图表示。
图5是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框架-0的示例工作流。
图7示出了框架-1的示例工作流。
图8示出了框架-2.1的示例工作流。
图9示出了框架-2.2的示例工作流。
图10示出了用于远程干扰(RI)抑制的时域方法的示例。
图11示出了用于远程干扰(RI)抑制的频域方法的示例。
图12示出了用于远程干扰(RI)抑制的功率域方法的示例。
图13描绘了远程干扰管理(RIM)参考信号(RS)的沿着时域的示例。
图14示出了原始符号生成(例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生成)的示例。
图15示出了针对Alt-2和Alt-3方法生成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号的示例。
图16示出了用于具有梳状结构的符号参考信号的可替选方案。
图17示出了用于两个符号的RS的OFDM基带信号生成的示例。
图18示出了在时域中的RIM-RS传输的示例。
图19示出了远程干扰管理的示例。
图20示出了具有较小UL-DL转换周期的远程干扰管理的示例。
图21示出了当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时,在边界之前重复RIM-RS的示例。
图22示出了当传输延迟在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之内时,在边界之前重复RIM-RS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档中使用章节标题仅仅是为了提高可读性,而不是将每个章节中公开的实施例和技术的范围限制为仅仅是该章节。使用5G无线协议的示例来描述某些特征。然而,所公开的技术的适用性不仅限于5G无线系统。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球的大气层中较高高度处的较低密度导致降低的折射率,从而使信号弯曲回朝向地球。在这种情况下,信号可以在较高折射率的层(也称为大气波导)中传播,因为反射和折射在具有较低折射率材料的边界处相遇。在这种传播模式下,无线电信号经历较小的衰减,并且在远远大于正常辐射范围的距离内被引导。通常受这种现象影响的频率范围在0.3GHz至30GHz左右。
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采用TDD双工模式,并且在相同的频段中发送和接收信号。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在时域中的不同时间段中发送来区分。例如,在时分长期演进(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TD-LTE)帧结构中,存在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和特殊子帧,其中下行链路子帧中的所有符号是下行链路符号,而上行链路子帧中的所有符号是上行链路符号。特殊子帧包括特殊子帧的下行链路部分、保护时段(guard period,GP)和特殊子帧的上行链路部分。GP不发送任何信号,并在上行链路符号和下行链路符号之间提供保护,从而避免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
然而,当大气波导现象发生时,无线电信号可以传播相对较长的距离,并且传播延迟超过间隙。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可能传播较长的距离,并且干扰远处的第二基站的上行链路信号,从而导致被称为远程干扰的干扰。图1示出了由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远程干扰的示例。在图1中,来自gNB 1(101)的下行链路信号可能在地面或海洋上传播,并且干扰gNB 3(103)的上行链路信号。图2示出了由图1中描绘的大气波导现象引起的受干扰的的上行链路帧的示例。如图2所示,来自gNB 1(101)的下行链路传输可以在长传输延迟(201)之后到达gNB 3(103)。如重叠区域202所示,由gNB1(101)发送的下行链路符号中的一些现在干扰由gNB3(103)发送的上行链路符号。
为了解决远程干扰问题,首先有用的是确定干扰源,并且干扰源的确定涉及诸如参考信号的传输。确定干扰源后,准确执行干扰消除机制也是有用的。本文档公开了可以被实施例用来提供用于干扰消除的信号传输方法和干扰消除方法的技术,其可解决由大气波导引起的远端干扰和跨信道干扰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程干扰管理(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RIM)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架构-1:
受干扰的基站(例如,受干扰的gNB)确认其受到RI干扰,并且受干扰的基站发送参考信号RS-1。
干扰gNB检测到RS-1。当检测到RS-1时,判断接收网络设备(例如gNB)正在干扰其他设备。干扰基站执行RIM干扰避免方案,并发送参考信号RS-2。
受干扰的基站检测到RS-2:
-如果检测到RS-2,则判断大气波导现象仍然存在,并且受干扰的基站继续发送RS-1;
-如果未检测到RS-2,则判断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并且停止RS-1的发送;
干扰基站继续检测RS-1:
-如果检测到RS-1,则继续执行RIM干扰避免方案,并且继续发送RS-2;
-如果未检测到RS-1,则判断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则停止执行RIM方案,并且停止RS-2的发送;
在此,RS-1和RS-2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参考信号。
架构-2.1:
受干扰的基站确认其受到RI干扰,并且受干扰的基站传输参考信号RS(或被标识为RS-1)。
干扰基站检测到RS(RS-1)。当检测到RS时,判断干扰基站干扰其他基站。干扰基站执行RIM干扰避免方案,并通知受干扰的基站它已经通过回程接收到RS。
如果随后的干扰基站没有接收到RS,则干扰基站通知受干扰的基站它没有通过回程接收到RS,并且停止执行RIM方案。
受干扰的基站:
-如果接收到由RS接收的回程信号,则判断大气波导现象仍然存在,并且RS被继续发送;
-如果接收到尚未接收到RS的回程信令,则判断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并且停止RS的发送;
架构-2.2:
受干扰的基站确认其受到RI干扰,并且受干扰的基站发送参考信号RS;
干扰基站检测到RS。当检测到RS时,判断其干扰到其他基站。干扰基站通过回程向受干扰的基站通知它已经接收到RS。
如果受干扰的基站接收到由干扰基站发送的RS接收的回程信令,则受干扰的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辅助RIM协调信息。
在干扰基站接收到RIM协调信息后,执行RIM方案。
如果随后的干扰基站没有接收到RS,则干扰基站通知受干扰的基站它没有通过回程接收到RS,并且停止执行RIM方案。
如果受干扰的基站接收到RS没有被接收到的回程信令,则确定大气波导现象消失,并停止发送RS。
以上架构提供了整体性描述。不是每个架构中的每一步都是必须的,并且还可以添加其他步骤。
在本文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站发送信号或信息,并且第二基站接收信号或信息,从而执行远端干扰消除方案,这可以解决大气波导远程干扰问题。
可以假设,一般而言,在gNB之间只采用半静态时分双工(TDD)配置,并且在相邻gNB之间只存在同信道干扰。还假设在没有大气波导干扰或远端干扰的情况下,全网中由gNB配置的半静态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互不冲突。为确保这一点,一致认为整个网络需要处于DL-UL交换周期或传输周期。为此,无线系统可以配置最大下行传输边界(最大DL传输边界)和最大UL传输边界(最大UL传输边界)。
如图3所示,在一个DL-UL切换时段或传输时段中,最大DL传输边界由第一参考点表示,并且最大DL传输边界或第一参考点指示允许被调度的最后一个DL OFDM符号。最大UL传输边界由第二参考点表示,并且最大UL传输边界或第二参考点指示允许被调度的第一个UL符号。
图3示出了传输遵循的三个时间线。横轴代表时间。在顶部的时间线中,无线网络中节点遵循的两个方向(入站/出站或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上的网络传输的安排。标记为D的时隙代表网络传输发生的一个方向(例如下行链路),标记为“U”的时隙指示网络传输发生的另一方向(例如上行链路),并且标记为“S”的时隙指示用于在两个方向之间切换的间隔。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网络延迟,下行链路传输可能占用超过最后一个D时隙的信道时间,并且发生一直持续到落入S时隙中的时间最大传输边界。类似地,由于网络延迟和时钟偏斜,最早的U传输也可能扩展到最大上行链路传输边界。保护时段(GP)可以将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分开。
图3中的中间的时间线示出了由gNB1执行的3时隙退避的示例,其导致时隙S中的三个附加的“X”(灵活符号)。
底部的时间线示出了与中间时间线的退避情况相对应的gNB2(受干扰的节点)的帧结构配置,示出了由于引入了粒度为3个符号的退避,干扰已经被抑制。
下面描述的各种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以组合的方式使用。这里使用干扰基站和受干扰的基站的术语只是为了便于描述,并且在某些情况下,接收信号的干扰基站可能对受干扰的基站没有干扰。受干扰的基站可能会被其他基站干扰,但这里的干扰基站接收它发送的信号。
实施例1
干扰基站侧
方法1.1:干扰基站接收由干扰基站发送的被称为RIM-RS的第一参考信号,执行干扰消除机制,并减少对受干扰的基站的干扰。
参考信号RIM-RS由受干扰的基站发送,用于确定干扰源。受干扰的基站可以测量和分析接收的信号,以确定它已经受到大气波导或远端干扰的影响,从而触发了RIM-RS的发送。
在接收到由受干扰的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后,干扰基站确定它(通常是干扰基站的下行链路)是否对受干扰的基站产生大气波导干扰或远端干扰(通常是受干扰的基站的上行链路接收)。如果存在干扰,则干扰基站执行干扰消除机制。
干扰消除机制可以包括例如下行链路回退(DL退避)、空域方案、增加下倾角、降低站点高度等。
下行链路回退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时域回退、功率退避、频域回退,并且还可以包括空域方案,诸如在一些波束方向上不再发送DL。
下行链路退避意味着下行链路数据不能在一些资源上被发送、配置或调度,或者下行链路传输功率降低。
对于时域下行链路回退,特别是指在第一参考点(或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前的资源,使得第一参考点之前是DL符号或灵活符号。
本文档使用时域下行链路回退作为示例,但是其他回退也是可能的。例如,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功率退避或频域回退。
DL回退可以从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或最后一个DL符号向前执行。换句话说,用于执行下行链路退避的符号包括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最后一个符号与第一参考点时域连续)、或者最后一个或多个DL符号(最后一个DL符号和第一参考点时域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这取决于时隙结构的配置)。
这里,对于“最后一个或多个符号”意味着这些符号是DL符号、GP符号或灵活符号(通常用X或F符号表示)、在回滚符号之后不能被配置为DL或作为DL调度。在没有这种限制的情况下,通常灵活符号可以在以后被重新配置为DL符号。执行下行链路回退的灵活符号不能被配置为DL符号。除非取消下行链路回退,否则它只能是灵活符号或GP符号。对于“最后一个或多个DL符号”,其意味着下行链路退避的对象是在第一参考点之前的DL符号。在这些DL符号上执行下行链路回退。
对于下行链路回退有几种方法:在一个示例实施方式中,干扰基站不在这些符号上调度DL数据传输。可替选地,或者附加地,干扰基站在这些符号上静默;或者干扰基站重新配置时隙格式,并将这些DL符号配置为灵活符号。进一步,这些灵活符号不能再被重新配置为DL符号。干扰基站重配置时隙格式可以由高层参数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和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2)、tdd-UL-DL-ConfigDedicated、或由群组公共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配置。
下行链路回退的粒度可以如下:
子方法1.1.1:干扰基站接收由受干扰的基站传输的RIM-RS和/或定时信息,以确定受干扰的UL资源的数量。根据受干扰的UL资源的数量来执行DL回退。
例如,假设受干扰的基站在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上发送信号(RIM-RS)(假设a=1),并假设干扰基站可以在UL符号上接收RIM-RS。
在第一步中,干扰基站计算受干扰的基站到干扰基站的传输延迟。
传输延迟n_delay=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1+基站中第一个UL符号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2+被基站接收到的RIM-RS中的UL符号的序列号。等式右侧的最后一项是UL符号的序列号(或索引)。例如,第二参考点后的第一个UL符号数是1,而第二个UL符号数是2。后两项可以被合并为“由基站在第二参考点后接收RIM-RS中的符号的数量”。例如,在第二参考点之后的第一个符号数是1。第二参考点也被称为最大上行链路接收边界或最大上行链路传输边界,并且第二参考点之后可以是灵活符号或UL符号。
在第二步中,干扰基站计算干扰基站DL和受干扰的基站UL之间的灵活符号的数量。
N_x=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1+第一参考点和基站的最后一个DL符号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0+由受干扰的基站调度的第一个UL符号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m2。
受干扰的基站是RIM-RS发送基站。
在第三步中,干扰基站计算被小区干扰的UL资源的数量。
