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2284A -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2284A
CN114422284A CN202210049557.9A CN202210049557A CN114422284A CN 114422284 A CN114422284 A CN 114422284A CN 202210049557 A CN202210049557 A CN 202210049557A CN 114422284 A CN114422284 A CN 114422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transmitted
phy
group
flo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495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2284B (zh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04955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222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22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2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2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3Management of data rate on the b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12/4013Management of data rate on the bus
    • H04L12/40136Nodes adapting their rate to the physical link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3Application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73Services, e.g. multimedia, GOS, QOS
    • H04J2203/0082Interaction of SDH with non-ATM protocols
    • H04J2203/0085Support of Eth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100G速率标准带宽的倍数,并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400G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通过所述400G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是2017年01月16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1710032825.5,发明名称为“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流量的快速增加,促使着通讯网络的传递带宽也相应地快速发展。通讯设备的接口带宽速度从10M(单位:比特/秒)提高到100M,接着又提高到1G和10G,目前已经达到100G的接口带宽速度,市场上已经开始大量商用100G的光模块。
目前已经研发出400G的光模块,但400G的光模块价格昂贵,超过了4个100G光模块的价格,导致400G光模块缺少商用的经济价值。因此,为了在100G光模块上传递400G业务,国际标准组织定义了灵活以太网(FlexE,Flexible Ethernet)协议。
FLEXE协议的基本内容是将多个100G的传输通道进行捆绑,形成一个更大带宽速度的传递通道,如图1所示,通过FLEXE协议在MAC层和物理编码子层(PCS,Physical CodingSublayer)之间多了一个垫层(FlexE Shim),并通过FlexE Shim将4个100G的物理通道进行捆绑,形成一个400G的逻辑通道,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400G业务的传递需求。
当前FLEXE协议所定义的物理层是100G的物理通道,而对于物理通道为100G的整数倍的物理层(PHY,PHYsical layer),比如200G、400G等物理层,目前没有任何标准或协议来定义如何传递业务,也没有公开在不同速率的物理层混合传递业务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在物理通道为100G的整数倍速率下或者不同速率混合下进行业务传递。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包括:
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在上述方案中,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在上述方案中,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所述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
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设备,所述发送端设备包括:确定模块、分组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所述分组模块,用于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以及,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组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收端设备,所述接收端设备包括:接收模块、分离模块和恢复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所述分离模块,用于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
所述恢复模块,用于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离模块,用于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恢复模块,用于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递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其中,
所述发送端设备,用于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以及,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以及,
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所述接收端设备,用于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以及,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以及,
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端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端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接收端设备,用于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通过将待传输业务按照标准带宽确定业务流之后,根据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传输速率进行分组,并通过PHY传输通道承载后进行发送,从而能够实现物理通道为100G的整数倍的PHY,比如200G、400G等物理层,进行传递业务,还能够实现在不同速率的物理层混合传递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开销块的覆盖范围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FLEXE网络结构传输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销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接收端的业务传递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光模块中,100G的数据报文在发送前会进行64/66编码,也就是将64比特的数据扩展为66比特的数据块,增加的2比特数据位于66比特数据块的前部,作为66比特数据块的开始标志;然后以66比特数据块的形式从光口发送出去。在接收时,光口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辨别出66比特数据块,然后从66比特数据块中恢复出原始的64比特数据,并重新组装得到数据报文。
FLEXE协议就处于64比特数据到66比特数据块块转换层。在发送66比特数据块前,发送端会对66比特数据块进行排序和规划,如图2所示,白色块表示一个66比特数据块,对于100G业务,每20个66比特数据块划分为一个数据块组,每个数据块组中所包括的20个66比特bit数据块就代表20个时隙,每个时隙代表5G带宽的业务速度。发送端在发送66比特数据块时,每发送完成1023个数据块组,即1023×20个数据块,就会插入一个FLEXE开销块,如图2中黑色块所示。在插入FLEXE开销块后,发送端会继续发送数据块,当发送完第二个1023×20个数据块后,再插入FLEXE开销块,FLEXE开销块的数据长度也是66比特,以此类推,这样在发送数据块的过程中,会周期性地插入FLEXE开销块,相邻两个FLEXE开销块之间的间隔是1023×20个数据块。
