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1916B - 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01916B
CN114401916B CN201980100385.XA CN201980100385A CN114401916B CN 114401916 B CN114401916 B CN 114401916B CN 201980100385 A CN201980100385 A CN 201980100385A CN 114401916 B CN114401916 B CN 114401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car
child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03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01916A (zh
Inventor
宫野一辉
村上博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01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01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01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电梯系统例如具备轿厢(11)、发送装置(2)、服务器(4)以及监视装置(18)。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与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服务器(4)的存储部(41)中。如果检测到被困且如果从服务器(4)接收到儿童信息,则监视装置(18)的通信部(51)将用于从服务器(4)向第二设备通知在楼宇中发生了被困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器(4)。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电梯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当利用者的身高低于基准值时,判定为利用者是儿童。如果使用者为儿童,则电梯的运转从通常模式切换为防范模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20357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以往的电梯装置中,即使确定为利用者是儿童,也无法将该信息与儿童的监护人共享。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与利用电梯的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共享特定的信息的电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轿厢,其在楼宇中上下移动;发送装置,其设置在轿厢停靠的层站,并发出无线信号;外部装置;以及监视装置,其能够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便携式终端发送至外部装置。外部装置具备: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该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以及第一通信单元,当来自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第一通信单元将特定的儿童信息发送至监视装置。监视装置具备:检测单元,其对被困轿厢进行检测;以及第二通信单元,当由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时,如果从外部装置接收到儿童信息,则第二通信单元将用于从外部装置向第二设备通知在楼宇中发生了被困的信息发送至外部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轿厢,其具有操作盘;发送装置,其设置在轿厢停靠的层站,并发出无线信号;外部装置;以及监视装置,其能够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便携式终端发送至外部装置。外部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其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存储于该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以及第一通信单元,当来自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第一通信单元将特定的儿童信息发送至监视装置。监视装置具备第二通信单元,当从外部装置接收到儿童信息时,该第二通信单元将从操作盘登记的呼梯的信息发送至外部装置。呼梯的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外部装置。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轿厢,其具有操作盘,并在楼宇中上下移动;发送装置,其设置在轿厢停靠的层站,并发出无线信号;外部装置;以及监视装置,其能够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便携式终端发送至外部装置。外部装置具备:存储单元,其第一识别信息与楼层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该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楼层信息用于确定禁止该儿童在楼宇中去往的楼层;以及通信单元,当来自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通信单元将楼层信息发送至监视装置。监视装置当从外部装置接收到楼层信息时,禁止从操作盘登记针对由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系统,能够在与利用电梯的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共享特定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例子的图。
图3是示出服务器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监视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服务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监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服务器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监视装置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服务器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监视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监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服务器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监视装置的例子的图。
图15是示出监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监视装置的硬件资源的例子的图。
图17是示出监视装置的硬件资源的另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系统的例子的图。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例如具备电梯装置1、发送装置2、便携式终端3以及服务器4。
电梯装置1经由网络5与服务器4连接。网络5例如是IP网络。IP网络是使用IP(互联网协议)作为通信协议的通信网络。网络5既可以是封闭式网络,也可以是开放式网络。在服务器4上连接有多个电梯装置。电梯装置1是与服务器4连接的电梯装置的一例。例如,电梯设备1设置在建筑物B中。