N_interfered=n_delay-n_x=基站中的第一个UL符号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2+由基站接收到的RIM-RS中的UL符号的序列号-基站的第一参考点和最后一个DL符号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0-由受干扰的基站调度的第一个UL符号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m2。
以上公式的最右边的运算中的前两项可以合并成“由基站在第二参考点之后接收到的RIM-RS中的符号的序列号”,并从1开始编号。
如果考虑m2,则受干扰的=在第二参考点之后接收到的RIM-RS中的符号的序列号s2(从第二参考点开始编号,从1开始)-第一参考点和基站的最后一个DL符号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0-由受干扰的基站调度的第一个UL符号和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m2。
如果考虑m2,则以上配置信息(由受干扰的基站调度的第一个UL符号与第二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m2)可以由RIM-RS通过RIM-RS扰码信息或序列信息或信号发送时的定时信息发送给基站或基站组。定时信息可以是RIM-RS的传输时段、偏移、子帧信息/时隙信息等。
可替选地,前述配置信息由RIM-RS发送基站或基站组通过回程信令发送给其他基站。其他基站可以是干扰基站、或者是要接收RIM-RS的其他基站或基站组、或者是指定的基站或基站组。
如果不考虑m2(假设=0或者直接不考虑m2,则X也被视为受干扰的资源,即更多的DL符号被退避),实际上受干扰的=在第二参考点之后接收RIM-RS中的符号的序列号s2(从第二参考点开始编号,从1开始)-基站的第一参考点和最后一个DL符号之间的符号的数量n0。
如果受干扰的基站没有在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上发送信号(RIM-RS),则需要将配置信息(最后一个DL符号和第一参考点之间的符号的数量m0)通知给干扰基站或干扰基站组。通知方式与上述m2通知方式相同。
子方法1.1.2:干扰基站接收由受干扰的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RIM-RS),并根据配置的粒度或预设粒度执行干扰消除机制,诸如DL回退。
受干扰的基站(UL接收)所经历的大气波导干扰很可能是来自多个干扰基站的干扰的叠加。有时,受干扰的基站难以基于所接收的参考信号计算出受干扰的资源的准确数量。例如,在子方法1中,需要向干扰基站通知受干扰的基站的配置信息m2和/或m0,但是无论是通过空中接口还是回程信令,都存在一定困难。此外,对于功率域回退或功率域方法,干扰基站难以确定在开始时需要降低多少功率。因此,干扰基站接收由受干扰的基站发送的RIM-RS,并根据配置的粒度或预设的粒度执行DL回退。
用于DL符号退避的配置的粒度或预设的粒度可以是1个符号或多个符号、或者1dB或更多dB的功率降低、或者一个RB或多个RB的频域回退、或者一个子频段或多个子频段的频域回退、或者一个BWP(partial bandwidth,部分带宽)或多个BWP的频域回退。粒度设置或配置可以由OAM、S1/NG、X2/Xn设置或配置。粒度可以是配置的或预设的固定值。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受干扰的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干扰状态信息。例如,这个干扰状态信息可以省略发送将由干扰基站执行的特定量的退避。
优选地,在受干扰的基站接收到由干扰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RIM-RS2(由干扰基站发送RIM-RS2以确认大气波导现象是否仍然存在)之后,或者在受干扰的基站通过回程接收RIM-RS检测的信息之后,受干扰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干扰状态信息。可替选地,在干扰基站执行干扰消除机制(诸如下行链路退避)之后,受干扰的基站向干扰基站传输干扰状态信息。
干扰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认ACK(或无干扰)、否认NACK(或干扰仍然存在)、干扰水平、受干扰的资源的数量或持续时间、继续调整的粒度(例如,用于退避的符号的数量、功率)减小的值、退避的频域粒度、是否接收到RIM-RS2、以及是否存在大气波导现象。
干扰状态信息可以由受干扰的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例如,重用RIM-RS,或新信号,例如RIM-RS3)、回程信令(X2、Xn、S1或NG信令),或通过OAM配置发送到干扰基站。
RIM-RS3可以是不同于RIM-RS或RIM-RS2(例如不同于RIM-RS或RIM-RS2序列或该序列的生成参数;或与RIM-RS或RIM-RS2序列相同,但配置的参数不同)的新信号,RIM-RS3具有一组分离的配置参数(周期、偏移、持续时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定时关系、上述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接收干扰状态信息之后,干扰基站选择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个:保持现有干扰消除机制不变、进一步执行干扰消除、以及停止干扰消除机制的执行。
例如,由干扰基站执行的干扰消除机制是退避3个DL符号(例如,如图3所描绘那样)或降低3dB DL传输功率。如果干扰基站接收到干扰状态信息(ACK),则维持现有的“回退3个DL符号或者将DL发射功率降低3dB”的方案。如果干扰基站接收到干扰状态信息(NACK),则在“回退3个DL符号或者将DL发射功率降低3dB”的基础上,基站可以继续回退1个DL符号或降低1dB DL发射功率。如果干扰基站接收到干扰状态信息(但是没有接收RIM-RS2或大气波导现象不存在),则可以得出结论波导现象不存在,并且干扰基站停止执行干扰消除机制。
在接收由受害者传输的RIM-RS之后执行的第一次干扰消除机制的和在接收干扰状态信息之后执行的第二次干扰消除机制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次中的方法是时域DL中的DL符号退避。但第一次中使用的方法是基于频域的解决方案或基于实施方式的解决方案。
为了减少受干扰的基站和干扰基站之间交换的信令开销,干扰状态信息的发送的次数可以被限制为一次、两次或几次。相应地,在干扰侧执行的干扰消除的次数可以被限制为一次、两次或几次。
受干扰的基站侧
1.对应于实施例1中的第一方法1(方法1.1),在干扰基站执行干扰消除机制(诸如下行链路退避)之前,受干扰的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配置信息(RIM-RS发送基站第一个UL符号距离第二参考点符号数m2)可以是由受干扰的基站(RIM-RS发送基站)或受干扰的基站组通过RIM-RS的扰码信息、或序列信息、或发送的定时信息来携带。定时信息可以是RIM-RS的发送时段、偏移、子帧信息/时隙信息等。
可替选地,前述配置信息由受干扰的基站或受干扰的基站组通过回程信令或OAM发送给干扰基站或干扰基站组。回程信令可以包括X2、Xn、S1或NG信令。
如果受干扰的基站没有在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上发送信号,则需要将配置信息(从第一参考点符号数m0开始的、RIM-RS发送基站的最后一个DL符号)通知给干扰基站或干扰基站组。通知方式与上述m2通知方式相同。
2.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方法,在干扰基站执行干扰消除机制(例如,下行链路退避)之后,受干扰的基站执行以下操作。
受干扰的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干扰消除状态信息。
优选地,在受干扰的基站接收到干扰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RIM-RS2(RIM-RS2由干扰基站发送以确认大气波导现象是否仍然存在)之后,或者在回程消息之后,受干扰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干扰状态信息。可替选地,在干扰基站执行干扰消除机制(诸如下行链路退避)之后,受干扰的基站向干扰基站发送干扰状态信息。
干扰状态信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确认ACK(无干扰)、否认NACK(干扰仍然存在)、干扰水平、受干扰的资源的数量或持续时间、继续调整的粒度(例如,用于退避的符号数量、功率退避值、回退的频域粒度)、是否接收到RIM-RS2。
干扰消除状态信息可以由受干扰的基站通过空中接口(例如,RIM-RS或RIM-RS3)、回程信令(X2、Xn、S1或NG信令)或通过OAM配置。
RIM-RS3可以是不同于RIM-RS或RIM-RS2(例如不同于RIM-RS或RIM-RS2序列或该序列的生成参数;或与RIM-RS或RIM-RS2序列相同,但配置的参数不同)的新信号,RIM-RS3具有一组单独的配置参数(周期、偏移、持续时间、时域和频域位置、定时关系等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
实施例2:在这个示例中,基站发送RIM-RS和/或RIM-RS2。
对于较大的子载波间隔情况,基站之间300km的传输延迟对应于更多的OFDM符号(例如,对于300km,14个OFDM符号要求14个15kHz子载波间隔。如果是30kHz,则需要28个OFDM符号)。以这样的方式,在由干扰基站发送的RIM-RS被延迟(穿过灵活符号和14个符号的UL时隙)之后,它可能落在干扰基站的DL时隙上。因为干扰基站很可能仅在UL符号或灵活符号上检测到RIM-RS。
为了能够在干扰基站的上行链路符号上检测到由受干扰的基站发送的RIM-RS,受干扰的基站在若干特定位置处配置RIM-RS的传输资源,或者至少在若干特定位置处发送RIM。特定位置至少包括以下项中的中的一个:
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或称为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与第一参考点时域连续。即,第一个符号在第一参考点之前。RIM-RS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符号上传输。如果在多个符号上传输RIM-RS,则至少包括最后一个符号。发送最后一个符号以确保短程基站能够在UL符号和灵活符号上接收到RIM-RS。
第一参考点之前的最后第N个符号(N不等于1)可以如下。N可以取决于子载波间隔、传输距离/传输延迟、第一参考点之后的灵活符号的数量、第一参考点到下一个完整UL时隙、一个或其他因素(诸如UL符号的数量、UL时隙的符号的数量等等)。例如,对于300km的传输距离和30kHz的子载波间隔,第一参考点之后的flexible符号数目为3、第一参考点到下一个完整UL slot的UL符号数目2,UL slot的符号数目为14。那么N=14*2-3-2-14+1=10。
RIM-RS传输方式也适用于RIM-RS2。对于受干扰的基站,RIM-RS2由干扰基站发送,以确认大气波导现象是否仍然存在。
实施例3:基站发送RIM-RS或RIM-RS2。
该实施例描述了ID信息如何由RIM-RS或RIM-RS2携带的几种实施方式,
在LTE方案中,10ms无线帧包括两个5ms时段(子帧或发送时间间隔),并且RIM-RS分别在上下两个字段中被发送,并且3比特gNB ID信息(通过8个序列)可以在每个字段中携带。在即将推出的基于新无线电(New Radio,NR)的技术中,NR的dl-UL-TransmissionPeriodicity是灵活的:它可以包括来自{0.5,0.625,1,1.25,2,2.5,5,10}毫秒的值,并且可以支持两种dl-UL-TransmissionPeriodicity模式P和P2。时段之和(P+P2)可划分为单独的部分。P和P2是在沿着时间线在传输中首尾相连的两个时段。例如,P=3ms,P2=2ms,那么20ms的时间段可以被划分为{P,P2,P,P2,P,P2,P,P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IM-RS单位时间(例如,5ms、10ms或20ms)可被P+P2整除,即,包含整数个P+P2时段,或n1个RIM-RS时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IM-RS单位时间(例如,5ms)可以被P整除,也就是说,它包含整数个P时段,或者n2个RIM-RS时机。RIM-RS单位时间也可以是不同于P和P2的时段,一般大于P和P2,例如,RIM-RS的传输时段。
如前所述,参考信号传输沿着时间在不同的传输时机(符号)执行。如何以时间单位发送RIM-RS的一些示例实施例包括:
方法3.1:所有的时机都发送相同的RIM-RS,该相同的RIM-RS携带相同的ID信息(gNB ID或gNB组ID)。
方法3.2:所有的时机都发送不同的RIM-RS,该不同的RIM-RS携带不同的ID信息。
方法3.3:时段P内的时机发送相同的RIM-RS,并且这些RS携带相同的ID信息。时段P2内的时机发送携带相同的ID信息的相同的RIM-RS,该相同的RIM-RS携带相同的ID信息。然而,在时段P中和P2中的时机发送携带不同的ID信息的不同的RIM-RS,该不同的RIM-RS携带不同的ID信息。
如果单位时间内在时段P中只有一个占用,并且在时段P2中只有一个占用,那么这两个时机发送不同的RIM-RS,并且这些RS携带不同的ID信息。以上方法可以通过示例示出。例如,不同时机中的RS可能携带ID信息(gNB ID或gNB组ID)中的一部分。例如,一个gNB ID的总数是20个比特。不同时机中的RS只能携带ID中的4比特部分。如果在时段中有四个时机,则方法3.1可以被实施为使得在每个时机的传输携带相同的4比特(剩余的比特可以在另一时段中被传送)。使用方法3.2,每个时机可以携带单个比特,但是这个比特可以传送整个ID,一次一个比特。使用方法3.3,ID可以被分成M比特部分并重复M次。例如,两个时机可以携带相同的2比特,另外两个时机可以携带另外2比特,以此类推。
对于方法3.2或方法3.3,接收基站如何将属于相同的发送基站或发送基站组的ID信息拼接在一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执行。例如,由相同的基站在不同时机发送的RIM-RS的功率差应该小于某个阈值。如果RIM-RS的功率差大于这个阈值,则接收基站可以放弃拼接。如果接收基站即使在根据阈值执行拼接时仍获得多个拼接结果,则可以抑制拼接使用。
对应于在NR中的RIM-RS传输时机的UL-DL转换时段是可配置的。如果RIM-RS传输时段与UL-DL模式转换相匹配,则只有一个时机用于RIM-RS传输,如图13(a)所示。如果是多个(例如,M>1),则UL-DL转换周期被配置在在RS传输周期中,如图13(b)至图13(d)所示。
传递ID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