当4路100G的物理层捆绑成一个400G的逻辑业务带宽时,如图3,每个物理层仍按照20个数据块组成一个数据块组,每1023个数据块组插入一个开销字节。在FLEXE的shim层,4路20个数据块拼装成一个由80个数据块组成的数据块组,块组中有80个时隙。客户业务在这80个时隙中进行传递,每个时隙带宽是5G,共400G的业务传递带宽。
FLEXE开销块是一个66比特长的开销块,在业务数据流发送时,每间隔1023×20个数据块插入一个开销块。开销块在整个业务流中起到定位功能,找到开销块,就可以知道业务中第一个数据块组的位置,以及后续的数据块组的位置。开销块的内容如图4,连续8个开销块则组成一个开销帧。一个开销块由2比特的块标志和64位的块内容组成。块标志位于前2列,后面64列是块内容,第一个开销块的块标志是10,后面7个开销块的块标志是01或SS(SS表示内容不确定)。第一个开销块的内容是:0x4B(8位,十六进制的4B)、C比特(1位,指示调整控制)、OMF比特(1位,表示开销帧复帧指示)、RPF比特(1位,表示远端缺陷指示)、RES比特(1位,保留位)、FLEXE group number(20位,表示捆绑组的编号)、0x5(4位,十六进制的5)、000000(28位,都是0)。其中的0x4B和0x5是第一个开销块的标志指示,在接收时,当找到一个开销块中对应位置是0x4B和0x5,则表示该开销块是开销帧中的第一个开销块,和次后连续的7个开销块组成一个开销帧。在开销帧中,reserved部分是保留内容,尚未定义,见图4斜线块所示。开销块中其他字节内容由于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无关,因此不再做具体说明。
在FLEXE协议中,定义8个开销块组成一帧,如图4,其中第一个开销块中由4B(16进制,标识为0x4B)和05(16进制,标识为0x5)两个字段标识。当开销块中,检测出对应位置是4B和05内容时,则表示该开销块是第一个开销块,和后面的7个开销块组成一帧。在第一个开销块中,OMF字段是复帧指示信号,如图4中所示。OMF是单比特数值,连续16帧中为0,接着连续16帧中为1,然后又是连续16帧中为0,接着连续16帧中为1,……OMF的取值每32帧重复一次,这样复帧就是由32帧组成。
目前,FLEXE协议定义的物理层PHY的速率是100G,在100G的PHY上定义了20个时隙,每个时隙带宽是5G。通过多个100G的PHY捆绑可以实现200G、300G、400G等各类大速率的客户业务。但是面对200G、400G等物理层PHY,目前没有定义相关内容,而且也没有公开在200G PHY、400G PHY下传递业务的方法,也没有公开如何在多个200G PHY、400G PHY下捆绑传递业务,更加没有公开在不同速率的PHY混合传递业务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上述FLEXE网络结构示例以及数据传输方式,提出本申请的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见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业务的发送端,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S502: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S503: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后,通过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示例性的,对于步骤S501,所述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标准带宽是100G为例,当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n×100G时,n为倍数,因此,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数量为n。比如,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400G时,业务流数量为4,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800G时,业务流数量为8。
示例性地,对于步骤S502,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分组策略需要结合考虑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PHY传输通道的速率这两个因素,从而使得对业务流进行分组后所得到的业务组能够与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相匹配。
例如,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400G时,可以得知业务流数量为4,并且设定PHY传输通道为两条200G的PHY传输通道,那么,结合业务流数量以及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可以得知:待传输业务可以划分为两个业务组,每个业务组中均包括两条100G的业务流。
又例如,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400G时,可以得知业务流数量为4,并且设定PHY传输通道为一条200G的PHY传输通道以及两条100G的PHY传输通道,那么,结合业务流数量以及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可以得知:待传输业务可以划分为三个业务组,其中,两个业务组各包含一条100G的业务流,另一个业务组包含两条100G的业务流。
优选地,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步骤S503中所述的所述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具体地,上文中的“匹配”指的是将业务组进行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该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同。举例来说,设定业务流的数目为4,每条业务流的业务带宽为100G,并且PHY传输通道为2条,且每条PHY传输通道的速率为200G时,可以将两条业务流划分为一个业务组,从而使得每个业务组中业务流总带宽为200G,和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另外,设定业务流的数目为4,每条业务流的业务带宽为100G,并且设定PHY传输通道为3条,且PHY传输通道1的速率为100G,PHY传输通道2的速率为200G,PHY传输通道3的速率为100G,可以业务流1单独划分为业务组1,业务流2和业务流3划分为业务组2,业务流4单独划分为业务组3,从而使得业务组1中业务流总带宽和PHY传输通道1的速率相匹配,业务组2中业务流总带宽和PHY传输通道2的速率相匹配,业务组3中业务流总带宽和PHY传输通道3的速率相匹配。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等于1时,由于业务组中仅包括一个业务流,因此,可以通过一条100G的PHY传输通道进行传送,从而无需对业务流进行间插来匹配PHY传输通道的速率。
具体地,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举例来说,在具体间插过程中,不需要考虑业务组中每条业务流之间的对齐关系,只需要对业务组中的所有业务流进行轮询间插就可以实现,具体业务流的对齐可以通过接收端来实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业务发送端的业务传递方法,通过将待传输业务按照标准带宽确定业务流之后,根据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传输速率进行分组,并通过PHY传输通道承载后进行发送,从而能够实现物理通道为100G的整数倍的PHY,比如200G、400G等物理层,进行传递业务,还能够实现在不同速率的物理层混合传递业务。
实施例二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业务接收端,该方法可以包括:
S601: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具体来说,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分组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
S602: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
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的过程可以为将业务流进行分组的过程的逆过程,举例来说,当发送端将业务流A和业务流B划分在业务组C中时,接收端可以按照发送端将业务流A和业务流B进行分组过程逆过程从业务组C中将业务流A和业务流B分离出来。
S603: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示例性地,对于步骤S602,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应的,标准带宽为100G,因此,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N×100时,可以得知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一,因此需要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得到N个业务流。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设的间插策略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发送端进行间插时采用的间插策略相同,因此,在具体分离过程中,该分离策略也可以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分离,具体地,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1倍时,可以得知,业务组中仅包括一个业务流,从而无需进行分离。