电梯装置1具备轿厢11和对重12。轿厢11在井道13中上下移动。井道13是形成于楼宇B内部的上下延伸的空间。轿厢11和对重12借助主绳索14被悬吊在井道13中。主绳索14绕挂在曳引机15的驱动绳轮16上。曳引机15由控制装置17控制。即,控制装置17控制轿厢11的移动。监视装置18与控制装置17连接。监视装置18能够经由网络5与服务器4进行通信。服务器4是监视装置18能够通信的外部装置的一例。
轿厢11具备操作盘19、门20以及称量装置21。操作盘19具备多个目的地按钮。目的地按钮是供乘入轿厢11的使用者登记自己的目的地楼层呼梯而按下的按钮。当按下目的地按钮时,特定的按下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7。门20由控制装置17进行开闭控制。称量装置21检测轿厢11的负载。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负载的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7。图1示出称量装置21被设置于轿厢11的例子。称量装置21也可以设置在轿厢11以外的场所。
发送装置2例如是信标。发送装置2发出特定频带的无线信号。发送装置2设置于轿厢11停靠的层站22。发送装置2也可以设置在轿厢11停靠的全部层站22。发送装置2也可以设置在轿厢11停靠的一部分层站22。例如,发送装置2也可以仅设置于建筑物B的门厅楼层的层站22。作为其他例子,发送装置2也可以设置于轿厢11。
便携式终端3是利用者持有的终端。便携式终端3例如是智能手机。在本系统中,在便携式终端3中预先安装有电梯用的特定的应用。例如,利用者通过从便携式终端3访问进行电梯装置1的管理的维护公司的主页,能够将上述应用下载到便携式终端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该应用表述为“应用A”。
图2是示出便携式终端3的例子的图。便携式终端3例如具备显示器31以及输入装置32。显示器31以及输入装置32也可以是触摸面板式的一体型装置。图3是示出服务器4的例子的图。服务器4例如具备存储部41、通信部42、判定部43以及确定部44。图4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例子的图。监视装置18例如具备通信部51、判定部52以及检测部53。
以下,对本系统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便携式终端3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层站22,发送装置2以规定的周期发出无线信号。在便携式终端3中,判定是否接收到发送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S101)。例如,当持有便携式终端3的利用者接近层站22时,由便携式终端3接收到发送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S101的“是”)。当便携式终端3接收到发送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时,在便携式终端3中,应用A自动启动(S102)。
发送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是用于使安装于便携式终端3的应用A自动启动的信号。发送装置2发出的无线信号例如包含用于确定发送装置2的识别信息D1。当在S102中应用A启动时,从便携式终端3向服务器4自动地发送第1信号(S103)。第1信号包含来自发送装置2的识别信息D1。并且,第1信号中包含用于确定便携式终端3的识别信息D2。
图6是示出服务器4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服务器4中,判定是否从便携式终端3接收到第1信号(S201)。当通信部42接收到在S103中便携式终端3所发送的第1信号时,在S201中判定为“是”。
在存储部41中存储有监护人表。在监护人表中,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与用于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存储。第一设备是儿童所持有的设备。例如,第一设备是儿童所持有的智能手机。第二设备是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设备。例如,第二设备是该儿童的父亲或者母亲所持有的智能手机。监护人也可以不是父母。
作为一例,在向便携式终端3下载应用A时,在便携式终端3的显示器31上显示用于输入第一识别信息或第二识别信息的输入表格。如果便携式终端3的持有者是儿童,则该持有者或者监护人从输入装置32输入第二识别信息,从便携式终端3向服务器4发送输入信息。此时,便携式终端3的识别信息D2作为与从输入装置32输入的第二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一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服务器4。由此,在存储部41的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有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
同样地,如果是便携式终端3的持有者是某个儿童的监护人,则该监护人从输入装置32输入第一识别信息,从便携式终端3向服务器4发送输入信息。此时,便携式终端3的识别信息D2作为与从输入装置32输入的第一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二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服务器4。由此,在存储部41的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有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
判定部43判定在S201中通信部42接收到的识别信息D2是否与在监护人表中登记的第一识别信息中的任意信息一致(S202)。当识别信息D2与某个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通信部42根据在S201中接收到的识别信息D1,将第2信号发送至监视装置18(S203)。第2信号包括特定的儿童信息。儿童信息包含表示便携式终端3的持有者是儿童的信息和用于确定该儿童所持有的便携式终端3所需的信息。例如,第2信号包含在S202中所确定的第一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D2。第2信号也可以包含与在S202中所确定的第一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二识别信息。
图7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监视装置18中,判定是否从服务器4接收到第2信号(S301)。当通信部51接收到在S203中服务器4发送的第2信号时,在S301中判定为“是”。当在S3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2判定在S301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是否包含儿童信息(S302)。如果第2信号中包含儿童信息,则检测部53进行用于检测被困轿厢11的处理。图7的S303至S305所示的处理是用于检测儿童被困轿厢11的处理。
检测部53判定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11的负载是否大于第一基准值R1(S303)。第一基准值R1是被预先设定的。例如,将轿厢11的最大承载重量除以轿厢11的额定人数而得到的值RA是作为成人一个人的体重而设定的值。第一基准值R1小于值RA。第一基准值R1优选小于值RA的二分之一。例如,第一基准值R1为20kg。
当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超过第一基准值R1的负载时(S303的“是”),检测部53判定从门20的关闭动作完成起是否经过了特定的时间(S304)。例如,检测部53判定在层站22从门20完全关闭起是否经过了30秒。
当在S304中判定为“是”时,检测部53判定操作盘19的目的地按钮是否被按下(S305)。当在S304中判定为“是”时如果操作盘19的目的地按钮未被按下(S305的“否”),则检测部53检测出被困轿厢11(S306)。当由检测部53检测出被困时,通信部51向服务器4发送第3信号(S307)。第3信号中包含用于从服务器4向第二设备通知在楼宇B中发生了被困的信息。例如,在第3信号中包含在S301中接收到的第一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D2。在S301中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包含第二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第3信号中包含该第二识别信息。