方法1:如图13(b)所示,相同的生成序列被用于不同的时机,可以通过重复提高检测性能,同时传递较少的ID信息。
方法2:如图13(c)所示,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不同的生成序列被用于每个时机。缺点是检测多于一次。
方法3:与图13(c)不同,图13(d)中的RS在每个时机下都重复。所以用于发送RIM-RS的方式取决于ID长度、RS传输时段和UL-DL转换时段。
实施例4:RIM-RS和RIM-RS2的统一设计
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在受干扰的基站确认其受到大气波导的干扰之后,它发送用于确认干扰源的RIM-RS。在接收到RIM-RS后,干扰基站向受干扰的基站发送RIM-RS2,而受干扰的基站确认大气波导现象是否仍然存在。
第二实施例中的RIM-RS的传输方法也适用于RIM-RS2。
为了降低两种信号的设计复杂度和检测复杂度,设计了以下方法(以下方法可以结合):
方法4.1:配置双周期,在一个周期发送RIM-RS,并且在另一周期发送RIM-RS2。利用这种基于占空比的实施方式,两个参考信号可以基于保存波形,但是它们在预定义的时间时机中的出现可以定义这是RIM-RS还是RIM-RS2传输。例如,RIM-RS在由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配置的时段内被发送,RIM-RS2在由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2配置的时段内被发送;以上两个参数是3GPP TS38.331-f30中用于配置时隙格式的高级参数。
进一步,RIM-RS和RIM-RS2可以配置有一个相同的传输时段,其中RIM-RS和RIM-RS2在两个不同的小时段中传输(例如: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和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2)。这两个周期小时段可以首尾相连。RIM-RS或RIM-RS2可以在一个小时段、一个大时段或每个小时段中只发送一次或多次。
方法4.2:配置相同的参考信号传输时段,但为每个参考信号配置不同的偏移量。RIM-RS和RIM-RS2通过不同的偏移量来区分,以避免冲突和干扰。
方法4.3:RIM-RS和RIM-RS2配置有不同的传输时段,并且它们的时段之间存在倍数关系或一定的函数关系,例如n1*T1=n2*T2,其中T1/T2分别为RIM-RS/RIM-RS2的时段,n1和n2为正整数。换句话说,RIM-RS和RIM-RS2配置有不同的传输密度(或者它们的资源密度不同)。例如,RIM-RS的资源配置或传输密度较高,而RIM-RS2的资源配置或传输密度较低,并且RIM-RS2的资源配置或传输模式是RIM-RS的子集。
RIM-RS和RIM-RS2的检测时段或检测模式与第一方法、第二方法或第三方法相同。
实施例5
在这个实施例中,对于NR RIM RS(RIM-RS或RIM-RS2或RIM-RS3)设计,时域循环特性应该被满足。在目前的3GPP研究中,存在用于NR RIM RS设计的三个可替选方案。第一可替选方案是1个符号的RS。第二可替选方案和第三可替选方案是多个符号的RS(例如,2符号)RIM-RS,并且它们两个都具有多个连续序列(例如,2序列)。细节如下。
Alt 1:1个符号的RS使用在频域中具有梳状结构的现有CSI-RS;
梳状因子=2和4;
Alt 2:多(例如,2)个符号的RS,其中RS序列的多个(例如,两个)副本被级联,并且一个CP(循环前缀)被附接在级联序列的开始处;
Alt 3:多(例如2)个符号的RS,其中一个CP被添加到第一个OFDM符号的前面,并且一个后缀被添加到最后一个OFDM符号的末尾。
在下文中,我们给出了用于Alt 2和Alt 3的可以使用与PDSCH生成相同的FFT的方法。
一个符号中的传统PDSCH生成在图14中示出。
其中Alt-2的CP被附接在如图15(a)中示出的级联序列的开始处,而Alt-3的CP分别添加在如图15(c)中示出的级联序列的开始和末尾处。显然,图15(a)中用于Alt-2的方法-1和图15(c)中用于Alt-3的方法-3不能使用与PDSCH生成相同的FFT。
为了重新使用FFT作为PDSCH生成,并保持时域循环特性,提供了用于图15(b)中的Alt-2和图15(d)中的Alt-3的OFDM基带生成方法。
第一个符号中的原始CP的第一部分仍然被用作CP,并且原始CP的其他部分被用作数据/序列。以及/或,
第二个符号和/或后面的符号的开始处的数据/序列被用作CP。
例如,在图15(a)中,在用于Alt-2的方法-1中,第二个符号末尾的最后四个符号作为原始CP被附接在级联序列的开始处。显然,这种符号生成不能像图14所示的PDSCH生成那样重新使用FFT。在图15(b)中,图15(a)中原始CP的一部分(前两个符号)仍被用作CP,但另一部分(即图15(a)中原始CP的最后两个符号)被用作数据/序列。进一步,最初是第二个符号中的数据/序列的前两个符号被用作CP。
同时,对于方法2和方法4,不同的OFDM符号(例如,第二个符号)应该在频域中乘以不同的线性相位因子,或者应该在时域中循环移位。
此外,对于Alt 2:2个符号的RS,其中RS序列的两个副本被级联,并且一个CP被附接在级联序列的开始处;
方法1:在频域中,不同的OFDM符号中的RIM-RS需要乘以不同的线性相位旋转因子。
方法:在频域中,不同的OFDM符号中的RIM-RS不需要乘以不同的线性相位旋转因子。
图4是无线电站的一部分的框图表示。无线电站405(诸如基站或无线设备(或UE))可以包括诸如实施本文档中呈现的无线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微处理器之类的处理器电子器件410。无线电站405可以包括收发器电子器件415,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诸如天线420)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电站405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其他通信接口。无线电站405可以包括被配置成存储信息(诸如数据和/或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未明确示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电子器件410可以包括收发器电子器件415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无线电站405来实施所公开的技术、模块或功能中的至少一些。
图5是用于无线通信的示例方法500的流程图。该方法500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处接收(502)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干扰状态信息;以及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基于粒度实施退避来执行(504)到第二通信节点的后续通信。例如,方法500可以由无线系统中的干扰基站来实施。
另一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存在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包括以下中的一个: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传输的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或者传输边界之前的第N个符号,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
另一无线通信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存在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预先配置的时间段中被发送,并且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每个时间段中的多个时机被发送;并且使用第一参考信号来传送与第一通信节点相关联的ID信息。
另一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节点传输与到第一通信节点的入站信道上的第一干扰相关的第一参考信号和与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出站信道上的第二干扰相关的第二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以不重叠的方式被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可以是基站(gNB),并且可以使用关于图4描述的硬件平台来实施。
可以使用以下描述来解释所公开的技术对即将到来的5G标准的适用性的示例实施例。
1.术语
对框架的以下描述将术语“受害者”用于受干扰的通信节点,并且将术语“攻击者”用于干扰通信节点。
2.关于框架的讨论
RIM框架是研究场景#1和场景#2中RS传输和RIM操作的开始/结束机制的必要部分。在RAN1#94会议中标识了几个RIM框架,作为用于RIM的研究的起点[3]。由于时间限制和标准化的复杂性,我们认为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利弊得失同时只关注一些简单的框架对于Rel-16中的未来的规范工作是合理的。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给出了我们关于每个RIM框架的看法。
2.1框架-0
图6示出了框架-0的示例工作流。
Framework-0/1/2.1/2.2的共同点是,受害者gNB首先要在步骤0确认其受到RI(远程干扰)干扰,如图1所示,并且然后在步骤1向攻击者发送参考信号。具体而言,如果受害者侧的IoT水平超过阈值,并表现出一些远程干扰特征(例如,像IoT增加的“倾斜”),则受害者可以推断它受到RI干扰,并将触发事件,即开始RS发送。用于标识RI的IoT的测量模式可以被考虑或留待实施。
框架-0中步骤1之后的接下来的RIM步骤中的大多数是gNB和OAM的操作,包括攻击者向OAM报告所检测到的RS,OAM向攻击者发送RI抑制方案,攻击者应用该方案,并且OAM停止RS传输/检测并恢复原始配置。这些过程可以通过实施方式来实现,因此Framework-0的标准化复杂度最低。
2.2框架-1
图8示出了框架-1的示例工作流。
在具有对称IoT增加的场景#1中,攻击者也是受害者。与受害者侧相同,它可以通过IoT测量和分析(即,RS-1传输和RS-2监测)触发相同的事件。此外,受害者和攻击者还需要触发RS-1监测,以检测彼此之间的RS-1传输。如果受害者(也作为攻击者)和攻击者(也作为受害者)采用相同的触发策略,则它们触发的事件应该一致。不管是谁触发的事件应该包括在步骤1中:RS-1传输、RS-2监测、RS-1监测。
在具有非对称IoT增加的场景#2中,攻击者遭受的IoT水平可能低于阈值,而受害测处的总IoT水平超过阈值。在这种情况下,步骤1中的RS-1监测不能由IoT触发,而只能通过OAM配置触发。可以考虑定期监测或事件触发。现场测试结果和结论中的一些可以被用作辅助OAM配置的输入。
观察结果1:对于场景#1和场景#2观察到以下情况:
至少对于具有对称IoT增加的场景#1,如果受害者和攻击者采用相同的触发策略(例如通过IoT水平和特征),则在受害者和攻击者处触发的事件可以一致。
场景#2中,步骤1中的RS监测不能通过IoT测量动态触发,而可以通过OAM配置触发。
RS-1用于协助攻击者认识到他们正在导致对受害者的远程干扰,并推导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被攻击者影响。如果攻击者知道受害者gNB或受害者所在的gNB组的ID信息,则它可以执行更相关的RIM抑制方案,例如调整天线下倾角。而且,考虑到框架的前向兼容性,框架-1中的RS-1还应该携带gNB ID或组ID信息。RS-1传输模式应该是可配置的,以满足不同的要求,例如,开销、延迟和更少的冲突。RS-1检测模式也应仔细设计,以满足检测性能、降低检测复杂度、并避免对现有UL信号接收的影响。
观察结果2:考虑到前向兼容性和各种可能的RI抑制方案,携带gNB ID或组ID信息的框架1中的RS-1是必要的。
在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整个过程中,RS-1是关键/必要的部分。考虑到难以重新使用现有参考信号满足检测要求,有必要为RIM引入专用参考信号。关于RIM-RS设计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考我们的配套的贡献[4]。
如果检测到RS-1,则攻击者将认识到它正在导致对受害者的RI,并推导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被影响。然后,攻击者应该执行相对应的远程干扰抑制方案(步骤2),例如DL回退,这将在第3节中进一步讨论。而且,攻击者将发送RS-2(步骤2),其用于帮助受害者确定大气波导现象是否仍然存在。
如果受害者收步骤2发送的RS-2,则确定大气波导现象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应该继续发送RS-1。相应地,如果攻击者接收到由受害者发送的RS-1,它继续执行RI抑制方案、发送RS-2并监测RS-1。如果大气波导现象持续存在,则受害者和攻击者总是在他们之间执行循环。
受害者可能无法检测到RS-2,可能是因为攻击者由于无法检测到RS-1而没有发送RS-2,或者是因为即使攻击者已经发送了RS-2,由于大气波导现象已经减弱或消失,RS-2以很少的能量到达受害者侧。如果在一定时段内不能检测到RS-2,并且IoT回到一定水平,则受害者将确定大气波导现象已经消失,然后其可以停止RS-1传输和RS-2监测(步骤3)。
如果由于与步骤3类似的原因,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检测到RS-1,则攻击者将确定大气波导现象已经消失,然后其可以停止RS-2传输和RS-1监测,并在RIM操作之前恢复原始配置(步骤4)。
上述终止机制主要取决于RS-1和RS-2的传输和检测。另一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是:一旦攻击者接收到RS-1,并且然后执行RI抑制方案,它就可以起动定时器。如果定时器没有期满,则攻击者将始终执行抑制方案。否则,攻击者可以终止RI抑制方案并恢复原始配置。在受害者侧,如果IoT增加在时域上表现出“倾斜”特性,受害者将继续传输RS-1。否则,受害者可以停止RS-1传输。
根据对步骤1中的RS-1和步骤2中的RS-2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RS-1和RS-2的功能可能不同,因此它们可能有不同的设计。为了降低NR-RIM标准化的复杂性,需要进一步评估RS-2传输的必要性。例如,可以使用定时器代替RS-2传输来实现RI抑制方案和RS-1传输的终止。