示例性地,对于步骤S603,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可以包括:将分离后的每条业务流依次进行定帧处理、排序处理和对齐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定帧处理指的是通过查询业务流中FLEXE的开销块位置来确定帧头;排序处理指的是确定每条业务流在待传输业务中的排列顺序;对齐处理指的是以帧头为单位,对齐所有业务流的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业务接收端的业务传递方法,通过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按照PHY传输通道所匹配的传输速率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恢复后,获得发送端所发送的待传输业务,从而能够实现物理通道为100G的整数倍的PHY,比如200G、400G等物理层,进行传递业务,还能够实现在不同速率的物理层混合传递业务。
实施例三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实施例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PHY传输通道的速率为400G,待传输业务的带宽为400G,因此,如图7所示,发送端可以按照4×100G的垫层Shim结构,将待传输业务通过80个时隙进行承载,并且将80个时隙分成4组,每组20个时隙;接着按照4个100G PHY的承载模式完成FLEXE帧封装,形成4路FLEXE业务流,每路业务流的带宽为100G。随后,将4路FLEXE业务流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间插,具体可以以单个比特为单位间插,也可以是以66比特块为单位间插,或者20个时隙为单位间插,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间插过程不需要考虑每条业务流之间的对齐关系,只需要轮询间插即可。从而能够得到将4个FLEXE业务流分在同一组且带宽为400G的业务组,并且通过400G的PHY传输通道承载该业务组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如图8所示,400G PHY传输通道接收到一条400G的业务组,按照图7所示的间插方式的逆过程进行分离,可以将该业务组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分离,具体可以以单个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也可以是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或者20个时隙为单位进行分离,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的分离方式只需要和发送端的间插方式保持一致就可以。通过分离可以获得出4路业务流,这4路业务流可以看成是FLEXE协议下4×100G模式下4个光纤传递的业务流,每路业务流单独进行FLEXE定帧、排序、对齐处理,形成80个时隙的shim层,从而接收端可以从shim层直接获取得到400G的待传输业务。
具体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PHY传输通道为2个200G的PHY,待传输业务的带宽为400G,因此,如图9所示,发送端可以按照4×100G的垫层Shim结构,将待传输业务通过80个时隙进行承载,并且将80个时隙分成4组,每组20个时隙;接着按照4个100G PHY的承载模式完成FLEXE帧封装,形成4路FLEXE业务流,每路业务流的带宽为100G。随后,将4路FLEXE业务流任意分成两个业务组,每组两条业务流。每个业务组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间插,将2路100G的业务流间插形成带宽为200G的业务组,并且通过两个200G的PHY传输通道承载该业务组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如图10所示,每路200G PHY传输通道接收到一条200G的业务组,按照图9所示的间插方式的逆过程进行分离,可以将该业务组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分离,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的分离方式只需要和发送端的间插方式保持一致就可以。通过分离,每个PHY传输通道能够分离出2路业务流,2个PHY传输通道共分离出4路业务流,这4路业务流可以看成是FLEXE协议下4×100G模式下4个光纤传递的业务流,每路业务流单独进行FLEXE定帧、排序、对齐处理,形成80个时隙的shim层,从而接收端可以从shim层直接获取得到400G的待传输业务。
具体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PHY传输通道为2个100G的PHY和1个200G PHY,待传输业务的带宽为400G,因此,如图11所示,发送端可以按照4×100G的垫层Shim结构,将待传输业务通过80个时隙进行承载,并且将80个时隙分成4组,每组20个时隙;接着按照4个100G PHY的承载模式完成FLEXE帧封装,形成4路FLEXE业务流,每路业务流的带宽为100G。随后,将4路FLEXE业务流任意分成3个业务组,其中,1组有2条100G的业务流,另外2组中每组只有1条100G的业务流。将具有2条100G的业务流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间插,形成带宽为200G的业务组。最后发送端通过200G速率的PHY传输通道承载并传输200G的业务组,另外2个100G的业务组则分别通过2个100G速率的PHY传输通道来承载并传输。
在接收端,如图12所示,200G PHY传输通道接收到一条200G的业务组,按照图11所示的间插方式的逆过程进行分离,可以将该业务组按照轮询的方式进行分离,需要说明的是,接收端的分离方式只需要和发送端的间插方式保持一致就可以。通过分离,200G PHY传输通道能够分离出2路业务流;另外2个100G速率的PHY传输通道分别可以各恢复出1路100G的业务流,这样共有4条业务流,这4路业务流可以看成是FLEXE协议下4×100G模式下4个光纤传递的业务流,每路业务流单独进行FLEXE定帧、排序、对齐处理,形成80个时隙的shim层,从而接收端可以从shim层直接获取得到400G的待传输业务。
实施例四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3,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设备130,所述发送端设备13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1301、分组模块1302和发送模块1303;其中,
所述确定模块1301,用于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所述分组模块1302,用于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所述发送模块1303,用于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后,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示例性地,所述确定模块1301,用于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以及,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示例性地,所述分组模块1302,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优选地,所述分组模块1302,还用于:
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将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所述发送模块1303,用于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示例性地,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还可以包括: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将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实施例五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4,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端设备130的硬件实现结构,可以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401、第一存储器1402、第一处理器1403和第一总线1404;其中,
所述第一总线1404用于连接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和所述第一存储器1402以及这些器件之间的相互通信;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用于与外部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执行所述指令用于: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指示所述第一通信接口1401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存储器1402可以是易失性第一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第一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或者非易失性第一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第一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快闪第一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或者上述种类的第一存储器的组合,并向第一处理器1403提供指令和数据。
