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17784A -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17784A
CN114417784A CN202210068550.1A CN202210068550A CN114417784A CN 114417784 A CN114417784 A CN 114417784A CN 202210068550 A CN202210068550 A CN 202210068550A CN 114417784 A CN114417784 A CN 114417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ent
user
online document
displayed
disp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6855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健峰
郑旭鑫
魏婧怡
胡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itiao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6855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177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17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177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1893 priority patent/WO202313847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 G06F40/106Display of layout of documents; Preview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 G06F40/117Tagging; Marking up; Designating a block; Setting of attribu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06F40/169Annotation, e.g. comment data or footno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第二评论为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本公开能够便于用户快速定位到需要关注的评论,降低了用户浏览评论的难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线文档是现代化会议场景中常见的多用户协作方式。在会议场景下,多用户共同浏览在线文档和评论。在演示者讲解评论的过程中,当评论数量较多时,多个评论都显示在当前界面中,很难在全量显示的多条评论中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当前正在讲解的评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所述第二评论为所述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可选的,在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之前,还包括:响应于在会议界面中对所述在线文档的共享操作,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所述在线文档,并在所述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所述评论模式控件,所述第二用户为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包括: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所述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所述评论模式控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所述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评论,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评论。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任一所述第一评论被清理时,对被清理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评论,包括: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不同的显示样式对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和未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分别进行全量显示。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包括:当所述第二评论为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时,生成清理提示信息,并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的清理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评论操作包括:对所述在线文档进行划词并对划词区域批注评论内容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在线文档中的全部划词区域;根据所述划词区域在所述在线文档中的位置排列次序,对各所述划词区域批注的第一评论进行次序号的标识,得到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
可选的,所述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基于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可选的,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评论切换操作,获取当前所显示评论的第一次序标识和评论切换数量;其中,所述评论切换操作包括:对预设的切换控件或评论关闭控件的触发操作;根据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确定与所述第一次序标识间隔所述评论切换数量的第二次序标识;将所述第二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可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第一划词区域的选中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划词区域预先标记的第一锚点;其中,所述第一锚点用于指向次序标识;将所述第一锚点指向的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可选的,在所述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批注所述第二评论的第二划词区域;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所述在线文档中包含所述第二划词区域的文档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划词区域按照预设的标记样式进行显示。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评论提交的回复内容;其中,所述回复内容包括文本信息和/或表情信息;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预设的对齐方式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和所述第二评论的回复内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操作,生成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在发起所述翻译操作的用户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为显示所述在线文档的会议界面配置第一滚动容器,为显示所述第一评论或所述第二评论的第一区域配置第二滚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滚动容器和所述第一滚动容器互相独立;响应于在所述会议界面上的滚动操作,在所述第一滚动容器内对所述会议界面上显示的所述在线文档进行滚动;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滚动操作,在所述第二滚动容器内对所述第一区域上显示所述第一评论或所述第二评论进行滚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所述第二评论为所述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