图8是示出服务器4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服务器4中,判定是否从监视装置18接收到第3信号(S401)。当通信部42接收到S307中监视装置18发送的第3信号时,在S401中判定为“是”。
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确定部44确定成为被困通知的对象的第二设备(S402)。例如,在S401中接收到的第3信号中包含第一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D2。确定部44首先确定与该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在存储部41中的第二识别信息。接着,确定部44将根据该第二识别信息所确定的第二设备确定为成为被困通知的对象的设备。当在S401中判定为“是”时,通信部42对确定部44在S402中确定出的第二设备发送第4信号(S403)。在第4信号中包含用于通知在楼宇B中儿童被困于轿厢11的信息。
如果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则能够在与利用电梯的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共享与被困有关的信息。即,能够向监护人提供与被困有关的信息。
图9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例如,在监视装置18中,进行图7所示的动作和图9所示的动作双方。在监视装置18中,判定是否发生了被困于轿厢11(S501)。S501所示的处理是用于检测一般的被困的处理。与此相对,上述S303至S305所示的处理是用于检测儿童被困的处理。
例如,检测部53判定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的轿厢11的负载是否大于第二基准值R2。第二基准值R2是被预先设定的。第二基准值R2大于第一基准值R1。作为一例,第二基准值R2被设定为值RA。例如,检测部53在由称量装置21检测出超过第二基准值R2的负载时,若轿厢11停靠在楼层之间,则检测出被困轿厢11(S501的“是”)。检测部53也可以在其他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检测出被困轿厢11。
当在S501中判定为“是”时,在监视装置18中,判定是否从服务器4接收到第2信号(S502)。当通信部51接收到在S203中服务器4发送的第2信号时,在S502中判定为“是”。当在S502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2判定在S502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是否包含儿童信息(S503)。如果第2信号中包含儿童信息,则通信部51向服务器4发送第3信号(S504)。例如,第3信号包含在S502中接收到的第一识别信息。
当在S504中服务器4接收到监视装置18发送的第3信号时,在服务器4中进行图8所示的动作。因此,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也能够对利用了电梯的儿童的监护人提供与被困有关的信息。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向儿童的监护人提供与被困有关的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向儿童的监护人提供与电梯的利用历史有关的信息的例子进行说明。电梯系统也可以向监护人提供与被困有关的信息和与利用历史有关的信息这双方。
便携式终端3的例子与图2所示的例子相同。在便携式终端3中,进行图5所示的动作。图10是示出服务器4的例子的图。图10所示的服务器4还具备登记部45以及条件判定部46。在服务器4中,进行图6所示的动作。图11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例子的图。图11所示的监视装置18还具备判定部54。
图12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监视装置18中,判定是否从服务器4接收到第2信号(S601)。当通信部51接收到在S203中服务器4发送的第2信号时,在S601中判定为“是”。在S6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2判定在S601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是否包含儿童信息(S602)。
当在S602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4判定是否从操作盘19登记了呼梯(S603)。如上所述,当操作盘19的目的地按钮被按下时,按下信息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17根据来自操作盘19的按下信息而登记呼梯。当在控制装置17中登记了基于来自操作盘19的按下信息的呼梯时,在S603中判定为“是”。当在S603中判定为“是”时,通信部51向服务器4发送第5信号(S604)。第5信号包含在S601中接收到的第一识别信息、即识别信息D2。而且,第5信号中包含从操作盘19登记的呼梯信息。
图13是示出服务器4的另一动作例的流程图。在服务器4中,判定是否从监视装置18接收到第5信号(S701)。当通信部42接收到S604中监视装置18发送的第5信号时,在S701中判定为“是”。
当在S701中判定为“是”时,登记部45登记儿童的电梯利用历史。第5信号包含第一识别信息和呼梯信息。例如,登记部45将第5信号中包含的呼梯信息与第一识别信息关联起来登记在存储部41中。由此,该呼梯信息被暂时存储于服务器4(S702)。
条件判定部46判定特定的发送条件是否已成立(S703)。发送条件是被预先设定的。作为一例,发送条件在每当经过规定时间就成立。当发送条件成立时(S703的“是”),确定部44确定与呼梯的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第一识别信息。另外,确定部44将根据与该第一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二识别信息而确定的第二设备确定为通知利用历史的设备(S704)。当在S703中判定为“是”时,通信部42对确定部44在S704中确定出的第二设备发送第6信号(S705)。第6信号包含在楼宇B中登记的目的地呼梯的信息。
如果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则能够在与利用电梯的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共享与利用历史有关的信息。即,能够向监护人提供与利用历史有关的信息。
另外,与电梯的利用历史有关的信息也可以根据来自儿童的监护人的请求而从服务器4提供给第二设备。例如,儿童的监护人从第二设备向服务器4发送特定的请求信号。请求信号中包含用于确定第二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条件判定部46在从第二设备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判定为发送条件成立(S703的“是”)。确定部44将发送来该请求信号的第二设备确定为通知利用历史的设备(S704)。通信部42对确定部44在S704中确定出的第二设备发送第6信号(S705)。第6信号包含与该第二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呼梯的信息。
条件判定部46也可以根据在S703中提供给服务器4的ID以及密码来判定有无访问权限。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和2中,对从服务器4向儿童的监护人提供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从儿童的监护人向服务器4提供信息的例子进行说明。在电梯系统中,也可以实现对监护人的信息提供和来自监护人的信息提供这双方。