上述第一处理器1403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具体可以用于: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标准带宽的倍数;以及,
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具体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优选地,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还用于:
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相应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403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间插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间插、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间插。
实施例六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5,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15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1501、分离模块1502和恢复模块1503;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1501,用于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所述分离模块1502,用于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
所述恢复模块1503,用于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示例性地,所述分离模块1502,用于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优选地,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示例性地,所述恢复模块1503,用于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非作为独立的产品进行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processor(处理器)执行本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被存储在光盘,硬盘,U盘等存储介质上,当存储介质中的与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电子设备读取或被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
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可选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与步骤:所述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具体包括:
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实施例七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端设备150的硬件结构示意,可以包括:第二通信接口1601、第二存储器1602、第二处理器1603和第二总线1604;其中,
所述第二总线1604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601、所述第二处理器1603和所述第二存储器1602以及这些器件之间的相互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601,用于与外部网元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二存储器1602,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1603执行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通信接口1601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以及,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以及,
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二存储器1602可以是易失性第一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第一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或者非易失性第一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第一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快闪第一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或者上述种类的第一存储器的组合,并向第二处理器1603提供指令和数据。
上述第二处理器1603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第一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处理器1603,用于: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优选地,所述分离策略至少包括以下任意一项: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离、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以20时隙块为单位进行分离。
示例性地,所述第二处理器1603,用于: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实施例八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参见图17,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业务传递的系统170,所述系统170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设备130和接收端设备150;其中,
所述发送端设备130,用于按照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确定业务流数量;以及,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以及,
根据业务组的业务带宽与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通过所述对应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
所述接收端设备150,用于通过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以及,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按照预设的分离策略对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预设的分离策略为所述分组策略对应的逆过程;以及,
将所述分离后的业务流进行按照预设的恢复策略恢复为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示例性地,所述发送端设备1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数量和所述PHY传输通道的数量及所述PHY传输通道的速率,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划分为业务组。
优选地,所述发送端设备130,还用于:当所述业务组中的业务流数目大于1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所述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示例性地,所述接收端设备150,用于当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对应的PHY传输通道所承载的业务组带宽为标准带宽的N倍时,按照预设的间插策略所对应的分离策略将业务组中的业务流进行分离;其中,N大于1。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100G速率标准带宽的倍数,并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400G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通过所述400G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2.一种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400G的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中的业务流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4条业务流;