评论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如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案,包括: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第二评论为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
上述技术方案无需第二用户特意选中待显示的评论,而是当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被触发时,自动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这样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只显示少量的第二评论,便于参与会议的多个用户快速定位到需要关注的第二评论,从而能够保证不同的用户都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评论上,降低了用户浏览评论的难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会议界面和第一区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区域上控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退出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目前,在多用户浏览在线文档的过程中,在线文档的评论一般全量显示,无法突出显示正在讲解的评论。从而,随着所讲解评论的切换,用户很难在全量显示的评论中,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当前正在讲解的评论。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由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电子设备中,该设备可以是服务器、移动终端或服务器集群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其中,在线文档是会议场景下,参与会议的多个用户实时同步地进行浏览和协作编辑的共享文档。第一用户是参与会议的多个用户中,任意可对在线文档进行评论的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得到第一评论;该评论操作诸如包括:对在线文档进行划词并对划词区域批注评论内容的操作。基于此,可以获取在线文档被至少一个第一用户评论的全部第一评论,并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全量显示第一评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为评论区,评论区可呈现在文档页面的左侧或者右侧。第一区域中通过第一显示控件承载评论内容,在第一区域中可同时容纳多个第一显示控件,即第一区域中可以同时显示多个评论内容。
步骤S104,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第二评论为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是参与会议并跟随演示者视图的用户,可以理解,第二用户可以是演示者和/或任意跟随演示者视图的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并在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预先配置的评论模式控件;评论模式控件是用于进入评论的目标浏览模式的入口控件。在目标浏览模式下,在线文档对应的多个用户仅对全部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评论,也即第二评论进行同步显示,如从全部第一评论中仅确定一条第二评论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用户对评论模式控件执行触发操作,通过响应于该触发操作,先获取在线文档的全部第一评论,其中,第一评论可携带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可以包括:表示评论排列次序的次序标识、表示评论时间的时间标识、或者按照预设编码规则为各个第一评论生成的编码标识等;而后基于标识信息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从而进入目标浏览模式。
本实施例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为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一般而言,第二评论的数量小于第一评论的数量。相比于全量显示第一评论,本实施例减少了待显示评论的数量,基于此,用户能够从数量较少的第二评论中快速准确地定位到需要关注的评论。
步骤S106,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域中建立第二显示控件,并替换第一显示控件,在第二显示控件中显示第二评论。其中,第一区域中仅能同时显示一个第二显示控件,例如:第一区域中仅能同时显示一条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中仅能同时显示一个第二显示控件,第二显示控件中可容纳多条评论信息,或者容纳一条评论信息以及回复该条评论信息的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首先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然后通过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并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只显示少量的第二评论;该方案无需第二用户在全部的第一评论中特意选中评论,而是自动确定并显示第一评论中少量的第二评论,以便于参与会议的多个用户快速定位到需要关注的第二评论,从而能够保证不同的用户都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二评论上,降低了用户浏览评论的难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以上实施例,以下对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展开详细描述。
在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之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在会议界面中对在线文档的共享操作,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并在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评论模式控件,第二用户为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的用户。参照图2所示,关联区域可以设置于第一区域的局部,当然,图2仅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关联区域也可以为其它便于显示评论模式控件的区域,在此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为演示者和追随演示者的第二用户在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评论模式控件,基于此,演示者和第二用户能够对评论模式控件执行触发操作并进入目标浏览模式。
在显示评论模式控件的情况下,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预设的显示规则或者评论切换操作,并根据第一评论携带的标识信息,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上述预设的显示规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于评论排列次序的显示规则或基于评论时间的显示规则。例如在基于评论排列次序的显示规则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次序标识,将排列于至少一个指定次序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或者在基于评论时间的显示规则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时间标识,将批注时间最早或最晚的至少一条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上述评论切换操作为任意指示切换评论的操作,诸如切换至上一条或下一条评论的操作。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的方法: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各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基于各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评论可以是基于对在线文档进行划词并对划词区域批注评论内容的评论操作得到的。相应地,表示第一评论的排列次序的次序标识可以是基于划词区域得到的,得到方式参照如下所示。