基于以上内容,似乎RS-2传输在框架-1中不是必要的。RAN1应该研究单个RS器是否可以解决这两个功能,或者至少应该尽可能为用于两个RS争取通用的RS器设计。否则,对于框架1应该考虑诸如基于定时器方案的可替选方案。
建议1:RAN1应从RS设计和标准化的复杂度角度评估框架1中的RS-2传输的必要性:
如果是,则RAN1应该为RS-1和RS-2争取通用的设计。
建议2:基于定时器的方案应被视为gNB的RS-2的可替选方案,以终止RS传输/监测和RI抑制方案操作。
2.3框架-2.1
图8示出了框架-2.1的示例工作流。
与框架-1的主要区别在于,框架-2.1中的攻击者通过回程信令通知受害者大气波导现象的状态,而不是通过RS-2传输/监测(或如我们在第2.1节中建议的那样基于定时器)。框架-1具有较低的标准化复杂度,并且更容易在商业网络中实现。鉴于这些原因,如果框架1能够很好地工作,我们稍微更倾向于框架1。
框架-2.1中的RS需要通过回程传送用于受害者标识和gNB间通信的受害者gNB ID或组ID信息。如果攻击者需要在半径300km的覆盖范围内通过RS检测识别受害者gNB的唯一ID,那么由受害者gNB发送RS的序列和定时需要携带至少20个比特的gNB ID信息。或者,如果RS在cellIdentity中直接携带CGI、cellIdentity或gNB ID,则其需要向攻击者传送更具有多比特的ID信息。通过RIM-RS携带完整的gNB ID对RIM-RS的序列设计、传输定时和检测性能提出了挑战。一种可能的方法是,运营商可以基于一些历史数据将组ID分配给被其他gNB经常干扰或被干扰的一个或多个gNB。由于组的数量远小于gNB的数量,由受害者gNB发送的RS只能包含组ID。然而,组的划分、组的编号、组的信息交换应被进一步研究。关于RIM-RS设计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考贡献[4]。
建议3:无论选择何种框架,RIM-RS都应传递用于受害者识别和gNB间通信的受害者gNB ID或组ID信息。
2.4框架-2.2
图9示出了框架-2.2的示例工作流。
框架2.1和框架2.2两者要求攻击者通过回程向受害者通知关于RS的接收或消失。框架-2.1和框架工作-2.2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攻击者到受害者的单向回程信令传递,而后者是双向回程信令通信。
“步骤3:发送信息以协助RIM协调”可能取决于RIM-RS的最终设计以及网络采取何种类型的RI抑制方案。例如,如果攻击者能够基于RS检测推断出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受到影响,则受害者不需要发送与DL退避或受干扰的符号相关的信息来辅助RIM操作。由于RIM-RS的最终设计尚未完成,并且gNB采用的RI抑制方案也不清楚,因此难以确定受害者在这个阶段必须向攻击者发送哪些协调信息。因此,与RAN3一样,在框架2.2[7]的步骤3中,我们对RIM协调辅助信息的好处和内容也不清楚。
观察结果3:与框架-2.1和框架-2.2相比,框架-0和框架-1具有更低的标准化复杂度,并且更容易实现。
建议4:在RAN1#94中确定的几个可能的框架中,我们有以下建议:
RS和/或回程信令的设计应被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优选的框架(例如,框架-0/1/2.1),商业网络中应用的该框架可以留给运营商/供应商。
3.用于提高网络鲁棒性的潜在机制
3.1基于时域的解决方案
3.1.1通过网络实施方式进行的解决方案
受害者gNB可以减少上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如图10所示(左),或者攻击者gNB可以减少下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如图10所示(中),或者两侧的gNB进行UL&DL退避,如图10所示(右)。
图10示出了用于仅在受害者侧(左)、仅在攻击侧(中间)进行RI抑制,以及在两个侧(右)进抑制的时域方法的示例。
用于减少受干扰的UL符号或干扰DL符号的数量的第一方法是重新配置时隙格式。NR时隙格式更灵活,并且可以通过高层参数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和tdd-UL-DL-ConfigurationCommon2)、tdd-UL-DL-ConfigDedicated或经由群组公共PDCCH等进行重新配置。受害者gNB可以通过高层参数nrofDownlinkSymbols或nrofDownlinkSlots来减少UL符号的数量。除非RIM抑制被终止,否则受干扰的UL符号之前的灵活符号不能被重新配置为UL符号。类似地,攻击者gNB可以通过高层参数nrofUplinkSymbols或nrofUplinkSlots来减少DL符号的数量。干扰DL符号后的灵活符号不能被重新配置为DL符号。
可替选地,受害者gNB可以避免对受干扰的UL符号进行调度以便进行UL传输。受害者gNB也可以将较大的传输块调度为CBG,其中前一个或多个CBG可能由于远程干扰而没有被正确解码,而后面的CBG可能是正确的。小的传输块可以被认为在具有低干扰的符号上传输。攻击者gNB可以执行DL符号退避,即屏蔽干扰DL符号,或者避免对干扰DL符号进行调度以便进行DL传输。上述基于调度的方法对UE是透明的。
时隙格式重新配置和用于RI抑制的基于调度的两个方法都可以通过现有的NR规范或网络实施方式来实现,但是确定攻击者在其上执行DL符号退避或非调度的下行链路符号的数量可能具有规范影响。
注意,如果在受害者/攻击者gNB侧执行RIM抑制解决方案,则受害者/攻击者gNB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吞吐量将受到影响。相对来说,对上行链路的影响可能更严重。以15kHz的子载波间隔SCS为例,在典型的TDD宏部署场景中,5ms DL-UL切换周期中的UL部分通常只比1ms的一个时隙长一点。来自最远300km的远程攻击者gNB的远程干扰可能干扰大多数UL符号(14个-第一参考点后的灵活符号的数量)。仅受害者侧处进行的时域方法对UL性能和DL HARQ_ACK时延有很大影响。因此,如果采用时域法,RIM不应该完全依赖于受害者本身,而应该依赖于攻击者或者双方。
3.1.2具有5G规范影响的解决方案
有几种方法来确定攻击者需要在其上执行DL符号退避或非调度的下行链路资源的数量,其中一些方法没有规范影响,但是一些其他方法有规范影响。
在第一种方式中,下行链路资源的数量是根据受害者gNB和攻击者gNB之间的最大距离300km(1ms时间延迟)来设置的,而不管实际距离如何。这意味着攻击者gNB将配置足够大的GP来减少对受害者的远程干扰。只要攻击者gNB检测到RIM-RS,如果它们全部具有相同的时隙格式,则它们在相同数量的下行链路资源上执行基于时域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对标准没有另外的影响(RIM RS除外),但是其极大的牺牲了下行吞吐量。
为了在攻击者侧更精确和适应性地执行时域方法,第二种方式是:攻击者gNB检测/推断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受到攻击者影响。RAN1#94bis会议中的RAN1约定:
预期gNB不会在DL传输边界之前接收RS,并且也不会在UL接收边界之后发送RS。
框架1中的RIM RS-1和框架2中的RS的传输位置固定在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X个符号中,即所传输的RIM-RS的结束边界与第一参考点对齐。
假设有两个gNB(例如图11中的gNB1和gNB2),并且两个gNB符合上述规则。然而,由于对于两个长距离gNB在第一参考点之前和第二个参考点之后的灵活符号数量可能不同,因此当gNB检测到RIM-RS并推断出有多少UL受干扰的资源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在攻击者侧应用时域方法和设计RIM-RS时需要考虑的。
gNB1不干扰gNB2,但是gNB2被其他gNB干扰。gNB1在其UL符号上从gNB2接收RIM-RS。
gNB1在N个UL符号上干扰gNB2,但是gNB1在N+M(M>0)个UL符号上从gNB2接收RIM-RS。
gNB2在N个UL符号上干扰gNB1,但是gNB2在其UL符号上不能接收任何RIM-RS。
gNB2在N个UL符号上干扰gNB1,但是gNB2在N-M(0<M<N)UL符号上从gNB1接收RIM-RS。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并更精确地计算UL受干扰的资源的数量,攻击者gNB需要知道受害者gNB的时隙格式配置,例如第二参考点和第一UL符号之间的灵活符号的数量。
考虑到NR可能采用高于15kHz(例如30kHz)的子载波间隔,两个GNB之间300km的最大距离对应于具有相同传输延迟的更多符号。由受害者gNB发送的RIM-RS可能会在下一个DL-UL切换时段中出现在攻击者gNB侧的DL时隙中,并且在这个DL-UL切换时段中的第一参考点之后,其不能被攻击者gNB在灵活符号或UL符号中检测到。所以RAN1应该进一步研究RIM-RS的传输位置,例如如何在第一参考点之前配置这些最后X个符号。
前面讨论的图3描绘了在DL-UL传输周期内的DL和UL传输边界的示例。
第三种方式是攻击者gNB以较小的固定或可配置粒度(例如一个或多个符号)执行DL退避。在这种方法中,攻击者gNB不需要根据所检测的RIM RS计算受干扰的UL资源的数量,这类似于第一种方式。当受害者gNB在框架-1中接收RS-2或在框架-2.1/2.2的步骤-2中接收回程信令时,受害者gNB通过空中接口或回程信令向攻击者gNB发送RI抑制状态信息(RIM-SI)。RIM-SI可以包括:ACK(无RI)、NACK(RI仍然存在)、受干扰的UL符号的数量等等。如果攻击者gNB接收到RIM-SI,则它决定是维持现有的抑制方案不变,还是继续在更多的符号中执行DL退避,甚至停止抑制方案。RIM-SI也可以用于第二种方式,以帮助攻击者gNB更好地执行RIM抑制。
建议5:存在几种方法以确定攻击者需要在其上执行基于时域的解决方案(例如DL符号退避或非调度)的DL资源的数量:
选项1根据300km(1ms时间延迟)的距离设置,而不管受害者和攻击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如何。
选项2攻击者推断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受到攻击者影响,但是受害者的时隙格式配置信息中的一些需要被通知攻击者。
选项3逐步减少远程干扰。每个步骤仅以较小的固定或可配置的粒度(例如一个或两个符号)下执行。在攻击者执行RIM抑制后,受害者向攻击者发送RIM抑制状态信息(RIM-SI),例如ACK、NACK等。
建议6:为了避免由受害者发送的RIM-RS在下一DL-UL切换时段中落入攻击者gNB侧得DL符号中,RAN1应该进一步研究RIM-RS的传输位置。
3.2基于频域的解决方案
3.2.1通过网络实施方式进行的解决方案
基于频域的解决方案可以被划分为静态/半静态方案和自适应方案。
如果应用静态/半静态FDM(频分复用)方案,则在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彼此之间对于带宽使用而言不需要协作和自适应。例如,如图11所示,在受害者测处的受干扰的UL符号中的UL部分总是使用与来自攻击者侧的干扰UL符号中的DL部分非重叠频段。一旦在网络部署的早期确定了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受害者和(一个或多个)攻击者的两个非重叠频段的频段组合,就不会根据实际干扰动态地调整它。根据时域方法的分析,在典型的TDD宏部署场景中,受害者的大多数UL符号可能会受到远程干扰的干扰。如果受害者UL和攻击者DL一直使用非重叠带宽(如以静态的方式),则频谱效率和UL/DL容量将大大降低。
对于仅在受害者侧操作的自适应方案,受害者可以根据其IoT测量和分析,通过调度或激活不同的BWP或子频段来避免在受干扰的频率资源上的UL传输。但是如果全带宽中的上行链路接收受到干扰,则仅在受害者侧应用的基于频域的解决方案无法工作。
图11是用于RI抑制的频域方法的示例。
3.2.2具有5G规范影响的解决方案
对于自适应方案,受害者和攻击者还可以一起工作,用于自适应地利用攻击者DL和受害者UL之间的不同频段,例如,通过调度或激活不同的BWP或子频段,而在它们之间没有重叠的带宽。
第一种方法是,受害者只能在受干扰的BWP/子频段中向攻击者传输RIM-RS。攻击者基于RIM-RS检测来判断受干扰的UL BWP/子频段,并且然后避免在受干扰的BWP/子频段上调度DL传输或停用受干扰的BWP/子频段。这种方法对RIM-RS设计具有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受害者在它们之间建立连接之后,通过回程信令向攻击者通知关于受干扰的BWP/子频段的信息。
3.3基于空间域的解决方案
3.3.1通过网络实施方式进行的解决方案
如在RAN1#94bis中所约定的,可能的空间域RIM抑制解决方案包括:
-在受害者gNB处接收波束归零,以抑制空间域中的远程干扰。
-调度将在受害者gNB处受到较少干扰的空间方向上接收的UE传输。
-控制攻击者gNB处的传输波束(例如,向下倾斜)
-在不同的DL位置使用不同的波束方向(例如,选择经历最小干扰的波束方向,然后根据互易性,使用这个波束在与GP相邻的DL资源中执行传输)
将天线安装在较低高度,电动/机械向下倾斜下倾角。
在受害者侧,当其受到远程干扰时,其可以采用子弹(bullet)1/2/5的解决方案。在攻击者侧,其可以采用子弹3/4/5的解决方案。以上五种方法可以通过实施方式来实现。
3.3.2具有5G规范影响的解决方案
全部以上五种方法可以通过实施方式来实行。但是为了更好的实施这些方法,可以有一些标准化的优化。
例如,如果攻击者知道受害者gNB或gNB组的ID,则不管所选择的框架如何,它都可以推断受害者gNB的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因此,它可以执行一些更相关和更准确的基于实施方式的解决方案,例如增加电气/机械下倾角、降低站点高度、或者调整攻击者站点的覆盖方向/波束。而且,受害者和攻击者可以通过空中接口或回程信令来协调波束方向。
3.4基于功率域的解决方案
3.4.1通过网络实施方式进行的解决方案
受害者小区处的UE增加了UL受干扰的符号中的UL传输功率(如图12(a)所示),但这将对相邻小区造成更多干扰,并增加UE功耗。或者攻击者gNB降低了DL传输功率,但这将影响小区的覆盖范围,如图12(b)所示。
受害者gNB和攻击者gNB两者可以通过实施方式来调整UL和DL传输功率。例如,受害者gNB可以通过增加PO或TPC(发射功率控制)命令来提高受干扰的UL时隙中的UL传输功率。攻击者gNB可以将其DL发射功率降低相对较大的裕量,例如3dB,并且其不需要关心远程干扰是否被完全消除。
图12示出了用于在受害者侧(左)和攻击者侧(右)进行RI抑制的功率域方法的示例。
3.4.2具有5G规范影响的解决方案
虽然在3.4.1节中给出了没有规范影响的一些实施方式方案,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方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受害者/攻击者gNB以一个完整时隙的粒度增加/减少传输功率。然而,时隙中的某些特定符号中实际上没有RI或所生成的RI。对于受害者小区,其可能造成UE的不必要的功耗和同频干扰。对于攻击者小区,它将降低下行链路吞吐量和覆盖范围。因此,时隙中的受干扰的/干扰符号和非受干扰的/干扰符号可以独立于功率控制机制来执行。此外,攻击者可以逐步降低其DL传输功率,受害者传输RI抑制状态信息(RIM-SI)以帮助攻击者做出下一功率决策。