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3.一种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发送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业务的业务带宽为100G速率标准带宽的倍数,并将所述倍数确定为所述待传输业务对应的业务流数量;
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获取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的数量与物理层PHY传输通道的数量相同;
对所述业务组中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间插,获取间插后的业务流;其中,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带宽与200G的PHY传输通道的速率相匹配;
通过所述200G的PHY传输通道发送所述间插后的业务流。
4.一种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接收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200G的物理层PHY传输通道接收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其中,所述业务组由发送端将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按照所述业务流数量以及预设的分组策略进行分组得到;
将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组中的业务流以66比特块为单位进行分离,获取分离后的2条业务流;
按照FLEXE协议将所述分离后每条的业务流进行恢复,获得所述待传输业务的业务流。
5.一种发送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
6.一种接收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4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200G的PHY上的业务传递方法。
CN202210049557.9A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22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49557.9A CN114422284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2825.5A CN108322367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210049557.9A CN114422284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2825.5A Division CN108322367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2284A true CN114422284A (zh) 2022-04-29
CN114422284B CN114422284B (zh) 2022-10-28

Family

ID=6283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2825.5A Active CN108322367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210049557.9A Active CN114422284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2825.5A Active CN108322367B (zh) 2017-01-16 2017-01-16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8687B2 (zh)
EP (1) EP3570496A4 (zh)
CN (2) CN108322367B (zh)
WO (1) WO20181302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2367B (zh) * 2017-01-16 2022-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802742B (zh) * 2017-11-16 2020-05-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数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9205136A1 (zh) * 2018-04-28 2019-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0798415B (zh) * 2018-08-03 2022-0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511022A (zh) * 2019-01-31 2020-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客户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586752B (zh) * 2019-02-18 2023-07-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隙容器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141620B (zh) * 2020-01-20 2022-04-15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FlexE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452623B (zh) * 2020-03-26 2023-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FlexE传输业务流的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8584A1 (zh) * 2011-11-28 201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交换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840904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光信号的发送节点及光节点
CN103875205A (zh) * 2013-09-13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97426A (zh) * 2013-02-17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复用中子帧错序的检测方法及节点
CN103997387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映射、复用、解复用和解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3997388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映射、解映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55664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Reconfigurable and variable-rate shared multi-transponder architecture for flexible ethernet-based optical networks
CN1044266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03766A (zh) * 2015-06-03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EP3113502A1 (en) * 2015-06-30 2017-01-04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oam, multi-service, chip-to-chip interface, time transfer, and encryp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9438B2 (en) * 1998-02-03 2005-02-22 Extreme Networks, Inc. Policy based quality of service
KR100323770B1 (ko) * 1999-03-08 2002-02-19 서평원 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를 위한 채널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비스 운용 방법
US7143439B2 (en) * 2000-01-07 2006-11-28 Security, Inc. Efficient evaluation of rules
US7917647B2 (en) * 2000-06-16 2011-03-29 Mcafe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te limiting