先获取在线文档中的全部划词区域;根据划词区域在在线文档中的位置排列次序,对各划词区域批注的第一评论进行次序号的标识,得到各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次序标识所表示的第一评论的排列次序,与划词区域在在线文档中的位置排列次序一致。
根据上述实施例得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基于此提供一种根据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以及评论切换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的实施例,包括:
步骤1,响应于第二用户的评论切换操作,获取当前所显示评论的第一次序标识和评论切换数量;其中,评论切换操作包括:对预设的切换控件或评论关闭控件的触发操作。
上述评论关闭控件为控制关闭当前所显示评论的控件。上切换控件例如包括设置于第一区域上的:切换至上一组的控件、切换至下一组的控件、切换至第n组的控件,或者包括:被定义切换功能的手柄按键、键盘快捷键等用户终端的外部输入部件。
具体的,当切换评论操作是对切换至上一组的控件、切换至下一组的控件、外部输入部件或者评论关闭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响应于该评论切换操作获取的评论切换数量为一组,一组包括至少一条评论;当切换评论操作是对切换至第n组控件的触发操作时,响应于该评论切换操作获取的评论切换数量为n组。
步骤2,根据各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确定与第一次序标识间隔评论切换数量的第二次序标识。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以一组包括一条评论为示例。响应于切换至下一组的控件(或评论关闭控件)的评论切换操作,获取评论切换数量为“1条”,以及获取当前所显示评论的第一次序标识为“2”,也即当前正在显示的评论是全部第一评论中的第二条评论。在此情况下,沿着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由先到后,查找与第一次序标识“2”间隔“1条”的次序标识为“3”,将表示次序为“3”的次序标识确定为第二次序标识。
步骤3,将第二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二用户对评论关闭控件执行点击操作时,触发评论切换操作,由当前所显示评论切换至下一条评论作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或者,当第二用户对切换控件执行点击操作时,触发评论切换操作,由当前所显示评论切换至指定切换的上一组、下一组或第n组对应的第一评论作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切换控件配置悬停信息,悬停信息用于提示切换控件的功能。例如:当当前所显示评论为第一条第一评论,且检测到切换至上一组的控件被触发悬停事件时,显示如下悬停信息:当前已为第一条评论。此外,当当前所显示评论为第一条第一评论时,还可以将切换至上一组的控件配置为无效状态,第二用户针对切换至上一组的控件的评论切换操作是无效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第二用户对第一划词区域的选中操作,获取第一划词区域预先标记的第一锚点;其中,第一锚点用于指向次序标识;将第一锚点指向的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线文档中包括多个划词区域,各划词区域可以按照高亮、字体和/或颜色等预设的标记样式进行显示;第一划词区域为在线文档中的任一划词区域。响应于第二用户对第一划词区域的选中操作,获取第一划词区域的第一锚点,并基于第一锚点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在基于评论切换操作切换待显示的第二评论的同时,第二评论所对应的划词区域也应当随之切换。基于此,在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之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批注第二评论的第二划词区域;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中包含第二划词区域的文档内容,其中,第二划词区域按照预设的标记样式进行显示。
在切换待显示的第二评论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用户跟随第二评论在在线文档中对应的文档内容,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中包含第二划词区域的文档内容,所显示的文档内容为包括第二划词区域的上下文内容,诸如以包含第二划词区域的完整语句为开头的上下文内容,以第二划词区域为中心位置的上下文内容等等。第二划词区域在显示的文档内容中可以按照高亮的标记样式进行显示。
参照上述实施例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后,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数据传输量,可以将第二评论的第二次序标识发送给在线文档对应的多个第二用户所使用的终端。用户终端接收到第二评论的第二次序标识后,将该接收到的第二次序标识与本地的多个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进行比对,比对一致的第一评论即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并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
至此,成功进入评论的目标浏览模式,在线文档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仅对全部第一评论中的部分第二评论进行同步显示。在实际会议场景下,仅显示少量的第二评论,能够便于参与会议的多个用户快速定位到需要讨论和沟通的第二评论,降低了用户浏览评论的难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也即在会议界面中以目标浏览模式显示评论,该方式能够避免对未参与会议的用户浏览评论造成影响,保证未参与会议的用户能够仅访问在线文档,对第一区域显示的多个第一评论进行自由地浏览等等。本实施例通过在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能够兼顾参与和未参与会议的用户针对在线文档和评论的浏览需求。
根据评论切换操作不断切换第一区域中显示的第二评论,在切换显示第二评论的过程中,当前所显示的第二评论的计数也随之变化。一般的,可以将第二评论的次序标识作为第二评论的计数,在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的计数和全部第一评论的总个数。当切换显示的第二评论时,更新第二评论的计数。
针对第一评论或第二评论,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如下多种操作:清理、回复、翻译和编辑等。为便于理解,以下对操作方式展开描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任一第一评论被清理时,对被清理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上述检测到任一第一评论被清理包括:检测到对第一评论预设的删除控件或者完成控件发生触发事件。
其中,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上配置有删除控件,第一用户有权限对自己批注的第一评论进行删除。在此情况下,响应于第一用户对第一评论预设的删除控件的触发操作,对被清理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
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上配置有完成控件;在多个第二用户对第一评论完成处理(比如解决评论、已读评论)后,第二用户有权限对第一评论添加完成。在此情况下,响应于第二用户对第一评论预设的完成控件的触发操作,对被完成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
根据以上实施例,为被清理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清理标签可以用于指示多个用户同步删除第一评论,也可以用于与未被清理的第一评论作区分。可以理解,上述被清理的第一评论也可以为待显示或正在显示的第二评论。