便携式终端3的例子与图2所示的例子相同。在便携式终端3中,进行图5所示的动作。服务器4的例子与图3或图10所示的例子相同。在服务器4中,进行例如图6所示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在监护人表中,与楼层信息相关联地存储有第一识别信息。如上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是用于确定第一设备的信息,第一设备是儿童所持有的设备。楼层信息是用于确定该儿童在楼宇中被禁止去往的楼层的信息。例如,在禁止该儿童去往楼宇B的3层的情况下,将表示3层的信息作为楼层信息存储在监护人表中。
作为一例,在向便携式终端3下载应用A时,在便携式终端3的显示器31上显示供输入楼层信息的输入表格。如果便携式终端3的持有者是儿童,则该持有者或者监护人从输入装置32输入第二识别信息和楼层信息,从便携式终端3向服务器4发送输入信息。此时,便携式终端3的识别信息D2作为与从输入装置32输入的第二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一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服务器4。由此,在存储部41的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另外,在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第一识别信息和楼层信息。
同样地,如果便携式终端3的持有者是某个儿童的监护人,则该监护人从输入装置32输入第一识别信息和楼层信息,从便携式终端3向服务器4发送输入信息。此时,便携式终端3的识别信息D2作为与从输入装置32输入的第一识别信息成对的第二识别信息被发送至服务器4。由此,在存储部41的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并且,在监护人表中相关联地登记第一识别信息和楼层信息。
当在图6的S202中判定为“是”时,通信部42将第2信号发送至监视装置18(S203)。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例子中,第2信号包含儿童信息和对该儿童设定的楼层信息。
图14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例子的图。图14所示的监视装置18还具备禁止部55。图15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在监视装置18中,判定是否从服务器4接收到第2信号(S801)。当通信部51接收到在S203中服务器4发送的第2信号时,在S801中判定为“是”。当在S8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2判定在S801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是否包含儿童信息(S802)。进而,当在S801中判定为“是”时,判定部52判定在S801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是否包含楼层信息(S803)。
如果在S801中通信部51接收到的第2信号中包含儿童信息和楼层信息双方,则禁止部55禁止从操作盘19登记针对由该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S804)。例如,在有游戏场所的楼宇B的3层被设定为楼层信息的情况下,当儿童的便携式终端3从发送装置2接收到无线信号时,即使在轿厢11内按压3层的目的地按钮,去往3层的呼梯也不会被登记。禁止部55也可以在S804中仅在特定的时间段禁止来自操作盘19的呼梯登记。例如,禁止部55仅在从18点到24点的期间禁止针对由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登录。
在实施方式1至3中,监视装置18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于控制装置17。另外,监视装置18所具有的全部功能也可以设置于控制装置17。即,监视装置18也可以作为控制装置17的一个功能来实现。
在实施方式1至3中,标号51~55所示的各部表示监视装置18所具有的功能。图16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硬件资源的例子的图。监视装置18具备包含处理器61和存储器62的处理电路60作为硬件资源。存储器62例如是半导体存储器。监视装置18通过由处理器61执行存储于存储器62中的程序,来实现标号51~55所示的各部的功能。
图17是示出监视装置18的硬件资源的另一例的图。在图17所示的例子中,监视装置18具备包含处理器61、存储器62以及专用硬件63的处理电路60。图17示出通过专用硬件63实现监视装置18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的例子。监视装置18所具有的功能的全部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63来实现。作为专用硬件63,能够采用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者它们的组合。
同样地,标号41~46所示的各部表示服务器4所具有的功能。服务器4的硬件资源的例子与图16所示的例子相同。例如,服务器4具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处理电路作为硬件资源。存储部41的功能通过存储器来实现。服务器4通过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来实现标号42~46所示的各部的功能。服务器4的硬件资源的例子也可以与图17所示的例子相同。在该情况下,服务器4具备包含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专用硬件的处理电路。即,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实现服务器4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专用硬件来实现服务器4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利用了利用者的便携式终端的电梯系统。
标号说明
1:电梯装置;2:发送装置;3:便携式终端;4:服务器;5:网络;11:轿厢;12:对重;13:井道;14:主绳索;15:曳引机;16:驱动绳轮;17:控制装置;18:监视装置;19:操作盘;20:门;21:称量装置;22:层站;31:显示器;32:输入装置;41:存储部;42:通信部;43:判定部;44:确定部;45:登记部;46:条件判定部;51:通信部;52:判定部;53:检测部;54:判定部;55:禁止部;60:处理电路;61:处理器;62:存储器;63:专用硬件。

Claims (12)

1.一种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具备:
电梯装置;
外部装置,其经由网络与所述电梯装置连接;以及
发送装置,其发出无线信号,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操作盘;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轿厢的移动;以及
监视装置,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轿厢停靠的层站,
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所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所述外部装置具备:
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该存储单元,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以及
第一通信单元,当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第一通信单元将特定的儿童信息发送至所述监视装置,
所述监视装置具备第二通信单元,当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儿童信息时,该第二通信单元将从所述操作盘登记的呼梯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所述呼梯的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所述外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特定的发送条件成立时,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将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的所述呼梯的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轿厢在楼宇中上下移动;