具体来说,对于受害者方案,如果在小区的边缘处增加UE的UL功率,其将对相邻小区的上行链路造成干扰。引入一种新的干扰来解决远程干扰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小区边缘处的UE可以增加的功率裕度是有限的,并且增加小区边缘UE的功率能否抵抗RI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在小区中心处增加UE的UL功率,则意味着远程干扰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RI的瓶颈仍然主要在于小区边缘的UE。此外,无论是对于小区边缘的UE还是小区中心的UE,增加UL功率都会导致UE功耗方面的急剧增加。首先,由于远程干扰源自具有功率较大的DL传输,并且在通过大气波导后具有较小衰减,因此与来自UL接收的能量相比,它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有必要用RI来评价UL功率增加与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而且,因为大气波导通常持续数小时或甚至更长时间,因此UE需要在长时间连续内增加其功率,这将对UE的功耗提出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RI抑制方法应该是有效的、高效的,并且具有尽可能的低复杂度。所有上述时间/频率/空间/功率域方法可以被认为提高了网络鲁棒性。
建议7:在Rel-16中,可以考虑时域、频域、空间域和功率域中的RI抑制方案,以提高网络鲁棒性。
4.前面描述的结束语
在此贡献中,我们讨论了用于NR-RIM框架的一些潜在方案和用于提高网络鲁棒性的机制,并具有以下观察结果和建议:
观察结果1:对于场景#1和场景#2观察到以下情况:
至少对于具有对称IoT增加的场景#1,如果受害者和攻击者采用相同的触发策略(例如通过IoT水平和特征),则在受害者和攻击者处触发的事件可以一致。
在场景#2中,步骤1中的RS监测不能通过IoT测量动态触发,而可以通过OAM配置触发。
观察结果2:考虑到前向兼容性和各种可能的RI抑制方案,携带gNB ID或组ID信息的框架1中的RS-1是必要的。
观察结果3:与框架-2.1和框架-2.2相比,框架-0和框架-1具有更低的标准化复杂度,并且更容易实现。
建议1:RAN1应从RS设计和标准化的复杂度角度评估框架1中RS-2传输的必要性:
如果是,则RAN1应该为RS-1和RS-2争取通用的设计。
建议2:对于gNB,应考虑基于定时器的方案来终止RS传输/监测和RI抑制方案操作。
建议3:无论选择何种框架,RIM-RS都应传送受害者gNB ID或组ID信息,以用于受害者识别和gNB间通信。
建议4:在RAN1#94中标识的几个可能的框架当中,我们有以下建议:
RS和/或回程信令的设计应被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优选的框架(例如,框架-0/1/2.1),商业网络中应用的该框架可以留给运营商/供应商。
建议5:存在几种方法以确定攻击者需要在其上执行基于时域的解决方案(例如DL符号退避或非调度)的DL资源的数量:
选项1:根据300km(1ms时间延迟)的距离设置,而不管受害者和攻击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如何。
选项2攻击者推断受害者的多少UL资源受到攻击者影响,但是受害者的时隙格式配置信息中的一些需要被通知攻击者。
选项3逐步减少远程干扰。每个步骤仅以较小的固定或可配置的粒度(例如一个或两个符号)执行。在攻击者执行RIM抑制后,受害者向攻击者发送RIM抑制状态信息(RIM-SI),例如ACK、NACK等。
建议6:为了避免由受害者发送的RIM-RS在下一DL-UL切换时段中落入攻击者gNB侧的DL符号中,RAN1应该进一步研究RIM-RS的传输位置。
建议7:在Rel-16中,可以考虑时域、频域、空域和功率域中的RI抑制方案来提高网络鲁棒性。
B1.序言
以下各章节描述了可以用于干扰管理的RIM-RS的示例。
B2:RIM-RS的要求和功能
在所有框架候选中,参考信号是远程干扰管理中的关键和必要部分。在考虑远程干扰管理的场景的情况下,RIM中的参考信号应满足以下要求:
性能:在RIM中,参考信号应具有足够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低虚警率和漏检概率等性能。只有以这样的方式,基于相关性的检测才能作为一种可靠的方法。
开销:根据TD-LTE网络现场测试,大气波导现象会持续几个小时。应该考虑参考信号的开销,以确保网络的吞吐量不会严重劣化。
兼容性:在考虑后向兼容性的情况下,参考信号不应在gNB和UE侧两者处造成混淆或检测问题。同时,还应考虑现有信号对RIM-RS的影响,以保证检测性能。总之,RIM的参考信号和现有参考信号之间的影响应该最小化。
无需符号对齐即可检测:甚至在RIM研究中假设整个网络是同步的。gNB会受到在高达几百公里远的攻击者gNB干扰。受害者和攻击者之间的距离不清楚。因此,RIM-RS在没有符号对齐的情况下应该是可检测的。
另外,参考信号的一些功能已经讨论如下:
功能-1:所有三个框架中的参考信号应该传送gNB ID或gNB组ID信息,这将使一些RI抑制机制成为可能。例如,下倾角和其他与MIMO相关的机制的调整需要受害者gNB ID或gNB组的位置的信息。此外,ID信息对于攻击者识别受害者是必要的,并且对于攻击者和受害者之间通过框架-2.1和框架-2.2中的回程进行的gNB间通信也是必要和有益的。因此,为了努力实现通用的RIM-RS设计并且降低NR-RIM标准化的复杂度,参考信号应该传送ID信息。
功能-2:参考信号应该能够帮助攻击者gNB识别受到影响的gNB有多远。在不知道受到影响的gNB有多远以及有多少上行链路符号受影响的情况下,攻击者可能会采用不适当的时域远程干扰抑制机制。
建议1:RIM中参考信号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性能、开销、兼容性、无需符号对齐即可检测。
建议2:RIM中的参考信号应具有以下功能:传送gNB ID或gNB组ID,并帮助攻击者gNB识别有多少受害者的上行链路符号受影响。
B3.RIM-RS的候选者
根据RAN1-#94bis中的讨论,存在可以用于进一步评估的三种可替选方案。
B3.1单符号RS
Alt-1是在频域中具有梳状结构的符号参考信号,其梳状因子为2或4。其如图15所示。梳状结构参考信号在符号内连续重复。利用小于OFDM符号的检测窗口,可以将附加部分作为循环前缀。因此,即使在没有OFDM符号对齐的情况下,单端口CSI-RS也是可检测的。然而,这需要具有FFT大小不同于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FFT大小的检测器。在我们的配套贡献中,在仿真中使用了OFDM符号长检测器。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梳状结构的检测性能不如其他可替选方案的监测性能。考虑LTE中的现场测试结果,该信道对天气条件非常敏感。这种具有一个符号的梳状结构的鲁棒性可能不足以满足要求。
图16示出了具有梳状结构的一个符号参考信号的可替选方案。图16(a)示出了梳状因子=4,而图16(b)示出了梳状因子=2的示例。
观察结果1:具有一个符号RS的梳状结构的鲁棒性可能不足以满足要求。
B3.2两个符号的RS
Alt-2 RIM-RS由两个连续的序列构成。其中Alt-2的CP可以附接在级联序列的开始处,这在图17(a)中示出。为了将FFT重用作PDSCH生成并保持时域循环特性,可以考虑用于Alt-2的另一种OFDM基带生成方法,其在图17(b)中示出。同时,不同的OFDM符号应该在频域中乘以不同的线性相位因子,或者应该在时域中循环移位。
图17示出了用于两个符号的RS的OFDM基带信号生成的示例。
观察结果2:Alt-2 RIM-RS可以将FFT重用作PDSCH信号生成。
与单符号梳状因子相比,两个符号的RS示出了更好的检测性能。在考虑LTE中RIM-RS的传输周期约为2.7307分钟的情况下,两个符号的RS的附加开销较小。
观察结果3:在考虑RIM-RS传输的周期性的情况下,两个符号的RS的附加开销较小。
建议3:两个符号的RS(其中RS序列的两个副本被级联在一起,并且一个CP被附接在开始处),级联的序列可以用作RIM-RS。
B4.ID信息
为了满足功能性-1,RIM-RS应该传送gNB或gNB组ID信息,以帮助攻击者识别受害者和/或采用适当的抑制机制。
代码域
当用于传送ID的序列的数量增加时,检测性能可能降低。考虑到根据LTE现场测试结果来看,RI将持续数小时,并且如果采用大量序列,则检测复杂度将不可忽略。因此,用于生成RIM-RS的序列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例如,8个。
建议4:用于生成RIM-RS的序列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例如,8个。
时域
对应于在NR中的RIM-RS传输时机UL-DL转换周期是可配置的。如果RIM-RS传输周期与UL-DL模式转换相匹配,则只有一个时机用于RIM-RS传输,如图18(a)所示。图18示出了在时域中的RIM-RS传输。
如图18(b)至图18(d)所示,如果在RS传输周期中配置了多个(例如,M个)UL-DL转换周期,则存在不同的方法来传送ID信息。在图18(b)中,相同的生成序列用于不同的时机,检测性能可以通过重复提高,同时传送较少的ID信息。在图18(c)中,为了传送更多的信息,对于每个时机使用不同的生成序列。缺点是检测多于一次。与图18(c)不同,图18(d)中的RS在每个时机下都会重复。所以用于传输RIM-RS的方式取决于ID长度、RS传输周期和UL-DL转换周期。
建议5:为了提高RIM-RS的检测性能和鲁棒性,存在可以使用的两种方法:a)在传输周期内重复RIM-RS;b)在时机内重复RIM-RS。而且,重复因子应该是可配置的。
观察结果4:RIM-RS传输模式取决于ID长度、RS传输周期和UL-DL转换周期。
至于图18(c)和图18(d)中的传输模式,接收机应合并不同传输时机中的ID信息,从而获得完整的ID。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接收机在时机1处检测到ID-1和ID-2,并且在时机2处也检测到ID-3和ID-4。将有四种不同的解释,即,(ID-1,ID-3)、(ID-1,ID-4)、(ID-2,ID-3)、(ID-2,ID-4)。为了处理歧义,用于传送ID的合并应该是有限的。
建议6:如果ID信息是通过合并不同的传输时机获得的,则用于传送ID的可能合并应该是有限的,以减少歧义。
频域
在LTE中,最大频率带宽为20MHz,并且全带宽参考信号被用于RIM。而对于NR FR1和FR2,最大频率带宽可能分别高达100MHz和400MHz。为了降低盲检测复杂度,可能是频域中RIM-RS的起点、终点或中心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例如在同步栅格处。
建议7:为了降低盲检测的复杂度,频域中RIM-RS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
使用FDM方法传送ID信息的一些潜在问题讨论如下:
如果使用某些FDM方法来传送ID信息,会再次出现歧义问题。例如,两个子频段用于代表每个gNB的ID信息。如果在某时机在不同的子频段处检测到三个参考信号,将会有六种不同的解释。检测器难以从六个候选者中识别出ID信息。
如果用于传送ID的频段与发生RI的频段部分重叠,则由于仅检测到部分RS,所以检测性能将降低。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RS-1和RS-2两者在框架-1中都是必要的,则TDM是用于区分两个参考信号的较好方法,例如传输周期内的偏移、传输时机等。
建议8:如果RS-1和RS-2两者在框架-1中都是必要的,则应通过TDM对其进行区分。
B5:RIM-RS模式
在RAN1#94会议上,约定具有同步宏小区的整个网络对DL-UL传输周期内的DL和UL传输边界有通用的理解。另外,在RAN1#94bis中,约定框架-1中的RS-1和其他框架中的RS被约定占用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X个符号。
至于框架1中的RS-2(其用于通知远程干扰是否仍然存在)应该可被受害者gNB检测到。如果将RS-2放置在DL符号退避之后的最后几个符号上,则存在RS-2到达可能不会被受害者gNB检测到的GP符号的风险,因为该GP符号将受到来自相邻小区的更强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gNB将停止发送RS-1,并可能导致乒乓效应。RS-2是按每个gNB定期发送的,从整个宏小区的角度来看它是分布式的。即使RS-2被放置在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处,干扰也不会累积并且在受害者gNB处造成很强的影响。
观察结果5:如果RS-2的位置作为DL符号被退避,则它在受害者gNB侧可能检测不到。
观察结果6:即使将RS-2放置为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干扰也不会累积并且在受害者gNB处造成强烈的影响。
建议9:与RS-1相同,框架-1中的RS-2应该被放置在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处。
根据LTE现场测试结果,受害者和攻击者gNB之间的距离可能高达300km,这对应于1ms的延迟。在LTE中,如果攻击者gNB的传输延迟为1ms,则其DL信号仍会到达UL符号,并且在受害者gNB侧造成干扰,如图19(a)所示。图19示出了远程干扰管理的示例。
在gNB认识到自己是攻击者并推断出它干扰了多少个UL符号后,它可以将造成干扰的最后的DL符号保留为GP,然后RI将抑制或消失,这在图19(b)中所示出。
图20示出了具有较小UL-DL转换周期的远程干扰管理的示例。
然而,在NR中支持不同的参数集和UL-DL传输周期。传输延迟可能超过图20(a)中示出的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由于不希望gNB在DL持续时间内检测到RS,因此攻击者不会检测到在DL边界发送的RS,并且其也不会认识到自己是攻击者,如图20(b)所示。
观察结果7:在NR中,如果RS仅被放置在DL传输边界处,则攻击者gNB可能无法认识到自己是攻击者,并且RI不会被抑制。
图21当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时,在边界之前重复RIM-R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图21所示,RS可以在DL传输边界之前重复。即使在边界之前的RS到达DL持续时间并且不能被检测到,重复RS也是可检测的。攻击者gNB可以推断出它干扰了多少个UL符号,例如图21(b)中的n2处。在知道重复RS和边界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例如图21(b)中的n1处,gNB将最终推断出在受害者gNB处有n1+n2个符号受到干扰,并且它应该保留n1+n2个DL符号作为GP。至于重复RS的位置,1)它可以根据先前的经验被适当地配置,或者2)它可以被编码到ID信息中,或者3)它可以在回程信令中被指示。