EP2761927A4 (en) * 2011-09-30 2015-08-12 Intel Corp METHODS OF SIMULTANEOUSLY TRANSPORTING INTERNET TRAFFIC ON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CN102665151B (zh) * 2012-04-24 2014-12-03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传送网中sdh业务dcc开销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583325B1 (ko) * 2014-08-12 2016-01-07 주식회사 구버넷 가상 패킷을 처리하는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10637604B2 (en) * 2014-10-24 2020-04-28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and multi link gearbox mapping procedure 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10218823B2 (en) * 2015-06-30 2019-02-26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client multi-service and timing transparency systems and methods
US9838290B2 (en) * 2015-06-30 2017-12-05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330630B (zh) * 2015-07-03 2019-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灵活以太网的数据流的方法、发射机和接收机
WO2017078061A1 (ja) * 2015-11-05 2017-05-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プロセッサ、無線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8322367B (zh) * 2017-01-16 2022-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8584A1 (zh) * 2011-11-28 201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交换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3840904A (zh) * 2012-11-23 2014-06-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信号的处理方法、光信号的发送节点及光节点
CN103997426A (zh) * 2013-02-17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复用中子帧错序的检测方法及节点
CN103997387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映射、复用、解复用和解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3997388A (zh) * 2013-02-18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的映射、解映射方法及装置
US20150055664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Reconfigurable and variable-rate shared multi-transponder architecture for flexible ethernet-based optical networks
CN104426631A (zh) * 2013-09-06 2015-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875205A (zh) * 2013-09-13 2014-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3766A (zh) * 2015-06-03 2017-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EP3113502A1 (en) * 2015-06-30 2017-01-04 Ciena Corporation Flexible etherne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oam, multi-service, chip-to-chip interface, time transfer, and encryp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NG J ET AL: "Framework and Requirements for GMPLS-based Control of Flexible Ethernet Network", 《IETF》 *
MAARTEN VISSERS HUAWEI TECHNOLOGIES CO ET 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mapping of FlexE Client and Subrate signals into OTN", 《ITU-T DRAFT》 *
MAARTEN VISSERS HUAWEI TECHNOLOGIES CO ET AL: "FlexE aware mapping method 6B text proposal", 《ITU-T DRAFT》 *
OIF: "IA OIF-FLEXE-01.0 FlexEthernet implementation Agreement", 《OIFORUM》 *
STEPHEN J TROWBRIDGE ALCATEL-LUCENT USA: "Thoughts on FlexE Partial-rate Mappings", 《ITU-T DRAFT》 *
是德科技: "是德科技M8000系列误码仪再添新军,助力400 GbE研发",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30228A1 (zh) 2018-07-19
EP3570496A1 (en) 2019-11-20
CN108322367B (zh) 2022-01-14
CN114422284B (zh) 2022-10-28
US20190356501A1 (en) 2019-11-21
US10868687B2 (en) 2020-12-15
CN108322367A (zh) 2018-07-24
EP3570496A4 (en) 2020-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2367B (zh) 一种业务传递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88516B (zh) 一种承载业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88345B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102666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88344B (zh) 一种误码检测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453028B9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8347199B2 (en) Enhanced error detection in multilink serdes channels
US9654419B2 (en) Fabric channel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975858B1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the ethernet, physical layer chip and ethernet device
CN105701053B (zh) 串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634615A (zh) 混合串行和并行流信道绑定架构
CN111162869B (zh)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88977B (zh) 一种灵活以太网协议中传递业务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380957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18704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3824534A (zh) 一种确定码组丢失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06118A (zh) Usxgmii多通道ipg精确补偿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24946B (zh) 一种业务发送方法及装置、业务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5021875A (zh) 确定传输时隙的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10417542B (zh) 一种传输客户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630338A (zh) 一种处理smb请求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7938738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