当根据评论切换操作切换到的待显示的第二评论添加有清理标签时,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将当前确定的第二评论的下一条第一评论作为新的第二评论,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该新的第二评论。本实施例在确定的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已经被清理的情况下,直接切换至下一条第一评论作为新的第二评论进行显示,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显示方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当第二评论为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时,还可以生成清理提示信息,并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的清理提示信息。而后再响应于第二用户的评论切换操作,以获取待显示的新的第二评论,或者,可以在清理提示信息显示的时间达到预设显示时间阈值时,自动切换至下一条第一评论作为待显示的新的第二评论。在不同的场景下,为了更直观的区分基于删除控件或完成控件等不同的评论清理方式,上述清理提示信息可以包括不同的提示内容。示例性的,针对基于删除控件的触发操作清理的第一评论,清理提示信息可以为:评论已被删除;针对基于完成控件的触发操作清理的第一评论,清理提示信息可以为:评论已完成或评论已被解决。
本实施例在第二评论已经被清理的情况下,增加了清理提示信息的显示过程,通过这种中间态界面的设计,减少了评论清理与评论切换之间的突兀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检测到任一第一评论被清理时,更新当前全部第一评论的个数,并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更新后的个数。
在显示第二评论的过程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对第二评论提交回复内容。基于此,本实施例包括:获取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对第二评论提交的回复内容;其中,回复内容包括文本信息和/或表情信息;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预设的对齐方式显示第二评论和第二评论的回复内容。。对齐方式比如为:第二评论及其回复内容沿纵向排列,且第二评论置于顶端。
在一种实施例中,评论的操作方式还包括翻译,具体包括:响应于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对第二评论的翻译操作,生成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在发起翻译操作的用户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
由于不同用户的语言环境并不相同,可能包括汉语环境、英语环境、俄语环境等,因而,第二评论和回复内容所使用的语言并不一定适应在线文档对应的全部用户。在具体实现时,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发起针对待翻译对象的翻译操作,待翻译对象包括第二评论和/或回复内容;通过响应于该翻译操作,获取待翻译对象、待翻译对象对应的源语种和所选择的目标语种,将源语种下的待翻译对象转换为目标语种下的翻译结果。在发起翻译操作的用户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评论的操作方式还包括编辑。在具体实现时,响应于第一用户和/或第二用户对目标评论的编辑操作,其中,目标评论是属于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本身所批注的评论。响应于针对目标评论的编辑操作,获取评论编辑内容,根据评论编辑内容更新第一评论;之后随着评论切换操作将更新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并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该显示的第二评论是更新评论编辑内容后的第一评论。
根据评论切换操作从全部第一评论中逐一确定第二评论,直至显示的第二评论为最后一条第一评论。在逐一显示各个第二评论的过程中,第二用户随时可以退出目标浏览模式。
针对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在线文档,并在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评论模式控件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退出目标浏览模式的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评论模式控件。
其中,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可以理解为,第二用户在会议场景下,停止同步跟随演示者的视图,具有自由浏览权限。具体而言,当演示者通过切换第二评论、滚动在线文档、选中划词区域等各种操作控制会议界面的视图变化时,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不会跟随演示者的视图同步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第二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实际需求自由地浏览在线文档、第一评论和回复内容等。
第二用户退出会议可以理解为,停止显示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且返回至在线文档的界面中。
针对在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的应用场景,本实施例退出目标浏览模式的方法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评论,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第一评论。
在上述显示第二评论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例对第二用户退出会议的实现方式展开描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第一区域上设置有用于退出会议的退出控件。当第二用户触发退出控件时,响应于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评论,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第一评论。
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二评论为最后一条第一评论时,第二用户退出会议的实现方式可以包括: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切换至下一组的控件的触发操作,进入退出界面。示例性的可参照图4,退出界面包括:提示已显示完所有评论的消息、查看全部评论的控件和回到上一条的控件。当第二用户触发查看全部评论的控件时,响应于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评论,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第一评论。
针对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第一评论,本实施例可以包括:获取当前剩余评论,剩余评论是指未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也即未被删除和未完成处理的第一评论。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全量显示剩余评论。
或者,本实施例可以包括: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不同的显示样式对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和未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分别进行全量显示。例如,以浅灰色字体这一显示样式对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进行全量显示,以黑色字体这一显示样式对未添加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进行全量显示。
同时,在第一评论包括回复内容的情况下,同时在第一区域上以全量显示的方式显示第一评论及其回复内容。
本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还包括对在线文档的编辑方法,该方法可参照如下内容。
响应于对在线文档中描述内容的编辑操作,获取编辑操作对应的文本位置和正文编辑内容;根据文本位置和正文编辑内容更新在线文档,并在会议界面中显示更新后的在线文档。
对在线文档中描述内容的编辑操作包括多种,诸如增删正文内容、修改正文内容和撤销编辑操作等。为便于理解,以下提供如下几种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一。响应于第一用户的插入操作,获取第一用户插入得新增正文内容和在在线文档上的插入文本位置,根据新增正文内容和插入文本位置对在线文档进行更新并显示更新后的在线文档。
示例二。删除正文内容的操作中,删除对象可分为非划词区域和删除划词区域。在删除划词区域情况下,确定检测到第一评论的删除事件,对被删除划词区域所批注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