图22当传输延迟在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内时,在边界之前重复RIM-RS。
对于传输延迟在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内的情况,这在图22中示出。如果RIM-RS被重复发送,则攻击者将在转换周期内检测到两个相同的RS。攻击者很清楚,只有UL符号受到干扰,并且通过检测RS的位置可以减小受干扰的范围。
在图22中,重复的RS似乎不是必需的。为了降低检测复杂度,gNB可能不需要重复地发送RS。远程干扰的范围和RIM-RS的必要性可以从先前的经验中推断出。如果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则应该发送重复RS。否则,可以省略重复RS。并且应该跨网络内的宏小区通知重复RS的存在。
观察结果8:如果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则在DL传输边界之前重复RS是必要的。
建议10:如果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则应该发送重复RS。否则,可以省略重复RS。并且应该跨网络内的宏小区通知重复RS的存在。
建议11:重复RS的位置可以1)根据先前的经验被适当地配置的,或者2)被编码到ID信息中,或者3)在回程信令中被指示。
B6.前面章节的结束语
在本贡献中,我们讨论了用于远程干扰管理的参考信号设计,并具有以下观察结果和建议:
观察结果1:具有一个符号RS的梳状结构的鲁棒性可能不足以满足要求。
观察结果2:Alt-2 RIM-RS可以将FFT重用作PDSCH信号生成。
观察结果3:在考虑RIM-RS传输的周期性的情况下,两个符号的RS的附加开销较小。
观察结果4:RIM-RS传输模式取决于ID长度、RS传输周期和UL-DL转换周期。
观察结果5:如果RS-2的位置作为DL符号退避,则它可能在受害者gNB侧可能检测不到。
观察结果6:即使将RS-2放置为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干扰也不会累积并且在受害者gNB处造成强烈的影响。
观察结果7:在NR中,如果RS仅被放置在DL传输边界处,则攻击者gNB可能无法将认识到自己是攻击者,并且RI不会被抑制。
观察结果8:如果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则在DL传输边界之前重复RS是必要的。
建议1:RIM中参考信号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性能、开销、兼容性、无需符号对齐即可检测。
建议2:RIM中的参考信号应具有以下功能:传送gNB ID或gNB组ID,并帮助攻击者gNB识别有多少受害者的上行链路符号受影响。
建议3:两个符号的RS(其中RS序列的两个副本被级联在一起,并且一个CP被附接在开始处),级联序列可以被用作RIM-RS。
建议4:用于生成RIM-RS的序列的数量应该是有限的,例如,8个。
建议5:为了提高RIM-RS的检测性能和鲁棒性,存在可以使用的两种方法:a)在传输周期内重复RIM-RS;b)在时机内重复RIM-RS。而且,重复因子应该是可配置的。
建议6:如果ID信息是通过合并不同的传输时机获得的,则应该限制用于传送ID的可能合并,以减少歧义。
建议7:为了降低盲检测的复杂度,RIM-RS在频域中的位置应该是固定的。
建议8:如果RS-1和RS-2两者在框架-1中是必须的,则应该通过TDM来区分他们。
建议9:与RS-1相同,框架-1中的RS-2应该被放置在DL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处。
建议10:如果传输延迟超过GP和UL持续时间之和,则应该发送重复RS。否则,可以省略重复RS。并且应该跨网络内的宏小区通知重复RS的存在。
建议11:重复RS的位置可以1)根据先前的经验适当地配置的,或者2)被编码到ID信息中,或者3)在回程信令中被指示。
可以使用以下基于条款的格式来描述各种示例实施方式。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通信节点处接收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干扰状态信息;以及由第一通信节点通过基于粒度实施退避来执行到第二通信节点的后续通信。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处,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接收指示所述远程干扰的第一参考信号。
3.根据条款2所述的方法,其中参考信号携带第二通信节点的第一标识符。
4.根据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和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约定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周期内使用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和最大上行链路传输边界进行操作。例如,图3和相关描述提供了时域示例。
5.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退避包括根据功率粒度来退避传输功率,或者根据由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最后一个下行链路符号和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间的符号粒度、或者由第二通信节点配置的第一个上行链路符号和最大上行链路传输边界之间的第二时域距离来避免在多个符号上进行传输。
6.根据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干扰消除状态信息包括在第二通信节点处接收的ACK、NACK、dB值、符号计数、退避时间和远程干扰的指示中的一个或多个。
7.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节点的消息来调整粒度。
8.根据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空中接口或回程信令消息接收信息。
9.根据条款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后续通信包括: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所述信息执行干扰抑制方案。
10.根据条款9所述的方法,包括: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终止所述抑制方案。
11.根据条款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执行抑制方案包括:由所述第一通信节点基于参数发送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参数指示第二参考信号被发送用于指示大气波导现象是否持续。
12.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存在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的时域位置包括以下中的一个:用于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传输的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前的最后一个符号或传输边界之前的第N个符号,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
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方法,其中,N是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个的函数:子载波间隔、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传输距离、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传输延迟、或者最大下行链路传输边界之后的灵活符号的数量。
14.根据条款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一通信节点,N被半持久地调度。
15.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由第一通信节点发送指示第一通信节点和第二通信节点之间的远程干扰的存在的第一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预先配置的时间段中被发送,并且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在每个时间段中的多个时机被发送;并且使用第一参考信号来传送与第一通信节点相关联的ID信息。
16.根据条款15所述的方法,其中与第一通信节点相关联的所述ID信息是第一通信节点的标识符或者第一通信节点所属的组的标识符。
17.根据条款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给定时间段内的时机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输全部携带ID信息的比特的相同子集。
18.根据条款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的传输包括ID信息的N个连续比特,其中N是整数。
19.根据条款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ID信息在比特部分中被传送,其中具有大小M的每个比特部分在第一参考信号的M次连续传输中被发送,其中M是整数。
20.根据条款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中预先配置的时间段至少包括第一时间段P1和第二时间段P2,并且其中标识符的不同部分在P1和P2期间的传输中被发送。
21.另一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与到第一通信节点的入站信道上的第一干扰相关的第一参考信号和与来自第一通信节点的出站信道上的第二干扰相关的第二参考信号,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以不重叠的方式被发送。
22.根据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非重叠方式包括双周期方式,该双周期方式包括其中发送第一参考信号的第一周期和其中发送第二参考信号的、与第一周期不重叠的第二周期。
23.根据条款21至22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周期的第一时段和第二周期的第二时段被通过高层消息配置。
24.根据条款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具有不同的持续时间。
25.根据条款2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的一个比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的另一个更频繁地重复。
26.根据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非重叠方式包括在每个时段中周期性地发送以不同的偏移开始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27.根据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分别在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中具有不同的传输密度。
2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施条款1至27中任一项或多项中阐述的方法。
29.一种其上存储有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实施条款1至27中任一项或多项中阐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档公开了可以体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技术,以允许无线通信节点有效地抑制远程干扰,而对系统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本文档中描述的所公开的和其他的实施例、模块和功能操作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中实施,或者在包括本文档中公开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结构等价物、或者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计算机软件、固件或硬件中实施。所公开的和其他的实施例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即被编码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以便由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或用于控制数据处理装置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模块。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存储设备、机器可读存储基板、存储器设备、实现机器可读传播信号的物质的组合物,或者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术语“数据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数据的所有装置、设备和机器,作为示例包括可编程处理器、计算机或多个处理器或计算机。除了硬件之外,该装置可以包括为所讨论的计算机程序创建执行环境的代码,例如,构成处理器固件、协议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或它们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的代码。所传播的信号是人工生成的信号,例如被生成来编码信息以便传输到合适的接收机装置的机器生成的电信号、光信号或电磁信号。