所述监视装置还具备:
检测单元,其对被困所述轿厢进行检测;以及
当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时,如果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儿童信息,则该第二通信单元将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向所述第二设备通知在所述楼宇中发生了被困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在所述存储单元中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有用于确定禁止该儿童在所述楼宇中去往的楼层的楼层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在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将所述楼层信息发送至所述监视装置,
所述监视装置在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楼层信息时,禁止从所述操作盘登记针对由所述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检测所述轿厢的负载的称量装置,
所述轿厢具备门,
如果由所述称量装置检测出超过第一基准值的负载且在所述层站从所述门的关闭动作完成起经过了特定的时间时所述操作盘的目的地按钮仍未被按下,则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所述轿厢,
所述第一基准值比所述轿厢的最大承载载荷除以所述轿厢的额定人数而得到的值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基准值比所述轿厢的最大承载载荷除以所述轿厢的额定人数而得到的值的二分之一的值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所述称量装置检测出超过第二基准值时,并且负载时所述轿厢在楼层间停止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所述轿厢,
所述第二基准值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大。
8.一种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具备:
电梯装置;
外部装置,其经由网络与所述电梯装置连接;以及
发送装置,其发出无线信号,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操作盘,并在楼宇中上下移动;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轿厢的移动;以及
监视装置,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轿厢停靠的层站,
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所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所述外部装置具备:
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该存储单元,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以及
第一通信单元,当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第一通信单元将特定的儿童信息发送至所述监视装置,
所述监视装置具备:
检测单元,其对被困所述轿厢进行检测;以及
第二通信单元,当由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时,如果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儿童信息,则该第二通信单元将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向所述第二设备通知在所述楼宇中发生了被困的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在所述存储单元中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存储有用于确定禁止该儿童在所述楼宇中去往的楼层的楼层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在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将所述楼层信息发送至所述监视装置,
所述监视装置在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楼层信息时,禁止从所述操作盘登记针对由所述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检测所述轿厢的负载的称量装置,
所述轿厢具备门,
如果由所述称量装置检测出超过第一基准值的负载且在所述层站从所述门的关闭动作完成起经过了特定的时间时所述操作盘的目的地按钮仍未被按下,则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所述轿厢,
所述第一基准值比所述轿厢的最大承载载荷除以所述轿厢的额定人数而得到的值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基准值比所述轿厢的最大承载载荷除以所述轿厢的额定人数而得到的值的二分之一的值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所述称量装置检测出超过第二基准值的负载时,并且所述轿厢在楼层间停止时,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出被困所述轿厢,
所述第二基准值比所述第一基准值大。
12.一种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具备:
电梯装置;
外部装置,其经由网络与所述电梯装置连接;以及
发送装置,其发出无线信号,
所述电梯装置具备:
轿厢,其具有操作盘,并在楼宇中上下移动;
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轿厢的移动;以及
监视装置,其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并能够与所述外部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发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轿厢停靠的层站,
当特定的便携式终端接收到所述发送装置发出的无线信号时,用于确定所述便携式终端的识别信息被从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至所述外部装置,
所述外部装置具备:
存储单元,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和楼层信息相关联地存储于该存储单元,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用于确定儿童所持有的第一设备,所述第二识别信息用于确定该儿童的监护人所持有的第二设备,所述楼层信息用于确定禁止该儿童在所述楼宇中去往的楼层;以及
通信单元,当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所述识别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一致时,该通信单元将所述楼层信息发送至所述监视装置,
所述监视装置当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到所述楼层信息时,禁止从所述操作盘登记针对由所述楼层信息所确定的楼层的呼梯,
通过从所述第二设备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利用所述第二设备输入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楼层信息,由此所述楼层信息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相关联地被登记于所述存储单元。