如果被删除划词区域所对应的第一评论是当前所显示第二评论,那么,参照前述实施例,可以直接切换至下一条第一评论作为新的第二评论进行显示,或者生成并同步显示清理提示信息。在此场景下的清理提示信息例如可以为:评论原文已被删除。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线文档显示于会议界面中,第一评论或第二评论显示于第一区域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在线文档和评论往往同时滚动,也即,当滚动在线文档和评论所在的任意一个显示区域时,另一个显示区域中的内容也同步跟随滚动。然而,在线文档和评论的实际高度不同时,会导致在锚定当前正在讲解评论的同时,无法滚动在线文档查看上下文内容,或者在锚定在线文档的同时无法滚动评论。为了改善同时滚动对浏览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包括:
为显示在线文档的会议界面配置第一滚动容器,为显示第一评论或第二评论的第一区域配置第二滚动容器;其中,第一滚动容器和第一滚动容器互相独立。
在此情况下,响应于在会议界面上的滚动操作,在第一滚动容器内对会议界面上显示的在线文档进行滚动;以及,响应于在第一区域上的滚动操作,在第二滚动容器内对第一区域上显示第一评论或第二评论进行滚动。
参照图3,以第一区域为例,第二滚动容器提供滚动条控件,当用户通过滑动、点击等方式操作第一区域上的滚动条控件时,响应于在第一区域上对滚动条控件的滚动操作,在第二滚动容器内对第一区域上显示的第一评论或第二评论进行滚动。在浏览评论过程中,如果评论本身内容较多,或者评论的回复内容较多,那么可以在第二滚动容器内对第一区域上显示的评论及其回复内容进行滚动。
通过为会议界面配置第一滚动容器,为第一区域配置第二滚动容器,使得在线文档和第二评论实现独立滚动,在在线文档滚动过程中,不影响第二评论及其回复内容当前的上下文位置,同样,在第二评论滚动过程中,也不影响在线文档当前的上下文位置。
根据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用于实现上述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该装置设置于服务器、移动终端或服务器集群等电子设备中。参照图5,该装置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502,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第二响应模块504,用于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第二评论为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
评论显示模块506,用于在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二评论。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01和存储器602。
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600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60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还可以存储诸如输入信号、信号分量、噪声分量等各种内容。
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603和输出装置60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此外,该输入装置60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60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包括确定出的距离信息、方向信息等。该输出装置60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6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600中与本公开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所述第二评论为所述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之前,还包括:
响应于在会议界面中对所述在线文档的共享操作,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所述在线文档,并在所述第一评论的关联区域显示所述评论模式控件,所述第二用户为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的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包括:
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的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所述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所述评论模式控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停止跟随当前演示者的视图或者所述第二用户退出会议,隐藏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二评论,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评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任一所述第一评论被清理时,对被清理的第一评论添加清理标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第一评论,包括:
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不同的显示样式对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和未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分别进行全量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包括:
当所述第二评论为添加所述清理标签的第一评论时,生成清理提示信息,并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的清理提示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论操作包括:对所述在线文档进行划词并对划词区域批注评论内容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在线文档中的全部划词区域;
根据所述划词区域在所述在线文档中的位置排列次序,对各所述划词区域批注的第一评论进行次序号的标识,得到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获取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
基于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的评论切换操作,获取当前所显示评论的第一次序标识和评论切换数量;其中,所述评论切换操作包括:对预设的切换控件或评论关闭控件的触发操作;
根据各所述第一评论的次序标识,确定与所述第一次序标识间隔所述评论切换数量的第二次序标识;
将所述第二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二用户对第一划词区域的选中操作,获取所述第一划词区域预先标记的第一锚点;其中,所述第一锚点用于指向次序标识;
将所述第一锚点指向的次序标识对应的第一评论确定为待显示的第二评论。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批注所述第二评论的第二划词区域;
在所述第二用户的会议界面中显示所述在线文档中包含所述第二划词区域的文档内容,其中,所述第二划词区域按照预设的标记样式进行显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评论提交的回复内容;其中,所述回复内容包括文本信息和/或表情信息;
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中,按照预设的对齐方式显示所述第二评论和所述第二评论的回复内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用户和/或所述第二用户对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操作,生成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
在发起所述翻译操作的用户的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的翻译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显示所述在线文档的会议界面配置第一滚动容器,为显示所述第一评论或所述第二评论的第一区域配置第二滚动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滚动容器和所述第一滚动容器互相独立;
响应于在所述会议界面上的滚动操作,在所述第一滚动容器内对所述会议界面上显示的所述在线文档进行滚动;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滚动操作,在所述第二滚动容器内对所述第一区域上显示所述第一评论或所述第二评论进行滚动。
17.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用户对在线文档的评论操作,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第一评论;