计算机程序(也被称为程序、软件、软件应用、脚本或代码)可以以任何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编写,并且它可以以任何形式部署,包括作为独立程序或作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他单元部署。计算机程序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程序可以被存储在保存其他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中(例如,被存储在标记语言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被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中的部分的文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被部署为在一台计算机上或在位于一个站点或分布在多个站点上并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台计算机上执行。
本文中描述的过程和逻辑流程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来执行,该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以通过对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并生成输出来执行功能。过程和逻辑流程也可以由专用逻辑电路系统来执行,并且装置也可以被实施为专用逻辑电路系统,例如,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
举例来说,适于执行计算机程序的处理器包括通用微处理器和专用微处理器两者,以及任何类型的数字计算机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般而言,处理器将从只读存储器或随机存取存储器或两者接收指令和数据。计算机的基本要素是用于执行指令的处理器和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一般而言,计算机还将包括可操作地被耦合到一个或多个用于存储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设备(例如磁盘、磁光盘或光盘),以从其接收数据或向其传送数据,或两者兼有。然而,计算机不需要这样的设备。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数据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所有形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和存储器设备,作为示例包括半导体存储器设备(例如,EPROM、EEPROM和闪存存储器设备);磁盘(例如内部硬盘或可移动磁盘);磁光盘;以及CD ROM和DVD-ROM盘。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由专用逻辑电路系统补充或被并入专用逻辑电路中。
尽管本专利文档包含许多细节,但这些细节不应被解释为对任何发明的范围或可能要求保护的内容的限制,而是被解释为对特定于特殊发明的特殊实施例的特征的描述。在本专利文档中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以组合的方式实施。相反,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多个实施例中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来实施。而且,尽管特征可以在上面被描述为在某些组合中起作用,甚至最初也是这样要求保护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所要求保护的组合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从该组合中排除,并且所要求保护的组合可以针对子组合或子组合的变体。
类似地,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绘了操作,但是这不应该被理解为要求以所示的特定顺序或以序列顺序执行这些操作,或者执行全部所示出的操作,以获得期望的结果。而且,本专利文档中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种系统组件的分离不应该被理解为在所有实施例中需要这种分离。
仅描述了几个实施方式和示例,并且可以基于本专利文献中描述和示出的内容进行其它实施方式、增强和变化。

Claims (13)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通信节点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到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入站信道上的第一干扰相关,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出站信道上的第二干扰相关,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以非重叠方式被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重叠方式包括双周期方式,所述双周期方式包括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在所述第一周期中发送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所述第二周期中发送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周期与所述第一周期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重叠方式包括周期性地发送在每个周期中的不同偏移处开始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节点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向第二通信节点发送干扰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状态信息包括干扰存在和无干扰中的一项,或者所述干扰状态信息包括否认NACK和确认ACK中的一项。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节点接收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与到第一通信节点的入站信道上的第一干扰相关,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与来自所述第一通信节点的出站信道上的第二干扰相关,其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二参考信号以非重叠方式被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重叠方式包括双周期方式,所述双周期方式包括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在所述第一周期中接收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在所述第二周期中接收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周期与所述第一周期不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非重叠方式包括周期性地接收在每个周期中的不同偏移处开始的第一参考信号和第二参考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干扰状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干扰状态信息包括干扰存在和无干扰中的一项,或者所述干扰状态信息包括否认NACK和确认ACK中的一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第二通信节点执行第一干扰消除机制;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接收干扰状态信息之后,所述第二通信节点保持第一干扰消除机制不变或者进一步执行第二干扰消除机制。
12.一种无线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61229.1A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Pending CN1144223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1229.1A CN114422304A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99101.5A CN112956144B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PCT/CN2018/113761 WO2020034435A1 (en) 2018-11-02 2018-11-02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202111461229.1A CN114422304A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101.5A Division CN112956144B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304A true CN114422304A (zh) 2022-04-29

Family

ID=6952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101.5A Active CN112956144B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CN202111461229.1A Pending CN114422304A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CN202211261985.4A Pending CN115664579A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9101.5A Active CN112956144B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1985.4A Pending CN115664579A (zh) 2018-11-02 2018-11-02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758588B2 (zh)
EP (1) EP3874629A4 (zh)
JP (2) JP7187693B2 (zh)
KR (1) KR102572470B1 (zh)
CN (3) CN112956144B (zh)
MX (1) MX2021004900A (zh)
SG (1) SG11202102585VA (zh)
WO (1) WO202003443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5382A (zh) * 2023-02-16 2023-03-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干扰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2971A1 (en) * 2018-11-20 2020-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ross link interference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385829B (zh) * 2018-12-27 2021-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远端干扰的规避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464261B (zh) * 2019-01-22 2021-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检测方法及装置
BR112022017763A2 (pt) * 2020-03-06 2022-10-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realizados em um primeiro e terceiros nós de rede, primeiro e terceiro nós de rede,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N113709786B (zh) * 2020-05-20 2024-03-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远端干扰管理参考信号遍历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852441B (zh) * 2020-06-28 2023-04-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时隙干扰处理方法、基站、装置及介质
GB2619973A (en) * 2022-06-24 2023-12-27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4009806A1 (ja) * 2022-07-06 2024-01-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74A (zh) * 2008-06-13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指示消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2113098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n atmospheric duc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56280A1 (en) * 2014-03-07 2015-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having reflec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apability therei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4760B1 (en) * 1999-06-11 2001-10-1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effect of atmospheric ducting on wireless transmissions