CN201980100385.XA 2019-11-08 2019-11-08 电梯系统 Active CN114401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3939 WO2021090488A1 (ja) 2019-11-08 2019-11-08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916A CN114401916A (zh) 2022-04-26
CN114401916B true CN114401916B (zh) 2023-03-31

Family

ID=7354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0385.XA Active CN114401916B (zh) 2019-11-08 2019-11-08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95127B1 (zh)
CN (1) CN114401916B (zh)
WO (1) WO202109048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1580A (ja) * 2004-11-29 2006-06-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7031086A (ja) * 2005-07-27 2007-02-0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9190847A (ja) * 2008-02-15 200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内確認装置
CN106809707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毕迪淇 持卡人出入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810079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0877A (ja) * 2001-06-13 2002-12-24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来訪者報知装置
JP2009051649A (ja) * 2007-08-29 2009-03-1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防犯システム
JP2010064883A (ja) * 2008-09-12 2010-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集合住宅におけるエレベータの利用状況監視システム
JP2012121710A (ja) * 2010-12-10 2012-06-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5752761B2 (ja) * 2013-09-03 2015-07-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利用するエレベータ管理装置、エレベータ管理方法
JP2017039574A (ja) * 2015-08-19 2017-02-2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利用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CN110325470B (zh) * 2017-03-03 2021-11-23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中心侧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1580A (ja) * 2004-11-29 2006-06-1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7031086A (ja) * 2005-07-27 2007-02-08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09190847A (ja) * 2008-02-15 2009-08-27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室内確認装置
CN106809707A (zh) * 2015-11-27 2017-06-09 毕迪淇 持卡人出入电梯的远程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8100791A (zh) * 2016-11-24 2018-06-01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01916A (zh) 2022-04-26
JP6795127B1 (ja) 2020-12-02
JPWO2021090488A1 (ja) 2021-11-25
WO2021090488A1 (ja)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3281B (zh) 使用用户装置的电梯服务请求
KR102388495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자동 호출 등록 시스템
JP5704718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9517917B2 (en) Elevator system optimizing the registration of a destination call and the car assignment to a registered call
KR102411485B1 (ko) 엘리베이터 동작 환경에서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US20180118509A1 (en) Elevator activity level management of mobile device access
JP635584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行先呼び登録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JP6668520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方法
JP684137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JP597580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2018199539A (ja)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194061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14401916B (zh) 电梯系统
JP726006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連絡システム
KR20210027470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휴대 단말
CN108298389B (zh) 组群电梯系统
CN108298390B (zh) 组群电梯系统
JP6747379B2 (ja)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5955517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方法
JP722666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非常連絡システム
JP2018199540A (ja) 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8002376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5734928A (zh) 电梯系统
CN114555504A (zh) 电梯系统
JP201702482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SERVIC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