第二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用户对在线文档中评论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一评论中确定待显示的第二评论,其中,所述第二评论为所述第一评论中的至少一个;
评论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在线文档的第一区域显示所述第二评论。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设备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设备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
CN202210068550.1A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4177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8550.1A CN114417784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CT/CN2023/071893 WO2023138472A1 (zh) 2022-01-20 2023-01-12 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68550.1A CN114417784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17784A true CN114417784A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75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68550.1A Pending CN114417784A (zh) 2022-01-20 2022-01-20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17784A (zh)
WO (1) WO20231384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72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246328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标记方法、系统、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6796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Harris Corporation,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Multimedia system generating audio trigger markers synchronized with video source data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159746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6985B1 (en) * 2011-03-16 2015-03-31 Google Inc. Online document processing service for displaying comments
CN112114734B (zh) * 2020-09-28 2023-08-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线文档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286422B (zh) * 2020-11-17 2021-12-07 北京城市网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417784A (zh) * 2022-01-20 2022-04-2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6796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Harris Corporation,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Multimedia system generating audio trigger markers synchronized with video source data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1597467A (zh) * 2020-05-08 2020-08-2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472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3246328A1 (zh) * 2022-06-24 2023-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会议的标记方法、系统、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8472A1 (zh)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6422B2 (en) Method for aligning demonstrated user actions with existing documentation
WO2023138472A1 (zh) 文档的评论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1059631B1 (ko) 자동 입출력 인터페이스를 갖춘 번역기 및 그 인터페이싱방법
US7913184B1 (en) Intelligent auto-tabb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1767563A (zh) 在线文档的权限设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93944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09343705A (zh) Ar辅助办税方法与系统
CN110691028B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1860000A (zh) 文本翻译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6184408A (ja) 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を通じてキーワードを検索する端末、サーバ及び方法
CN113285868A (zh) 任务生成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748842A (zh) 文本选取方法和装置
CN113010698A (zh) 多媒体的交互方法、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70351650A1 (en) Digital conversation annotation
CN110020279B (zh) 页面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21029448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use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EP3975010A1 (en) Online collaborative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WO2024002051A1 (zh) 文档编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91165A (zh) 评论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35729B (zh) 电子投票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3157966A (zh) 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242403B (zh) 一种需求管理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Alabau et al. Advanced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with a web-based workbench
CN113419711A (zh) 页面引导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41503A (zh) 在线文档的评论展示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