US8848913B2 (en) 2007-10-0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21206B2 (en) * 2008-04-22 2013-08-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ith reduce interference requests and interference indicators
US8676125B2 (en) * 2008-11-07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interference
US9402193B2 (en) * 2009-03-19 2016-07-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3210598B (zh) * 2010-08-13 2017-03-22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基站中用于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的自动保护期调整
JP5690019B2 (ja) * 2011-04-08 2015-03-2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大気ダクトによって生じる干渉の低減
CA2879368A1 (en) * 2012-07-17 2014-0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method, node, and system
US9232532B2 (en) * 2012-10-26 2016-01-05 Blackberry Limited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from wireless equipment
ES2753804T3 (es) * 2012-11-26 2020-04-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y nodos de red de radio para medir la interferencia
US10506585B2 (en) 2014-02-13 2019-1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AU2016271921A1 (en) * 2015-05-29 2017-06-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 for identifying source of interference propagated via atmospheric duct
KR102128864B1 (ko) * 2016-09-07 2020-07-0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통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8207120A (zh) 2016-09-14 2018-06-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无线电网络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US10425971B2 (en) 2016-11-02 2019-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reduction in contention-based access
CN108259112B (zh) * 2016-12-29 2020-03-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隙的基站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CN110011771B (zh) * 2018-01-05 2020-07-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网络管理单元
CN110139290B (zh) * 2018-02-09 2022-03-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测量信号的处理方法及基站、存储介质
EP3831118A4 (en) * 2018-07-28 2022-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11005586B2 (en) * 2018-07-31 2021-05-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monitoring mechanism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EP4156825A1 (en) * 2018-08-05 2023-03-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tmospheric channel-driven interference handling
CN110809278B (zh) * 2018-08-06 2021-10-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470529B2 (en) * 2018-09-21 2022-10-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telligent grouping of network nodes for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WO2020067989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coding of remote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rim) reference signal (rs) identifier (id)
CN112806084A (zh) * 2018-10-08 2021-05-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大气信道驱动的干扰处理
WO2020082300A1 (en) * 2018-10-25 2020-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remot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5374A (zh) * 2008-06-13 2009-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指示消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2113098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n atmospheric duc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56280A1 (en) * 2014-03-07 2015-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having reflec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apability therei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TEL CORPORATION: ""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RIM framework"", 3GPP TSG_RAN\\WG1_RL1, 29 September 2018 (2018-09-29), pages 1 - 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1-1811271_Mechanisms for identifying strong gNB interferers"", 3GPP TSG_RAN\\WG1_RL1, 29 September 2018 (2018-09-29), pages 1 - 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5382A (zh) * 2023-02-16 2023-03-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干扰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35382B (zh) * 2023-02-16 2023-07-0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干扰抑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87973A (ko) 2021-07-13
JP2022506326A (ja) 2022-01-17
EP3874629A4 (en) 2022-06-01
JP7187693B2 (ja) 2022-12-12
CN112956144B (zh) 2022-10-04
US11758588B2 (en) 2023-09-12
CN112956144A (zh) 2021-06-11
SG11202102585VA (en) 2021-04-29
WO2020034435A1 (en) 2020-02-20
JP2023029923A (ja) 2023-03-07
KR102572470B1 (ko) 2023-08-29
US20210185726A1 (en) 2021-06-17
MX2021004900A (es) 2021-06-18
EP3874629A1 (en) 2021-09-08
US20230363017A1 (en) 2023-11-09
CN115664579A (zh) 2023-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6144B (zh) 无线系统中的干扰管理
US20220217651A1 (en) Information type multiplexing and power control
US1054256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417808B (zh)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与s-pucch冲突的情况下丢弃pucch的用户设备、基站以及方法
CN110392990B (zh) 用于控制交叉链路干扰的方法及其设备
US996790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ion access region in a licensed-assisted access(LAA)
CN115136513B (zh) 非地面网络中的上行链路频率和定时补偿
JP2020099057A (ja) Srs切り替え、送信及び拡張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696317B2 (en) Signaling methods to alter the number of control channel blind decodings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15664612A (zh) 传输方法、装置、第一通信节点、第二通信节点及介质
US938059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the TDD tail problem for an ABS pattern
KR20190030748A (ko) 비인가 대역에서 채널 엑세스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KR20180121938A (ko) 비인가 대역에서 채널 엑세스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Lähetkangas et al. On the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beyond 4G radio access network
EP3909336B1 (en) Remote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EP4055979B1 (en) Cyclic prefix extensions for unlicensed spectrum
US20210219304A1 (en)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12544112A (zh) 监测上行链路抢占指示
CN111183602B (zh) 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操作用户设备或无线电节点的方法
US20230046231A1 (en) Different reliability levels for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ack/nack) transmissions
US202303542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between long term evolution sidelink and new radio sidelink
KR20230152571A (ko) Lte 사이드링크와 nr 사이드링크 간의 공존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